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传统聚落景观地调研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西递宏村考察报告

西递宏村考察报告

西递宏村考察报告一、引言西递宏村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

宏村以其独特的古建筑风格和千年历史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宏村的人文历史、建筑风格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为保护和传承宏村的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二、宏村的历史与文化宏村建于宋代,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宏村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其典型的徽派民居上,这些民居不仅精美绝伦,还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宏村的布局以“三长两短”为特点,即三条主干道和两条次干道,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格局。

另外,宏村的屋顶都采用四面坡瓦,使得整个村庄显得安定、庄重。

三、宏村的建筑风格宏村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徽派建筑的影响。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特点而闻名,包括檩条结构、青砖黑瓦、木雕石刻等。

宏村的民居大多采用木结构和砖砌墙体,给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感觉。

村庄内的建筑多以家族为单位,因此每座民居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风格。

四、宏村的生活状况宏村的居民以农耕为主,他们过着宁静而朴素的生活。

村民们在山间耕种,饲养家畜,并积极参与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如织锦、雕刻等。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原始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文化氛围,这也是宏村吸引游客的原因之一。

五、宏村的保护与传承宏村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与传承,以保留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

当地政府和居民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宏村的建筑和环境,如修复古建筑、修缮街道等。

此外,通过开展文化教育和旅游推广,宏村的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和宣传。

六、结论通过本次考察,我们对宏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宏村作为中国古村落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宏村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希望宏村的独特魅力能够被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注:以上文档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实际考察为准)。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安徽宏村调研报告近期,我对安徽省宏村进行了调研,以下是我对该村的观察和总结。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的黟县,是中国传统古村落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村庄坐落在群山之间,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首先,宏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宏村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整个村落保存了丰富的明清建筑风格,独特的双木刻画、花墙、种种雕刻等结构与装饰物,使每一幢建筑都独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建筑不仅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古代农村社会、民俗文化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宏村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整个村落呈现出“悬空寨”式的布局,村庄的背后是连绵的苍山,正面则是碧水环绕的湖泊。

人们在宏村的生活方式中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人们感受到了原本的乡村舒适和自然气息。

村内采取了许多措施保护环境,比如限制车辆通行,鼓励居民使用环保能源,推行垃圾分类等,这些举措使得宏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再次,宏村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和村民的收益。

作为一座国家5A级景区,宏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村民通过开设农家乐、旅游商品销售等方式,参与到旅游业中,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来源。

而村庄的成功发展也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最后,宏村注重传承和发展文化产业。

宏村以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为基础,发展起了农民画、木雕、纸扇等优秀的文化产业。

通过培养一批传统工艺的继承人和推广相关产品,宏村得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宏村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参考。

宏村通过保护文化遗产、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等多种手段,成功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的提升。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宏村将继续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进,为中国农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安徽宏村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我国最著名的古村落之一。

该村建于明代,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国内最有特色的红色古村落。

近年来,宏村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光。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宏村目前的旅游发展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调研内容及结果1. 旅游资源宏村拥有众多的明清古建筑和清澈的溪水,环境幽静,风景秀美。

但是,由于参观游客数量激增,导致村内有时过于拥挤,游客体验不佳。

2. 旅游设施宏村目前的旅游设施相对较简陋,只有一些建筑修缮和广场建设,缺乏餐饮、住宿和购物等基础设施。

这使得游客的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影响了宏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3. 旅游服务村内的导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导游专业水平较高,能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和旅游解说,而有的导游只是让游客匆匆参观,缺乏专业性和亲和力。

四、问题分析1. 旅游资源无法得到最大化利用,游客体验差。

2. 旅游设施欠缺、不完善,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3. 导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品质有待提高。

五、建议1. 优化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限制游客数量,提高观光体验。

2.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增加餐饮、住宿和购物等基础设施,提高游客满意度。

3. 增加导游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4. 加强宏村品牌的推广,提高知名度和声誉,吸引更多游客。

六、结论宏村作为一座传统的古村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然而,目前在旅游设施、服务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通过提高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导游的培训和服务质量,宏村有望成为一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皖南西递宏村调研报告

皖南西递宏村调研报告

西递、宏村实习调研报告皖西学院环旅学院地理科学0902班史学光借着人文地理实习的机会,我们有幸游览了中国徽派建筑的典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和宏村。

