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类的寄生虫病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的图文详解

水产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的图文详解

水产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的图文详解水产养殖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害,寄生虫是危害水产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大病害之一。

那么,水产养殖中到底有哪些寄生虫呢?一、肉眼直接识别的寄生虫扁弯口吸虫、锚头鳋、中华鳋、孢子虫(胞囊)、球虫(艾美虫胞囊)、碘泡虫(胞囊)、绦虫、九江头槽绦虫、孢子虫、鱼怪等。

二、需显微镜辅助观察的寄生虫鳃隐鞭虫、纤毛虫、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小瓜虫、卵涡鞭虫、复口吸虫、华枝睾吸虫、刺激隐核虫等。

1.鳃隐鞭虫每年5月~10月份流行。

冬春季节,鳃隐鞭虫往往从草鱼鳃丝转移到鲢、鳙鳃耙上寄生,但不能使鲢、鳙发病,因鲢、鳙鱼有天然免疫力成为“保虫寄主”。

同时,大鱼对此虫也有抵抗力。

2.斜管虫病寄生于各种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观赏鱼亦被寄生。

流行季节在每年3-5月,适合斜管虫大量繁殖的水温是12~18℃,水温低至8~11℃时,仍可大量出现。

用显微镜确诊后,需用斜管虫或专杀寄生虫类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3.小瓜虫病(白点病)病鱼体表和鳃瓣上布满白色点状的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故又叫白点病。

体表头部、躯干和鳍条处黏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在一起,似有一层薄膜,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春、秋季南方初冬季均是流行季节。

治疗此病,主要有硝酸亚汞、醋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硫酸铜、高锰酸钾等。

但前三种会造成药残而危害人类健康,国家已明文禁用,后几种疗效逐年减退,甚至无效。

(观赏鱼可以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

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4.指环虫病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

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

大闸蟹病虫害防治

大闸蟹病虫害防治
养殖模式: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等 池塘养殖流程:选址、建塘、进苗、养殖管理、捕捞上市等 稻田养殖流程:选址、建田、进水、放苗、养殖管理、收割上市等 网箱养殖流程:选址、建箱、放苗、养殖管理、捕捞上市等
大闸蟹种苗选择与投放
选择标准:选活力强、规格整齐、 无病无伤的苗种
投放密度:根据养殖条件、苗种规 格、生长阶段合理投苗
大闸蟹病虫害防治
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大闸蟹病害防治
大闸蟹养殖环境改 善与维护
大闸蟹虫害防治
大闸蟹营养与饲料 管理
大闸蟹敌害防治
大闸蟹养殖技术与 管理
大闸蟹病害防治
常见病害及症状
黑鳃病 烂肢病 肝胰腺病变 纤毛虫病
细菌性病害防治
常见细菌性病害:感染性细菌引起的病害,如弧菌、假单胞菌等 防治方法:定期使用抗菌药,增强蟹苗免疫力 预防措施: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密度养殖 注意事项:避免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采用生态防治法
大闸蟹敌害防治
鱼类敌害防治
草鱼:食量大,易造成缺氧
鳙鱼:易引发皮肤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鲢鱼:易引发肠炎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鲫鱼:易受到寄生虫侵袭
两栖动物敌害防治
消灭水蛇 清除鼠患 捕杀两栖动物 放养天敌
爬行动物敌害防治
清除:及时发现并清除死亡的大闸蟹,防止病菌传播 隔离:将患病的大闸蟹与其他健康蟹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消毒:对大闸蟹生活的环境进行全面消毒,消灭病原菌 饵料安全:保证饵料新鲜、无污染,避免饵料带菌导致大闸蟹感染
大闸蟹捕捞与销售策略
捕捞时间:根 据大闸蟹的生 长情况和养殖
周期确定
捕捞方法:使 用蟹笼、地笼
等工具捕捉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业,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

病害的发生不仅会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了解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养殖户来说非常重要。

一、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1. 鱼类病害(1)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比较典型的有鱼病弧菌病、鸟氏菌病和拟杆菌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鱼体表现出虹吸力下降、食欲不振、停止摄食、呼吸急促等症状。

(2)寄生虫病害:寄生虫病害主要包括鱼虱病、白点病等,这些病害会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甚至导致大量死亡。

