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知白守黑,善于处下——《道德经》第28章

知白守黑,善于处下——《道德经》第28章

知白守黑,善于处下——《道德经》第28章知白守黑,就是知道怎么去表现、炫耀,却将自己和光同尘,不炫耀,不争,这样的人,就是模范,即天下式;这样的人,也就不会轻易出差错,也是拥有大智慧的。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解读:知和守。

知,不仅是知道,还有具备、具有的意思;守,坚守,保持;也就是说,当你有了高调的能力,你才可以坚守,保持,说是低调行事,若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就无所谓低调不低调了,想高调也高调不起来。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雄,比喻刚劲,强大;雌,比喻柔静,谦下;溪,溪水,沟溪;婴儿,象征纯真。

知道自己雄强,反而要安守雌柔,做到像天下的小溪一样。

做到像小溪一样,恒常的德就不会失去,就像返回到婴儿般的纯真。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白,阳,光明;黑,阴,暗昧;式,楷模,范式;忒(tè),过失,差错;无极,无边无际,这里指无穷无尽的智慧。

知道什么是光明,却安于暗昧的地位,做天下的范式。

做天下的范式,恒常的德就不会有差错,返回到无穷无尽的智慧。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荣,荣誉,宠幸;辱,侮辱,羞辱,这里指“荣”的反面,卑微,知耻;谷,山谷;朴,没有加工过的原木,指纯朴的原始状态。

知道自己的荣耀,反而要安守卑辱,做天下的山谷。

做天下的川谷,恒常的德才能充足,返回到自然素朴状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器,器物;官长,百官之长;制,制作;割,割裂;大制不割,是指懂得大制作的人,不会把原材料分割得细细碎碎。

原木做成各种各样的器物,就像是一个体制下的个种机构、官员,他们发挥的作用就如同器物的作用,贤能之人善用之,所以这贤能之人就是官长,“大制不割”,就是好的体制是完整的,就像前面朴散为器,这些“器”是一个原木产生的。

道德经详注第二十八章

道德经详注第二十八章

道德经详注第二十八章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王弼注:雄,先之属。

雌,后之属也。

知为天下之先者必后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也。

谿不求物,而物自归之。

婴儿不用智,而合自然之道。

今译:雄,具有先的属性。

雌,具有后的属性。

想要站在天下的前面引领天下的人必须要退于众人之后。

所以圣人身在众人之后,但众人都愿跟从他。

谿谷不寻求什么东西,而高处的事物都向它移动。

婴儿不用智谋,反而符合自然的智慧。

备注:(1、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2、淮南子《道应训》:“赵简子以襄子为后,董阏于曰:‘无恤贱,今以为后,何也?’简子曰:‘是为人也,能为社稷忍羞。

’异日,知伯与襄子饮,而批襄子之首。

大夫请杀之,襄子曰:‘先君之立我也,曰能为社稷忍羞,岂曰能刺人哉!’处十月,知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知伯,破其首以为饮器。

故《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其为天下溪。

’”)原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王弼注:式,模则也。

今译:式,就是榜样、法则。

原文:为天下式,常德不忒,王弼注:忒,差也。

今译:忒,就是偏差。

原文:复归于无极。

王弼注:不可穷也。

今译:没有穷尽。

备注:(苏辙《老子解》:“雄雌,先后之及我者也;白黑,明暗之及我者也;荣辱,贵贱之及我者也。

夫欲先而恶后,欲明而恶暗,欲贵而恶贱,物之情也。

然而先后之及我,不若明暗之切;明暗之及我,不若贵贱之深。

古之圣人,去妄以求复性,其性愈明,则其守愈下;其守愈下,则其德愈厚;其德愈厚,则其归愈大。

盖不知而不为,不若知而不为之至也。

”)原文: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王弼注:此三者,言常反终,后乃德全其所处也。

下章云,反者道之动也。

功不可取,常处其母也。

今译:雌雄、黑白、荣辱这三对对立的概念,是说事物常常会以与开始相反的状态终结,退后才能保全自己所处的地位。

老子·第二十八章全文

老子·第二十八章全文

老子·第二十八章全文[原文]知其雄①,守其雌②,为天下溪③。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④。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⑤,为天下式,常德不忒⑥,复归于无极⑦。

