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潮灾害风险和区划技术导则.pdf

合集下载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2009年修订)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2009年修订)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2009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09.11.04•【文号】国海预字[2009]685号•【施行日期】2009.11.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家海洋局关于调整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响应标准的通知(2011)(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8日,实施日期:2011年1月1日)调整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国海预字〔2009〕685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中国海监总队,国家海洋局各分局,监测中心、预报中心、卫星中心,局办公室、国际司,海口中心站:为进一步加强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完善应急工作机制,提高海洋灾害防御能力和服务水平,我局组织对现行《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并经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现将修订后的《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

请各单位、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落实。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各分局、预报中心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及时修订各自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并于2010年4月1日前将修改后的文本报局备案。

附件: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二○○九年十一月四日附件: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国家海洋局二○○九年十一月目录1 总则1.1 目的1.2 工作原则1.3 适用范围2 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组织体系和职责3 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迹象应标准3.1 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标准3.2 海浪灾害应急响应标准3.3 海啸灾害应急响应标准3.4 海冰灾害应急响应标准4 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程序4.1风暴潮消息预告4.2 风暴潮灾害Ⅲ级、Ⅳ级应急响应4.3 风暴潮灾害Ⅰ级、Ⅱ级应急响应4.4 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结束5 海浪灾害应急响应程序5.1 海浪消息预告5.2 海浪灾害Ⅲ级、Ⅳ级应急响应5.3 海浪灾害Ⅰ级、Ⅱ级应急响应5.4 海浪灾害应急响应结束6 海啸灾害应急响应程序6.1海啸灾害Ⅲ级、Ⅳ级应急响应6.2 海啸灾害Ⅰ级、Ⅱ级应急响应6.3 海啸灾害应急响应结束7 海冰灾害应急响应程序7.1 海冰灾害应急响应7.2 海冰灾害应急响应结束8 灾后调查与总结8.1 灾害调查评估8.2 灾害应对工作总结9 保障措施9.1 观测预警系统建设保障9.2 技术保障9.3 经费保障9.4 宣传和培训9.5 国际合作与交流10 附则10.1 术语10.2 预案管理1 总则1.1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强化海洋灾害预警报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海洋灾害预防和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2016)

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2016)

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Guideline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zoning of tsunami disaster目次前言 (III)1 围 (1)2 规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工作原则 (2)4.1 分尺度原则 (2)4.2 可靠性原则 (3)4.3 综合性原则 (3)4.4 一致性原则 (3)5 工作程序 (3)5.1 资料收集 (3)5.2 潜在海啸源确定 (3)5.3 风险分析 (3)5.4 风险区划 (3)5.5 成果制图 (3)5.6 报告编制 (3)6 国家尺度评估和区划 (3)6.1 工作目的和技术路线 (3)6.2 资料收集与处理分析 (4)6.3 潜在海啸源确定 (5)6.4 模型建立 (5)6.5 模型验证 (6)6.6 海啸数值模拟计算 (6)6.7 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 (6)6.8 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图件编制 (7)6.9 评估报告编制 (7)7 省尺度评估和区划 (7)7.1 工作目的 (7)7.2 工作容 (7)7.3 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图件编制 (8)7.4 评估报告编制 (8)8 市/县尺度风险评估与区划 (8)8.1 工作目的和技术路线 (8)8.2 资料收集与处理分析 (8)8.3 潜在海啸源确定 (9)8.4 模型建立 (9)8.5 模型验证 (10)8.6 海啸数值计算 (10)8.7 海啸风险评估和区划 (10)8.8 海啸淹没风险图和应急疏散图编制 (11)8.9 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图件编制 (11)8.10 评估报告编制 (12)9 成果管理 (12)9.1 审查与验收 (12)9.2 成果汇总与管理 (12)9.3 更新 (12)附录A (13)附录B (14)附录C (16)附录D (19)D.1 海啸灾害淹没风险图 (19)D.2 应急疏散图 (19)附录E (21)附录F (21)F.1 封面 (22)F.2 封二 (22)F.3 目录 (22)F.4 前言 (22)F.5 正文 (22)F.6 封底 (22)F.7 报告格式 (22)前言本导则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浙江省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 〔〕号