(1)白点病:白点病是虾类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主要是白斑虾病毒。

患病的虾体表现出体色变浅、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症状。

(2)黄黑颤虫病:这是一种虾体寄生虫病,患病的虾体表现出虾壳发黄、体色暗淡,严重影响了虾类养殖的生产。

二、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质清洁,合理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饲养。

(2)合理选择养殖环境:选择合适的养殖水域,避免养殖水域过于潮湿或者水流不畅导致水质恶化。

(3)定期检查鱼群:对鱼群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害,隔离患病鱼群,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定期换水:定期进行水质换新,保持养殖水域的清洁。

(2)加强疫病防治:定期使用消毒剂对养殖池进行消毒,预防寄生虫病害的发生。

(1)增强养殖动物的抵抗力:合理搭配饲料,添加促进免疫的物质,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2)规范管理养殖动物:定期做好养殖动物的检疫工作,确保无病种饲料的使用。

4. 养殖环境的管理(1)合理控制水温:保持养殖水域的水温适宜,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导致病害发生。

(2)良好的水循环:保持养殖水质循环,避免养殖水质滞留造成水体污染。

5. 科学用药在水产养殖中,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使用药物应根据病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避免药物滥用导致残留过多的药物在水体中,从而导致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

蟹、虾最容易被感染这种寄生虫病!.doc

蟹、虾最容易被感染这种寄生虫病!.doc

蟹、虾最容易被感染这种寄生虫病!概述: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寄生虫是众多水产动物病害中的其中一种。

而特别是纤毛虫,最容易感染蟹和虾,当然其它水产动物也很容易被感染。

每年这个时候,正是该病的高发期,而且不同阶段的水产动物都有被感染的可能。

一、纤毛虫产生的原因1、环境因素,当残饵粪便底层有机质增多,底质恶化,有害菌群大量繁殖为纤毛虫的大量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水产动物本身体制因素:特别是虾类多次应激,体制弱时,行动迟缓易趴在底部,导致纤毛虫寄生附着。

二、虾蟹感染纤毛虫的症状1、纤毛虫能在对虾全身寄生、污泥等附着在纤毛虫上,手摸起来像一层滑的油状物。

2、严重寄生时,对虾全身长满纤毛虫、口器不能张口,眼睛不能伸缩转动,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变慢。

3、腮部挂有污物且粘液增多,呼吸困难,鳃丝受损,体制下降,继发感染细菌或病毒,导致对虾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

4、当大量纤毛虫寄生在对虾身上时会阻碍对虾脱壳使其脱壳困难影响对虾的生长。

5、它们附着在虾蟹的体表、附肢的甲壳上和成体的鳃上,在体表大量附生时,肉眼看出有一层灰黑色绒毛状物。

6、在幼体常出现在头胸甲附肢的基部和幼体的尾部,在成虾则常出现在鳃上和头胸甲的附肢上,感染严重的虾,鳃丝上布满了虫体,且经常与丝状细菌和其他原生动物同时存在,在虫体之间还黏附一些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和污物等,肉眼看上去鳃部变黑,所以有人也称为黑鳃。

7、在显微镜下检查时,发现鳃本身的组织并不变黑。

外观变黑是虫体和污物的颜色。

这些虫体和污物阻碍了水在鳃丝间的流通和鳃表面的气体交换,降低了对虾对缺氧的耐受力,很容易发生窒息死亡。

8、患病的成虾或幼体,游动缓慢,摄食能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止,不能蜕皮,就更促进了固着类纤毛虫的附着和增殖,结果会引起宿主的大批死亡。

三、纤毛虫的预防1、在养殖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保持水的盐度、温度、透明度。

保持水质环境的稳定和平衡,不要有大的变化,需要定期测量水质指标,采取增氧措施,以保持池水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

虾蟹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虾蟹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虾蟹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虾蟹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品种,其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保证虾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虾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养殖环境的选择、饲养管理、疾病防控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旨在帮助广大养殖户能够科学养殖虾蟹,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正文:一、养殖环境的选择虾蟹适宜生长的环境包括水质、水温、光照和水深等方面。

首先,选择水质清澈、富含氧气的水域进行养殖,避免有毒物质对虾蟹生长的不利影响。

其次,保持适宜的水温是虾蟹生长的关键,大部分虾蟹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0°C至30°C之间。

此外,提供足够的光照也有助于虾蟹的生长发育,一般来说,每天光照12小时以上可以满足虾蟹对光照的需求。

最后,选择适宜的水深,不同种类的虾蟹对水深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在水深20cm至50cm之间为宜。

