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集体行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集体行为

第一节集体行为的性质与条件

一、集体行为的性质

要探讨集体行为的性质,我们可以从了解集体行为的含义和特征入手。

1、含义

集体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又译为集群行为。顾名思义,集体行为是由某一集体共同表现出来的行为。

2、特征

集群性、自发性、暂时性、非组织性和反常性。

3、性质

在了解了集体行为的含义和特征后,我们就可以较明确地认识集体行为的性质。从集体行为的含义和特征来看,我们不难理解,集体行为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的结果。人们在临时组成的集合体中,受某一因素的刺激,情绪上相互感染、影响而自发地产生了类似的共同行为。这些行为具有集群性、自发性、暂时性、非组织性和反常性等特征。

二、集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1.集体行为产生的原因

(1)感染理论:感染理论强调集体行为的产生,尤其是行动群体的行为,是一种群体情绪“感染”的结果,换句话说,人群中,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具有感染性。

(2)会聚理论:强调只有具有相同性质行为的人们才会首先聚集起来,组成人群,彼此间相互影响,互相刺激,从而产生集体行为。从一定程度上说,正是这些“会聚”起来的个体或成员的一致性特征决定了群体的性质。

(3)紧急规范理论:与前述两种理论强调集体行为参与者的共同性不同,紧急规范理论认为参与集体行为的个体在动机、态度和行动上都有很大差异性。这一理论认为,在集体行为中虽然没有群体规范,但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成员之间会通过互动产生一种“紧急规范”。紧急规范一旦产生,就会对在场者形成规范压力,迫使他们去仿效和遵循,从而产生集体行为。

(4)对弈理论:对弈理论强调了集体行为中的理性和逻辑因素,假设每个成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理性选择。对个体来说,集体行为给成员提供了一种以较低代价换取报酬的机会,成员可以不受惩罚或以很低的代价获得较高的报酬。

(5)控制转让理论:与对弈理论一样,控制转让理论也强调了集体行为中的理性因素。在集体行为中,行动者对自身行动的控制转让给他人也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当他们考虑到保持自主地位所付出的代价超过所获得的利益时,就可能将自我控制权转让给他人。

2.集体行为产生的条件

第一,环境条件。它是集体行为产生的背景,一般包括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两类。

第二,结构性紧张。这是指任何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的社会条件。

第三,概念化信念。这是指人们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

第四,催发因素。这是集体行为产生的“导火线”。当已经具备了以上几种条件时,往往只需要一个小事端即可催发集体行为的突然爆发。

第五,行动动员。在以上各项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如果人群仍是完全涣散的,那么集体行为也是很难发生的。此刻,需要有人传递信息,唤起大众的普遍情绪,使其形成一个初级的甚至是松散的组织,这人往往充当领袖人物,鼓励他人采取行动,集体行为由此产生。第六,社会控制机制。即使上述条件均已具备,集体行为最终能否发生还要取决于社会控

制的成功或失败。

第二节集体行为的一般类型

一、人群行为

1、偶合人群。这是一种结构最松散的人群,是由个体临时聚集而成的。

2、常规人群。这是一种较有组织、有一定结构的人群。常规人群中成员通常都要遵循某种既定的社会规范和常规。

3、表意人群。这是指通过某种特殊事件或活动唤起人们的共同情绪并创造条件以表达和宣泄这种情绪,使成员感到满足的人群。

4、行动人群。这是指在紧急情况或激动情绪的影响下采取过激的一致性行动的人群。

二、大众行为

1. 恐慌

恐慌是指人群面临某种直接威胁时在恐惧状态下做出的不协调的违反常规的和非理性的集体行为。

2.谣言

谣言是从不知名的来源通过非正式渠道传播出来的不确切或不真实的信息。

3.流行时尚

在现代社会,流行是一种常见的大众行为。它是指某一时期内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盛行一时的外表和行为的风格,是这段时间内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广为崇尚的一种生活模式。

