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约束理论:关于金融发展的另一种分析框架

合集下载

关于金融发与经济发展关联度的理论回顾

关于金融发与经济发展关联度的理论回顾

一、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联度的理论回顾(一)格利与肖的金融发展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的经济取得了较快增长,其金融体系也得以迅速发展。

而与此同时,那些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却相对缓慢,其金融体系也相对落后。

于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尤其是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便成了不少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格利(J.G.Gurley)与肖(E.S.Shaw)先后于1955至1967年发表了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格利与肖认为,金融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金融的发展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是互动关系。

格利与肖指出:“在不发达社会,可贷资金的交易是在极不完善的市场里由最终贷款人与最终借款人面对面地磋商完成的。

在较成熟的社会里,这种分割成细小部分的市场上的个别贷款只是全部发行量的较小部分。

金融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替代面对面贷款的方法,从而借款人和贷款人或者双方都能从可贷资金交易中获得利益。

随着金融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中介技术的发展,不仅银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各种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也纷纷设立,并迅速地发展起来。

这些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发行非货币间接金融资产而发挥中介融资的机能。

于是,金融资产的种类更进一步增多,金融资产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金融技术的创新,这种创新无论是在分配技术方面还是在中介技术方面都能扩大可贷资金的市场广度,提高资金分配的效率,从而提高储蓄和投资的水平,最终使经济增长也得以提高。

(二)戈德史密斯的金融发展理论雷蒙德·戈德史密斯(P.G.Smith)是现代比较金融学的奠基人,对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做了广泛的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研究。

戈德史密斯率先提出了综合全面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概念。

他认为所谓金融结构,就是一国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其相对规模。

其中,“金融工具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债权凭证和所有权凭证”,而金融机构则是“一种资产与负债主要由金融工具组成的企业”。

金融资源理论: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金融资源理论: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 金 融 资源 各要 素的 协 调 开 发 与 配 置 金 融 自组 织
系 统 各要 素之 间 的 协调 运 行 间题 ; ( 2) 金 融 资源 与经
— 济发展 的 协调 问 题 经 济金 融化状 态下 的金 融与
经济的 关 系 , 即 经 济 协调 发 展 中 的 金 融 功 能 ; ( 3) 金
为实现 发展 中国家 由金融 抑制 向金 融深化 的转
变 , 经济学家们提 出 了一 整套 金 融 深化 的方 案。 主
要 内容包 括 : 放开 利 率 ; 鼓励 银 行 竞争 ; 扩 大 给 高效
率的经 济单位放 款 ; 争取金 融 改革 与财政 改革 、 外贸
改革 同步 等等 。 3 . 金 融 约 束理论 。 在东 南亚 金 融 危 机之 前 , 托
然不 同 的政策 。 在 稳定 的宏 观 环 境 、 较 低 的通 货膨 胀 率 以及 正 的实际 利率 的前提 条件下 , “ ` 金 融约束 ’
的一 系列 金 融政 策 , 制 定 的 目 的 在 于 在 金 融 部 门和
生产 部 门设立 租金 。 ” 通 过 租金 的设 立 , 首先 把 租金
— 一 定 区域 产业 结构 的动态动 力 因素 金 融 存 量 和
增 量 的 变 化 引导 着一个 国家 和 一 定 区 域产业 结构 的
走 向和态势 。
所 以 , 处 于特定 经 济发 展 阶段 上 的金 融 “ 存童” 是 一 个 相对稳 定 和 二特定 的 量 , 是 具 有 特定 质 与量 的
工 具 。 金融工 具是 金 融活 动的表 现形 态 , 是 金融 活
动 的载体。 它是不 同时代科学 技术客 观地斌 予金融 领 域 充 分发挥 其功能 的金 融技 术 。

经济师《中级金融》:金融约束

经济师《中级金融》:金融约束

经济师《中级金融》:金融约束中级经济师金融约束由于发展中经济和转型经济通常不具备金融自由化所需要的先决条件,因而,走金融自由化的道路对它们就是不现实的。

20世纪90年代以托马斯。

黑尔曼、凯文。

默多克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为主的金融发展理论为他们提出了第三条选择——金融约束(Financial restraint)。

金融约束是指通过选择一组金融政策,如对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加以控制,对市场准人加以限制和对来自资本市场的竞争加以限制等,为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制造租金机会,从而为这些部门提供必要的激励,促进它们在追逐租金机会的过程中把私人信息并入到配置决策中。

金融约束论者以金融市场更容易失败为由批评金融自由化。

指出,金融市场与其他市场差别巨大,金融市场不完全信息普遍存在。

关于有效竞争市场的正统理论是以完全信息为前提的,这样,关于每个竞争性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福利经济学定理,对衡量金融市场是否具有效率就没有指导意义。

因为具有不完全信息或不完全市场的经济,一般来说,就不具有帕累托最优效率。

所以斯蒂格利茨提出政府干预就能大大提高单个经济体的效率,政府干预不仅会使金融市场运行得更好,还会改善经济的绩效。

主张通过政府干预使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水平,金融约束能够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同利率限制一样,政府也可以采取市场准入限制、限制银行业的竞争、抑制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定向信贷配给等措施,来创造租金。

