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2020年-2021年)
小学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小学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准确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教师首先示范正确的课文朗读,包括语音、语调、停顿等。
- 教学活动: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2. 理解生字新词- 教学内容:列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谜”、“尚”、“氧”等,并解释其意义。
- 教学活动:利用生字新词卡片进行记忆游戏,如“快速记忆”或“单词接龙”。
3. 复述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内容:详细解释生命存在的四个基本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大气成分和光热。
-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生命条件的思维导图。
4. 描述太阳系行星特征- 教学内容:介绍太阳系主要行星的名称、特征和与地球的比较。
-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介绍自己代表的行星特征。
(一)、过程与方法1.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如何分组合作,包括分工、讨论和整合信息。
-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搜集太阳系行星的信息,并在班级前进行分享。
2. 模拟科学探索-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如何提出科学假设,设计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 教学活动:学生模拟科学家,提出关于外星生命的假设,并通过讨论进行论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科学探索兴趣- 教学内容:讨论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和乐趣,分享科学家探索宇宙的故事。
- 教学活动:组织“宇宙探索故事会”,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科学探索故事。
2. 尊重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强调科学探索的严谨性,教育学生尊重科学事实和证据。
- 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和反思,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探索可能遇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二、教学重点1.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教学内容:介绍适宜生命存在的四个基本条件:温度、水分、大气成分和光热。
- 教学方法:- 利用图表展示这些条件的范围和重要性。
- 通过比较地球上不同环境(如沙漠、雨林)来说明这些条件对生命的影响。
2. 太阳系行星的特征- 教学内容:详细描述太阳系主要行星的名称、特征,以及为什么它们可能或不可能支持生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此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查找搜集有关宇宙和地外生命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查找搜集有关宇宙和地外生命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构想: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后在老师的点拨下,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坚持自己的观点开个辩论会。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看过一些关于宇宙的科幻电影,谁能说一说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在不计其数的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二、明确学习目标。
1、根据课前的了解及自己的兴趣,针对宇宙中有没有生命存在,阐明自己的观点。
2、形成辩论双方,创设辩论气氛。
我们这节课要围绕宇宙到底有没有生命,开一个辩论会。
正方的观点是“宇宙中除地球外还有生命”,反方的观点是“宇宙中除地球外没有生命”,我们通过辩论,看哪一方能获胜。
3、概括生命存在的条件。
在辩论之前,我们先认真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概括一下有生命存在天体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3、适当成分的大气。
4、足够的光和热。
三、准备辩论。
1、个人自读。
(1)认真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默读,在文中勾画批注,为辩论会准备材料。
2、组内交流。
(1)正方和反方在各自组内充分交流,可以列好发言提纲,准备好辩手出场顺序。
六年级语文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宇宙生命的基本知识和探索生命是否存在其他星球的意义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生命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宇宙生命的基本知识和探索生命是否存在其他星球的意义和方法。
2. 难点:理解文章中涉及的较为复杂的科学知识和理论,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宇宙生命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宇宙生命之谜的主题。
2. 初步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他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理解文章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理论,以及探索生命是否存在其他星球的意义和方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精神。
4. 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宇宙生命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拓展延伸:通过展示一些最新的宇宙生命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宇宙生命之谜的理解和探索。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问答、讨论、演示等。
2. 教学手段:PPT演示、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如填空题、选择题等,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的语文能力。
3.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图片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对《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了宇宙生命的基本知识和探索生命是否存在其他星球的意义和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宇宙、行星、星系等基本概念。
2.了解地球上的生命与外太空的生命之间的差别。
3.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生命的方法和技术。
4.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
1.宇宙和行星的由来与组成。
2.不同行星是否适合生命存在的讨论。
3.科学研究生命的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难点
1.生命在宇宙中的存在与意义。
2.学生科学素养与发展。
四、教学内容
1.讲解宇宙和行星的由来,并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宇宙和行星的组成。
2.带领学生进行关于外太空生命的讨论,了解行星是否适合生命存在。
3.讲解科学研究生命的方法和技术,如显微镜、DNA分析等。
4.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外太空生命的设想和构造,并进行互相交流。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宇宙的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外太空是否适合生命存在。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构造自己的外太空生物,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实验法:通过科学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生命的方法和技术。
