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汽化和液化(汽化)说课稿-教学文档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蒸发和沸腾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汽化过程,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汽化热、分析液化过程的能量变化等。
3.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
2.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蒸发皿、酒精灯、温度计等,用于进行汽化和液化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现象。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汽化的定义、类型(蒸发和沸腾)及特点;
2.液化的定义、类型(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及特点;
3.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物质内能、温度、压强的变化;
4.汽化和液化的实际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2.能够描述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物质内能、温度、压强的变化;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基本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一些基本的热学知识,如热量、温度等。然而,他们在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类型及特点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难以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
3.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2、汽化和液化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 2、汽化和液化教案我设计了这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2、汽化和液化的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蒸发皿、冷却器、显微镜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四、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雨后蒸汽、冰棍融化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简要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汽化和液化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练习巩固: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汽化和液化的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学生需要理解的核心内容。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则是指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于都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方式,区别在于汽化需要吸热,而液化则需要放热。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主题是八年级物理的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是物质的相变过程,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和应用。
二、知识点一:汽化1. 汽化的概念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物质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液体逐渐变为气体。
2.汽化的原理汽化的原理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分子在液体内不断运动,当分子的动能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分子间的引力被克服,分子能够逃离液体表面进入气相,形成气体。
3. 汽化的条件汽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力。
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汽化速度越快;压力越低,汽化速度越快。
4. 汽化的应用汽化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煮水时水会沸腾,水中的液态水分子转变为气态水蒸气分子;洗衣机的烘干功能利用热量使湿衣服中的水分汽化等。
三、知识点二:液化1.液化的概念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气体受冷达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气体逐渐变为液体。
2.液化的原理液化的原理也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当气体受冷时,分子的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增大,分子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3.液化的条件液化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力。
温度越低,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小,液化速度越快;压力越高,液化速度越快。
4.液化的应用液化也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我们使用的汽车的空调系统中,通过压缩机使气体液化,然后通过放出压力使其重新变为气体,实现空调的制冷效果。
四、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一个加热器和一瓶水。
将水加热器加热,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你们能看到水开始沸腾,产生水蒸气,这就是汽化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将关闭加热器,让水温慢慢降低,你们会发现水蒸气逐渐凝结成水滴,这就是液化的过程。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理、条件和应用。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课题为《汽化和液化》,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完成,这次只研究第一课时“汽化”。
本章内容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章节,也是重点部分。
它经常作为考试的内容,同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本节内容是物态变化的起始部分,只有学好本节内容才能更好的研究其它的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其中,学生需要知道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能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物理和自然现象;进一步认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液体沸腾的规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自学、学生体验、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汽化是吸热的过程,而教学难点则是运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物理现象;做并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从中总结出液体沸腾的规律和液体沸腾的条件;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在初二年级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需要教师课前设计好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
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研究物理的兴趣。
教学程序应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了解、研究物理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
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给出两个现象引出新课——汽化和汽化的两种方式。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二)、新课传授(30分钟)1、蒸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蒸发现象,让学生检查桌面上的器材,从中拿出装有酒精的瓶子并打开,用桌面上的棉花蘸酒精涂抹在手背上,再让学生观察酒精的变化及自身的感受。
让几位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教师总结蒸发现象和蒸发是吸热的过程。
《汽化和液化》 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汽化和液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汽化和液化》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三节内容。
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既是对前面所学物态变化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又为后面学习升华和凝华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然后安排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汽化的一种形式——沸腾的特点和规律。
接着,教材介绍了蒸发这一汽化的另一种形式,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最后,教材讲解了液化的方法和现象。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温度、熔化和凝固等知识,对物态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学生对于汽化和液化的本质以及影响因素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探究和生活实例的分析来加强。
同时,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2)理解沸腾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沸点的概念。
(3)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制冷。
(4)了解液化的方法和现象,知道液化放热。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对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汽化和液化是化学领域关于物质相变的重要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次说课将对《汽化和液化》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点和条件,认识与之相关的物质的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物质的相变现象,理解与之相关的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点和条件的讲解。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气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汽化和液化的现象,让学生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热水会变成水蒸气?为什么沸水放在冰箱里会变成液态?”2. 知识讲解:a. 首先对汽化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回忆溶解的概念,指出汽化是指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需要供热时发生。
通过示意图解释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加,逐渐克服分子间引力,最终从液体表面逸出,形成气体。
b. 接着对液化进行讲解。
液体分子由高温高能态转变为低温低能态,需要释放热量时发生。
通过示意图解释,液态分子之间引力增强,使得分子逐渐减少动能,聚集在一起形成液滴。
c.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是什么意思,并解释液体分子蒸发和凝结的动态平衡。
3. 示范实验:通过进行溶质和溶剂加热实验,观察溶质溶解时溶液中水分子扩散到空气或空心硫酸瓶中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加深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
4. 讨论与总结: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回答:“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汽化和液化?”并总结出发生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演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直观地展示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2. 示范实验:通过实验展示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说课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本节所介绍的汽化和液化两种物态变化, 在初中物理的专题科学探究实验中是最重要的, 而“水的沸腾”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探究 之 一。它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联系 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以学生亲 身经历探究过程,发现水的沸腾是剧烈的汽化 现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生探 究发现的基础上,引出沸点知识,给出几种液 体的沸点表。一是使学生了解部分液体的沸点; 二是使学生能用沸点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 的一些现象 。
温度/℃ 90
强调观察的内容: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 的气泡等 .