只要政府使银行获得了超过竞争性市场所能得到的收益,且政府并不参与收益的分配,就可以说政府为它们创造了租金。

租金创造的直接目的是为竞争者提供适当的激励,诱发出一种对社会有益的活动。

这是“金融约束”论与“金融抑制”论的根本区别。

平均租金为银行创造特许权价值(Franchise Value)。

特许权价值能给银行创造一个持续、稳定的利润流或“长期股本”。

使银行有动力成为一个长期经营者,从而减少银行的逆向选择和道德危害行为。

总之,金融约束论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政府干预金融的作用,认为“温和的金融压制”是必要的。

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综述作者:张雯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09年第12期摘要:金融发展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根据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脉络——从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到金融功能论,再到法与经济学等前沿理论,介绍了金融发展理论演进历程和最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金融压制;金融深化一、早期金融发展理论早期的金融学说主要是围绕着货币的职能和作用来展开理论分析的。

亚当?斯密强调金融媒介作用,充分肯定了银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巴杰特(Walter Bagehot,1873) 认为金融发展会驱动产业升级。

他认为良好的金融系统能够把资金从低效率的投资导向高效率的投资,从而增强投资的整体效率。

熊彼特(Schumpeter,1912)提出“创新理论”。

他认为这种创新主要是基于企业家职能,并且他从经济循环流转的角度把银行信贷看作是企业家创新的首要条件,而银行信用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帕特里克(Patrick,1966)特别强调了金融发展能够产生供给引导的效应。

在经济增长的起步阶段,金融引导经济增长;当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经济变得日益复杂,此时经济中的摩擦会对金融服务产生需求,并刺激金融发展。

希克斯(Hicks ,1969)从金融在提供流动性、分散风险方面的功能等不同视角来理解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通过考察经济发展历史,指出金融发展是工业革命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国外金融发展理论(一)金融结构论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并系统分析了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概念,讨论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金融结构模式,并对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

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结构是指一国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相对规模。

为准确衡量金融结构,戈德史密斯提出了“金融相关比率”FIR,即全部金融资产价值Fr与全部实物资产Wr(即国民财富价值)之比,金融相关比率的变动反映的是金融上层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之间在规模上的变化关系。

金融深化论、金融约束论、金融进化论的理论比较及其评述

金融深化论、金融约束论、金融进化论的理论比较及其评述

金融深化论、金融约束论、金融进化论的理论比较及其评述摘要:金融深化论和金融约束论都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理论,而金融进化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经营策略或者投资策略。

本文主要是对金融深化论、金融化约束论和金融进化论的基本理论内容进行说明,对三种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评述和比较。

关键字:金融深化论;金融约束论;金融进化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爱德华·肖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发展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

这一理论一经提出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很多发展中国家纷纷进行了以解除金融压制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深化改革,我国的金融深化实践也有所进展。

但是理论上人们对金融深化的怀疑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作为此种怀疑的表现之一,赫尔曼、斯蒂格利茨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从不完全信息市场的角度提出了“金融约束”论。

他们认为: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论的假设前提为瓦尔拉斯均衡的市场条,但在现实中这种均衡条件难以普遍成立,所以选择性的政府干预仍是十分必要的。

21实际,里奥﹒蒂尔曼对于经营策略或者说是投资策略提出了金融进化论。

一、金融深化论1、金融深化论的基本内容金融深化论是麦金农和肖提出的。

他们认为,金融变量和金融制度对经济成长和经济发展来说,并不是中性因素,它既能起到促进的作用,也能起到阻滞的作用,关键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选择。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当局普遍存在着错误的政策和制度选择,对金融活动过度干预,这就是所谓的“金融抑制”。

主要表现为:利率管制、信贷配给、金融市场的两元结构以及其他政策对金融的抑制,如对金融资产的歧视性税收、通过官定汇率高估本币价值等。

麦金农和肖进一步分析了金融抑制的危害性,包括:第一,利率管制带来的低利率乃至负利率,降低了人们的储蓄意愿,从而使储蓄率的提高大受影响。

第二,利率管制使得贷款利率无法发挥其辨别投资的作用,助长了低效益投资,恶化了资本配置效率。

第三,配给制给腐败现象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有效金融发展理论综述

有效金融发展理论综述
利率 的硬性规定 ,允许利率随市场 资
16 0年 ,格利和 肖发表 了 金融理论 中的货币》 9 首次建立 金 的供 求 关 系 变化 而 自 由 浮动 .实 现 均 衡 利 率 ;减 少 对金 融 业 的 基本模型分析金融在 经济 中的作用 ,提 出了货币金融理论应该研 干预 ,允许非国有化 、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存在和发展 j放宽对金 究包括货币在内的多样化 的金融资产 ,各个经济 单位或部 门之 间 融市场 的限制:放弃 以通 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 .维持货币 的储蓄和投资的差额是金融制度存在的前提 . 金融制度是 整个储 稳 定 着 力 发 掘 本 国 资 本 减 少 对 外 国资 金 的依 赖 性 ;其 它 贸 易 蓄和投资过程中把资金从储蓄者转移到投资者的必要 条件 . 充分 自 由化 、税 制合 理 化 和 改善 政 府 支 出等 配 套 政 策 。这 就 是 麦 金 农 发展的金融制度 由多样化 的金融机构、多样化 的金融工具和金融 和 肖 “ 金融 深 化 论 ” 的 核 心 思 想 。
要代 表人物有格利 、肖、帕特里克 、戈德史 密斯等 。在现代经济
学研 究 中 .他们 最 早 专 门 阐述 了金 融 与 经 济 发展 之 间 的 关 系 ,探 严 重 的 金 融 抑 制 现 象 阻碍 了经 济 的发 展 ,因而 应 该 实 行 以 减 少政
讨 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并首次尝试着建立一个 以研究多 府 对 金 融部 门 干预 ,发 挥 市 场 机 制 在 决 定 均 衡利 率 、汇率 以及 调 种金融资产 、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和完整 的金融政策为基本内容的 配资源等方面的作用为核心 的 “ 金融 自由化 ” 的货 币金融政策。 型
激 了进 口需求的过度增加 长 此以往就必然导致发展 中国家国际