六、教学评价
1.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2.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培养。
3.学生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七、教学注意事项
1.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言简意赅,避免术语过于专业。
2.小组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确保学生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宇宙的广阔和生命的奥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和生命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宇宙的广阔和生命的奥秘。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准备:课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材PPT课件(包含课文内容、生字新词、科学视频等)相关科学视频资料(如宇宙星空、外星生命探索等)学生讨论小组(每组45人)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宇宙有多大吗?宇宙中有没有其他生命存在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宇宙星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 生字新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陨石”、“彗星”等,并让学生跟读。
三、课文理解(15分钟)1. 分段讲解: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逐段讲解其内容和意义。
第一段:介绍宇宙的广阔。
第二段:讨论地球的独特性。
第三段:探讨外星生命的可能。
2. 提问互动:提出问题,如“地球为什么适合生命存在?”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你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其他生命吗?为什么?”2. 汇报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重点: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话题:“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寻找外星生命的计划,你会怎么做?”六、板书设计:《宇宙生命之谜》宇宙的广阔地球的独特外星生命的可能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提问: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嫦娥、磁场”等词语,认识“谜、尚”等13个生字,会写“谜、尚”等14个字;能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的相关内容。
(重点)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生命的奥秘;理解课文围绕“宇宙生命之谜”依次介绍了哪些内容。
(重点)3、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能运用所学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重点/难点)二、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教师播放一些关于宇宙的图片,展示宇宙中璀璨的星空、神秘的星云等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宇宙如此浩瀚,是否存在其他生命呢?”引出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2、课文导入(1)作者介绍:本文作者是张申碚、赵晓梅。
他们致力于科普创作,以生动的语言和准确的科学知识向读者介绍了宇宙的奥秘。
(2)写作背景:随着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宇宙生命之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3、基础积累(1)生字生词及标注拼音-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包括“谜、尚、氧、倾、揭、斑、燥、漠、磁、御、素、盗、培”等字,以及“嫦娥、磁场、抵御、因素、培养、揭开、斑点、干燥、沙漠、氧气、倾斜”等词语,指名认读。
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如“谜”的读音是“mí”,不要读成“mǐ”;“倾”的读音是“qīng”,不要读成“qǐng”等。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为生字词标注拼音。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学生展示标注好拼音的生字词,教师进行点评。
(2)词语解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意思。
例如,“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传说她飞到了月亮上;“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具有磁力作用;“抵御”指抵抗、防御;“因素”指构成事物的要素;“培养”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揭开”指使某样东西暴露出来;“斑点”指在一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别种颜色的点子;“干燥”指缺乏水分;“沙漠”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倾斜”指歪斜、偏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定位】1. 知道有些文章会启发读者比较明确的阅读目的,在明确课文阅读目的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实现具体的阅读目的。
2. 在自主运用方法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旁批,对阅读方法进行梳理,明确哪些阅读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探究有关宇宙生命之谜的具体问题。
3. 初步感受科学家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逻辑的探究方法。
【学习活动设计】板块一明确目的探究任务1. 借助学习提示,明确阅读目的。
(1)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回忆性散文《竹节人》,学会了阅读同一篇文章,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看看你一般会带着什么样的目的和思考来阅读这样的文章?(2)说说看到这样的题目,自己会产生怎样的阅读目的或期待?(3)读一读《宇宙生命之谜》的学习提示,“有位同学”找到这篇文章的阅读目的是什么?“这位同学”的阅读目的与你的阅读目的一致吗?预设: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题目启发的“阅读目的”与课文提示的阅读目的遇合,将阅读目的突显出来,接下来的“方法”选择也就更有方向性和迁移价值。
】2. 带着阅读任务,自主阅读课文。
(1)自主阅读课文,看看关于“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你会得出了什么结论?预设:宇宙中,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生命在火星上也难以存在,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找到生命。
近年来,科学家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2)讨论: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在刚才的阅读过程中,你重点关注了课文的哪些内容?采用了哪些阅读方法?先自主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反思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预学、合作探究等方式,继续实践“有目的地阅读”,培养综合应用各种阅读策略的能力。
2.通过交流分享,提取关键信息,感受说明文语言文字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3.通过学写研究报告,参加科学论坛等形式,体验科学研究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前预学单、课堂学习单、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回忆预习要求,过关字词识记。
