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1.1 植物发芽了1.2 春天里的动物1.3 春天的天气2. 第2章:我们周围的材料2.1 我们身边的材料2.2 纸2.3 塑料和金属3. 第3章:多样的生物3.1 植物的一生3.2 动物的生命周期3.3 生物的多样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认识春天里的动植物。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身边材料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和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春天里的动植物特征、生物的生命周期。
2.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材料、生物的多样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观察盒等。
2. 学具:画笔、纸张、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的变化。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春天里的动植物特征。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
2. 我们周围的材料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学生触摸和观察。
例题讲解:讲解纸、塑料和金属的特点及用途。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了解到的材料信息。
3. 多样的生物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里的生物,了解其特点。
例题讲解: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讲解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其生命周期。
六、板书设计1. 春天来了:植物发芽、春天里的动物、春天的天气。
2. 我们周围的材料:纸、塑料、金属。
3. 多样的生物: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多样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
收集身边的材料,描述其特点及用途。
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其生命周期。
答案:见课堂笔记和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春天特征、材料特点和生物生命周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生物大调查,深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精彩教案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材,涉及第三章《我们身边的植物》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植物及其特征、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探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及其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植物名称、特征及其生长过程,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科学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重点:认识常见植物、培养观察与思考能力、实践操作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生长过程的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植物,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植物标本,进行观察、描述,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4. 探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为什么树叶会变色、为什么我们要多吃蔬菜等。
5.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的发芽、光合作用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植物》与《生活中的科学》2. 内容:(1)植物的生长过程(2)常见的植物及其特征(3)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及其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你所认识的植物,描述它们的特征。
(2)简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答案:(1)略(2)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繁殖等。
(3)如:为什么我们要多喝水?因为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帮助我们排出体内的废物。
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篇

【导语】科学,是建⽴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学⽬标】科学知识⽬标 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式。
科学探究⽬标 1、⽤简单的⽅法就可以⽐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式。
科学态度⽬标 1、发展对物体进⾏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标 体会到⽣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式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
难点:探究多种“平铺”⽅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式。
【器材准备】 有⼀定⾼度的⽅盒⼦、⼤⼩相同的乒乓球和⽊块若⼲、橡⽪若⼲、螺母若⼲、布袋(内装⼀个乒乓球和⼀块橡⽪)、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聚焦 1、导⼊。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称⼀称”的⽅法⽐较了⼏种物体的轻重。
还记得是哪⼏种物体吗? (学⽣回忆:乒乓球、⽊块、塑料块、⼤橡⽪、⼩橡⽪) 2、出⽰⼩布袋。
不打开布袋,你能猜猜⾥⾯装的是哪两种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摸”“看”的⽅法进⾏猜测,根据“形状”判断布袋内的物体是乒乓球和橡⽪。
3、出⽰另外两种物体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块和螺母,让学⽣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
4、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 (课件展⽰猜测的⽅法及四种物体的形状) (板书:认识物体的形状) 5、提出问题。
这⾥有四个同样⼤⼩的⽅盒⼦,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装进⾥⾯,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学⽣交流装盒⼦的⽅式,教师规定统⼀⽤“平铺⼀层”的⽅式进⾏。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春天的变化详细内容:春天的特点,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
2. 空气的秘密详细内容: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空气的作用。
3. 水的奇特性详细内容:水的三态,水的循环,水的用途。
4. 动物与植物详细内容:动物与植物的特点,相互关系,分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自然界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认识空气的存在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和循环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 了解动物与植物的分类和特点,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循环过程,动物与植物的分类。
2. 教学重点:春天自然界的变化,空气的秘密,水的三态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
2. 学具:作业本,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春天的变化:带领学生外出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特点。
空气的秘密:进行吹气球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水的奇特性:演示水的三态变化实验,引导学生关注水的循环过程。
动物与植物:展示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类。
2. 例题讲解:春天的变化:讲解春天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春天的特点。
空气的秘密:讲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通过例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水的奇特性:以水为例,讲解三态变化和循环过程,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动物与植物: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区分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分类。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绘制春天的植物和动物,标注特点。
2. 空气的秘密:列出空气的性质和作用,配以相关图片。
3. 水的奇特性:展示水的三态变化和循环过程,配以示意图。