由此,我对西递、宏村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刻。

古黟桃花源——西递,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南,距黄山风景区约40公里。

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西递村呈船形,占地16公顷。

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就像一间间船舱,组成大船的船体;昔日村头高大的乔木和13座牌楼,好比船上的桅杆和风帆;村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大海的波涛;村前的月湖和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村子,恰似一艘远航的巨轮停泊在宁静的港湾里。

西递原名西川,又称西溪,取村中三条溪水由东向西流之意;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至今尚保存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中124幢,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

目前,整理开放有凌云阁、胡文光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仁堂、追慕堂等古建筑。

这个村子的兴衰都与胡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

胡家从1465年起开始经商,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

在17世纪中叶,胡家中有人从经商转向官场所产生的影响使村庄得到发展。

18世纪到19世纪,西递的繁荣达到最顶峰。

西递村中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与其两侧各一条与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过很多窄巷。

在敬爱堂、履福堂、刺史牌楼等公共建筑之前有小广场。

今天,主要旅游景点包括124幢保护完好的明清建筑,大多数民居都对公众开放。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黄山市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2018-安徽宏村考察报告-实用word文档 (7页)

2018-安徽宏村考察报告-实用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安徽宏村考察报告篇一:安徽宏村调查报告姓名:周洁班级:10级环艺一班学号:1003611027指导老师:秦吉安院系:河大民生学院201X年安徽宏村调查报告一、考察时间:201X年4月23号—201X年4月30号二、考察地点:安徽黟县宏村、黄山三、考察人物:河南大学民生学院10级环艺系师生四、考察内容:速写写生、摄影五、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2、锻炼自己对画面的掌控能力、表现能力3、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六、考察过程:201X年4月23日,我们10级环艺系的同学在带队老师秦吉安的带领下去到了安徽省黟县宏村、黄山等徽派建筑的发源地,进行了考察写生。

让我们受益匪浅,考察结果和写生报告如下:1、徽州建筑简介: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在徽州地区现至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黟县现存的古村落西递、宏村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徽州建筑风格。

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

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借落有致。

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

宏村考察报告

宏村考察报告

宏村考察报告宏村,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素有“中国最美村落”之称。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宏村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旅游景点。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宏村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我特地进行了一次考察。

1. 宏村的历史据历史记载,宏村建于南宋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宏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著名,其古建筑群保存完好,被誉为中国古代民居村中的瑰宝。

漫步在宏村的石板街巷中,仿佛穿越到了古时候的世界,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2. 宏村的民居建筑在宏村,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其独特的古建筑。

这里的房屋大多采用了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均为砖木结构,以黑瓦白墙为主调。

我注意到,宏村的屋顶都是弯起的两角,这是为了防止雨水渗透,同时也赋予了建筑独特的美感。

此外,宏村的民居建筑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许多房屋坐落在水边,形成了“水左水右”的布局,更添了一份动人的景致。

我还发现,房屋中的窗户设计都相当精巧,通过不同的窗花图案,反映了主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3. 宏村的文化底蕴除了建筑外,宏村还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备受赞誉。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古代文物和历史遗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百六十座明清古民居,它们不仅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还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此外,宏村还出产了许多有特色的工艺品,如宏村剪纸、宏村木雕等,这些工艺品不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还成为了宏村的一张名片。

在宏村的街头巷尾,你能见到不少手艺人正在细心地制作这些工艺品,他们的技艺娴熟,让人赞叹不已。

4. 宏村的旅游发展近年来,宏村的旅游业发展迅猛,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作为一名考察者,我对宏村的旅游发展也进行了一些调研。

首先,我注意到宏村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不断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进。

道路、桥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方便了游客的出行。

同时,宏村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包括导游、接待、饮食、住宿等,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安徽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是中国传统古村落之一。

宏村是南宋以来,历时近800年的历史古村,以独特的古建筑和传统的农耕文化而闻名。

其独特的水墨画式的山水田园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宏村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以及旅游开发现状,为进一步推动宏村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2. 历史沿革宏村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宏村建村初期,由于地势平坦、湖泊众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农耕为主的繁荣村庄。

明、清两代,宏村的经济状况不断提升,成为周边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村内的建筑风格沿袭了明清古村的特色,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3. 文化传承3.1 传统建筑宏村的建筑风格以明清古建筑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宏村的大成殿和南湖书院。

