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雅舍读后感
雅舍梁实秋读后感(精选10篇)
雅舍梁实秋读后感(精选10篇)雅舍梁实秋读后感篇1“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下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
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
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浓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
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
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
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
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
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
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傍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
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
“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惧不从俗。
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
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梁实秋读后感篇2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的一生改变,希望有关于读梁实秋的《雅舍》有感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工作之余、闲暇之时,读点书,写点字,别有一番情趣,也算没有枉度时光。
我的书架上经常摆几本自己喜欢看的书,名人传记、历史小说、杂文趣事、唐诗宋词之类。
不知何时梁实秋的散文,也跑到书架上来凑热闹,也许是被鲁迅骂得无处藏身了吧!也好,使我大饱眼福,一睹大家的风范。
说来,敢和鲁迅对阵的梁先生也真算不简单,文章写的朴实无华,既无哗众取宠之意,又无刀削斧斫之痕;讽刺诙谐、妙趣横生,家常小事,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观察人物是那么细致,阐述观点是那么独到,引经据典不雅于鲁迅,真可谓是博学多才。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
As long as you do things with integrity, don't ask about success or failur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1“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
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
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这是冰心老人写给梁实秋先生的。
梁实秋先生确也像一朵花儿一般,不但有色香味,更一定有才情。
一页页静读,似乎就如欣赏了这一朵花。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散文,内有四集。
小品广涉世态,内涵丰富,幽默风趣。
台湾关过煊先生以“温柔敦厚、谑而不虐、谈言微中、发人生醒”十六字来评价梁实秋的散文。
卷首篇《雅舍》即描述了雅舍即作者的“陋室”,在公路旁,无门牌,不便于投递信函,于是用朋友的名字起名“雅舍”并书之于一木牌上。
而旁人所见“一桌一椅一榻”,不免戏虐何来雅致?然作者看来“能读能写足矣”,“纵然不能避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有可爱。
”雅舍的个性在哪呢,那都是作者所赋予的可爱。
“‘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拒不从俗。
”雅舍至之于作者是心灵家园,精神归属,那是一种对于生活百态的静默和从容,是达观,是对生命对生活的敬畏。
现代的人们很多都丢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雅舍小品》里面记述的并非风雅之事,乍一看都是生活中的琐事百态,俗尘俗事。
但是作者幽默风趣的笔调给人印象深刻,以唠嗑的形式和你说话,轻松随性,一想起就忍俊不禁!诸如调侃吝啬鬼的“开电灯怕费电,再关上又怕费开关”;对于女人买衣料东嫌西嫌的调侃也让人叫绝;对于牙签使用的方法更是粗柄夸张。
但无不显现作者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智慧。
小品语言也典雅清朗,雅俗共赏。
作者写得那么随意、轻松、幽默,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狗一猫都可以激起他的写作冲动,皆可入文。
雅舍读后感二百字
雅舍读后感二百字篇一雅舍读后感读完《雅舍》,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你说这“雅舍”,真的雅吗?也许在作者梁实秋先生眼里是雅的,可在我看来,那条件简直糟糕透顶!不过呢,反过来想想,也许正是那种艰苦的环境,反而让梁先生有了别样的感悟和乐趣。
这让我不禁想到自己,有时候遇到一点小困难,就觉得天都要塌了,可人家在那样的“雅舍”里都能过得有滋有味。
我觉得吧,生活中的我们可能都需要有梁先生这种心态,苦中作乐,可能?谁知道呢,也许这样我们就能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难道不是吗?篇二雅舍读后感《雅舍》这书,读完我真是感慨万千啊!一开始,我以为这“雅舍”得是多高大上的地方,结果一看,哎呀妈呀,这条件也太差了吧!但神奇的是,梁实秋先生居然能在这样的地方写出那么多有趣的事儿。
我就在想,难道我们的生活不也是这样吗?总觉得别人的好,却没发现自己身边的小美好。
比如说,我一直羡慕别人能到处旅游,可我咋就没看到我家附近那片小树林,春天花开的时候也美炸了呀!也许,就像梁先生在“雅舍”里一样,我们得学会在平凡中找乐子。
你说是不是?我觉得吧,这书告诉我们,生活可能不完美,但我们的心态能决定一切。
说不定哪天我也能把我那乱糟糟的房间当成“雅舍”呢,哈哈!篇三雅舍读后感读完《雅舍》,我整个人都有点懵圈。
这“雅舍”到底好在哪呢?我一开始真没搞懂。
破破烂烂,风雨飘摇,这能叫雅?可细细琢磨,梁先生在那样的环境里还能乐观面对,还能写出那么多有意思的文字,我又觉得,可能这“雅”不在房子,而在人心。
我就反思自己,遇到点不如意的事就抱怨连天,跟梁先生一比,我简直弱爆了!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你觉得它糟糕,它就真的糟糕;你觉得它有点意思,它可能就真能给你惊喜。