“金融约束论”评析

“金融约束论”评析
维普资讯
第 5卷
第2 期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
Ju a 0 u h oa o a a dT c n a C l g C m rh ni ) o m l f 0 eV c t n l n eh i l o e e( o p e s e L i c l e v
V0 . . 1 5 No 2
20 0 6年 4月
Ap .0 r 2 06
“ 融约 束论 " 析 金 评
张 凤
( 中华会计 函授学校漯河分校, 南 漯河 420 ) 河 6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争 争 寺 争 争 牛 牛 争 争 ÷ 牛 争 争 争 争 争 年 牛 牛 牛 争 ÷ + ÷ 牛 牛
府 通过 一 系 列 的金 融 政 策 在 民 间 部 门 创 造 租 金 机 会 , 取 得 即
超过竞 争性 市场所 能产生的收益的机会 , 这种租金能够 促进 市场更好地为经 济发展服务。“ 金融约束论” 的核 心观点是 :
提 供 宏 观经 济 环 境稳 定 、 货 膨 胀 率 较 低 并 且 可 以预 测 的 前 通
摘要 : 从赫 尔曼 、 尔多克和斯 蒂格利 茨等经济 学家提 出“ 穆 金融 约束论” 的基 本观点 出发 , 国 内一 些学者对该பைடு நூலகம்理论 对
的 一 些批 评 和肯 定进 行 了再认 识 。在 此基 础 上 , “ 融约 束 论 ” 对 金 的理 论假 设 、 幕 选 择 和 实 施 以 及 在 金 融 业 发 展 和 经 济 政
增 长 中的作 用进 行 重 新认 识 。 关 键 词 : 融 约 束 论 ; 论 ; 认 识 金 评 再 中 图分 类号 :82 F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84 20 }2— 09一 2 17 —76 {06 0 09 O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农村金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机制与政策实践的变迁过程,也是农村的变迁过程。

这一演进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同时产生了: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其中农业信贷补贴理论是以金融抑制理论为参考依据,研究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得出的。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分别建立在金融深化理论和金融约束理论的基础之上。

1.金融抑制与农业信贷补贴理论(1)金融抑制理论经济学家们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体现在金融制度的二元结构特征。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表现为二元结构,是指农村的落后与城市的发达之间是相对立的。

发展中国家金融和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二元结构,主要是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在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体现。

金融发展二元结构作用下,一方面金融服务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主要是富有的城市地区及少部分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村贫困村民及小企业不能够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

(2)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农业信贷补贴理论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主流理论。

该理论主要强调了在市场失灵背景下政府介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必要性,由于农户储蓄能力低下和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的双重制约,使得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农村经济主体不容易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

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农村经济主体很难从正规金融市场获取信贷资源,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该理论主张: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之下,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应该主动干预农村金融市场,发挥政策性的资源配置作用。

该理论旨在通过政府行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姚耀军甚至认为政府介入农村金融市场应当以非盈利性组织为主,通过低利率信贷补贴促使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退出市场。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看似可以通过政府行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存在着许多弊端,政府深度介入的农村金融市场将完全失去市场化机制,导致市场缺乏活力,信贷资源也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信贷资源配置失衡还容易进一步加剧农村贫富差距,长此以往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也难以持续发展。

发展金融学框架研究_第二章 从金融发展理论到发展金融学(二)

发展金融学框架研究_第二章 从金融发展理论到发展金融学(二)

第二章从金融发展理论到发展金融学(二)戈德史密斯、麦金农和肖等人开创了金融发展理论,但在随后的二三十年里,世界范围内的许多经济金融学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了该理论,从而使其在新形势下独立成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时机日渐成熟。

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主要探讨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该时期从研究的范式来看仍然是麦金农和肖研究学说的进一步延伸与发展,故统称麦金农和肖学派;第二节主要探讨金融发展理论的完善,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内生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约束论,并由此缔造了第二代金融发展理论;第三节主要探讨金融发展理论的成熟,该时期以中国学者提出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金融协调论为代表,宣告了第三代金融发展理论的正式形成。

第一节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金融发展理论自问世以后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

但不容忽视的是,麦金农和肖的金融发展理论相对还比较粗糙、很多分析局限于经验之谈,理论分析不够,尤其是金融模型还停留在静态水平,涉及的因素较少,模型既不具备动态特征,又脱离实际。

因此,在20世纪70和8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致力于金融发展理论的实证和扩展研究,并逐步形成了麦金农一肖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卡普尔(Kapur)、加尔比斯(Galbis)、弗赖(Fry)和马西森(Mathieson)等。