大成殿是宏村的中心建筑,建于明嘉靖年间,是集庙宇、宴会厅和礼堂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

南湖书院则是宏村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南宋时期的先贤黄庭坚的故居。

宏村的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美的雕刻装饰而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3.2 农耕文化宏村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村内有多处传统农庄和农具展览馆,展示着农耕的历史和传统技艺。

宏村的农耕文化包括种植、养殖、农具制作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体系。

3.3 传统民俗活动宏村还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传统戏曲等。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娱乐方式,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4. 旅游开发现状宏村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之一,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蓬勃的推动。

宏村具备了丰富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政府也加大了对宏村旅游业的投入,修建了更多的旅游设施和交通便利设施,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然而,宏村的旅游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宏村的旅游开发尚不够完善,旅游设施不够完备,导致游客的入住、出行等方面存在不便。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鉴。

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

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人人都应尽的责任。

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和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

5月18号下午,我们坐上了去往安徽宏村的大巴车,经过了5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宏村,这个拥有清新空气和美丽环境的仙境。

一、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概况宏村古建筑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它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现存明清时期建筑共137幢,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

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

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

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

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二、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存在的问题随着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逐渐的提高,使宏村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这一现象导致这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所以,如何减少这一现象?保护宏村古建筑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如何在不伤害原始风貌的情况下修补古建筑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将会失去这一宝贵的遗产。

当前,古建筑资源的保护工作蛀牙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古建筑的墙面剥落情况严重。

(二)、旅游业过度的开发使古建筑所处环境存在问题。

(三)、古建筑建成历史悠久,保护工作存在难度。

《西递宏村生态旅游调查报告(推荐)》

《西递宏村生态旅游调查报告(推荐)》

《西递宏村生态旅游调查报告(推荐)》第一篇:西递宏村生态旅游调查报告(推荐)西递宏村生态旅游调查报告学号:***姓名:***一、调查目的:二、调查方式:三、调查目标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

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

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

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

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

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四、调查结果(一)自然生态环境影响1、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在宏村共有饭店、旅社22家,西递为17家(均不包括零散的家庭旅社)。

宏村场地调研

宏村场地调研

墙与外部街巷分隔。如图3所示为宏村主要街区组团的建筑单元组合模
式,从中可看出大部分建筑的单元组合模式为A、C型,只在一些街巷 转角处的建筑为B型模式。
建筑与地形的关系
建筑与地形的关系
建筑与地形的关系
建筑与气候的关系
• 宏村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夏季节长
,春、秋季节短,年平均气温15.8度,年平均最低气温15.4度(76、 80年),年平均最高气温16.4度(78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7.1度, 最冷月平均气温3.度;极端最高气温40.0度,出现在1967年的7月,极 端最低气温-12.3度,出现在1991年的12月。春季气温上升快,秋季气 温下降快。冬秋和盛夏气温变化小。县内中部中山的南坡比北坡的平 均气温高0.6度。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米下降0.5度
因山活,山因水青,南宋绍兴年间,古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
生学之先河,造出有“中国一绝”美称的人工水系,借牛形做活了这 水文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为“牛胃”,九曲十弯的水圳为“牛 肠”, “南湖”为“牛肚”,“牛肠”两旁民居是“牛身”。
场地现有建筑

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壮丽无比,享有 “民间故宫”的美称。著名景点还有:月沼春晓、南湖书院、牛肠水
2953.3毫米,最少年1030.8毫米,历年降水大于0.1毫米的日数为160 天,年降水量各月分配不均,3月到7月为降水集中时段,期间降水占 全年的67%,年平均暴雨日数6.6天。除12月外,各月都可能出现暴雨 。日最大降水量为221.1毫米。 • 日照:全年日照时数1815.7小时,日照率41%。春冬季日照较短,夏秋 季较长。
圳、双溪映碧、南湖风光周围有闻名遐迩的奇墅湖、木坑竹海、雉山木雕楼、塔 川秋色、万村明祠“爱敬堂”等美景。

宏村历史文化古村落调研

宏村历史文化古村落调研

宏村历史文化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模式调研褚玲敏一、宏村概况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 年),村落面积约19公顷,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古建筑137幢,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李白曾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2000年底,宏村与附近的西递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宏村历史文化古村落的特色分析(一)地域化的人文的景观和空间表征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

