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外压容器设计参数的确定.

外压容器的其他设计参数,如设计温度、 焊接接头系数、许用应力等与内压容器相同
二、外压容器的压力试验参数
外压容器和内压容器一样,在制成或经长期 使用检修以后,必须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合格后 方可投入运行。不合格须补焊后再试验。 液压试验时的试验压力: 气压试验时的试验压力:
pT 1.25 p
pT 1.1 p
职业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化工设备认知与制图》课程
外压容器设计参数的确定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外压容器设计参数的确定
对于外压容器而言,计算外压力Pc是 确定受压元件厚度的依据。 因此:计算压力Pc正常工作过程中 可能产生的最大内外压差。
一、外压容器设计参数的确定
真空容器:有安全装置,设计压力取1.25 倍最大内外压差或0.1MPa中的较小值;无安 全装置,取0.1MPa。在以上基础上考虑相应 的液柱静压力,可得计算外压力Pc 。 夹套容器:其计算外压力应考虑各室之 间的最大压力差。
第七章外压容器设计

第七章外压容器设计第一节外压容器设计【学习目标】掌握外压容器稳定性概念,了解加强圈设置规定;掌握外压圆筒、封头、加强圈的设计计算;掌握外压容器压力试验规定。
一、外压容器的稳定性容器在正常操作时,凡壳体外部压力高于内部者,均称为外压容器,这类容器有两种:真空容器;两个压力腔的夹套容器。
但是对于薄壁容器,承受外压作用时,往往在强度条件能够满足、应力远低于材料屈服强度的情况下,容器有可能因为不能保持自己原有的形状而出现扁塌,这种现象称为结构丧失了稳定性,即失稳。
失稳是由于外压容器刚度不足而引起的,因此,保证容器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是外压容器能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外压容器设计中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按圆筒的破坏情况,外压圆筒可分为长圆筒、短圆筒和刚性圆筒三类。
长圆筒刚性最差,最易失稳,失稳时呈现两个波形。
短圆筒刚性较好,失稳时呈现两个以上的波形。
刚性圆筒具有足够的稳定性,破坏时属于强度失效。
1、临界压力外压容器由原平衡状态失去稳定性而出现扁塌时对应的压力称之为临界压力(pcr)。
影响临界压力的因素有:① 圆筒的几何尺寸δ/D(壁厚与直径的比值)、L/D(长度与直径的比值)是影响外压圆筒刚度的两个重要参数。
δ/D的值越大,圆筒刚度越大,临界压力pcr值也越大;L/D的值越大,圆筒刚度越小,临界压力pcr也越小。
② 材料的性能材料的弹性模量E值和泊松比μ值对临界压力有直接影响,但是这两个值主要由材料的合金成分来决定,对已有材料而言无法改变,因此讨论弹性模量E值和泊松比μ值的影响意义不大。
③ 圆筒的不圆度圆筒的不圆度会影响圆筒抵抗变形的能力,降低临界压力pcr,因此在圆筒制造过程中要控制不圆度。
2、许用外压力与内压容器强度设计要取安全系数类似,外压容器刚度设计也要设定稳定系数,我国标准规定外压容器稳定系数m=3,故许用外压力。
二、外压圆筒的计算长度外压圆筒的计算长度对许用外压值影响很大。
从理论上说,计算长度的选取应是判断在该圆筒长度的两端能否保持足够的约束,使其真正能起支撑线的作用,从而在圆筒失稳时仍能保持圆形,不致被压塌。
第十六章外压容器设计

2 将B EA与 p 带入得到 3
2
e
e A 0.125 R0
第十六章外压容器设计
二、外压锥壳
ec nc C cos
无折边锥壳或锥壳上相邻两 加强圈之间锥壳段的当量长 度Le按式
Lx Ds Le 1 2 DL
e1、临界长度来自Lcr 1.17 Do
Do
e
1)定义: 容器在外压作用下,与临界压力相对应 的长度,称为临界长度 。 2)作用: 用临界长度可作为长、短圆筒和刚性 圆筒的区分界限。
Lcr
Lcr
刚性圆筒
第十六章外压容器设计
短圆筒
长圆筒
从长圆筒临界压力公式可得相应的 临界应力与临界应变公式 临界压力 临界应力 应变
e pcr 2.2 E D0 2. 5 t e / D0 pcr 2.59 E L / D0
t
3
在临界压力作用下,筒壁产生相应的应力及应变即
第十六章外压容器设计
L f( , ) e D0
令 A=ε , 以A作为横坐标,L/Do作为纵坐标,
临界压力 Pcr
壳体失稳时所承受的相应压力,称为临界压力。
临界压应力 cr
壳体在临界压力作用下,壳体内存在的压应 力称为临界压应力。
第十六章外压容器设计
影响临界压力的因素
1、筒体几何尺寸的影响
表 5-1 外压圆筒稳定性实验
实验 筒径 筒长 筒体中间有 序号 D(mm) L(mm) 无加强圈
① ② ③ ④ 90 90 90 90 175 175 350 350 无 无 无 有一个
第十六章外压容器设计
外压容器设计PPT课件