其中,新加坡经济学家巴桑特·卡普尔与IMF工作人员唐纳德·马西森都以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以麦金农一肖模型为基础,对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经济增长及经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来同时实现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阐述。

卡普尔和马西森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劳动力过剩的发展中国家,认为在这类国家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数量。

西班牙经济学家V.加尔比斯和美国经济学家马克斯维尔·弗赖则着重于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稳态金融发展模型与动态金融发展模型的研究。

金融约束论

金融约束论

金融约束论背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该国金融业发展状况的影响,而金融业的发展又受制于政府经济管理政策的选择,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对金融业的管理来间接影响经济发展。

但是,政府对金融业的管理并不一定就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不恰当的金融管理政策甚至可能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于一国政府的金融管理活动与该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理论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差异很大的结论。

如金融抑制论认为,政府对金融市场价格和数量的控制扭曲了资源配置,阻碍了经济增长。

尽管从重视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调节作用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观点来看,金融抑制论毫无疑问应该是正确的,但在现实中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所走出的道路并不能够为这一理论提供更多的佐证,反而从另一个方面对其科学性提出了疑问。

二战后到现在,东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东南亚的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中国的经济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这些国家多多少少都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按照金融抑制论的观点,这些国家由于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问题,经济不应该有飞速的发展,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

产生在这一背景下,以托马斯·赫尔曼、凯文·穆尔多克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于20世纪90年代末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提出了“金融约束论”。

他们认为,政府通过实施限制存贷款利率、控制银行业进入等一整套的约束性金融政策,在银行业创造租金,从而可以带来相对于自由放任政策和金融压抑政策下更有效率的信贷配置和金融业深化,对发展中国家维护金融机构的安全经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推动金融业发展的进程极为重要。

金融约束的主要政策有利率控制和资产替代等,其中利率控制是核心。

主要观点金融约束的本质是:政府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在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即取得超过竞争性市场所能产生的收益的机会,这种租金能够促进市场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金融约束论”的核心观点是:提供宏观经济环境稳定、通货膨胀率较低并且可以预测的前提,由存款监管、市场准入限制等组成的一整套金融约束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文献综述作者:韩卒梅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1期韩卒梅(西南财经大学,成都 611130)摘要:金融发展理论先后出现了货币面纱、金融抑制、金融约束等理论,研究重点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基于此,对相关主要文献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发展;金融抑制;金融约束中图分类号:F0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261-01一、早期的探索经济学家从银行诞生时就开始探索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90)看到金融在英国崛起的重要作用提出金融战略。

沃尔特·白芝浩(1873)认为金融体系为工业革命中大型项目融资提供了便利。

维克塞尔突破“货币面纱”论,在货币价值贮藏功能假设下从货币对资本积累的促进出发,论证了货币对经济的实质影响。

熊彼特(1912)指出银行体系促进资金流向利润率高、创新好的企业,利于创新;金融体系通过协助企业家才能实现贡献于经济发展。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中也提出货币对经济增长具有实际影响的观点,基本前提是人们对货币有投机需求。

二、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石1950年前,金融要素在经济发展的作用常被视作处于从属地位。

《金融理论中的货币》(1960)汇总了格利和肖的观点:金融制度使储蓄—投资过程中资金从储蓄者转到投资者成为可能。

货币和银行是金融制度的重要成分,但并非全部。

多样化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形成充分发展的金融制度。

某种程度上说,金融制度的效率决定了经济能否最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

格森克隆认为银行为企业提供资金有规模经济,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的效率高于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国有银行可将储蓄分配于高收益、对国家经济发展推动大的项目,克服市场失灵问题。

这一观点,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以银行为基本结构和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哪一个更有效率的问题。

金融约束论

金融约束论

第六节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扩展一、肖和麦金农的模型的扩展:肖和麦金农的金融自由化模型是静态模型,因素过于简单,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对该模型进行了扩展及实证研究。

1.卡普-马西森理论巴桑特·卡普(Basant K. Kapur,1992)与唐纳德·马西森(Donald J. Mathieson,1980)在麦金农和肖的理论基础之上,对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经济增长及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述。

他们认为在劳动力剩余的发展经济中,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的数量,金融中介对经济的影响通过提供资本实现。

在封闭经济中,卡普认为政府采用提高名义利率的稳定化方案比货币增长率政策在短期内对实际产出的影响更显著。

马西森认为发展中国家实施金融改革的过程中要同步采取稳定化政策以避免改革对金融体系的短期冲击。

在开放经济中,卡普认为政府可以同时协调使用货币增长率、银行存款利率及实际汇率贬值三种工具达到治理通货膨胀的目的。

马西森则认为开放条件下政府只能控制货币增长率或名义汇率变化率,而不能同时控制两者,存在高通货膨胀、低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赤字的国家,可以通过名义存贷款利率的骤然提高、实际汇率的过度下降及国内现金增长率的降低,实现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

2.加尔比斯的金融发展模型加尔比斯于 1977 年发表《欠发达国家的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一种理论的探讨》一文,在接受麦金农基本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基础上,用一种“两部门模型”(Two-Sector Model)修正和补充了麦金农的“一部门模型”(One-Sector Model)。

