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约束理论:关于金融发展的另一种分析框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约束理论:关于金融发展的另一种分析框架

杨时革1

一、金融约束理论的基本观点

“金融约束理论”(Theory of Financial Constrains)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赫尔曼(Herman)、斯蒂格利兹(Stiglits)和凯文(Kevin)等人提出来的。新凯恩斯主义者主要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观点,以及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麦金农等人的金融深化理论作了批评和修正,从而形成了关于金融发展问题的另一种分析思路和研究框架,该理论所阐发的政策设想被认为是适应于东亚经济起飞时期金融经济发展阶段的一种战略选择。

“金融约束理论”认为,实际利率上升对经济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实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存款利率上升,虽然会带来贷款的增加,从而剌激投资和产出,但同时企业筹资成本亦上升,从而投资需求下降;而存款实际利率提高,居民储蓄上升的同时,又抑制的居民的消费需求;另外,实际利率过高,引致外资流入,从而使汇率高估,出口需求因此下降,这三方面的影响导致总需求下降,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金融约束理论”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还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金融深化论的前提假定为瓦尔拉斯均衡的市场条件,这在现实中难以成立,因为经济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问题,以及代理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金融市场失灵。斯蒂格利兹(Stiglits,1993)将金融市场失灵概括为7大方面:一是作为公共品的监控问题;二是监控、选择和贷款的外部性问题;三是金融机构破产的外部性问题;四是市场缺失及不完善问题;五是金融市场垄断问题;六是竞争性市场的帕累托无效率问题;七是投资者信息缺乏问题。

“金融约束理论”指出,金融市场失灵本质上是信息失灵,它导致金融市场交易制度难以有效运行,因此必须由政府供给有正式约束力的权威制度来保证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具体而言,就是应由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对存贷利率、市场准入及资本市场竞争加以限制,从而为金融及生产部门创造“租金机会”(Rent Opportunities)。这也即是金融约束的涵义界定。这里的“租金”是指政府通过控制存款利率(保持实际利率水平为一正值),使其低于竞争性市场均衡利率,从而为银行和私人部门创造的额外收益。而这种租金的效用即“租金机会”则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租金为金融部门创造出特许权溢价。这种特许权价值为金融中介(银行)创造了长期股本,从而为银行创造了一个持续而稳定的利润流,银行因此有能力成为长期经营者,不会为短期私利而去损害社会;其二租金的存在增强了银行寻找更多存款来源的动力。由于市场准入等限制,率先进入市场的银行暂时享有垄断权力。可得到较高的边际租金,就有动力扩大贷款,客户借此租金机会,也就能更方便地进入金融市场融资,增强了资本积累能力,从而有利于降低融资项目风险和代理成本,提高资本收益,融资银行也就获得了更多的存款来源,同时也提高了资金融通效率;其三,租金可作为鉴别企业效益优劣的信号工具。金融约束论认为,企业通过股市融资增加股本,有可能表明企业自身效益不佳、积累能力有限,而企业若是通过银行提供的租金机会进行融资积累的方式而增加自身股本,这就表明企业投资效率和经营状况良好,从而银行会倾向于给予其更多贷款支持,从而该企业也因此得到了优先从银行融资的租金机会,从而进入新一轮资本积累。这样有可能形成一良性循环,即:企业获取租金机会→融资、投资、提高股本份额→发送良性信号→企业获取更多租金机会→新一轮融资、投资、进一步提高股本份额→…

斯蒂格利兹(Stiglits,1997)等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金融约束作为一种金融市场中政府行为的制度安排,是比金融自由化的纯竞争性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1作者简介: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思想史、经济学、金融学。

增长,因为在发展中经济或转型经济通常不具有金融自由化所要求的先决条件,另外,实施金融约束的核心要素是政府要为企业部门提供租金机会,而政府亦可凭借其特有强制约束力进行寻租和创租活动。“金融约束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实施政府干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框架。另外,斯蒂格利兹(Stiglits,1997)基于东亚和日本经验,提出了若干适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约束的政策建议,其要点有:第一,控制存款利率,使其低于市场利率。一方面银行可获取稳定的租金收益流,从而激励银行扩大存款,另一方面减少了银行高息揽存等短期行为和道德风险;第二,限制银行业竞争。一方面政府设定的市场准入限制避免了恶性竞争,维也纳护了金融稳定,但另一方面也会使无效率的银行也得到保护,不过,总的来看,金融稳定的总收益大于这一成本;第三,限制资产替代。租金收益和获得量取决于银行吸收的存款量,为此要限制居发将银行部门的存款转化为其他资产(通常为证券、实物资产、国外及非正式金融机构存款等)。理由是:证券市场主要功能是为信誉优良的大企业融资,居民将资金分流到证券市场,必然使银行失去一部分收益高且安全的业务,从而影响银行资产的整体质量;非正式金融部门因无法创造货币、制度结构落后、履约能力低等因素,难以替代正式金融市场;另外,政府对资本项目的控制和保持实际利率为正的措施,实际上已使居民对国外资产和实物资产的替代缺乏动力;第四,贷款利率控制。租金的真正实现或者说租金在银行和产业部门的分配,取决于二者的博奕,这就涉及到贷款的利率控制和由此引起的补偿性安排。具体而言,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较高利率极易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降低了银行资产质量,因而必需实行利率控制,但控制贷款利率又可能引扭曲资源配置,减少银行可实现租金,因此银行可与借款者谈判,进行补偿性安排,比如要求借款人将所贷资金部分回存银行,以提高实际贷款利率,同时又有利于减少资源配置扭曲,这其间,信息投资可作为银行增强谈判力的砝码。

二、斯蒂格利兹的分析:金融市场中政府行为的必要性

1.信息问题、制度安排与市场失败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是现代经济学在20世纪的重要进展之一。经济学家对“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全”(Imperfect Information)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市场和政府各自作用和局限性的认识。信息经济学认为,市场中往往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全的问题,这些与市场有关的缺陷是产生“市场失败”(Market Failure)的重要原因。应该说,信息经济学对于市场信息缺陷以及由此导致的市场失败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自由市场的局限性,从某种程度上矫正了20世纪后半页以来,经济学界对于完全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的强调,对于我们完整理解市场和政府的功能定位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信息在金融市场中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金融市场本身就要求对市场资本配置及其监控进行一种制度安排,而资本配置和监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信息问题,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金融市场就是进行信息生产、传递、扩散和利用的市场。经济学理论研究业已证明,由于“市场不完善”(Incomplete Markets)和市场信息不完全,从总体上而言,竞争性均衡世界中所谓“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不存在的(Stiglitz,1986)。竞争性市场经济不能提供足够的公共品,而信息恰恰就是一种典型的公共品,具有公共品的“非竞争性”(Non-rivalrousness)和“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由于信息的公共产品性质,使得分配信息收益存在很大困难,从而使得信息获致有着明显的“外部性”(Externalities)。另外,政府在一般商品市场承担着必要的制度功能,而在金融市场这个特殊的市场形态中,政府这种制度安排的存在更有特殊的必要性,因为金融市场承担着执行各种经济信息获取和传递主渠道功能,它比一般商品市场更具有不确定性、脆弱性和风险性及复杂性,若金融市场的这种制度安排缺失或不当,加之由于信息所引致的外部性问题,与这些相关的市场失败现象就更加明显和严重,这就为政府的合理干预提供了现实前提。事实上,在现实经济中,实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且金融体系较为稳键的经济,其金融市场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