我在想啊,以后我再碰到困难,是不是也能像梁先生那样,笑着说:“嘿,这也没啥大不了!”谁知道呢,试试看呗!反正这书让我明白了,心态决定一切,这道理,准没错!。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偶然翻开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就像在喧嚣的街头转角走进了一条宁静的小巷,别有一番滋味。
梁实秋先生的文字,初读时只觉得平实朴素,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宏大的叙事。
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那字里行间流淌着的生活智慧和幽默风趣。
比如说在《雅舍》这一篇中,梁先生把他那所简陋的房子写得活灵活现。
他并没有因为居住环境的简陋而抱怨,反倒是用一种诙谐的语气来描述。
那漏雨的屋顶,“ 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 这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可能早就愁眉苦脸了,但梁先生却能打趣地说“ 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 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真让人忍不住要竖起大拇指。
还有《下棋》这一篇,把下棋时人们的各种神态和心理描写得细致入微。
“ 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
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
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暗暗地骂你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难道我还不晓得这样走!’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要一齐嗤之以鼻,‘无见识奴!’如果根本不说,憋在心里,受病。
所以有人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要抽车!’ ” 瞧瞧,这把观棋人的那种纠结和无奈写得多生动啊!仿佛那些下棋的人和观棋的人就在眼前,为了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
再说说《理发》这一篇。
理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了,可梁先生就能把这平常之事写出别样的趣味。
“ 你如果去理发,而挨到的是一个哑巴理发师,那才是人生最尴尬的局面。
他一点也听不见你说什么,你也无法听见他的解释。
他愈是比划,你愈是糊涂。
最后只有任他摆布,凭他怎么去乱剃。
” 读到这里,我不禁笑出声来,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种无法沟通的无奈和尴尬真的是难以言表。
读《雅舍小品》,就像是在听一位老友在跟你唠家常,他不紧不慢地说着生活中的琐事,却能让你在这些琐事中品出人生的滋味。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说起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那可真是一本让人读了就放不下的书。
最初拿到这本书,我只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
可没想到,刚读了几篇,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梁实秋先生的文字,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也没有刻意的卖弄文采,就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辈在跟你唠家常,平平淡淡却又妙趣横生。
就拿《雅舍》这一篇来说吧。
他写这房子“篦墙不固,门窗不严”,“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
你瞧,这形容得多贴切!仿佛我都能看到那风呼呼地往屋里灌,雨哗哗地往下漏的场景。
可就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地方,梁实秋先生却能苦中作乐,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他说“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读到这儿,我都不禁感叹,这哪里是在写陋室啊,分明是在描绘一幅绝美的月夜图!还有《下棋》这一篇,那描写简直绝了。
他写一个观棋的人,比下棋的人还着急,“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
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
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暗暗地骂你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难道我还不晓得这样走!’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要一齐嗤之以鼻,‘无见识奴!’如果根本不说,憋在心里,受病。
所以有人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要抽车!’”这一段把观棋人的那种纠结、急切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看大人下棋的情景,可不就是这样嘛!再说说《理发》。
他写自己去理发,对理发师的各种“吐槽”,真是太有意思了。
“有些理发师喜欢把人的头扭来扭去,以迁就他的刀剪,使人觉得自己像个木偶。
更可恶的是,有些理发师在你头上乱抓一气,好像要从你的头发里抓出什么宝贝来。
”这简直就是把我们在理发店的那种无奈和尴尬都写出来了。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提起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那可真是让我如同在平淡生活中尝到了一道别具风味的佳肴。
起初,我只是偶然在书架的角落里发现了这本不太起眼的书。
本以为它会像那些枯燥的文学典籍一般,让我昏昏欲睡。
然而,当我翻开那泛黄的书页,就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智慧的世界。
在《雅舍小品》中,梁实秋先生用他那细腻且诙谐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他写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在琐碎日常中寻找乐趣和诗意的态度。
比如说在《雅舍》这一篇里,他把那所简陋的房子写得妙趣横生。
那房子“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每逢大雨,屋里就会“如米氏章法,诚惶诚恐”。
这要是搁在旁人身上,估计得天天抱怨。
可梁实秋先生呢?他却能调侃着说:“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
