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及其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种群,包括害虫、害菌、害鸟、害
兽等。

林业有害生物的养殖繁衍和侵害行为会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损害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和经济效益。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

1. 监测技术:通过对林区的定期巡查和害虫、害菌种群的监测,了解害虫、害菌的
种群动态和发生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具有天敌等生物性对抗作用的生物,来控制林业有害生
物的数量和繁殖能力。

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种群,引入拮抗菌来调控害菌种群。

3. 遗传改良技术:通过对害虫、害菌等林业有害生物的遗传背景进行研究,探索遗
传改良的方法,培育出抗性较强的品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

4. 化学防治技术:使用化学农药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治,通过杀灭害虫、害菌等
有害生物来控制其数量。

化学防治技术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对非靶生物造成
伤害,因此需要合理使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防治。

5. 现代技术的应用:应用遥感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手段,对林地进行监测和评估,提前发现有害生物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防治等工作
的加强和提升,降低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伤害,保护森林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
发展。

未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还需深入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
治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加强与其他科学领域的交叉研究,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综合效益,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背景十分重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增加,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各种病虫害、有害植物和动物不断威胁着森林的生长和发展,给林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成为了当前林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投入的增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

各种先进的防治技术应运而生,为林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研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对于维护森林生态平衡,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解决林业生产中面临的害虫、病害等问题,保护林木健康生长。

通过研究不同的防治技术及其应用案例,为林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通过总结现有技术的优缺点,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提升,推动林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升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整体水平,推动林业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实现林业生产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现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现状涉及到对森林害虫、病害等有害生物的科学防治,是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森林资源的日益紧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

2. 化学防治技术:农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研制出了针对不同有害生物的高效农药。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1. 引言1.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重要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是极为严重的,可能导致森林生态平衡的打破,影响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林业有害生物不仅能够直接损害森林植物,而且还可能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对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懈努力,研究人员可以探索出更有效的防治措施,减轻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中,结合化学、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可以制定出更为全面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案。

此外,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还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更在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在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林业生产效益,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

针对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造成的危害,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主要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林业有害生物的分类、特点和危害程度,探索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技术手段,以减少其对森林的危害,并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和质量。

通过研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可以为森林健康和生态平衡的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这项研究也可以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林业生产的科学化水平,助力保护全球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深入探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意义和目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科研价值。

1.3 相关研究现状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相关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防治技术方面,目前广泛使用的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发更加环保和高效的农药。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树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产生活环境具有危害性的昆虫、真菌、微生物、草本植物及其种子和幼虫等,它们通常是外来物种,被引入到原生地区后,因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对原生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和规模逐年扩大,给林业生产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1. 生态环境变化生态环境的改变是有害生物大量繁殖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原本对环境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的有害生物得到了更加宽松的生存环境,从而大量繁殖,对森林造成威胁。

2. 广义宿主植物某些有害生物对植物的寄主范围宽,称为“广义宿主植物”,它们可以寄生或寄主于多种植物上,这使得其繁殖根本停不下来。

这种植物往往是世界各地都有的普通植物,不利于其在其他地区的防治。

3. 正反馈效应有些外来有害生物,由于原产地具有的天敌数量较少,在入侵地区往往很快大量繁殖。

一旦有害生物数量增大,它们的排泄和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及腐蚀力等,进而影响到其他生物,形成了正反馈效应,如此循环往复。

4.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有害生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人类作为传染源把寄生虫进行了跨区域的带入,亦或者是在种植业、林木出售、乔木林建造过程中,带来了外来有害生物。

二、防治对策1.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防治有害生物的重要手段。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是预防和控制有害生物的重要途径。

研究发现,当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时,有害生物数量不容易大规模繁殖。

2. 引进天敌引进天敌是防治有害生物的常用方法。

通过引入其他天敌来对付有害生物,利用天敌和有害生物的天敌关系和捕食关系,进行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

3. 合理管理林木合理管理林木是预防和控制有害生物的重要措施。

精心组织、积极推广科学防治技术,选择高抗性、高适应性的树种,培育优质树种,可有效降低有害生物的发生率。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研究