第三节社会运动

一、社会运动的界定

社会运动也称为“群众运动”,它是由众多的成员卷入或参与、采用非制度化的方式来改变现状的一种特殊的集体行为。比起一般的集体行为,社会运动表现出行动的规模更大,持续的时间较长,也更具有组织性的特点。

二、社会运动的特征和类型

1.社会运动的特征

从本质上讲,社会运动是一种特殊的集体行为。尽管社会运动在某些方面具有集体行为的特征,但是它与集体行为的区别还是明显的。

第一,社会运动往往具有全新的观点和目标,社会运动都是为了达到之前社会所没有的某一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就意味着它的观点与以往传统的要求是迥异的。

1.社会运动的特征

第二,参与社会运动的成员一般具有某种相同的信念或一致的意识形态,是这种信念和意识形态支持和鼓舞着参加者的精神,帮助他们在运动遭到原有社会秩序的抵抗时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忠诚。

第三,社会运动的参与者一般都具有强烈的信奉行动主义的倾向,也就是说,他们坚信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

第四,社会运动具有坚强的组织结构,但往往缺乏一个中心控制组织,由于社会运动波及的范围往往非常广泛,有的甚至跨越国界或时代,所以中心控制组织的产生是不易的,当然这种说法并非绝对的,规模较小的社会运动一般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控制组织。

2.社会运动的一般类型

几乎所有的社会运动都有一套坚定的意识形态和极力信奉的信念或信条,根据不同信念对运动目的的解释以及运动的性质和激烈程度,可以把社会运动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革命运动

革命就是要彻底地改变既有的政治权力格局,打破现有的社会权力结构,并以全新的社会制度取而代之。革命运动就是指那些对原有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极为不满,并力图按照自己理想中的蓝图重新组织整个社会的运动。

(2)改革运动

改革运动并不是要根本改变现存的社会权力结构,它们是要在现存社会格局下做出局部的变革,以维持着当前社会朝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相对民主和开放的运动,一般采取的是非暴力的手段。

(3)抵抗运动

抵抗运动又被称作抗拒取向的运动,它是针对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社会变迁而作出反应的运动,抵抗运动就是要阻止社会变革或扭转已经发生的社会变革。

(4)表意运动

与变革、改革和抵抗运动不同,表意运动不是试图去改变社会的权力结构或重建社会秩序,而是注重对组成社会的个体内心的改造,提供一种思想改造,满足其情感需求甚至向个体传输一种新的意识形态,重塑个体的个性。

三、社会运动理论

1.宏观视角

宏观视角的社会运动理论主要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等社会层面各因素对社会运动产生及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1)斯梅尔塞的加值理论

斯梅尔塞将自己的社会运动理论称为加值理论,他认为社会运动是由多种社会因素共同决定的。

(1)斯梅尔塞的加值理论

斯梅尔塞认为,所有的集体行为、社会运动和革命的产生,都是由以下六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有利于社会运动产生的结构性诱因(structural conduciveness),由社会结构衍生出来的压力、剥夺感或压迫感(structural strain),一般化信念(generalized beliefs)的产生,触发社会运动的因素或事件(precipitation factors),有效的运动动员(mobilization for action),社会控制能力(operation of social control)的下降。(2)康豪瑟的大众社会理论

康豪瑟(William Kornhause)的大众社会理论着重从社会组织结构视角,探讨社会中层组织或公民社会在社会运动和革命中的作用。

所谓的大众社会,即由传统社会中的整合性团体,变成心理与他人隔阂、人际交往非人格性、不受社会规范的约束等特性极强,且同构性极高的一群人的集合体的现代工业化社会。这种社会让个人失去归属感,产生焦虑和疏离,以至于每个人都陷入社会孤立状态,易于投入社会运动。

(3)国家理论

以国家为中心视角研究社会运动和革命的理论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斯考契波(Skocpol,1979)的革命理论。斯考契波和她的学生古德文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关于国家性质和革命可能性的一般理论。其理论的核心是衡量国家的三个维度:国家的官僚化程度、对不同政治势力的吸纳能力以及对社会的渗透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