二、饲养管理1. 饲料选择:虾蟹的饲料主要有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两种。

天然饵料包括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和水草等,可以通过捕捞或养殖获取。

人工饲料主要包括鱼粉、虾粉等,通过投喂的方式供给虾蟹。

饲料的选择应根据虾蟹的品种和生长阶段进行科学合理配比。

2. 饲养密度:根据养殖设施的大小和虾蟹的生长特点,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饵料和氧气供给不足,容易引起食物竞争和虾蟹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虾蟹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养殖密度。

3. 水质管理:虾蟹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要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中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必要时进行水质调整。

三、疾病防控虾蟹在养殖过程中易受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侵害。

为了保持虾蟹的健康,做好疾病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并定期检查和清理池塘底泥。

其次,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虾蟹,将其隔离,避免疾病的传播。

同时,需定期进行体质检查,提前预防和治疗虾蟹的常见疾病,如白斑病等。

第11章 虾蟹类疾病

第11章 虾蟹类疾病
动减缓,对外交刺激不敏感,并伴有蜕壳不遂的特征, 但四肢尚能伸直。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河蟹的指 节前端开始出现微红色,并逐渐向上延伸。此时观察 病蟹,常出现步足将身体支撑的现象,而且支撑的时 间逐渐变长,进而可发现支撑的步足出现“颤抖” 间逐渐变长,进而可发现支撑的步足出现“颤抖”现 象。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河蟹步足中的长节和腕 节肌肉出现病变、萎缩,解剖发现部分肌肉呈现水样 状,步足不能回伸,站立不稳,附肢抖动不停,全身 抽搐痉挛,无力翻身。病蟹不脱壳,体内积水,3~4 抽搐痉挛,无力翻身。病蟹不脱壳,体内积水,3~4 天后即会死亡。解剖病蟹,可见鳃丝呈灰黄色或黑褐 色,肝脏病变十分明显,肝胰脏囊肿呈灰白色,肝组 织糜烂并发出臭味,肠道无食,而且有明显的炎症反 应,三角膜出现水肿,打开腹甲有明显的炎症。
第三节 真菌性虾蟹病
虾蟹的真菌性病以卵和幼体的真菌病危害
最大,其次为越冬期亲虾、亲蟹,在养成 期间很少发现真菌性病。真菌的菌丝都比 较粗大,在显微镜下一般都容易看到。
一、水霉病
【病原体】 病原为水霉,其种尚未鉴定。 病原体】
发病原因主要是运输时使虾蟹受伤,真菌 孢子侵入而至,此外,因水流与温度原因 也会使卵受感染。
流行情况
红腿病在全国各养虾地区都有流行,发病率和 死亡率可达90%以上,是对虾养成期间危害最 死亡率可达90%以上,是对虾养成期间危害最 大的一种病。流行季节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大的一种病。流行季节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收虾之前。有的池塘在发病后几天内几乎全池 对虾死亡。红腿病也是越冬对虾的常见病。该 病的流行季节与池底污染和水质不良有密切关 系。 但对虾在环境条件变化或不良时,附肢也 会暂时变红,但鳃区不变黄,切在条件改善后 很快就可恢复原状,因此,确诊必须在显微镜 下检查到血淋巴中有细菌存在。

虾蟹养殖基础知识—病害检测、及防治

虾蟹养殖基础知识—病害检测、及防治
虾蟹增养技术
01Part One
病害与防治
病害与防治
• 对虾主要疾病及危害: 1. 病毒病:对虾杆状病毒(BP)、白点症病毒(WSSV)、
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IHHNV)、微小病毒(HPV)等。
2. 细菌性:红腿病(弧菌、单胞杆菌);白斑病(弧菌);
烂鳃病(弧菌);黑斑病(弧菌、单胞杆菌) 。 3. 真菌病:肿鳃病、水霉病 4. 寄生虫病:固着纤毛虫病(钟虫、聚缩虫、累枝虫); 5. 其他生物性疾病:虾疣虫病、海藻附生病 6. 非寄生性疾病:白黑斑病、肌肉坏死病、痉挛病、软壳病
等。
• 对虾发病的原因: 1. 病原体的传播:垂直潜伏和感染;水平传播。 2. 虾类的易感性:如南美白对虾易感桃拉病毒
(TSV)、斑节对虾易感对虾杆状病毒(MBV)、 中国对虾易感微小病毒(HPV)、日本对虾易感 中肠腺坏死病毒(BMN); 3. 虾的体质强弱; 4. 养殖水环境的突变。
对虾空肠空胃症状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闸蟹病虫害防治