汇报实验数据和描述实验中水在沸腾前和沸腾 时的情景 水中的气泡在沸腾前 ,沸腾时 . 水的声音在沸腾前 ,沸腾时 .
绘制
t/oC
水的
沸腾
图像
分析沸腾图像:
t/min
由图像可以看出:沸腾前,对水加热,
水的温度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
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 (1)降低温度; (2
谢谢!
在黑板上用酒精写上“液体”两个 字,一会儿酒精不见了
黑板上的“液体”跑到哪 想一想:里去了?
从而导出蒸发和汽化的概念
●新课展开
提问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现象,通过讨论, 让学生总结什么样的现象叫蒸发,以及蒸发发生的 条件。
哪些因素能够影响蒸发的快慢?
实验探究:(通过改变条件看桌上水滴蒸发的快慢) 与液体的温度有没有关系? 与液体的表面积有没有关系? 与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有没有关系?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多在13-14岁,他们具 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动、喜 欢动手实验,鉴于这一点,在教学中 通过设计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可以很 好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 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将知 识点以实验或创设情境的方法直观的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案.docx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案苏科版初二上2本节为新授课,教学内容有: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蒸发和沸腾现象;沸点的概念及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神,注意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坎儿井、蒸汽机的知识等形式,有意识地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根底知识和差不多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在学生活动中强调生活物理社会的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观看沸腾现象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猎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探究汽化和液化的过程,通过课前查阅资料等途径明白一些物质的沸点,同时能依照这些沸点讲明一些生活现象,明白自然界中雨的形成过程。
1、明白蒸觉察象,蒸发吸热;了解减慢蒸发的方法与途径。
2、明白沸腾现象及条件,会画沸腾图象,能依照沸点讲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把握液体沸腾时虽吸热但温度不升高的应用。
3、通过实验了解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4、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猎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5、在实验中注重提高学生依照实验现象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能力,提高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6、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具:1、酒精、塑料袋、8090C的热水、细绳;注射器、乙醚。
学具:1、酒精、酒精棉、温度计;2、烧杯、中间有孔的塑料盖、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钟表;3、蒸发皿、锥形瓶、温水、冰块。
教学重点1、观看蒸发和沸腾现象;作液体的沸腾图象;2、模拟大自然中的雨的形成过程,液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1、蒸发过程需要吸取热量;2、液化过程放出热量。
1、查阅有关资料或在互联网上查寻有关坎儿井的相关知识;2、查阅有关资料或在互联网上查寻有关蒸汽机的相关知识;了解蒸汽机的进展史;对蒸汽机的工作原理过程能有初步的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 汽化和液化教案 苏科版
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的:1.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液化的两种方法;2.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知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3.了解水沸腾时的现象,会画液体沸腾图象.二.教学重点、难点:1.蒸发和沸腾的异同;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3.水沸腾时的现象三.教学过程:1.上节复习:(1)概念检查;(2)作业讲解.2.汽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2)两种方式:a.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b.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3)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而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温度越高,液体蒸发的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 液体蒸发的越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 液体蒸发的越快.(5)水的沸腾:a.实验现象:水中气泡在沸腾前,不断上升,体积变小,到液面时消失;沸腾时不断上升,体积变大,到液面时破开.b.温度:在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c.节约实验时间的方法:水量适宜,不要太多;要用热水实验;可以在烧杯口加盖.(6)沸点:a.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b.影响因素: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的原理)3.液化:(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2)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液化吸热.4课堂练习(1)某地水的沸点是100℃,在烧瓶中装入略低于100℃的水,用抽气筒逐渐抽出瓶里的空气,就会看到,这表明当减小时降低。
(2)气体的液化温度随压强的增大而。
液化石油气是把在常温下是的石油气用的方法使其成为;储存在钢罐里,供居民使用。
(3)把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密封,同时停止加热,并迅速向烧瓶外表面绕冷水,这时可以看到……()A)水又沸腾起来 B)水仍迅速蒸发C)水温急剧下降至常温 D)什么现象也不发生(4)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上裹有湿布,这个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个的示数___________,原因是水在蒸发时要__________.若两个温度计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____________.(5)为什么水缸外壁“出汗”?四.布置作业:一份练习。
2.2 汽化和液化 第二课时 液化 说课稿2022-2023 苏科版八年级 物理上册