直径选择
根据容器的用途、运输限 制和制造工艺等因素,选 择合适的直径。
直径与壁厚关系
根据容器承受的外压载荷 和材料特性,确定直径与 壁厚的关系,以满足强度 和稳定性的要求。
直径与高度关系
在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前 提下,合理设计容器直径 与高度的比例,以实现容 器的轻量化。
容器高度设计
高度选择
根据容器的用途、工艺要求和运 输限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高度。
分析容器的疲劳寿命, 预测可能出现的疲劳 裂纹和断裂。
05
外压容器制造工艺
容器材料加工工艺
钢材预处理
包括切割、矫形、抛丸等步骤,确保钢材表面清洁、无锈迹,为 后续的焊接和组装提供良好的基础。
卷板机加工
将钢材通过卷板机进行弯曲加工,形成所需的弧度和形状,以满 足容器设计的需要。
坡口加工
在焊接前对钢材进行坡口加工,形成焊接所需的坡口角度和形状, 以确保焊接质量和强度。
的密封方式。
密封结构
02
密封结构可以采用单层或双层密封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
的密封结构。
密封材料
03
密封材料应选择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以确保密封
结构的可靠性。
04
外压容器强度分析
应力分析
1 2
一次应力
由压力、重力和其他机械载荷引起的应力。
二次应力
由容器变形或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
3
峰值应力
外压容器设计ppt课件
• 外压容器设计概述 • 外压容器设计原理 • 外压容器结构设计 • 外压容器强度分析 • 外压容器制造工艺 • 外压容器应用案例
01
外压容器设计概述
外压容器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第四章第4节外压容器设计

9
钢制长圆筒,在 图上是垂直于横 坐标的直线部分。
钢制短圆筒:对 应不同参数,ε不 同。反映出米赛 斯或拉默公式的 适用范围,是一 条斜线。
本图与材料的E 值无关。钢材取μ =0.3,普遍使用。
2021/4/13
第四章第4节外压容器设计
10
求解出临界应变后,可以通过材料的拉伸曲线求解临界应力。
公式(16)可以表示为:
I
1.1LD02 r
12
A
D02 L 10.9
( e
As L
)
A
(18)
2021/4/13
第四章第4节外压容器设计
30
由于引入了A,则可以根据B-A曲线求 取A,而B可以根据计算压力,圆筒外径 和预先假设的型钢尺寸求取。
B
PD0
e
As L
2021/4/13
第四章第4节外压容器设计
第四章第4节外压容器设计
17
(2)外压凸形封头
外压凸形封头的稳定性计算与球壳相同, 所考虑的仅是如何确定计算中涉及到的 球壳半径R。 ●碟形封头,仅球冠部分为压应力,因此 以球冠的内半径作为计算半径Ri; ●椭圆形封头,取当量计算半径Ri=KDi, 其中标准椭圆形封头为K=0.9。
2021/4/13
Pcr
2.59Ee / Do L Do
2.5
增加临界压力的途径主要有:提高 E 值、增加壁厚与降低 L 值。 ➢ 提高 E 值是指选择高质量的高 E 值材质,但钢材的 E 差别不大; ➢ 增加壁厚则增加了设备重量; ➢ 降低 L 才是比较经济的方法。降低 L 最好的办法是增设加强圈。 ➢ 当外压一定时,通过设置加强圈也可以达到减少筒体壁厚的目的。
(19)
受压元件设计方法(压力容器设计)

10°
15°
20°
25°
30°
35°
最大角度,α
注:曲线系按最大应力强度(主要为轴向弯曲应力)绘制,控制值为3[σ]t。 图5-11 确定锥壳大端连接处的加强图
绘制图5-11中曲线的假定条件为:
1)圆筒壁厚取其计算厚度:
pc Di
2 t
pc
pc
t
R
2)与之相连的锥壳与圆筒等厚
图5-12 锥壳大端连接处的Q1 值图
的弯曲应力被划分为二次应力。
一次应力(不包括一次局部薄膜应力):为平衡压力和其他 机械载荷所必需的内力或内力矩所产生的应力或剪应力。一次 应力是非自限的(一次局部薄膜应力除外)。
一次应力分为一次总体薄膜应力、一次弯曲应力和一次局 部薄膜应力,强度限制条件为:
Pm t Pb 1.5 t PL 1.5 t
圆筒体的壁厚设计 材料力学解(中径公式)
基本假定: 1)筒壁中只有两向应力; 2)筒壁中两个方向的应力值沿壁厚方向均不变。
轴向应力:
f1
D
4
D2
p
f1 Z
Z
p D
4
环向应力:(取单位轴向长度的半个圆环)
2 f 0 p R d sin 2R p
f t
t
p R
p D
2
t 2 Z
工程设计方法与结构的安全性
受内压壳体的强度设计
GB150.3中关于内压壳体的强度设计方法针对的失效模式是 结构在一次加载下的塑性断裂、多次加载下由于塑性变形的累 积而引起的断裂以及总体几何结构不连续处的局部失稳
受内压壳体设计中限制条件的理论依据 一次加载下的塑性破坏 – 第一强度理论 多次加载下塑性变形的累积引起的失效 – 安定性理论 局部失稳 – 工程经验
内压外压设计举例