”瞧瞧,这心态多豁达!他还写那“聚蚊成雷”的夏夜,自己“在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我仍安之”。
这种在艰苦环境中依然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说说《下棋》。
这一篇把下棋人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那叫一个绝!有慢性子的,有急性子的,还有观棋支招儿的。
“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
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
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暗暗地骂你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难道我还不晓得这样走!’”这简直把观棋人的纠结和下棋人的脾气写活了!我仿佛能看到那些人在棋盘前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听到他们或懊恼或得意的叫嚷声。
还有《理发》这一篇,读着读着我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写自己去理发,对理发师的种种“挑剔”和无奈,“有些女人所费的时间是在理发上,有些男人所费的时间是在等候女人理发上。
”这话说得太实在啦!想想那些在理发店漫长等待的时光,可不就是这样嘛。
读梁实秋先生的文字,就像是在和一位老友聊天。
雅舍读后感(精选3篇)
雅舍读后感(精选3篇)雅舍篇1大凡世间之物,多数都可冠以“雅”字,至少这在文本上是数见不鲜的。
但此雅非真雅也。
一处风景,一件器物,被涂抹得浓艳之至便趋向平庸,外在的装饰固然有几分意义,可一旦失了本性,便再难称雅。
雅舍之名,世上怕是不止一处,但梁实秋笔下的雅舍,却是仅此一家的绝景。
梁先生的文字,是我在初中毕业后,才偶然在书架上欹斜的书堆里触及,初读便有文言之味,二读尚有入俗之气,三读始觉淡雅之风。
在雅舍中寻雅委实不易,幸得梁先生一支生花妙笔,如此飘摇的现状能描绘成这般大雅。
雅舍之雅,在于其简陋。
篦墙不固,门窗不严,风雨不避,寒暑不挡,夜有鼠子作乱,空有群蚊为害,这兴许是雅舍最鲜明的特色。
依山势而铺,随坡而起,房间虽然不大,但也排布有致,书房饭厅分置上下两处,往来奔走爬坡之劳,足以让人将“自然”二字了然于胸。
而最具体的表现物,当属屋内陈设,徒有一几一椅一榻,以供自己写之用,其余的,各处净无纤尘,四壁之内均无他物点饰,格局却不单调,依先生所言,“喜欢翻新布置”,如此一来,人屋看似从俗,其实具有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之静,恐怕难得一回,户壁多隙,邻里间已可“互通声息”。
唯有华月轮空,兴阑人散之时,雅舍才初显宁静安详的真面,清光筛洒,阴影斑斓,幽绝之时,亦为思乡之时,是乎月光“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悄然播洒的无奈,犹似一夜难却。
那破顶而注的大雨来曾使人懊恼,而那皎洁的明月却教人隐生闲愁,古今中外,超然物外者大抵莫不如此。
《雅舍》之雅,在于其朴实,虽然初读《雅舍》,总觉得有不少难懂的奇字,涵义也未必如现在的诸多文章那样一目了然,但我们要赞它朴实。
一如第二节对于雅舍周边环境的描写,一个“粪坑”搁在那里总觉得特别碍眼,再往后看,邻人的脱皮鞋声亦可顺着窗隙“荡漾而来”,那景象快教人无可想象了,简直近乎悲惨,真的是“随想随写”。
但渐而渐之,久而久之,便不再觉得有多少奇怪的地方,那些笔直的文字,其实是朴实的另类体现,不单是行文的朴实,亦是种为人的朴实,人之所居不在于住所华丽与否,这才是“人屋合一”的最高境界,而这种朴实,深层次的便是种豁达,因而《雅舍》之雅,亦在于其豁达。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一部以古典文学风格为特色的散文集,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情感、家庭、友情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阅读这部书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雅舍小品》中,梁实秋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雅致生活场景。
他以散文的形式,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与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雅致之美。
在他笔下,雅舍成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空间,读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古朴、淡雅的生活情趣。
梁实秋在《雅舍小品》中对家庭、友情、爱情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世间的沧桑。
在他的笔下,家庭成为了温馨的港湾,友情成为了一种珍贵的情感,爱情成为了一种美好的向往。
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讨,梁实秋让人们重新审视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也让人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阅读《雅舍小品》的过程中,我深受梁实秋的文字所感染。
他的文字简洁明快,富有诗意,读来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其中。
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他的笔下,生活变得如此美好,让人不禁感慨生活的真谛就在于平淡中的真实与美好。
通过阅读《雅舍小品》,我对梁实秋的文学造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真善美。
他的文字简洁明快,充满诗意,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通过他的文字,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一部富有诗意和情感的散文集,通过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情感、家庭、友情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阅读这部书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梁实秋的文字简洁明快,充满诗意,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通过他的文字,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雅舍》读后感
