脑出血临床路径(中医)

合集下载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 或DSA,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者)。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NIH卒中量表和GCS量表评分。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出血病情危重者需转入ICU或NICU,转入相应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中医)

脑出血临床路径(中医)

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为脑出血的患者。

(ICD-10:I61)(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在起病10-30分钟为进行性加重。

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1)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

(2) MRI可发现CT不能确定的脑干或小脑小量出血,能分辨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认的脑出血,区别陈旧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显示血管畸形流空现象。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3.证候诊断:(1)急性期①风火上扰,肝阳暴亢辩证要点:半身不遂,头痛头晕,口干口苦,舌红,脉弦数。

②肺热腑实,瘀阻清窍辩证要点:半身不遂,神昏目赤,项强身热,便秘溲赤,舌红绛,苔焦黄,脉洪滑数。

③痰浊内盛,蒙蔽清窍辩证要点:神疲肢冷,气短懒言,或神昏肢瘫,喉中痰鸣,舌黯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④元气不固,神明散乱辩证要点:头痛呕吐,四肢瘫痪,手撒肢冷,汗出如油,二便自遗,舌痿苔枯,舌黯脉微。

⑤痰瘀阻络,自溢脉外辩证要点:肢瘫语謇,肢体麻木,头胀刺痛有定处,或猝然倒地,神昏烦躁,舌黯且散在瘀点,苔白腻,脉弦涩。

(2)慢性期①阳气虚衰,瘀血内阻辩证要点:面黄肢软,气短懒言,口舌歪斜,语言不利,舌淡苔白,脉沉细涩。

②肝肾两亏,筋脉失养辩证要点:眩晕耳鸣,语声低微或不语,神疲心烦,肢软无力,舌红苔少脉细。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脑出血临床路径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 902)皮质下I61.0脑叶I61.1脑半球未特指部位I61.2小脑I61.4(二)诊断依据根据《神经病学》第二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起病,发病突然,血压明显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有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膜刺激征,可伴有意识障碍,应高度怀疑脑出血。

头颅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2-4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大实用文档小便通畅,预防和及时治疗褥疮、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等;2.控制血压;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4.控制体温;5.癫痫发作的预防和处理:如出现癫痫发作,应给予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一线抗癫痫药处理;6.手术治疗:适应症:大脑半球血肿30ml以上、小脑半球血肿10ml以上者,在患者家属的要求和同意下,可作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可考虑脑室引流治疗。

禁忌证:症状较轻、病情稳定者;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 902脑出血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所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尿、大便常规2.血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实用文档3.胸片、心电图4.头颅CT(七)选择用药1.脱水药物2.选择口服缓泻药3.抗菌药物4.抑酸药物5.胰岛素(八)辨证论治中医诊断要点主症:神志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聩,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

发病特点:大多数急性起病。

好发年龄:好发于50岁以上。

具有两个以上主症,结合年龄、诱因、先兆症状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诊断。

脑出血临床路径 文档

脑出血临床路径 文档

脑出血临床路径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1、急性起病,2、伴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者(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头颅CT或MRI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1、一般治疗: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检测控制体温。

2、加强血压管理,避免血肿扩大。

3、控制血糖水平。

4、脑出血病因检查及治疗。

5、防治并发症;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痫性发作,预防深静脉血栓。

6、选择适宜药物治疗。

7、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8、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CTA(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高渗盐水、白蛋白和速尿等。

2、降压药物: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选择静脉降压药物或口服降压药物。

3、抗菌药物:对上尿管的病人若在没有合并明显肺部感染及尿道感染的情况下可预防给予奎诺酮类(依诺沙星、左氧氟沙星)若合并感染根据药敏情况选择用药。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脑出血后遗症临床路径

脑出血后遗症临床路径

脑出血后遗症(恢复期)临床路径一、脑出血后遗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ICD-10 编码:I69.1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脑出血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血管病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血生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或胸部CT。