2.回顾预习任务中观看的短视频,出示学生提问类型统计图。
3.点拨:阅读好方法——带着问题阅读4.揭示课题——《宇宙生命之谜》二、基础任务——学做研究员1.回顾单元起始课,勾连单元任务群情境2.回顾《竹节人》中学习的阅读方法——有目的的阅读。
3.根据阅读提示确定阅读目的。
4.创设情境,成为科学研究院,围绕研究问题(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5.交流反馈:(1)与阅读目的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可以跳过去不读、略读,点拨阅读方法——快速阅读。
(2)确定关键内容:引导学生用上学过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概括等。
(3)引导学生理解针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内容仔细地读6.借助批注,梳理细读方法。
7.巡视指导,交流反馈:(1)阅读时注意寻找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2)画出关键词帮助理解;(3)提取段首关键信息;(4)查询资料。
8.聚焦关键内容,选择阅读方法,开展学习任务三。
9.展示交流:感受说明文的语言表达之严谨、科学。
10.得出研究结论,感受科学精神的冷静与严谨。
11.小结:发现《研究报告》的学习形式三、拓展进阶——参加微论坛1.回顾学法,创设情境:“火星移居”计划微论坛(学习任务四)2.展示交流研究过程与研究结论,再次体会说明文语言文字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渗透阅读方法指导。
3.小结:回顾阅读方法,激发阅读期待。
【教学反思】学科融合理念下说明性文章的任务群设计《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性文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教学设计.doc

代表发言
引导学生充分 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严密的推 理方法。
(4)为什么说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 齐读末段,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五、引导学生理解根据不同的任务,采取不同的阅 讨论,填写表格 帮 学 生 掌 握 根
读方法。
据任务的不同,
谈阅读方法,完成表格。(见课件)
通过听写字词,
(2)复述文章内容。
复述文章内容、
课文先提出问题(地球之外的有没有生命存在)
温故知新,导入
导入新课 然后进行分析(生命存在至少有四个条件——根据 复 述 文 章 内 容 对 本 节 课 的 学
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 及段落层次。 习。
星——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但仍相
分讲了哪几个问题?(注意段落中心句)
交流总结
内容,明确讲了 几个问题。
2.引导学生逐个探讨问题。 (1)为什么说从理论上讲,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
(2)天体上有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 小组谈论,
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它们有何相似点?
重点 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火星上为什么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难点 分析作者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习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激发学
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温故知新:
(1)听写词语,给汉字注音。(见课件)
听写字词
2、小练笔:
积累 写作训练
作业布置
学完本文之后,以 “人类是否可以移居火星” 为题,写一则 读书笔记,谈谈你的看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宇宙生命之谜》优质教案范文(三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宇宙生命之谜》优质教案范文〔三篇〕年级上册语文《宇宙生命之谜》优质教案范文一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文章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谜〞,因此,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文章。
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一个谜,接着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外的行星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行星中不可能存在生命或难以存在生命,但还需要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由“谜〞导入,接着开始解谜,最后又由“谜〞结束,文章浑然一体,既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让读者觉得余味无穷,增添了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表达了作者在行文中的匠心。
六年级的学生对记叙类文章更容易理解,而对科普类文章那么稍欠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这篇文章,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逐渐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丰富阅读的广度,为以后学习说明文打下好的根底。
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重点理解“猜想、揭开、抵御、嫦娥〞等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掌握列数字、作比拟、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科普文的阅读方法;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情况及成果。
教学难点:感受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谜、嫦、娥〞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兴旺、仍然、理论、恒星、封冻〞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3.初步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宇宙⽣命之谜》是⼀篇科普⽂,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前为⽌,地球之外是否有⽣命存在仍然是⼀个未解的谜。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10课《宇宙⽣命之谜》课⽂原⽂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们⼀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仙⼥下凡,蟠桃盛会……现在,科学发达了,⼈们知道那都是古⼈编出来的神话。
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命存在,仍然是⼀-个吸引⼈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限的。
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颗⾏星,⽽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个极⼩的部分,银河系⼜是宇宙的沧海⼀粟。
整个银河系中有⼏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星。
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命存在的天体。
但是,⼈类⾄今尚未找到另外⼀颗具有⽣命的星球。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们了解了⽣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少应有这样⼏个条件:⼀是适合⽣物⽣存的温度,⼀般应在零下五⼗摄⽒度⾄零上⼀百五⼗摄⽒度之间;⼆是必要的⽔分,⽣命物质诸如蛋⽩质、核酸的活⼒都和⽔紧密相关,没有⽔,也就没有⽣命;三是适当成分的⼤⽓,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的条件下⽣存,但氧⽓和⼆氧化碳对于⽣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够的光和热,为⽣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星进⾏了分析。
⽔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温度达到三百⾄四百摄⽒度,不可能存在⽣命。
