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10.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

10.字宙生命之谜学习目标:1、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学习重、难点: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学习过程:一、引入:1.(播放视频)。
2.引语:正如我们刚才看到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一颗极小的行星,多年来,我们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今天我们将一起开启宇宙之旅,去探索宇宙生命之迷。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有谁知道今天我们要探索宇宙生命中的什么谜题呢?预设: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是的,我们今天要去探索除了地球,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试着找找问题的答案,并注意思考哪些段落与解决问题关系不大。
(课件随机出示:宇宙中,除了地球,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学习要求:初读课文,快速找出与问题有关的段落。
)请生汇报:..你找到的答案是什么?你认为哪些段落与解决问题关系不大。
1. 有生命存在,但尚来找到。
2.( 1.9.10)段与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关系不大。
可以排除。
师总结:为了快速地从这篇长文章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答案,我们在读书时用了什么方法?总结方法:1.浏览了全文,2.排除无关段落。
(比对筛选法)(板书〉二:自学:在初读课之后,我们知道地球之外是可能存在生命的,只是我们尚未找到。
那科学家们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判断依据是什么?(课件出示问题:自学提示:1.判断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是什么?2. 针对这几个条件,科学家们分析了哪些星球,又得出了什么结论?要求:根据问题学习重点段落,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内容,用“——”画下来。
)预设:请大家看到第三段,带读。
汇报。
找关键词,师相机出示,并总结出四个条件:1.2.3.4.方法提炼:(课件出示)在理清天体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时,我们仔细研读了第3段,并勾画出了这一段的一些关键信息,请同学们给这种读书方法取个名字。
小学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小学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准确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教师首先示范正确的课文朗读,包括语音、语调、停顿等。
- 教学活动: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2. 理解生字新词- 教学内容:列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谜”、“尚”、“氧”等,并解释其意义。
- 教学活动:利用生字新词卡片进行记忆游戏,如“快速记忆”或“单词接龙”。
3. 复述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内容:详细解释生命存在的四个基本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大气成分和光热。
-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生命条件的思维导图。
4. 描述太阳系行星特征- 教学内容:介绍太阳系主要行星的名称、特征和与地球的比较。
-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介绍自己代表的行星特征。
(一)、过程与方法1.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如何分组合作,包括分工、讨论和整合信息。
-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搜集太阳系行星的信息,并在班级前进行分享。
2. 模拟科学探索-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如何提出科学假设,设计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 教学活动:学生模拟科学家,提出关于外星生命的假设,并通过讨论进行论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科学探索兴趣- 教学内容:讨论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和乐趣,分享科学家探索宇宙的故事。
- 教学活动:组织“宇宙探索故事会”,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科学探索故事。
2. 尊重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强调科学探索的严谨性,教育学生尊重科学事实和证据。
- 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和反思,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探索可能遇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二、教学重点1.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教学内容:介绍适宜生命存在的四个基本条件:温度、水分、大气成分和光热。
- 教学方法:- 利用图表展示这些条件的范围和重要性。
- 通过比较地球上不同环境(如沙漠、雨林)来说明这些条件对生命的影响。
2. 太阳系行星的特征- 教学内容:详细描述太阳系主要行星的名称、特征,以及为什么它们可能或不可能支持生命。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掌握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探索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1.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探讨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宇宙的组成:介绍宇宙中的基本粒子、恒星、行星、星系等组成成分宇宙的结构:探讨宇宙的层次结构,从星系到星系团、超星系团和宇宙网1.3 教学活动观看宇宙起源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存在及其对宇宙的影响进行宇宙组成和结构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1.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宇宙起源和组成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宇宙膨胀和暗物质的理解第二章:地球的生命起源2.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掌握地球早期环境的特点和生命的起源机制探索生命的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2 教学内容地球生命的起源:介绍地球早期环境的特点和生命的起源机制,探讨生命的进化过程生命的演化:介绍生命的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演化过程,探讨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进化证据:探讨化石记录、遗传学和生物地理分布等生物进化证据2.3 教学活动观看地球生命起源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地球早期环境的特点和生命的起源机制进行生命的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2.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生命的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第三章:太阳系的形成与生命条件3.1 教学目标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结构掌握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及其与太阳系的关系探索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3.2 教学内容太阳系的形成:介绍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和结构,探讨太阳系的演化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介绍地球上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水、大气等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生命可能性:探讨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可能性3.3 教学活动观看太阳系的形成和结构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及其与太阳系的关系进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生命可能性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3.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太阳系的形成和生命条件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生命可能性的理解第四章: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4.