《雅舍》读后感《雅舍》读后感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是享誉海峡两岸的名篇,《雅舍》是这本小品集的代序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雅舍》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篇1:《雅舍》读后感大凡世间之物,多数都可冠以“雅”字,至少这在文本上是数见不鲜的。
但此雅非真雅也。
一处风景,一件器物,被涂抹得浓艳之至便趋向平庸,外在的装饰固然有几分意义,可一旦失了本性,便再难称雅。
雅舍之名,世上怕是不止一处,但梁实秋笔下的雅舍,却是仅此一家的绝景。
梁先生的文字,是我在初中毕业后,才偶然在书架上欹斜的书堆里触及,初读便有文言之味,二读尚有入俗之气,三读始觉淡雅之风。
在雅舍中寻雅委实不易,幸得梁先生一支生花妙笔,如此飘摇的现状能描绘成这般大雅。
雅舍之雅,在于其简陋。
篦墙不固,门窗不严,风雨不避,寒暑不挡,夜有鼠子作乱,空有群蚊为害,这兴许是雅舍最鲜明的特色。
依山势而铺,随坡而起,房间虽然不大,但也排布有致,书房饭厅分置上下两处,往来奔走爬坡之劳,足以让人将“自然”二字了然于胸。
而最具体的表现物,当属屋内陈设,徒有一几一椅一榻,以供自己写之用,其余的,各处净无纤尘,四壁之内均无他物点饰,格局却不单调,依先生所言,“喜欢翻新布置”,如此一来,人屋看似从俗,其实具有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之静,恐怕难得一回,户壁多隙,邻里间已可“互通声息”。
唯有华月轮空,兴阑人散之时,雅舍才初显宁静安详的真面,清光筛洒,阴影斑斓,幽绝之时,亦为思乡之时,是乎月光“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悄然播洒的无奈,犹似一夜难却。
那破顶而注的大雨来曾使人懊恼,而那皎洁的明月却教人隐生闲愁,古今中外,超然物外者大抵莫不如此。
《雅舍》之雅,在于其朴实,虽然初读《雅舍》,总觉得有不少难懂的奇字,涵义也未必如现在的诸多文章那样一目了然,但我们要赞它朴实。
一如第二节对于雅舍周边环境的描写,一个“粪坑”搁在那里总觉得特别碍眼,再往后看,邻人的脱皮鞋声亦可顺着窗隙“荡漾而来”,那景象快教人无可想象了,简直近乎悲惨,真的是“随想随写”。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读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就像在和一位风趣幽默、见识广博的老友聊天。
他的文字轻松自在,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矫情,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心弦。
《雅舍小品》所涵盖的内容五花八门,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到社会万象,无一不被梁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和诙谐的笔触描绘得妙趣横生。
其中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他对于“吃”的那些精彩描述。
比如在《雅舍谈吃》中,梁先生写汤包,那细节的刻画简直让我垂涎欲滴。
他说:“取食的时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皱褶处猛然提起,包子皮骤然下坠,像是被婴儿吮瘪了的乳房一样,趁包子没有破裂赶快放进自己的碟中,轻轻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
”这一段描写,把吃汤包的过程描绘得如此生动,仿佛我就站在一旁,亲眼看着那汤包在食客的手中被巧妙地享用。
他不仅写出了汤包的美味,更写出了吃汤包的那份独特的乐趣和讲究。
再比如他写核桃酪,“核桃要捣碎,越碎越好,然后把红枣煮烂,去皮,枣泥和核桃泥混在一起,放一点糯米粉增加黏性,再放适量的水和糖,煮成糊状。
煮的时候要用勺子不停地搅动,否则就会粘锅。
煮好之后,盛在小碗里,上面撒一点青丝红丝作为点缀,色香味俱佳。
”这样细致的步骤讲解,让我感觉自己仿佛能闻到那核桃酪的香甜气息,甚至有了立刻动手尝试制作的冲动。
梁先生对于食物的描写,不仅仅是在说食物本身,更是在讲述食物背后的文化和情感。
他让我明白,吃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生活的享受,一种对传统和文化的传承。
而在《雅舍小品》中,除了吃,梁先生对于居住环境的描写也让我忍俊不禁。
他所住的“雅舍”,其实条件颇为简陋,“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但他却能以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来对待,还能从中找出种种趣味。
他说:“‘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雅舍读后感例文
雅舍读后感例文雅舍读后感范文5篇《雅舍小品》是2021年6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实秋。
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对生活琐事的感悟。
下列是整理的关于《雅舍》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雅舍读后感偶然路过城东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楼盘,身边的大人们不约而同谈到地谈论起房子。
悄悄地是某某小区环境好、服务周到但地段偏远,一会儿又是某某楼盘地处黄金地段却又实在买不到云云。
他们谈得起劲,而我却有些不以为然。
近日偶读梁实秋先生散文《雅舍》。
也不知为何,就忽然觉得大人沾了些铜臭气息的谈话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莫大讽刺。
就在半个多世纪前,还处于抗战中的中国四川,身陷困境的中中国老百姓等待着从苦难的深渊千万被拯救出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当时在东南大学任教的梁实秋几经,住进了所谓的“雅舍”。
他笔下的那座“雅舍”可能与我们印象中的不大一样。
我想象中的雅舍应该是整洁明亮的,不需要那些华美的装饰与累赘,越简洁越好。
可事实事实与我或许中的大相径庭。
在梁先生笔下,“雅舍”只有用火烧偌大过的砖孤零零的四根砖柱,上面再加个木头罐子,光是想想,就觉得寒碜。
最可怕的是夏天,“夏蚊成雷”在这里变成事实,“当别处蚊子早已偃旗息鼓之时,这儿的蚊子则格外猖獗,偶不留心,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米粒般……”不光有蚊子,白日里隔壁传来的各种声响也逼疯人,晚上还有老鼠游荡,各种磨牙声抑或是其它声响更是声不断涌现,搅得人不得安宁。
更骇人的是下雨天,屋顶到处都是湿印,屋顶灰泥崩裂,弄得满屋狼藉亦不足为奇。
梁实秋昌明所言之处说志成的皆是“雅舍”的简陋,却丝毫不令人觉得有多荒谬,以致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读出他的幽默与乐观。
所谓“室雅何须大”,大致就是如此。
与梁先生苦中作乐的精神相比,被王国维誉为“国初第一词手”的相国公子纳兰容若就显得太过消极。
身为相国之子,父亲与家族权倾朝野,从小含着金汤匙搬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却成日闷闷不乐,就连词作的风格也大多是伤怀之作。
梁实秋雅舍读后感范文
