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doc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皖江学院较早设立的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以来,已经有9个年头。
我们已经培养了600余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其中四分之一以上的同学应届考取全国各地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2012年作为省级特色专业开始建设,现在已经顺利结题。
特色专业建设结束之后,我们怎样继续保持该专业的高效运转,为社会输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需要进一步规划。
9年人才培养的探索加上当下社会发展的现实,我们经过仔细梳理,特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如下:一、专业建设基本目标我们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在特色专业建设基础上,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打造成以中小学教师教育为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性与语文教育的实用性充分结合,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功底,全面的基础教育语文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同时又具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强,具有高度的就业竞争力的新型本科专业。
二、专业建设基本思路本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可概括为:“打牢基础,学精技能,错位发展,提升品质”。
打牢基础,即打牢汉语言文学的语言与文学基础,为学生未来从事语文教育或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精技能,就是学好写作、语文教学相关的基本技能,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错位发展,是跟十大汉语言文学专业错位发展,他们主要根据一本的生源,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或语言文学研究者,我们主要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与师大错位发展,也更能发挥我们学生实践性强的优势。
但是,我们时刻注意提升人才的品质。
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弘扬并践行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表现。
我们培养的未来基础教育的语文师资当然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我们在人才培养中重复注重学生古文功底的锤炼,开了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等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开设的课程外,我们还专门开设了诗骚专题、唐宋词审美文化、唐诗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戏剧专题、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让学生一直浸润在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化为学生的血肉,“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的品质自然得到提升,自觉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高等学校应用化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建设自评报告(化学与生命科学系)2007.7.12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我系“应用化学本科专业”是2004年10月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2005年9月招收57名首届应化本科生,2006年9月又招收68名。
现根据院教[2006]29号《滁州学院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附件2——本科专业建设八项一级指标(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设施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改革成果, 科研水平, 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管理, 专业优势和特色)评估指标体系中涉及的29个二级指标的要求,将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建设情况报告如下:一、自评说明1、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方案*1.1 办学指导思想[定位]应用化学是介于理学化学和工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之间的应用型理科专业。
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为使命。
在完成人才培养、国家和省(部)级单位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的同时,积极为滁州等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不断扩大其影响和作用。
[思路]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注重创新,体现素质和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理念;以教学为中心,“化学、化工、材料”学科群建设为龙头,“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建设为依托,“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基础、高分子化学、精细合成化学、精细化学品剖析、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化学分析”等课程建设为切入点,《高等学校应用化学本科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优秀等级为标准。
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打造应用化学“教学、科研、服务”团队;3-5年内,把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建设成为院内一流、省内同属高校中有一定知名度和特色的省级重点专业。
自评A级。
(“应用化学”在本科生培养专业目录中属理学(07)化学类(0703)的一个本科专业(070302),在研究生培养目录中属工学类(08)化学工程与工艺一级学科(0817)中的一个二级学科(0817004)。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本科教育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则是本科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制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目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目标应该是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发展需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建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管理机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包括专业建设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等环节。
同时,还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负责专业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
三、优化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课程设置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需要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同时,还需要注重课程的国际化和跨学科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四、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还需要注重教师的国际化和跨学科性,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五、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教学环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国际化和跨学科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六、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国际化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需要加强国际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还需要注重国际化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七、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评估和监督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需要加强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同时,还需要注重评估和监督的国际化和跨学科性,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只有全面、系统地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方案。
一流本科专业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促进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
2. 目标和定位2.1 目标: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旨在培养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具备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各个行业的需求。
