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上)复习提要

通论词汇部分

1、汉语字典词典编排的体例:①音序法: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②部首法:按部首归类

排列汉字③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

2、古代字典辞书注音方法:①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②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③读若法: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注音

3、常见的工具书:

《说文解字》的时代、作者、收字情况、体例、说文四大家及其作品、地位及不足

东汉许慎编,全书计14篇,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将近万汉字归到540个部首内,据形系联,以义相从,开创按字形结构编排字典、辞书的先例。

编排体例:按部首的不同分为540部,每部之内的所属字大体上是:以义为序,依义相聚。说解体例:先释义,后解形,再注音。以秦汉通行的篆书为对象进行的,间或举出古文和籀文,为后人认识和研究古代汉字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许慎(约公元58——147年),字叔重,汉代经学大师贾逵的弟子,古文经学家,号称“五经无双”。

《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江苏金坛人《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江苏吴县人《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山东曲阜人《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山东安丘《说文解字句读》《说文释例》

局限与不足:《说文解字注》《说文通训定声》缺点和局限:对一些字的解释有历史唯心主义和封建思想;对一些字形的解释不正确,失于穿凿。

《说文解字》价值:①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根源,下辨字体变迁。是研究甲、金文的桥梁。②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③从分析字形入手,建立了一套形声系统,又用“读若”法注释字音,所以它又是研究上古音的桥梁。

《康熙字典》清代以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收录汉字四万七千多个。

体例:用二百一十四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将各部首分别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不足:错误较多。

王引之《字典考证》

训释内容:证引、义释、音注(叶音、反切、直音)

《汉语大字典》: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编成,收录汉字56000个左右。

字形:反映字形演变过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形体。

字音:用汉语拼音注音,并收录中古的反切,还标明上古的韵部等。

字义:释义详尽,并收有语言例证。

《汉语大词典》:•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

《辞源》:陆尔奎等编纂,商务印书馆1915年出版正编,后续不断在修订。

•它是我国现代第一部较大规模的语文辞书。正、续编合订本“计单词万余,复词十余万”,内容包括一般语词、常用词组、成语、典故等,兼收各科术语、人名、地名、书名等。体例:•领头字按部首法排列,首字相同的复词再接第二、第三字的笔画数分先后。

• 首字下先注音,采用《音韵阐微》的反切,或注直音,并附诗韵韵目。释义用浅近文言,并附书证。译词多附注英文。全书附有插图六百余幅。

• 《辞源》基本上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

《辞海》:•自1989年起,每隔十年,修订一次。

•是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

•新出现的词语,如“因特网”、“多媒体”、“ 转基因动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书中随文附图共一万六千余幅,其中绝大多数是彩色照片,因此这本彩图本《辞海》也成为我国大型辞典中的首创。

修订:《辞海》由214部首调整为250个部首,综合性的辞书。《辞源》由214部首调整为208个部首,研读古籍的专用工具书。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1819年出版。

体例:按古声母排列,共分为试卷。

内容:以经传的虚词为主,以子书与其他书的材料为辅,东汉以后的一概不录。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共收虚字160个,虽以单音虚词为主,但有同义虚词连用的,也偶然随文论及。

缺点:收字太少。阙漏较多,甚至《经义述闻》论过的,《释词》也失载。

《词诠》:杨树达著,1928年出版。

体例: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解释虚词时先标明词类,然后释义,在列举例句。

缺点:分类过于琐细。

《助字辨略》:清刘淇著,1711年出版。

体例: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内容: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小说等。

缺点:对虚词的分类标准不统一,内部体例欠严密。

《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4、古今词义异同的一般情况:(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5、古今词义词义范围的差异:1、词义的扩大:今义所表示的客观事物的范围大于古义所表示的客观事物的范围,称之为词义扩大。(例:Ø“菜”,古代专指蔬菜,现在既可以指蔬菜,又可以指肉类、蛋类等副食品,与“饭”相对。“响”,古代的意思是回声,后来的意思泛指一切声音。)

2、词义的缩小: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小于古义所反应的客观事物的范围,叫词义缩小。(例: Ø“宫”,在上古时代泛指所有的房屋。后来“宫”只能指帝王居住的宫殿,现在指某些文化娱乐场所。Ø“瓦”,古代泛指烧制的各种陶器;现在“瓦”主要指盖屋顶用的一种建筑材料。

3、词义的转移: 古今词义所反映的客观对象不一样,即词义在发展过程中由表示甲事物转向表示乙事物。(例:“汤”,在古代表示热水,到现代汉语里表示菜汤、米汤。Ø“领”,古代指脖子,今指领子。Ø“忙”,古代指心中烦乱,今指工作多。)

6、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1)古义褒今义贬的:v复辟——古:恢复君位。今:泛指被推翻的反动统治者恢复原来的制度或地位。v爪牙——古:得力助手。今:坏人的帮凶。v吹嘘——古:替人宣扬、称扬。今:说大话,并且含贬义。

(2)古义贬今义褒的:“锻炼”原是“冶炼” 的意思,用作比喻义时,指酷吏玩弄刑法对人进行诬谄。《后汉书·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今义则带褒义,使身体强壮,使思想提高。如“锻炼身体。”

(3)古义中性今义贬的:谣言——古:指民间的歌谣谚语。《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今:流传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今:品德恶劣。谤——古:批评议论。今:诽谤,毁谤。背后无中生有地说别人的坏话。

(4)古义中性今义褒的:客——古:外地人。今:宾客。祥——古:征兆、预兆。今:吉兆、吉祥。

7、古今词义轻重程度的差异:(1)古义轻今义重的:恨——古:遗憾、不满。《司马迁·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私恨”即内心私下的遗憾。今:痛恨、仇恨。

(2)古义重今义轻的:v怨——古:怨恨、痛恨。《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二人入于骨髓。”用“入骨髓”来形容“怨”的程度,可见“怨”在古代的词义比今义要重得多了。今:埋怨。v咎——古:灾祸。今:罪责、过失。

v“饿”古义指没有饭吃,饿得快要死了,不是一般的肚子饿,后者古代称之一“饥”。《左传·宣公二年》:“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今义的程度则轻多了,指一般的饿。v病——古:比“疾”重。今:与“疾”同。

8、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第一,从词的数量上看,由少变多。

第二,从词的语音形式上看,由单音词不断地向双音词发展。

第三,从词义上看,相当数量的词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经常处在变化当中。(词义的变化是词汇发展变化中最重要最复杂的变化,前后不一致的现象特别多)

9、古汉语词汇的构成和特点:(一)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