设计举例:某厂需设计一回流液罐,罐的最高工作压力w p =2.4MPa ,工作温度为45C ︒,罐的内直径为1000mm ,罐体长3200mm ,试确定罐体的厚度及封头的型式和厚度。
解:(1)根据工作压力确定设计压力64.24.21.11.1=⨯==w p p MPa根据工作温度确定设计温度t 为60C ︒(2)选材,确定][σ, t ][σ,eL R根据工作压力,材料选为16MnR ,假设壳体厚度在6~16mm 范围内,查GB150中表4-1可得][σ=170MPa ,t ][σ=170MPa , eL R =345MPa(3)筒体壁厚设计考虑采用双面对接焊,局部无损探伤,焊接接头系数取85.0=ϕ,计算压力64.2==p p c MPa筒体计算厚度mm p D p ctic 22.964.285.01702100064.2][2=-⨯⨯⨯=-=ϕσδ取21C m m =则筒体设计厚度mm C d 22.10122.92=+=+=δδ按GB6654,10.25C m m ≤,故取10C =则筒体名义厚度110.22010.22n d C m m δδ≥+=+=考虑钢板常用规格厚度,向上圆整可取筒体名义厚度12n m m δ=。
(4)封头壁厚设计选用标准椭圆形封头,其形状系数1=K ,封头采用钢板整体冲压而成,焊接接头系数取0.1=ϕ,故封头计算厚度mm p D Kp ctic 80.764.25.011702100064.215.0][2=⨯-⨯⨯⨯⨯=-=ϕσδ取21C m m =,则封头设计厚度mm C d 80.8180.72=+=+=δδ同上取10C =则封头名义厚度18.8008.8n d C m m δδ≥+=+=考虑钢板常用规格厚度,向上圆整可取封头名义厚度mm n 10=δ,为了材料采购和焊接上的方便,可取封头壁厚与筒体壁厚相同12n m m δ=。
(5)液压试验应力校核试验压力MPa pp tT 3.317017064.225.1][][25.1=⨯⨯==σσ故:()()3.310001201()151.65221201T i e T ep D M Pa δσδ⨯+--⎡⎤+⎣⎦===⨯--而 0.90.9345310.5eL R M Pa =⨯=0.9T eL R σϕ≤,液压试验应力校核合格。
第六章内压容器设计(可编辑)

簿壁容器:一般地,经线和韦线,和板的真实壁厚。
经线纬线σθσθ标准椭圆封头:0.25D iσθ§6.3 内压簿壁壳体的厚度设计2 4m m p Dp D θσδσσδ⋅⋅环向应力: =径向应力:=由第三强度理论,得到筒体的强度条件公式:[]2 22t i i p DD D D σφδδδ⋅≤⋅=+⋅=+中径•由上式得到理论计算厚度:2[]it p D pδσφ⋅=⋅−理论计算壁厚筒体内径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纵向焊缝系数DD iδc•筒体设计厚度δd :2[]id t p D c cpδδσφ⋅=+=+⋅−壁厚附加量•设计参数的确定9设计压力设计压力p 是指用以确定容器壳体厚度的压力,并标注在设备上铭牌,是容器设计的重要参数。
设计压力以容器的正常工作压力为基础,根据压力的波动情况、安全阀的安装情况、设计温度、蒸气压有关,并对于塔器有时还需考虑液柱静压力等。
9设计温度是指容器在容器正常工作时,在相应设计压力作用下,器壁及时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或最低温度9许用应力[σ]t在设计温度下,容器材料容许的应力数值,在容器设计中,指容器用钢板的许用应力,与一般管材的许用应力不一样。
由两种确定方法,(1)根据经验,由使用温度和板的厚度范围,通过查表获得;(2)根据许用应力由极限应力被安全系数相除获得。
目前国家规定,钢制压力容器,相应σb 、σs 、σD 、σn 极限应力的安全系数分别为n b ≥3.0,n s ≥1.6,n b t ≥1.5,n n t ≥1.09焊缝系数φ容体整个筒体由多个一定长度的短筒体通过环形焊缝焊接而成,一个短筒体又通过将钢板卷成圆筒,再由纵向焊缝焊接而成。
容器壁厚设计中的焊缝系数考虑了纵向焊缝对钢板基材的强度消弱程度,等于焊接接头的强度与基材强度之比,一般φ≤1.0。
焊缝系数与焊缝的焊接形式和探伤程度有关。
9壁厚附加量C ,分三部分组成:321C C C C ++=总附加量钢板负偏差腐蚀裕度制造时造成的减簿量钢板负偏差C 2,与钢板制造水平有关,8~25mm 系列厚度的负偏差为0.8mm 。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

价于pc≤0.4[σ]tφ 3)公式来由:内压圆筒壁厚计算公式是从圆筒与内压的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1) 圆筒受压力 pc 的轴向作用:
pc 在圆筒轴向产生的总轴向力:
= F1
r
计算公式:
Qpc Dis
2 t pc
其中:Q 也称应力增值系数,其中体现边界力作用引起
的局部环向薄膜应力,并将许用应力控制值调至
1.1[σ] t 。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d.加强段长度 a) 锥壳大端加强度长度 L1:
0.5Di r L1=2 cos 与之相接的圆筒也同时加厚至δr,称圆筒加强段
2
2
经变形得:2σθδ-pcδ=pcDi δ(2σθ-pc )=pc·Di
当σθ控制在[σ] t ,且考虑焊缝系数φ时,即σθ取[σ]t φ时,
pc Di
2 t
pc
此即 GB 150 中的内压圆筒计算厚度的公式(见 P26,式 5-1),
称中径公式。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4)公式计算应力的意义: 一次总体环向薄膜应力,控制值[σ]。 采用中径公式后,计算的应力水平和拉美公式计算结果相比,
3)焊缝接头系数。 指拼缝,但不包括椭封与圆筒的连接环缝的接头系 数。 4)内压稳定: a. a/b≯2.6限制条件 b.防止失稳,限制封头最小有效厚度: a/b≤2,即K≤1 δmin≥0.15%Di a/b >2,即K>1 δmin≥0.30% Di
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
B.外压作用下: 1)封头稳定以薄膜应力为对象计算: a.变形特征: 趋扁。 b.计算对象
第四章外压容器设计