2.2 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液化说课稿(2022-2023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材内容介绍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解了液体的液化现象及其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液体的液化过程和液化需要的条件,掌握液体的液化温度与压强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液体的液化过程及其规律,掌握液体的液化温度与压强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液体的液化条件及其影响因素,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启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液体的液化过程及其条件,液化温度与压强的关系。
2.教学难点:液化温度与压强的关系的深入理解,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夏天,我们会觉得用风扇吹的地方更凉爽?”让学生尽可能提出不同的解释,并进行讨论。
2. 液化的实验观察(15分钟)安排实验课,并向学生展示液化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液化现象的注意和兴趣。
3. 课堂讲解(20分钟)根据实验观察的结果,向学生介绍液化的概念及其实现的条件。
通过引导问题,让学生理解液化温度是由压强决定的,并进行实例分析。
4. 实验探究(20分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通过改变液体的压强来研究液化温度与压强之间的关系。
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并绘制出实验数据的变化曲线。
5.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液化温度与压强的变化规律,并归纳出液化温度与压强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高海拔地区煮饭的时间会比低海拔地区长。
6. 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拓展应用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液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煮开一锅水需要的时间是在低海拔的地方需要时间的两倍,试问这两个地方的液化温度和压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7. 归纳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归纳,强调液化温度与压强的关系。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汽化和液化》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汽化和液化》WORD教案1二、汽化和液化(二)[教学设计]在小学科学中差不多介绍了有关蒸发和沸腾的知识,蒸发和沸腾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
但学生平常的观看不够全面、认真,蒸发和沸腾的内容又比较多,因此安排两课时进行蒸发和沸腾的教学。
一课时探究沸腾现象,另一课时用和沸腾对比的方法探究蒸发觉象。
沸腾这节课,通过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引导学生对水的沸腾实验的观看,了解沸腾的特点,明白沸腾前后的不同现象,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爱好。
从学习描画水的沸腾图象,明白得水的沸腾图象,体会用图象表示物理过程的形象性、直观性。
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认识,关注沸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画图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差不多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
2.通过实验观看,了解水沸腾前后的不同现象。
3.通过实验,明白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4.学会描画水的沸腾图象,体会用图象表示物理过程的形象性、直观性。
5.会查液体沸点表;明白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6.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意识。
7.通过对水蒸气应用的介绍,激发学生课后学习、调查的爱好。
[教具、学具、实验器材]演示:水槽、塑料袋、乙醚、热水分组:铁架台、铁夹、酒精灯、大试管、温度计;四人一组,水若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观看水的沸腾实验。
2.水沸腾前后现象的记录和比较。
3.描画和认识水的沸腾图象。
难点:1.完成水的沸腾实验。
2.描画水的沸腾图象。
[课前研究的问题]调查周围人对水的沸腾的认识。
附:活动记录卡活动名称: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活动内容:探究对水加热的过程中,(1)水的温度变化情形;(2)水中的气泡变化情形;(3)水中的声音变化情形。
以及加热取消前后,水中的现象有什么变化。
友情提醒:1. 要注意安全呀!2. 观看项目较多,要做好分工,搞好合作哦!各项任务:计时员:依照温度观看员要求开始计时,以后每隔0.5分钟报一次时,一直到第7分钟。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教案1 (新版)苏科版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标: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的吸热本质,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观看多媒体图片:水沸腾时生成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体。
说明物态的气态和液态之间可以想互转变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二、蒸发1、观察蒸发现象(1)用棉签蘸酒精擦在手上酒精有什么变化? 手感觉如何?(2)温度计液泡蘸酒精,酒精有什么变化?温度计示数怎样变化?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有致冷作用。
2、以晾衣服为例,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表)(1)建立假设: 1、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2、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表面积有关3、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4、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性质有关(2)实验研究: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
用胶头滴管在2片玻璃片上滴两滴同样大小的酒精溶液,将其中一片用吹风机吹,观察蒸发的快慢。
(3)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4)得出结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4.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3、应用实例分析(1)晒衣服时怎样加快水份的蒸发(2)电吹风,干手器(3)喷灌,滴灌(4)坎儿井提问:如何加快液体的蒸发?如何减慢液体的蒸发?4、说说现实生活中与蒸发吸热有关的事例(1)夏天,用电风扇对人吹风为什么会有凉爽的感觉?(2)游泳的人上岸后感到比在水中冷。
(3)大热天,狗常会伸出长长的舌头。
八年级物理上:二、汽化和液化 (一)教案苏科版
这说明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像酒精由液态
变成气态在物理上称做蒸发;一种像水烧开后会变少
的现象叫沸腾.
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板书)
[确立研究课题]
一、蒸发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同学们思考:在晒粮食时,要使粮食干的快些,怎么办?
为什么在阳光下,通风处摊开晒,粮食干的快呢?