梁实秋雅舍读后感范文梁实秋雅舍读后感范文梁实秋雅舍读后感范文11939年5月,梁实秋随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秋天,梁与吴景超夫妇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
此屋结构系砖柱木架,瓦顶篾壁,有房6间,高低两蹬,梁实秋住一室一厅。
然而.梁实秋住进后,宾客盈门,骚人墨客,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弹琴对弈,热闹非凡。
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1939-1946),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就是在这里写就的。
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缺点多多。
大致有:1、结构简陋,2、风雨难避,3、地点荒凉,4、行走不便,5、门窗不严(隔墙传声),6、鼠子瞰灯(老鼠肆虐),7、蚊子猖獗(聚蚊成雷)。
关于其结构简陋,作者刚刚说它“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便一转曰:“但是……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
“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
这话说得俏皮,表现了梁实秋从容的文风,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生各种穷愁况味的感慨。
接着写它的“不避风雨”,他用整饬、雅致的骈句写房屋的破旧、残损,是承认它的“丑”,但肯定它的“个性”,表现了梁先生超脱、豁达的性格。
明明是“地点荒凉”,却冠以“若说”,似乎“荒凉”只是别人所说,自己未必这么认为;明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惊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
写门窗不严,杂音扰人;鼠子瞰灯,破坏严重,都不厌其烦地用排比来铺叙,极言环境之不宁,而最后的结论却是“没有法子”,表现了一种自嘲和无奈。
写蚊子骚侵,用了两处夸张,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
真是“以不变而应万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是无法想象的。
“雅舍”既有那么多缺点,也并非一无好处。
从文中看,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二是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
物质形态未能尽如人意,作者就从自然界去找快乐,觅情趣。
雅舍读后感二百字
雅舍读后感二百字篇一雅舍读后感读了梁实秋先生的《雅舍》,我觉得这可真是一篇有意思的文章。
也许很多人觉得住所就该舒适、豪华,可梁实秋笔下的“雅舍”,条件那叫一个简陋。
但神奇的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却能苦中作乐,还能从中品出独特的滋味。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是不是我们太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内心的感受呢?我觉得“雅舍”就像人生,可能充满了各种不如意,但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心态。
就像梁实秋先生,在那样艰苦的“雅舍”中,还能写出那么有趣的文字。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美,可能就在那些我们认为不如意的地方,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篇二雅舍读后感读完《雅舍》,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你说这“雅舍”,破破烂烂的,漏雨、老鼠横行,这要搁我身上,我可能早就崩溃了。
可梁实秋先生呢?他居然还能从中找到乐趣,我真想问问他,咋这么想得开呢?不过仔细想想,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不完美,才让生活变得更有滋味。
就像我们的日子,不可能天天顺风顺水,总会有些磕磕绊绊。
但谁能说这些坎坷就一定是坏事呢?说不定正是它们,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懂得珍惜幸福。
“雅舍”虽破,可梁先生的文字却充满了温情和乐观。
这让我不禁反思,我平时是不是太爱抱怨了?遇到点小麻烦就觉得天要塌了。
我觉得以后我得学学梁先生,用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那些“破房子”。
篇三雅舍读后感《雅舍》这文章,读完我真是感触颇多。
一开始,我还真不太理解,这样一个破破烂烂的房子,有啥好写的?但读着读着,我好像有点懂了。
梁先生笔下的“雅舍”,就像我们人生路上的那些挫折和困境。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倒霉透顶,可换个角度想想,也许正是这些磨难,让我们变得更有韧性。
我觉得吧,“雅舍”不仅仅是个房子,它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
哪怕身处逆境,也要学会给自己找点乐子,不能整天愁眉苦脸的。
说不定,那些看似糟糕的事情,背后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呢?读完这篇文章,我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以后不管遇到啥情况,都要像梁先生那样,乐观面对,说不定这一路,会有别样的风景。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范文5篇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范文5篇《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先生的随笔录。
分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谈吃》《海外撷英》四个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初读《雅舍》,我不禁被那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平和冲淡、乐观阔达之情深深感染了。
于是,在这个喧闹的尘世,我也痴痴幻想着有这么一处安放心灵的“雅舍”。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大概每个人的内心都会对这处“雅舍”有着不同程度的渴望。
在此,“雅舍”已不再是某一具体的物象,而是能给人以旷达乐生、从容优雅心境的心灵之“家”。
其实,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并不雅,实在是一个典型的陋室,四根砖柱“孤零零的”,木头架子“瘦骨嶙嶙”,但它却安放了先生的心灵,安放了先生的人生。