当圆筒的长度与直径之比较小,失稳波数大于2时,称为短圆筒。 短圆筒临界压力: Do为圆筒外径
第四章 外压容器设计
12
第二节
外压薄壁圆筒的稳定性计算
一、受均布侧向外压的长圆筒的临界压力 (一) 圆环的临界载荷
当圆筒的长度与直径之比较大时,其中间部分将不受两端封头或 加强圈的支持作用,弹性失稳时横截面形成n=2的波数,这种圆 筒称为长圆筒。 长圆筒的临界压力与长度无关,仅与圆筒壁厚与直径的比值有关 当圆筒的相对长度较小,两 端的约束作用不能忽视,临 界压力不仅和壁厚与直径之 比有关,而且和长度与直径 之比有关,失稳的波数n大 于2,称为短圆筒。
大于J 则满足要求,否则重新选择
加强圈尺寸,重复上述计算,直至 满足为止。如查图时无交点,则A
按A=3B/2E计算。
第四章 外压容器设计
加强圈和壳体所需 的组合惯性矩
34
YULIN UNIVERSITY
第四章 外压容器设计
35
一、图算法的原理
设
第四章 外压容器设计
26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一、图算法的原理
第四章 外压容器设计
27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二、图算法的计算步骤
第四章 外压容器设计
28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二、图算法的计算步骤
第四章 外压容器设计
29
第三节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三、有关设计参数的规定
(一)设计压力和压力试验压力
设计压力的定义与内压容器相同,但其取法不同。外压容器的设 计压力应取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最大内外压力差;真空容器
按外压容器计算,
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

数据表;根据 JB/T4746-2002《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的规定,以内径为基准的标准椭圆形 封头形式代号为 EHA,以外径为基准的椭圆形封头代号为 EHB。这两种封头的内表面积, 容积和质量分别列于下表中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公称直 径/mm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总深度 /mm 100 113 125 138 150 163 175 188 200 213 225 238 250 263 275 300 325 350 375 内表面 积/m2 0.1211 0.1603 0.2049 0.2548 0.3103 0.3711 0.4374 0.5090 0.5861 0.6686 0.7566 0.8499 0.9487 1.0529 1.1625 1.3980 1.6552 1.9340 2.2346 容 积 /m3 1.0053 0.0080 0.0115 0.0159 0.0213 0.0277 0.0353 0.0442 0.0545 0.0663 0.0796 0.0946 0.1113 0.1300 0.1505 0.1980 0.2545 0.3208 0.3977 序 号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公称直 径/mm 2900 3000 3100 3200 3300 3400 3500 3600 3700 3800 3900 4000 4100 4200 4300 4400 4500 4600 4700 总深度 /mm 765 790 815 840 865 890 915 940 965 990 1015 1040 1065 1090 1115 1140 1165 1190 1215 内表面积 /m2 9.4807 10.1329 10.1329 11.5021 12.2193 12.9581 13.7184 14.5008 15.3047 16.1303 16.9775 17.8464 18.7370 19.6493 20.5832 容 积 /m3 3.4567 3.8170 4.2015 4.6110 5.0463 5.5080 5.9972 6.5144 7.0605 7.6364 8.2427 8.8802 9.5498 10.2523 10.9883
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分析讲义——桑如苞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
• 当采用立式支承时成为立(塔)式容器的形式, 由于自重、物料重力、风载、地震等作用,在 压力壳上产生应力,其受力相当于一个直立的 悬臂梁,对其计算即为塔式容器标准的内容。 • 当压力壳做成球形以支腿支承时,即成为球罐, 在自重、物料重力、风载、地震等作用下的计 算即为球形储罐标准的内容。
2 F1 Di pc 4
• 圆筒横截面的面积: fi=πDiδ
• 由此产生的圆筒轴向应力: 4 h
Di2 pc
Di
pc Di 4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
• 当控制σh≤ [ ]t 时,则:
pc Di 1 4[ ]t
• 此即按圆筒轴向应力计算的壁厚公式。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
c. 椭圆封头的应力:薄膜应力加弯曲应力。 最大应力的发生部位、方向、组成。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
d. 形状系数K的意义 • K为封头上的最大应力与对接圆筒中的环向薄 膜应力的比值, max K
环
K分布曲线可回归成公式:
2 a 2 1 Di 1 K 2 2 2h 6 b 6 i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
• 为此将圆筒计算内径改为中径,即以(Di+δ) 代替Di代入薄壁内径公式中,则有: pc ( Di ) pc Di pc 2 2 • 经变形得:δ(2σθ-pc )=pc· i D • 当σθ控制在 [ ]t ,且考虑接头系数 时, 即σθ取 [ ]t 时,则 pc Di 2[ ]t pc • 此即GB 150中的内压圆筒公式,称中径公式。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分析
第八章 外压容器设计

算长度(两刚性构件之间的最大距离)
8.3.1.2结构
加强圈应有足够的刚性,常用角钢、扁钢、工字钢 或其他型钢制成,因为型钢的截面惯性矩大且成型 方便,容器内构件如塔盘,若设计成起加强作用时, 也可作加强圈用。 加强圈可设置在容器的内部或外部,通常采用连续 焊缝或间隙焊缝与筒体相连,设置在筒外的加强圈, 每侧间断焊缝的总长应不小于容器外周长的1/2, 在筒体的内部时,应不小于筒体内周长的1/3,加 强圈两侧的间断焊缝可以相互错开或并排布置,焊 8 e 缝间的最大间隙,外加强圈为 ,内加强圈为 。
2530000022259117eecreddeelddld????????????????????????精品资料82外压圆筒的设计?算法概述?外压筒体的设计与内压筒体相比共同点都是要满足强度条件不同点的外压筒体要进行稳定性校核为提高稳定性常设有加强圈这使受力和稳定性计算变得更为复杂初始椭圆度也会导致失稳压力降低因此对椭圆度要严格控制不同几何特性的外压筒体会出现不同的破坏形式相应要用不同方式进行计算设计一个外压筒体要先作假设假设壁厚经反复计算校核后才能完成
失稳现象的实质
失稳现象的实质:外压失稳前,只有单纯的 压缩应力,在失稳时,产生了以弯曲应力为 主的附加应力。 外压容器的失稳,实际上是容器筒壁内的应 力状态由单纯的压应力平衡跃变为主要受弯 曲应力的新平衡
失稳的分类
侧向失稳 轴向失稳 局部失稳
侧向失稳
侧向失稳:由于均匀侧向外压引起的失稳称 为侧向失稳 壳体横断面由原来的圆形被压瘪而呈现波形, 其波形数可以等于两个、三个、四个……。
p
e
B
2 2 AE cr 3 3
B与A的关系
利用材料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纵坐标 按2/3的比例缩小,得B与A的关系曲线 由A查图14-7至图14-9得到B
第10章 外压容器设计