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历程和方法掌握地外行星的发现和系外行星的寻找技术探索外星生命的可能形式和迹象4.2 教学内容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历程:介绍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历程和方法,如SETI项目地外行星的发现:介绍地外行星的发现和系外行星的寻找技术,探讨行星生命存在的条件外星生命的可能形式和迹象:探讨外星生命的可能形式和迹象,如微生物生命和4.3 教学活动观看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历程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意义和方法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地外行星的发现和系外行星的寻找技术进行外星生命的可能形式和迹象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4.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历程和地外行星的发现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外星生命的可能形式和迹象的理解第五章:生命之谜的反思与未来探索5.1 教学目标反思宇宙生命之谜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探讨生命之谜的未解之问题和未来探索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第六章:生命起源的假说与模型6.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假说与模型掌握原始地球环境下生命起源的可能过程探讨米勒-尤里实验及其对生命起源研究的意义6.2 教学内容生命起源的假说:介绍热液喷口理论、外星微生物理论、深海热液理论等生命起生命起源的模型:探讨原始地球环境下的化学进化过程,介绍RNA世界假说、铁-硫世界假说等米勒-尤里实验:介绍米勒-尤里实验的背景、过程及对生命起源研究的启示6.3 教学活动观看生命起源假说与模型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生命起源的可能过程开展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生命起源假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进行米勒-尤里实验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6.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生命起源假说与模型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米勒-尤里实验及其意义的理解第七章: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与分析7.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及其对不同假说的支持掌握对生命起源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方法探讨生命起源研究中实验证据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介绍生命起源实验中关键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如氨基酸、核苷酸等实验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如何对生命起源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如质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实验证据的重要性:强调实验证据在生命起源研究中的关键作用7.3 教学活动观看生命起源实验证据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证据对生命起源研究的贡献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实验证据对不同生命起源假说的支持程度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的模拟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方法7.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生命起源实验证据与分析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实验证据重要性的认识第八章:地球上生命的演化与适应8.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如化石记录、遗传学等探讨生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8.2 教学内容生命演化过程:介绍地球上生命的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演化过程,包括生物的分类和生物树生物进化证据:探讨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遗传学等生物进化证据及其对生命演化研究的意义生命适应策略:探讨生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如耐旱、耐寒、深海适应等8.3 教学活动观看生命演化过程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演化的重要事件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开展小组讨论,分析生物进化证据的作用和生命适应策略的多样性进行生物进化证据和生命适应策略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8.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生命演化过程和生物进化证据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生命适应策略的理解第九章:地外生命探索的技术与方法9.1 教学目标了解地外生命探索的技术和方法掌握地外行星的探测技术和生命迹象的识别方法探讨未来地外生命探索的方向和挑战9.2 教学内容地外生命探索技术:介绍地外行星的探测技术,如天文观测、太空探测任务等生命迹象的识别方法:探讨如何识别地外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如大气成分分析、水质检测等未来探索方向与挑战:讨论未来地外生命探索的可能方向和所面临的挑战,如技术限制、行星环境适应等9.3 教学活动观看地外生命探索技术和方法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其原理和应用开展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探测技术的优缺点及生命迹象识别方法的可靠性进行地外生命探索的模拟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9.4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地外生命探索技术和方法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的教学内容涉及宇宙的起源、地球的生命起源、太阳系的形成与生命条件、寻找外星生命的探索等基础知识。
六年级人教版《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谜、尚”等13个生字,会写“谜、尚”等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发达、理论”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宇宙生命之谜”讲了哪些内容。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宇宙的神秘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和伟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围绕“宇宙生命之谜”讲了哪些内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宇宙生命之谜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科学术语的含义,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行星系”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宇宙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宇宙的感受和认识。
引出课题《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指导“谜、尚、氧”等字的读音和“发达、理论、类似”等词语的写法和含义。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宇宙生命之谜”讲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精读课文a.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这句话的含义,明确课文的主题。
b.学习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分组朗读第二部分,思考:科学家对宇宙生命之谜进行了哪些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从理论推测、寻找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重点讲解课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让学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小学教案设计《宇宙生命之谜》