在雅舍中诞生的闲适的小品文,更是给了万千国民以现实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慰藉。
读《雅舍小品》,深感梁实秋的散文具有一种以雅为本、俗中透雅的艺术品格,他的俗不是一味的大红大紫的俗,而是以雅为骨子的、充满智慧的俗;他的雅也不是那种洗却了人间烟火气的雅,而是带着暖烘烘的生活气息、让人觉着亲切的雅。
更可贵的是:其雅与其俗都发自真性、生自真情,毫无造作与牵强。
梁实秋毫不吝惜地将眼光投向世俗的人生和社会,在散文中包罗了男女老少、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家长里短等最普通的题材,用恬淡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环境,以平和心境来品味世界和人生,于质朴平凡的生活中取材,把生活当艺术精雕细镂,从中透出生命的精彩和智慧的光芒。
与老舍、林语堂等人一样,梁实秋堪称20世纪中国散文的幽默大师,《雅舍小品》给予我最突出的印象也正是其幽默感的优雅从容。
讽刺散文在几位大家的笔下格调风格各异,鲁迅讲求辛辣干脆,周作人则湛然和蔼,梁实秋更注重智慧的开掘,诙谐幽默,嘲讽而不乏宽容,他总是用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以超然的目光审视社会世相、人生百态。
又以一种幽默、闲逸的心态冷静地审视、玩味之,其中既有儒家的冲和,又有老庄的通达,也有佛禅的超脱。
雅舍小品读后感(精选12篇)
雅舍小品读后感(精选12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雅舍小品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雅舍小品读后感篇1我最近刚阅读了《雅舍小品》。
这本书是梁实秋先生1939年在北碚雅舍所写的小品文的结集。
当时,刘英士在重庆办《星期评论》,邀请作者写稿,作者用笔名一连写了10篇,即名为“雅舍小品”。
刊物停办后,他又写了10篇。
战事结束后,作者又应张纯明之邀,继续以“雅舍小品”的名义在《世纪评论》上陆续发表了14篇小品文。
本书全部收录了这些文章。
“雅舍”虽然是一栋陋居,但在梁实秋先生的笔下写来,却是如此的美丽而优雅。
一个人有许多方面可以表现他的才华。
画家拉斐尔不是也写过诗吗?诗人但丁不是也想画吗?“雅舍小品”不过是梁实秋先生的一面。
许多人喜欢他这一面,虽然这并不是他的全貌。
梁实秋先生还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独立完成莎剧莎诗汉译工程的翻译家。
从《雅舍小品》中,我读到了梁实秋先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雅舍小品读后感篇2梁实秋老人是个懂得品味生活的人。
作为一个北平人,他所著的作品多带有老北京的影子关于生活,老先生写得很广,上至国事民生,下至衣食住行,所有关于生活之事,尽皆有之。
在《雅舍小品》之中,谈得最多的是吃的。
《老饕漫笔》之中,讲了数十种吃食,还有十数家馆子饭庄,其中亦不乏故事。
三言两语,将读者作食客又将之数十年前,恰又合时宜地早早跳出。
但无论多短小精悍的文字,不是思故,就是思乡,追忆故人。
在如此垂涎欲滴、兴奋不已的话题中道出己愁,却又并不让人知觉真是令人称奇除了一个“愁”字,当然更是些哲理,却全无大哲之架,似只是在讲故事之余讲讲奥妙。
《雅舍小品》中,上首既是关于说话的,且竟有一篇是讲如何骂人的!的确,骂人,尤其在盛怒之下,实乃人之常情,不发泄却也不可能。
但在盛怒之下冷静骂人,恐怕只有那些“傻子”天才才会在骂人时这么做。
读《雅舍》有感
读《雅舍》有感读《雅舍》有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雅舍》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雅舍》有感1工作之余、闲暇之时,读点书,写点字,别有一番情趣,也算没有枉度时光。
我的书架上经常摆几本自己喜欢看的书,名人传记、历史、趣事、唐诗宋词之类。
不知何时梁实秋的,也跑到书架上来凑热闹,也许是被鲁迅骂得无处藏身了吧!也好,使我大饱眼福,一睹大家的风范。
说来,敢和鲁迅对阵的梁先生也真算不简单,文章写的朴实无华,既无哗众取一宠一之意,又无刀削斧斫之痕;讽刺诙谐、妙趣横生,家常小事,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观察人物是那么细致,阐述观点是那么独到,引经据典不雅于鲁迅,真可谓是博学多才。
他的《雅舍》让我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何陋之有?比之,似乎有点不“雅”,况且,“雅舍”还并非梁先生所有,他只是客居而已。
请看他的雅舍:“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来则渗如滴漏”。
如此说来,还不如刘禹锡的“陋室”。
说梁先生不简单,还因为,就凭寄居在这雅舍几日,竟然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大作。
今天,恐怕无处寻觅雅舍了,难怪很多人住在舒适的高楼大厦里,写不出好的文章来,是因为再也没有雅舍那样“好”的环境了。
虽然,我也有意识想多读点好的文章、好的散文,来补充点先天不足的文学素养,遗憾的是,再也找不到雅舍似的理想处所,怪哉?说怪,是因为自己曾几何时,自叹条件不好,而影响了写作的兴趣。
那时,几点热血,几点激*情,怦然心动,理想憧憧,大有作为之势,参加过“春风”函授文学讲作学习班,学过作诗、写文章,但是,叹息没有舒适的书房,感慨没有像样的书桌,甚至,没有台灯都能成为放弃的理由,还时时告诫自己,将来有了!一定能写出几部,不,几篇、几首像样的文章、小诗。
后来,一切都有了,又没有了,等等吧,一等就是几十年,随着时光的流失,已到中年,半百已过,人的年轮一圈一圈地在增加,有了,台灯、书桌,甚至书柜都有了,可称得上书房了吧!为什么单单又没有了雅舍呢?真是见怪不怪。
《雅舍》小品读后感
《雅舍》小品读后感《雅舍》小品读后感1000字(精选14篇)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雅舍》小品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雅舍》小品读后感篇1《雅舍》是梁实秋先生的随笔录。
分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谈吃,海外撷英四个部分。
文章给人整体的感觉多是用轻快,一本正经的语气来陈述事例等,却表现出讽刺的意味。
有些幽默。
总惹来无奈一笑。
看得出来作者对于国学和外国文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可以随便拉出《尚书》一类书中的事例,句子,又可以引入外国文人或思想家的话语和做法。
随笔描上写的都是本身所想,实际经历,世间百态。
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其中所描述的很多现象与揭露的事实一直存至今日。
作者选取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在平凡不过的事物,却写出丰富的内涵,看见我们没有看见的东西,做出联想。
可见作者思考问题的深入,全面。
和对事物的了解之深。
我读《雅舍》并未觉出有多少晦涩难懂,却依旧觉得读得很累,或许是人生履历不够。
没读一篇文章都要想许多,其中有问题,还有许多深刻的地方没能理解。
雅舍品人与品世是最深刻的部分。