短圆筒
刚性圆筒 L/Do和Do/t很小时,壳体的刚性很大,此时圆柱 很小时, 很小时 壳体的刚性很大, 壳体的失效形式已经不是失稳, 壳体的失效形式已经不是失稳,而是压缩强度破 坏。
容器设计
一、受均布周向外压的长圆筒的临界压力
长圆筒临界压力: 长圆筒临界压力:
t p cr = 2 .2 E D o
2 2 2 B = Eε cr = Eε cr = σ cr m 3 3
GB150, ASME Ⅷ-1 , 均取m=3,代入上式得: 均取m=3,代入上式得:
(10-9) )
εcr
A
σcr
B
建立B与 的关系图 建立 与A的关系图
10.3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容器设计
二、图算法原理(续) 图算法原理( ):B—A关系曲线(续) 关系曲线( (2)厚度计算图(不同材料): )厚度计算图(不同材料): 关系曲线 若利用材料单向拉伸应力——应变关系 应变关系 若利用材料单向拉伸应力 对于钢材(不计 效应) 对于钢材(不计Bauschinger效应) ,拉伸曲线与压缩曲线 效应 大致相同, 的关系曲线。 大致相同,将纵坐标乘以 2/3,即可作出 与A的关系曲线。 ,即可作出B与 的关系曲线
判定筒体在操作外压力下是否安全
10.3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容器设计
二、图算法原理(续) 图算法原理( ):B—A关系曲线(续) 关系曲线( (2)厚度计算图(不同材料): )厚度计算图(不同材料): 关系曲线 临界压力P 稳定性安全系数m,许用外压力[p], 临界压力 cr,稳定性安全系数 ,许用外压力 , 故
10.3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
容器设计
④根据圆筒类型,选用相应公式计算临界压力 Pcr; 根据圆筒类型, ;
2024年第三章内压薄壁容器的设计与计算(3)-化工设备

22、、锥锥壳壳加加强强段段的的长长度度LL11 应应
不不小小2于2于00.5.5DDi i r r
段段
ccooss
;;圆圆筒筒加加强强
22 00.5.5DDiirr
的的长长度度 LL应应不不小小于于
注:曲线系按最大应力强度(主要为轴向弯曲应力)绘制,控制值3为t 。 16
图3-10 确定锥壳小端连接处的加强图
圆筒体和球形体
n
d
C1
pcDi 2 t
pc
C2
C1
pw
2 e
Di
t e
t pc Di e
2 e
d
pc Di
4 t
pc
C2
pw
4e t Di e
t pc Di e t
4 e
凸形封头
—— 结构和特点
—— 常用半球形封头、椭圆形封头及碟形封头的强度(校核)计算
入与半顶角 、pc / t 的影响的应力增强系数Q,计算壁厚: —— 封头大端与圆筒连接,确定连接处锥壳大端的厚度:
① 根据半顶角 及 pc / t ,按图3-8(P75)判定是否需要在封头大端连接边 缘处的加强;
② 若无需加强,这时锥形封头大端厚度按式(3-20)确定。在整个封头只 有锥壳部分,而没有加强段;
了解内压薄壁壳体和内压封头强度计算公式建立的主要依据,掌握内压 薄壁壳体及封头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理解内压薄壁容器进行压力试验的目的和有关要求; 学习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及其使用方法(特别是对参数的理解和选用)。
2
内容复习
一、设计参数
压力参数
工作压力、设计压力、计算压力(液柱压力)
设计温度
化工设备 —— 主要章节概要
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