2.2 定位:一流本科专业应具备以下特点: - 学科前沿:紧密围绕当前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与国内外一流学府进行合作研究,引领学科的发展; - 教学质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 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实习、实训等机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课程设置3.1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应重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系统的学科知识基础。
3.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应根据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旨在深化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和掌握,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3.3 实践环节:实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应开设相关的实习、实训、项目等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4. 教学方法4.1 授课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4.2 研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3 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实验、实习、实训等机会,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5. 师资队伍建设5.1 教授和研究员: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广泛招聘优秀人才,提升专业的学术水平。
5.2 讲师和助教:重视师资队伍的年轻化和结构优化,培养年轻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6. 实践基地建设6.1 实验室建设:投资建设各类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满足学生实验教学和科研需求。
6.2 实习基地: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
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总体设计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是根据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法学专业实际情况制定的。
本专业培养方案是法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教学计划编制的依据和指导思想,是学生学习法学知识、培养法学专业素养和发展法学研究能力的纲领。
教学培养方案一般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等内容,下面我将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培养目标1.详细阐述了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的目标设定措施。
2.侧重强调了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学专业素养的培养。
This is exactly what we need to focus on and promote in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培养要求1. 着重于明确了学生总体要求和专业要求。
具体体现了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
2. 强调了学生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是法学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This kind of requirement is essential for students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legal profession.课程设置1. 课程设置方面,重点突出了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
2. 在核心课程方面,确保了学生学习法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方面,充分考虑了法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教学计划1. 教学计划是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教学计划方面,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了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法学知识,培养法学专业素养和发展法学研究能力。
2. 教学计划的实施将全程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程跟踪和评估。
本科建筑学培养方案
本科建筑学培养方案本科建筑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科建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建筑学理论基础、较高的设计能力和广阔的实践经验的创新型建筑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科知识教育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条件和能力:1. 具备坚实的建筑理论基础,能够理解和应用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建立和掌握基本的建筑学原理和方法。
2. 具备较高的设计水平和创造力,能够独立完成建筑设计方案,并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设计表达。
3. 具备扎实的建筑施工、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问题。
4. 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复杂的建筑项目中承担领导和协调角色。
5.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伦理道德观念,能够从事建筑专业工作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培养课程设置本科建筑学专业的培养课程设置包括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
具体的课程安排如下:1. 基础必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工科基础。
2. 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建筑史、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机电等。
这些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经验。
3.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建筑技术经济、室内设计、建筑遗产保护等。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拓宽专业知识面。
4.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建筑实习、设计竞赛、社会实践等。
这些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本科建筑学专业设立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1. 建筑实习:学生在专业实践基地或建筑公司进行的实习活动,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建筑行业的实际运作,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2. 设计竞赛:学生参加各类建筑设计竞赛,提升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办法
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校本科专业建设和管理,建立专业新增和退出机制,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专业设置与调整第二条本科专业设置应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学校学科特点,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最新目录及有关要求。
第三条新专业设置应有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渗透,有利于突出优势和特色,有利于增强学校学科整体实力。
第四条通过拓宽专业服务方向或共建、合作办学等途径,能基本满足人才需求的,不再新设置专业。
第五条新专业设置的基本条件:1.符合学校发展规划,有经专家论证的人才需求调研报告;2.有专业建设规划、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其他必需的教学文件;3.能配备完成该专业教学计划所必需的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并有相关专业作为依托;4.具备该专业必需的开办经费和教室、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场所等办学基本条件。
5.每年招生规模:基础类专业一般不少于30人;应用类专业一般不少于60人。
第六条新专业设置的组织与审核1.教务处负责组织本科专业设置申报工作,各学院(部)按教务处工作通知的具体程序进行。
2.学院(部)学术分委员会负责对拟设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校学术委员会对拟设专业的社会需求、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布局等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原则上作为我校专业设置的依据。
3.校长办公会对拟设专业的申报材料和校学术委员会评议结果进行审定。
第七条申请设置本科专业的学院(部),应提交以下书面材料:1.申报报告(说明设置新专业的理由和基础);2.申请表(按照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格式据实详细填写);3.拟设专业的建设规划;4.拟设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5.其他补充说明材料;6.学院(部)学术分委员会审议意见。
学院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学院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