出 ,林 带下 限 由海拔 1 0 m退缩 到 2 0 m,0 0 9 0 3 %的灌 木林 3 已经 退化 , 场牧 畜 超 载严 重 , 林 生态 环 境 恶化 , 草 森 使林 区
益 鸟 、 敌昆 虫和 害虫致 病微 生物 繁殖 存 活率 降低 , 群基 天 种 垃圾 无 害化处 理率 等指 标也 不稳 定 , 同时 , 经济 实力 以及效 益 的总体 低下 导致 城市 生态 环境 及其 各子 系统 发展 水平 为
济如 长期 得不 到协调 的发 展 , 么 , 那 随着城 乡 收入 的不 断扩 大, 引起社会 的不公平 , 则进 而会影 响整个 系统的稳定 。 33 较 大 的城 市生 态环 境 可持 续 发展 力度 与 不 稳 定 的 生 .
负值 。 因此 , 城市 生态 环境 可持 续发 展水 平 的总 体提 升 , 是
2 1 发生特 点及 防控 技术研究
张学 良 , 国文 , 舜 陈 徐
( 祁连 山 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十八 里堡 自然保 护站 , 肃 武威 甘
了保 护站林 业有 害生物 防控 工作 的措 施和技 术 。
7 30 3 10)
摘要 : 十八 里堡 自然保 护站 林 业有 害 生物 的发展 现 状入 手 , 对 保护 站 林 业有 害 生物 的种 类 以及发 生的原 因, 出 从 针 提 关键词 : 害生物 ; 生特 点 ; 有 发 防控技 术 ; 究 研 近年 来 ,随着全 球气温 的不断 升高和交通 的 日益发达 ,
我们 对保护 站全面开 展 了林业 有害生 物调查 , 摸清 辖 区内林 业 有害生 物的分布情况 、 害特点 , 危 并提 出了防治对 策 。
1 保护 区 自然概 况 十八 里堡 自然保 护站位 于古浪县境 内, 东与天 祝县夏 玛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树木、林果等林业资源具有破坏性和危害性的生物。

它们可以是昆虫、真菌、细菌、病毒、草本植物等。

引起林业有害生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生态环境变化: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改变,使得原本平衡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扰动,容易滋生和扩散有害生物。

2. 移植种植:人为将外来物种引入到原生生态系统中,可能破坏原有的生物链关系,导致新物种过度繁殖并产生生态问题。

南美侵入树种尤加利等。

3. 植被退化:过度伐木、森林覆盖率下降、土地沙漠化等现象会导致植被退化,林木衰弱,容易受到有害生物的侵袭和破坏。

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强化预防措施:加强对移植物种的筛选和审查,禁止引进具有潜在危害的外来物种。

加强对森林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境质量,减少有害生物的滋生和繁殖。

2.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监测和预警机制,定期对森林和林业资源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害生物的扩散和繁殖。

3. 推广绿色防治技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等绿色环保的防治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4. 增强应急能力:建立应急机制,加强对新入侵物种的快速响应和控制,减少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

5. 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研究力度,提高对其生物学特性、扩散规律、防治技术等方面的认识,为有害生物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林业有害生物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问题,防治措施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和外来物种的影响因素,采取科学、综合和多样化的防治对策,以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一、引言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呈加剧趋势。

为了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效果,保障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进行探讨。

二、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及危害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昆虫、病原菌、线虫、螨类等。

它们对林业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影响树木生长:林业有害生物通过取食、寄生、繁殖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导致树木生长缓慢、早衰甚至死亡。

2.破坏森林生态平衡: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和扩散,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生物多样性,影响森林的生态功能。

3.引发次生灾害:有害生物危害导致的树木死亡、生长不良等现象,容易引发森林火灾、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

4.影响人类健康:部分林业有害生物还能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三、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疫与监测技术检疫与监测是预防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传播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苗木、种子、木材等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

同时,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资源,通过天敌、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手段,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环保、长效、无污染等特点,是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3.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如诱杀、捕杀、隔离、高温处理等手段,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方法。

物理防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污染、效果显著等特点,适用于局部和应急防治。

4.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方法。

化学防治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广谱等特点,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环境污染等问题。