村落布局充分利用了整体性原则,依牛形设计贯通全村的古水系,如牛肠般绕屋穿户,从家家户户门前流过,再经村中央的“牛胃”流入村外的“牛肚”,反复过滤后流入河床。

这种开仿生学先河的水系设计,是由最初的构想开始,当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渐进发展而成的,成为了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从上面的评价中,宏村其精髓在于地域化的人文文景观。

1.1空间尺度就街道而言,两侧建筑高度与街道宽度的空间比例为(H/D)值是影响空间尺度的关键因素,H/D值高说明街道空间较狭窄,H/D值低说明空间较开敞。

宏村主要街道的H/D为1.3-2,普通巷道处于2-6。

空间尺度小,建筑密度大。

从原因来说,是徽州传统民居的内天井占用了聚落中部分土地,从而排挤了作为外部公共空间的街道。

这是由于微州民居内院大都“别有洞天”,外部界面往往高墙耸立,街道气氛朴素和谐,体现了中国人的内敛与储蓄。

图1宏村的建筑实体与外部空间的图底关系2.2空间肌理空间肌理是建筑与街道、广场、水系相互结合的组织方式,它反映了实体空间和虚体空间的拓扑关系。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宏村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我是在2021年10月对宏村进行了调研,并将调研结果汇总如下:一、宏村的地理位置与交通: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距离黄山市约65公里,距离县城徽州区约10公里。

宏村的交通相对便利,旅游客户可以选择乘坐公共汽车或者包车前往。

二、宏村的旅游资源:1. 古村落:宏村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传统江南古村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村内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具有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被誉为“活态历史博物馆”。

2. 水乡风景:宏村四周环绕着清澈的小溪和翠绿的稻田,景色秀美。

在村中漫步,可以欣赏到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情,感受到它那淳朴而宜人的氛围。

3. 茶园:宏村附近有茶园,这里的茶叶以绿茶为主,口感香醇。

游客可以参观茶园,了解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加工过程,并品尝到正宗的宏村绿茶。

4. 徽派文化:宏村是徽派文化的重要代表,这里有许多徽派的古建筑,游客可以了解到徽派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此外,宏村还有传统的徽州民俗表演和手工艺品展示,可以深入了解徽州的传统文化。

三、宏村的旅游服务:1. 酒店和民宿:宏村有许多精美的酒店和特色民宿供游客选择,可以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和优质的服务。

2. 餐饮服务:宏村有许多餐馆和小吃摊贩,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徽州美食,如徽州酥饼、臭豆腐等。

3. 导游服务:宏村有专业的导游为游客提供解说和导览服务,可以更好地了解宏村的历史和文化。

四、宏村的发展前景:宏村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村落和旅游景点,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

目前,宏村已经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未来,宏村可以进一步加大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进一步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五、总结:宏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的代表之一,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到水乡风情的风采。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宏村在未来有望成为更加繁华的旅游胜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

宏村调研报告800字

宏村调研报告800字

宏村调研报告800字宏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对宏村进行全面了解,包括环境、旅游资源、发展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研内容1. 宏村概况宏村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境内,是中国古村落之一,是地处山区的典型农村。

由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宏村成为了国内外游客争相参观的热门旅游景点。

2. 环境与景观品质宏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村落周围有形似牌坊的山岗,山体覆盖着茂密的树林,空气清新。

村内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古老民居,风格独特,保留了明清时代的建筑风貌。

村内还有许多池塘和河道,水清鱼跃。

整个村落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3. 旅游资源宏村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首先,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

宏村的民居均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具有浓厚的农家特色,给人一种历史文化气息。

其次,宏村周边的山水资源也很丰富,许多山岗和水塘都成为了游客喜爱的照相点。

最后,宏村还有一些文化景点,如儒家文化博物馆等,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 发展情况宏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开始接待游客,旅游事业逐渐兴起,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目前,宏村已经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宏村旅游的兴起,不仅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还促进了宏村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宏村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推动了当地文化和手工艺品的传承与发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走访当地民众,了解他们对宏村旅游发展的态度和看法。

然后,我们对宏村进行了实地观察,观察其环境、旅游资源等情况。

四、调研结果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对宏村的旅游发展持积极态度,认为宏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有一部分居民担忧旅游会对宏村的环境造成破坏。

五、结论与建议1. 宏村的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应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

