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聚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传统村落的风水观
——以徽州古村落为例
姓名:刘洋班级:旅游管理09—2BF学号:14093102091序号:16号内容提要:以徽州民居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村落的风水观。
关键字:传统村落风水观徽州古村落
我国传统村寨的选址布局长期以来是受传统风水观支配的。风水观是中国人在长期适应自然生态环境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想意识,包涵了中国人对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选择,规划和布局的思想,其目的是追求理想的生存环境。理想的生存环境必须“藏风”、“得水”、“乘生气”。风水思想的产生受到了中国古代“生气论”哲学的影响,认为“天地间只有一个气” ,“万物皆成于气” ,风水穴位所在乃地中生气旺盛之处,而生气的特点是“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因此“风”和“水”对生气的聚藏有着决定的作用,也成为“风水”考虑的首要问题。中国古代人们一认为,地表的一切生命现象都离不开风,即(流动着的空气)和水(江、河、湖、海与潮湿之原)的结合,风、水的结合,才形成了“生气” ,即万象滋生,生物繁衍的生态环境。因此,中国古代人们对宅居、村寨、城镇及葬地的选择,都强调地形地貌对“藏风”、“得水”的功用,都强调选择风、水结合的富有“生气”之地。
风水术又称为堪舆学、相地术、地理相宅术、青乌、青囊、术、形、法等,是中国古代方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从古代沿袭至今的择吉避凶的术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风水在传统社会中
的力量,在于它指出自然自身的生命,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风水术其实就是论述和指导人们选择和处理住宅 ( 阳宅) 与坟地( 阴宅) 的位置朝向布局营建择日等一系列的主张和学说,是选择居住环境的一种术数,它最重要的原则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并以八卦来确定地理堪舆的五要素:龙、穴、砂、水、向,其本质是气寻龙点穴察砂觅水定向,目的是察寻适于人体的吉气,避开不利于人体的煞气崇信风水已成为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积淀,一种普遍的民俗文化事象。风水活动不仅是中国传统丧葬民俗的一个特色,而且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特有的现象。同样地,徽州大地设府治县,次至择村建祠,小而营宅造院,无处不留下风水活动的痕迹。
徽州古民居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款县、黔县、绩溪、祁门、休宁及婴源(现属江西省)及其新安江流域内。自东晋、唐末和南宋以来,中原大族避乱迁徙至此,村落就开始形成。到明清时期,村落处于稳定繁荣时期。徽州古民居在村落规划、建筑设计和营造技术方面,都受到风水理论的影响,徽州的大多数方志和族谱对此均有记载。徽州古民居大多依山傍水、背山面水或枕山环水,构成“藏风”的形局,以达到聚气的目的,也就是所谓的风水宝地。徽派民居中的风水观很强,涉及面也很广,以下从村落的水口和村落的古建筑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村落的水口
徽州村落水口一般位于村落的入口处,也是众水汇集之地。水口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界定村落的区域和标识村落出入口的位
置,另一方面也是满足村民对“保瑞避邪”的心理需要,即保住村落的瑞气不外泄,避免村外的邪气和煞气冲进来。水口是村落整体布局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人们称为徽州古村落的“眼睛”,整个徽州村落的“灵魂”,其营造的丰富性与内涵性就将直接影响整个村落的空间与品位。徽州人之所以热衷于在村口建造水口,主要是因为受风水理论的影响,他们认为水是财富的象征,为了防止它外流就应该修建“水口”,将水留住,才会“户闭”则财用之不竭,水口多选于山脉转折,流水环绕的地方,此外在水口还会辅助建造些富于人文气息的建筑,以庙、亭、堤、桥、树为主,据说可以加深水口的锁匙气势。在村落建设中,对水的流向也很有讲究。按风水的要求,水流最好是从西北角引进村落,从东南角出村,“山起西北,水归东南,为天地之势也”。在徽州的古村落中,最有名气的水口当属唐模村了!唐模水口建于村东,既有水口,又有园林,形成了古徽州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口园林,名为:檀干园。檀干溪和进村的古驿道穿园而过,河溪两岸数十株百年古树,浓荫蔽日,充分利用天然的湖山坡地,因地制宜,将山水、田野、村舍溶于一体,形成独特的皖南古村落的水口园林风格。唐模水口以桥、堰作为关锁(廊桥在当地也成为桥屋,跨淙淙流水的檀干溪而成,造型庄重,它兴建的风水意义是:对经村而去的溪水进行关锁,不使“财水”一泻而去),以亭、庙、坊作为镇物,以古树、花草作为背景,这是古徽人在风水理论指导下经过千百年来精心营造而成的,反映了徽商在兴旺时期的环境意识和对物
质及精神上的追求。整个水口建筑构思独特,自然景观优美,并与徽派园林、江南水街共同构成了人性化的人居条件,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认和谐共存的生存理念。在另一方面,水口离村的距离还反映了村庄的规模和发展情况!
徽州水口园林是以变化丰富的地域自然山水为依托,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然而,景观优美和形局完善,且适宜居住的自然环境并非处处可得,所以一些注重形势的风水师们遇到这样的情形是时往往会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挖沟开圳。对于缺少水圳或自然河道形局不佳的情况,都会采应相应的弥补方法以增加村基气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黟县宏村。众所周知,宏村乃一牛形村,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而南湖可以说是宏村的水口。南湖为后来真增加的一个水口,风水师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将月沼作为“内阳水”,还需与一“外阳水”相合,村庄才能真正发达。在明朝万历年间,又将村南百亩良田开掘成南湖,作为另一个“牛胃”,形成了南湖。
风水理论对徽州村落规划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村落选址、水口园林到水系改造等,充分的体现了“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装点自然”的设计思想,从而使徽州山水、村舍与田野等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意境。
村落的建筑
徽州村落大多数处于皖南山区丘陵地带,民居的宅基择址也遵循“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格局。徽州理想的民宅外环境应是地势平坦宽敞,门前有平阔平地,宅周有山环水抱。而这样理想的形局,对于徽州村落中每个民宅很难都获得满足。所以普通民居在通过宅前开挖池塘,来代替流水以聚财。建筑平面方正整齐,平面组合采用“大门—天井—厅堂—厢房—楼梯—院落”的形式,以天井为核心,天井前方为厅堂,厅堂面朝天井。天井在徽州古民居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古徽匠人有意设计建造的,是徽州先人智慧的结晶、文明的产物。天井具有通风排水、采光纳气、消防灭火等功能和作用,居家之人端坐厅堂之上,就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深切契合着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意蕴。有些家庭还在天井中设置假山,摆放盆景,并砌池养鱼,可谓怡然惬意。天井的另一种说法与徽商有关,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徽州古民居建筑文化中每每打上徽商的烙印。徽商一方面“雄踞神州半壁江山”,富甲天下,但另一方面,在外边又被“重农抑商”的桎梏所制抑着,于是在家中设置个天井,既获“天人合一”之灵气,又有“顶天立地”之满足,这与徽州古民居厅堂两侧的“商”字梁的设置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心理满足上的天井成因还表现在,由于深宅、高墙封锁的古民居所形成的心理压迫感,因为有了天井而得到“仰天长叹”的宣泄、喷发之口。天井院落多以石板铺就,布有小水池或水缸,意为“四水归堂”、“肥水不外流”,这又与古徽州人的风水观密切相关。天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