加尔比斯假设整个经济由两部门组成,部门Ⅰ是落后部门(效率低下部门),部门Ⅱ是现代部门(技术先进部门)。

部门Ⅰ主要通过内部筹资进行融资,部门Ⅱ在银行获得融资。

加尔比斯认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在于改进金融中介的储蓄投资配置使资金从低收益的部门流向高收益的部门,从而导致整个经济增长率的显著加速。

金融约束理论

金融约束理论

金融约束理论学号:I00814233 姓名:段超针对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带来的种种问题以及不尽人意的效果,赫尔曼等人于1996年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实行金融约束的政策主张。

1.金融约束理论的提出19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主流观点是:自由市场能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最好的环境,在金融方面则意味着最小的政府管制和利率自由化。

许多发展中国家以麦金农和肖的金融自由化理论为基础,掀起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浪潮,但实际效果不尽人意。

而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不少的经济学家如魏勒(Christian E.Weller)、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zt)在分析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时,更将金融的过度自由化作为罪魁祸首。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思考由经济学家赫尔曼、穆尔多克、斯蒂格利茨于1996年提出的“金融约束论”。

2.金融约束理论的主要思想“金融约束”主张在经济落后、金融深化程度低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对金融部门有选择性地进行干预,如控制存贷款利率、市场准入及竞争、限制资产替代等,以此在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租金,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金融约束”的本质是政府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在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

这里的租金不是指属于无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收入,而是指超过竞争性市场所能产生的收益。

如果政府对金融部门的存款利率实行控制,则金融中介就可能获得租金。

而且,如果政府对贷款利率也进行控制,将贷款利率规定在均衡利率以下的水平,则企业也能和银行一起获得租金。

赫尔曼等人认为租金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存款银行特许权的价值,使其有动力长期经营,谨慎高效地进行资源配置,这有助于促进资本形成和金融发展;同时,新增贷款的边际租金会激发银行吸收存款、增加贷款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金融约束可以使拥有良好业绩和投资项目的企业从贷款中得到更多租金份额,并利用这些新增财富增加在投资项目中的股本投入中的股本投入,降低投资项目风险,就更容易从正式的金融部门获得融资。

西方金融发展理论综述

西方金融发展理论综述

西方金融发展理论综述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体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运行良好的金融体系能够维持和促进一国经济的长期稳定。

相反,金融体系的崩溃却可能导致一国经济的整体崩溃。

正因为如此,金融发展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且存在诸多争论和不同的观点,本文试图对金融发展理论做一个综述,以期能对我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能有所裨益。

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金融发展理论是由麦金农和肖两人各自在1973年创立的,麦金农和肖深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各自著作中都提出发展中国家走金融自由化道路的激进主张。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亚当·(AdamSmith)等人的自由思想是麦金农和肖理论的渊源。

金融发展理论的另一渊源是有关金融对经济发展重要性的思想和观点。

这种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

熊彼特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出版)一书中,强调了金融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为了试用新技术以求发展,纯粹企业家需要信贷,“他只有先成为债务人,才能成为企业家”。

格利(john Gurley)和肖(Edward Shaw) 1960 认为在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方面,金融的作用在于把储蓄者的储蓄转化为投资者的投资,从而提高社会的生产性投资水平。

Hugh Patrick(1966)指出,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上,可以有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需求追随”即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主体会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促使金融机构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产生。

另一种是“供给领先”,强调金融服务的供给方,金融机构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先于需求。

雷蒙德·戈德史密斯(R. W. Goldsmith) 于1969年出版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奠定了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从而成为金融发展理论鼻祖。

他的理论主要包括:其一,首先提出并系统分析了金融结构概念,分析并提出金融结构衡量指标及金融结构类型。

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

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

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关于现代经济学的概念,我们把最近的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上被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

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钱颖一)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参照系或基准点和分析工具。

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

理解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也需要懂得这三个部分。

1、视角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看问题的“视角”。

经济学家看问题的出发点通常基于三项基本假设: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包括信息。

不论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工人、农民,在做经济决策时出发点基本上是自利的,即希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

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看问题,消费者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企业家想赚取利润,都是很自然的。

这种利益最大化包括利他行为。

从这样的出发点开始,经济学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各种间接机制(比如价格、激励)对经济人行为的影响,并以“均衡”、“效率”作为分析的着眼点。

经济学家探讨个人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如何在给定的机制下互相作用,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且评估在此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在没有参与者受损的前提下让一部分人有改善(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

[经济学家看问题有特殊的视角。

经济学家可接受的几个有限的、原始的假设——个人的偏好、技术和制度约束、资源禀赋,别的假设都被认为应该是从此推导出来的。

通常是假定个人是自利的,给定一定的技术和制度约束,每个人禀赋一定,大家互相作用,然后看结果怎么样,然后研究一种叫做“均衡”的状态。

有人问,现实中有很多是非均衡,为何经济学家要研究均衡?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经济学家定义的均衡和一般人认为的均衡不太一样。

比如短缺通常是不均衡的,但在一定约束下就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在经济学中可以叫均衡。