安徽宏村调研报告首先,我要说明的是可能我并不了解安徽宏村,所以下面说的只是一些大白话,希望不要介意。

安徽宏村是中国的一个著名古村落,据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

这次调研的目的是要了解宏村的风貌和文化特点,以及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

首先到达宏村时,我被它的美丽景色所震撼了。

整个村落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街道干净整洁,村里的古树参天,小桥流水,处处透露着一种古朴和自然的氛围。

在村里漫步,仿佛进入了一个古老的世界。

在与当地的村民交流中,我了解到宏村的居民多从事农业和手工业,他们以耕田、养殖和编织传统工艺品为生。

不少村民将自家的房子开设了民宿,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一举措不仅为村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展示自己的文化。

在宏村的调研中,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宏村虽然吸引了不少游客,但目前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村内没有足够的停车场,导致游客停车困难;部分民宿设施老化且管理不善,影响游客的居住体验;同时,对于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另外,宏村还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宏村的特色和传统文化需要得到保护,不能被商业化或现代化所破坏;另一方面,宏村需要发展旅游业,为村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村民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保护规划,加强控制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最后,我想说的是,宏村确实是一个值得保护和发展的地方。

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拥有热情好客的村民。

我相信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宏村一定能够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更多的人带来美好的体验。

宏村景区考察总结汇报

宏村景区考察总结汇报

宏村景区考察总结汇报宏村景区考察总结汇报宏村位于中国安徽黄山市黟县境内,是我国传统文化村落的代表之一。

宏村素有“中国最美的古村落”之称,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为了更好地了解宏村景区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

以下是对宏村景区考察的总结汇报。

一、景区概况宏村景区位于黟县城西南约15公里处,总面积约220公顷。

它以清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以及独具特色的牌坊、小桥流水、小楼巷弄等景观而闻名于世。

景区内有南湖、西湖两个湖泊,湖水清澈见底,融入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此外,宏村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例如宏村书院、宏村剪纸等。

二、景区规划与发展宏村景区经过多年的规划与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景区内建有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餐厅、商店等设施,可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此外,景区还建立了一条完整的旅游观光线路,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宏村的主要景点,全面了解宏村的历史和文化。

三、旅游服务质量在我们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宏村景区的旅游服务质量较高。

景区内的工作人员热情周到,能够为游客提供及时的帮助与救援。

景区内的设施也相对完善,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可以享受到舒适的环境。

然而,考察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景区内的厕所设施比较陈旧,需要进行改善。

四、人文与自然景观宏村景区以其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景区内的古建筑群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技艺,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此外,景区内的自然景观也十分秀丽,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的山峦环绕,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画卷。

五、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尽管宏村景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旅游资源的限制,宏村景区的游客量有限,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

其次,宏村景区的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特别是交通出行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商业化过度现象也对景区的原汁原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更好地发展宏村景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宏村景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的条件,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三是保护好宏村的原汁原味,避免过度商业化,保持景区的自然与文化特色。

宏村考察报告

宏村考察报告

宏村考察报告第一篇:宏村考察报告一:考察时间:2013年7月4日—7月7日二:考察地点: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三:考察目的:通过实地考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

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

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

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

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

要求大家在考察中遵守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四:实习内容:实地考察,拍照,写生;五:实习过程:七月四号早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从苏州出发,踏上了去往宏村的路途。

当然,作为一个北方人,对于南方的山水派系建设有着天生的好奇。

令人高兴的是,我终将踏足过徽州这片神奇的土地。

经过近好几个小时的长途车程,我们进入了山水之间的目的地——宏村。

一路的颠簸让我们十分疲倦,下车后便直奔旅社安置行李。

虽然最初觉得住宿环境不是十分舒适,但一想到我们此行的目的,便觉得其他都无关紧要了。

稍作休息,我们便开始了宏村的梦幻之旅。

宏村古称为弘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位于黄山南麓,黟县县城东北,地处黟县、黄山区、休宁上区县交界处,离县城 11公里,往东可达太平湖、九华山风景区,北上铜陵、合肥,往南可达屯溪、杭州、景德镇等地,交通十分便利。

宏村早在唐宋期间就曾繁荣一时,南宋绍兴年间,汪姓聚族于此建村。

历代沿更曾名:怀仁乡、贤仁里、十都、弘村,乾隆年间,更名宏村,距今860余年历史。

宏村不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民居,同时地处新安江源头,群山环抱,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在宏村方圆不到十公里之内已开发旅游景区——木坑竹海、塔川秋色和正待开发的奇墅湖水上乐园、协里风光、羊栈岭古道、新安江源头生态游等众多山水田园风光,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

