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知识梳理 中图版必修2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思维导图
豌豆花是两性花,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交),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豌豆植株还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例如: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等,像这 样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这些相对性状能 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容易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分离定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1900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论文,认识到孟德尔提出的理论的重要意义。
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遗传因子”起名“基因”,并提出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控制相对 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杂交育种中,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 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分离定律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 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遗传因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一代都是黄色圆粒。子一代自 交,子二代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医学实践中,人们可以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 断,从而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否定融合遗传理论: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一代中消失的性状在子 二代中又出现了,说明双亲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
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总是高茎豌豆;子一代自交,子 二代高茎比矮茎接近3: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显性性状: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高中生物 遗传物质的发现课件 中图版必修2
一段时间后
小鼠死亡
8
③将杀死的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会怎样?
一段时间后
小鼠正常
9
④将R型活菌与杀死的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 小鼠会怎样?
一段时间后
小鼠死亡
细菌发生转化,性状的转化可以遗传。
10
思考: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 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 体内,导致小鼠死亡?
因为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使小鼠患 败血症而死亡.
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11
实验结论: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 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
——转化因子
继续
12
讨论: 假如你是当时科学家你应该怎样
来设计”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 的实验?
13
(2) 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
实验过程:
S型活细菌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DNA水解物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R
R
R
R R多 S少 R
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
数数
继续
RS
14
实验结论: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 化的物质,DNA是转化因子。
以上转化实验表明:
DNA是遗传物质。
继续
15
练习:
• 1.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 )
• A.DR型肺炎双球菌
•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细菌混合
细菌内无放射性 子代噬菌体
19
②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内部DNA
细菌内有放射性
子代噬菌体 20
2018高中生物必修2中图版课件-第3单元第1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
答案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两个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比较
项目 内容 实验者
体内转化实验 格里菲思
S型细菌使人患肺炎或使 实验原理
小鼠患败血症
体外转化实验
艾弗里及同事 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 分离,分别单独地观察各种物质 的作用
实验过程 及结果
实验结论 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 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即 同源 染色体)
来源 父方 ,一个来自 母方
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非等位基因 在形成配子时自由 非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
分配
组合
由组合
答案
推出结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是由染色体 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 上。
此此处只有一部分发生转化。
解析答案
12345
3.下图是对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证明这种病原体 是( A )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
B.寄生于细胞间,通过蛋白质遗传
非细胞生物
大多数病毒 极少数病毒
仅有DNA 仅有RNA
DNA RNA
T2噬菌体 艾滋病病毒、
SARS病毒
由上表可知,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NA或RNA)。绝大多数生物 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 第三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遗传物质的发现素材 中图版
遗传物质的发现素材中图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素材中图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素材中图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物质的发现1.按教材的编写思路用“顺藤摸瓜法"去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整体内容。
本小节教材的编写思路如下:按照以上思路去顺藤摸瓜,便于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2.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
格里菲思所做的“体内转化实验"采取对照的方法,教材中步骤1、2、3为步骤4的对照组;步骤4为实验组,用对比的方法不难得出正确结论.3.用“平衡控制”等方法来理解体外转化实验。
