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有关消费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马克思消费理论的现实意义——兼论当代中国消费文化之创新

马克思消费理论的现实意义——兼论当代中国消费文化之创新

[ 稿 日期 ]0 1 0 — 2 收 2 1- 5 2
[ 金 项 目 ] 南省 社 科 基 金 项 目(0 0 B 0 0 ; 南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成果 评 审委 员会 项 目(0 11B) 基 湖 2 1Y B 1 )湖 11 0 1 。 [ 者 简 介 ] 雨 燕 (9 9 , , 南衡 阳人 , 沙 理 工 大 学 马 克 思主 义 学 院讲 师 , 学博 士 , 究 方 向 为马 克 思主 义 哲 学。 作 李 17 一)女 湖 长 哲 研
[ 关键词 ] 消费; 费主义 ; 消 消费文化 ; 的发展 人 [ 中图分类号 ] A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7 8 8 (0 1 1 —0 2 0 10 — 4 7 2 1 )0 0 1— 4
马 克 思 的经 典 著 作 中并 没 有 就 消 费 问题 作 集 中系 统 的论 述 , 是 从 其 一 系 列 著 作 中 , 以窥 见 但 可 马 克思 关 于 消费 问题 的独 特而 精辟 的见解 . 理 出 梳 马 克思 的消 费理 论 。今 天 , 西方 国家 已经 进 人 了 消 费社 会 , 为 消费社 会 的典 型 意识 形 态一 消 费 主义 作 开 始在 我 国蔓 延并 对 我 国的经 济发 展 、 会 文化 等 社 方 面都 造 成 了 巨大 的影 响 , 我们 亟 需 一种 适 合 当前 发展 阶段 的 消费文 化 。重新 解读 马克 思在 经典 论著 中的 消费 思想 对 我们 批 判现 代 消 费主 义 . 新 当前 创 中国消 费文化 , 具有 重要 意 义 “ 费” 为 : 消 何 马克思 论消 费与 人 的发展 在《 姆斯 ・ 勒( 詹 穆 政治 经 济 学 原 理 ) 书摘 要 》 一 中 。 克思 通 过对 穆 勒及 国民经 济 学关 于 消 费 问题 马 的哲 学 批判 来 体 现他 的 消费 观 , 为 自己的 消费 理 并 论奠 定 了基础 。在 这篇摘 要 中 ,它真 实呈现 了青 年 “ 马 克 思 以哲 学 家 的 身份 面对 古 典 经 济 学 时 的某 种 逻辑 突 变 , 即从 哲 学人 本 主 义 的构 架去 批 判 资产 阶 级经济学的努力” q1 0[ 在论述 消费的问题上 , ( P 马克思 始终 将其 跟资 本主 义制 度 、 的发 展联 系在 一起 。 人 马克 思 针对 穆 勒 的消 费 观 , 首先 对 建 立 在私 有 制基 础上 的消 费进 行 了批 判 。在他 看来 , 一 , 第 在私 有制 基 础上 , 进 行生 产 是 为 了拥 有这 样 一种 功 利 人 性 目的 , 生 产 的 产 品不 过 是 他 直 接 的 、 己需 要 人 利 的 对 象 化 。 每 个 人都 是 为 自己而 不 是 为 别 人 而 生

马克思的价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价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价格理论是指,“物价其实就是劳动价值,只有劳动价值创造物价之时,物价才能真正反映出物质本身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合理的价格因素,即劳动价值,它是衡量物价水平的有效参考标准。

为了使价格更加合理,他认为,应当强调劳动价值,将物价和劳动价值对应起来。

马克思的价格理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这一理论提醒我们,价格的形成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保持合理价格的情况下,要为劳动者提供足够的工资。

其次,这一理论也提醒我们不要去期望消费者的物价能够低到一个不合理的水平,因为这样做不能够保障劳动者有足够的获得价值的机会。

最后,这一理论也为社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以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马克思消费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消费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可持续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马克思强调消费的可持续性,通过合理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公平消费,缩小贫富差距
马克思关注消费公平问题,主张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 会和谐稳定。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战略实施
优化供给结构,满足消费需求
理性消费,追求品质
马克思提倡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理性消费,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品质,
而非盲目追求名牌和炫耀性消费。
03
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性
马克思认为精神文化消费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应关注精神文化
需求的满足,提升个人素质和幸福感。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马克思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鼓励购买环保产品和服务,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研究新时代消费特点与趋势
针对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时代消费特点,探讨马克思消费思想在新背景下的新内涵和新应用 。
聚焦消费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研究消费升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马克思消费思想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指导意义。
加强跨学科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域和视野
要点一
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
要点二
关注全球消费问题与治理
THANKS
感谢观看
马克思消费思想及 其时代价值研究
目录
• 马克思消费思想概述 • 马克思消费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 • 马克思消费思想时代价值体现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 • 结论与启示
01
CATALOGUE
马克思消费思想概述
马克思消费思想形成背景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
01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下的文化消费浅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下的文化消费浅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下的文化消费浅析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解读文化消费什么叫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指的就是大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