品人中开头就有男人,女人,然后按年龄写,按职业写,再到具体的五个人。
基本表达了他对人的看法,有些并不全面,是着重以讽刺去了。
如男人这篇,开头一句便是“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
下一段开头则是“对了,男人懒。
”再如是“男人多半自私。
”至于品世,作者选取的都是平常事物,说出自己的观点。
举得事例是我们熟悉,却又不常用的。
写得很真实。
如“音乐”疑问。
很是实在,“音乐的耳朵不是人人都有的。
”看多了那些高雅艺术,什么歌剧,古典音乐会后,只能让人有些许愉悦,可是花了多久的时间,受了多少磨砺才会这样。
我呢,没有什么艺术细胞,就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了什么,我真没啥感觉,连历史书介绍它时都是用的“据作者介绍”如何如何。
如果听不懂,看不懂,就不必逼着自己,音乐和绘画都是宁缺毋滥的。
关于读梁实秋《雅舍》有感(精选8篇)
读梁实秋《雅舍》有感关于读梁实秋《雅舍》有感(精选8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梁实秋《雅舍》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梁实秋《雅舍》有感篇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拜读梁实秋的《雅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
暂且不看《雅舍》,我们先看看刘禹锡要想表达什么思想。
刘禹锡通过《陋室铭》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淡泊明志、不为物所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怀着这样的崇敬之情我继续往正文看。
第一段主要讲“雅舍”的特征:简陋,不能避风避雨,风雨来往无阻。
此段作者在介绍木头架子时,用了一个拟人的句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使得雅舍的简陋形象化、具体化。
第二段主要讲的是“雅舍”的地理位置,雅舍位居半山腰上,以及雅舍旁边的风景,还有客人来的话要上几级阶梯。
第三段作者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诉说了雅舍的简陋,可以与邻居互通声讯,特别是讲到蚊子和老鼠,以其幽默看出作者是个生性乐观之人。
如果说前几段都是讲雅舍的基本特征的话,这段讲的就是雅舍的“思想”了。
最喜“雅舍”的月夜,细雨蒙蒙之雅舍,以其凝练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月升中天,细雨蒙蒙,大雨磅礴下的“雅舍”图,又通过雅舍陈设之简,表达出作者淡泊明志,不由得又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把自己置身于世外,人便超然脱俗了,不为世事所累,这不是陶潜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雅趣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雅舍啊,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啊!由此我感慨良多,当今时代下,能居陋室者,能安雅舍者,少也!现代的人往往只看得到物质上的东西,精神上的东西也越来越物质化,利益化。
再难有那些淡泊明志,像孔子所言“君子食不求饱,居无求安”的雅致,灵静致远、志存高远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实秋《雅舍》读后感
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是享誉海峡两岸的名篇,《雅舍》是这本小品集的代序言。
后来《雅舍》一文被收进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版的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
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
在以前的文学史上,梁实秋是一个“反动文人”,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一直没有梁实秋作品的一席之地。
鲁迅先生曾痛批梁实秋的杂文连篇累牍,不一而足。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梁实秋也得到了重新评价。
他在文学事业和学术研究上的巨大成就,获得了充分肯定。
梁实秋在其漫长的人生历程中,虽然有某些严重偏见,但终究是一位爱国的文人学者、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和翻译家。
《雅舍小品》便是他的散文代表作,它风行全世界,先后印出300多版,创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发行的最高纪录(参见《才子梁实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他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译,为民族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雅舍》是作者在1940年写的散文,作于重庆。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1939年5月,梁实秋随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秋天,他与吴景超夫妇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
此屋结构系砖柱木架,瓦顶篾壁,有房6间,高低两蹬,梁实秋住一室一
厅。
他入住以后,来做客的文人很多。
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1939年到1946年),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就是在这里写就的。
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缺点多多。
大致有:1、结构简陋,2、风雨难避,3、地点荒凉,4、行走不便,5、门窗不严(隔墙传声),6、鼠子瞰灯(老鼠肆虐),7、蚊子猖獗(聚蚊成雷)。
关于其结构简陋,作者刚刚说它“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便一转:“但是……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
”“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
这话说得俏皮,表现了梁实秋从容的文风,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生各种穷愁况味的感慨。
接着写它的“不避风雨”,用了骈偶句式。
闻一多的《死水》以美写丑,用的是“反讽”手法,表达的是忧愤的情绪;梁实秋用整饬、雅致的骈句写房屋的破旧、残损,是承认它的“丑”,但肯定它的“个性”,表现了梁先生超脱、豁达的性格。