宏村景区考察总结汇报稿

宏村景区考察总结汇报稿

宏村景区考察总结汇报稿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某某某,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介绍一下我近期对宏村景区进行考察的情况。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因古老的建筑、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及悠久的历史悠久而闻名遐迩。

此次考察是为了更加全面了解宏村的状况,并向大家推荐这个美丽的地方。

宏村地处山区,以其独特的中国古代村落格局闻名。

整个村落分为上宅、中宅和下宅三个区域,形成了一个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群落。

同时,村内还有数不清的小桥流水、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

这些景观与村庄之间相得益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古代中国画中。

考察期间,我特别留意了宏村的古建筑。

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中最著名的有“南湖书院”和“曹家大院”。

南湖书院是宏村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曾经是明代至清代间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曹家大院是宏村最大的封建世家之一,其建筑风格兼具北方草原与江南水乡的特点,被誉为“江南第一大院”。

此外,我还对宏村的农耕文化进行了深入了解。

宏村的农耕文化代代相传,人们以务农为生,传统农耕技术得以继承和发展。

除了欣赏到原生态的农耕景观之外,我还与当地居民互动,了解到他们对农耕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是非常可贵的,应该得到全面支持和鼓励。

在宏村的考察中,我还留意到了宏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等问题,导致游客流动受限。

此外,宏村旅游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

这些问题需要持续关注和改进,以提升宏村旅游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一下,宏村作为中国古代村落的典型代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

在此次考察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宏村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宏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加强宏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其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谢谢大家!参考文献:1. 张华,2017,宏村城乡景观发展方案研究,景观设计,(5)。

宏村考察报告

宏村考察报告

宏村考察报告宏村,位于安徽黄山市屯溪区,是中国古代传统村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最近,我和同事们进行了一次宏村考察,探索这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和大家分享我们的收获和感受。

一、历史和文化之美宏村建于南宋时期,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这里的古民居保存完好,大部分建筑都是明清时期建造,至今依然充满着浓郁的古代气息。

走在宏村的古老街道上,仿佛能够穿越回到过去的岁月中,感受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特别留意了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

宏村的房屋大都是木质结构,屋檐下装饰着别致的石刻,龙凤雕像和浮雕,极具艺术价值。

宏村的传统文化包括山水诗、民俗曲艺和书法绘画等等,都是当地人民的重要文化遗产,也体现了中国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融合中西方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宏村依托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山水风光,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宏村的旅游发展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貌,即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在宏村内,可以参观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和文化展览,如中西方文化交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画韵廊等等。

同时,宏村也有许多中西合璧的旅游项目,如桃花溪漂流和长江三峡游船等等。

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够丰富游客的体验,更能体现出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特点。

三、振兴乡村经济的探索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宏村也开始以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考察中,我们发现当地政府和居民积极探索创新,尝试着通过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

一方面,宏村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如开展古村落文化节、策划民俗表演等等,增加了游客对宏村的兴趣和好感。

另一方面,宏村通过多种方式发展旅游业,如发展民宿、农家乐、手工艺、自行车租赁等等,带动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和村庄的整体经济水平。

四、对未来的思考在宏村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挖掘和保护当地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开发可持续性的旅游项目,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村传统聚落景观的调查分析报告完成人:彭佳璇、卢晓玮、段苏丽、喻淼鑫、张岳婷、王嘉琳、龚颖、李海涛、谭丽云实习时间:2015年4月10日实习地点:黄山市宏村指导老师:熊平生、邱文彬、钟顺清一、实习目的1、根据地图以及实地考察绘制出黄山宏村的结构分布图,包括其建筑的朝向和路网结构。

2、调查其村落的基本信息、村落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村落承载的非物质遗产以及村落人居环境现状。

二、实习方法(1)实地调研法:以小组为单位对黄山市宏村进行实地调查。

(2)文献资料搜集法:通过文献检索、网上资源搜集以及google 地图等途径进行充足的前期准备。

(3)绘图法:结合地图与小组成员实地考察的结果,用手绘法绘出宏村的布局图。

三、实习区域概况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村落面积约19.17公顷,整个村依山伴水而建。