4. 动物与植物:列出动物和植物的分类,配以实物图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春天的变化: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描述它们在春天的变化。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第一章:地球和天空1.1 地球的形状学习地球的形状,理解地球是圆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1.2 地球的运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理解地球自转产生昼夜变化,公转产生季节变化。
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现象。
第二章:水2.1 水的性质学习水的性质,理解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水的性质。
2.2 水的循环学习水的循环过程,理解水从地面蒸发,形成云,降落到地面。
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到水的循环过程。
第三章:天气和季节3.1 天气的变化学习天气的变化,理解天气是无常的,可以突然变化。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认识到天气的变化。
3.2 季节的变化学习季节的变化,理解季节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认识到季节的变化。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和变化4.1 植物的生长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植物从种子发芽,逐渐长大。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
4.2 植物的变化学习植物的变化,理解植物会开花、结果,凋落。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观察到植物的变化过程。
第五章:动物和环境5.1 动物的生活环境学习动物的生活环境,理解动物根据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生活的地点。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生活环境。
5.2 动物的特征学习动物的特征,理解动物有四肢、身体覆盖有毛发,需要食物和休息。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特征。
第六章:声音和音乐6.1 声音的产生学习声音的产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产生。
6.2 音乐的基本元素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节奏和旋律。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基本元素。
第七章:光和颜色7.1 光的传播学习光的传播,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现象。
7.2 颜色的形成学习颜色的形成,理解颜色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1.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1.2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1.3学习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第二单元:动物的奥秘2.1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2.2观察动物的行为特点。
2.3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
3.第三单元:天气与季节3.1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3.2观察季节的变化特点。
3.3学习天气与季节对生活的影响。
4.第四单元:有趣的科学实验4.1学习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4.2探索实验中的科学原理。
4.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第1课时:观察植物的生长教学步骤:组织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绿植,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
第2课时:学习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教学步骤:通过多媒体展示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第二单元:动物的奥秘第1课时: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教学步骤: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基本特征。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的认识。
第2课时:观察动物的行为特点教学步骤:组织学生观察教室附近的动物,关注它们的行为特点。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第三单元:天气与季节第1课时: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教学步骤:通过多媒体展示天气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天气变化的了解。
第2课时:观察季节的变化特点教学步骤:组织学生观察季节的变化,关注季节对生活的影响。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4.第四单元:有趣的科学实验第1课时:学习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教学步骤:通过多媒体展示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2课时:探索实验中的科学原理教学步骤:让学生分享实验中的发现。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教案【新教材】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教案【新教材】一、教学内容1. 春天的变化2. 植物的生长3. 动物的家园4. 空气的力量5. 水的奇妙之旅6. 声音的奥秘7. 光的传播8. 常见材料的特性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空气的力量、光的传播等。
2.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思考、探究等科学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实物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故事、实物等形式,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春天校园里的变化,画一幅春天主题的画。
(2)种植一盆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3)调查周围的生活环境,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4)设计一个简单的净水器,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5)制作一个简易的乐器,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6)利用镜子、光线进行实验,探索光的传播规律。
(7)收集不同材料,观察它们的特性,并做好记录。
2. 答案:(1)春天主题的画:学生可根据观察到的春天景色进行创作,如绿树、鲜花、蝴蝶等。
(2)植物生长记录: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长高、开花等。
(3)空气污染调查:列举出空气污染的原因,如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4)净水器设计:介绍净水器的工作原理,如过滤、沉淀等。
(5)乐器制作:介绍乐器的制作过程及声音产生的原理。
(6)光的传播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镜子反射光线、光直线传播等。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植物2. 动物世界3. 空气与水4. 常见物质5. 力与运动6. 电与磁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自然现象和物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对自然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实践,培养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实践活动: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明确本节课的主题,突出重点。
2. 知识点: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
3. 图表: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直观易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画一幅植物画,并描述其特点。
(2)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写一篇简短的介绍。
(3)用实验验证空气和水的存在。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拓宽知识面。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春天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变化2. 第2章:我们周围的材料常见材料的认识材料的分类与用途环保材料的意义3. 第3章:力的世界力的概念与作用力的测量与表示力的运用4. 第4章:空气与水空气的存在与作用水的形态与变化空气与水的利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动植物的变化,认识自然界的美。
2. 学会区分常见材料,培养环保意识。
3. 掌握力的概念,了解力的测量与表示,学会用力。
4. 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与表示,空气与水的利用。
2. 教学重点:春天动植物的变化,常见材料的认识,力的概念,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卡片、画笔、尺子、气球、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变化,了解春天的特征。
例题讲解:通过图片展示,讲解春天动植物的变化。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春天景象的画。
2. 我们周围的材料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材料。