⑵装有爆破片的容器,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爆破片的设计爆破压力上限.根据所选用爆破片 形式不同,可取(1.15~1.75) PW 为设计压力. ⑶固定式液化气体压力容器设计压力不低于下表规定 设计压力/MPa 液化气化临界温度 有可靠保冷设施 无保冷设施 50℃饱和蒸汽压力 无试验实测温度 有试验实测最高温度且 能保证低于临界温度 试验实测最高工作温度 下的饱和蒸汽压力
力
丙烷的饱和蒸汽压力
注:液化石油气指国家标准 GB11174 规定的混合液化石油气;异丁烷,丙烷,丙烯 50℃的饱和 蒸汽压力应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确定. 以上设计压力的规定均只限于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设计压力另有规定. 3,设计温度 t 设计温度是指容器在下常操作情况,在相应设计压力下,设定的受压元件的金属温度. 设计温度从概念上说不同于容器工作时器壁的金属温度.设计温度是在相应设计压力下设定 的一个温度.其值不得低于容器工作时器壁金属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如果容器器壁金属温 度在 0℃以下,则设定的设计温度不能高于器壁金属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设计温度视不同情况按下法设定; ⑴若容器内的介质是用蒸气直接加热 .或用电热元件插入介质加热,或进入容器的介质已被 加热,这时可取介质的最高温度为设计温度. ⑵若容器内的介质是被热载体(或冷载体)从外边间接加热(或冷却),取热载体的最高工作温 度或冷载体(低于 0℃的)最低工作温度为设计温度. ⑶设计储存容器,当壳体的金属温度受大气环境气温条件影响时 ,其最低设计温度可按地区 气象资料,取历年来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月平均最低值是指当月各天的最低气温值相 加后除以当月的天数. 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是气象局实测的 10 年逐月平均最低气温资料中的最小值. ⑷对间歇操作的设备,若容器内介质的温度和压力随反应和操作程序进行周期性的变化时 . 应苛刻的但却属同一时刻的温度与压力作为设定设计温度与设计压力的依据.不能把不属于 同一时刻的最大工作压力与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作为设定设计温度与设计压力的依据. 4,计算压力 PC 计算压力是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受压元件厚度的压力,其中包括液柱静压力.当元 件所承受的液柱静压力小于 5﹪设计压力时,可不计液柱静压力. 在实际工作中要区分好设计压力与计算压力,并应考虑到下述几点. 第一,确定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尺寸一般是有两个途径,像筒体,封头需通过计算来确定其 壁厚,在计算公式中应该用计算压力 PC,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取 PC=P,但是在胡些场合 下 PC 却不同于设计压力 P.譬如夹套容器的内筒,其设计压力根据化工生产工艺要求可能是 正压,也可能是负压,然而当夹套中用蒸汽加热时,内筒的计算压力应该按生产中可能出现的 最大压差来确定,而且往往是要进行稳定计算,这样一来内筒的计算压力就不等同于设计压 力了.所以,当需要利用公式计算容器的壳体可封头厚度时 ,引入和采用计算压力更为贴切. 此外压力容器中还有一些受压元件,如法兰,人孔,手孔,视镜等,这些零件的尺寸大都不需要 设计人员用公式计算,它们基本上都是通过有关标准查取的,但是在使用这些标准时却必须 知道容器的设计压力,有同的设计压力会查得不同的零件尺寸,所以在这种场合一,决定受压 元件尺寸的,说是设计压力更妥当. 第二,容器进行压力试验时,其试验压力的确定都是以容器的设计压力为基准乘以一定 的系数,特别是多腔压力容器更是如此.譬如夹套容器内筒的水压试验压力完全按其设计压 力确定而与其计算压力无关. 第三,在对压力容器的监察管理上,要对压力容器进行分类,容器的设计压力 P 是容器分 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5,许用压力
内压外压设计举例