⾦星是⼀颗缺氧、缺⽔,有着浓厚云层的⾏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星表⾯温度极⾼,不可能有⽣命存在。
⽊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温度,⼀般都低于零下⼀百四⼗摄⽒度,因此,也不可能有⽣命存在。
太阳系中还可能存在⽣命的星球是⽕星。
⽕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转⼀-圈是23⼩时56分4秒,⽕星⾃转⼀圈是24⼩时37分;地球⾃转轴与公转轨道平⾯有66度34分的倾⾓,⽽⽕星的倾⾓约66度1分,所以⽕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且也有四季更替。
小学六年级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详细版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写“谜、尚”等14 个生字,会写“发达、理论”等22 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激发学生对宇宙生命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2.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和神秘。
(2)提问: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是不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宇宙生命之谜》。
(3)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关于宇宙生命的资料或图片,进行分享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的朗读情况。
(3)让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1)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①阅读任务一: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方法:仔细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和语句,进行概括和总结。
可以采用表格、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梳理。
活动一: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梳理一个段落的内容,然后将各个段落的内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②阅读任务二: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请教老师等方式解决问题。
活动二:问题解决大比拼每个小组提出一个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解答。
如果其他小组的成员无法解答,则由老师进行解答。
③阅读任务三: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教案第【1】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至今未解的宇宙之谜。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有目的的阅读”,教学本课,主要是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会用精读、跳读、细读、浏览等方法,来阅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根据批注提示,分组学习、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辩论交流中,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2.制作有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的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1.阅读《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了解与宇宙之谜相关的知识。
2.查找宇宙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赏,引入新课1.导入:(出示星球图)同学们,浩瀚的宇宙一望无际,它往往给予人们神秘的色彩,面对广阔,美丽而又深邃的宇宙空间,奇妙的宇宙中有什么吸引人的秘密呢?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走进这神秘的宇宙。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出示课文配乐朗读的音频,学生看书听读课文。
2.出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生命之谜尚未找到厌氧菌倾角揭开斑点干燥沙漠磁场抵御因素海盗培养(2)指名读词语,强调个别字的读音:“尚”是翘舌音;“倾”是后鼻音,读qīnɡ;“揭”读jiē;“磁场”的“磁”读cí;“干燥”的“燥”读zào;“因素”的素读s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够区分说明性语言与描述性语言的差异。
3.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
4.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与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太阳系、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相结合。
2.展示相关、录像资料与学习说明方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重点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并激发他们从小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
教师:准备《宇宙》音频、微课《宇宙之谜》、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资料、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的资料。
2课时04第一课时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播放《宇宙》音频、微课《宇宙之谜》,让学生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
可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在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一直是一个谜。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宇宙生命之谜》,跟随作者一同去探讨这个谜团吧!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学生大声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
借助拼音将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的写法,找出难写、易错的生字。
(2)小组内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第【1】篇〗一、教材解读《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课后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开展阅读,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还提出两个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
在精读这篇课文时,要讲究文本与批注的对照,在比较中,指导学生习得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理解文本后,完成课后习题,课后习题部分属于课内迁移运用环节,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实践经验,要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认真完成。
二、教学目标1.会写“谜、尚”等14个生字,会写“发达、理论”等22个词语。
2.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材料,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前准备1.制作相关课件。
2.学习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回顾读法,导入新课1.回顾第9课《竹节人》中了解到的新的阅读策略。
2.师小结: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选择的阅读方法也不同(板书)。
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学习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板书)。