(6)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1)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我院没有(2)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3)C反应蛋白、(4)超声心动、(5)高同型半胱氨酸、(6)D-2聚体、(7)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8)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9)双下肢血管B超等。

(七)治疗方法1.静脉滴注脑代谢改善及神经营养药(奥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物、长春西汀等),中药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

)2.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3.针灸治疗:多数可以应用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4.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微波、超声、红外线等治疗。

6.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

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路径

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路径

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路径表患者姓名:患者年龄:住院号:病房床号: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纳入路径时间:实际住院天数:主管医师:主管护士:脑出血临床路径(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脑出血(无手术指征者)姓名:___________性别:_______年龄:_______住院号:_________门诊号:_________ 住院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出院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标准住院日:_____天项目入院第1天(□急诊□门诊)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制定诊疗计划□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大病历目标初步诊断、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案辅助检查□血常规□急诊生化□血凝五项□头颅CT □快速血糖□血脂项目□心电图□生化入院评估1、全身情况评估: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意识障碍GS评分(分)□书面病重(或病危)通知入院诊断西医诊断:□脑梗塞□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Ⅰ型□Ⅱ型)□合并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脂血症□其它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口中脏腑辨证分型:中经络:□肝阳上亢□风痰阻络□肾虚血瘀□阴虚风动□气虚血瘀□痰热腑实中脏腑:闭证:□风火闭窍□痰火闭窍脱证:□元气衰败治疗中医治疗中药:辨证使用中药汤剂□中风1号□眩晕1号□星蒌承气汤□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安宫牛黄丸□参附汤□其他中成药:静脉用药□醒脑静注射液 20ml qd 口生脉针 20ml qd □参附针 50ml qd特色治疗□开天门□自体血紫外线照射充氧回输治疗□中药熏蒸及外洗西医治疗1、一般处理:□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心电监测2、降颅压治疗:口甘露醇注射液口速尿针口甘油果糖注射液3、降压治疗:口硝苯地平控释片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替米沙坦片口贝那普利片口硝酸甘油针4、脑保护治疗:口脑蛋白水解物针2支口尼莫地平片5、并发症的防治:口奥美拉唑针口复方氨基酸口水溶性维生素口氯化钾针合并症处理饮食□流质饮食□低盐饮食□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鼻饲饮食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基础护理□口腔护理□防压疮护理□防跌倒□其它监测□神志口瞳孔□SaO2 □BP 口呼吸□心率□出入量活动□卧床休息□室内活动□户外活动教育√饮食调护√氧疗√排痰√心理护理病情告知□告知签字备注执行人(医师)签名:执行人(护士)签名:脑出血临床路径(2)填表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住院号:______________住院第二、三天目标明确诊断、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根据检查结果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诊断□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辅助检查□头颅CT □血生化及血常规□经颅多普勒□颈动脉彩超病情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意识障碍GS评分(分)增加诊断西医诊断: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疗中医中药: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急则治标□标本兼治□补虚固本)□中风1号□眩晕1号□星蒌承气汤□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安宫牛黄丸□参附汤□其他中成药:静脉用药□醒脑静注射液 20ml qd 口生脉针 20ml qd □参附针 50ml qd 