知其荣⑧,守其辱⑨,为天下谷⑩。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⑾。

朴散则为器⑿,圣人用之,则为官长⒀,故大制不割⒁。

[译文]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

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

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

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

朴素本初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注释]1、雄:比喻刚劲、躁进、强大。

2、雌:比喻柔静、软弱、谦下。

3、溪:沟溪。

4、婴儿:象征纯真、稚气。

5、式:楷模、范式。

6、忒:过失、差错。

7、无极:意为最终的真理。

8、荣:荣誉,宠幸。

9、辱:侮辱、羞辱。

10、谷:深谷、峡谷,喻胸怀广阔。

11、朴:朴素。

指纯朴的原始状态。

12、器:器物。

指万事万物。

13、官长:百官的首长,领导者、管理者。

14、大制不割:制,制作器物,引申为政治;割,割裂。

此句意为:完整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引语]这一章重点讲复归的学说,前几章虽多次讲到这个问题,但。

《道德经》二十八章精解及译文

《道德经》二十八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此章是“ 常德章 ”,又名“ 真朴章”,三次宣说“常德”。

“知其雄,守其雌”是老子道家守柔哲学的中道义,以常德摄持,柔不失强,强不失柔,强柔双运,无坚不摧,万心归一。

修道是明理,修德是修品格性情,修道在虚空法界上修,修德在人世间修。

修德必须以修道为指引,不然就没有着落,道妙德善紧密相连。

虚空法界和人世间相隔悬殊, 但修道与修德都必须在心地上修,这是共同的。

上章老子讲“常善救人”, 善人和不善人都有道性,故平等无二,都可修常德,再造复命,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新人。

这是“救人”的理论依据 ,如果人不是道所生,没有潜藏的道性,那人不可能获得拯救。

圣人妙观善人和不善人的道性,以化恶人为善人,让恶人生起一颗善心作为事业。

第1章宣讲常道,此章宣讲常德,道德双行,结构严谨。

常德有三知三守三归气象,就是三德九品。

第一德是婴儿德,第二德是无极德,第三德是纯朴德。

释德清说:“ 上章言行道之妙 ”,圣人不以知道为难,而以守道为难。

上章圣人以五妙法济世救人,把恶人逆转为善人,把善人再造为圣人。

圣人是道者,善人是德者,恶人是失者。

修常德是实现“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24C)的具体实修法,是妙法的体现。

三德九品,最后归于“朴”,恢复纯朴的自我,回归圆满法性,与道同体。

守雌、黑、辱三贱位,这是心法,是心灵的逆转 。

“知其雄”、“知其白”、“知其荣”,这都是世间的成功者,是世间法的优胜者,他们必须第二次修行,修出世间法。

常德是在守柔上下功夫,分三大步九小步 。

世间的雄者外表强大,但内心忐忑不安,焦虑极重,心灵没有归宿,没有安全感。

“静为躁君”,雄者都是躁动者,他们的心需要被安抚,因此常德正是他们所渴望的。

老子以证悟者的法眼看见雄者渴望常德,以安慰自己的心灵,所以修常德是就把一切人的无上妙法。

国学宝典《道德经》:第二十八章译文注释

国学宝典《道德经》:第二十八章译文注释

国学宝典《道德经》:第二十八章译文注释[原文]知其雄①,守其雌②,为天下溪③。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④。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⑤,为天下式,常德不忒⑥,复归于无极⑦。

知其荣⑧,守其辱⑨,为天下谷⑩。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⑾。

朴散则为器⑿,圣人用之,则为官长⒀,故大制不割⒁。

[译文]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

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

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

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

朴素本初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注释]1、雄:比喻刚劲、躁进、强大。

2、雌:比喻柔静、软弱、谦下。

3、溪:沟溪。

4、婴儿:象征纯真、稚气。

5、式:楷模、范式。

6、忒:过失、差错。

7、无极:意为最终的真理。

8、荣:荣誉,宠幸。

9、辱:侮辱、羞辱。

10、谷:深谷、峡谷,喻胸怀广阔。

11、朴:朴素。

指纯朴的原始状态。

12、器:器物。

指万事万物。

13、官长:百官的首长,、管理者。

14、大制不割:制,制作器物,引申为政治;割,割裂。

此句意为:完整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引语]这个章重点讲“复归”的学说,前几章虽多次讲到这个问题,但本章是作为重点专讲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老子提出这样的一个原则:知雄、守雌,用这个原则去从事政治活动,参与社会生活。