小学教案设计《宇宙生命之谜》《宇宙生命之谜》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文章既介绍了科学家对宇宙生命问题的探索历程,又有科学理论的阐述,还有对某些现象的推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接触到科学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培养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材首先通过提出问题“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
接着,课文详细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生命存在的条件,如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足够的光和热等。
在阐述过程中,作者列举了火星的例子,详细分析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以及目前探测到的不适合生命存在的因素。
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即通过对比、分析数据等方式来得出结论。
最后,课文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开放性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谜、尚、氧”等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沧海一粟、抵御”等词语。
-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中的科学分析部分,学习作者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阐述观点的方法。
-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求知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并学习运用相关的说明方法。
- 理解课文中关于生命存在条件的阐述,以及对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分析。
- 例如,在讲解生命存在需要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这一条件时,可以结合地球上不同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像北极熊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热带雨林中的生物适应高温潮湿的环境。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以外的天体是否可能存在生命,以及人类对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
(2)掌握宇宙生命存在的条件,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宙生命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树立学生对科学的敬畏之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生命的概念:介绍宇宙生命的定义,以及地球上生命的特点。
2. 人类对宇宙生命的探索:介绍古代、现代人类对宇宙生命的认识和探索历程。
3. 宇宙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宇宙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如温度、水分、氧气等。
4.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说:介绍化学进化论、宇宙生命论等生命起源假说。
5. 我国在宇宙生命探索方面的成果:介绍我国在宇宙生命探索方面的重要发现和成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宇宙生命的概念和特点。
(2)人类对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
(3)宇宙生命存在的条件。
(4)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说。
(5)我国在宇宙生命探索方面的成果。
2. 教学难点:(1)宇宙生命存在的条件。
(2)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说。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有关宇宙生命的图片、视频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宇宙生命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
3. 讲授法:教师讲解宇宙生命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4.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在宇宙生命探索方面的成果,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课时本课程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
(2)学生分享自己对宇宙生命的认识和看法。
2. 新课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宇宙生命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探索宇宙生命的奥秘。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教案第【1】篇〗创新教案10.宇宙生命之谜【教学目标】1.认识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人类探索宇宙生命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合作意识及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科学严谨的叙述与分析,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你了解地球之外离我们比较近的星体吗?你知道关于火星的情况吗?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
本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看看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深入阅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
(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2.讨论交流明确:(1)宇宙是无限的。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3)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4)太阳系中唯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1)朗读相关的课文并说明理由。
预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理由: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
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宇宙生命之谜》探索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探索教案一、引言1.1 介绍宇宙生命之谜的概念宇宙生命之谜是指人类对于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以及生命起源的探索和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广阔性。
1.2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展示宇宙图片、视频或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兴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生命的起源是什么?”等。
1.3 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将了解宇宙生命的探索过程和研究成果。
学生将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介绍人类对宇宙生命探索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们通过望远镜、探测器等工具进行观测和探测的方式。
2.2 生命存在的条件讲解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水、适宜的温度、大气等。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命条件与宇宙中其他行星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2.3 生命起源的假说介绍生命起源的不同假说,如原始汤假说、外星生命起源假说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假说的合理性和证据支持。
三、教学内容3.1 宇宙生命的探索方法介绍科学家们如何通过观测、探测和实验来寻找宇宙生命。
引导学生了解望远镜、探测器、实验室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3.2 宇宙生命的迹象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的一些可能存在生命的迹象,如微生物化石、有机分子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迹象的可能性和意义。
3.3 宇宙生命的未来研究方向介绍科学家们未来对宇宙生命的研究方向和计划。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探索宇宙生命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和研究成果。
学生能够掌握生命存在的条件和生命起源的假说。
4.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测、探测和实验。
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估宇宙生命的迹象和证据。