大闸蟹病虫害防治

大闸蟹病虫害防治大闸蟹,作为中国的特产之一,在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的同时,也给养殖者带来了一定的病虫害防治压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闸蟹病虫害的种类、防治方法以及如何科学养殖,以保障大闸蟹的健康生长。

一、大闸蟹常见病害的种类1. 银鳞病:银鳞病是大闸蟹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水传播。

病变主要表现为身体表面出现银白色鳞片状物,严重时可引起螯足、眼睛、鳃等器官的脱落。

2. 酸酸水病:酸酸水病是由于水域沉积物暴露在阳光下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引起的。

螃蟹受到污染后,会出现体色变暗、活动力下降、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3. 软体糜烂病:软体糜烂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伤口感染。

患病螃蟹的软体部分会出现糜烂、溃烂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螃蟹的死亡。

4. 寄生虫:大闸蟹常见的寄生虫有青背脱肛虫、毛壳虫等。

这些寄生虫会侵入螃蟹的体内,对其造成危害,并且容易通过寄生虫传播给其他螃蟹。

二、大闸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 加强养殖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是防治大闸蟹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理养殖池和更换水源,避免沉积物的滋生和累积,减少病虫害的感染机会。

2. 控制养殖密度:适当控制大闸蟹的养殖密度可以降低蟹类之间的竞争和感染病虫害的风险。

合理规划养殖池的大小和蟹类的数量,确保螃蟹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3. 合理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螃蟹的抵抗力。

定期检查螃蟹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对病蟹进行隔离治疗。

4. 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利用天敌捕食螃蟹的病虫害。

例如,引入各种水生昆虫,如青蛙、鸭子等,以减少水域内的病虫害数量。

三、科学养殖大闸蟹的方法1. 合理选择养殖地点:选择水质清洁、环境适宜的水域进行养殖。

避免选择过度污染的水源,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严格选择种苗:选用健康、活跃的螃蟹种苗进行养殖。

检查种苗是否有伤口、畸形等异常情况,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3. 合理饲养: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按照适量适时投喂。

虾病防治- -

虾病防治-          -

虾病防治摘要:罗氏沼虾病害较少,但是因生活在水中,发生虾病不易察觉,所以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常用生石灰、漂白粉、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药物对虾体、场所、工具、水体进行消毒,杀灭病原体。

平时注意观察虾在水中的活动情况,发现虾病要及时治疗,常见的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罗氏沼虾病害较少,但是因生活在水中,发生虾病不易察觉,所以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常用生石灰、漂白粉、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药物对虾体、场所、工具、水体进行消毒,杀灭病原体。

平时注意观察虾在水中的活动情况,发现虾病要及时治疗,常见的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纤毛虫病病虾体表寄生大量纤毛虫(钟形虫、累枝虫、聚缩虫等),体表呈棕黄色绒毛状,影响病虾摄食和蜕壳,严重时可致虾死亡。

主要原因是水质过肥,钟形虫、枝虫、聚缩虫等大量繁殖。

防治方法: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用0.4毫升/千克溴氯海因进行水体消毒;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泼洒,浓度为0.7毫克/千克。

2、褐斑病病虾体表有斑点状黄褐色的溃疡,溃疡的中部凹陷,在头胸部和腹部发生较多,有时触角、尾扇及其他附肢也有,严重影响虾的生长蜕壳。

主要由起捕及运输过程中机械损伤引起的。

防治方法:注意操作,防止虾体受机械损伤;用0.3毫克/千克氯杀王泼洒;每千克饲料拌0.5-1克土霉素或拌1-2克虾糠投喂,5-7天为1个疗程。

3、黑鳃病病虾鳃部颜色由红色转变成黑色,最后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

此病由水质老化、真菌感染、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长期缺乏维生素C等原因引起。

防治方法:改善水质,定期用15毫克/千克生石灰消毒;用2-3毫克/千克的呋喃唑酮浸洗2次,每次5-10分钟。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