文化消费的产生是随着人们物质消费的进步而产生的。

很久以前,人们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人们的消费也仅仅局限于满足日常生活的物质消费上。

但是在满足了物质消费的同时,人们也会从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些感觉就包括了物质消费中精神享受的成分。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上升。

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生活中只有物质消费,所以在空闲的时候,在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很多人选择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

文化消费这原本只属于少数人的消费现在也走向大众,成为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触及的日常消费。

由此可见,文化消费是建立在物质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下产生的更高层次的消费。

物质消费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而文化消费就满足人类的发展性需要和对生活的享受。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马克思对消费的讨论一般是与资本主义的生产联系在一起的,但是马克思非常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对“自由时间”“异化劳动”和“商品拜物教”等与消费有关的概念进行了深层次的描述和讨论,这对以后的学者进行文化消费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是这样对自由时间进行论述的“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

”在马克思看来,发展生产力要节约劳动时间,节约劳动时间使得人们具有更多的自由分配时间,在这些自由时间里,人们可以提升自我、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

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生产相同的商品将花费越来越少的时间,因此,人们才会有时间去享受、去体验文化消费。

马克思还全面阐述了“商品拜物教”的社会,在这里,人们进行商品交换表面上看是物与物之间的平等直接交换,实际上它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交换,是商品背后所隐藏的不同劳动行为之间的交换。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

1、试论述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试比较分析马克思与鲍德里亚关于生产与消费关系的思想。

答:第一、马克思的消费思想: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

消费从两方面生产着生产:(l)因为只是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因此,产品不同于单纯的自然对象,它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成为产品。

(2)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

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它也创造出在生产中作为决定目的东西而发生作用的对象。

与此相应,就生产方面来说:(1)它为消费提供材料、对象。

消费而无对象,不成其为消费;因而,生产在这方面创造出、生产出消费。

(2)但是,生产为消费创造的不只是对象。

它也给予消费以消费的规定性、消费的性质,使消费得以完成。

正如消费使产品得以完成其为产品一样,生产使消费得以完成。

首先,对象不是一般的对象,而是一定的对象,是必须用一定的而又是由生产本身所媒介的方式来消费的。

因此,不仅消费的对象,而且消费的方式,不仅客体方面,而且主体方面,都是生产所生产的。

所以,生产创造消费者。

(3)生产不仅为需要提供材料,而且它也为材料提供需要。

在消费脱离了它最初的自然粗陋状态和直接状态之后,——如果停留在这种状态,那也是生产停滞在自然粗陋状态的结果,——消费本身作为动力是靠对象作媒介的。

消费对于对象所感到的需要,是对于对象的知觉所创造的。

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

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第二、鲍德里亚的消费思想:鲍德里亚认为,把当今社会界定为一种“消费社会”,对于后现代主义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指出,当需求生产(消费者生产)成为社会的中心任务时,后现代就从现代那里分离出来了。

因此“消费社会”概念是“隐含着理解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的关键线索”。

消费社会既被看作一种公认的全新社会状况,它的生活方式支配了所有的社会成员;同时也被看作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符号的关键,这种消费文化为广告、传媒所造就的符号世界所操控,它带来的后现代变化在于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一个相同的消费类别,包括意义、真理和知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及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第一,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表现为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同时存在并且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是生产在其中始终起着支配的作用,社会生产过程的性质和特点始终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性质和特点。

因而,必须始终重视生产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同时又必须高度重视分配、流通和消费对于生产的巨大反作用。

认识经济发展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从生产出发去进行分析的方法论原则。

颠倒生产与其他几个环节的关系的观点是错误的。

第二,在社会生产中,始终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对立统一关系。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来看,生产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但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形式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

因而,片面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庸俗机械的唯物主义观点,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或决定作用则是一种唯意志论和唯心主义观点。

第三,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中既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运动这样的一般规律,同时,不同性质和阶段的社会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又具有不同的特殊规律。