例题讲解:讲解材料的分类与用途。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不同材料的用途。
3. 力的世界实践情景引入:演示力的作用,如拉弹簧测力计、推物体等。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概念、测量与表示。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验,了解力的作用。
4. 空气与水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展示空气的存在与作用。
例题讲解:讲解水的形态与变化,空气与水的利用。
随堂练习:让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2. 常见材料的认识3. 力的概念与测量4. 空气与水的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春天你身边的动植物变化。
列举5种常见材料及其用途。
解释力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说说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2. 答案:春天的动植物变化:如树叶变绿、花儿开放、小鸟筑巢等。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天空1.1 认识地球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地球图片,让学生认识地球上的大陆和海洋。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2 探索天空让学生观察天空,了解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天空中的变化,如日出、日落和月亮的圆缺。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天气的变化。
第二章:水和液体2.1 认识水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特征,如透明、无色、无味。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形态,如液态、固态和气态。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水的溶解性和表面张力。
2.2 探索液体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液体的特征,如颜色、味道和气味。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重要性,如生活中的饮用和植物的灌溉。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液体的渗透和浮力。
第三章:力和运动3.1 认识力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如推、拉、挤。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的移动和变形。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平衡力的概念。
3.2 探索运动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体的运动,如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特点,如速度和方向。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简单机械和斜面的原理。
第四章:植物和动物4.1 认识植物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
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不同的植物,如树木、草本植物。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4.2 探索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四肢、羽毛或鳞片。
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不同的动物,如鸟类、鱼类。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点。
第五章:人体和健康5.1 认识人体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如头、身体、四肢。
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如心脏、肺。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人体的感觉和运动系统。
5.2 探索健康让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活动,了解保持健康的方法,如洗手、刷牙。
第六章:声音和音乐6.1 认识声音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如振动和空气传递。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介绍春天的特点,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
2.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学习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3. 第3章《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存在形式、性质和作用。
4. 第4章《力和运动》:学习力的概念,以及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春天的特点,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
2. 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使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存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运用力使物体运动的能力,理解简单的物理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物体运动原理。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物质性质、空气和水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标本,实验器材,教学课件。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画纸,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a.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春天景象。
b. 例题讲解:讲解春天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
c.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春天景象,描述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2. 我们身边的物质a.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物质的实物,让学生观察。
b. 例题讲解:讲解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等性质。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描述物质,并记录下来。
3. 空气和水a.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简单的空气和水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b. 例题讲解:讲解空气和水的存在形式、性质和作用。
c. 随堂练习: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讨论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4. 力和运动a.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简单的力学实验,如推动物体。
b.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概念,以及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力使物体运动,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春天来了:植物生长、动物活动。
2. 我们身边的物质:颜色、形状、硬度。
3. 空气和水:存在形式、性质、作用。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2024年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春天的特点,如植物发芽、气温变暖等。
2. 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等。
3. 动物的生存方式,如捕食、逃避敌害等。
4. 人体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人体各部分的功能。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人体模型、教学PPT等。
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a.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户外观察春天的变化。
b.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春天植物发芽、气温变暖等现象。
c.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春天的画。
2. 植物的生长a.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种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
b. 例题讲解:讲解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等过程。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3. 动物的生括a.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
b. 例题讲解:介绍捕食、逃避敌害等动物生存方式。
c.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
4. 我们的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人体模型,了解身体结构。
b. 例题讲解:讲解人体各部分的功能。