因为在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因素很难避免,只能设法平衡和消除它们的影响,即通过实验控制,尽量消除实验误差,以取得较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艾弗里等人所做的体外转化实验用了对照的方法同时也用了单因子变量的方法,实验的结果只有加入DNA,R型菌才能转化成S型菌,在此基础上,又做了另外一个对照,用DNA酶处理DNA 使其分解,结果R型菌就不能发生转化,通过此对照,一方面排除了可能因为DNA提取不纯而混有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DNA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才能行使其遗传功能.4.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来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要抓住本质来掌握,整个实验的关键物质是什么?噬菌体的DNA侵入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起作用,因此新老噬菌体之间的连续性是通过DNA保持的,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中图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 遗传物质的发现》教案
中图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教案[课标要求]: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概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知识梳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N一、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1.萨顿在研究蝗虫的上述过程时发现的行为与孟德尔遗传试验中的行为具有的现象,提出了的假说。
2.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证实了特定的基因位于二、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细菌转化实验过程①注射,小鼠不死亡。
及现②注射,小鼠死亡。
象③注射,小鼠不死亡。
格里菲思实验④注射,小鼠死亡,组织分析,(体内转化实验)得。
结论:。
蛋白质过程:对的多糖组成成分分离提纯脂类艾弗里实验 DNA(体外转化实验) DNA+DNA酶现象:只有能使R结论:。
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和。
过程②标记后的噬菌体分别侵染。
③检测放射性物质所在的位置(二)噬菌体侵染现象:噬菌体的没有进入细菌体内,进入细菌。
细菌实验结论:。
三、生物的遗传物质(一)烟草花叶病毒组分单独侵染烟草实验①从感病烟草中提取。
1.过程②对病毒组成物质。
③病毒的和分别感染正常烟草。
2. 现象:。
3.结论:。
(二)除朊病毒外,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既含DNA又含RNA的细胞生物(真核、原核)和只含DNA的病毒,遗传物质是DNA;只含RNA的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因为,所以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指要]:本节课复习要注重对实验过程及现象的分析,领会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体内后,噬菌体DNA的复制及噬菌体蛋白质合成所需原料、能量、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这时的代谢活动由噬菌体DNA控制。
[典题解析]: 1.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转化。
这一现象说明()①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DNA进入到了R型细菌中②DNA是转化因子③蛋白质和多糖在实验中正好起了对照作用④DNA是遗传物质A、①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此题考察艾弗里细菌转化实验的过程。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1、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r ① R 型细菌(无荚膜,无毒) +小鼠 ________________②S 型细菌(有荚膜,有毒)+小鼠 _________________ ► < ---------------------- ③杀死的S 型细菌+小鼠 _______ ► ④R 型细菌+ 杀死的S 型细菌+小鼠 ► ______________•⑤ 从④中死亡的小鼠体内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 菌和由 菌转化成的 菌⑥ 转化成的S 菌后代也是有毒性的 菌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内含有 (假说)2、1944年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过程:①提取S 型活菌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分别加入培养 菌的培养基中,只有加入 ________ 时, ________ 菌才能转化成S 菌。
'结果:②用 ________________ 分解DNA S 型细菌则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
i 结论:使R 型活菌转化成S 型菌的物质是菌的;蛋白质。
厂过程和 结\果结论: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噬菌体的基本结构i 外壳: _____________P :(2)实验过程:*①用同位素3J S 和卿分别标记晅菌协的蛋白质和DNA T ②用彼标记的晅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③对在细酗內酬的DNA 进行被标记帧Slf 试程 諏验结果z 在噬菌协中,亲代和子代司具有连续性时物质是DNA ,而不是⑶结论:。
三、除朊病毒夕卜,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既含DNA 又含RNA 的细胞生物(真核、原核)和只含 DNA 的病毒,遗传物质是 DNA 只含RNA 的病毒,遗传物质是 RNA 因为 ,所以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合作学习(探究案)】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一、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示意图(见左图),回答下列问题:⑴ 图C 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留在细菌体外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 ,注入细菌体内的物质是 __。
高中生物学科思维导图(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生物学科思维导图(人教版必修二)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1 遗传因子的发现豌豆的特点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
如: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人工传粉过程人工去雄→套袋隔离→人工授粉→再套袋隔离相关概念相关符号意义 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母本;♂:父本;×:杂交;U :自交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双眼皮)、生理特征(B型血)和行为方式(左撇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分为显性性状(如豌豆的高茎)隐性性状(如豌豆的矮茎)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显性基因决定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形基因决定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 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dd、YYRR、yyrr 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YyRr、Yyrr、yyRr 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内容实验过程及现象 P 高茎×矮茎→F1(全为高茎);F1自交→F2(高茎:矮茎=3:1)解释(提出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基因)是成对存在的③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基因)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验证(演绎推理)设计测交实验: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推测后代高茎:矮茎=1:1 实验验证: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比例接近1:1,验证了以上解释的正确性分离定律内容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内容实验过程及现象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全为黄色圆粒);F1自交→F2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解释(提出假说)①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成分别是YYRR和yyrr,F1的基因型是YyRr ②F1形成配子时,每对基因彼此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生物必修二课件遗传物质的发现
