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反社会行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校原因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在预防和控制 青少年违法犯罪上负有最为重大的责任。而 目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导向错误。最近几年虽然提出了素质 教育的口号,但这是一种断层的教育概念, 它和后面更高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不衔接的。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没有真正改变的情况下, 从教师、家长到学生,没有一方会接受所谓 的素质教育。因此,在素质教育或整个教育 理念中事实上存在着自我矛盾自我否定的东 西,它必然异化了素质教育而使它形同虚设。
另外,电脑游戏的普及,大量具有宣泄功 能的战争游戏,让很多青少年迷恋,他们在游 戏中,体会自己控制他人、攻击他人的成就感 和力量感。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说 耳濡目染会给人以影响。这种影响年深日久就 会显现出来。例如,美国学者曾进行了一项长 达22年的追踪研究,专家们首先测出211名8-9 岁的男孩最喜欢的三个电视剧所具有的暴力水 平,在这些孩子长到18-19岁时的追踪测试显 示,儿童时代的暴力偏好越强,他们此时侵犯 行为的水平就越高。又过了12年,研究者再次 测量发现,这些人的侵犯性水平依然与他们儿 童时代的暴力偏好强弱直接对应。
(二)女性青少年涉案原因和领域增多
一些青少年为了解脱身心压力或寻求精神刺激, 吸食毒品,沉溺于感官刺激,并因吸毒引发贩 毒、卖淫等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四、原因探究
(一)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正在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给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了许多 不利的影响。
首先,人、财、物的大量流动造成大范围的社会供求 失衡。随着改革开放层次和程度的深入,大量青少年劳 动力盲目无序的流动,造成了大范围的失业和失范现象, 一些人因此陷入生计困境,也就容易滋长各种违法犯罪。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发布的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认为,中 国目前至少有约1000万闲散未成年人,在未成年犯中 闲散未成年人比例高达61.2%。
其观点主要认为,社会行为均来自对他人行为 的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 拉指出,人类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就 可以学到复杂行为反应,而不必每一件事都亲 自体验。这就是说,人类有通过示范行为学会 他人经验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里,各种媒体、书籍、周围人 的行为方式,都会成为人们重要的模仿对象。 在电视节目中,经常报道世界各地的恐怖事件、 有暴力情节的影视作品,这些内容都很容易让 儿童认为“英雄”的形象是与武力征服他人相 联系的。
第六讲 反社会行为
一、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指一切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 为,包括助人行为、遵守社会规范行为、友善 行为、公共参与行为等。小到对他人微笑、上 车给老幼让座,大到捐赠遗体,志愿参与疫苗 试验,在危难当中舍己救人。
其中那些不求任何精神和物质回报的助人行为 也被称为利他行为或无私利他行为。
接触的负面事件在大脑中潜伏起来,并在其 他时刻影响其行为,这就是睡眠者效应。
许多人认为,孩子在观看暴力影片或其他节 目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攻击性来。但是, 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小孩子在学习说 话的时候,会突然说出一些当下大人并没有教 给他的词汇。大人总是奇怪,这些词汇是什么 时候被孩子学到的?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学习的 睡眠者效应。
其次,社会文化的污浊和媒介的误导造成 青少年道德滑坡。青少年由于受不良影视和 网络文化的影响,长期浸淫于这种不良文化 氛围中,青少年就会过多摄入其中传递的错 误信息,引起社会化的偏向,使他们的行为 失去准则,从而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最后,社会控制体系的虚弱加重加快社会 环境的恶化。社会控制体系的虚弱导致了社 会自力约束和自发发展现象的蔓延,助长了 青少年大胆涉足一些对他们不宜的领域,一 些青少年因此迈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一般化趋向
一般化是指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家庭经济状况为 小康及中产以上者有增加的趋势。作为计划生育 条件下的独生子女犯罪,实际上是一种“一般化” 现象。有些青少年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却 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向参与到违法犯罪活动中。 据山东省少管所的调查显示,2000年在该所关 押的少年犯中,有249名未成年独生子女,占总 数的24.61%。
美国传播心理学家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即对电 视节目进行过内容分析。他们把节目分为三类, 一类是犯罪—西部—冒险节目,其中暴力最多, 96.6%的节目里包含暴力;一类是卡通节目, 暴力节目高达93.5%,一类是戏剧节目,暴力 节目也有66.3%。在调查的183个节目中,展 现了1215个暴力冲突;在455个主要人物中, 241人偏好暴力。而这种状况在当下我国的电 视荧屏上,也是极为普遍的,以致广电总局要 求严格限制涉案剧的播出。
2005年3月14日美国一四岁儿童因被弟弟激 怒,拿出母亲提包里的手枪,对准两岁弟弟 的太阳穴,枪杀了他。
分析
孩子也许在某一天看到过妈妈包里的手枪,感到过好 奇,当时并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反应。但是,在接下来 的日子里,他看到一些成人是如何发火的,处于义愤 填膺的情绪状态时是如何攻击别人的。他就理解了枪 的用途,学会了对愤怒的应对方法就是快速和有效地 发泄,就是攻击引发他愤怒的他人。当他被激怒时, 手枪,就像一个刺激物一样,在冲突的情境中激活了 他的想象。他就会用模仿来的方法来释放自己的愤怒。 所以,是成人把一个孩子变成了一个具有攻击性行为 倾向的睡狮。当它沉睡的时候,我们不要以为它还是 一只小猫。
2、反社会行为与亲社会行为相对应,是一种攻 击他人或社会的行为,对社会有消极作用。例 如,暴力行为、侵犯或攻击行为、伤害他人和 破坏社会秩序等。
社会生物学的观点主要认为:
亲社会行为来自人类保存和传递种群遗传基因 的生物本能。
反社会行为则来自在保存种群基因的过程中, 当不可避免地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本能地表现出 攻击性反应。例如,为了繁衍后代和种群群体 的利益,工蜂和兵蚁都会本能地牺牲小我,舍 生忘死;母兽为保护幼兽与敌兽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