特色治疗□自体血紫外线照射充氧回输治疗□开天门□中药熏蒸及外洗西医1、一般处理:□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心电监测2、降颅压治疗:口甘露醇注射液口速尿针口甘油果糖注射液3、降压治疗:口硝苯地平控释片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替米沙坦片口贝那普利片口硝酸甘油针4、脑保护治疗:口脑蛋白水解物针2支口尼莫地平片5、并发症的防治:口奥美拉唑针口复方氨基酸口水溶性维生素口氯化钾针合并症及处理措施饮食□普食□流质饮食□低盐饮食□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鼻饲饮食活动□卧床休息□室内活动□户外活动护理工作护理级别:□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其它: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指导功能锻炼□训练床上大小便、协助一切生活所需健康教育健康宣教、饮食调理病情变异□无□有原因:知情告知□住院告知签字执行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执行护士:_________________脑梗塞临床路径表(3)填表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住院号:______________住院第4、5天目标明确诊断、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根据检查结果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诊断□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辅助检查病情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意识障碍GS评分(分)增加诊断西医诊断: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疗中医中药: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急则治标□标本兼治□补虚固本)□中风1号□眩晕1号□星蒌承气汤□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中成药:静脉用药醒脑静注射液 20ml qd 口生脉针 20ml qd □参附针 50ml qd 特色治疗□自体血紫外线照射充氧回输治疗□开天门□中药熏蒸及外洗西医1、一般处理:□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心电监测2、降颅压治疗:口甘露醇注射液口速尿针口甘油果糖注射液3、降压治疗:口硝苯地平控释片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替米沙坦片口贝那普利片口硝酸甘油针口硝普钠针4、脑保护治疗:口脑蛋白水解物针2支口尼莫地平片5、并发症的防治:口奥美拉唑针口法莫替丁氯化钠注射液口复方氨基酸口水溶性维生素口氯化钾针合并症及处理措施饮食□流质饮食□低盐饮食□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鼻饲饮食活动□卧床休息□室内活动□户外活动护理工作护理级别:□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其它:□随时观察患者情况□语言功能锻炼□指导功能锻炼□吞咽进食护理健康教育健康宣教、饮食调理、指导床上功能锻炼病情变异□无□有原因:知情告知□住院告知签字执行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执行护士:_________________脑出血临床路径表(4)填表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住院号:______________住院第6-9天目标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根据检查结果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尽早进行康复治疗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指导患肢功能锻炼辅助检查复查头颅CT、凝血四项,必要的化验、检查项目进行复查、心电图病情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意识障碍GS评分(分)增加诊断西医诊断: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疗中医中药: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急则治标□标本兼治□补虚固本)□中风1号□眩晕1号□星蒌承气汤□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中成药:静脉用药醒脑静注射液 20ml qd 口生脉针 20ml qd □参附针 50ml qd 特色治疗□自体血紫外线照射充氧回输治疗□开天门□中药熏蒸及外洗□针灸治疗西医1、一般处理:□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心电监测2、降颅压治疗:口甘露醇注射液口速尿针口甘油果糖注射液3、降压治疗:口硝苯地平控释片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替米沙坦片口贝那普利片口硝酸甘油针4、脑保护治疗:口脑蛋白水解物针2支口尼莫地平片5、并发症的防治:口奥美拉唑针口复方氨基酸口水溶性维生素口氯化钾针合并症及处理措施饮食□流质饮食□低盐饮食□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鼻饲饮食活动□卧床休息□床上功能锻炼护理工作护理级别:□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其它:□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心理与生活护理□指导功能锻炼□排痰护理(有效咳嗽、排痰技巧、定时扣背。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或DSA,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者)。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xx〕285号)执行。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卒中量表和GCS量表评分。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出血病情危重者需转入ICU或NICU,转入相应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根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显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随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三)挑选医治方案的根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样医治:卧床休息,坚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固,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着落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医治。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形可挑选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或DSA,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者)。