同学生们看这是半试管酒精要想使它蒸发快些,我们
[板书设计]
§2·2 汽化
一、汽化的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
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二、蒸发的定义: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在物理上
称做蒸发.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蒸发的特点
3、蒸发吸热
三、沸腾的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
发生的剧烈的汽化.
1、特点: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学生自主阅读体会“生活·物理·社会”的关系,感悟到要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学习活动的预设
如下表
学习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蒸发和沸腾现象
学习难点
归纳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教学用具
酒精、棉球、温度计、烧杯、试管、纸锅、课件、投影片、秒表、
火柴、铁架台、石棉网、三芯酒精灯若干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策略
[交流回忆]
教师充分利用投影和课件的展示:“火洲”的坎儿井,激发民族自豪感,意识到物理
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与生活、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感悟到我们要
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做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实现.
学习活动的基本框架
1、同学们交流回忆: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2、教师创设情景:蒸发现象;
苏科版八上《汽化和液化》word教案
苏科版八上《汽化和液化》w o r d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汽化和液化(三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汽化和液化两部分内容,是物态变化中互为相反的过程.本节教材的特点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结合身边的事例.其次,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也十分重要.通过实验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得出蒸发和沸腾的特点以及液化的方法,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能比较两种方式的相同和不同.2.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和减少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4.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5.理解沸腾概念,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际中的应用.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际中应用的事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通过汽化现象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通过液化现象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液体的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特点;会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教学难点】液体蒸发时吸热,使物体温度降低;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教具准备】第一课时:水、酒精、棉花、温度计、烧杯、图片、投影第二课时:烧杯、水、酒精灯、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温度计、硬纸板(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图片、投影第三课时:烧杯、水、酒精灯、铁架台、铁夹、石棉网、玻璃片、乙醚、注射器、橡皮帽、图片、投影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在黑板上用沾有水的棉花写两个字,如“好学”过一会儿黑板上的字迹逐渐消失.(提问)黑板上用水写的字怎么没有了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回答)水变成水蒸气了.(提问)雨后地上的水坑,一会儿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回答)水也变成水蒸气了.(讲述)物质不仅可以在固、液态之间相互转化.物质的液、气态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相互转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液、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引出课题)(二)新课教学一.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反之,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或凝结.液态 气态 二.汽化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汽化现象(学生举例回答)雨后天晴,地上变干;湿衣服晒干;煮沸的水冒水气……(提问)这些现象好象有些不同,那么不同在哪儿呢?(回答)雨后天晴,地上变干;湿衣服晒干所需时间较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不明显,而煮沸的水冒水气比较明显.(提问)虽然这些都是汽化现象,但方式不一样.一般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像雨后天晴,地上变干;湿衣服晒干,属于蒸发现象.那么蒸发有何特点(学生讨论得出)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1.蒸发(1)像这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展示)图4-17蒸发现象的微观本质(提问)从分子角度看,组成液体的分子是如何运动的(回答)蒸发实质上就是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讨论)洗过的衣服晾干时,有时干得快,有时干得慢,这说明了什么(蒸发有快慢之分)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呢(学生分组讨论:建立假设并分别设计实验方案来检验假设、总结出)(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 (同种液体)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讨论)下列事实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1.夏天晾衣服比冬天干得快.2.把衣服撑开晾比堆放在一起晾干得快.3.衣服在有风时晾比在无风时晾干得快.(提问)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利用这一道理来加快蒸发汽化液化(学生举例回答)(提问)回顾刚才我们所讨论的问题,每次比较蒸发快慢用的液体全是—水.因此,上述三个结论,必须加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什么(回答)同种液体.(板书强调:同种液体)(讨论)不同的液体蒸发的快慢一样吗能用实验来证实你的结论吗(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不同的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和汽油的蒸发就比水要快得多,而食品油的蒸发则比水要慢得多.