这种原则在老子所处的时代,能够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选择。

当时正处在春秋末年,政治动荡、社会混乱、你争我夺,纷纭扰攘,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状况,老子提出了“守雌”的处世原则。

他认为,只要人们这样做了,就能够返朴归真,达到天下大治。

此处还应注意,不但是“守雌”,还有“知雄”。

在雄雌的对立中,对于雄的一面有透彻的了解,然后处于雌的一方。

《道德经》妙解:第二十八章返璞归真

《道德经》妙解:第二十八章返璞归真

《道德经》妙解:第二十八章返璞归真
第二十八章了悟实相返璞归真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清净溪水
【经文妙解】
本可展现刚强气势凌人,却坚守谦下柔软,不害、不争,就像清净的溪水。

能像清净溪水利益世人的人,其德行与道之德是一致的,其心纯净如婴儿一般。

本可以大大显露锋芒,但却和光同尘、不炫耀,此种与世无争的人,可为天下榜样。

此种与世无争,可为天下榜样的人,其德行与道之德,是没有落差的,而且自然与道合一。

本可以拥有荣华富贵,却甘于平凡平淡,受屈受辱,此种人就像天下的山谷。

虚怀若谷、像天下山谷的人,自然流露充沛的德行。


种人自然呈现返璞归真、朴实、朴素。

此种外表平凡平淡很朴实的人,如能受器重而好好发挥其才华,必成为国之栋梁。

有道的明君会重用此种很朴实的人,让朴素之人成为国之栋梁。

若真为国举才,是不会割舍掉不懂逢迎巴结的朴实之人。

【郭永进】
虚怀若谷。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给我们的启发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给我们的启发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给我们的启发展开全文【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知道自己的强大,也要体现柔弱低调的德性,好像溪流一样低调不起眼。

保持低调不争,永恒的德行就会形成,就会回复到婴儿一样的单纯。

虽然看到自己的光明之处,也还要看到有黑暗的一面,才能做天下的表率。

自己为人师表,永恒的德行就会发扬光大,就可以向前无止境的发展。

虽然知道自己是荣耀的,也还要提防受耻辱的时候,用虚怀若谷成为天下的榜样。

虚怀若谷的德性充分表现出来,就可以达到淳朴的境地。

淳朴的品性得到光大,就可以成大器了,圣人用这种方法,可以为百官之长。

所以要想大制于天下,前面介绍的道行是不可分割的。

现代启发老子本章阐述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是一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世哲学。

秦国老将王翦替代李信前来攻楚,楚军听说王翦集六十万大军前来,也尽发国中兵力以抗秦。

王翦大军一至,立即坚壁而守,不肯出战。

王剪几乎每天都派人向秦王要封地,一直等到秦王把封地给他,才开战。

很多人觉得王剪很可笑,觉得他很小气,王剪对亲信说:“秦王把全国之兵都交给我了,可以说把秦国都交给我了,他能放心吗?我只有让他认为我胸无大志,他才会放心大胆的任用我,我们才可以顺利的指挥军队战胜楚国”。

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州东南),斩杀将军项燕,楚兵败逃。

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

王剪巧妙的运用了“知其荣,守其辱”的方法赢得了秦王的信任,从而立下了旷世奇功。

其实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早已融入了老子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的哲学思想。

【道德经】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原文、译文、点评)

【道德经】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原文、译文、点评)

【道德经】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原文、译文、点评)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译文:懂得刚强的必要,有足以称雄的实力,而安守着柔和的状态不露锋芒,就会招来天下贤能之士的归附。