(2)圆锥形容器充满液体时的应力 如图2-10所示,敞口圆锥形容器中盛装重度为γ的液体,其上端自由支承。
锥壳上任意一点处于液体静压力的作用下,其大小为()p H z γ=-又因12,/cos ,R R r r ztg αα=∞==,由式(2-11)得()cos H z ztg θγασδα-=(2-27)若令/0d dz θσ=,则θσ有最大值,即/2z H =时2max4cos H tg θγασδα= 求ϕσ时,如取M 点处以下的部分壳体为研究对象,则外载荷为M 点处上部液体所产生的静压力和M 点处下部液体重力之和,即22211()()33V r H z z z h z z tg πγπγα=-+=-+将V 值代入式(2-12)得222()()332cos 2cos r H z H z ztg r ϕπγγασπδαδα--==(2-28)同理,0,d dzϕϕσσ=在34z H =处有最大值 2max316cos H tg ϕγασδα=图2-10充满液体的圆锥形壳体设计举例: 设计举例:某厂需设计一回流液罐,罐的最高工作压力w p =2.4MPa ,工作温度为45C ︒,罐的内直径为1000mm ,罐体长3200mm ,试确定罐体的厚度及封头的型式和厚度。
解:(1)根据工作压力确定设计压力64.24.21.11.1=⨯==w p p MPa根据工作温度确定设计温度t 为60C ︒(2)选材,确定][σ, t ][σ,eL R根据工作压力,材料选为Q345R ,假设壳体厚度在6~16mm 范围内,查GB150中表4-1可得][σ=170MPa ,t ][σ=170MPa , eL R =345MPa(3)筒体壁厚设计考虑采用双面对接焊,局部无损探伤,焊接接头系数取85.0=ϕ,计算压力64.2==p p c MPa筒体计算厚度mm p D p c ti c 22.964.285.01702100064.2][2=-⨯⨯⨯=-=ϕσδ 取21C mm =则筒体设计厚度mm C d 22.10122.92=+=+=δδ按GB713-2008,10.25C mm ≤,故取10C =则筒体名义厚度110.22010.22n d C mm δδ≥+=+=考虑钢板常用规格厚度,向上圆整可取筒体名义厚度12n mm 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桑如苞向全国压力容器设计同行问好!内外压容器——受压元件设计压力容器都离不开一个为建立压力所必须的承压外壳—压力壳。
内外压容器设计即是指对组成压力壳的各种元件在压力作用下的设计计算。
压力壳必须以一定方式来支承:当采用鞍式支座支承时成为卧式容器的形式,由于自重、物料等重力作用,在压力壳上(特别是支座部位)产生应力,其受力相当于一个两端外伸的简支梁,对其计算即为卧式容器标准的内容。
当采用立式支承时成为立(塔)式容器的形式,由于自重、物料重力、风载、地震等作用,在压力壳上产生应力,其受力相当于一个直立的悬臂梁,对其计算即为塔式容器标准的内容。
当压力壳做成球形以支腿支承时,即成为球罐,在自重、物料重力、风载、地震等作用下的计算即为球形储罐标准的内容。
一、压力容器的构成圆筒—圆柱壳 压力作用下,以薄膜应力承载,为此整 球形封头 —球壳 体上产生一次薄膜应力,控制值1倍 壳体 椭圆封头(椭球壳) 许用应力。
但在相邻元件连接部位,会 碟封(球冠与环壳) 因变形协调产生局部薄膜应力和弯曲应 典型板壳结构 锥形封头(锥壳) 力,称二次应力,控制值3倍许用应力。
圆平板(平盖) 压力作用下,以弯曲应力承载,为此整 平板 环形板(开孔平盖) 体上产生一次弯曲应力,控制值1.5倍 环(法兰环) 许用应力。
弹性基础圆平板(管板)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计算1.圆筒1)应力状况:两相薄膜应力、环向应力为轴向应力的两倍。
2)壁厚计算公式:ci c ][2p D p t-=ϕσδ符号说明见GB 150。
称中径公式:适用范围,K ≤1.5,等价于p c ≤0.4[σ]t ϕ3)公式来由:内压圆筒壁厚计算公式是从圆筒与内压的静力平衡条件得出的。
设有内压圆筒如图所示(两端设封头)。
(1)圆筒受压力p c 的轴向作用: p c 在圆筒轴向产生的总轴向力:F 1=c 2i 4p D π圆筒横截面的面积:f i =πD i δ由此产生的圆筒轴向应力:σh =δδππ44i c i c2i D p D p D =当控制σh ≤[σ]t ϕ时,则:δ1=ϕσt D p ][4i c此即按圆筒轴向应力计算的壁厚公式。
(2)圆筒受压力p c 的径向作用(见图)p c 对圆筒径向作用,在半个圆筒投影面上产生的合力(沿图中水平方向): F 2=p c ·D i ·l承受此水平合力的圆筒纵截面面积: f 2=2δl由此产生的圆筒环向应力:σθ=δδ22ic i c D p l l D p ⋅=⋅⋅ 当控制σθ≤[σ]t ϕ时,δ2=ϕσtD p ][2i c ⋅此式称为内压圆筒的内径公式。
上述计算公式认为应力是沿圆筒壁厚均匀分布的,它们对薄壁容器是适合的。
但对于具较厚壁厚的圆筒,其环向应力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薄壁内径公式与实际应力存在较大误差。
对厚壁圆筒中的应力情况以由弹性力学为基础推导得出的拉美公式较好地反映了其分布:由拉美公式:厚壁筒中存在的三个方面的应力,其中只有轴向应力是沿厚度均匀布的。
环向应力和径向应力均是非均匀分布的,且内壁处为最大值。
筒壁三向应力中,以周向应力最大,内壁处达最大值,外壁处为最小值,内外壁处的应力差值随K=D o /D i 增大而增大。
当K=1.5时,由薄壁公式按均匀分布假设计算的环向应力值比按拉美公式计算的圆筒内壁处的最大环向应力要偏低23%,存在较大的计算误差。
由于薄壁公式形式简单,计算方便、适于工程应用。
为了解决厚壁筒时薄壁公式引起的较大误差,由此采取增大计算内径,以适应增大应力计算值的要求。
为此将圆筒计算内径改为中径,即以(D i +δ)代替D i 代入薄壁内径公式中:则有:σθ=δδδδ22)(i c c c i p D p D p +=+ 经变形得:2σθδ-p c δ=p c D iδ(2σθ-p c )=p c ·D i当σθ控制在[σ]t ,且考虑接头系数ϕ时,即σθ取[σ]t ϕ时, 则δ=ci c ][2p D p t-ϕσ此即GB 150中的内压圆筒公式,称中径公式。