c.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的身体结构图。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特点2. 植物的生长过程3. 动物的生存方式4. 人体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或动物,记录其特点和生活习性。
2. 作业题目:绘制自己的身体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功能。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身体结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植物、动物和人体。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三章《春天的脚步》中的第2节《春天的变化》。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春天的特征、春天的植物变化、春天的动物变化以及人与春天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认识春天里的植物和动物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春天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春天的特征、春天的植物和动物变化。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分析来认识春天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春天的植物、动物标本或图片)。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提问:“你们知道春天有哪些特点吗?”让学生自由发言。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讲解春天的特征、春天的植物和动物变化。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描述春天的植物和动物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现象。
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表,用彩笔画出春天的变化。
提问:“春天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与春天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特征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植物生长动物活跃2. 春天的变化植物变化:发芽、开花、长叶动物变化:迁徙、繁殖、换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春天现象,用画笔记录下来,并简单描述。
2. 答案:学生作品,根据观察到的春天现象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分析,学生掌握了春天的特征和变化,培养了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活动,实地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变化,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指导性6.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开放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强化观察、描述、分析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第1节《春天的变化》、第2节《春天的植物》、第3节《春天的动物》。
2. 第2章《我们周围的材料》:第1节《我们身边的材料》、第2节《材料的分类》、第3节《生活中的材料》。
3. 第3章《水和空气》:第1节《水》、第2节《空气》、第3节《水和空气的作用》。
4. 第4章《力和运动》:第1节《力的认识》、第2节《简单机械》、第3节《运动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变化,认识春天的植物和动物。
2. 使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水和空气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4.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认识简单机械,理解运动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春天动植物的变化、材料的分类、水和空气的性质、力的概念。
2. 教学重点:观察春天动植物的变化、区分不同材料的特性、了解水和空气的作用、掌握力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投影仪、实验器材、教学课件、图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学。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的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植物、动物2. 生活中的材料、材料的分类3. 水、空气、水和空气的作用4. 力、简单机械、运动的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春天动植物,记录它们的变化。
(2)收集生活中的材料,分类并描述其特点。
(3)列举水和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4)举例说明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实践任务,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其科学素养。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春天的发现1.1 春天的植物1.2 春天的动物1.3 春天的气象2.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物质2.1 物质的性质2.2 物质的变化3.第三章:多样的生物3.1 动物的分类3.2 植物的分类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的自然现象,认识春天中的动植物及气象变化。
2. 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观察、描述、分类的科学能力。
3. 认识多样的生物,学会对动物和植物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规律,动植物的分类方法。
2. 教学重点:春天中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基本性质,观察和描述生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的发现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的变化。
例题讲解:通过图片展示春天的植物、动物和气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随堂练习:填写观察记录表,画出春天的景象。
2. 我们周围的物质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思考。
例题讲解: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
随堂练习: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变化过程。
3. 多样的生物实践情景引入:参观学校植物园,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
例题讲解:讲解动植物分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练习。
随堂练习:制作动植物分类卡片,进行分类游戏。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发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春天的植物、动物和气象。
2. 我们周围的物质:通过表格形式呈现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多样的生物:设计动植物分类树状图,直观展示分类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物质,记录其性质和变化。
对身边的动植物进行分类,制作分类卡片。
答案:物质性质和变化记录表。
动植物分类卡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春天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较为积极,但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春天的秘密第2课:春天的植物第3课:春天的动物2.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和冰第5课:磁铁的神奇第6课:太阳和影子3.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第7课:夜晚的星空第8课:太阳和月亮第9课:地球和宇宙4.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第10课:天气和季节第11课:动物的家第12课:保护我们的环境三、教学过程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春天的秘密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春天的特点,如气候、植物、动物等。
3.实践: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第2课:春天的植物1.导入:展示春天的植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植物的喜爱。
2.新课:讲解春天植物的生长特点,如种子发芽、植物开花等。
3.实践:组织学生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第3课:春天的动物1.导入:展示春天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动物的喜爱。
2.新课:讲解春天动物的生活习性,如迁徙、繁殖等。
3.实践:组织学生观察春天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和冰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水和冰的关系。