(实验验证)将酒精、水、食品油分别取少量涂在黑板上,比较三者蒸发的快慢. (进一步讨论)酒精是否一定比水蒸发得快在实验过程中,还要保证什么条件相同(回答)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三个条件相同. (小结)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不同.(提问)蒸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我们要尽量增大或加快蒸发,有时则要尽量减少或减缓蒸发.你能举出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吗(学生举例回答并加以分析)(指导学生阅读书上图4-19干手器的作用、图4-20喷灌、滴灌的目的,这两幅图用到了什么知识?试分析.教师可及时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教育)(讨论)液体蒸发时,是向外界放热,还是从外界吸热液体蒸发后,温度是否会发生变化(实验)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手臂的皮肤上滴一滴酒精,体会有什么感觉再对着滴酒精的地方吹一口气,体会又有什么感觉(学生猜测原因)(进一步实验)1.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读数是______.2.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读数是__________.3.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读数怎样变化____________.最低的温度是_______. (提问)涂有酒精的温度计示数下降是什么原因(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同时大胆推测温度计的示数将如何变化.)(小结)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液体由于蒸发温度降低后,会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从而也会导致周围的物体温度降低.(3)液体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物体的热量,使物体的温度降低.,(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热,从而使温度降低(学生举例回答并加以解释)(讨论)图4-23从游泳池的水中上来的人为什么感觉比在水中冷被风一吹为什么觉得更冷夏天煽扇子时,空气温度没有降低,为什么会感到凉爽些?(阅读)人体是如何利用汗液的蒸发来调控体温的(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自行小结学了这节课后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受.(四)课堂练习(讨论) 1.同学们在早上饮豆浆时,如果豆浆太热,你们用哪些简单的办法使豆浆较快地冷却下来试说明这样做的理由.2.在大热天,狗常会伸出长长的舌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五)布置作业书上课后练习1、2、3(六)教后反思1.为了直观反映液体蒸发的微观本质,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反映液体蒸发时,分子跑离液面进入空气的现象.2.蒸发是学生十分熟悉的汽化现象,因此教学中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既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又要用蒸发的规律去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3.课后练习3直接让学生回去设计实验方案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将此题事先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提问)家中用水壶烧水时,水开了,水逐渐变少是汽化现象吗(是)这种汽化现象是蒸发吗(不是)(讲述)它比蒸发现象剧烈,属于汽化现象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引出课题)(二)新课教学2.沸腾(提问)你能否讲一讲水的沸腾现象是怎样的吗(学生可能有所回答,但回答不完整.)(讲述)因为同学们家中煮水的水壶都是不透明的,所以就看不清楚水中发生的情况.这节课让同学们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来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并讲清实验要求:a.因为隔着石棉网给水加热速度较慢,为了节约时间,准备了90℃左右但还没有开的热水做实验.b.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c.温度计使用时要注意什么d.烧杯能否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石棉网有何作用e.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水中和水面有什么现象,并注意温度计的读数,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书上174页表格中并作出水的沸腾图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A.按图装配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对水加热.从水温90℃开始,每隔1分钟测量一次水温,并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后3分钟为止.B.观察、记录:①温度为____时水中开始出现小气泡.小气泡是从水中的_____开始出现的.小气泡出现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②温度为____时水中出现大量气泡.大量气泡是从水中的_____开始出现的.大量气泡出现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③水中大量气泡出现后,温度怎样变化____________④水中出现什么现象时称为沸腾___________温度(℃)时间(分)水的沸腾图象(讨论)a.烧水过程中,水是不是一加热马上就会沸腾b.烧水过程中,你观察到水温如何变化c.烧水过程中,你观察到水中产生的气泡如何变化(回答)a.不是,有一个过程.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会沸腾.b.水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水沸腾时,虽然继续从外界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c.水在沸腾时,一方面水的表面蒸发加剧,另一方面水内部形成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到水面而破裂,将里面的水蒸气释放出来……(小结)(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讲述)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提问)从分子角度看,组成液体的分子是如何运动的(回答)液体沸腾时,不但处于液面的分子要离开液体,而且液体内部气泡壁上的分子也要离开液体.(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指导学生阅读表格:几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A.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B.表头所列““在标准大气压下”是说明液体的沸点与液面的“气压”有关,气压不同,同一液体的沸点也不同.(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实验中可能出现水沸腾的温度并非正好100℃,其原因可适当引导学生分析,教学时应要求学生做到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改变观察结果)C.记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D.低沸点物质:液态氨、氧、氮、氢、氦常温下呈气态.液态氧沸点是-183℃,它的含义是标准大气压下,氧在-183℃以下才是液态.介绍低沸点物质在生活实际中有特殊的用途.