浙江省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 〔〕号

浙江省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8〕31号附件:发布公告(2018年三季度).pdf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8年10月24日序号地方标准编号地方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1DB33/T2125-2018印染企业系统能量平衡计算方法2018-07-052018-08-052DB33/T2126-2018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分类评价规范2018-07-062018-08-063DB33/T2127-2018老年电视大学办学规范2018-07-132018-08-134DB33/T2128-2018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程效果评估技术规范2018-07-172018-08-17DB33/T2129-2018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评定技术规程2018-07-232018-08-236DB33/T2130-2018菱生产技术规范2018-08-032018-09-037DB33/T2131-2018瓠瓜生产技术规程2018-08-032018-09-038DB33/T2132-20182018-08-032018-09-039DB33/T2133-2018旅行社窗口服务规范2018-08-032018-09-0310DB33/T2134-2018养老机构失智症服务与管理规范2018-08-032018-09-0311DB33/T2135-2018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安全防范信息系统建设规范2018-09-0312DB33/T2136-2018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规范2018-08-302018-09-3013DB33/T2137-2018杨梅箱式气调贮运技术规范2018-08-302018-09-3014DB33/T2138-2018灯光围网渔船集鱼灯最大总功率要求2018-08-302018-09-3015DB33/T562.1-2018花鱼骨苗种繁育技术规范DB33/T562.1-20052018-08-302018-09-3016DB33/T2139-2018茶叶机械化采摘配套生产技术规程2018-09-182018-10-1817DB33/T2140-2018阉鸡生产技术规程2018-09-182018-10-18雷公藤种苗繁育技术规范2018-09-182018-10-1819DB33/T550-2018果蔗生产技术规程DB33/T550.1-2005DB33/T550.2-20052018-09-182018-10-1820DB33/T2142-2018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划定技术导则2018-09-282018-10-28南美白对虾大鹏多茬养殖技术规范DB33/T710-20082018-09-282018-10-2822DB33/T2143-2018森林抚育目标树选择和密度控制技术规程2018-09-282018-10-2823DB33/T2144-2018榉树栽培技术规程2018-09-282018-10-2824DB33/T2145-20182018-09-282018-10-2825DB33/2146-2018工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8-09-302018-11-0126DB33/2147-2018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8-09-302018-11-01。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方法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方法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一、国家尺度评估和区划(-)资料收集1.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基础地理信息包括全国水系(入海河流到3级)、重要居民点(省会城市、直辖市及沿海重要城市)、交通(铁路、高速公路、国道、沿海机场)、境界(国界、省界)、管线以及地貌等要素,基础地理数据比例尺不低于1:1 000 000 o2.水文资料从覆盖我国沿海受风暴潮灾害分布区域的潮(水)位站选取观测资料,潮(水)位站能代表所在区域风暴潮特征,观测数据统一到1985国家高程基准。

原则上一般要求有不少于20年的连续实测资料。

3.警戒潮位应搜集评估区域的警戒潮位值,警戒潮位值的核定应符合GB/T 17839的要求。

4 •沿海岸线数据采用全国沿海最新岸线分布数据,比例尺不低于1:1000000。

(-)危险性评价1・评估指标选取综合考虑风暴增水指数和风暴潮超警戒指数两个指标,评估风暴潮灾害危险性。

2.危险性等级确定计算各潮(水)位站风暴潮灾害危险性指数D g ,具体计算方法见附录Ao 基于沿海岸线数据,将全国沿海岸线按10km间隔进行划分并顺序编号,将危险性指数插值到10 km 岸段。

单站风暴潮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三)危险性区划根据表1将风暴潮灾害危险性区划分为高危险区(I级)、较高危险区(II级)、较低危险区(III级)、低危险区(IV级)四级。

危险性区划以县为基本单元,基于沿海岸段危险性等级分布,原则上选取评估单元内所有岸段的最高危险等级作为该单元区划危险性等级。

(四)成果制图成果制图包扌舌以下内容:a)全国沿海风暴潮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布图。

以岸段为单元,用红(I级)、橙(II 级)、黄(III级)、蓝(IV级)四色标识表征各岸段危险性等级大小;b)全国沿海风暴潮灾害危险性区划图。

以沿海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用红、橙、黄、蓝四色标识表征沿海各县危险性等级大小。