4.3 思维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学生能够思考宇宙生命的意义和人类在其中的角色。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学生对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和研究成果的理解。
学生对生命存在的条件和生命起源的假说的分析。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11 宇宙生命之谜 精华版教案

11 宇宙生命之谜【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热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以及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语言运用: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思维能力:运用借助旁批、圈画关键词、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文,并梳理、交流阅读方法。
审美创造:在多种形式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展开想象,在读中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前解析】关注课文中的批注:课文有六处随文批注。
这六处批注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以一位学习伙伴的身份呈现了他带着疑问阅读文章、解决困惑的思考过程;同时也分享了“有目的地阅读”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浏览、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重要信息、概括主要意思、查找资料。
关注阅读策略:本文课后有两道思考题,第一道是对“带着疑问阅读时你是怎么做的?”进行提问,并分享了一位同学的阅读做法,做法中既有对阅读过程的梳理与小结,又有对文中的批注进行补充说明,带给学生启发。
第二道是安排了两个新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带着疑问阅读”的方法再一次进行阅读实践,实现对阅读策略的巩固练习。
关注综合运用: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有目的地阅读”要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内容,这一课引导学生知道还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1.会写“谜、尚”等12个生字。
会写“发达、理论”等21个词语。
2.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重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谜、尚”等12个字,会写“发达、理论”等21个词语。
2.学习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3)1.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总会产生很多疑问,当你产生了疑问会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书中学习小伙伴的疑问,以及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吧!(出示课件4)书中学习小伙伴有一个这样的疑问: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就是学习小伙伴的阅读目的,要达到这个阅读目的,应该怎样做呢?(板书:阅读目的)(1)选择适当的阅读内容。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宇宙生命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宇宙生命奥秘的探索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认识到保护地球和宇宙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以外的生命是否存在,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
2. 教学难点:宇宙生命的形成条件,地球以外的生命可能存在的形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生命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景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4. 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宇宙景象、宇宙生命探索历程等。
2. 教学素材:有关宇宙生命的文章、图片等。
3. 小组讨论:划分学习小组,提前布置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宇宙景象,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宇宙生命的概念,阐述宇宙生命探索的重要性。
3. 课堂讲解:a. 地球以外的生命是否存在?b. 宇宙生命的形成条件。
c. 地球以外的生命可能存在的形式。
4. 实例分析: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生命的历程,如火星探测、太空实验等。
5.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话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宇宙生命的奥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地球和宇宙环境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宇宙生命的兴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加深对宇宙生命之谜的理解。
2. 参观天文馆或科普展览,增强学生对宇宙的直观认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10、宇宙生命之谜(第2课)——阅读方法指导教学目标1、小组合作的模式探索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2、在探索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在探索过程中掌握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意识。
2、探索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与宇宙、银河系、太阳系有关的资料。
教师准备PPT以及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图片导入,吸引目光导入同学们,这堂课将会非常有趣,我们要化身科学家去探索宇宙生命的秘密。
(出示银河系,太阳系图片并简介,随后用课文原话(二自然段)概括三者关系。
新知顺势引导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我们生活在哪颗行星,其他行星可以生存吗?思考:在宇宙中生存要满足那些生存条件?(课文原文(三自然段)归纳可得)二、探索生命秘密,得阅读技能(一)小组合作,探索火星生命秘密,完成探索报告。
文本研读(1)研读5自然段得第一个结论——没有生命存在。
根据第一组的回答步骤总结阅读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步骤顺势引导得出阅读方法)(2)研读6-7自然段得第二个结论——有生命存在。
(结论不同,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
)根据第二组的回答步骤验证阅读方法。
(用笔勾出与第一组相同的步骤,观察发现确认阅读方法)(3))研读8自然段科学家实地考察得第三个结论——有生命存在(最后结论)。
请第三组根据得出的方法按步骤进行研究汇报。
学习小结(抽学生小结):阅读是有方法的,阅读时要根据(阅读任务)去寻找(相关语段),要想快速找到相关地方,我们可以看段的中心句,或根据旁批提示去找。
接着我们要圈画(重要信息),再将信息罗列出来,这样看起来一目了然,经过对比,结果一目了然,这几个星球(不存在生命)。
(二)方法迁移独立思考:按照阅读方法自行探索文本,思考剩余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并完成探索报告。
抽生按阅读步骤回答。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5篇)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1教学目的: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
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这一直是一个谜。
《宇宙生命之谜》要回答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让我们课件下载跟随着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
2、默读阅读提示,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1)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3)结论是什么?(4)提出互动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说一说。
二、理清顺序,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2、想想课文从哪到哪开始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3、学生回答29自然段。
4、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5、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6、现在你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7、全文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进行自学后,请你把自己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8、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围绕问题学习)9、组内进行交流。