因而,仅仅从抽象的、一般意义上去谈经济发展是没有意义的;仅仅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去解释和解决特殊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问题则是无效的。

第四,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特殊性在于它以追求无止境的价值增殖或赚钱为目的,因而,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全部过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发展生产力是资本获得剩余价值的手段,与此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又与资本的内在要求相矛盾。

第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表现在各个方面: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含义正在于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更多,从而单位商品的劳动量及价值量必然下降,可是资本追求的恰好是剩余价值,而不是物质财富。

马克思有关消费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有关消费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有关消费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引言马克思在其一生中,对许多方面都有所研究,消费也是他所关注的领域。

虽然马克思没有专门论述消费的着作,也没有对消费做过系统的阐述。

但是,消费理论却在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理论,对我国目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何把握好这一理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1 马克思消费理论马克思没有对消费理论做过集中的表述,其有关消费的思想主要是分散在他的不同时期的各类着作中。

在这些着作中,马克思从不同的方面对消费进行了分析。

1.1 消费与生产在马克思的思想中,产品或者服务经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生产中,消费是社会生产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马克思认为消费的对象是通过生产而产生的,依市场规律的分配和根据个人需求的分配到最终来到消费的领域,在消费领域中,产品由社会的产品变成了个人产品,变成了由个人支配。

这个过程,首先是从生产开始的,通过分配和交换的过渡,最终到达消费而结束。

要研究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就不能忽视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联系。

第一,在马克思那里,生产与消费始终是矛盾的。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马克思说到,“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也就是说,从生产和消费的统一性方面来看,生产也就意味着消费,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个消费的过程,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被消费掉了,另外,消费同时也是生产,当消费正在进行时,也是一个生产的过程,生产出了消费的对象。

第二,生产与消费是彼此的媒介。

马克思认为,生产与消费充当彼此的媒介,“生产媒介着消费”,“消费也媒介着生产”。

“生产媒介着消费”就是说,凭借生产,生产出了消费的物品,消费有了可消费的对象,如果生产消失,消费也很难单独存在。

消费的对象是通过生产产生的,此外生产还直接决定着消费方式、消费性质。

马克思消费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马克思消费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直接 也是 生产 , 人在 消费 的过程 中不 断生产 着 自己的身体 , 以消 费 的过 程本 身也 是生 产 的过程 。消费 与生产 所
“ 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是彼此 内含 、 , 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次 , 生产和消费是一种相互中介的关系。 生产为消 费生产对象 , 决定消费的性质 、 层次 、 水平 ; 生产的主体则是 由消费生成的 , 同时消费也生成新的需要 ,在观念 “
素”。 【 生产 、 l J 分配 、 交换 、 消费四者是一个整体的内部差别 , 在这个整体 内部 , 生产决定着其他三个要素; 但是“ 就
单 方 面形 式来说 ”“ 费的需 要决定 着 生产 ”] ,消 [ 马克 思对 消 费的认 识 , 不像 传统 政治 经济 学家那 样 , 1 。 并 简单 地把 消费看作 是独 立于 生产 之外 , 仅仅作 为 生产 目的存 在 的一个 孤立 环节 。他通 过辩 证分 析 , 强调 了消 费 与生产 的 同一关 系 , 消费不仅 是 生产本 生 的一 个要 素 , 而且 与生产 相互 中介 、 相互 创 造着 。 可见 消费在 整个 社会 生产 方式 中 占有重 要地 位 , 确认识 消 费 问题 并树 立正 确 的消费 观 , 构建 社会 主义 和谐社 会具 有重 要 意义 。 正 对
着 重论述 了消 费与 生产 的这种 对立统 一性 。 二者 对立统 一关 系表 现 为三方 面 : 首先 , 费与 生产 是 同一 的 。生产 直接 也是 消 费 , 消 因为 生产 的过 程 同时 ,
既是对劳动者生命力的一种消费 , 也是对生产资料的一种消费 , 所以生产 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消费过程 ; 消费
上提 出生产 对象 ”促 进生产 的发 展 。 三 , , 第 生产不 仅是 消 费的手 段 , 生产 的实现 创造 着消 费 , 消费也 不仅是 生产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现代的消费文化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现代的消费文化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现代的消费文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独特的哲学体系,它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文化成为了主导力量之一,然而,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具来分析现代的消费文化可以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规律,深入理解其本质和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在现代消费文化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成为了全球经济的核心。

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即以赢利为主导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