当K=1.5时,按此式计算的应力与拉美公式计算的最大环向应力仅偏小3.8%。
完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4)公式计算应力的意义:一次总体环向薄膜应力,控制值[σ]。
5)焊接接头系数,ϕ—指纵缝接头系数。
6)二次应力:当圆筒与半球形封头、椭圆形封头连接时二次应力很小,能自动满足3[σ]的强度条件,故可不予考虑。
2.球壳1)应力状况,各向薄膜应力相等 2)厚度计算式:δ=cic ][4p D p t-ϕσ称中径公式,适用范围p c ≤0.6[σ]t ϕ等价于K ≤1.3533)公式来由同圆筒轴向应力作用情况 4)计算应力的意义:一次总体、薄膜应力(环向、经向)控制值:[σ]t 。
5)焊缝接头系数:指所有拼缝接头系数(纵缝、环缝)。
注意包括球封与圆筒的连接环缝系数。
6)与圆筒的连接结构:见GB 150附录J图J1(d)、(e)、(f)。
原则:不能削薄圆筒,局部加厚球壳。
7)二次应力:当半球形封头与圆筒连接时二次应力很小,能自动满足3[σ]的强度条件,故可不予考虑。
3.椭圆封头A、内压作用下1)应力状况a.薄膜应力a)标准椭圆封头薄膜应力分布:经向应力:最大拉应力在顶点。
环向应力:最大拉应力在顶点,最大压应力在底边。
b) 变形特征:趋圆。
c) 计算对象意义:拉应力——强度计算压应力——稳定控制b.弯曲应力(与圆筒连接)a) 变形协调,形成边界力。
b) 产生二次应力c.椭圆封头的应力:薄膜应力加弯曲应力。
最大应力的发生部位、方向、组成。
d.形状系数K 的意义K 为封头上的最大应力与对接圆筒中的环向薄膜应力的比值,K =环σσmaxK 分布曲线可回归成公式:K =1/6[(a /b )2+2]=1/6[2+(ii 2h D )2]不同a /b 的K 见GB 150表7-1。
标准椭圆封头K =1。
2)计算公式δ=ci c 5.0][2p D Kp t -ϕσ近似可理解为圆筒厚度的K 倍。
3)焊缝接头系数。
ϕ指拼缝,但不包括椭封与圆筒的连接环缝的接头系数。
4)内压稳定:a. a /b ≯2.6限制条件b.防止失稳,限制封头最小有效厚度: a /b 即K ≤1 δmin ≥0.15%D i a/b 即K >1 δmin ≥0.30% D iB.外压作用下:1)封头稳定计算是以薄膜应力为对象的: a.变形特征:趋扁。
b.计算对象过渡区——不存在稳定问题。
封头中心部分——“球面区”有稳定问题。
c.计算意义,按外压球壳。
当量球壳:对标准椭圆封头;当量球壳计算外半径:R o=0.9D o 。
D o ——封头外径。
2)对对接圆筒的影响。
外压圆筒计算长度L的意义:L为两个始终保持圆形的截面之间的距离。
椭圆封头曲面深度的1/3处可视为能保持圆形的截面,为此由两个椭圆封头与圆筒相连接的容器,该圆筒的外压计算长度L=圆筒长度+两个椭圆封头的直边段长度+两倍椭圆封头曲面深度的1/3。
3)圆筒失稳特点,a.周向失稳(外压作用)圆形截面变成波形截面,波数n从2个波至多个波。
n=2称长圆筒,n>2称短圆筒。
b.轴向失稳(轴向力及弯矩作用)塔在风弯、地震弯矩和重力载荷作用下的失稳。
轴线由直线变成波折线。
c 外压圆筒计算系数A—外压圆筒临界失稳时的周向压缩应变,与材料无关,只与结构尺寸相关(查图6—2)。
B—外压圆筒许用的周向压缩应力的2倍,与材料弹性模量有关(查图6—3至图6—10)。
d 外压圆筒许用外压的计算D×L×P=2δe×B/2×LD×P =δe×B[P]=δe×B/D0=B/(D/δe)———GB150中(6—1)式。
e 外压圆筒的计算外压圆筒既有稳定问题又有压缩强度问题,但对D/δe≥20的圆筒通常只有稳定问题,为此仅需按稳定进行计算,GB150中(6—1)式、(6—2)式即是。
(6—2)式是指在弹性阶段时的计算式。
对D/δe<20的圆筒稳定问题和压缩强度问题并存,为此需按稳定和强度分别进行计算,GB150中(6—4)式中的前一项即是按稳定计算的许用外压力,而第二项即是按压缩强度计算的许用外压力。
对D/δe<4的圆筒,其外压失稳都为长圆筒形式,故失稳时的临界应变A都直接按长圆筒计算,(6—3)式即是。
4.碟形封头受力、变形特征,应力分布,稳定,控制条件与椭封相似,只不过形状系数由K(椭封)改为M。
内容从略5.锥形封头1) 薄膜应力状态,a.计算模型:当量圆筒。
应力状况与圆筒相似,同处的环向应力等于轴向应力的两倍,但不同直径处应力不同。
b.计算公式:δ=αϕσcos 1][2cc c ⋅-p D p tD c ——计算直径。
c.计算应力的意义:一次、总体(大端)环向薄膜应力,控制值[σ]t 。
d.焊缝接头系数ϕ。
ϕ指锥壳纵缝的接头系数。
2)弯曲应力状态(发生于与圆筒连接部位)a.变形协调,产生边界力,可引起较大边缘应力,即二次应力,需考虑。
b.锥壳端部的应力。
端部应力由薄膜应力+边缘应力组成。
大端:最大应力为纵向(轴向)拉伸薄膜应力+轴向弯曲拉伸应力组成。
小端:起控制作用的应力为环向(局部)薄膜应力。
c.大、小端厚度的确定。
a) 大端:当轴向总应力超过3[σ]t 时,(由查图7-11确定),则需另行计算厚度,称大端加强段厚度。
计算公式:δr =ci c ][2p D Qp t-ϕσ其中:Q 称应力增值系数,其中体现了边缘应力的作用,并将许用应力控制值放宽至3[σ]t 。
b) 小端:当环向局部薄膜应力超过1.1[σ]t (由查图7-13确定)时,则需另行计算厚度,称小端加强段厚度。
计算公式:δr=ci c ][2p D Qp t-ϕσ其中:Q 也称应力增值系数,其中体现边界力作用引起的局部环向薄膜应力,并将许用应力控制值调至1.1[σ]t 。
d.加强段长度a) 锥壳大端加强段长度L 1:L 1=2αδcos 5.0r i D与之相接的圆筒也同时加厚至δr ,称圆筒加强段其最小长度L =2r i 5.0δD 锥壳大端加强段长度的意义是当量圆筒在均布边界力作用下,圆筒中轴向弯曲应力的衰减长度。
b) 锥壳小端加强段长度L 1L 1=αδcos ri s D 与之相接的圆筒也同时加厚至δr ,称圆筒加强段,其最小长度L =r i δs D 。
锥壳小端加强段长度的意义是:当量圆筒在均布边界力作用下圆筒中局部环向薄膜应力的衰减长度。
c) 锥壳大小端加强段长度比较。
略去大端与小端直径的差异,大端轴向弯曲应力的衰减长度约为小端环向薄膜应力的衰减长度的2倍(1.4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