论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论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论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植物以及森林产品产生危害的生物种群。

它们对林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下面将对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平衡破坏:人类的干预使得生态平衡被破坏,导致一些本地生物种群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产生大量有害生物。

2. 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带来了许多外来物种,这些物种没有天敌也没有天然防治机制,容易繁殖和扩散,对本地生物种群造成威胁。

3. 森林病害的传播:疫病的传播往往伴随着昆虫、真菌等病原体的传播,造成森林植物的大面积病害。

4.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乱砍滥伐、在森林中扔弃垃圾等行为,容易导致有害生物的滋生和扩散。

5.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其生态环境不断改变,影响了许多生物的习性和种群数量,加剧了林业有害生物的产生。

为了有效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应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和数量,开展预警工作,提高预测和预防能力。

2. 保护生态平衡:重视生态建设,增加生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自然敌害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使其对有害生物起到正向控制作用。

3. 拓宽信息渠道:加强对农民、林业从业者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林业有害生物识别、预防和防控的意识和能力,及时报告和协助相关部门进行防治。

4.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通过引进和培育天敌、天然杀虫菌等有益生物,建立健全的生物防治技术体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

5. 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采用物理手段对有害生物进行阻隔、杀灭或抑制,如陷阱、防护网、无声电击等。

6. 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在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规范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对有害生物进行有效控制。

7. 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研究
摘要:从十八里堡自然保护站林业有害生物的发展现状入手,针对保护站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以及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保护站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措施和技术。

关键词:有害生物;发生特点;防控技术;研究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和交通的日益发达,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和入侵的风险逐渐加大,频率也越来越高,对保护站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对保护站全面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摸清辖区内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情况、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1保护区自然概况
十八里堡自然保护站位于古浪县境内,东与天祝县夏玛自然保护站毗邻,南与天祝县乌鞘岭自然保护站接壤,西与天祝县哈溪自然保护站为界,北与本县农业区相连。

属祁连山系东端支脉冷龙岭余脉毛毛山——乌鞘岭的延伸部分,海拔高度在2 100~2 900m之间。

气候为大陆性祁连山高寒亚干旱气候和河西冷干旱气候。

多年平均降水量360.70mm。

辖区内分布的乔木树种主要有云杉、山杨、落叶松、白桦、红桦等,分布的灌木树种主要以沙棘、蔷薇、金银露梅、锦鸡儿、枇杷等为主。

保护站总土地面积15 310.20 hm2,林业用地面积6 822.60hm2,林业用地均为国有,其中:林分面积 1 681.40hm2,灌木林面积 4 821.10hm2,未成林造林地78.20hm2,苗圃面积17.30 hm2,宜林荒山荒地面积224.60hm2。

2林业有害生物分布种类
调查结果表明保护站林区分布森林害虫274种,隶属9目66科,记录天敌昆虫93种,区内分布的天敌鸟类主要有20种。

已查明的林木病害46种,森林有害鼠兔2目8科31种。

3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
3.1森林树种组成单纯,结构简单十八里堡林区主要森林类型为青海云杉纯林,少量分布有桦树、山杨、油松林。

纯林面积大,混交林面积很小,这种单一树种大面积分布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多种以其为取食对象的有害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寄生条件和广泛的食物来源,极利于有害生物的蔓延。

3.2林区气候干旱化,林木生长不良,抗御病虫鼠害能力降低病虫鼠害率增高,加速了病虫鼠害的发生。

干旱的气候诱发了大面积的病虫鼠害,如云杉多露象甲、桦树尺蛾类、云杉嫩梢小蛾类等的分布与发生面积不断扩大都与连续的干旱少雨
气候有直接的关系。

3.3人为干扰破坏严重,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趋于减少,林区天敌生物种群数量小,不能有效制约有害生物的增殖蔓延。