2.新课:讲解水和冰的性质,如状态、溶解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水和冰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5课:磁铁的神奇1.导入:展示磁铁的神奇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磁铁的性质,如吸铁、同性相斥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磁铁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6课:太阳和影子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太阳和影子的原理,如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太阳和影子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第7课:夜晚的星空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2.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观察与比较第1课:认识物体第2课:观察物体第3课:比较物体2.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4课:认识植物第5课:观察植物第6课:认识动物第7课:观察动物3.第三单元:季节与天气第8课:认识季节第9课:观察天气第10课:季节与生活4.第四单元:材料与工艺第11课:认识材料第12课:观察材料第13课:材料与工艺5.第五单元:地球与宇宙第14课:认识地球第15课:观察天空第16课:地球与宇宙【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观察与比较第1课:认识物体1.教师展示各种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描述它的特征。
第2课:观察物体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详细描述它的外观、质地等特征。
第3课:比较物体1.教师展示两组物体,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两组物体,进行比较并记录结果。
二、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4课:认识植物1.教师展示各种植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观察植物,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第5课:观察植物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并记录它的生长过程。
第6课:认识动物1.教师展示各种动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观察动物,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第7课:观察动物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物,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观察并记录它的生活习性。
三、第三单元:季节与天气第8课:认识季节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四季的名称,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
2.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季节变化,记录结果。
第9课:观察天气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气,说出天气的特点。
2024年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依据2024年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详细内容如下:1. 章节一:春天的变化第一节:春天的植物第二节:春天的动物2. 章节二:我们的身体第一节:认识自己的身体第二节:保护我们的身体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变化,认识春天中的植物和动物。
2. 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春天中植物和动物的变化,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关注身体健康的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春天变化的图片、植物和动物标本、人体模型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春天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到来。
2. 例题讲解:(1)讲解春天的植物,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的特点。
(2)讲解春天的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在春天的行为变化。
(3)讲解身体的结构,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各个部位。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记录下来。
5. 板书设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春天的植物和动物,以及人体结构。
6. 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
(2)答案:略。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植物特点:发芽、开花、长叶等。
动物特点:迁徙、繁殖、换羽等。
2. 我们的身体:部位:头、躯干、四肢等。
结构:骨骼、肌肉、器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春天的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观察一种春天的动物,记录它的行为变化。
(3)画出自己身体的部位,并简单介绍每个部位的功能。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春天变化和身体结构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户外活动,实地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是我们的朋友》1.1节:植物的多样性1.2节:植物的生长与变化2. 第2章:《动物的世界》2.1节:各种各样的动物2.2节:动物的生活习性3. 第3章:《空气与水》3.1节:空气的作用3.2节:水的奇妙之处4. 第4章:《我们的地球》4.1节: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4.2节:地球上的天气和季节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植物、动物、空气与水、地球等自然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实践等科学方法,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空气与水的作用地球上的天气和季节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空气与水的实验器材地球仪2. 学具:彩笔、画纸观察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科学现象。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植物、动物、空气与水、地球等科学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提高合作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植物的多样性、生长与变化动物的分类、生活习性空气与水的作用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天气和季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特点,并画出它的生长过程。
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写成观察日记。
探索空气和水的奇妙之处,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观察四季变化,描述地球上的天气和季节。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进行空气与水的实验等,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身边的科学1.1 水的奥秘1.2 空气在我们身边1.3 植物与我们2. 第二章:动物世界2.1 常见的动物2.2 动物的特征2.3 动物的分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边的科学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兴趣,学会观察和描述动植物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类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动植物标本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水的奥秘:展示水的三态变化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
1.2 空气在我们身边:演示空气的力量实验,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
1.3 植物与我们: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作用。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
2.1 常见的动物:介绍各种动物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2.2 动物的特征:讲解动物的生命周期、习性等特征。
3. 随堂练习: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关键词、重要概念等。
2. 板书形式: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 描述水的三态变化。
1.2 举例说明空气在我们身边的作用。
1.3 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说明它的作用。
2. 答案:1.1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1.2 空气的作用:呼吸、风力、浮力等。
1.3 示例:仙人掌,作用:观赏、防辐射、净化空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科普活动,拓宽知识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