最后着眼点是效率,这又是经济学家跟其他的社会科学家的不同。

这很容易产生误解。

有些人说经济学家只讲效率,不讲公平。

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脉络

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脉络
的作用 却仍 然 被 人 们 所 忽视 。 美 国 经 济 学 家 G u lr y
和 hS aw ( 195 5 ) 开 创 性 地扭 转 了 这 一 局 面 , 他 们 第 一 次详尽探讨 了 整 个 金 融 体系 及 其 各组成 部分 在现 代 经济中的重 要 作用 。 尽 管他们 的研 究仅 限 于 世界 经 济的一个组 成 部分 一 发 达 经 济 国家 , 但 他 们 对 金 融 体系 的精辟认 识使 这一 视 角扩 展 到了 另 一 个 重 要 的 经济 世 界 一 欠 发 达 经 济 国 家 。 M e 儿mr on 和 阶翻 ( 1盯3) 是这 一 领 域 的 代表 人物 。 他 们 以 发 展 中 国 家 为主要 研究对 象 , 深 刻地 指 出 了 发 展 中 国 家 存 在 严
和 金融 自 由化 的 理 论 已 被 我 国 学 术 界 所 熟 悉 , 本 文 在 此 只 进 行 简要 的 回 顾 。 M e jK n on 和 hS aw 认 为 发 展 中国 家 与发达 国 家 的经 济结 构 差 异 极 大 。 他 们认 为 , 发 展 中 国家 二元 经济结 构 现象 明 显 , 缺 少统 一 的 市 场 ; 金 融市 场更 是被严 重 割裂 , 银行 的资 金贷放对 象 仅是 一 些特权 企 业 , 大量 的小 企 业 和 居 民被排 斥 在 有组 织 的资金 市场 之 外 , 他 们 被 迫 依 赖缓 慢 的 内 源融 资 。 在这些 国家 里 , 大 都 实 行低 利 率甚 至 负利 率 的政策 来进 行强 制 性储 蓄 (有 些 采 用 隐 蔽 的通 货 膨 胀形 式 )。 金 融 发 展 水 平 低下 , 抑 制 了 经 济 的发 展。
回顾以 往在解 决 发展 问题 上 的成 功 与失 败 , 有 一点很 清楚 , 凡市场运 作好 的 地 方 , 取 得 的成功 就更 大, 甚至在 市场需要 解 决 的 问题 较 为 复 杂 的 地 方 也 莫不如此 。 然 而 , 悬 而 未 决 的 大 问 题 ( 其 中 包 括 减 贫、 砍伐森林 、 生 物多 样 性 和 全 球气 温 变 暖 ) 按标 准 的市场解决办法一 般 是 驾 驭 不 了 的 , 虽 然 市 场可 以 帮助解决这些 问题 中的次要 问题 。

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发展理论
△P:价格水平变化量;K:总可利用资本; △ L:银行贷款名义增加量
ө :银行提供信贷占所消耗的流动资本的重置成本的固定比例。企业偿 还只偿还ө部分,1- ө部分是用来扩张的,这部分永远不会偿还。
金融发展理论及其历程
▲金融深化理论的第二代拓展:
金融深化论者把内生增长和内生金融中介体(或 金融市场)并入金融发展模型之中。 这些模型突破了麦金农和肖的框架 ,这些理论被 学术界称为“第二代拓展模型”或者“内生金融增长 模型”(Endogenous Financial Model)。
▲政策主张: 解除金融抑制,实行金融改革,是实现金融深化 与经济发展的关键
金融发展理论及其历程
▲金融深化理论的第一代拓展: 代表人物是:卡普尔和马西森,他们提出了卡普 尔-马西森模型。 卡普尔-马西森模型: 假定:每个时期的流动资本都被用尽。 △K=[1/(1-a)] ×[△L/P- △Pө(1-a)K/P] Y = a(K) a = y/k (产出资本比率)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
二、新古典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的源泉
△Y / Y = a × △N / N + b × △K / K + △A / A
索洛余量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代表模型索洛增长模型 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劳动力按不变比率n增长。 △K = s y - ( n + a )*k
金融发展理论及其历程
1530.3
1737.2 1967.5
7.4
7.2 7.2
2003
2004
5.24
5.43
7.69
7.57
85439.6
98789.2
18177.6
20766.2
11110.5

金融约束论

金融约束论

金融约束论什么是金融约束理论及金融约束理论在中国是否适用的思考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结果曾一度令人失望,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对以往经济发展理论的结论和缺失进行反思和检讨。

斯蒂格里兹在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金融市场中市场失败的原因,他认为政府对金融市场监管应采取间接控制机制,并依据一定的原则确立监管的范围和监管标准。

在此基础上,斯蒂格里兹,赫尔曼等人1997年在《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一文提出了金融约束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金融约束理论的基本内容金融约束论所谓的“金融约束”是指政府通过制订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在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租金机会,而不是直接向民间部门提供补贴。

创造租金机会是金融约束论的一个核心观点,这里的租金不是指属于无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收入,而是指超过竞争性市场所能产生的收益。

金融约束论正是从分析租金机会而展开的。

金融约束的目标是为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尤其是为银行部门创造租金机会,使其有长期的动因,发挥掌握企业内部信息的优势,减少由信息问题引起的、不利于完全竞争市场形成的一系列问题。

金融约束的实质是政府通过存款监管、市场准入限制和稳定的宏观政策等一整套金融政策使银行部门因“特许权价值”而获得租金。

租金的创造和获取所依靠的制度安排对租金促进金融深化的最终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租金在减少与信息相关的、妨碍完全竞争市场的问题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租金诱导民间部门当事人增加在纯粹竞争市场中可能供给不足的商品和服务。