(五)报告编制应编制全国沿海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报告,格式要求见附录B。

河北省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河北省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河北省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石先武;国志兴;林国斌;谭骏;高廷;左丽明;刘钦政【摘要】Storm surg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s in coastal areas of Hebei Province.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gional disaster system, we evaluate the hazards level of storm surge according to the surge and the alert warning tide level distribution in the coastline of Hebei Province, and th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data was used to calculate storm surge vulnerability in the coastal of Hebei province.Taking into the hazards an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results, the storm surge risk level was evaluated for each coastal town in Hebei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wo towns are located in the first risk level zone, four towns in the second risk level zone, and 13 towns in the third risk level zone, 22 towns in the fourth risk level zone.Exactly, the Caofeidian town in Tangshan city and Huanghua port in Cangzhou city are located in the highest storm surge risklevel.Based on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storm surge risk distribution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Hebei Province,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storm surges are proposed.%依据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基于河北省沿海岸段风暴增水和超警戒潮位分布评估了河北省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危险性等级,利用土地利用分布数据评估了河北省沿海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等级,综合风暴潮灾害危险性和脆弱性等级分布,对河北省沿海乡镇风暴潮灾害风险等级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河北省沿海2个乡(镇)处于1级风险等级区,4个乡(镇)处于2级风险等级区,13个乡(镇)处于3级风险等级区,22个乡(镇)处于4级风险等级区,其中唐山市的曹妃甸区滨海镇和沧州市的黄骅镇是河北省沿海乡(镇)的1级风险区.基于河北省沿海风暴潮灾害风险等级评估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河北省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防灾减灾对策与建议.【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7(032)002【总页数】5页(P85-89)【关键词】风暴潮灾害;危险性;脆弱性;风险评估;河北省【作者】石先武;国志兴;林国斌;谭骏;高廷;左丽明;刘钦政【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北京 100194;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北京 100194;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 100875;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北京 100194;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北京 100194;河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河北石家庄 050021;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北京 1001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O213.9;P731.23风暴潮是河北省沿海地区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海浪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海浪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海浪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Guideline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zoning of wave disaster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工作原则 (2)4.1 分尺度原则 (2)4.2 可靠性原则 (2)4.3 综合性原则 (2)4.4 一致性原则 (3)5 工作程序 (3)5.1 资料收集 (3)5.2 方法校验 (3)5.3 风险评估 (3)5.4 风险区划 (3)5.5 成果制图 (3)5.6 报告编制 (3)6 国家尺度评估和区划 (3)6.1 工作目的 (3)6.2 资料收集 (3)6.3 构建再分析风场数据集 (4)6.4 构建历史海浪场数据集 (4)6.5 海浪典型重现期计算 (5)6.6 海浪灾害危险性评估 (5)6.7 海浪灾害危险区划 (5)6.8 国家尺度海浪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成果 (5)7 省尺度评估和区划 (6)7.1 工作目的 (6)7.2 资料收集 (6)7.3 构建再分析风场数据集 (6)7.4 构建历史海浪场数据集 (6)7.5 海浪典型重现期计算 (6)7.6 海浪灾害危险性评估 (7)7.7 海浪灾害危险区划 (7)7.8 省尺度海浪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成果 (7)8 成果管理 (7)8.1 审查与验收 (7)8.2 成果汇总与管理 (7)8.3 更新 (7)附录A(资料性附录)PearsonIII型分布 (8)附录B(资料性附录)Weibull分布 (9)附录C(资料性附录)海浪模式 (10)附录D(资料性附录)大气模式 (12)附录E(资料性附录)归一化处理 (13)附录F(规范性附录)海浪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报告文本格式 (14)F.1 封面 (14)F.2 封二 (14)F.3 目次 (14)F.4 前言 (14)F.5 正文 (14)F.6 参考文献 (14)F.7 封底 (14)F.8 报告格式 (15)附录G(规范性附录)海浪灾害风险区划报告文本格式 (16)G.1 封面 (16)G.2 目次 (16)G.3 总则 (16)G.4 正文 (16)G.5 封底 (16)G.6 报告格式 (16)前言本导则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Guideline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zoning of sea level rise目次目次 (II)前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工作原则 (2)4.1 分尺度原则 (2)4.2 可靠性原则 (2)4.3 综合性原则 (2)4.4 系统性原则 (2)5 工作程序 (2)5.1 工作步骤 (2)5.2 资料收集 (2)5.3 风险分析 (2)5.4 风险区划 (2)5.5 成果制图 (3)5.6 报告编制 (3)6 国家尺度评估和区划 (3)6.1 工作目的 (3)6.2 评估区域与评估单元 (3)6.3 资料收集 (3)6.4 风险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构建 (3)6.5 危险性评估 (3)6.6 脆弱性评估 (4)6.7 风险值计算 (4)6.8 风险等级划分 (4)6.9 成果图件制作 (4)6.10 评估报告编制 (4)7 省尺度评估和区划 (4)7.1 工作目的 (4)7.2 评估区域与评估单元 (5)7.3 全省风险综合评估和区划 (5)7.4 重点沿海地区风险评估与区划 (5)7.5 成果图件制作 (5)7.6 评估报告编制 (5)8 成果管理 (5)8.1 审查与验收 (5)8.2 成果汇总与管理 (5)8.3 更新 (6)附录A(资料性附录)海平面上升分析预测方法 (7)A.1 随机动态模型 (7)A.2 确定性部分模型 (7)A.3 寻找周期 (8)A.4 周期显著性检验 (8)A.5 残差序列性质的检验 (9)A.6 建立模型及其求解 (10)附录 B(规范性附录)国家尺度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方法 (12)B.1 风险指标体系 (12)B.2 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13)B.3 风险评估模型 (13)B.4 风险等级划分 (14)附录C(资料性附录)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15)C.1 层次分析法 (15)C.2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15)C.3 构造判断矩阵 (15)C.4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16)C.5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17)附录D(资料性附录)沿海重点地区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与区划方法 (19)D.1 资料收集 (19)D.2 海平面上升分析与预测 (19)D.3 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的潮汐特征分析 (19)D.4 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的风暴潮灾害分析 (19)D.5 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的海岸侵蚀分析 (19)D.6 海平面上升最大可能影响分析 (19)D.7 风险评估 (19)D.8 划分风险等级 (20)附录E(规范性附录)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报告格式 (21)E.1 封面 (21)E.2 封二 (21)E.3目录 (21)E.4 前言 (21)E.5 正文 (21)前言本导则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2016)教材