明明是“地点荒凉”,却冠以“若说”,“荒凉”只是别人所说,他未必这么认为;明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惊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
写门窗不严,杂音扰人;鼠子瞰灯,破坏严重,都不厌其烦地用排比来铺叙,极言环境之不宁,而最后的结论却是“没有法子”,表现了一种自嘲和无奈。
写蚊子骚侵,用了两处夸张,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
作者“以不变而应万
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雅舍”虽然有那么多缺点,但也并非一无好处。
从文中看,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二是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
物质形态未能尽如人意,作者就从自然界去找快乐,觅情趣。
正如李白诗里所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苏轼赋里也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这种面对困境的释然、达观的态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丧、颓废,总是要积极得多。
余秋雨写过一篇《为自己减刑》(收入《霜冷长河》)的短文,说有一个友人因事入狱,刑满释放,带出了一部60万字的译稿。
作者由此发出感慨:正是这位朋友正确的生活态度,实际上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
相反,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点小小的拂意,都会成为一个人“心造的监狱”。
论梁实秋当时所处的物质环境,与一座“牢狱”没有多大差别,且一住七年,而梁实秋豁达的心胸,实际上也就是为自己“减了刑”。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梁实秋除完成中小学战时教材编写任务外,还创作了《雅舍》等十几篇小品文,翻译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国作品。
梁实秋的这种对待逆境的从容、平和的心态,在后来物欲横流、浮躁之风盛行的形势下,有可借鉴之处。
“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
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
”此处排比,看似多余的废话,实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各色人等自我炫耀之陋习的讥讽,亦有对自我个性的张扬,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人生趣味,对他人概不艳羡,亦不模仿。
文章结束语引用刘克庄《玉楼春》中的名句“客里似家家似寄”,是有很深感慨的。
“客里”一作“客舍”,“寄”即临时借住。
此句是说住在外边的时候多,住在家里的时候反而少。
这是国家动荡年代的特征。
刘克庄是南宋爱国词人,作者引刘词表达了抗战时期流落重庆时的某种感慨。
作者对眼前的现实不会视而不见,只是他的感慨不像其他文人那样直露、激昂,而是表现得委婉、细腻。
他在描写“雅舍”“得月较先”这番赏心悦目的情景时,插叙一段遇有暴雨辄满室狼籍的镜头;在谈感受时又写下了这样的句子: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
作者深深的感叹,蕴含于字里行间。
有人说梁实秋将茅舍命名为“雅舍”,是自命清高。
这不符合事实。
“是大才子自风流。
”梁实秋在雅舍居住时表现的高雅的志趣、所从事的学术和文学上的清雅的事业,以及出入于“雅舍”的一批风流儒雅的文人、学者,便使“雅舍”在物质形态上的简陋、破旧、荒凉、坎坷等等,退居次要地位,以至于不在话下了。
这种处变不惊、温文尔雅的名士风
度,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代,不无借鉴价值。
该文语言上的特色十分鲜明,非常值得赏析、发挥。
概括起来,有四大特点:
(一)骈散相间。
作者喜用排偶,对偶、排比句式,几乎每段都有,或铺叙,或描写,异彩纷呈。
这些排偶句显示了很强的文学功力,语言老到,文采斐然。
作者又善于将整句与散句配合使用,奇偶互见,骈散相宜,行文活泼,舒卷自如,恰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
(二)雅俗共存。
梁文的主流词汇是典雅的书面词藻,梁先生深厚的古文修养,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而从全篇来看,精致、雅驯的书面语又与浅近、活泼的口语相辅相成。
如第三段写各种声音破壁而来,用了两组词语,一组典雅,一组浅俗,却颠倒不得。
文人吟咏诗章是风雅的事,作者连用几个措辞考究的四字格;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声音,则用口语罗列,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状。
文中许多句子书卷气甚浓,近乎文言;有的句子则又是十足大白话。
(三)引用自如。
中外资料,信手拈来,内容贴近,形式多样。
如引“聚蚊成雷”,就是一种成语的活用,有人称之为成语的“返祖”。
“聚蚊成雷”通用义相当于“人言可畏”,而文中用的是字面义。
“相鼠有牙”亦可作如是观。
此句出自《诗经风》,原句为“相鼠有牙(一作齿),人而无止(通耻)”,
表达的是对丧尽廉耻之人的诅咒,这里也用字面义。
引李渔的《闲情偶寄》,只引其题,不征其句,有意雪藏,留有余地;引李白的文、刘克庄的词,则引其句,不述其题,非止惜墨如金,也是对读者的充分信任。
两处引述外国人的言论,只引大意,未见原文。
总之,引用灵活,材料丰赡,不但帮助了文章的表情达意,而且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含量,显示了学者型作家的饱学多识。
(四)幽默丛生。
幽默诙谐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手段或修辞方式,而是渗透于全篇的语言特色。
比如写雅舍单薄简陋,不避风雨,本来是生活中并不“雅观”的困境,却用上一组雅正的骈句来描绘,出人意表。
雅舍的名字上“典雅”,文中又“水池、粪坑”一应俱全,“酣声、喷嚏”罗列无遗。
这类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的近乎粗俗的事物,又用上一个十分雅致的文句来收束“荡漾而来,破我沉寂”。
又如引用外国人对国人“懒惰”的讥评后,作者正儿八经地起而争辩,最后还加上一句:“洋鬼子住到‘雅舍’来,不也是‘没有法子’?”近乎反唇相稽,更像日常生活中的争辩:不然你来试试?“蚊风之盛”有谐音的效果,“最忌排偶”庄词谐用,都有新颖幽默的雅趣。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雅舍》一文在内容与形式上取得了和谐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一个“雅”字,即在思想感情上
的高雅的志趣和恢弘的雅量,在语言风格上的典雅的文气和蕴藉的辞采,是“文质彬彬”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