(提问)水沸腾后,停止加热,在温度计示数还没下降时,水是否还沸腾(不沸腾)液体沸腾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回答)液体沸腾必须满足一定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必须继续吸热. (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要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三)课堂小结(讨论)蒸发和沸腾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学生回答)略(五)布置作业完成书上173页实验内容(六)教后反思1.为了直观反映液体沸腾的微观本质,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反映液体沸腾时,分子跑离液体内部和液面进入空气的现象.2.由于课时紧,建议将沸腾与沸腾实验相结合一节课完成3.由于一节课容量比较大、时间紧,对于低沸点物质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蒸发和沸腾的异同比较要移到下节课讨论.4.对“标准大气压”的教学时只需提出这一名词,并且告诉学生,当外界的气压不同时,液体的沸点也会发生变化,但不必再作展开.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提问)请同学们讲出下表中物态变化的几个名称及吸放热情况.固态液态气态(学生回答)(讲述)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汽化的逆过程:液化. (引出课题)(二)新课教学三.液化(提问)液化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学生举例回答)早晨,我们可以经常见到窗玻璃里边会出现一层水雾而变得模糊不清;冬天,人说话时会有一团“白气”从口中呼出,夏天刚拿出冰箱的饮料瓶外壁上会“出汗”;夏天,剥去冰棍上的包装纸可以看到冰棍在冒“白气”;烧开水时看到“白气”……这些都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结果.(对于液化现象要求学生举例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提示并逐个分析形成原因.学生往往把平时看到的白雾说成是水蒸气,这是一个误解.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确信,水蒸气是肉眼所看不见的.我们所看到的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提问)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液化现象.你知道产生液化现象的条件吗(实验)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看看玻璃的下表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得出)大量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提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呢(实验)1.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2.握住注射器的下端,乙醚有什么变化3.向内推动活塞,你可以看到什么(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得出)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一些气体在常温下液化.1.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讲述)虽然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使气体液化,但一些气体的液化温度很低,而实际上获得低温比压缩体积要难得多.因此通常总是采用压缩体积来使气体液化.这种方法在实际中很有用.(学生举例回答)(展示)图4-29、图4-30、图4-31,介绍打火机、厨房用的液化石油气以及“长征3号”运载火箭中的液态氢和液态氧(教师要利用这些材料说明液化气体的好处和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讨论)电冰箱工作时,其侧面或背面为什么会发热(提问)气体液化时,需要吸热还是放热(回答)与液体汽化相反,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2.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讲述)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十分广泛.(展示)图4-34电动空气压缩机、4-32太阳、地球和卫星(阅读)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以及热管温控技术.介绍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自行小结学了这节课后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受.(四)课堂练习(讨论)1.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后面一段能够看见2.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要严重得多,为什么(五)布置作业书上课后练习4、5(六)教后反思1.进行乙醚液化实验时,吸进注射器的数量要少些,使乙醚在注射器内能够全部发生汽化.实验前应当在活塞和针筒的接触面涂润滑油,以免活塞向内推时,乙醚蒸气从活塞与针筒之间泄漏出来.这个实验可见度较低,教师可在教室内巡回让学生观看.2.上述实验中,由于冬天天气较冷,手的热量难以使乙醚完全汽化,建议用温水代替手进行实验,效果会更明显.3.上述实验中,乙醚蒸气有麻醉性,挥发性极强,这个实验要在通风良好条件下进行.4.课后练习5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以提高作业质量.。
苏版初二上册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苏版初二上册物理3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专门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充分的利用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好动手,但能力不强。
他们刚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差不多步骤把握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三节内容。
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最为常见,与生活联系紧密。
与内能热量、分子运动论的学习也有联系;研究方法是专门多探究的模式;能说明专门多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热现象。
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
2、教学目标依照提高学生素养的总体目标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能区别物质三种物态:固态、液态、气态。
明白汽化与液化及对应的吸放热。
明白蒸发和阻碍蒸发快慢的因素。
明白沸腾现象、沸腾的特点和沸点。
进一步熟悉温度计的使用。
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说明有关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观看液体沸腾时的现象和特点。
经历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刻变化的过程。
(物理中常用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看适应,促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3、重点、难点与关键依照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形确定:(1)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让事实说话)(2)难点:有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
(学生的数学知识决定)(3)关键:做好水的沸腾实验。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依照实验需要选择)酒精、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打火机、平底烧瓶、水槽、玻璃导管、停表、课件。