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2016)教材

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Guideline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zoning of tsunami disaster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工作原则 (3)4.1 分尺度原则 (3)4.2 可靠性原则 (3)4.3 综合性原则 (3)4.4 一致性原则 (3)5 工作程序 (3)5.1 资料收集 (3)5.2 潜在海啸源确定 (3)5.3 风险分析 (3)5.4 风险区划 (4)5.5 成果制图 (4)5.6 报告编制 (4)6 国家尺度评估和区划 (4)6.1 工作目的和技术路线 (4)6.2 资料收集与处理分析 (4)6.3 潜在海啸源确定 (5)6.4 模型建立 (6)6.5 模型验证 (6)6.6 海啸数值模拟计算 (6)6.7 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 (7)6.8 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图件编制 (8)6.9 评估报告编制 (8)7 省尺度评估和区划 (8)7.1 工作目的 (8)7.2 工作内容 (8)7.3 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图件编制 (8)7.4 评估报告编制 (9)8 市/县尺度风险评估与区划 (9)8.1 工作目的和技术路线 (9)8.2 资料收集与处理分析 (9)8.3 潜在海啸源确定 (10)8.4 模型建立 (10)8.5 模型验证 (11)8.6 海啸数值计算 (11)8.7 海啸风险评估和区划 (12)8.8 海啸淹没风险图和应急疏散图编制 (13)8.9 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图件编制 (13)8.10 评估报告编制 (13)9 成果管理 (13)9.1 审查与验收 (13)9.2 成果汇总与管理 (13)9.3 更新 (13)附录A (14)附录B (15)附录C (17)附录D (20)D.1 海啸灾害淹没风险图 (20)D.2 应急疏散图 (20)附录E (22)附录F (23)F.1 封面 (23)F.2 封二 (23)F.3 目录 (23)F.4 前言 (23)F.5 正文 (23)F.6 封底 (24)F.7 报告格式 (24)前言本导则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关于调整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标准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关于调整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标准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关于调整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12.07.03•【文号】海办发[2012]6号•【施行日期】2012.07.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关于调整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标准的通知(海办发〔2012〕6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南海分局、海监总队、监测中心、预报中心、卫星中心、国际司:《警戒潮位核定方法(GB/T 17839-1999)》国家标准颁布以来,沿海各级海洋主管部门均据此核定并对外公布了本省的警戒潮位值。

2011年底,为进一步做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我国又出台了新的《警戒潮位核定规范(GB/T 17839-2011)》国家标准,将沿海的警戒潮位值分成了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等级。

目前,沿海已有部分省份根据新的国家标准,对本省的四色警戒潮位值进行了重新核定和对外公布,但还有一些省份仍在沿用过去的警戒潮位值,尚未完成新的四色警戒潮位值核定工作。

为满足风暴潮预警工作需要,经国家海洋局同意,将现行的《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中3.1的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标准部分进行适当调整,对已在使用四色警戒潮位值的地区按照新的警戒潮位值发布风暴潮预警报,对仍使用原有警戒潮位值的地区沿用以往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标准。

现将调整后的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标准印发给你们,自2012年7月10日起开始实施。

国家海洋局办公室二○一二年七月三日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标准3.1 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标准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分为I、II、Ⅲ、IV四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海洋灾害、重大海洋灾害、较大海洋灾害和一般海洋灾害,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3.1.1 风暴潮灾害I级响应(红色)对已在使用按照《警戒潮位核定规范(GB/T 17839-2011)》核定的四色警戒潮位值的地区,受热带气旋(包括: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下同)或温带天气系统影响,预计未来沿岸受影响区域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有代表性验潮站将达到当地红色警戒潮位时,应发布风暴潮I级警报(红色),并启动风暴潮灾害I级应急响应。

一图、一库、一手册 浙江划定风暴潮防御新蓝图

一图、一库、一手册 浙江划定风暴潮防御新蓝图

御县(市、区)和 148 个重点防御 区,总面积 1700.95 平方千米;建成 10 个海洋综合减灾县(市、区)和 50 个海洋减灾社区。通过行动,浙 江系统集成了“十二五”海洋灾害 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成果,将灾害 风险识别防控迭代升级为重点防御 区精细化管理。
目前,浙江省海洋灾害隐患区 已 从 484 处 减 少 到 146 处, 一 级 隐 患区全部核销,海洋灾害警报准确 率达到了 80%,5 大重点监控区赤潮 发现率 100%,重要灾害预警信息已 实现在省、市主流媒体实时发布,省、 市、县三级海洋灾害应急指挥机构 和应急预案体系全面建立,全省海 洋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响应能力全 面提升。
防御区划定成果通过了院士领衔的 专家组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 果 创 新 性 强, 可 操 作 性 高, 应 用 性 好,为全国沿海风暴潮灾害重点防 御区划定作出了良好示范。成果出 台后可广泛应用于风暴潮防灾减灾 指挥决策、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开发评价和“平
安浙江”建设等各个领域。
“一手册”是指《浙江省风暴 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划定成果统计手 册》,手册全面统计和分析了全省 19 个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划定成 果, 从 宏 观 到 具 体, 重 点 展 示 浙 江 省重点防御区划定范围、面积及重 点承灾体类别、数量等情况。
近 年 来, 浙 江 海 洋 防 灾 减 灾 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逐步形成国 家、 政 府、 部 门 和 社 会 群 策 群 力 合 作联络机制,在应对强台风和极端 海洋灾害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 用。本次风暴潮重点防御区划定成 果通过评审,更展示了浙江在海洋 防灾减灾事业上的强大综合实力。 “十四五”期间,浙江将继续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 指 导, 牢 固 树 立“ 绿 水 青 山 就 是 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构建生态减 灾协同增效、更具韧性的综合防护 体系,继续守护好海上的“金山银山” 和“ 绿 水 青 山 ”, 保 障 好 海 上 生 命 线和海岸安全线。