学院专业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出学院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以期为学院专业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背景分析。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专业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学院需要对专业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目标确定。
1. 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2. 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学科交叉,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人才。
四、实施方案。
1. 调整专业设置,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和优化,增设新兴专业,取消滞后专业,确保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2. 优化教学资源,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学设施设备的水平,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3. 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学院。
4. 加强实践教学,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拓宽学生的实习实训渠道,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科学的领导班子,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合力推动学院专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专业建设管理制度,明确工作程序和责任分工,确保专业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3.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学院专业建设的成果和优势,吸引更多学生和社会资源的关注和支持。
六、总结。
学院专业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希望学院能够按照本文档提出的实施方案,不断完善专业建设,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XXXX专业“卓越本科教学”建设点建设方案
XXXX专业“卓越本科教学”建设点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体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提高XXXX专业的本科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我们提出“卓越本科教学”建设点建设方案。
二、目标1.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此建设方案,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优化教学资源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包括师资、课程及教学设施的有效利用,以提供学生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资源支持。
3.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创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体验。
三、建设措施1.培养师资团队通过专业发展计划和持续培训,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引进一流学者和行业专家,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2.优化课程设置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提供前沿、实用的课程内容。
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与协同,构建有机的知识体系。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实、实训和外出调研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4.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5.加强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包括教学评估、学生评价和同行评议等,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反馈和监控。
四、预期效果1.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培养计划和改革措施的实施,希望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达到卓越本科教学的目标。
2.教学成果显著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并引入现代教育技术,预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体验。
3.师资团队的水平提高通过培训和引进优秀师资,预计能够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有竞争力的教学团队。
五、总结通过“卓越本科教学”建设点建设方案的实施,我们的目标是提升XXXX专业的本科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滁州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二○一四年十月目录一、项目建设基础 (1)二、建设目标 (4)三、项目建设方案 (7)项目一:应用型专业建设 (7)项目二:应用型人才培养 (10)项目三: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15)项目四:应用型科学研究 (19)项目五:校园基础能力建设 (22)项目六、体制机制创新 (24)四、建设进度安排 (27)五、预期成果与示范推广 (30)六、保障措施 (31)七、经费预算 (33)附件一:重点建设的六个专业实施方案 (34)(一)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34)(二)物联网工程专业 (40)(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49)(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56)(五)财务管理专业 (65)(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71)附件二: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79)(一)安徽省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79)(二)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81)(三)滁州食品加工研究院 (83)(四)盐化工产业研究院 (85)(五)装备制造研究院 (87)(六)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 (89)一、项目建设基础升本以来,学校审时度势、转型发展,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实现了向多科性、应用型本科转型。
2013年,学校以良好状态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创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基础。
(一)推动转型发展,落实“应用型”办学定位学校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需要出发,走转型发展之路。
先后开展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滁州学院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好滁州学院”等4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逐步明晰了办学指导思想,理清了办学思路,确立了办学定位。
2008年,明确提出“应用型”办学定位。
2009年,提出“建设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阶段性目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意见》。
2011年,开展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意见》。
XXXX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XXXX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求职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作为一所高等学府,XXXX学院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提升本科专业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目标定位1.落实国家和社会对相关学科的需求,定位学院本科专业的发展方向;2.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环境;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4.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
三、实施方案1.定位和专业设置(1)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确定专业设置的方向和重点;(2)根据调研结果,进行专业优势分析,明确学院优势学科和重点发展方向;(3)制定本科专业设置规划,包括专业领域、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
2.师资队伍建设(1)招聘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2)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提升专业影响力。
