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修订版
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说课稿分米和毫米说课稿1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重视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利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转变,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推动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它是属于量与计量中的知识,也是几何教学中所必需的。
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教学这些计量单位时,要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
分米的编排与毫米类似,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学习好这课对今后学生从事的几何测量等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对几何教学的基本精神,本着把计算几何、证明几何转变为直观几何、发现几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学习的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定为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物的估测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在今后学习中,常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由于学生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原来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比较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分米毫米等长度观念是较难的。
故此认为教学难点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
说教法:本课我拟采用以下教法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在估测中,把估测对象与标准长度反复对比,再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长度单位的认识是基础且重要的内容之一。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两个单位的定义和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毫米(mm)是长度单位中非常小的一个,它等于1米的千分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毫米来测量纸张的厚度、硬币的直径等。
例如,一张标准A4纸的厚度大约是0.1毫米,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25毫米。
分米(dm)则是一个介于厘米和米之间的单位,它等于1米的十分之一。
分米在测量家具、房间尺寸等方面比较常用。
例如,一个标准的单人床长度大约是2米,换算成分米则是20分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1. 引入概念:首先,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并通过实际例子来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实物演示:利用实物,比如尺子、硬币、纸张等,让学生亲自测量,感受毫米和分米的实际长度。
3. 对比学习:将毫米和分米与其他长度单位(如厘米、米)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转换来加深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5. 生活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毫米和分米的应用场景,比如测量家中物品的尺寸,以此来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
6. 总结回顾:在课程的最后,对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进行总结,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并运用这两个长度单位。
通过这样的教学步骤,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地应用这两个长度单位。
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中的《毫米、分米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且知道 1 米=100 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毫米和分米,学生将进一步完善长度单位的体系,为后续学习千米以及测量更复杂的物体长度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并认识毫米;第二部分是通过类比推理,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并掌握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基础,能够用厘米和米来描述物体的长度。
但是,对于毫米和分米这两个较小和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的感知相对较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单位换算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划、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毫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1、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
分米和毫米的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长度单位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分米和毫米两个长度单位。
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它既是长度单位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掌握长度概念、提高测量技能的关键环节。
1. 作用与地位(1)分米和毫米是基本的长度单位,对于学生建立长度概念、提高测量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2)本节课内容承前启后,既是对前面所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的巩固,也为后续学习千米、微米等更高级或更精细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主要内容(1)分米和毫米的定义:1分米等于10厘米,1毫米等于0.1厘米。
(2)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2)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增强空间观念。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测量。
2. 教学难点:(1)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提高测量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说教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以及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 启发法:-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分米和毫米?”“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情境,如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五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千米”“长度单位换算”等知识,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于长度单位这部分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直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抽象,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实践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安排了较为具体的估测和测量活动,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猜想、认识、感知、测量、判断、应用等学习过程,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物体长度。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要在一段时间内形成能力。
因为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所以我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大部分学生的长度观念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起毫米、分米等长度观念是很难的。
因此,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建立分米、毫米长度表象。