10、小组间进行汇报。
第一小组:分析第二、三自然段。
作者从理论和分析两个方面说明了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
从理论上讲,第一,宇宙无限,第二,有许多类课件下载似太阳系的星球,与地球类似的星球肯定存在。
课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优秀5篇)

课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优秀5篇)宇宙生命之谜篇一之三佚名教学目标:一、认识四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什么。
四、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
了解银河系、太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自学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讨论学习。
1、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理由。
2、讨论: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学生阅读理解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3、科学家探索火星上有无生命的情况及结论。
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对火星进行探索的?2)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人们的猜测是怎样被推翻的?4、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1)从课文中能不能找出答案?2)我们该怎样知道答案?四、课外实践活动。
“宇宙的奥秘”资料展。
板书设计:宇宙生命之谜提出问题生命条件探索火星解决奥秘宇宙生命之谜篇二今天,我们的语文课该学《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班举办了一次气氛活跃、言辞犀利的辩论会。
我们正方的观点是:宇宙中还存在有其他的生命体。
我是正方一辩,所以首先由我陈述我方观点:“各位评委、各位朋友、尊敬的主持人、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宇宙中还存在有其他的生命体…”我列举了通古斯大爆炸的两种解释(飞船碰撞说、天鹅星座第61号发生激光说)、比利时成千上万人看到巨大飞碟、1947年美国飞行员看到九个发亮碟状物等一些有关“UFO”的事例;同时指出: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数十万个银河系、数百万个象地球一样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科学家们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探索外空间信息,始终坚信宇宙中还存在有其他的生命体,“神五”飞天迈出了我国探索外空间信息的新征程。
接着,对方一辩张大成站起来阐述了辩友的观点:宇宙中不存在有其他的生命体。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探讨宇宙中其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有关宇宙和生命存在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思维分析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和生命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宇宙中其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宇宙中其他生命存在的证据和逻辑推理;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和逻辑思维分析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素材;设计教学活动和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宇宙和生命存在的资料;准备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星空和地球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中生命的存在;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有关宇宙和生命存在的资料。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每组选择一种外星环境,分析其是否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和讨论。
3. 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中其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证据;进行全班交流和讨论。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宇宙生命之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贡献。
2. 学生能力:评价学生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包括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
3. 学果:评价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包括观点提出、证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研究深度和思考fulness。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宇宙⽣命之谜》是⼀篇科普⽂,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前为⽌,地球之外是否有⽣命存在仍然是⼀个未解的谜。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10课《宇宙⽣命之谜》课⽂原⽂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们⼀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仙⼥下凡,蟠桃盛会……现在,科学发达了,⼈们知道那都是古⼈编出来的神话。
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命存在,仍然是⼀-个吸引⼈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限的。
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颗⾏星,⽽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个极⼩的部分,银河系⼜是宇宙的沧海⼀粟。
整个银河系中有⼏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星。
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命存在的天体。
但是,⼈类⾄今尚未找到另外⼀颗具有⽣命的星球。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们了解了⽣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少应有这样⼏个条件:⼀是适合⽣物⽣存的温度,⼀般应在零下五⼗摄⽒度⾄零上⼀百五⼗摄⽒度之间;⼆是必要的⽔分,⽣命物质诸如蛋⽩质、核酸的活⼒都和⽔紧密相关,没有⽔,也就没有⽣命;三是适当成分的⼤⽓,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的条件下⽣存,但氧⽓和⼆氧化碳对于⽣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够的光和热,为⽣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星进⾏了分析。
⽔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温度达到三百⾄四百摄⽒度,不可能存在⽣命。
⾦星是⼀颗缺氧、缺⽔,有着浓厚云层的⾏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星表⾯温度极⾼,不可能有⽣命存在。
⽊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温度,⼀般都低于零下⼀百四⼗摄⽒度,因此,也不可能有⽣命存在。
太阳系中还可能存在⽣命的星球是⽕星。
⽕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转⼀-圈是23⼩时56分4秒,⽕星⾃转⼀圈是24⼩时37分;地球⾃转轴与公转轨道平⾯有66度34分的倾⾓,⽽⽕星的倾⾓约66度1分,所以⽕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且也有四季更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教案第【1】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至今未解的宇宙之谜。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有目的的阅读”,教学本课,主要是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会用精读、跳读、细读、浏览等方法,来阅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根据批注提示,分组学习、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辩论交流中,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2.制作有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的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1.阅读《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了解与宇宙之谜相关的知识。