无论是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劳动还是商品本身的价值交换,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现代消费文化的形态。

其次,马克思主义关注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

在现代消费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分配不平衡和阶级差距的存在。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少数人拥有绝大部分资源和财富,而广大群众则面临着贫困和物质短缺。

消费文化的推动者通常是那些拥有较高收入、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群,他们能够通过购买奢侈品和享受高端服务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这种消费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化,形成了深层次的阶级矛盾。

此外,马克思主义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普遍等价性。

在现代消费文化中,商品的等价性和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价格进行量化和比较。

然而,这种价值并非只包括商品的物质本质,而更多地受到品牌、广告和营销等非物质因素的影响。

消费者不仅购买商品本身,更多地是购买商品所承载的符号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揭示了商品市场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和操控手段,使人们对消费的动机和效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最后,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在现代消费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由主义倡导者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享乐,然而这种自由往往是建立在商品市场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摆脱商品经济的束缚,实现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转型,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分析现代的消费文化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制度逻辑和社会影响。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现实启示马克思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速,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并分析其在当代现实中的启示。

一、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1. 全球范围内的资本主义体系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全球范围内的体系,它不仅在国家内部运作,还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和竞争。

资本主义通过全球化的方式在不同国家之间扩展,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市场网络。

2. 全球劳动力的分工与利益追求在马克思看来,全球范围内的资本主义体系导致了劳动力的全球性分工。

一些国家成为了生产和制造业的主要基地,而另一些国家则成为了消费和服务业的主要区域。

这种全球性分工不仅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化,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利益追求和竞争。

3. 全球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全球市场也得以形成和发展。

不同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换和竞争,形成了全球市场体系。

全球市场的形成不仅促进了商品和资本的流动,还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和合作。

1. 全球性分工与经济不平等3. 资本主义全球扩张与生态环境问题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而这种全球性的扩张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不仅导致了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危机。

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启示我们,应当在全球范围内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揭示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本主义体系和全球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这些思想不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现实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当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和互信,促进全球经济的平等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也应当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和风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真正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大学生消费观探析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大学生消费观探析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大学生消费观探析1. 1.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已不再仅仅作为生产的“附庸”,而是独立开来,发挥着启动经济,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市场经济加速推进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

生产决定消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出消费选择性越来越大,消费领域多样化的特点。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消费者具备了扩大消费的物质基础,我国的消费总支出已经超过日本,与欧盟不相上下,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学会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十年才学会的东西——如何消费。

作为一个消费者,如何做到理性消费、文明消费、健康消费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正处于人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大学生是我国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为大学生是非生产性消费者,经济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多方面限制。

同时大学生又是社会的精英,他们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踏入社会以后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关系到民族的希望。

随着消费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和蔓延,中国大学生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向西方靠拢。

形形色色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符号消费、超前消费、时尚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开来。

何以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2选题意义1. 2. 1理论意义消费观是个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观与人生观和世界观相互作用,贯穿于大学生整个人生过程。

国内大量文献调查发现,消费主义思潮己经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己对部分大学生人生观形成消极影响,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本文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以方法论为分析基础,辩证看待东西方消费文化的差异,以扬弃的学习观点,以发展的目光看待中国经济及中国制造,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增强大学生分辨能力,在大学生中间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与传播范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浅析《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的消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的消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导言》中马克思的消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作者:孙博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27期【摘要】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用唯物辩证法系统的论述了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四环节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原创性的消费理论。

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关于消费理论的论述,并发掘了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对我国的经济有何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消费理论生产消费一、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内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社会再生产过程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

“在生产中,社会成员占有(创造、改造)自然产品供人类需要;分配决定个人分取这些产品的比例;交换给个人带来她想用分配给他的一份去换取的那些特殊产品;最后,在消费中,产品变成享受的对象,个人占有的对象。

生产创造出适合需要的对象;分配依照社会规律把它们分配;交换依照个人需要把已经分配的东西再分配;最后,在消费中,产品脱离这种社会运动,直接变成个人需要的对象和仆役,供个人享受和满足个人需要。

因而,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重点,分配和交换变现为中间环节,这中间环节又是二重的,分配被规定为从社会出发的要素,交换被规定为从个人出发的要素。

……”这段话直接说明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个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首先,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一)生产直接是消费(1)生产为消费提供材料、对象。

如果没有产品的存在,消费者就没有消费的主体,而产品是依靠工厂生产出来的,所以也就是说没有生产就没有产品,而没有产品也就没有消费,因此没有生产也就不存在消费,所以生产直接是消费。