最新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导则

最新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导则

可修改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Guideline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zoning of sea ice disaster目次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4 工作原则 (3)4.1 分尺度原则 (3)4.2 可靠性原则 (3)4.3 综合性原则 (3)4.4 因地制宜原则 (3)5 工作程序 (4)5.1 资料收集 (4)5.2 方法校验 (4)5.3 风险评估 (4)5.4 风险区划 (4)5.5 成果制图 (4)5.6 报告编制 (4)6 国家尺度评估和区划 (4)6.1 工作目的 (4)6.2 资料收集与处理 (4)6.3 危险性分析 (5)6.4 风险评估 (6)6.5 风险区划 (6)6.6 评估和区划成果 (6)7 省尺度评估和区划 (7)7.1 工作目的 (7)7.2 工作内容和方法 (7)7.3 评估和区划成果 (7)8 成果管理 (8)8.1 审查与验收 (8)8.2 成果汇总与管理 (8)8.3 更新 (8)附录A 海冰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9)附录B 海上油气开采区评估单元划分 (10)附录C 海冰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12)附录D 海冰灾害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15)附录E 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报告格式 (16)前言本导则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导则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曹丛华、江崇波、黄娟、袁本坤、郭可彩、黎舸、商杰。

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术语、工作原则、工作程序、资料收集与处理、评估内容和方法以及成果制作与管理等。

本导则适用于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一)任务来源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原质量技术监督局《内蒙古质监局关于下达2017年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内质监标函〔2017〕253号)文件要求,项目组编制了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二)起草单位、协作单位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雷电预警防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内蒙古锐克雷电防护科技公司。

(三)主要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为:刘晓东、尤莉、颜斌、李庆君、宋昊泽、王乐乐、陶建光、东方、王曼霏、博格、王国胜、侯越、刘旭洋、徐学文、淡奇峰。

其主要分工如下:刘晓东: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统筹管理及标准内容编写;尤莉:负责标准协调和技术指导等;颜斌:负责标准协调和具体编写、修改等;李庆君: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宋昊泽: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王乐乐: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陶建光: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东方:负责附录表格的设计和修订工作;王曼霏: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博格: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王国胜: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侯越: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刘旭洋:负责附录表格的设计和修订工作;徐学文: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淡奇峰: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影响人类活动的严重灾害之一,雷电灾害已成为仅次于暴雨洪涝、地质灾害的第三大气象灾害,内蒙古地区也深受雷电灾害的影响。

内蒙古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6d,最多达41.3d,每年均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记录。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平均每年发生雷电灾害48.82次,直接经济损失1572.3万元,雷击伤亡人数为14.2人,且逐年呈现波动增长。

雷电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给我区经济、社会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技术导则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技术导则

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Guideline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zoning of sea ice disaster目次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4 工作原则 (3)4.1 分尺度原则 (3)4.2 可靠性原则 (3)4.3 综合性原则 (3)4.4 因地制宜原则 (3)5 工作程序 (4)5.1 资料收集 (4)5.2 方法校验 (4)5.3 风险评估 (4)5.4 风险区划 (4)5.5 成果制图 (4)5.6 报告编制 (4)6 国家尺度评估和区划 (4)6.1 工作目的 (4)6.2 资料收集与处理 (4)6.3 危险性分析 (5)6.4 风险评估 (6)6.5 风险区划 (6)6.6 评估和区划成果 (6)7 省尺度评估和区划 (7)7.1 工作目的 (7)7.2 工作内容和方法 (7)7.3 评估和区划成果 (7)8 成果管理 (8)8.1 审查与验收 (8)8.2 成果汇总与管理 (8)8.3 更新 (8)附录A 海冰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9)附录B 海上油气开采区评估单元划分 (10)附录C 海冰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12)附录D 海冰灾害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15)附录E 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报告格式 (16)前言本导则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导则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曹丛华、江崇波、黄娟、袁本坤、郭可彩、黎舸、商杰。

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术语、工作原则、工作程序、资料收集与处理、评估内容和方法以及成果制作与管理等。

本导则适用于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海洋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为了有效应对海洋灾害风险,科学评估和区划技术成为至关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从海洋灾害的概念和特点入手,结合当前相关研究成果,对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套系统化的导则,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海洋灾害的概念和特点1. 海洋灾害的概念海洋灾害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发生的、对海洋资源、海洋生态系统和沿海地区人类活动产生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

包括但不限于台风、风暴潮、海啸、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等。

2. 海洋灾害的特点海洋灾害具有广泛性、持续性、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其影响范围较大,且常常伴随着次生灾害的发生。

海洋灾害的发生往往给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

二、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技术1.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海洋灾害潜在威胁的分析和评价,确定可能受到影响的目标及其损失,为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

常用的指标包括受灾人口数量、经济损失、生态环境影响等。

3.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结合实地调查和监测数据,开展海洋灾害的潜在风险评估。

通过对不同海洋灾害条件下的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实现对海洋灾害风险的科学评估和定量化分析。

4.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的应用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可以应用于海洋灾害防治规划、海岸带规划、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为相关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海洋灾害区划技术1. 海洋灾害区划的概念海洋灾害区划是指根据海洋灾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将海洋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单元,以便实施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措施的过程。

2. 海洋灾害区划的原则海洋灾害区划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特征,科学划分海洋灾害风险区域。

