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
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1卷历史试题分 析
宋明理学
新经济政策与苏联的工业化
4
维新思想
欧元
4
中国电影
宋应星、牛顿
20
20
(二)通史比较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现 世界近代现代 世界古代史 代史 史
选择 非选择 选择 非选择 选择 非选择 选择 非选择题 题 题 题 题 题 题 题
201 4
题 3 数 分 24 值 题 2 数 分 30 值
1
5
1
1
中等难度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 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 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了秦汉以后的政治统治。 “天”为神,皇帝为 “天子”而祭天,百姓则祭祖。“子民”,是以民为子之意,皇帝 祭天带有祭祖之意,阐释君权神授,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可见祭 天祭祖是手段,维护统治是目的。 辨析: A项错误,君主专制从思想上看始于战国韩非子,从制度上看始 于秦朝,而当时的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更谈不上宗教权威 ; B项可借助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统治者的文化行为实质是为 维护其政治统治服务的 C项错误,祖先崇拜在原始社会就有,与皇权至上不够成因果关 系; D项需联系西周的宗法制度去判断,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 承制,宗法制在西周以后的整个中国长期存在,从秦朝到清朝,宗 法制度突出表现在皇位的继承上仍是主要沿用嫡长子世袭,故与题 干不相符,排除。 正确项为B。
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 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 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2009-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世界古代史) WORD版含解析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பைடு நூலக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旨在说明在在古代雅典实行公民政治,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的演说能力,才能获得公民大会大多数公民的认可。这一现象是雅典民主制这一政治体制的产物。故A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雅典民主政治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故A项错误;注意题干信息?申请??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也就说题干的主旨在于强调公民的行为需要得到批准,而不在于强调行为本身,这说明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故B项错误,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答案】A
3.(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
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
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2014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全国1卷答案解析
2014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全国1卷答案解析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参考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48分)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
即可知他们认为人性本恶。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2014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完成
2014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24.(2014·全国Ⅰ卷˙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B)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分析】本题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考查范围,通过设计新情境旨在考查考生对有效获取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以及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能力。
题干陈述了秦汉以后“天”被尊为最高神、皇帝为“天子”主持祭天、百姓祭祀祖先等历史事实。
皇帝祭天具有证明专制权力合法,同时与百姓祭祖先又具有相似意义,二者共同的意义显示出“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这一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色。
而皇帝祭天、百姓祭祖虽具宗教意义,但本身并非宗教活动,也与中学生关于中国古代宗教的知识不合,故A项可以排除;周代的宗法制便是以祖先血缘崇拜为基础而构建的,而秦汉以后宗法制度业已衰落,因而C、D两项可以排除。
正确答案为B。
25.(2014·全国Ⅰ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C)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通过唐高祖、武则天、唐武宗时期不同的宗教政策,说明儒家思想是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考生通过必修模块“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学习,掌握儒家思想自汉武帝之后就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所以,唐代皇帝的好恶不可能决定宗教的兴亡,可排除选项A;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道教的社会影响,故可排除选项B;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不符合所学知识也不符合题干材料,故可排除选项D;儒家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则符合唐代史实,虽然当时三教合流,但儒家的政治地位并未发生动摇,所以C项为正确项。
2014高考文综卷评析
2014高考文综卷评析聚焦时政不再单一考查知识点全国卷:关注社会热点贴近时代生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近年来的文综试题也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文综试题不再单一地围绕学科知识点进行考查,而是更多地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时政热点紧密结合。
今年的高考文综试题在紧扣教材、考纲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变得更为开放灵活,在彰显各学科特色的同时,还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更加贴近学生心理和社会生活。
其选材不仅充分聚焦了两会的时政内容,而且密切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国计民生问题。
如地理反映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产业结构布局等问题;政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了反腐倡廉、发展经济、教育改革等社会热点;历史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前赴后继地追求“中国梦”的历史进程。
三个人文学科紧密结合,共同展现了当今世界多元竞争、绚丽多彩的时代风貌。
描绘改革宏伟蓝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加大改革的力度,努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前的主旋律。
高考试题许多内容与此密切相关。
一是关注政府改革,建立高效政府。
全国新课标II卷历史第45题,通过呈现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素材,强调了中国古代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全国新课标I卷历史第46题,通过引用清末预备立宪的史料,考查了我国近代政府改革的相关内容,体现了学者们总结历史教训的智慧。
全国新课标I卷政治第38题以两会简政放权、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我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义,以及市场机制调整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