(七)挑选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2.降压药物:依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实行。

3.抗菌药物:依照《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xx〕285号)实行。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运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形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医治药物。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卒中量表和GCS量表评分。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固。

2.没有需要住院医治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出血病情危重者需转入ICU或NICU,转入相应路径。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临床路径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临床路径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出血的住院患者。

一、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饶明俐主编,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协作组制定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临床常见证候: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协作组制定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121-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出血性中风(脑出血)。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出血性中风(脑出血)的患者。

2.适合内科保守治疗,无手术指征者,即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小脑出血≤10ml或直径≤3ml,无合并重症全脑室出血(脑室铸形)。

3.继发于脑梗死的出血,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肿瘤性出血,血液病、淀粉样脑血管病、感染性动脉性、动脉炎引起大动脉炎、药的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修订版)

脑出血临床路径(修订版)

脑出血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1.急性起病。

2.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头颅CT或MRI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1.一般治疗:监测命体征,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检测控制体温。

2.加强血压管理,避免血肿扩大3.控制血糖水平。

4.脑出血病因检查及治疗。

5.防治并发症: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痫性发作,预防深静脉血栓。

6.选择适宜药物治疗。

7.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8.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200)(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自身免疫抗体、肿瘤指标、出凝血指标等;(2)头颅MRI,MRV、CTA、MRA或DSA。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高渗盐水、甘油果糖、速尿和白蛋白等。

2.降压药物: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选择静脉降压药物或口服降压药物。

3.抗菌药物: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患者情况及药敏结果选择适宜抗生素药物。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之马矢奏春创作(2016年版)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2015年)1.急性起病.2.陪伴局灶症状和体征者(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常陪伴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分歧水平意识障碍.3.头颅CT或MRI证实脑内出血改变.(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2015年)1.一般治疗:监测命体征, 维持呼吸循环稳定, 检测控制体温.2.加强血压管理, 防止血肿扩年夜3.控制血糖水平.4.脑出血病因检查及治疗.5.防治并发症:控制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控制痫性发作, 预防深静脉血栓.6.选择适宜药物治疗.7.需要时外科手术治疗.8.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需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 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置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1.必需检查的项目:(1200)(1)血惯例、尿惯例、年夜便惯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自身免疫抗体、肿瘤指标、出凝血指标等;(2)头颅MRI, MRV、CTA、MRA或DSA.(七)选择用药.1.脱水药物:甘露醇、高渗盐水、甘油果糖、速尿和白卵白等.2.降压药物: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选择静脉降压药物或口服降压药物.3.抗菌药物: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 根据患者情况及药敏结果选择适宜抗生素药物.4.缓泻药.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八)出院标准.1.患者病情稳定.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脑出血病情危重者需行手术治疗, 转入相应路径.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 需呼吸机辅助呼吸, 招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3.既往其他系统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 或呈现严重并发症, 招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二、脑出血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28天。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脑出血后遗症(ICD 编码:I69.1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3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以上。

(三)中医证型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四)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脑出血后遗症(ICD 编码:I69.1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3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以上。

(三)中医证型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四)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

2016 年版)、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 :I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 年)1. 急性起病。

2.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头颅CT或MRI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 年)1.一般治疗:监测命体征,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检测控制体温。

2. 加强血压管理,避免血肿扩大3.控制血糖水平。

4.脑出血病因检查及治疗。

5.防治并发症: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痫性发作,预防深静脉血栓。

6.选择适宜药物治疗。

7.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8.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标准住院日为10-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 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 必需检查的项目:(1200)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自身免疫抗体、肿瘤指标、出凝血指标等(2)头颅MR, MRV CTA MRA或DSA 七)选择用药。

1. 脱水药物:甘露醇、高渗盐水、甘油果糖、速尿和白蛋白等。

2. 降压药物: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选择静脉降压药物或口服降压药物。

3. 抗菌药物: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患者情况及药敏结果选择适宜抗生素药物。

4. 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后遗症)入院标准:1.生命征平稳,病情稳定,存在功能障碍,需要住院康复治疗。

2.无严重肺部感染、呼吸功能障碍、泌尿系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或以上并发症已得到较好的控制。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的住院患者。

一、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出血性中风(TCD 2019版:A07.01.01.0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ICD-10编码:I69.100x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的中风病的诊断标准。

具体如下: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

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而缺血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

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

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9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

①急性起病。

②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③头颅CT/MRI显示出血灶。

④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

(3)疾病分期:①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②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③后遗症:发病6个月以后。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脑出血临床路径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脑出血临床路径

脑出血临床路径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 902)皮质下I61.0脑叶I61.1脑半球未特指部位I61.2小脑I61.4(二)诊断依据根据《神经病学》第二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起病,发病突然,血压明显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有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膜刺激征,可伴有意识障碍,应高度怀疑脑出血。