不偏离永恒的德行,逐渐回复到象婴儿那样外表柔软而潜力无穷的状态。

对万事万物都明察秋毫、洞烛千里,却表现出一无所知的样子,不以自己的看法、意志强加于人,不过于计较他人的缺失,才能成为天下的表率。

不会背弃永恒的德行,慢慢回归到混沌一体的状态。

可以达到荣华富贵、重权厚利的地位,仍能安守平淡的生活,身处世俗的低下之处,永恒的德行才算圆满,回归到纯真质朴。

这种纯真质朴可以主宰万物,高明的统治者用它来治理天下。

所以说最高明的统治是浑然一体的,无法分割。

点评:本章主要说的是如何将“道”用于为人处世的方法。

老子用“三知三守”来说明这个过程,提出了“朴”的概念,和治国上的“大制不割”的理论。

“三知三守”的“知”都是指了解、明白的意思;“守”是指应该保守、安守的意思。

三句话的共同特点其实都是“知其阳,守其阴”。

一般人普遍都贵“阳”而贱“阴”,所以喜欢称“雄”,不甘“雌”伏;喜欢清“白”,不愿被抹“黑”;喜欢得“荣”,不愿受“辱”。

而从“道”的方面来说,这些东西本质上都没什么差别。

但既然世人都贵“阳”而贱“阴”,那么有“道”的人就不该去和俗人一样去争处“阳”位,而应该学习“水德”,去安守“阴”位,去安守“不争”和“无为”,反世俗之道而行之。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雄”是主动、阳进、争先、争高;“雌”是被动、阴退、守后、趋低。

有道的人在明白了争“雄”是怎么回事后,心甘情愿地去守“雌”。

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不争”。

“不争”才能积蓄精、气、神,避免在无谓的争夺上消耗;“不争”能得到比“争”更多百倍的实际利益;“不争”才能让财富、人才、资源归附;“不争”才符合“道”,符合“常德”——永恒的德行。

《道德经》注音版第二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二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二十八章原文及译文【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注音版】知(zhī)其(qí)雄(xióng),守(shǒu)其(qí)雌(cí),为(wéi)天(tiān)下(xià)溪(xī)。

为(wéi)天(tiān)下(xià)溪(xī),常(cháng)德(dé)不(bù)离(lí),复(fù)归(guī)于(yú)婴(yīng)儿(ér)。

知(zhī)其(qí)白(bái),守(shǒu)其(qí)辱(rǔ),为(wéi)天(tiān)下(xià)谷(gǔ)。

为(wéi)天(tiān)下(xià)谷(gǔ),常(cháng)德(dé)乃(nǎi)足(zú),复(fù)归(guī)于(yú)朴(piáo)。

知(zhī)其(qí)白(bái),守(shǒu)其(qí)黑(hēi),为(wéi)天(tiān)下(xià)式(shì)。

为(wéi)天(tiān)下(xià)式(shì),常(cháng)德(dé)不(bù)忒(tè),复(fù)归(guī)于(yú)无(wú)极(jí)。

朴(piáo)散(sàn)则(zé)为(wéi)器(qì),圣(shèng)人(rén)用(yòng)之(zhī),则(zé)为(wéi)官(guān)长(zhǎng),故(gù)大(dà)智(zhì)不(bù)割(gē)。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老板是干嘛的?老板就是搭台的,搭好了台吸引人来唱戏,而不是只想着自己唱。

老子的比喻则更妙:什么叫知其雄?就是咱们要了解雄性物种的德性,什么德性呢?就是爱争斗、爱显摆、爱出风头嘛!为什么雄性会这样?还不是因为雌性!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只有那些表现欲望强的个体才能获得雌性的青睐,获得了青睐才有交配权,有了交配权,才能生儿育女延续基因。

如此优胜劣汰、大浪淘沙,千百万代之后的今天,剩下的基因就变成了现在的德性。

我带女儿去捉知了,会优先捉一只雌的,把她固定在低处的树枝上,剩下的事就容易了。

只需要等着雄知了一只一只飞过来交配,来一只捉一只,轻松得很。

这就叫知其雄,守其雌。

做事,也是一个道理,千万别把自己当作雄知了去好勇斗狠,就算咱们是最强壮的雄知了,最后也无非就是先被人家抓住了事。

而你要做的,是要找到一只雌知了。

就算找不到,宁可自己去做雌知了,起码咱们可以活得比其他雄知了都久。

所有的欲望,都是雌知了,之前讲过,最基本的欲望有四,生、性、知、美。

性欲说过了,就算"举一隅",咱们要"以三隅反"才行。

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有的人追求钱、有的人追求名、有的人追求成长、有的人为了探索,这些都是四种基本欲望按照不同比例的组合。