风暴潮灾害风险和区划技术导则.pdf

风暴潮灾害风险和区划技术导则.pdf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Guideline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zoning of storm surge disaster目次前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工作原则 (3)4.1 分尺度原则 (3)4.2 可靠性原则 (4)4.3 综合性原则 (4)4.4 因地制宜原则 (4)5 工作程序 (4)5.1 资料收集 (4)5.2 方法校验 (4)5.3 风险分析 (4)5.4 风险区划 (4)5.5 成果制图 (4)5.6 报告编制 (4)6 国家尺度评估和区划 (4)6.1 工作目的 (4)6.2 资料收集与处理 (5)6.3 危险性评价 (5)6.4 危险性区划 (5)6.5 评估成果 (6)7 省尺度评估和区划 (6)7.1 工作目的 (6)7.2 资料收集与处理 (6)7.3 危险性评价 (7)7.4 脆弱性评价 (7)7.5 风险评价 (7)7.6 风险区划 (8)7.7 评估成果 (8)8 市(县)尺度评估和区划 (8)8.1 工作目的 (8)8.2 资料收集与处理 (8)8.3 危险性评价 (9)8.4 脆弱性评价 (11)8.5 风险评价 (11)8.6 风险区划 (12)8.7 应急疏散图 (12)8.8 评估成果 (12)9 成果管理 (13)9.2 成果汇总与管理 (13)9.3 更新 (13)附录A(资料性附录)潮(水)位站危险性评估方法 (14)A.1 风暴增水等级 (14)A.2 风暴潮超警戒等级 (14)A.3 单站风暴潮灾害危险性指数 (14)附录 B(资料性附录)溃堤风险分析参数确定法 (16)B.1 海堤越浪量的确定 (16)B.2 海堤溃决阀值 (17)B.3 溃堤后的设定 (17)附录C(资料性附录)可能最大风暴潮关键参数设定 (18)C.1 可能最大台风风暴潮关键参数设定 (18)C.1.1 台风中心气压 (18)C.1.2 台风最大风速半径 (18)C.1.3 近中心最大风速 (18)C.1.4 台风移速和移向 (18)C.1.5 外围海平面气压 (18)C.1.6 天文潮 (18)C.2 可能最大温带风暴潮关键参数设定 (18)C.2.1 最严重温带天气系统 (18)C.2.2 天文潮 (19)附录D(资料性附录)不同等级强度风暴潮淹没范围及水深计算说明 (20)D.1 不同等级台风风暴潮 (20)D.1.1 不同等级台风强度划分 (20)D.1.2 台风最大风速半径确定 (20)D.1.3 台风路径选取 (20)D.1.4 天文潮叠加 (20)D.2 不同等级强度温带风暴潮 (20)D.2.1 温带天气系统确定 (20)D.2.2 温带天气过程强度等级划分 (20)D.2.3 天文潮叠加 (21)附录E(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重要及易发次生灾害承灾体风暴潮脆弱性关系参考表 (22)附录F(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价计算方法 (25)附录G(资料性附录)应急疏散图制作说明 (26)G.1 应急疏散图总体要求 (26)G.2 应急疏散需求分析 (26)G.3 避灾点适用性评价 (26)G.4 避灾点选址优化 (26)G.5 疏散路径规划 (26)附录H(规范性附录)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报告格式 (27)H.1 封面 (27)H.2 封二 (27)H.3 目录 (27)H.4 前言 (27)H.5 正文 (27)H.6 封底 (28)H.7 报告格式 (28)前言本导则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2009年2月目录总则 (1)一、定义 (1)二、数据资料 (2)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流程 (2)四、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4)附录 1 规范化方法 (11)附录2 加权综合评价法 (11)附录3 百分位数法 (11)附录4 自然断点分级法 (11)附录5 区划等级命名 (12)附录6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指标及防灾减灾能力指标说明 (12)附录7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说明 (13)附录8 流域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15)总则气象灾害是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总损失的70%以上。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各种气象灾害出现频率也将会增加。

因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借助GIS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系,并加以评述,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本项工作是防灾减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减灾规划与预案制定、国土规划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科学决策、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定义气象灾害风险:指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孕灾环境:指气象危险性因子、承灾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分布等。