(2)生产又为消费者创造了能够消费的产品。

例如鞋子,人类能否行走与是否穿鞋无关,但如果人类行走时穿了鞋子,我们就能够行走的更快,更好的保护自己脚不受到外部的伤害。

马克思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原理及其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原理及其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原理及其在经济新
常态下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角度来看,经济是一个
基于价值的系统。

马克思提出的原理是,在资本的控制下,劳动价值被价
值生产者支配,结果就是价值更多的最终被分配到有利于资本家的一群人。

他指出,这种模式会导致工薪阶层和农民之间的收入不平等。

在经济新常态下,马克思的原理仍然适用。

尽管有了技术革新,但是
资本家掌握着重要资源,仍然可以继续控制价值分配。

因此,这种权力结
构维持在基本不变的状态,仍然导致不平等的经济体系。

马克思概念的重
要性在于,它强调了要关注经济结构上的不平等,并利用政府政策来促进
公平、有效的价值生产和分配。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

马克思消费思想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 会矛盾日益尖锐。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他的消费思 想。
理论来源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吸收了古典经济学的消费理论,同时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 的消费现象。他借鉴了古典哲学家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将其运用 到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中。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
2023-11-11
目 录
•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概述 •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的发展历程 •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的主要观点 •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的评价和影响 •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在当代的应用和发展 •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经典案例分析
01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概述
消费的定义和分类
消费的定义
马克思认为消费是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耗和使用,它与生 产、分配和交换共同构成了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消费与社会再生产
马克思认为,社会再生产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而消费是这个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再生 产过程中,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再进入消费领域,最后经过流通领域的反馈回 到生产领域,完成一个循环。
消费与分配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它连接着生产和消费。分配的方式和制度直 接影响着消费的水平和结构。
总结词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消费模式呈现出高度集中 的特点,个人消费受到国家计划的严格控制。
详细描述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国家高度集中的经济 体制,个人的消费行为受到国家计划的严格控制。商 品和服务的种类和数量均由国家计划确定,个人无法 自由选择和购买商品和服务。这种消费模式虽然保证 了资源的公平分配,但同时也限制了人们的消费自由 和个性化需求。

马克思的奢侈品消费思想及其启示-2019年精选文档

马克思的奢侈品消费思想及其启示-2019年精选文档

马克思的奢侈品消费思想及其启示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对奢侈品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深刻剖析,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奢侈品消费思想对于解决中国的奢侈品生产和消费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对奢侈品消费的界定奢侈品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颇具争议的经济学概念,它与必需品相伴而生,经济学上首先定义什么是必需品,然后一切非必需的消费品即为奢侈品。

然而,何种商品应属于必需品,何种商品应属于奢侈品,是因社会条件不同而不同的。

马克思对奢侈品及奢侈品消费的界定也是基于经济学的观点,马克思虽然并没有给奢侈品消费下过明确的定义,但我们从他的著作中仍可以归纳出他对奢侈品消费的界定。

马克思认为奢侈品消费是一种非必需品的消费,是只有资产阶级才能进行的消费,“奢侈消费资料,它们只进入资本家阶级的消费”。

他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批判资产阶级把无产阶级的消费限制在对必要生活资料的消费水平上,“而且只限于保持工人后代不致死绝的程度”。

这种消费不公既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阻碍了无产阶级的全面发展,“工人阶级面对日益增长的财富仍然贫穷不堪,面对日益奢侈的世界仍然处境悲惨。

他们在物质上的贫困使他们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摧残”。

他认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可以使无产阶级不仅仅消费必需品,还可以消费一定的奢侈品,“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

无产阶级只有能够消费更多的必要生活资料,甚至一定的奢侈品,才能实现全面自由地的发展。

其次,马克思认为奢侈品消费具有相对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与必需品消费发生转化。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原来的奢侈品消费,在新的生产条件下也许成了必需品消费,反之,原来的必需品消费,在新的生产条件下也可能成为奢侈品消费。

因为“所谓必不可少的需要的范围,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一样,本身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多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其中主要取决于自由工人阶级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从而它有哪些习惯和生活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

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的分析方法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在当代社会环境下,改革开放和全球化使得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新的深化。

因此,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不可避免的危机。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其核心是资本家对工人剩余价值的掠夺。

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扩大和资本积累,最终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通过对资本主义危机的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呼吁人们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探索无产阶级革命的路径,为实现社会主义创造条件。