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

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宏村被誉为“画中的村庄”。

(图1)图1: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卫星图宏村的建筑(图版Ⅰ;a)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

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砖雕(图版Ⅰ;b)、木雕(图版Ⅰ;c)和石雕(图版Ⅰ;d)等雕刻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村内街巷大部分傍水而建(图版Ⅰ;e),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图版Ⅰ;f)布局。

宏村居民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居民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

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图版Ⅰ;g)、乐叙堂、承志堂等。

(图版Ⅰ)图版Ⅰa bc de fga:村庄傍水而建 b:砖雕 c:木雕d:石雕 e:水渠 f:月沼g:南湖书院四、实习内容定义(1)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

因此应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2)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五、调查结果分析1.宏村的基本信息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880多年,原名为“弘村”在清乾隆年间为避开皇帝名号改为“宏村”(图2)。

村庄现有面积300亩,以盆地地形为主,户籍人口1500人,常住人口3000人。

主要民族为汉族,主要姓氏为汪氏族人。

从1986年开始作为旅游景点开放,2001年被评为5A级旅游景点,是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的历史文化名村,资源丰富,是黟县优质木材毛竹、名优茶产地之一。

图2:历史文化名村宏村全景手绘图2、宏村的传统建筑古宏村人独出机智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图版Ι;e)。

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

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统看全村,就像一只俯卧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28余幢。

村中有被人们民间故宫“承志堂”(图版Ⅱ;d)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

其次还有“敬德堂”(图版Ⅱ;c)“树人堂”(图版Ⅱ;b)“汪氏宗祠”(图版Ⅱ;a)等典型的古民居。

南湖书院南湖书院(图版Ι;g)是宏村的第一所学堂,始建于1814年,是由汪大燮组织并由朝廷拨款修建。

直至1998年才作为景点开放,在此之前都作为学堂使用。

汪家祠堂前的月沼是宏村的中心点,是以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

村中半月形的池塘称为“牛胃”,一条400 余米长的溪水盘绕在“牛腹”内,被称作“牛肠”。

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桥,作为“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和环境。

宏村的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独特的水系是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

图版Ⅱa bc da:汪氏祠堂 b:树人堂c敬德堂 d:承志堂3、宏村的选址和格局宏村的选址、布局以及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

宏村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有3条古河道贯穿其中,有2颗500多年的古树和2株180多年历史的牡丹,以及7口古井(图3)。

它的主要特点是与其水系相得益彰,依山傍水而建,其理水观念合于中国古代的风水学。

图3:宏村的古井(1)宏村内部的活水并非天然形成,而是村民们后来修建的。

根据宏村村民家谱上记载,村落初期,只有山前一条溪水。

明朝永乐年间,宏村人邀请徽州地理先生何可达重新勘测规划。

他详细审查山川走势,特别是宏村附近的水流去向。

经过十年的探索,何可达确定了把溪水引到村民家门口的村落规划方案。

根据何可达的设计,村民先把村中那口仅有的小泉窟,开掘成一个宽阔的水塘。

他们按照民间“花开则落,月满则亏”的传统说法,将水塘开掘成半月形,取“花未开、月未圆”的境界,称为“月沼”(图版Ι;f)。

然后村民从山前的那条溪水上游,引出向西流的活水,南转东出,在各家各户门前经过,再经过月沼,最后流回溪水下游。

这就形成了弯弯曲曲流过每家门口的水渠。

村民们利用天然的地势落差,使水渠中水流始终保持活性。

同时在上游设置水闸,控制水的流量。

这样,水渠之水就能长年不枯。

开始,村里的学堂是建在村口的。

孩子们和老师用水不太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美化学堂的环境,村民们又在学堂旁边修建了这个南湖。

就这样月沼、水渠、南湖以及天然的溪水组成一个活水系(图4),终日潺潺在村中流淌。

(2)“无水不成村”,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安徽宏村的理水观念:从选址开始,宏村就严格地遵循了风水术的法则。

中国地处北半球,而且绝大部分地区都处在北回归线以北,所接受到的阳光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南方。