致灾因子:指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直接因子,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承灾体:气象灾害作用的对象,是人类活动及其所在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集合。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Guideline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zoning of storm surge disaster目次前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工作原则 (3)4.1 分尺度原则 (3)4.2 可靠性原则 (4)4.3 综合性原则 (4)4.4 因地制宜原则 (4)5 工作程序 (4)5.1 资料收集 (4)5.2 方法校验 (4)5.3 风险分析 (4)5.4 风险区划 (4)5.5 成果制图 (4)5.6 报告编制 (4)6 国家尺度评估和区划 (4)6.1 工作目的 (4)6.2 资料收集与处理 (5)6.3 危险性评价 (5)6.4 危险性区划 (5)6.5 评估成果 (6)7 省尺度评估和区划 (6)7.1 工作目的 (6)7.2 资料收集与处理 (6)7.3 危险性评价 (7)7.4 脆弱性评价 (7)7.5 风险评价 (7)7.6 风险区划 (8)7.7 评估成果 (8)8 市(县)尺度评估和区划 (8)8.1 工作目的 (8)8.2 资料收集与处理 (8)8.3 危险性评价 (9)8.4 脆弱性评价 (11)8.5 风险评价 (11)8.6 风险区划 (12)8.7 应急疏散图 (12)8.8 评估成果 (12)9 成果管理 (13)9.2 成果汇总与管理 (13)9.3 更新 (13)附录A(资料性附录)潮(水)位站危险性评估方法 (14)A.1 风暴增水等级 (14)A.2 风暴潮超警戒等级 (14)A.3 单站风暴潮灾害危险性指数 (14)附录 B(资料性附录)溃堤风险分析参数确定法 (16)B.1 海堤越浪量的确定 (16)B.2 海堤溃决阀值 (17)B.3 溃堤后的设定 (17)附录C(资料性附录)可能最大风暴潮关键参数设定 (18)C.1 可能最大台风风暴潮关键参数设定 (18)C.1.1 台风中心气压 (18)C.1.2 台风最大风速半径 (18)C.1.3 近中心最大风速 (18)C.1.4 台风移速和移向 (18)C.1.5 外围海平面气压 (18)C.1.6 天文潮 (18)C.2 可能最大温带风暴潮关键参数设定 (18)C.2.1 最严重温带天气系统 (18)C.2.2 天文潮 (19)附录D(资料性附录)不同等级强度风暴潮淹没范围及水深计算说明 (20)D.1 不同等级台风风暴潮 (20)D.1.1 不同等级台风强度划分 (20)D.1.2 台风最大风速半径确定 (20)D.1.3 台风路径选取 (20)D.1.4 天文潮叠加 (20)D.2 不同等级强度温带风暴潮 (20)D.2.1 温带天气系统确定 (20)D.2.2 温带天气过程强度等级划分 (20)D.2.3 天文潮叠加 (21)附录E(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重要及易发次生灾害承灾体风暴潮脆弱性关系参考表 (22)附录F(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价计算方法 (25)附录G(资料性附录)应急疏散图制作说明 (26)G.1 应急疏散图总体要求 (26)G.2 应急疏散需求分析 (26)G.3 避灾点适用性评价 (26)G.4 避灾点选址优化 (26)G.5 疏散路径规划 (26)附录H(规范性附录)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报告格式 (27)H.1 封面 (27)H.2 封二 (27)H.3 目录 (27)H.4 前言 (27)H.5 正文 (27)H.6 封底 (28)H.7 报告格式 (28)前言本导则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Guideline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zoning of storm surge disaster目次前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工作原则 (3)4.1 分尺度原则 (3)4.2 可靠性原则 (4)4.3 综合性原则 (4)4.4 因地制宜原则 (4)5 工作程序 (4)5.1 资料收集 (4)5.2 方法校验 (4)5.3 风险分析 (4)5.4 风险区划 (4)5.5 成果制图 (4)5.6 报告编制 (4)6 国家尺度评估和区划 (4)6.1 工作目的 (4)6.2 资料收集与处理 (5)6.3 危险性评价 (5)6.4 危险性区划 (5)6.5 评估成果 (6)7 省尺度评估和区划 (6)7.1 工作目的 (6)7.2 资料收集与处理 (6)7.3 危险性评价 (7)7.4 脆弱性评价 (7)7.5 风险评价 (7)7.6 风险区划 (8)7.7 评估成果 (8)8 市(县)尺度评估和区划 (8)8.1 工作目的 (8)8.2 资料收集与处理 (8)8.3 危险性评价 (9)8.4 脆弱性评价 (11)8.5 风险评价 (11)8.6 风险区划 (12)8.7 应急疏散图 (12)8.8 评估成果 (12)9 成果管理 (13)9.2 成果汇总与管理 (13)9.3 更新 (13)附录A(资料性附录)潮(水)位站危险性评估方法 (14)A.1 风暴增水等级 (14)A.2 风暴潮超警戒等级 (14)A.3 单站风暴潮灾害危险性指数 (14)附录 B(资料性附录)溃堤风险分析参数确定法 (16)B.1 海堤越浪量的确定 (16)B.2 海堤溃决阀值 (17)B.3 溃堤后的设定 (17)附录C(资料性附录)可能最大风暴潮关键参数设定 (18)C.1 可能最大台风风暴潮关键参数设定 (18)C.1.1 台风中心气压 (18)C.1.2 台风最大风速半径 (18)C.1.3 近中心最大风速 (18)C.1.4 台风移速和移向 (18)C.1.5 外围海平面气压 (18)C.1.6 天文潮 (18)C.2 可能最大温带风暴潮关键参数设定 (18)C.2.1 最严重温带天气系统 (18)C.2.2 天文潮 (19)附录D(资料性附录)不同等级强度风暴潮淹没范围及水深计算说明 (20)D.1 不同等级台风风暴潮 (20)D.1.1 不同等级台风强度划分 (20)D.1.2 台风最大风速半径确定 (20)D.1.3 台风路径选取 (20)D.1.4 天文潮叠加 (20)D.2 不同等级强度温带风暴潮 (20)D.2.1 温带天气系统确定 (20)D.2.2 温带天气过程强度等级划分 (20)D.2.3 天文潮叠加 (21)附录E(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重要及易发次生灾害承灾体风暴潮脆弱性关系参考表 (22)附录F(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价计算方法 (25)附录G(资料性附录)应急疏散图制作说明 (26)G.1 应急疏散图总体要求 (26)G.2 应急疏散需求分析 (26)G.3 避灾点适用性评价 (26)G.4 避灾点选址优化 (26)G.5 疏散路径规划 (26)附录H(规范性附录)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报告格式 (27)H.1 封面 (27)H.2 封二 (27)H.3 目录 (27)H.4 前言 (27)H.5 正文 (27)H.6 封底 (28)H.7 报告格式 (28)前言本导则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导则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刘钦政、石先武、国志兴、王喜年、龚茂珣、陈甫源、胡金春、王宇星。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术语、工作原则、工作程序、资料收集与处理、评估内容和方法以及成果制作和管理等。