(二)阅读导语,明确任务(PPT出示导语)快速阅读课前导语,从中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阅读目的。
1.生读导语。
2.交流本课的主要内容、阅读目的以及快速找到答案的方法(提取导语中的关键信息)。
这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我们的阅读目的是弄清“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三)带着任务,自主阅读1.(PPT阅读任务)带着阅读任务去自主阅读,看看能否达到阅读目的。
阅读时注意以下问题(PPT出示):(1)在明确阅读任务后,你详细阅读了哪些内容?跳过了哪些内容?(2)详细读的部分,为了达到阅读目的,你采用了什么阅读方法?(3)在阅读中,如果读到了可能不准确的信息,你打算怎么处理?2.汇报交流预设:第1自然段与阅读目的没有关系,可跳过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第【1】篇〗一、课前解析为了解决“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疑问,一位同学找到了《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文章语言严谨、准确,逻辑性强,文中又不乏一些生动的描写,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关注课文中的批注:课文有六处随文批注。
这六处旁批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以一位学习伙伴的角色呈现了他带着疑问阅读文章、解决困惑的思考过程。
六处批注首先展示了怎样根据疑问一步步阅读的过程,同时也分享了“有目的地阅读”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浏览、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重要信息、概括主要意思、查找资料。
关注阅读策略:本文课后有两道思考题,第一道是对“带着疑问阅读时你是怎么做的?”进行提问,并分享了一位同学的阅读做法,做法中既有对阅读过程的梳理与小结,又有对文中的旁批进行补充说明,带给学生启发。
第二道是安排了两个新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带着疑问阅读”的方法再一次进行阅读实践,实现对阅读策略的巩固练习。
关注综合运用: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有目的地阅读”要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内容,还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同时,像浏览、提取重要信息、寻找中心句等方法,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已经学习过了,加上课文旁批的补充说明。
这些对于深入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将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阅读方法的恰当选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怎样使用这些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会写“谜、尚”等14个生字。
会写“发达、理论”等22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根据要了解的问题关注相关的内容,借助旁批,选用“概括关键信息”阅读方法解决疑惑。
2.迁移运用“概括关键信息”,探究“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3.能根据层级信息,说说科学家的判断过程。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要了解的问题关注相关的内容,并选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播放视频)师: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想说的?(1-2位同学进行交流)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浩瀚的宇宙到底有没有生命呢?这仍旧是个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宇宙生命之谜》,那么学习《宇宙生命之谜》这么大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把全宇宙都讲一遍,我们到底要探讨什么问题呢?(PPT出示课前导语)课文前面留给我们一段提示,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觉得我们读这篇课文先要来探讨一个什么问题?1. 学生自主朗读2.学生回答二、浏览课文,聚焦内容1. 面对这么长的一片文章,有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他的阅读方法。
(出示PPT课后题第一个“泡泡”内容)师:同学们,现在请你结合这个阅读方法,并借助旁批快速浏览课文,判断哪些段落对解决“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疑问有帮助,并在相关段落前打上“√”。
2.交流(第2-9自然段)过渡:看来,第2-9自然段是对解决疑问有帮助的,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把目光聚焦到2-9自然段,其他两个自然段我们可以略读。
既然这几个自然段都讲到了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哪些自然段科学家是在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三、选用“概括关键信息”方法,探讨其他星球(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结合旁批提示,在书本上圈画出天体上有生命存在的四个必备条件。
(2)齐读这些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50℃至150℃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④足够的光和热板贴:适合生存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足够的光和热(3)朗读第四自然段,结合旁批,在课文中概括关键信息,说说其他行星是否具备四个条件。
2020-2021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案.doc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导入:
关注生命,探索宇宙,历来是人们较感兴趣的话题。那么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计数的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宇宙生命之谜》去解开这个谜团。
2.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学生自由发言
对本课的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
作业布置
1.熟记、会写重点字词。
2.再次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识记了字词,朗读了课文,知道了文章的内容、行文思路以及文章的写作顺序。至于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探究,我们下节课再来进行。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多媒体示范汉字书写过程。
强调汉字的书写笔顺,结构、音序、组词、书写注意事项等。
4、我会解词。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范读、指名朗读、小组读、齐读相结合读课文。
(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
2、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作者围绕着什么问题来讲?是怎样讲的?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0. 宇宙生命之谜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重点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层次。(重点)
3.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提取信息。(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迷、尚”等14个生字,会写“发达、理论、类似”等22个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难点: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在进入今天的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对宇宙了解多少呢?老师这里有几个圆圈,把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宇宙填入相
应的圆圈内,试试看吧!