4、软壳病病虾甲壳明显变软,体形消瘦,活动减弱,生长缓慢,严重时可致死亡。

此病可能由水中有机质过多、pH值较低及长期营养不足等引起。

防治方法:加注新水,改善水质;用15毫克/千克石灰水泼洒,提高水的pH值;加喂优质全价饲料。

弧菌的发病规律和防控,虾蟹降低发病率日常管理规范

弧菌的发病规律和防控,虾蟹降低发病率日常管理规范

弧菌的发病规律和防控,虾蟹降低发病率日常管理规范近几年来,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小白虾)、梭子蟹混养(盐度20‰左右)发病越来越普遍,且发病时间长,部分池塘持续3个多月之久,严重影响养殖产量和效益,养殖风险越来越大,令很多水产养殖朋友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其实,只要正确理解发病原因,全面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有效降低虾蟹发病率。

养虾:南美白对虾饲料配方四款小白虾倒毛每年梅雨期和入秋后是疾病高发阶段,根据多年的塘口服务跟踪调查及公司研究所的检测数据,此阶段小白虾、梭子蟹多数是感染致病菌发病,病毒病、寄生虫病等相对较少。

自然条件下,海水养殖虾蟹类常在致病菌主要为弧菌,弧菌为条件致病菌,当养殖动物受伤、体弱、抗病力降低、环境条件恶化时,弧菌就会趁虚而入,导致虾蟹发病死亡。

感染弧菌的梭子蟹蟹壳发黄、行动缓慢,雨后趴边死亡;小白虾体表微红、慢游,出现“倒毛”(虾须向后弯)症状。

梭子蟹幼蟹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弧菌主要有:“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使用TCBS培养基培养后菌落通常呈现黄色或绿色,习惯上称为“绿弧菌”、“黄弧菌”。

感染弧菌的小白虾或梭子蟹池塘,池水和虾蟹肝脏、肌肉接种培养可见大量弧菌繁殖。

电镜下的弧菌科学的养殖管理、不乱用药是控制弧菌病暴发的前提,如何防控弧菌,降低养殖发病率,我们建议:1、保证良好的养殖环境加大增氧力度,保持水体及塘底溶氧丰富;坚持定期少量多次护底宝改善池底、分解底层残饵粪便,抑制弧菌的繁殖;雨后5-7天外应激宝稳水防应激,减少水变及天气变化等对虾蟹造成的应激,防诱发因素。

梅雨期幼蟹体内分离出大量“黄弧菌”2、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虾蟹体质差,抗菌、抗病毒能力弱。

营养决定体质!建议在投喂时搭配营养保健产品虾蟹活力宝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提高抗菌、抗病毒能力。

水体及小白虾肌肉内分离出大量“绿弧菌”3、检测弧菌含量,适时预防疾病高发阶段,经常检测池塘水体及虾蟹体内弧菌含量,尤其在水质发生变化时,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水产动物寄生虫的类别及鉴别特点

水产动物寄生虫的类别及鉴别特点

水产动物寄生虫的类别及鉴别特点水产动物是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之一,但它们也是多种寄生虫的宿主。

以下是水产动物寄生虫的类别及鉴别特点:一、线虫类(Nematoda)1. 弓形螺旋线虫(Anisakis simplex)特点:(1)体长约2-3厘米,细长带弧形,尾部尖锐。

(2)寄生在鱼肉中,人体误食后可引起强烈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 银鳞鱼丝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特点:(1)体长约1-2厘米,通体透明,有刺突。

(2)寄生在水产动物体内,人体误食后可引起皮肤炎、肺部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等。