四、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连堂上,用实验导入,创设情形,从周围的物理现象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晒衣、晒农作物来归纳阻碍蒸发快慢的因素;做好沸腾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让事实说出沸腾的特点;通过周围事例导出液化放热,汽化吸热;信息扫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从物理走向社会)五、教学过程1、物质的三态直截了当问学生水有哪三态?别的物质是否也有这三态?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图片,其他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状态,老师总结:固态、液态、气态是自然界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归纳法)2、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用酒精在黑板上写出“液体”两个字,老师抓紧时刻把盛有少量酒精的烧杯绕教室走一圈。
2.2汽化和液化(1)--蒸发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2 汽化和液化(1) - 蒸发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 1. 了解蒸发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 掌握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 3. 理解蒸发与自然界中的现象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蒸发现象并正确运用相应的概念术语。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蒸发与其他相变过程的区别,并能够准确描述蒸发与自然界中的现象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实验器材:饱和盐水、塑料瓶、温度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凝固过程,并与蒸发过程进行对比,进一步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问题: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习的是什么相变过程吗?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遇到过哪些相变过程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种新的相变过程,你们猜猜是什么呢?2.1 蒸发的概念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蒸发的概念并重点强调蒸发是液体由自由面蒸发成气体的过程。
蒸发定义:在液体自由面上发生的由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称为蒸发。
2.2 蒸发的特征接着,我们介绍蒸发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点:•蒸发是液体只在自由面上进行的。
•蒸发的速度受温度、液体面积、湿度和风速等因素的影响。
3. 实验演示与数据分析(2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蒸发过程和速率受到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演示: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饱和盐水溶液和一个塑料瓶。
2.在塑料瓶的外表面涂上饱和盐水溶液。
3.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温度,并记录。
4.将涂有盐水的塑料瓶放在室内,并观察一段时间。
实验数据分析•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
•让学生分析与解释现象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请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和分析数据,总结蒸发的特点和受影响因素,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5. 拓展应用(10分钟)将蒸发与自然界中的现象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和应用。
举例:为什么在夏天,湖面上经常有蒸发气雾?6. 小结与提问(5分钟)通过提问,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并概括。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说课稿.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
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有价值。
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的是汽化和液化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探究水的沸腾》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第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热现象中的第三、四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的专题科学探究实验中是最重要的,而“水的沸腾”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探究之一。
它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
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发现水的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引出沸点知识,给出几种液体的沸点表。
一是使学生了解部分液体的沸点;二是使学生能用沸点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材还安排了“想想做做”,内容是纸锅烧水,目的是发展巩固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特征和沸点知识。
2.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难点: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同时进行,主动探究意识的激发3.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⑵.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直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4.教具与学具电教器材: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教师演示用: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学生每组器材: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15套)、计时工具。
第二.说学法1,设计理念:⑴、“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的是汽化和液化的第一课时,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
第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中的第2节。
本节内容属于初中物理中的热学部分,它是本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的继续,也是我们今后学习热和能的基础。
汽化和液化这两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的专题科学探究实验中是重要的,而“观察水的沸腾”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探究之一,根据2019物理课程标准是学生分组实验的第一个。