本导则适用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914—2006 海滨观测规范GB/T 15920—2010 海洋学术语物理海洋学GB/T 17108—2006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T 17839—2011 警戒潮位核定规范GB/T 19201—2006 热带气旋等级GB/T 19721.1—2005 海洋预报和警报发布第1部分:风暴潮预报和警报发布GB/T 19721.2—2005 海洋预报和警报发布第2部分:海浪预报和警报发布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6376-2010 自然灾害管理基本术语GB/T 50663—2011 核电厂工程水文技术规范HAD101/11 核电厂设计基准热带气旋HY/T 058—2010 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JTS145-2-2013 海港水文规范MZ/T 027—2011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基本术语NB/T 25002—2011 核电厂海工构筑物设计规范UNISDR2009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2009减轻灾害风险术语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 e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有组织的对流和确定的气旋性环流的非锋面性涡旋的统称,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GB/T 19201—2006,定义2.1]3.2可能最大热带气旋 probable maximum tropical cyclone一种假想的平稳状态的热带气旋,它是根据可以在某一海岸地区发生最大持续风速所选择的气象参数值的组合。

这些气象参数值,能够导出可能最大热带气旋,并在假定可能最大热带气旋沿最不利途径逼近或登陆海岸的条件下用于计算沿海岸指定点的可能最大风暴潮和台风浪。

[根据HAD101/11中定义1.3改写]3.3天文潮 astronomical tide由天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潮力所引起的潮汐。

[GB/T 15920—2010,定义2.5.20]3.4风暴潮 storm surge由热带气旋、温带天气系统、海上飑线等风暴过境所伴随的强风和气压骤变而引起的局部海面振荡或非周期性异常升高(降低)现象。

[GB/T 19721.1—2005,定义2.1]3.5警戒潮位 warning water level防护区沿岸可能出现险情或潮灾,需进入戒备或救灾状态的潮位既定值。

[GB/T 17839—2011,定义3.2]3.6风暴增水 positive storm surge风暴潮影响过程中海面非周期性异常升高现象称为风暴增水,简称增水。

[根据GB/T 19721.1-2005中定义2.1改写]3.7最大增水 peak surge一次风暴潮过程中风暴增水的最大值。

[根据GB/T 19721.1—2005定义2.3改写]3.8风暴潮灾害 disaster of storm surge风暴潮叠加在天文潮之上,而周期为数秒或十几秒的风浪、涌浪又叠加在前二者之上。

由前二者或前三者的结合引起的沿岸涨水造成的灾害,通称为风暴潮灾害。

[根据GB/T 19721.1—2005定义2.2改写]3.9风暴潮危险性 hazards of storm surge风暴潮的变化过程或现象,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造成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包括天文潮、风暴增(减)水、近岸海浪及漫滩淹没等要素的危险性大小及其综合。

[根据UNISDR2009 致灾因子定义改写]3.10风暴潮灾害承灾体 exposure of storm surge disaster受到风暴潮直接影响和损害的人类及其活动所在的社会与各种资源的集合,包括沿海人口、房屋、堤防、农作物及其他植被、养殖区、船舶航运、港口码头及其他工程设施等。

[根据GB/T 26376-2010定义3.1.3改写]3.11脆弱性 vulnerability社会系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包括社会脆弱性和物理脆弱性。

风暴潮灾害的脆弱性具体表现为承灾体承受风暴潮灾害致灾因子打击的能力。

3.12脆弱性曲线 vulnerability curve承灾体损失(率)对致灾因子强度的定量响应关系。

3.13风暴潮重现期 return period of storm surge一定危险性强度的风暴潮事件出现一次的平均时间间隔,通常以年为单位。

3.14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of storm surge disaster综合考虑风暴潮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暴露性,以及防灾能力等,对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估计的过程。

3.15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 risk zoning of storm surge disaster基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根据风险管理的需求,综合考虑空间分布同质性及行政区划等,对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的基于空间单元的划分与综合。

4 工作原则4.1 分尺度原则根据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分为国家、省、市(县)尺度;各尺度的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成果等应有区分而又相互衔接。

4.2 可靠性原则对资料来源、数据精度及数据质量等有明确的描述,对不同来源的资料应该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采用权威部门发布的资料;对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应进行足够的验证,保证精度满足评估的要求。

4.3 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风暴潮灾害的自然过程、孕灾环境、成灾机制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社会经济状况、行政区划等,开展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

4.4 因地制宜原则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应遵从评估区域的实际风暴潮灾害特点。

一般地,都应进行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对可能发生温带风暴潮的区域,应开展温带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并综合评估两种灾害的风险。

5 工作程序5.1 资料收集根据风险评估和区划的尺度,收集和整理评估区域历史灾害、承灾体、基础地理、社会经济现状、沿海开发利用和社会发展规划等相关资料;必要时开展补充调查,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5.2 方法校验对于选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模型参数、关键中间变量以及最终结果等,均需要经过充分的验证,证明有效方可使用。

5.3 风险分析根据评估区域风暴潮灾害特点,确定致灾因子,评估风暴潮灾害危险性,根据社会经济状况及重要承灾体,评估风暴潮灾害脆弱性,对风暴潮灾害的影响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5.4 风险区划依据风险评估结果,按照一定的行政空间单元,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空间综合。

5.5 成果制图根据风险分析和风险区划结果制作成果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