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研究
摘要:从十八里堡自然保护站林业有害生物的发展现状入手,针对保护站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以及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保护站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措施和技术。
关键词:有害生物;发生特点;防控技术;研究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和交通的日益发达,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和入侵的风险逐渐加大,频率也越来越高,对保护站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对保护站全面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摸清辖区内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情况、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1保护区自然概况
十八里堡自然保护站位于古浪县境内,东与天祝县夏玛自然保护站毗邻,南与天祝县乌鞘岭自然保护站接壤,西与天祝县哈溪自然保护站为界,北与本县农业区相连。属祁连山系东端支脉冷龙岭余脉毛毛山——乌鞘岭的延伸部分,海拔高度在2 100~2 900m之间。气候为大陆性祁连山高寒亚干旱气候和河西冷干旱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360.70mm。辖区内分布的乔木树种主要有云杉、山杨、落叶松、白桦、红桦等,分布的灌木树种主要以沙棘、蔷薇、金银露梅、锦鸡儿、枇杷等为主。保护站总土地面积15 310.20 hm2,林业用地面积6 822.60hm2,林业用地均为国有,其中:林分面积 1 681.40hm2,灌木林面积 4 821.10hm2,未成林造林地78.20hm2,苗圃面积17.30 hm2,宜林荒山荒地面积224.60hm2。
2林业有害生物分布种类
调查结果表明保护站林区分布森林害虫274种,隶属9目66科,记录天敌昆虫93种,区内分布的天敌鸟类主要有20种。已查明的林木病害46种,森林有害鼠兔2目8科31种。
3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
3.1森林树种组成单纯,结构简单十八里堡林区主要森林类型为青海云杉纯林,少量分布有桦树、山杨、油松林。纯林面积大,混交林面积很小,这种单一树种大面积分布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多种以其为取食对象的有害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寄生条件和广泛的食物来源,极利于有害生物的蔓延。
3.2林区气候干旱化,林木生长不良,抗御病虫鼠害能力降低病虫鼠害率增高,加速了病虫鼠害的发生。干旱的气候诱发了大面积的病虫鼠害,如云杉多露象甲、桦树尺蛾类、云杉嫩梢小蛾类等的分布与发生面积不断扩大都与连续的干旱少雨
气候有直接的关系。
3.3人为干扰破坏严重,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趋于减少,林区天敌生物种群数量小,不能有效制约有害生物的增殖蔓延。长期以来,林区人为活动频繁、林牧矛盾突出,林带下限由海拔1 900m退缩到2 300m,30%的灌木林已经退化,草场牧畜超载严重,森林生态环境恶化,使林区益鸟、天敌昆虫和害虫致病微生物繁殖存活率降低,种群基数小,对病虫鼠害的制约作用减弱,也是导致近年来青海云杉嫩梢小蛾类、蚜虫类、小蠹类和草原蝗虫等耐寒耐早力强的害虫大面积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3.4天敌种群数量低,不能有效控制森林有害生物种群数量上升由于气候、人为破坏、林分结构多样性低等自然和人为因素,较适宜上层林冠活动寄生的昆虫病原微生物生存,在中下层林冠和林地上活动栖息的鸟兽、天敌昆虫不适宜生存,使得天敌昆虫群数量很低,不足以控制一些优势病虫鼠害种类种群数量的上升。天敌种类和种群数量比例的失衡,是导致近年来青海云杉嫩梢小蛾类、蚜虫类、小蠹类和草原蝗虫等耐寒耐旱力强的害虫大面积发生的根本原因。
3.5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工作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人们长期以来无偿利用森林资源及其生态效益,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防治不力。自然保护站因缺乏资金,不能开展大规模的防治工作,只能搞一些小面积的防治试验,防治速度跟不上病虫鼠害扩散速度。另一方面,有害生物防控体系不健全,基本建设落后,设备缺乏,森防队伍技术力量不足、人员不稳定,检测、监测等基础工作落后于防治要求,影响了防治工作的进展。
4 今后开展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措施和技术
4.1防控措施
4.1.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国家要尽快出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办法,落实补偿经费,解决自然保护区森林有害生物防控经费缺乏的困境。对于分布面较广、危害严重的主要有害生物,如云杉嫩梢小蛾类、云杉多露象、中华鼢鼠等,按工程项目组织防治。
4.1.2加强科技支撑和基础研究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支持祁连山森林有害生物的试验研究,在课题立项和科研经费上予以倾斜与支持,逐步开展有害生物入侵机制研究、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外来种鉴定与检疫、除害处理技术、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外来有害生物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等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生态学、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入侵物种数据库,并形成有害生物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政策制定的及时性和科学性以及管理的有效性。
4.1.3加强早期预警,建立常年监测网络。应用3S技术、风险分析等理论与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验证所收到的报告与物种鉴定的结果,做出需要加强临测的建
议。大力加强有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建立起相应的入侵物种数据库和物种鉴定专家数据库。建立森林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提供森林有害生物动态变化情况,为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决策提供信息。
4.1.4建立健全保护站森防管理体系,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和对森保技术人员在检疫、检测和防治指导等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森防技术水平。向社会各界长期进行大力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目前保护站森林健康状况和病虫害及林火等自然灾害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公众积极支持和参与森林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2防控技术
4.2.1植物检疫: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加强检疫工作,拔除已有检疫对象疫点,防止其它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延,禁止使用带病虫繁殖材料育苗造林。特别是对于生物引种,在引入前应进行充分的、科学的评估和预测。不仅要考虑到引进的生物在当前的各种生物生态学表现,还应预测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不仅要看外来种的经济利益,还要看其生态、社会影响,引入后应加强跟踪观测,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对策,避免造成大面积危害。
4.2.2营林措施:营林措施是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鼠害的根本措施。应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开展封山育林,减少人、畜破坏,恢复和扩大阔叶林比例与草灌植被改善林区生态环境,同时要采取科学抚育措施,改善林分卫生状况,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健康生长。人工造林应选育良种壮苗和抗性强树种,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多造混交林。
4.2.3生物防治:重点要放在对当地天敌的保护利用上,通过营林措施改善天敌栖息环境,有条件的林区还可增值蜜源植物,及时为天敌补充寄主和营养,设置鸟巢招引益鸟,促进天敌种类和数量增长,还要逐步开展天敌昆虫和鸟类的人工繁育、致病微生物培养生产、引进外地天敌等工作,丰富和增加天敌资源,同时要大力推广运用苏杆菌等生物制剂,达到控制病虫鼠害和保护天敌之双重目的。
4.2.4物理防治:是森林病虫鼠害综合治理不可忽视的铺助措施,常与其它方法配合运用。当前可采用的方法有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