2.查找宇宙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赏,引入新课1.导入:(出示星球图)同学们,浩瀚的宇宙一望无际,它往往给予人们神秘的色彩,面对广阔,美丽而又深邃的宇宙空间,奇妙的宇宙中有什么吸引人的秘密呢?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走进这神秘的宇宙。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出示课文配乐朗读的音频,学生看书听读课文。
2.出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生命之谜尚未找到厌氧菌倾角揭开斑点干燥沙漠磁场抵御因素海盗培养(2)指名读词语,强调个别字的读音:“尚”是翘舌音;“倾”是后鼻音,读qīnɡ;“揭”读jiē;“磁场”的“磁”读cí;“干燥”的“燥”读zào;“因素”的素读s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教案设计:《宇宙生命之谜》课程名称:探索宇宙奥秘——《宇宙生命之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宇宙生命之谜》的主要内容,掌握关于宇宙生命探索的基本知识和关键术语。
o培养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和信息筛选,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宇宙生命探索的历程和现状。
o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构建宇宙生命探索的直观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尊重和热爱。
o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生命观,理解科学探索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宇宙生命之谜》的主要内容,掌握宇宙生命探索的基本知识。
•难点:深入理解宇宙生命探索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生命观。
教学准备:•《宇宙生命之谜》原文或改编材料•宇宙生命探索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小组讨论任务卡•角色扮演道具和场景布置(可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宇宙星空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简要介绍宇宙生命探索的历程和现状,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知讲授(15分钟)•阅读《宇宙生命之谜》原文或改编材料,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讲解文章中的关键术语和基本概念,如“宇宙”、“生命”、“探索”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特点,如科普文的科学性、趣味性等。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10分钟)•展示宇宙生命探索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构建宇宙生命探索的直观感受。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多媒体资源中的信息,提取与文章相关的关键信息。
四、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20分钟)•小组讨论:根据文章内容,讨论宇宙生命探索的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
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导言:宇宙是一个神秘而广阔的领域,其中隐藏着许多关于生命起源和存在的谜团。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探索宇宙中的十大生命之谜,引导他们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生命的奥秘所在。
一、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介绍:地球是目前我们所知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但宇宙中有无数星球和恒星系统,其中是否存在其他形式的生命仍是一个谜团。
讨论问题:你认为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如果存在,它们可能是什么样的形式?二、生命起源于何处?介绍:对于生命的起源,科学家们仍未有明确的答案,有人认为生命可能来自于彗星或者其他星球。
讨论问题:你认为生命是怎样起源的?或者生命是否可能来自于宇宙中其他的地方?三、地球生命如何适应极端环境?介绍:地球上存在许多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形式,比如能够在高温、高压等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
讨论问题:你认为地球生命是如何适应极端环境的?它们可能具有怎样的适应能力?四、生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介绍:生命学中认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但有人认为细胞只是生命的基本结构,背后可能还有更基本的单位。
讨论问题:你认为生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为什么?五、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智慧生命?介绍:在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具有智慧的生命,一直是科学家和文艺作家们探讨的话题。
讨论问题:你认为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如果存在,它们可能和人类有何不同?六、生命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介绍:生命存在于宇宙中,但人类至今仍未找到生命存在的最终目的。
讨论问题:你认为生命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或者生命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七、宇宙中的生命是否有生命周期?介绍:地球上的生物都有生命周期,而宇宙中的生命是否也有类似概念呢?讨论问题:你认为宇宙中的生命是否有生命周期?它的生命周期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八、宇宙启示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介绍:宇宙是无垠的,人类在其中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但宇宙也可能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源泉和意义所在。
讨论问题:你认为宇宙对人类生命意义的启示是什么?人类生命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九、地外文明和地球文明的互动可能性如何?介绍:如果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地外文明和地球文明之间可能会进行怎样的互动?讨论问题:你认为地外文明和地球文明有可能互动吗?这种互动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十、宇宙中万物的平衡是如何维持的?介绍:宇宙中的生命与非生命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如何维持是一个未解之谜。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以外的生命是否存在,探索宇宙生命的奥秘。
(2)掌握科学家对宇宙生命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讨宇宙生命之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运用推理和想象,培养学生对宇宙生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会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和整理有关宇宙生命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地球生命,关注宇宙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认识到保护地球和宇宙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生命的概念:介绍宇宙生命的定义,探讨生命存在的条件。
2. 科学家对宇宙生命的研究:介绍历史上著名的宇宙生命探索事件,如火星探测、搜寻地外行星等。
3. 地球生命的起源:探讨地球生命的起源过程,分析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4. 宇宙生命的可能性:分析宇宙中生命存在的条件,如水、氧气、适宜的温度等。
5. 探索宇宙生命的技术手段:介绍现有的宇宙探测技术,如射电望远镜、太空探测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宇宙生命的概念和条件。
(2)科学家对宇宙生命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地球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生命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1)宇宙生命的条件和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2)搜寻宇宙生命的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宇宙生命的好奇心,如提问:“你认为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2)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生命的可能性,导入新课。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宇宙生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