第二,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无产阶级才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在当代社会中,虽然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但阶级斗争依然存在。

马克思主义对于分析当代阶级矛盾、探索无产阶级斗争的路径和策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将人的全面发展局限于商品经济的范畴,人变成了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马克思主义强调,真正的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必须摆脱资本主义的束缚,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在当代社会中,面对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引导我们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尊严和幸福,推动社会进步和进步。

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丰富而完整,对当代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无论是经济危机、社会不平等还是环保和全球化等问题,马克思主义都能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马克思消费理论 及其对中国扩大消费需求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消费理论 及其对中国扩大消费需求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消费理论及其对中国扩大消费需求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消费理论对于理解现代经济和对中国实现扩大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认为,消费与生产相互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具体来说,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影响了商品生产和服务产业的发展。

这种互动关系构成了一个循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经济中,消费已经成为了经济活动的核心。

人们在购物时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实用性,也考虑到了多种因素,例如价格、品质、品牌、服务等因素。

消费的方式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中国,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但是,中国的消费结构依然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商品消费上,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相对不足。

这种消费结构的不平衡限制了消费的潜力,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国需要扩大消费需求,改变消费结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注重优化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升级。

通过科学合理的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作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部分,中国需要推动供应侧改革,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设计和加强品牌建设来推动消费升级。

二是注重转变消费方式,培育新型消费群体。

改变传统消费方式,推广智能化、数字化的消费方式。

同时,积极开发特色化的消费产品,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求,同时扩大中产阶层的规模,培育高素质的消费群体。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服务和文化消费的投入,推动消费升级和多样化。

三是注重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体验。

加大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信心。

加强服务业的投入和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和品质,让消费者享受到更高品质的服务。

总之,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需要加大消费需求的扩大力度,改善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升级,提高消费体验,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消费与生产互动关系的良性循环。

正确理解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正确理解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正确理解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极端重要,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经济比例关系能否协调,社会再生产过程能否顺利进行,而且还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

因为它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影响到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否发挥,从而也就会影响到经济效益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充分体现的问题。

马克思在1857年8月《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作了集中的阐述, 其中的一些结论在一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看来仍不能说已经过时。

关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看来,生产不仅仅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生产又决定于其他要素。

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来说, 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

马克思详尽地论述了消费和生产之间的三方面的同一性。

直接的同一性。

马克思认为,生产是双重的消费。

一种是发展自己能力的主体消费,这种消费同自然的生殖是生命力的一种消费完全一样,一种是客体的消费,即生产资料和原料的消费。

这就把与生产同一的消费(消费的生产)跟原来意义上的消费(生产的消费)区别开来,后面这种消费被理解为起消灭作用的与生产相对的对立面。

中介的同一性。

生产中介着消费,创造出消费材料(作为消费的外在对象),消费也中介着生产,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作为生产的内在对象)。

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中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

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比如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是可能性的铁路,而没有成为现实的铁路。

其他产品如衣服、房屋等等也一样。

所以,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因为如果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但又各自处于对方之外。

创造的同一性。

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常常是以需求和供给、对象和需要、社会创造的需要和自然需要的关系来说明的,马克思肯定了其一定程度的合理性。