(课件出示:先出示图,再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
2.找一位学生上台来写出自己的答案。
3.宇宙是浩瀚无边,而地球只是其中的一粒微尘。
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4.生齐读课题。
5.我们要探索宇宙生命中的什么谜题呢?同学们预习过课文,知道吗?
预设: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6.是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究这个谜题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①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按提示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字词预习
3.这篇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课件出示:
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
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1: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
问题。
生2:从理论上来说,宇宙是无限的。
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
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生3:还写了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天
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生4:还有火星是否存在生命。
4.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
生:阅读提示告诉我们,每个自然段都有概括主要意思的一句话。
师:是的,每个自然段都有概括本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找出它们
并进行整合,就可以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找到每个自然段的总起句并进行整合,梳理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分析了宇宙中哪些天体可能有生命存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火星是否存在生命,
从而得出“宇宙是否存在生命还有待探索”的结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授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宇宙生命之谜》,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作者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分析了宇宙中哪些天体可能有生命存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从而得出结论:宇
宙是否存在生命还有待探索。
2.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一个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吗?
每个自然段都有概括本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找出它们并进行整合,就可以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生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寻找答案
1.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找出解答这一问题的相应段落。
第2~9自然段在回答“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一问题。
2.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怎么做
呢?
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内容我们要仔细读,着重阅读第2~9自然段,其他对这个问题帮助不大的内容我们可以略读。
3.朗读课文,找出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件:
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①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是零下五十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
之间。
②必要的水分。
③适当成分的大气。
④有足够的光和热。
4.科学家是怎么分析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通过与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符合条件的,就是可能有生命存在;不符合条件的,就是没有生命存在。
课件出示:(用动画一一排除以下行星)
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
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缺氧、缺水、表面温度极高。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
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
5.了解火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第5自然段中作者说“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作者用了“唯一”一词,说明太阳系中除了火星之外,没有别
的星球还可能存在生命了。
如果去掉“唯一”,意思就大不相同。
这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严谨性。
三、引导质疑,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1.质疑释疑。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呢?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呢?请同
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论据,证明你的观点。
课件出示:
观点一:有生命存在。
观点二:没有生命存在。
观点三:未证实。
观点一:有生命存在(第5自然段)。
(1)从理论上说,宇宙无限,地球不是唯一。
(2)火星与地球相似:
①自转时间相似。
②有昼夜、昼夜长短相近,有四季更替。
(作比较)
(3)科学家的两种猜测:
①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②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而变化,是火星表面植物在变色。
观点二:没有生命存在(6~8自然段)。
(1)科学家的两种猜测不成立。
①拍摄的火星照片证实火星上没有运河。
②近距离观测证实火星表面颜色的四季变化不是植物在变色。
(2)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无磁场,“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作比较、列数字)
(3)飞船着陆火星,两个重要结果:
①火星的土壤未检测到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
②火星表面未发现微生物存在。
观点三:未证实。
生命物质也许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师小结:同学们能通过仔细阅读,提取与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和论证,有理有据,整合有效的信息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学习科普文恰当的阅读方法。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火星是否有
生命存在,人们能否移居火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课件出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师小结:你们的分析都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和道理,通过第2~9自然段的仔细分析,作者得出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
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的结论。
科学家们经过理论上和实际上的种种考证,尚未得出明确结论。
但我们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而这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四、总结全文
1.学到这里,我们再来梳理一下文章行文思路,你们知道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行文的吗?
文章写作顺序: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得出目前的结论
2.学习完这篇科普文,你们有什么启发吗?
生1:要学会针对相关问题,寻找有效的信息,把细读与略读相
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生2:科普文是在向我们传授科学知识,这种文章的特点是语言
非常的科学严谨,也值得我们学习。
生3:我们要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学习态度,课文中有的信
息也可能不准确,要查阅相关资料再加以判断。
3.师小结:在这堂课中,我们发现科普类文章往往结构明了清晰,我们可以从标题、文段的开头、结尾发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但是如何科学、有理有据地完成论证过程,则是学习的重点。
本文中,我们发现通过排除、比较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支撑论据。
而通过句首以及句中的关键性词汇“理论上”“至少”“可能”“唯一”可以加强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性,符合科学精神。
另外,还要培养自
己乐于思考、勤于质疑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