尤其是“分米”,对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很有必要,但是在生活中却不常用到,学生要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就更是困难。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故事设疑、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法。
最新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其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在数学教学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对接下来学习千米,学习名数换算,线段长短、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及公式的推导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做到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同时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估测的能力,建立起正确的长度观念,以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标。
一节新课的教学,导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它起着新旧知识逻辑上的衔接作用。
2010年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因此我以世博会为题材,以能否免费入园设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回忆起认知结构中对于已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解释。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从而为后面教学的顺利展开打下了基础。
认识毫米时,我从一张纸条入手,先估计再测量,发现不是整厘米数的时候,从而引出对毫米这个单位的需要,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资源顺利地引出毫米,再通过观察直尺上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来理解1厘米=10毫米,对1毫米有了感知后让学生动手利用1分硬币的的厚度来体验1毫米,最后寻找生活中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感知1毫米的长度。
分米的认识则是让学生通过动手量、剪10厘米长的纸条,对10厘米也就是1分米有了深刻的感知。
在习题的设计上,不仅注重了知识的综合性、生活性,而且也突出了趣味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他们对四个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深刻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学好数学的现实意义。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苏教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 课程背景本节课是数学二年级下册苏教版中的第五节课,介绍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与换算。
在逐步建立适合孩子年龄段的度量单位系统基础上,让孩子能够灵活使用分米和毫米,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培养孩子的度量思维能力,从而为孩子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单位符号。
2.能够准确地读、写分米和毫米的数值。
3.能够正确地进行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培养孩子的度量思维能力,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理解并运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2.2 情感目标1.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2.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培养孩子自主探究的精神,提高学习自主性。
3. 教学重点1.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单位符号。
2.能够准确地读、写分米和毫米的数值。
3.能够正确地进行分米和毫米的换算。
4.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5. 教学过程5.1 导入环节介绍分米和毫米这两个概念,引导孩子通过举例来理解这两个概念。
例如,我手上有一张纸,我把它用尺子量了一下,得到纸张的长度是20厘米,我用刀把这20厘米的纸张割成了10份,那么每一份纸的长短是多少呢?提示孩子单位是什么,20厘米除以10,再让孩子换算成分米和毫米。
请孩子说出答案。
5.2 讲解与练习1.分米让孩子看一下PPT上的分米图示,然后向孩子介绍什么是分米,单位符号是什么等知识点,继续让孩子通过实物以及数值的方式来理解分米。
例如,让孩子拿一张纸张,量一下它的长度,看看这张纸有多少分米长。
2.毫米介绍毫米的概念和单位符号,可以用实物让孩子实践量一下。
任教师根据教材中的考察点来补充讲解。
3.分米和毫米的换算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换算知识,引导孩子了解10分米等于100毫米的概念,让孩子从实物和数值两个方面来理解换算。
例如,让孩子把10个相等的饼干分为10份,每份分别用毫米尺寸量一下饼干的长度,结果是多少?再把这个数字除以10,结果就是每份饼干的长度。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分米和毫米的熟悉》说课稿1《熟悉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同学熟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肯定的用尺度量力量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同学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熟悉,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同学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进展服务。
独特的和谐,理性的培育,情操的陶冶,身心进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同学熟悉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学问目标外,重在引导同学探究学问间的内存联系,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实践操作力量,简洁的推理力量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同时结合详细内容向同学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育同学的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说教法:1、教学分米的熟悉时采纳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
先测量吸管的长度,再通过牛奶盒的吸管,知道10厘米长的线段可以用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
然后在尺上找一找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揭示1分米=10厘米。
再让同学用手比划出1分米,感知1分米长的长度,紧接着让同学画出一分米的线段,最终说诞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
2、教学毫米熟悉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纳导学法进行教学。
先让同学测量卡的厚度,硬币的厚度,在这个过程中同学发觉问题,需要引进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在体验1毫米时,让同学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硬币或磁卡,感觉1毫米的厚度,然后专心体会。
最终,老师让同学说出日常生活中能用毫米表示单位的实物来。
3、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纳引导发觉法进行教学,如教学1厘米=10毫米时,让同学观看同学尺,引导同学知道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再数一数有几小格,从而得出结论。
《分米和毫米的熟悉》说课稿2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熟悉》这部分内容是在同学熟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肯定的用尺度量力量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五篇模版][修改版]
第一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教学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4、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硬币、磁卡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引发思考师:(出示市场上新上市一种儿童饮料)你能先估计饮料盒的高度,再测量出它的高吗?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师:同学们测量时8厘米多的部分不够1厘米,我们用厘米无法精确表示测量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饮料盒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认识毫米1、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识?1毫米在直尺上怎样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长度是1毫米。