3.教学资源建设(1)增加实验室和实训场地的投入,提供优质的实验和实践环境;(2)更新教学设备和软件,保持与行业的同步更新;(3)建设在线教育平台,拓宽教学渠道,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4.实践机会和创新能力培养(1)与企业和社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2)开设学生实践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实践;(3)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交流、竞赛和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1)建立定期的课程质量评估和专业发展评估机制,了解师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发现问题和问题;(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监督和跟踪,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3)定期对学院本科专业建设进行综合评估,调整发展策略,保持教育质量和专业竞争力。
本科教学发展2024-2026年项目库建设方案
本科教学发展2024-2026年项目库建设方案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一、建设目标
通过本项目库的建设,旨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具体目标如下:建立完善的本科教学发展项目库,涵盖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促进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建设内容
本项目库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针对当前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课程建设项目: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优质课程。
教材建设项目:编写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教材,完善教材评价体系,提高教材质量。
实践教学项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实践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
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校企合作项目: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三、建设步骤
本项目库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调研阶段:对当前本科教学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规划阶段: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
实施阶段:按照实施计划逐步推进项目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第1篇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
为适应这一发展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方案针对XXX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的建设进行详细规划。
二、现状分析1. 优势:本专业具有较好的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和科研基础。
2. 劣势: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部分实践环节和产业发展需求脱节,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三、建设目标1. 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 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增强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四、具体措施(一)课程体系优化1. 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与产业发展相关的课程,如:XXX、XXX等。
2.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的质量。
3. 推进课程内容改革,引入行业前沿技术,提高课程实用性。
(二)师资队伍建设1.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3. 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项目,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产学研合作1. 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
2. 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3. 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指导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四)学生能力提升1. 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 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实施步骤1. 调研分析:对本专业现状进行深入调研,明确建设目标。
2. 制定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3. 组织实施:按照方案,分阶段、分任务推进专业建设。
4. 监测评估:定期对专业建设成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本科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何建设一流的本科专业,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成为了各高校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明确专业定位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首先要明确专业定位。
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结合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定位。
在确定专业定位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根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该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同时也要考虑到国际化的需求。
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实际,注重实践教学,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三、完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招聘一批高水平的教师,注重教师的学术背景和教学经验。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该注重实验室的建设,根据专业需要和实际情况,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
实验室应该具备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能够满足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需要。
五、强化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学校应该注重教学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校还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情况,不断优化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注重质量管理和实践教学,不断创新和完善,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学院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院教[2006]29号本科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落实我院学科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设一批有优势和特色的本科专业,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使本科专业建设工作更加规范有序,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一)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二)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
(三)依托学校现有的学科优势,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扶持新的增长点。
(四)全面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
(五)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科、课程、实验室建设相结合;合格与特色相结合;重点和一般相结合。
(六)强化系(部)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管理、专业特色和评价体系。
(一)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要求、培养计划(学生的修业年限和总学分、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教学时间分配及实践活动的安排)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专业需求和学校的整体规划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专任教师数量、学位和学缘结构、教学和科研水平等。
(三)课程建设: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科学规划课程体系,周密制订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的建设计划等。
(四)教材建设:教材优选率(相应课程选用全国统编、新近出版的教材所占课程数的比率)、正式出版机构出版的自编教材的数量和水平。
(五)教学研究与改革:包括教研立项及教学研究成果、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方案和实施等。
(六)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表、教案、教学日历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师任课条件、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考试、考核、考分考纪和试卷评判的有关规定、毕业论文的指导、评判及答辩等方面的规则和要求等)、质量监控(各项听课制度、质量反馈体系等)。