二是关注市场经济,正确处理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全国新课标I卷政治第13题以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为材料,考查了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行为。
第14题以某家电企业通过互联网收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形成制定生产模式的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市场经济下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三是关注军事国防,保障国家安全。
2014年高考文综真题(新课标卷Ⅰ)word解析
2014年高考文综真题(新课标卷Ⅰ)word解析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图1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B. 夏至日P>0C. 全年日P<1D. 冬至日P>1【答案】1、A 2、C 3、D【解析】1、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虚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
其它三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多、阴天多,太阳辐射较少,所以A对。
2、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热能制造蒸汽,来推动发动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径的飞鸟,所以选C。
3、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影子不为0,影长与塔高比重P不等于0,A错;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长为0,P=0,B错。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影长大于塔高,P>1,D对。
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
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一.选择题。
(共12题,共48分)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
即可知他们认为人性本恶。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2014年高考真题(历史)课标1卷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课标历史)2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4. B[解析] 本题以古代帝王祭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祭天与宗教无关,故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天”是最高的神,皇帝祭天表明自己是“天”的“子民”,官员和民众效仿此做法而祭拜自己的祖先,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皇权至上与祖先崇拜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祭天活动是政治统治的一个方式,排除D项。
2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5.C[解析] 本题以唐朝统治者对道教、佛教和儒学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材料显示唐高祖因认为自己是老子后裔,规定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大规模“灭佛”是削夺寺院劳动力与财富。
在此过程中,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
故答案为C项。
2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26.D[解析] 本题以人性论为切入点,考查理学思想的内涵,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与天理直接联系,人性不仅仅只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而且也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和运行的根本法则。
2014年全国卷1 文综真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I)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陕西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B. 夏至日P=1C.全年P<1D. 冬至日P>1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精编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新课标I及解析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课标历史)2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了宗法制度24 B [解析] 本题以古代帝王祭天为切入点,考查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祭天与宗教无关,故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天‛是最高的神,皇帝祭天表明自己是‚天‛的‚子民‛,官员和民众效仿此做法而祭拜自己的祖先,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皇权至上与祖先崇拜的关系,排除项;材料中祭天活动是政治统治的一个方式,排除D项。
2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儒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强化训练D.佛教的社会强化训练强化训练薄弱25.[解析] 本题以唐朝统治者对道教、佛教和儒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生准确解读材料与运用所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材料显示唐高祖因认为自己是老子后裔,规定道教第一、儒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唐武宗大规模‚灭佛‛是削夺寺院劳动力与财富。
在此过程中,只有儒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强化训练。
故答案为项。
2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人性是先秦以一直讨论的问题。
强化训练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家主张‚存天,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26.D [解析] 本题以人性论为切入点,考查思想的内涵,考查生运用所知识解读材料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宋明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认为人性与天直接联系,人性不仅仅只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而且也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和运行的根本法则。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历史试题评析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新课标全国卷I)历史部分试题分析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在试题结构、题型、能力立意等方面都保持了去年的风格,但整体难度有所降低,且稳中求变,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
今年的试题体现了哪些特点和能力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复习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谈一谈本人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分享以供参考。
一、整体评价2014年高考伴着清风如约与你我相遇,今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与历届的高考试题比较来看:难度大体相同,考点明晰,重点突出,在紧抓课本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
1.题型稳定:从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题型来看,一如既往顺序展开—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西方思想,西方政治,西方经济的模式进行试题安排。
非选择题40题,采用的仍然是去年的模式,分为两大问的出题模式。