(2)介绍科学家对宇宙生命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如火星探测、搜寻地外行星等。
(3)探讨地球生命的起源,分析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4)分析宇宙生命的可能性,如水、氧气、适宜的温度等。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讨宇宙生命之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10 宇宙生命之谜
1.会认会写本课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宇宙生命的相关知识,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 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4.在读中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了解课文中讲的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理清作者的讲述顺序。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悟出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1. 学习生字新词。
2. 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 朗读课文,感受宇宙的无边无际。
课件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计数的星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识。
2.揭示课题:谁能说说“谜”是什么意思呀?刚才同学们就提出了关于宇宙的许多未解之谜。
从课题上看,本课讲的是关于宇宙空间中有没有生命的问题。
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很多问题的。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谜语
嫦娥尚未摄氏度
倾角
揭开
斑点
干燥
沙漠
磁场
抵御
陨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的词语:尚未
磁场
陨石,注意读准“尚、磁、陨”的字音。
学习多音字:奔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年兽终于被赶跑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奔走相告。
②公司倒闭后他四处奔走,依然无果,只好来投奔自己的兄弟。
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能源
奥妙莫测,难以捉摸。
神秘
能够转换成电能、热能、机械能等的自然资源。
抵御
检验测定。
检测
抵抗。
沧海一粟
文中指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干燥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借以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介绍了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
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谜嫦娥
尚
摄
倾
揭
斑
燥
磁
御陨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揭、倾、御”,学生练写。
揭:右部与“喝、渴”的右部相同,右下部里面的“人”,捺变点。
倾:中间部分的先写横,再写竖提,“页”的最后一笔是点。
御:右部是“卸”,笔顺是撇、横、横、竖、横、竖、提、横折钩、竖。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另外,读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科学家在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过程很艰难,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1. 了解火星上为什么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2. 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课件。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神话?
练一练:
”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都是神话,含有神话的成语还有: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说明宇宙是浩瀚无边的?
方法指导:借助中心句理解内容,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所以就是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段尾处。
默读第三部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适合的温度
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
适当的大气
足够的光热
2.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
科学家对太阳系除了地球外的其他行星进行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这个自然段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说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的星球是火星?
4.为什么又说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通过近距离的飞船观测发现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
从干燥、大气、磁场等方面说明火星没有符合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强调了生命存在必要条件的缺少,气势更强,更有说服力。
5.怎样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这句话?
“一直”与第一自然段的“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相呼应,既写出了人们的执着,也表现了科学家们不畏艰险、一直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少儿科普百科》《宇宙奥秘》,了解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有外星人的存在吗?太阳什么时候会燃烧尽?人类能迁居到别的星球吗?
四、学习写作方法
1.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有什么作用?
2.这篇课文在说明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本文作者在说明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时,运用了摆事实、列举、排除等方法:用“列举、排除”的方法分析了太阳系除了地球之外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将这些星球排除,说明这些星球不可能存在生命;将宇宙飞船登录火星检测出没有生命迹象的事实摆出来,说明火星上也没有生命。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六、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妙不可言的位置》《太阳》。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宇宙生命之谜
提出问题
宇宙生命之谜
追求真知
不断探索
爱科学
学科学
不可能存在
存在?火星
分析问题
存在条件
探求结论
未解之谜
课后反思
《宇宙生命之谜》用大量的材料说明,地球以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在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重点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学会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
我根据本课课文较长且是说明文的特点,安排了如下的教学结构: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星空知识导入课题,然后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重点学习第三部分。
阅读目的不同,相应的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
阅读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可以选用“分析阅读”,阅读我们难以理解的内容时,可以采用“补充式阅读”。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这个问题可以采用“精读法”进行“分析式阅读”,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阅读:①这部分内容整体上说了些什么?即要找出主题;②这部分说了什么?即要找出论点;
③这部分内容说的对吗?即要学会质疑与判断;④这些内容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即找出自己在这部分内容中所得到的。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可以通过补充资料来阅读,通过查阅资料补充火星的介绍,来明确火星是否能够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