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发现水的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节内容又与自然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发展理念,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乐趣。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体验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液体蒸发会吸热的特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测量水的温度,描绘图像,认识水沸腾的特点;
知道沸点的意义。
●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会用汽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直观
●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同时进行,主动探究意识的激发
第二,说学情:
初二学生多在13-15岁,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动、喜欢动手实验,鉴于这一点,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可以很好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他们刚接触物理不久,好动脑但能力不强,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掌握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
此将知识点以实验或创设情境的方法直观的呈现出来,对他们理解知识帮助较大。
通过前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沸腾和蒸发现象有较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实验法、讨论法、读书法、合作法等学习方法。
第四,说教学具
电教器材: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生每组器材: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15套)、计时工具。
第五,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由有趣的蒸发现象,引出课题:
教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液体”两字。
接下来复习一下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法,因为这节课的实验主要部分是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再让同学们特别观察黑板上的水,发现水‘不见了’,引导学生,水真的不见了吗?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水蒸气,是由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投影: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二)介绍汽化及其两种方式
1、汽化方式一:蒸发
活动1: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我准备把学生分成三大组,分别同时探究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
教师提供一些实验器具(两块相同的玻璃、酒精、滴管、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扇子),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些器具如何来验证自己的物理猜想?(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获得了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体验了学习的过程,学会了学习物理的方法,同时渗透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三组实验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投影显示结论)
讨论1:组织讨论生活生产中加快、减慢蒸发的例子,从物理走向生活
介绍“坎儿井”,师生讨论其优点,激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2:蒸发吸热的特点
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体会凉的感觉;相同的温度计,一只用酒精浸湿的棉花包住玻璃泡,一只不包,注意两者读数的区别。
讨论2:因为蒸发吸热的事例
2、汽化方式二:沸腾
活动3: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提出问题:①水沸腾有什么特征?②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
③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变化?(投影:实验装配示意图)
猜想:(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猜想一下问题的答案)
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选器材,并汇报展示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实验:做好记录
①点燃酒精灯后,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②当温度升高时,水中是否出现气泡?这些气泡是怎样变化的?
③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
④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水还会继续沸腾吗?
分析与论证:
展示学生实验结果--交流分析--总结归纳出水沸腾的条件及规律(投影显示)
①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讨论和交流:
学生对于实验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如:①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什么不是100℃而是96℃?②各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什么不同?③当酒精灯熄灭,停止加热,沸腾并没有立刻停止。
学生自己找出”沸点”定义,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沸点表.并回答问题: 通过阅读沸点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或者说得到了哪些结论?
结论(1)不同的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2)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是100℃。
(3)同一种物质的沸点与气压的高低有关。
应用沸点的知识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观察、记录、思考、分析、讨论、总结等学习方法中对物理现象确立科学的认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但这个过程又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一步步完成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体现。
三、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
1、介绍科学世界“不烫手的开水”。
2、请学生谈谈本堂收获与体会。
四、布置作业:
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为爸妈烧一次开水,再次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为爸妈晾一次衣服,想想如何使衣服尽快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