2.创新:非选择题41题的题型跳跃性比较大,与以往历史试题相比是较新颖的题型。
内容上既注重历史知识的重点,紧抓考纲,立足于教材。
同时对学生整体知识体系以及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的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二、2014年试题结构和题型以稳定为主,但有新特色今年的历史试题仍为18道。
其中,选择题12道,每题4分;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两道共37分,第40题25分,第41题为开放性试题总分12分;选做题共四道,分值均为15分,考生选择任意一题作答即可。
选择题方面, 考查的知识分布合理,中国古代(24题、25题、26题、27题),世界古代(32题),世界近代(33题、34题),中国近代(27题、28题、29题、30题),世界现代(35题),中国现代(31题),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内容都有涉及。
材料新颖,别出心裁,对知识和课本的变式较大,但直击考点,紧抓考纲。
需要考生回归知识点的源头去思考辨析。
针对材料的选项设置迷惑性大,有一定的难度。
考查内容皆为历史主干知识,部分为往年常考知识点。
非选择题方面,在强调学科特色的同时,降低了难度。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4年6月8日9:0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I)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陕西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B. 夏至日P=1C.全年P<1D. 冬至日P>1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
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分析(修订稿)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新课标全国卷I)历史部分试题分析及启示2014年高考我们使用的是新课标全国(I)卷。
必修部分试卷结构:从通史角度看:中国古代史分值28分、中国近现代史28 分、外国史29 分、合85 分;从专题史角度看:政治史28 分、经济史20 分、文化史37 分、合85 分。
一、试题的特点1、从命题的形式看,试卷继续保持“三新”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
2、从能力考查来看,试题仍然突出考查“四种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对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考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4、2014年选择项的设置继续保持2013年的模糊性的特点,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相对作答的难度比较大。
同时,2014年相对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创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试题最大的变化是第41题的变化。
从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变成了历史教科书目录修改说明题。
其次,试题的整体难度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试题题干材料难度不大,但选项之间难于区分。
第三,通史看中国古代史的比重较大幅度上升,而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比重略有降低;专题史看文化史比重上升,政治史经济史比重下降。
第四,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考查教材以外的改革。
第五,从试题的材料选取来看,材料选取比较单一,均为文字材料。
二、2015年高考的复习备考对策第一,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课标要求、考纲内容。
第二,抓好第一、二轮复习,又快又好,夯实基础。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抓主干知识,基本史实、基本概念、;(2)要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3)要注意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和同时期西方历史的比较,今年的40题就是东西方科技的比较。
第三,要精选试题,规范训练。
一是试卷要标准化,训练跟高考模式一致,采用12+1模式;二是试题难度、能力要求要与高考试题相当,总之,要练速度、练准确、练感觉、练规范、练能力;三要加强对高考试题的训练和研究,尤其是新课标全国卷和江苏卷海南卷的试题。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文综(历史)卷解析版
2014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Ⅰ卷)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1卷历史试题分析与启示
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1卷历史试题分析与启示现代科技之发达,信息流通之快,令吾辈叹为观止。
6月8日上午11时30分,历史高考告罄,13时笔者在手机上已经见的了高考试题(12:13分发的)。
然而,一时间答案却众说纷纭,大仙出手各有不同,待到官方公布有人脸红有人撇嘴啊。
看来科技能带来便利,但带不来智慧呀!这还说明一个问题,高考面前人人平等,人才的分层选拔功能充分体现。
当然,我也是一个试卷面前的折腰者,待我直起身子的时候,想法多多。
试卷是谁出的?它与以往比较有何异同?在逐题分析后,感觉它除了知识能力外好像还要告诉我们什么似的?下面,我就结合个人复习情况、做题过程谈一谈体会。
一、追根溯源,有疑问——是谁在出高考题?(一)我们做的是哪份试卷?这还用问吗,当然就是那份发下来的试卷了。
其实这是个问题。
那么我们的高考一共有几份试卷呢?经笔者查找了解到,2014年历史高考试题版本如下:01、新课标全国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02、新课标全国Ⅱ卷适用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贵州云南(2013年以前是不分新课标Ⅰ卷Ⅱ卷的。
)03、大纲版全国卷适用地区:广西04、自主命题地区:北京、天津、安徽、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四川重庆海南整整15份高考历史试卷,一天一份全部做完要半个月呢!启示:1、我们可以知道各地的试题出题风格,比较中发现我们自己试题的特点;2、在复习中可以指导学生做符合本地要求的试题,避免无效的劳动;3、在选择模拟题时,可以不必局限于本省的,可以借鉴使用同一套试题其他省份的。
(二)我们的试题是谁出的呢?命题人是不公开的,他们的姓名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但可以知道是“大学教授们”,他们以他们的标准选拔符合他们要求的人才。
启示:我们就要了解他们有些什么新研究成果,使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添加到我们的教学中来。
二、继承发展,当表扬——与2013年高考试题的比较,更加务实也不失理想启示:这样我们在应试训练时适当组织“限时练”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适应在50分钟内完成一定数量的相应类型题目。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卷1试题及答案
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部分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学科网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一.选择题。
(共12题,共48分)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君主专制制度: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它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
宗教祭祀与军事征伐是君主专制的头等大事,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的法家提出的,商鞅、吴起等在变法运动中初步实践了君主专制的思想,秦统一全国后秦王嬴政确立皇帝制度,确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直到辛亥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所以A错误;祖先崇拜,或称敬祖,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过渡而来,所以C错误;宗法制度是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一种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祭天是为了神化和强化统治而非为了强化宗法制度,所以D项说法错误;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举行祭天大典,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反映出了君与臣民的等级差别(即人伦秩序),且皇帝‚承天‛而‚子民‛(承奉天道,治理百姓之意),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B项正确。