长期以来,林区人为活动频繁、林牧矛盾突出,林带下限由海拔1 900m退缩到2 300m,30%的灌木林已经退化,草场牧畜超载严重,森林生态环境恶化,使林区益鸟、天敌昆虫和害虫致病微生物繁殖存活率降低,种群基数小,对病虫鼠害的制约作用减弱,也是导致近年来青海云杉嫩梢小蛾类、蚜虫类、小蠹类和草原蝗虫等耐寒耐早力强的害虫大面积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3.4天敌种群数量低,不能有效控制森林有害生物种群数量上升由于气候、人为破坏、林分结构多样性低等自然和人为因素,较适宜上层林冠活动寄生的昆虫病原微生物生存,在中下层林冠和林地上活动栖息的鸟兽、天敌昆虫不适宜生存,使得天敌昆虫群数量很低,不足以控制一些优势病虫鼠害种类种群数量的上升。

天敌种类和种群数量比例的失衡,是导致近年来青海云杉嫩梢小蛾类、蚜虫类、小蠹类和草原蝗虫等耐寒耐旱力强的害虫大面积发生的根本原因。

3.5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工作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人们长期以来无偿利用森林资源及其生态效益,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防治不力。

自然保护站因缺乏资金,不能开展大规模的防治工作,只能搞一些小面积的防治试验,防治速度跟不上病虫鼠害扩散速度。

另一方面,有害生物防控体系不健全,基本建设落后,设备缺乏,森防队伍技术力量不足、人员不稳定,检测、监测等基础工作落后于防治要求,影响了防治工作的进展。

4 今后开展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措施和技术
4.1防控措施
4.1.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

国家要尽快出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办法,落实补偿经费,解决自然保护区森林有害生物防控经费缺乏的困境。

对于分布面较广、危害严重的主要有害生物,如云杉嫩梢小蛾类、云杉多露象、中华鼢鼠等,按工程项目组织防治。

4.1.2加强科技支撑和基础研究工作。

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支持祁连山森林有害生物的试验研究,在课题立项和科研经费上予以倾斜与支持,逐步开展有害生物入侵机制研究、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外来种鉴定与检疫、除害处理技术、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外来有害生物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等项目的研究和实施。

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生态学、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入侵物种数据库,并形成有害生物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政策制定的及时性和科学性以及管理的有效性。

4.1.3加强早期预警,建立常年监测网络。

应用3S技术、风险分析等理论与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验证所收到的报告与物种鉴定的结果,做出需要加强临测的建
议。

大力加强有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建立起相应的入侵物种数据库和物种鉴定专家数据库。

建立森林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提供森林有害生物动态变化情况,为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决策提供信息。

4.1.4建立健全保护站森防管理体系,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和对森保技术人员在检疫、检测和防治指导等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森防技术水平。

向社会各界长期进行大力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目前保护站森林健康状况和病虫害及林火等自然灾害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公众积极支持和参与森林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2防控技术
4.2.1植物检疫: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加强检疫工作,拔除已有检疫对象疫点,防止其它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延,禁止使用带病虫繁殖材料育苗造林。

特别是对于生物引种,在引入前应进行充分的、科学的评估和预测。

不仅要考虑到引进的生物在当前的各种生物生态学表现,还应预测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不仅要看外来种的经济利益,还要看其生态、社会影响,引入后应加强跟踪观测,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对策,避免造成大面积危害。

4.2.2营林措施:营林措施是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鼠害的根本措施。

应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开展封山育林,减少人、畜破坏,恢复和扩大阔叶林比例与草灌植被改善林区生态环境,同时要采取科学抚育措施,改善林分卫生状况,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人工造林应选育良种壮苗和抗性强树种,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多造混交林。

4.2.3生物防治:重点要放在对当地天敌的保护利用上,通过营林措施改善天敌栖息环境,有条件的林区还可增值蜜源植物,及时为天敌补充寄主和营养,设置鸟巢招引益鸟,促进天敌种类和数量增长,还要逐步开展天敌昆虫和鸟类的人工繁育、致病微生物培养生产、引进外地天敌等工作,丰富和增加天敌资源,同时要大力推广运用苏杆菌等生物制剂,达到控制病虫鼠害和保护天敌之双重目的。

4.2.4物理防治:是森林病虫鼠害综合治理不可忽视的铺助措施,常与其它方法配合运用。

当前可采用的方法有三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