谜底:橡皮)设计意图:用猜谜游戏来集中学生注意力,也为下面让学生独立描述物体特征提供思考依据,降低难度。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有理有据。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描述来了解学生对物体的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为教师后面的教学调整提供借鉴。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二、观察物体(一)观察一个物体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要认真观察)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学期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观察方法。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 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了什么,力求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来观察物体的特征,如用眼看颜色或形状、用手摸软硬、用鼻子闻到气味,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描述性词汇,同时为下面的“两两对比观察法” 活动埋下伏笔。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
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
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 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怎样详细记录物体的特征呢?我们先来看看活动手册吧!(1)教师示范活动手册的使用:投影展示实物,指导学生先填写日期。
(物品名称可替换)4(2)指导学生填写记录表格。
以木块为例:把木块与乒乓球对比后发现形状不同,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然后填写在记录表上(强调:(1)可以把活动手册最后一页词汇表上的词汇剪下来,粘贴在相应位置,也可直接填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边观察边记录,顺序建议是:颜色一形状一气味—是否透明一粗糙程度一轻重,但不强调一定是这个顺序)。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活动手册记录物体特征,书写上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示范。
通过指导,使学生认识到要边观察、边比较、边记录,记录结果要真实。
6.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1)请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我画的记录”。
(2)学生相互评价观察和记录的是否准确。
(3)教师小结:记录时要真实、准确。
设计意图: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科学认识,弓I导学生用“准不准”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记录,进一步强调科学记录要真实、准确。
7•出示班级记录表单,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补充班级记录单。
8 •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9•教师总结:通过两两对比观察,我们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10.通过观察比较活动,我们对木块已经非常熟悉了,谁来描述一下木块的特征?比一比谁描述得最好。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学会了利用各个感官及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更全面、更准确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小结、延伸1. 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2. 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3. 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让别人猜,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设计意图:突出学以致用,同时用编谜语的方式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述能力。
【板书设计】发现物体的特征看大小、颜色、形状闻气味两两对比观察法摸表面粗糙程度掂轻重谁轻谁重【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1. 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 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器材准备】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前的概念掌握程度,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 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1.预测物体的重量。
(1)出示5 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
在预测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
排序方法采用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顺序呢”,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方法统一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 1 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2 表示,最重的,用5 表示。
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
(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
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测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量和称量。
设计意图: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
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
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继续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1)掂重。
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 个物体,感受5 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醒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
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2 )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掂重的方法并不完全准确。
3.称量物体的重量。
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
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
” “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
”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
(2)说明称重方法。
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 ,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
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
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 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
设计意图:让小组把称量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为后续的集体研讨做准备。
通过自己动手称量物体重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记录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和态度。
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
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小组三次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讨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准确” ,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程度的探讨。
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的人预测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差异会比较大,因此预测是不可靠的。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这种方法需要两两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掂量的方法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觉,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而且这种方法的操作次数比较多,当有更多的物体时,操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准确。
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回形针的个数,这样得出的结果不仅比较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的物体。
四、应用概念,拓展延伸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现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