该题答案为B。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C【解析】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唐初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皇帝对宗教的好恶对宗教的兴亡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A项表述的太过绝对(‚决定‛),尽管魏晋以来,曾有多次皇帝灭佛(如: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但佛教在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消亡,所以A项错误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势中国本土化;道教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又称‚三教合一‛。
唐初三教并行政策虽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但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成为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由此可知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仍是儒学,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佛教在魏南北朝时期的盛行、唐朝的三教并行表明佛教的社会基础并不薄弱,故D项与史实不符;该题答案为C。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新认识‛这一关键信息,可排除A、B两项,因为‚人性本善‛‚人性本恶‛分别为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所以不是‚新的认识‛;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
‚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
‚人欲‛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
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就是去恶。
朱熹所说的‚人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他并不否认人们对维持生存的物质欲望的追求。
朱熹主张的是节欲,他反对纵欲与禁欲,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实际目的是为了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重塑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而不是为了禁绝一切私欲。
所以C项错误,D项正确;该题答案为D。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A【解析】该题的时限是‚清初‛,由此排除B、C两项,首先当时中国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资本市场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再就是因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这一现象始于鸦片战争后,在此之前的对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所以C项错误;A项;项;D项题中材料没有涉及且与史实不符;该题答案为A。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题干所给时限为1853年,此时正处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鸦片战争虽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仍然占主导地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仍起着顽强的抵制作用,题中‚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些信息正是这一现象的突出反映,即鸦片战争后英国商品在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下仍处于滞销状态,D项正确,A项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试题的主旨,即‚英国商品在中国出现滞销现象的原因‛,所以错误;B项题中材料没有体现;C项与史实不符,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高于印度;该题答案为D。
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答案】B【解析】首先排除C、D两项,因为其表述均过绝对,且与事实不符。
康有为、梁启超极力主张维新变法,改良图强;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康有为则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等史实也可证明C、D两项的错误;从题中‚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却遭到‚近万名举人‛强烈反对,即对于‚废除八股取士‛这一问题,出现了梁启超等少数读书人赞成和多数读书人反对现象,所以A项与该现象不符,B项正确;该题答案为B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答案】C【解析】题中材料并没有体现出中外电影的制作水平孰高孰低,A项错误;上海、北京、天津三地民众的社会心态以及对外来事物的态度如何,该题材料也没有涉及,B、D两项错误;由于上海是当时中国的电影制作中心,可以‚近水楼台‛,在通过排除法,C项正确;该题答案为C。
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解析】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得以根本恢复,这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条件,由此排除D项;‚一五‛计划期间由于国家实行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措施,所以当时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B项正确;由此排除A、C 两项;该题答案为B。
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答案】C【解析】题中材料对‚自杀‛的规定不足以说明‚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所以A项错误;‚自杀‛是人的一种个人自由行为,但由题中的信息‚……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可知‚自杀‛是受法律约束的,C项正确,由此排除B项;该题的核心问题是对古代雅典法律中有关‚自杀‛的相关规定的认识,而不是‚自杀‛现象本身,所以D项与题意无关;该题答案为C。
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答案】B【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楚‚自由人‛和‚其它人口‛的含义。
‚自由人‛指白人,‚其它人口‛主要指黑人,当时印第安人尚未享有公民权,美国1787年宪法中这样的规定很显然打上了鲜明的种族歧视的烙印,所以它违背了《独立宣言》所倡导的——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天赋人权‛的原则,故正确选项为B。
该题答案为B。
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D【解析】由题中的‚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可以排除A、C两项,因为此两项表述过于绝对;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1828年,该体制尚未形成,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在工业方面规定: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由此可见D项与题中信息相符。
该题答案为D。
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
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答案】A【解析】欧元作为区域性统一的货币有利于减少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恶性竞争,会大大促进区域内经贸和统一市场的稳定发展,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因“贸易壁垒”可减少,不能消除;欧元是欧盟内部(欧元区)流通的货币,欧盟与欧盟之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对外贸易)的结算主要是用美元,所以欧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区域内经贸和统一市场的稳定发展上,由此可知A的作用要强于C项;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处于霸主地位,所以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