)把你找的1毫米指给同桌看一看。
让我们来一次体验之旅:时间2分钟,在你们的学具袋中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捏一捏找找1毫米,再动手测量一下验证验证。
看谁找到得多?生1:通过测量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2: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磁卡厚度约是1毫米。
生3:通过测量我发现字的宽度约是1毫米。
生4: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光盘厚度约是1毫米。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1毫米大约有多长?(学生捏一捏1张光盘或1分硬币或1张磁卡厚度、比手势等方法建立1毫米空间观念)【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表象后,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1毫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主动的在头脑中建构1毫米的表象。
】2、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毫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精品模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感谢教研中心及学校领导们给我这次宝贵的锻炼机会,让我在这么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
下面,就来说一说我的这节课。
我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空间表象,感知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基于以上理念,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激趣导课,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二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
因此,我结合教材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孙悟空变金箍棒的有趣情境,形成情境串贯穿全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并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二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通常是从现实生活里积累的相关感性认识出发,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为此,我是这样做的,1.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已经有学习厘米、米的基础,我让学生课前用手比一比1米、1厘米有多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或1厘米,使学生回忆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并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文具,测量它的长度,复习测量方法。
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唤醒学生对米、厘米表象的记忆,拉近学生对新知认识的距离,也为下一步感知四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更有助于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重视实际操作活动。
这我一共设计了4次测量活动,先是测量7厘米的小棒达到复习测量方法的目的,然后测量8毫米的小棒,不到1厘米,学生现有的知识无法准确表示它的长度,使学生思想中产生寻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要,水到渠成引出“毫米”的学习;还有就是测量1毫米厚的硬币,和后面的1分米的纸条。
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在充分体验、感受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刻地建立1毫米、1分米的表象,形成测量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2——53页的《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下面我通过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板书等方面,来进行说课。
说教材分析
《认识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比较分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使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所以,教学难点是学生对物体的估测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情景导入的时候采用谈话方式,述说方式。
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导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分米的认识时采用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
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学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实质就是给学生的金钥匙。
本节课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在找、数、量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同学合作学习中,既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和1厘米分别是多长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这一复习导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米和厘米的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要学习的新单位。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情境创设
上课时,运用课件出示情景图片《齐天大圣—金箍棒》,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画面。
(设计意图:选用富有童趣的素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用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
)
1、认识毫米
(1)实物展示,引出毫米
在学生观察直尺时,学生可能会发现很多信息,我会根据学生的信息,然后引出需要认识的长度单位—毫米。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厘米中小格的数量,使学生发现每一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在学生已认识毫米的基础上,找一找身边的事物哪些是一毫米的,哪些也是可以用毫米做单位的,同时让学生自己量一量身边的书本厚度、橡皮等物,感受一下毫米的表象。
(2)同桌合作,动手操作
师:在学习毫米时,教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
展示学习步骤:
①直尺上一厘米中间的每个小格的长度是一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②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一厘米有若干毫……
③在咱们四周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约莫是一毫米,请你量一量。
(3)自我反馈,现学现用
设计一系列的关于毫米的练习为解决教学环节(1)所遗留问题,加深学生对毫米的认识,正确进行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2、认识分米
(1)对比情境,引出分米
齐天大圣又出了一题(单位是10厘米),请学生对比上一题(上题单位是1厘米),启发学生在单位不同的情况下,又应该如何准确读出金箍棒的长度?能否以更小的数字表示它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同事物的对比,使学生发现在单位不同的情况下,读数不同的结果。
同时引出长度单位分米。
(2)出示课件,学习分米
课件出示一把以1厘米为单位的直尺,对比于以10厘米为单位的直尺,请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以10厘米为单位的直尺同样每10厘米中有10个小格,建立分米概念,1分米=10厘米。
请学生在量一量文具盒,用分米作单位,它的长宽是多杀?
设计意图:对比方法的教学能使学生更易于发现事物的差异,在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更为深刻,亦同时教授学生一种数学方法—对比。
(3)四人小组合作:
先去猜想,再去合作验证,再去找一找生活中的一分米
3、新旧交融,螺旋上升
出示课件,请学生完成图表(米、厘米、毫米、分米的关系)讨论:分米与毫米的换算。
设计意图:新知与旧知的整合,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及换算有了更为系统的把握。
(三)、趁胜追击,巩固练习
第一层:操作题
第二层:综合题
第三层:改错题
设计意图:(1)使学生知道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率;(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3)加强学生对理论与实际的理解度。
(四)、知识点的回顾与拓展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