所谓搭台,就是找到一种机制、一种模式,使得不同的人加入进来之后,都可以源源不断的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

想赢球,就让所有队友得分上双;想考100分,就把所有题目给周围的同学们讲明白,让他们至少考90分;想成为亿万富翁,就让所有跟着咱们的人都至少成为千万富翁。

把自己放在低处,连通江河湖海,所有的涓流自然汇集于咱们,而咱们并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此即所谓“天下溪”。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道德经》第⼆⼗⼋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道德经》反朴第⼆⼗⼋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常德不离。

常德不离,复归於婴⼉。

知其荣,守其辱,為天下⾕。

為天下⾕,常德乃⾜。

常德乃⾜,复归於朴。

知其⽩,守其⿊,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

常德不忒,复归於⽆极。

朴散则為器,圣⼈⽤之,则為官长,故⼤智不割。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

】“知”是通晓。

“雄”为阳、为显,以雄喻尊贵、刚健。

“雌”为阴、为隐,以雌喻谦卑、柔弱。

“知其雄,守其雌”,就是守柔静之道。

雄与雌就是⼀对阴阳,是阴阳的结合体,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阴即有阳,有雄即有雌,⽆阴阳、⽆雌雄,就没有世界万物,也就没有⼈类的繁衍⽣息。

为什么要“知其雄,守其雌”?⼈常处在显中阳态世界,终⽇与⼈事物打交道,难免耗精费神,劳⼼劳⼒,所以应当动静结合,以逸待劳,这是常态中的“知雄守雌”之道。

雄动与雌静,雄刚与雌柔,雄强与雌弱等,皆是事物阴阳属性的体现,是辩证的对⽴统⼀关系。

修真⼈逆修⼤道,更要知雄守雌,知⽩守⿊,知有守⽆,这是复返先天⼤道的必由之路。

之所以强调要“守其雌”,因为“雌”就是虚静之道,道体本是虚⽆⾃然,道⽤则是柔弱中和,⼤道之体⽤,离不开⼀个“静”字。

此静就是雌,就是⽆,就是道根。

静能⽣动,阴能⽣阳,雌能⽣雄,因⽽“守雌”不仅是不断去阴增阳、返本归根的途径,⽽且是求得阴阳平衡的应⽤之道。

知雄守雌,知⽩守⿊,也就是执两⽤中,就是守“⼀”之道。

离开这个“⼀”,偏向⼀端,都是⽚⾯性,都不符合“知雄守雌”的本旨。

世⼈只知尊之为荣,卑之为贱,喜雄厌雌,好刚恶柔,故往往偏执⼀端,丧失常德,⾃招祸患。

“为天下溪”⼀句,是承接“知雄守雌”之意。

“溪”,为⽔流低下之处。

“溪”在这⾥代表着“雌”的处下柔弱本质。

有德之圣⼈,即使位处尊贵,也常守之以卑微,虚⼼谦下,去雄刚之强,就雌柔之和,如此,则必能取信于民,⽽民必然信⽽归之,这好⽐⽔流归⼊低溪的道理⼀样。

任法融道长注解《道德经》之第二十八章

任法融道长注解《道德经》之第二十八章

任法融道长注解《道德经》之第二十八章*导读: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注解: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是通晓。

雄是刚健。

雌是柔弱。

溪是低下。

刚健勇为的本领,能克敌制胜。

但若肆意刚勇,贪于妄进,则必遭天下厌恶。

既知如此,应持守柔弱不争,虚心谦下,犹如天下低的溪涧一样。

这样,人身本来的自然常德才不会脱离,人的本性才能复归于初生婴儿一般。

因此,老子所讲的柔弱雌静,其中含有刚健勇为的意思,而不是纯粹的懦弱。

若将此道用于修身方面,就是道家提倡的最为基本的性命双修要旨。

雄引喻为人身的神。

神性刚健轻浮躁进,奔驰飞扬于外(思念情妄)。

欲得长生,必收视返听,回光返照,凝神入气穴。

这是知雄守雌的要妙。

如此炼之日久,人身的发沦自然常转,百脉自然调谐,众邪不侵,百病不生,万魔自消,人身的常德自然可以永保。

此谓返老还童之道。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白是知见,聪慧。

黑是昏暗,愚昧。

式是楷模,法则。

忒是差错,变更。

无极是事物的元始,含有无穷的生发之机。

通晓事物情理的锐敏智能的人,不可炫露耀物,宜于内含自守。

这和本书在第二十章中说的俗人昭昭,我独若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第四十一章中所说的明道若昧;以及五十八章中的光而不耀意义相通。