头颅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2-4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大小便通畅,预防和及时治疗褥疮、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等;2.控制血压;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4.控制体温;5.癫痫发作的预防和处理:如出现癫痫发作,应给予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一线抗癫痫药处理;6.手术治疗:适应症:大脑半球血肿30ml以上、小脑半球血肿10ml以上者,在患者家属的要求和同意下,可作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可考虑脑室引流治疗。

禁忌证:症状较轻、病情稳定者;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 902脑出血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所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尿、大便常规2.血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片、心电图4.头颅CT(七)选择用药1.脱水药物2.选择口服缓泻药3.抗菌药物4.抑酸药物5.胰岛素(八)辨证论治中医诊断要点主症:神志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聩,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

发病特点:大多数急性起病。

好发年龄:好发于50岁以上。

具有两个以上主症,结合年龄、诱因、先兆症状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中风病(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为脑出血的患者。

(ICD-10:I61)(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在起病10-30分钟为进行性加重。

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1)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

(2) MRI可发现CT不能确定的脑干或小脑小量出血,能分辨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认的脑出血,区别陈旧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显示血管畸形流空现象。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3.证候诊断:(1)急性期①风火上扰,肝阳暴亢辩证要点:半身不遂,头痛头晕,口干口苦,舌红,脉弦数。

②肺热腑实,瘀阻清窍辩证要点:半身不遂,神昏目赤,项强身热,便秘溲赤,舌红绛,苔焦黄,脉洪滑数。

③痰浊内盛,蒙蔽清窍辩证要点:神疲肢冷,气短懒言,或神昏肢瘫,喉中痰鸣,舌黯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④元气不固,神明散乱辩证要点:头痛呕吐,四肢瘫痪,手撒肢冷,汗出如油,二便自遗,舌痿苔枯,舌黯脉微。

⑤痰瘀阻络,自溢脉外辩证要点:肢瘫语謇,肢体麻木,头胀刺痛有定处,或猝然倒地,神昏烦躁,舌黯且散在瘀点,苔白腻,脉弦涩。

(2)慢性期①阳气虚衰,瘀血内阻辩证要点:面黄肢软,气短懒言,口舌歪斜,语言不利,舌淡苔白,脉沉细涩。

②肝肾两亏,筋脉失养辩证要点:眩晕耳鸣,语声低微或不语,神疲心烦,肢软无力,舌红苔少脉细。

③肝阳偏亢,脉络瘀阻辩证要点:头晕头痛,口干口苦,头晕耳鸣,面红目赤,半身不遂,肢体僵硬,筋脉拘急,口舌歪斜,舌强语謇,舌红绛,苔黄,脉弦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止血药和凝血药。

5.中医治疗方案在2003年的诊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常见症状,以宁脑汤为中心方剂,又制定了中风2号方、中风3号方和中风4号方,并进一步明确了实用细则,并简化了中脏腑中阳闭证的治疗方案。

(1)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无吞咽功能障碍者。

可当天或次日给予中药口服。

(2)如有吞咽功能障碍或神志不清者,第三天予下胃管鼻饲。

(3)出血性中风发病12-72小时内给予宁脑汤口服或鼻饲,3-5天后如无消化道出血等征象则加用化瘀散。

(4)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出血征象则停用化瘀散,如吐血或黑便等出血明显则停用宁脑汤而改用止血剂辨证论治。

(5)以3天为一疗程,并复查CT。

3-7天后根据辨证论治选用中风2号、中风3号方、中风4号方。

①宁脑汤 (中风1号):代赭石30g 羚羊角粉1g 钩藤25g 石决明25g夏枯草30g 天麻9g 竹茹9g 胆南星9g炒山栀9g 川牛膝15g 车前子15g 大黄粉2g三七粉2g(冲服)化瘀散组成:水蛭粉0.5g全蝎粉1.5g功效:镇肝熄风,清化痰瘀。