马克思消费伦理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马克思消费伦理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第3 2卷 第 6期 2 0 1 4年 1 2月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J O U R N A LO FH E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
收稿日期: 2 0 1 4- 0 3- 1 8 基金项目: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研究” 创新项目;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培育项目 “ 价值观自信研究” 作者简介: 周忠华( 1 9 8 0- ) , 男, 土家族, 湖南吉首人, 博士生, 吉首大学哲学所讲师, 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
V o l 3 2 N o 6 D e c 2 0 1 4
【 哲学阐赜】
马克思消费伦理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周忠华
(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 0 0 2 3 4 ) 摘 要 : 马克思对消费的论述完全符合消费伦理的主旨。解读《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可以看出, 马克思消费 伦理思想体现在以批判的方式把人本消费伦理思想贯穿于生态消费、 生产消费、 个人消费三大视域, 建 构了一个完整的消费伦理思想体系。而文本意义上的马克思消费伦理思想为当下消费态度、 消费行为 和消费方式的伦理评价提供了原生性指导理论和研判平台, 对审视现代消费剥削、 消费异化、 消费自由 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消费伦理思想; 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 中图分类号: A 1 1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3 9 1 0 ( 2 0 1 4 ) 0 6- 0 0 3 4- 0 6
“ 思想” 的“ 主旨” , 那么就认为他具有这种思想; 反之, 就可认为他不具有这种思想。马克思有没 有消费伦理思想, 也应该且必须以此标准来进行 研判。据此, 我们需要阐明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消 费伦理的“ 主旨” 是什么, 二是马克思是如何阐述 相关内容的, 三是马克思阐述的内容与消费伦理 的“ 主旨” 存在何种内在关联性。只有弄清这三个 前提性问题, 我们才可能进一步探讨马克思消费 伦理思想的相关问题。 ( 一) 消费伦理的“ 主旨” “ 消费本身并不直接构成伦理学的内容, 只是 人们的消费态度、 人们的消费方式才成为伦理评 [ 4 ] 价的对象” , 所以消费伦理的问题域就集中于: ( 1 ) 人类根据什么提出消费需求, 或者说消费是不 是天然合理的。这个问题关乎消费的合理性, 关 乎消费的评价尺度, 从而也最后关乎社会对消费 方式或消费行为的道德调节。( 2 ) 为什么要调节 人们的消费方式或消费行为, 反过来问就是: “ 人 们的消费方式或消费行为可不可随意化” , 或者是 “ 在人的生活世界是否可以容许随意消费” 。若答 案是肯定的, 那么, “ 在人的生活世界中随意消费 是否可以长久存在着, 为什么? ” 若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 “ 为什么随意消费在人的生活世界中难以长 久存在呢? ” 这是否意味着人们的消费具有不可或 缺的合理性, 任何缺乏或违背这一维度的行为都 将受到调节呢?( 3 ) “ 怎样的消费才算得上是合 理? ” 这涉及评价问题。评价主体、 评价客体以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有关消费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引言马克思在其一生中,对许多方面都有所研究,消费也是他所关注的领域。

虽然马克思没有专门论述消费的着作,也没有对消费做过系统的阐述。

但是,消费理论却在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理论,对我国目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何把握好这一理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1 马克思消费理论马克思没有对消费理论做过集中的表述,其有关消费的思想主要是分散在他的不同时期的各类着作中。

在这些着作中,马克思从不同的方面对消费进行了分析。

1.1 消费与生产在马克思的思想中,产品或者服务经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生产中,消费是社会生产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马克思认为消费的对象是通过生产而产生的,依市场规律的分配和根据个人需求的分配到最终来到消费的领域,在消费领域中,产品由社会的产品变成了个人产品,变成了由个人支配。

这个过程,首先是从生产开始的,通过分配和交换的过渡,最终到达消费而结束。

要研究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就不能忽视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联系。

第一,在马克思那里,生产与消费始终是矛盾的。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马克思说到,“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也就是说,从生产和消费的统一性方面来看,生产也就意味着消费,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个消费的过程,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被消费掉了,另外,消费同时也是生产,当消费正在进行时,也是一个生产的过程,生产出了消费的对象。

第二,生产与消费是彼此的媒介。

马克思认为,生产与消费充当彼此的媒介,“生产媒介着消费”,“消费也媒介着生产”。

“生产媒介着消费”就是说,凭借生产,生产出了消费的物品,消费有了可消费的对象,如果生产消失,消费也很难单独存在。

消费的对象是通过生产产生的,此外生产还直接决定着消费方式、消费性质。

“消费也媒介着生产”是说只有凭借消费,社会生产才顺利结束,也就是说是消费才是生产出的产品流向现实的世界,为人所用;不但如此,消费也成为新的生产的推动力,如果没有消费,生产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

生产与消费都以彼此为基础,二者缺一不可,是彼此的媒介。

第三,消费生产着生产。

一方面,生产的成品,依靠消费的途径进入了市场,变身为商品,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会被消费掉,只有消费了的产品才算是生产真正意义上的终结。

经济危机的出现,就是由于生产产品过多,很多产品未能转换成现实的产品,没有被全部消费。

另一方面,消费会创造出新的需要,成为新的一轮生产开始的源泉。

由于消费的需要,新的生产必将开始,“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

”1.2 消费与消费力马克思在分析、研究消费的时候,消费能力是他重点考察的对象。

消费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在消费过程中的购买力;二是对消费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

马克思认为消费能力与生产力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马克思曾说“消费的能力是消费的条件,因而是消费的首要手段,而这种能力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这里消费能力是指消费过程中的消费者所拥有的能力,通过消费可以体现出消费力,而消费力则可以开拓一条新的生产路径,消费能力可以成为生产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