因此,在中国建筑物的最佳朝向是坐北朝南,这样才能获得最充分的采光。

从宏村的平面图中可看出宏村的布局非常符合上述标准。

左面即西面为西溪和羊栈河,右面即为际泗公路,前面即南面为南湖,后面即北面为雷岗山。

当然,并不是每个要素都是天然的,例如南湖就是后来修造的人工湖。

但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宏村建筑布局的前提和关键。

宏村的水系与它的布局也有着莫大的联系,所以要谈宏村的水系就不得不谈它的巧妙布局。

由于村形似牛形,宏村自古被称为“牛形村”。

村子北面背靠的雷岗山就是“牛头”;村子中央的半月形水塘为“牛胃”;在村子中沿着巷道弯曲回转,穿房绕户的大小水圳就是“牛肠”;村口正面的南湖就是“牛肚”;村子西面架在西溪和羊栈河上的四座桥则为“牛腿”。

由此整个村落看起来就像一头卧在水中的大水牛。

从宏村的水系规划历史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它是宏村多少代人的劳动结晶。

从选址开始它就倾注了古人的智慧和汗水。

古人在选址造宅上不是盲目的,他们选择一块地首先要看这块地是否适宜人们的生活,是否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力图做到人与自然的融洽境界。

宏村在地势上的选择体现出了建筑朝向与日照的“天时”和“地利”的双向调节,使得既顺应地形环境,又不违背良好方位的布局形式。

在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改造中,这一思想也是起着主导作用。

图4:贯穿全村的水系(3)宏村的水主要是来自西溪,而最后这水又“还”给了西溪。

宏村人只是巧妙地使它在村中“游历”了一遍,而同时又满足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

这种做法,按照自然条件的缺损,通过人工措施来补益。

只要做得巧妙,就能起到点石为金的效果。

从宏村这古村落的整个形成历史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建筑意识中对整个居住群的整体规划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

而且这一意识还存在一个不断发展、进步、完善的漫长过程。

最终才形成“置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依山傍水而居,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可当北面来风。

地势高爽,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有仰观山色俯听泉声之乐。

宏村建筑群是集我国古代科学、建筑工程学、文化、宗教、美学和艺术等于一体的综合实体。

它在力求满足村民实际的功能性需求以外,又兼顾了文化气息和观赏性,同时还不忘发展的可持续性。

宏村的选址、空间布局、水系的形成都深受风水思想的影响。

自古以来,民间建宅择地注重“风水”,择位定向首先要查看构成自然环境诸因素的形态,以定夺住宅在自然环境中的空间位置。

因此,民居择地讲究取山水汇聚、藏风得水之地。

宏村作为明清徽州民居建筑中保存最好、特色鲜明的村落,充分反映了风水与营建的密切关系。

宏村民居村落形态的起源、发展与最终成型是伴随着风水思想的成熟和完善而逐步扩展的,历经宋至明清的数个朝代。

在其发展历程中的各个阶段无不受到风水思想的深刻影响。

如宏村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月沼与乐叙堂的修建,它们完全是风水理论指导下的产物。

事实上,不仅宏村的整体村落环境建设是风水思想的直接外化,作为村落构成基本要素的民居建筑个体,其营建的地点、朝向、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也深刻地烙上了风水思想的印痕。

另外,在空间布局中,宏村的宅居形势、建筑尺度等因素,都与风水理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4)相关史料证明:宏村历代人具有根深蒂固的风水理念,这与宏村独特空间的形成关系密切。

宏村是经精心“设计”而成的,其外部空间崇尚自然的传统环境观念在其选址、规划中得到具体体现。

宏村古村落选址和规划建设都符合传统的“枕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的风水原则,注重从堪舆学角度进行整体规划。

从精神性空间的营造角度来看,宏村人赋予古村落一种观念的形态,有意把村落的整体形态与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相结合,借助风水理论中象形说中“牛卧马驰、莺舞凤飞、牛富凤贵”的说法,把宏村建设成为典型的“牛形村落”,村落的牛形边界也成为村落整体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

同时,牛形的古村落形态显示出时人仿生设计意识的开放性。

追求环境的舒适性和观赏性赋予了宏村村落空间结构和分布形态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整个宏村村落在形状上格外注重地势,是一个近乎天成的空间骨架,是一个完整的聚落空间结构形态整体。

宏村空间布局的显著特征便是因借自然,与环境相和谐形成一种灵活、无序、自由的分布方式,从而构成“人—村落—环境”之间的有机统一,而这也是现代建筑设计规划中所缺失的。

4.宏村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信息(图5)图5:宏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信息5.宏村的人居环境现状现有居住在传统建筑的居民有400余户,1400余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