适应症:出血性中风辩证属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中脏腑之阳闭症。

加减法:痰热腑实:加全瓜蒌15g生大黄12g枳实12g阴虚风动:加龟板15g白芍15g痰湿、多痰:加半夏9g贝母9g僵蚕9g热甚:加黄芩9g痰热内闭:加天竺黄9g石菖蒲9g②中风2号:(苔黄腻舌质红) 清热化痰通络黄连6g 陈皮6g 半夏9g 枳实9g竹茹9g 胆南星9g石菖蒲9g炒山栀9g夏枯草30g茯苓12g 牛膝15g 天麻9g化瘀散3g(冲服)③中风3号:(苔白腻舌质暗或淡) 化痰开窍天麻9g 半夏9g 炒白术9g 胆南星9g石菖蒲9g 僵蚕9g 郁金9g 茯苓12g地龙15g 桔红9g 化瘀散3g(冲服)④中风4号:(气虚血瘀症)生黄芪30-60g 党参15g 当归9g 川芎9g牛膝9g 白术9g 地龙12g 茯苓12g化瘀散3g(冲服)中药针剂:0.9%NS 250mL黄芪注射液50mL丹参粉针剂80mg 静点每日一次.以上诸方应用时如有失语舌强之征均可加入解语丹。

.(6)醒脑静注射液20-40ml,加入0.9%氯化钠液250ml中静点,每日一次;脑血宁注射液100-200 ml静点,每日一次。

(7) 5-7天如病情稳定、无继续出血征象可应用络泰、血塞通、血栓通、灯盏细辛等针剂静点,开始小剂量静点。

(8)辨证论治中经络① 痰瘀互阻---中风3号或化痰脉通。

② 肝阳暴亢,风火上炎[治法] 平肝泻火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或平肝脉通化裁③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治法] 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药] 镇肝熄风汤:怀牛膝、龙骨、生白芍、天冬、麦芽、代赭石、牡蛎、玄参、川楝子、茵陈蒿、甘草、龟板。

若面红口干,舌红少苔者,加生地、熟地、首乌、枸杞子;头目眩晕者加珍珠母、夏枯草;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痰多者,加胆星;大便不实者,去龟板、赭石,加赤石脂。

中脏腑㈠闭证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①阳闭[证候] 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痰多而粘,腹胀便秘,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 镇肝熄风,清化痰瘀,佐以通腑泄热。

[方药] 宁脑汤合羚羊角汤。

头痛,眩晕严重者,加钩藤、菊花、珍珠母平肝降逆;烦躁不安,彻夜不眠,口干,舌红,加生地、沙参、夜交藤养阴安神。

②阴闭[证候] 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法] 化痰熄风,宣郁开窍。

[方药] 涤痰汤加减。

制半夏、制胆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

兼有动风者,加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有化热之象者,加黄芩、黄连清热。

㈡脱证元气不固,神明散乱[证候]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不止,二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微欲绝。

[治法] 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方药] 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等。

恢复期转入康复科进一步康复治疗。

6.针灸治疗8.康复、推拿、物理治疗7.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9.必要时外科手术。

10.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MRA或DSA,骨髓穿刺(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者)。

3.入院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入院检查有异常者。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NIH卒中量表和GCS量表评分。

(九)调摄护理1.积极防治高血压病,控制危险因素。

2.注意饮食调养,低盐、低脂为宜,均衡营养的摄入。

3.调畅情志,避免暴怒,兴奋过度,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因素刺激。

4. 劳逸有度,起居有常,避免六淫侵袭。

5.患病期间特别是急性期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如意识、瞳孔、呼吸、心率、心律、血压及体温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保持环境整洁、安静、通风良好、定时翻身,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皮肤、泌尿系统及呼吸系统继发感染。

保持大便通畅,入院当天注意功能位的摆放,3天无大便者应予及时处理并给以缓泻剂,以防排便用力引起再度出血。

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患者尽早在床上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锻炼,以早期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十)出院或出路径标准。

(1)中医证候改善程度的判定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2)临床疗效判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注: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