需要看到的是,在消费能力增强时,不但有利于保证消费质量,使其稳中有升,而且也会促使个人的发展,也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在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中,他在论述消费能力的时候将其分为两类:一方面是个人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是社会的消费能力。

影响个人消费能力的最关键因素是其收入状况,社会消费能力则依赖分配关系。

1.3 消费与自由时间马克思认为的自由时间是与劳动时间相对的那部分时间,换句话说,是除去必要劳动时间的闲暇时间。

马克思在研究消费与人的自由时间关系时,侧重的是未来消费发展状况。

在未来的社会中,之所以不断地生产,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诸多消费需求,也就是说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从而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生产力进步时,也就意味着生产成本相对下降,与此同时,个人的劳动时间也会相应减少,就是说,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将促使个人不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将有充裕的时间去消费。

消费能力进一步的上升,将会促进新的生产过程的进行。

自由时间的多寡,是实现个人消费的重要条件之一,要想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就必须要增加个人自由的时间,这也是促进整个人类发展的基础。

而这就必须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实现人的自由。

当生产力到达了相当发达的阶段时,工作的时间将减少,劳动的性质也将发生变化,这就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人类最终将会从劳动中得到解放,获得大量的自由时间。

“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

”2 马克思消费理论的现实启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度进一步的加快,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观也不例外。

随着物质的进一步丰富,出现了各种由消费不当而引发的问题。

虽然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基础上,虽然距这个理论的首次出现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对我们当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1 进一步发展生产力虽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生产力取得巨大的进步,但是依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看,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提高空间。

在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中,生产是消费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如果生产停止了,消费也会随之停滞。

我国的生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生产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

依照目前的生产结构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在市场上得不到合理的消化,不能有效地被消费掉。

具体来说,一方面,大量的产品过剩,大量的积压,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部分真正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又没有得到有效的生产,造成产品的供应不足,致使该类产品的价格偏高。

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经济运作过程中,必须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在资源的配置上更多地要依靠市场自身去调节,但同时也不能放弃宏观调控,只有这样,才能在产需的矛盾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最终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合理发展。

同时,消费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因此,在生产的过程中,就必须依靠生产力的提升进一步优化消费,这就要求,必须以人为本,合理利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促使新的消费模式的产生。

2.2 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我们不能孤立地去讨论消费,也就是说在看到消费的时候,同时不能忘记生产与生活。

不论是在马克思的消费理论的视野下,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经验都表明,拉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是消费。

目前来说,我国存在着消费不足的问题。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必须更加注重消费,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才能最终摆脱危机余波的干扰。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就强调经济的增长必须以消费为主,必须改变之前依靠投资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

这是对之前经济政策反思的结果,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影子。

因此,要想最终从金融危机的阴影里走出来,就必须扩大内需,想法设法促进消费的增长。

2.3 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购买力在马克思看来,对商品的购买力主要由收入水平和分配关系决定,因此,要想增强购买力就必须增强其收入。

这不但需要居民收入有一个稳定的增长幅度,还需要将居民收入的差距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近年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一直处在高位,虽然居民收入也获得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而衡量经济增长质量高低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居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能否达到一致。

收入多寡对购买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收入的上涨实际上就是购买力获得了提升。

对收入高的人群来说,其收入的增加幅度远远高于消费的增加幅度,而低收入者则恰恰相反。

一般来说,低收入者在人数上来说会比高收入者多,要想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就只有将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才有实现的可能。

提升低收入者消费能力的手段有很多种,其中将低收入者的各种支付标准有意识地逐步上调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此外还可以依靠税收等手段来实现对低收入者消费需求的提升。

2.4 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马克思在谈论自由时间时认为“从整个社会来说,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创造产生科学、艺术等等的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会不断发展,人将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摆脱物质的控制,将更多的时间放到精神的层面上来,人花费在精神层面的时间的增加,其精神层面的消费也会增加,而精神的消费主要应该表现在文化方面的需求。

在现阶段,虽然我们的物质文明还没有达到马克思所设想的阶段,但是,同样也不能忽视精神文明的发展。

因此,在当前,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重视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的消费,这样不但促进了精神方面的消费,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文化等非物质产业的发展。

马克思说过,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人,必须具备享受多方面的能力。

所以,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个人的素质修养,为消费者的合理消费奠定理论基础,同时消费者应该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3 结束语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是马克思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其内容有着丰富内涵。

在当前这样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特别是从我们目前的状况来看,我们应该对马克思的消费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将其同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有效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