3. 旋毛线虫(Dioctophyma renale)特点:(1)体长约20-80厘米,呈细长条状,较粗壮。

(2)寄生在水产动物的肾脏中,人体误食后可引起肾上腺肿瘤、膀胱结石等疾病。

二、吸虫类(Trematoda)1. 广口瓢虫(Clonorchis sinensis)特点:(1)身体扁平,呈半月形,体长约10毫米。

(2)寄生在鱼类体内,人体误食后可引起肝胆疾病、胆囊结石等。

2. 东方肝吸虫(Opisthorchis viverrini)特点:(1)身体扁平,呈半月形,体长约10-20毫米。

(2)寄生在鱼类体内,人体误食后可引起肝胆疾病、胆囊结石等。

三、单胚纲(Monogenea)1. 鳃蚤(Argulus)特点:(1)体长约4-8毫米,扁平带卵形。

(2)寄生在鱼体表面、鳃弓等处,可引起鱼类感染和病死。

2. 鳃蝨(Lernaea)特点:(1)体长约5-12毫米,扁平带卵形。

(2)寄生在鱼体表面、鳃弓等处,可引起鱼类感染和病死。

四、多胚纲(Cestoda)1. 绦虫(Diphyllobothrium)特点:(1)体长约10-15米,扁平带带状。

(2)寄生在鱼类肠道中,人体误食后可引起肠道感染、虚弱、贫血等。

2. 条形绦虫(Bothriocephalus)特点:(1)体长约2-3米,扁平带带状。

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防治

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防治

2023-11-08contents •疾病概述•病原学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养殖管理与生物安全•药物选择与使用•案例分析与应用目录01疾病概述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是一种由原生动物引起的虾类疾病。

定义患病虾体表粗糙,活力减弱,有时出现局部或全身性固着类纤毛虫寄生,严重时导致虾体死亡。

症状定义与症状传播途径该病可通过水体中的生物媒介和虾体间的接触传播。

危害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严重影响虾的生长发育和生存,降低虾的产量,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传播途径与危害流行病学特点该病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季节。

流行季节对虾各个生长阶段均易感此病。

易感群体患病虾和带虫的生物媒介是该病的传染源。

传染源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加强疾病监测和及时治疗患病虾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

预防措施02病原学研究种类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主要由固着类纤毛虫引起,如钟形虫、聚缩虫等。

特点这些纤毛虫具有坚韧的细胞壁和发达的纤毛,以对虾的鳃和体表为寄主,能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或灰色薄膜。

纤毛虫的种类与特点纤毛虫的生活史与传播途径生活史固着类纤毛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成虫等阶段,其中幼虫阶段是进行扩散和传播的关键时期。

传播途径纤毛虫主要通过水流、养殖工具、生物媒介等途径进行传播,其中养殖工具的携带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纤毛虫的致病机制与影响因素致病机制固着类纤毛虫寄生于对虾的鳃和体表,会堵塞鳃丝,影响对虾的呼吸功能,同时还会破坏体表保护层,使对虾容易受到其他病原菌的感染。

影响因素水温、盐度、pH值等环境因素以及养殖密度、饲料质量等养殖因素都会影响纤毛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影响其对虾的致病作用。

03临床诊断与治疗收集患病对虾的病灶组织样本,制作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纤毛虫虫体。

显微镜观察症状识别确诊标准观察对虾体表是否出现溃疡、糜烂等病变症状,以及伴随的行为变化,如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等。

结合以上两种方法,显微镜下观察到虫体或发现典型病变症状,即可确诊为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

大闸蟹里面有寄生虫吗 杀死大闸蟹里寄生虫的方法

大闸蟹里面有寄生虫吗 杀死大闸蟹里寄生虫的方法

大闸蟹里面有寄生虫吗杀死大闸蟹里寄生虫的方法大闸蟹味道鲜美,是很多家庭餐桌上的美食,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很多人想吃,但又担心有寄生虫,那大闸蟹里到底有没有寄生虫呢?怎么才能杀死大闸蟹里的寄生虫呢?一、大闸蟹里面有寄生虫吗有。

大闸蟹属于水生动物,常常生长于江、河、湖荡淤泥的环境之中,身上带有大量淤泥。

而大闸蟹喜欢吃水生植物、有机碎屑及动物的尸体,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感染细菌。

因此,食用后容易引起寄生虫的感染。

二、所有螃蟹都有寄生虫吗不一定。

但可以说大部分的螃蟹身上都有寄生虫,各种类别的螃蟹会因为生长环境、喂养方式等不同,身上携带的细菌或寄生虫数量也会有所不同,食用时根据正确的方法烹饪即可安心食用。

另外,为了健康考虑,建议大家最好减少食用呛蟹、醉蟹这类的生蟹,由于不是通过高温杀菌的做法,往往不能彻底有效地杀灭细菌。

肠胃较为敏感或者是不习惯吃生食的人,尽量不要去吃生蟹制品。

三、杀死大闸蟹里寄生虫的方法制作时加热煮熟,水开后至少15分钟以上,可以杀死大闸蟹身上的寄生虫、细菌,因此必须确保食用前大闸蟹彻底熟透。

如果大闸蟹在制作时高温时间过短,内部高温的时间不足或者内部温度不够高,寄生虫就可能不会被完全杀死。

小贴士若食用大闸蟹后出现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四、吃大闸蟹的注意事项1、吃新鲜的:大闸蟹死后体内含有的细菌繁殖迅速并且能快速扩散到蟹肉中,食用后可能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必须吃鲜活的。

