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肉制品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组肉制品的研究进展摘要:在肉制品屠宰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肉类副产品,如剔骨碎肉、肉渣等,不仅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有时还会因处理不当或不能及时处理,而给环境造成污染。现今,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重组上,即如何将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通过加入粘合剂如转谷氨酰胺转氨酶、酪阮酸钠、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等重新组合起来或者通过真空滚揉、机械捶打、滚揉与捶打相结合等操作方式改变肉原有的组织结构、性能等。本文综述了肉类副产品利用的研究方法即重组肉,并阐释了重组肉的含义、机理和研究进展等。

关键词:重组添加剂进展

Abstract:In the meat product slaughtering and processing will produce the massive meats sideline product,such as from picking out the bone hashed meat,or the meat dregs and so on,it not only creates the heavy economic loss to the enterprise, sometimes also causes the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because of wrong process or cannot process in timel. Nowadays, this aspect's research mainly concentrates on the reorganization, namely, the sideline product which will produce in the processing process through to join the bond. In th article summarized the meats sideline product use research technique is socalled the reorganization meat, and has explained the reorganization meat meaning, the mechanism and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so on.

Key words:reorganization; additive;meat;progress

肉制品是人们获得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而肉制品加工是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肉制品的高价格和人们对蛋白质充分利用的需要,人们总是希望能利用动物体的一切可利用部分制成肉制品,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将一些低价值的碎肉进行重组,改善其外观、结构、风味,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1]。

1 重组肉的定义和分类

1.1 重组肉的定义

重组肉是指借助于机械和添加辅料(食盐、磷酸盐、大豆蛋白、淀粉、卡拉胶等)以提取肌肉纤维中基质蛋白和利用添加剂的粘合作用,使肉颗粒或肉块重新组合,经冷冻后直接出售或者经预热处理保留和完善其组织结构的肉制品。

1.2 重组肉制品的分类

1.2.1 按加工方法分

重组肉制品的生产基本上有三种工艺:大肉块的成型,片块状的成型,撕块状及碎肉的成型。

1.2.2 按原料分

从技术上说,肉块成型肉制品是重组肉产品,这是因为他们是有分割肉快重新组合形成整块肉的产品,但是,肉块成型肉制品又不同于重组肉制品,重组肉制品是由肉片或碎肉重新组合成心加工而成的[2]。肉块成型肉制品不经绞肉、乳化和切片或切块加工。它们是由完整的肌肉或局部的整块肌肉作为主要组分,或许用一些细碎肉,只是作为粘结而用的。从数量和价值上看,肉块成型肉制品构成了重组肉制品中最大的一类。

2 重组肉制品加工机理

大小不同(从肉块、碎肉到肉粒)的肉片均可结合在一起以模仿整肉的外观和质构,或形成

质构独特的新产品[3]。在所有这些产品中,相邻肉片的表面通过凝胶网络结构结合在一起。凝胶网络结构可能是由烹调过程中从胶原组织转化成的明胶形成的,也可能是由外源明胶形成的。重组肉块的专利加工工艺还包括采用海藻酸钙凝胶的反应或者利用血液中的钙辅谷氨酰胺转胺酶凝结血浆纤维蛋白原,这一凝结反应是凝血蛋白酶活化的[4]。上述工艺都被用于重组肉制品的冷胶凝,但后两种方法可以形成热稳定凝胶,这种凝胶在随后的蒸煮过程中不会溶化[5]。

2.1.内源性蛋白形成凝胶

在多数情况下,热处理是蛋白质形成凝胶的必要条件(使蛋白质变性,肽链伸展),然后须冷却(肽链间氢键的形成);在形成蛋白质凝胶时,少量的加入酸,或Ca2+盐,可以提高凝胶速度和凝胶的强度[6]。有时,蛋白质不需要加热也可以形成凝胶,如有些蛋白质只需要加入Ca2+盐,或通过适当的酶解,或加入碱使溶液碱化后再调溶液pH值,至等电点,就可以发生凝胶作用。Ca2+盐的作用就是形成所谓的“盐桥”(salt bridge)。

蛋白质的凝胶过程一般可以分为2步:①蛋白质分子构想的改变或部分伸展,发生变性。

②但个变性的蛋白质分子逐步聚集,有序地形成可以容纳水等物质的网状结构[7]。如图1 所示。

图1 大豆蛋白的凝胶过程示意图

2.2外源性物质形成凝胶

2.2.1褐藻酸盐凝胶

海藻酸盐即海藻胶或褐藻酸盐,存在于褐藻细胞壁中。商品海藻酸大多是以纳盐形式存在。海藻酸是由β-D-吡喃甘露糖醛酸(M)和α-L-古洛塘醛酸(G)以1,4-糖苷键连接的线性高聚物,聚合度为100-1000.D-甘露糖醛酸(M)与L-古洛塘醛酸(G)的比例因来源不同而异,一般为1.5:1,对海藻酸盐的性质影响较大,它们的排列顺序如下所示:

①甘露糖醛酸块-M-M-M-M-M-

②古洛糖醛酸块-G-G-G-G-G-G-

③交替块-M-G-M-G-M-G-

海藻酸盐分子链中古洛塘醛酸块很容易与Ca2+作用,两条海藻酸盐分子链中G块间形成一个洞,结合Ca2+形成“蛋壳”模型如下所示。海藻酸盐与Ca2+形成的凝胶是热不可逆凝胶。凝胶强度同海藻酸盐分子中G块的含量以及Ca2+浓度相关[8]。海藻酸盐凝胶具有热稳定性,脱水收缩少,因此可用于制造探视凝胶,不需要凝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