具体地说,租金的创造产生了以下积极作用:(1)租金为银行的持续营创造了一个利润流,银行就有动力成为一个长期的经营者(通过租金为银行创造的“特许权价值”),促使它们经营更加稳健,有更强的动力监督贷款企业,降低管理贷款组合的风险。

结果,银行就有动力确保贷款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并监督企业使用这些资金。

(2)由于中介收益的提高,新增贷款的边际租金会激发银行吸收存款、增加贷款的积极性,使银行有强烈的动力增加其存款基数,扩大中介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约束理论:关于金融发展的另一种分析框架杨时革1一、金融约束理论的基本观点“金融约束理论”(Theory of Financial Constrains)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赫尔曼(Herman)、斯蒂格利兹(Stiglits)和凯文(Kevin)等人提出来的。

新凯恩斯主义者主要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观点,以及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麦金农等人的金融深化理论作了批评和修正,从而形成了关于金融发展问题的另一种分析思路和研究框架,该理论所阐发的政策设想被认为是适应于东亚经济起飞时期金融经济发展阶段的一种战略选择。

“金融约束理论”认为,实际利率上升对经济的作用是不确定的。

实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存款利率上升,虽然会带来贷款的增加,从而剌激投资和产出,但同时企业筹资成本亦上升,从而投资需求下降;而存款实际利率提高,居民储蓄上升的同时,又抑制的居民的消费需求;另外,实际利率过高,引致外资流入,从而使汇率高估,出口需求因此下降,这三方面的影响导致总需求下降,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

“金融约束理论”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还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金融深化论的前提假定为瓦尔拉斯均衡的市场条件,这在现实中难以成立,因为经济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问题,以及代理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金融市场失灵。

斯蒂格利兹(Stiglits,1993)将金融市场失灵概括为7大方面:一是作为公共品的监控问题;二是监控、选择和贷款的外部性问题;三是金融机构破产的外部性问题;四是市场缺失及不完善问题;五是金融市场垄断问题;六是竞争性市场的帕累托无效率问题;七是投资者信息缺乏问题。

“金融约束理论”指出,金融市场失灵本质上是信息失灵,它导致金融市场交易制度难以有效运行,因此必须由政府供给有正式约束力的权威制度来保证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具体而言,就是应由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对存贷利率、市场准入及资本市场竞争加以限制,从而为金融及生产部门创造“租金机会”(Rent Opportunities)。

这也即是金融约束的涵义界定。

这里的“租金”是指政府通过控制存款利率(保持实际利率水平为一正值),使其低于竞争性市场均衡利率,从而为银行和私人部门创造的额外收益。

而这种租金的效用即“租金机会”则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租金为金融部门创造出特许权溢价。

这种特许权价值为金融中介(银行)创造了长期股本,从而为银行创造了一个持续而稳定的利润流,银行因此有能力成为长期经营者,不会为短期私利而去损害社会;其二租金的存在增强了银行寻找更多存款来源的动力。

由于市场准入等限制,率先进入市场的银行暂时享有垄断权力。

可得到较高的边际租金,就有动力扩大贷款,客户借此租金机会,也就能更方便地进入金融市场融资,增强了资本积累能力,从而有利于降低融资项目风险和代理成本,提高资本收益,融资银行也就获得了更多的存款来源,同时也提高了资金融通效率;其三,租金可作为鉴别企业效益优劣的信号工具。

金融约束论认为,企业通过股市融资增加股本,有可能表明企业自身效益不佳、积累能力有限,而企业若是通过银行提供的租金机会进行融资积累的方式而增加自身股本,这就表明企业投资效率和经营状况良好,从而银行会倾向于给予其更多贷款支持,从而该企业也因此得到了优先从银行融资的租金机会,从而进入新一轮资本积累。

这样有可能形成一良性循环,即:企业获取租金机会→融资、投资、提高股本份额→发送良性信号→企业获取更多租金机会→新一轮融资、投资、进一步提高股本份额→…斯蒂格利兹(Stiglits,1997)等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金融约束作为一种金融市场中政府行为的制度安排,是比金融自由化的纯竞争性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1作者简介: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思想史、经济学、金融学。

增长,因为在发展中经济或转型经济通常不具有金融自由化所要求的先决条件,另外,实施金融约束的核心要素是政府要为企业部门提供租金机会,而政府亦可凭借其特有强制约束力进行寻租和创租活动。

“金融约束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实施政府干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框架。

另外,斯蒂格利兹(Stiglits,1997)基于东亚和日本经验,提出了若干适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约束的政策建议,其要点有:第一,控制存款利率,使其低于市场利率。

一方面银行可获取稳定的租金收益流,从而激励银行扩大存款,另一方面减少了银行高息揽存等短期行为和道德风险;第二,限制银行业竞争。

一方面政府设定的市场准入限制避免了恶性竞争,维也纳护了金融稳定,但另一方面也会使无效率的银行也得到保护,不过,总的来看,金融稳定的总收益大于这一成本;第三,限制资产替代。