2、吃现蒸的:大闸蟹内含组胺酸较多,大闸蟹死亡之后,很容易被细菌污染,就会使组氨酸转变成组胺,而组胺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

若放置时间过久后再食用,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吃蟹最好现蒸现吃。

3、人群:大闸蟹的胆固醇和嘌呤含量较高,有慢性胃炎、痛风等症状的人,不建议食用。

小贴士大闸蟹性寒,不宜多吃,吃后可以喝杯性热的姜茶用来解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症状: 少量感染无显著症状,严重时,鳃、体表和附肢上有一层灰黑色绒 毛状物,病蟹的鳃部、头胸部、腹部和四对步足都有大量纤毛虫附生( 图3、4)会影响鳃丝对氧气的交换,使虾、蟹对缺氧的忍耐力下降及摄 食和蜕壳机能。所以当水中溶氧稍有不足时,可引起虾、蟹的大批死亡
3、流行情况: 全球性疾病,对育苗和养成都有危害,尤其危害虾蟹的幼体
3.产地: 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朝鲜西部沿海。我国的辽宁、河北、山东省及天 津市沿海是对虾的重要产地。
中国对虾
斑节对虾
河 蟹 ( 青 蟹 )
?河蟹 个体简介
1.其他名称: 螃蟹、毛蟹、清水大闸蟹,学名 中华绒螯蟹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动物。节肢动 物门、甲壳纲、绒螯蟹属。该属以螯足密生 绒毛而得名。
2.主要特征:
头部和胸部结合而成的头胸甲呈方圆形,质地坚硬 。身体前端长着一对眼。最前端的一对附肢叫螯足 ,表面长满绒毛;螯足之后有4对步足,侧扁而较长 ;腹肢已退化。河蟹的雌雄可从它的腹部辨别:雌 性腹部呈圆形,雄性腹部为三角形。
3.栖息地: 分布较广。因栖息生态环境的不同 ,形成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和闽 江水系4个种群。
? 在1990年,Sindermann,发现这种微孢子虫感染范围增加 到虾的心脏、鳃、胃神经系统和性腺组织内
? 1994—1996年期间,印度科学家P.Ramasany、Jayakumar 和英国科学家G.P.Brennan等合作,对狄鲁汉微孢虫引 起印度对虾的病理学和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发现感染 狄鲁汉微孢虫的对虾通常在腹部肌肉呈现白垩色,并带有 坏死现象。严重感染的病虾游泳呆滞、行动迟缓身体虚弱 和萎靡不振。病虾肌肉在显微镜下发现其肌原纤维变质, 细胞结构被严重损坏,在肌肉组织问遍布有大量微胞虫的 孢子)
轻松一刻: 吃海鲜 小常识
? 与虾的食物相克 ? 虾忌与某些水果同吃。
(1)其中虾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相克:生成砒霜,有剧毒。 (2)虾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与含有鞣酸(单宁) 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 养价值,而且鞣酸和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结合物刺激肠胃,引起人 体不适,出现呕吐、头晕、恶心和腹痛腹泻等症状。海鲜与这些水果 同吃至少应间隔2小时。
与河蟹的食物相克
1、河蟹与茄子相克:二者同食,伤人肠胃。 2、河蟹与花生仁相克:易导致腹泻。花生仁性味甘平,脂
肪含量高达45%,油腻之物遇冷利之物易致腹泻,故蟹与 花生仁不宜同时进食,肠胃虚弱之人,尤应忌之。 3、河蟹与冷食相克:必导致腹泻。 4、河蟹与石榴相克:刺激胃肠,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 症状。 5、河蟹与香瓜相克:易导致腹泻。 香瓜即甜瓜,性味甘寒 而滑利,能除热通便。与蟹同食,有损于肠胃,易致腹泻 。 6、河蟹与地瓜相克:容易在体内凝成柿石。 7、河蟹与南瓜相克:同食会引起中毒。