通过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实现对生物体代谢途径、 生理功能等的精确调控,为生物医学、生物能源等领域提 供新的技术支撑。
XX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复制起始
DNA双链在复制起点处解旋, 形成复制叉。
链合成
以每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 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
链终止
当复制叉相遇时,复制过程结 束,形成两个与母链完全相同 的子代DNA分子。
半保留复制特点
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一 条链来自母链,另一条链为新
合成链。
DNA损伤修复机制
直接修复
针对某些简单的DNA损伤,如碱基 错配、脱嘌呤等,可通过特定的酶直 接进行修复。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
人类基因组测序
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全面测序和分析,揭示人类基因的结构、功能和 变异等信息。
基因与疾病关系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人群和疾病状态下的基因组差异,揭示基因与疾病发生 和发展的关系,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个性化医疗的实现
基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可以针对不同个体的基因特征,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提高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REPORTING
基因表达调控方式
转录水平调控
通过控制转录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等过程,实现对基因表达的精 细调节。
翻译水平调控
在翻译过程中,通过选择性剪接、蛋白质修饰等方式,影响蛋白质 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学调控
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方式,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状态 ,影响基因的可及性和表达水平。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实验原理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 DNA和蛋白质,分别侵染细菌,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 课件(中图版必修2)
●教法指导 1.围绕“将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 去观察DNA的作用”这一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证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及分析推理等一系 列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初步掌握科 学研究的过程。 2.课件展示有关转化实验和侵染实验的比较表格,采 取抢答、交流等方式填充两大经典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结 论及共同点。
第一章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物质的发现
●课标要求 评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课标解读 1.列举出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的理由。 2.解释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3.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及结论。 4.通过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说明 RNA 是遗传物质的 原因。
●教学地位 本节是从分子层面上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为学习 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打下了基础。在高考 中,对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分析、设计及同位素标记法 的应用的考查较为突出。
1.非同源染色体进入配子时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在 形成配子时也都是自由组合的吗?为什么?
【提示】 不都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不能自由组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种类 项目 菌落 菌体 毒性 有多糖类荚膜 有毒性 无荚膜 无毒性 S型细菌 表面光滑 R型细菌 表面粗糙
●新课导入建议 图片展示成龙与父、子三代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祖孙 三代的大鼻子,引出一个普遍的生物现象——生物的遗传。 那么,遗传物质是什么?毋庸置疑是DNA,但DNA是一切 生物的遗传物质吗?
●教学流程设计
演示结束
课 标 解 读 1.列举出遗传物质在染色 体上的理由。 2.解释肺炎双球菌转化 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3.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的方法、过程及结 论。 4.通过烟草花叶病毒重 建实验说明RNA是遗传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大全-带图
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过程:(看书) (3)条件: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4)原则:——半保留复制 材料:大肠杆菌 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二、DNA的复制 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由ATP提供; ④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 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精确复制的原因: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小鼠正常。[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注射活的有毒S型细
高中生物 第一节 遗传物质的发现课件 中图版必修2
5 提取4实验死鼠
发现S活菌 死亡的S菌能使R菌转化为S菌
9
第九页,共32页。
对比1、2组的实验现象,这说明(shuōmíng)了什么?
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 4组小鼠为什么会死亡呢?
由于(yóuyú)体内有活的S型细菌的作用。
活的S型细菌如何出现?
活的R型细菌变成了活的S型细菌。 在什么条件下,活的R型细菌(xìjūn)会转变成活的S型细 菌加(热x杀ìj死ūn的)?S型细菌使活的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
小鼠死亡 说明S型细菌体内存在着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sǐ细w菌án的g)
_________,经实验(shíyàn)证明这种物质是______。
转化(zhuǎnhuà)因子
DNA
26
第二十六页,共32页。
5.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 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 型、R型细菌含量(hánliàng)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个选项(
菌体
32P标记 (biāojì)DNA
第二组
35S标记蛋
白质
寄主细 胞内
子代噬 菌体
实验结论
有32P标记
DNA
无35S标记 蛋白质
有32P标 记DNA
无35S标 记蛋白质
DNA是遗传
物质,蛋白 质不是遗传 物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
第十九页,共32页。
三、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shíyàn) 思证考据(sīkǎo):DNA是惟一的遗传物质吗?
DNA与蛋白质究竟(jiūjìng)谁是遗传物 质 你可?以通过(tōngguò)什么样的实验加以证明?