(七)专业特色: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自具特色。
(八)评价体系:在上述七个方面有一整套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
三、专业建设的实施(一)专业建设的分级我院专业建设分为合格、重点和特色三级:1、合格专业:是指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师资配备、教学管理和毕业生质量等方面达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基本要求的专业。
合格专业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所有新办专业在开办之后的四年内必须申报合格专业。
2、重点专业:是指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科研水平等方面明显高于合格专业,对其他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专业。
重点专业建设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3、特色专业:是指能体现我院办学特色,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特色人才的专业。
特色专业建设对于深化我院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形成我院的优势学科、提高办学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业建设的申报立项合格专业建设的申报立项每年一次,建设周期为四年。
凡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招生的专业均可提出立项申请。
每年上半年各系(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专业建设项目申报表),经学校审批同意后,学校给予建设经费,按专业建设计划开始建设工作。
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的申报立项每两年一次,建设周期一般为两年。
申报重点专业建设立项的专业必须是通过评审验收的合格专业,申报特色专业建设立项的专业必须是通过评审验收的重点专业。
申报程序为:当年上半年各系(部)提出申报要求,填写专业建设项目申报表,经学校审批同意后,学校给予建设经费,按专业建设计划开始建设工作。
(三)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所有新办专业在开办之后的四年内必须达到合格标准。
到二○○九年底,各系(部)应形成1个以上院级重点建设的专业,全院遴选6个左右院级特色专业。
(四)专业建设的领导和管理专业建设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具体组织实施。
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审议学校专业设置和调整方案,对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务处负责专业建设项目的立项评审、经费划拨、中期检查与结项验收等组织工作,以及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推荐和管理工作。
专业建设项目一旦确定,教务处代表学校与专业所在系(部)负责人签订协议书,以确保专业建设项目按期完成。
各系(部)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小组,负责本系(部)专业建设的规划、组织申报与推荐工作。
专业建设的负责人一般由专业所在系(部)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专业建设项目的经费预算、经费支出审批与日常管理。
对于合格专业、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学校将组织专家在建设中期进行检查。
对建设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显著,提前达标的,可以申请提前验收。
对在中期检查中发现的不足,系(部)应当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学校将采取限期整改、缓拨或者取消建设资金等措施。
专业建设期满(可以提前),由系填写《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验收表》,在认真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
由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照合格、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评估指标及专业建设计划进行评审验收,评审通过的专业报学校批准后授予相应称号。
对未能按期完成专业建设目标的,可给予一年的延长期。
对延长期满仍未能完成专业建设目标的,该专业所在系(部)不能申报新的专业建设项目。
四、专业建设的经费保障合格专业项目建设经费为4万元,主要用于新办专业的规范化建设,包括各类教学文件建设、课程建设、试卷库建设、图书资料建设、调研等,以及与专业建设密切相关的必要用费。
经费由教务处分期划拨给专业所在单位:第一期2万元为建设启动费,在立项后划拨;第二期1万元为建设费,在中期检查后根据检查情况划拨;第三期1万元为后续建设费,在验收后根据验收结果划拨。
重点专业项目建设经费为5万元,主要用于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经费由教务处分期划拨给专业所在单位:第一期2万元为建设启动费,在立项后划拨;第二期2万元为建设费,在中期检查后根据检查情况划拨;第三期1万元为后续建设费,在验收后根据验收结果划拨。
特色专业项目建设经费为3万元,主要用于学科专业特色培育。
经费由教务处分期划拨给专业所在单位:第一期1万元为建设启动费,在立项后划拨;第二期1万元为建设费,在中期检查后根据检查情况划拨;第三期1万元为后续建设费,在验收后根据验收结果划拨。
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按省教育厅规定的省级重点建设方案组织实施,学校按1:1比例给予配套经费。
五、本方案自颁布之日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1、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申报表2、滁州学院合格专业评估指标体系3、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验收表附件1: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申报表专业名称:建设级别:所属系(部):专业负责人:申报日期:滁州学院教务处制二OO六年十二月一、专业建设的目标和途径二、专业建设的内容及成果请将“专业建设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程教学计划”附于申请表之后。
三、专业建设的启动条件请将“在编教师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专业方向等)”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附于申请表之后,其他相关材料专业点留存、备查。
四、特色特色是专业长期形成的风格,有一定的稳定性,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
特色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层面:1、专业办学观念、办学思路;2、人才培养模式;3、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4、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五、专业负责人简介六、专家组评审意见七、学校审核意见附件2:滁州学院合格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方案一、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注: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29项。
带*号的为重点项目(18项)。
二、本科专业建设评估等级标准及内涵三、滁州学院合格本科专业建设评估结论标准1、评估结论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标准如下:优秀:A≥23,C≤5,(其中重要项目A≥14,C≤3,D=0)良好:A+B≥23,C≤5,(其中重要项目A+B≥14,C≤3,D=0)合格:D ≤5,(其中重要项目D≤2)2、本方案二级指标29项。
其中重要指标18项,一般指标11项。
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3、针对各个项目提交文字说明材料,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要详实、可信、具体、全面。
附件3: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验收表一、专业师资情况表1-1 **专业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注: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请在备注栏中注明。
表1-2 **专业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注:3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所占比例。
表1-3 **专业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统计表注:为本科生授课的教授、副教授人数占该职称教师的比例。
二、教学条件表2-1 **专业实验室一览表注: 1. 若开放,请在备注栏内注明开放时间、对象及内容。
2. 实验开出率3. 实验室开放率注:有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
表2-3 **专业实习基地一览表三、课程建设表3-1 **专业课程设置总揽注:精品课程、多媒体课程、双语课程请在备注栏中注明,且多媒体课程请注明多媒体授课学时。
1、省级精品课程门数,校级精品课程门数。
2、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例。
3、双语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表3-2 **专业自行研制开发的课件和获奖情况一览表四、教材建设与成效表4-1 **专业自编出版教材一览表注:“性质”一栏注明是教材、专著或译著。
出版教材部,专著部,译著部。
注:全国优秀教材、省(部)优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近3年新教材、外文原版教材请在备注栏中注明。
①优秀教材选用率。
②外文原版教材选用种。
五、教研情况表5-1 **专业教学研究课题一览表注:教学研究课题总数,其中国家级项,省(部)级项,校级项。
表5-2 **专业教学研究论文一览表注: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共篇,人均篇;国家级重点及以上刊物篇(在发表刊物名称左上角用“**”注明),国家级刊物篇(在发表刊物名称左上角用“*”注明)。
表5-3 **专业教学成果一览表注:教学成果奖总数,其中国家级一等奖项,二等奖项,省(部)级一等奖项,二等奖项,校级项。
六、科研情况表6-1 **专业科研项目一览表共承担科研项目数,万元。
其中国家级项,经费万元;省(部)级项,经费万元;厅(局)级项,经费万元;横向课题项,经费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