② 螃蟹的种类很多,我国蟹的种类就有600种左右,有梭子蟹, 青蟹,蛙蟹,关公蟹等等,这里介绍有三等是美称的河蟹为主;
?中国对虾 个体简介
1.其他名称:大虾、对虾、肉虾、黄虾(雄)、青虾(雌虾)、明虾。
2.主要特征:
体长大而侧扁。雌体长18-24厘米,雄体长13-17厘米。甲壳薄,光滑 透明,雌体青蓝色,雄体呈棕黄色。通常雌虾个体大于雄虾。对虾全身由 20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除尾节外,各节均有附肢一对。 有5对步足,前3对呈钳状,后2对呈爪状。头胸甲前缘中央突出形成额角。 额角上下缘均有锯齿。
虾蟹类的寄生原虫病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
? 虾蟹类的生物学地位 ? 虾蟹类的相关寄生原虫病 ?研究进展 ?轻松一刻 小常识
一.虾蟹生物学地位
虾蟹类由于是分节的,统称节肢动物,但又因为表层覆盖的 甲壳(也可称为外骨骼?)又可称为甲壳动物。
1. 主要讲解我国比较有名的经济效益的虾蟹类
① 中国对虾 养殖在全国沿海区,由于养殖历史长,养殖规模大。 2011年对虾继续位于全球水产品贸易额的首位 ,经济地位高。
4、治疗方法 : 如果纤毛虫数量不多时, 不必治疗(?)如果纤毛虫数量较多时, 要及时 治疗。
聚缩虫 杯体虫
步足螯足长满绒毛
对虾中微孢子虫病的研究进展
? 在1959年,Iverson和nning等科学家发现对虾的肌肉系 统中发现微孢子虫
? 在1975年,Lightner等。发现这种寄生虫的孢子最初在虾 肌肉纤维之间内寄生发育,最后转移到肌肉组织内
1、病原:对虾匹里虫、奈氏微孢子虫、对虾八孢虫 等微孢子虫
2、形态与生活史 :孢子由单一的壳片组成,卵形或 梨形,内含孢原质和 1个极囊。(图)
3、治病症状:中国对虾感染微孢子虫后, 在孢子尚未形成以前, 就
已全身变白、不透明, 大批死亡。除对虾八孢虫感染卵巢外,其他微 孢子虫均主要感染横纹肌,被感染部位出现白浊,有时在鳃和皮下组 织中出现许多白色瘤状肿块。请看“乳白虾”或“棉花虾”
E 外孢; I 内孢, N 细胞核, F极 丝环。
?固着类纤毛虫病
呈倒钟罩形(图 1)。其中最常见为聚缩虫 (Zoothamium sp.)和钟虫 .它们都属纤毛虫类,以细
菌和其他微生物或寄主表皮细胞的碎片为食 ,营固着性 生活。
1、病原: 聚缩虫、累枝虫、单缩虫和钟虫等固着类纤毛虫(图1、2)
4、存在形式: 寄身虾体肌肉组织内, 或以孢子囊形式存在,其因不同
种属及生活史的不同阶段而异。
5、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可感染养殖和野生的对虾和蟹
6、治疗方法:因孢子均是寄生在对虾的组织细胞内 , 故很难用药物
杀灭。所以发现发白的虾立即捞出并销毁
肌肉细胞间的微抱子虫 (黑色椭圆体) M 为肌丝。
二.虾蟹类的寄生原虫病
1. 虾蟹类共患的原虫病: ① 微孢子虫病 ②固着类纤毛虫病
?微孢子虫病(M icr o s p r id ia n s)[微粒子虫病]
一种人畜共患病,易感人群包括免疫缺陷者、带 隐形眼镜者及老年人 ,近年来发现 HIV感染者或艾 滋病患者常并发感染微孢子虫,也是引起 HIV感染 者或艾滋病患者腹泻的重要病原体 。
虾蟹类已发现的常见病害现状
病害类型:
①病毒性 如 中国对虾杆状病、河蟹颤抖病、疱疹状病毒 ②细菌性 如 红肢病(红腿病)、烂眼病、烂鳃病、气单胞
菌病、白黑斑病。 ③真菌性 如 虾蟹中最常见的是链壶菌、离壶菌 、假丝酵
母菌属酵母菌 ④ 其他生物性疾病 如 虾疣虫病 海藻附生病
⑤ 非寄生性疾病 如 白黑斑病 痉挛病 软壳病、黑鳃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