7
第七页,共3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5讲遗传物质的发现课件中图版必修2
[最新考纲]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考点一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5年7考)
一、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的假说
(1)研究方法:__类__比__推__理____。 (2)内容:基因是由_染__色__体__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_染__色__体_上。
3.实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噬菌体 噬菌体
(2)侵染细菌 35S标+记的噬菌体―搅―混拌―合―、培―离养―心→结果上 沉清 淀液 物放 放射 射性 性__低高______ 32P标+记的细噬菌菌体―搅―混拌―合、―培―离养―心→结果上 沉清 淀液 物放 放射 射性 性__低高______
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有怎样的区别?其是否具有逻辑的必然性? 提示 假说—演绎法是建立在假说基础之上的推理,并通过验证得出结论,如孟德 尔发现遗传定律;而类比推理是借助已知事实及事物间的联系推理得出假说,其得 出的结论不具有逻辑必然性。
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高考命题主要聚焦两大经典实验设计的思路、 实施的过程、结果及相应结论等;关注实验方法的考查,如细菌的培养、 噬菌体的同位素标记等;重视实验结论的提炼。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涉及细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等相应的知识储备。
2.(1)以细菌或病毒作为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材料有何优点? 提示 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是:(1)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容易 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 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2)繁殖快。细菌20~30 min就可繁殖一代,病毒短时 间内可大量繁殖。 (2)尽管艾弗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其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却有共 同之处,你能否具体指出? 提示 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 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生物 2.3.1.1遗传物质的发现名师优质课件 中图版必修2
【点拨】细胞的细胞质中均有RNA,但不作为遗传物质,原因是细 胞中RNA上的遗传信息来自DNA的转录,遗传信息仍在DNA上,因此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思维判断】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 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细菌。( ×) 【分析】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 转化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并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因此在小鼠尸体中可以提取到S型细菌,但是这种转化是少数的, 在小鼠体内还可以分离出大量的R型细菌。 2.格里菲思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 【分析】格里菲思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导致细菌转化的是 某种物质,但是,格里菲思并未确定到底是什么物质。
5.豌豆细胞内既有DNA,也有RNA,但是DNA是豌豆的主要的遗传 物质。( × ) 【分析】豌豆细胞内有两种核酸(DNA和RNA),但是豌豆的遗传物 质只有一种,即DNA,RNA不会作为豌豆的遗传物质,因此,不能 说DNA是豌豆的主要的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典例训练2】(2011·江苏高考)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 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 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 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 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高考警示钟】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标记误区 (1)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 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2)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 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 射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 3.1.1《遗传物质的发现》知识梳理中图版必修2 知识梳理
1.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
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
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相互分开,独立进入配子;而非同源染色体进入配子时自由组合。
染色体的这种行为与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遗传因子具有完全平行关系,结合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认识到,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类型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没有毒性的球型菌。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的球型菌。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①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⑤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蛋白质、DNA和其他物质等,分别加入R型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对DNA用DNA酶处理,R型细菌也不能转化为S型细菌。
(3)实验分析
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体内不含有DNA,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即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知识导学
1.学习本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行为以及与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比较来进一步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2.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要理清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证据的实验设计思路:“肺炎双
球菌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 的作用。
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两个肺炎双球菌品系进行的转化实验,被称为体内转化实验;1944年艾弗里等人做的转化实验被称为体外转化实验。
对体内转化实验要明确S 型死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的结构相当稳定;对体外转化实验,可以结合课本图示明确DNA 具有转化作用,即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而且DNA 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才能行使其遗传功能。
疑难突破
1.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遗传物质究竟是蛋白质还是核酸呢?
剖析:作为遗传物质至少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3)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且能遗传给后代。
科学的研究已经充分证明:核酸具备上述4个条件,所以核酸才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核酸又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 )和核糖核酸(RNA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染色体与遗传的关系十分密切,化学分析表明,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其大致比例如下:
⎪⎪⎩
⎪⎪⎨⎧⎩⎨⎧⎩⎨⎧5.15.0105.0RNA)1DNA)~非组蛋白组蛋白蛋白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酸染色体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能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要实现这一设计思路,需要具备怎样的技术手段?这对你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什么启示?
剖析:设法把DNA 与蛋白质分离,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 的作用。
需要具备的技术手段是细菌的培养技术和DNA 与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