租金收益和获得量取决于银行吸收的存款量,为此要限制居发将银行部门的存款转化为其他资产(通常为证券、实物资产、国外及非正式金融机构存款等)。

理由是:证券市场主要功能是为信誉优良的大企业融资,居民将资金分流到证券市场,必然使银行失去一部分收益高且安全的业务,从而影响银行资产的整体质量;非正式金融部门因无法创造货币、制度结构落后、履约能力低等因素,难以替代正式金融市场;另外,政府对资本项目的控制和保持实际利率为正的措施,实际上已使居民对国外资产和实物资产的替代缺乏动力;第四,贷款利率控制。

租金的真正实现或者说租金在银行和产业部门的分配,取决于二者的博奕,这就涉及到贷款的利率控制和由此引起的补偿性安排。

具体而言,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较高利率极易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降低了银行资产质量,因而必需实行利率控制,但控制贷款利率又可能引扭曲资源配置,减少银行可实现租金,因此银行可与借款者谈判,进行补偿性安排,比如要求借款人将所贷资金部分回存银行,以提高实际贷款利率,同时又有利于减少资源配置扭曲,这其间,信息投资可作为银行增强谈判力的砝码。

二、斯蒂格利兹的分析:金融市场中政府行为的必要性1.信息问题、制度安排与市场失败信息经济学的发展是现代经济学在20世纪的重要进展之一。

经济学家对“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全”(Imperfect Information)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市场和政府各自作用和局限性的认识。

信息经济学认为,市场中往往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全的问题,这些与市场有关的缺陷是产生“市场失败”(Market Failure)的重要原因。

应该说,信息经济学对于市场信息缺陷以及由此导致的市场失败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自由市场的局限性,从某种程度上矫正了20世纪后半页以来,经济学界对于完全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的强调,对于我们完整理解市场和政府的功能定位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信息在金融市场中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金融市场本身就要求对市场资本配置及其监控进行一种制度安排,而资本配置和监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信息问题,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金融市场就是进行信息生产、传递、扩散和利用的市场。

经济学理论研究业已证明,由于“市场不完善”(Incomplete Markets)和市场信息不完全,从总体上而言,竞争性均衡世界中所谓“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不存在的(Stiglitz,1986)。

竞争性市场经济不能提供足够的公共品,而信息恰恰就是一种典型的公共品,具有公共品的“非竞争性”(Non-rivalrousness)和“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

由于信息的公共产品性质,使得分配信息收益存在很大困难,从而使得信息获致有着明显的“外部性”(Externalities)。

另外,政府在一般商品市场承担着必要的制度功能,而在金融市场这个特殊的市场形态中,政府这种制度安排的存在更有特殊的必要性,因为金融市场承担着执行各种经济信息获取和传递主渠道功能,它比一般商品市场更具有不确定性、脆弱性和风险性及复杂性,若金融市场的这种制度安排缺失或不当,加之由于信息所引致的外部性问题,与这些相关的市场失败现象就更加明显和严重,这就为政府的合理干预提供了现实前提。

事实上,在现实经济中,实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且金融体系较为稳键的经济,其金融市场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政府介入和政府管制;而金融危机也并非仅仅由于政府干预过多造成的,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对金融体系干预即金融规制的方式与路径。

2.斯蒂格利兹关于金融市场失败的经典分析在关于发展中国家金融约束问题的相关论述中,斯蒂格利兹(Stiglits,1993)对于金融市场中的市场失败进行了详细论述。

他认为,金融市场中的市场失败主要源于四大方面的原因:其一,公共品的信息问题;其二,金融市场中的外部性问题;其三,金融市场中的市场缺失或不完全以及不完全竞争问题;其四,金融市场中与信息有关的非标准问题。

以下将其观点分别介绍如下:关于公共品的信息问题。

斯蒂格利兹认为,在金融市场中,作为公共品的信息问题往往产生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一是金融机构的偿债能力信息;另一个是关于这些金融机构经的经营信息。

金融机构的偿债能力信息是一种公共品,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由于公共品的供给不足(因缺乏监督“信息提供”的努力)的性质,这就产生两个结果:一是可能采取风险性或不审慎行为,将资金用于自身用途,从而产生金融市场中的败德行为;二是由于金融机构的败德行为,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信赖度下降,导致社会通过金融机构配置资源的数量下降,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难以履行正常的经营功能。

鉴于此,可设计某种排他性机制(如通过付费,以确定信息产权),以解决搭便车问题,但排他却具有极高成本,这又牵涉“私人监督和公共监督”(Private vs Public Monitoring)问题。

在金融机构的信息提供方面,私人监督和公共监督是一种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

斯蒂格利兹认为,私人可以实施监督,但相比政府,政府的作用更大,原因是:第一,由于信息的公共品性质,私人部门不能筹集足够资金用于有效监督,因此单纯依赖私人部门提供这种公共品将是无效率的;第二,信息作为公共品具有自垄断性质,排斥有效竞争,故私人部门难以提供有效率的信息服务,而政府则可通过合理的“制度结构”(Institutional Structure )设计来缓解这方面的问题;第三,政府在信息监督方面的优势还体现在政府具有“强制力”(Powers of Compulsion)。

政府可以强制公司披露信息,并对其不完全披露或欺诈性披露行为进行惩罚。

与金融机构偿债能力的信息一样,金融机构的经营信息也是一种公共品,也同样存在供给不足的特征。

监督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是“监督监督者”(Monitoring the Monutors),即政府对那些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