把这作为天下事物的楷模和法式。

以此作为楷模和法式,则人的自然常德不会有过失。

由此段文中,可以看出老子所说的愚昧,不是纯粹的蠢笨无知,而是有其明而内含,外用其愚以自谦。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以诸华香以散其处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以诸华香以散其处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以诸华香以散其处厚德载物、达济天下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释义:深知自己实力雄浑,却从不仗势欺人,而且做到像溪水那样流经处无所不利。

像溪水那样流经处无所不利,这就做到了德不离身。

就像婴儿那样单纯。

深知世人趋利避害,而自己却坚守责任与担当,可以称为天下的楷模。

这样作为天下的楷模,就是所谓的厚德载物的典范,因此而进入了自强不息没有极限的境界。

虽然德高望重,却做到谦卑之心待人,做到像山谷那样因应无穷、不脱离群众,这就是虚怀若谷的做法。

正是因为做到了虚怀若谷,德行就越来越充分、越来越充足。

这就是所谓的朴素自然、平易近人。

当这种名气四散开来就是无形的武器,圣人加以运用就可以进入统治阶层。

所以说真正的、有用的规章制度是从来没有被割舍抛弃的。

解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每座佛教寺院中都有“大雄宝殿”,宝殿为何称之为“大雄”,何为“大雄”?“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也就是说“大雄”的意思是:睿智与实力兼顾;佛家遵行秉持对内提升自己睿智与实力、对外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理念。

这就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的做法。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好逸恶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性,而要做到责任、担当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下来的,能过做到的就是社会的脊梁、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能量、能力越大,意味着责任越大;能够运转的资源越多、就意味着影响力威力就越大。

能量、能力越大,能够运转的资源越多,在外人眼里看起来是风光无限,而能够坚守这份责任与担当实属不易,称其虚怀若谷不过是实至名归罢了。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道德经》精解第二十八章,常德乃知足

《道德经》精解第二十八章,常德乃知足

《道德经》精解第二十八章,常德乃知足【原文叙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译文)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于雌弱,甘愿做天下的河溪。

甘愿做天下的河溪,永恒的德就不会流失,而回复到婴儿般的纯真柔和的境地。

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守暗昧,甘愿成为天下的范式。

甘愿做天下的范式,永恒的德就不会出差错,而回复到真朴的状态。

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甘愿做天下的川谷。

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能充足,而回复到自然的真朴。

真朴的道分散成为宇宙万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就会成为众人的领袖。

所以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一个体系,不可分割。

【精解】道的自然法则是两极相生,物极必反。

有道者深明此理,所以自愿处在世俗认为不好的一面。

这样,就消除掉了因处在“好”的一面产生的负面作用,使自己始终保持合于道的完整状态,即“婴儿”“无极”“朴”的状态,懂得了这个道理,即使做了官,也会进退自如。

这就是“大制不割”的道理。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豁。

为天下豁,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雄”即刚强。

“雌”即柔弱。

“复归于婴儿”,即回复到婴儿般的纯真无邪的状态。

老子认为,刚强是有为的表现形式,是不合于道的;而柔弱是无为的表现形式,是合于道的。

所以,他要求人们坚守柔弱,只有这样才能合于道。

“温柔似水”一词常用来形容女子美好的性格特征,这是因为水性本柔,可以承载天下万物,如果人们能够如溪水般柔顺,那么也就回归到婴儿般的自然状态,这才是合于“道”的。

这一章,老子主要讲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一一“知雄守雌”,也可以说是老子在重点论述如何“复归”于“道”。

擘雄,与“雌”相对,是阳性的、强有力的、躁动的、居上的、好斗的、抢先的……人人都争着做“雄”。

雌,与“雄”相对,是阴性的、柔弱的、镇静的、处下的、不争的、甘后的…人人都害怕为“雌”。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反朴归真,无为无割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反朴归真,无为无割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反朴归真,无为无割【经文】知其雄,守其雌①,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②不离,复归于婴儿③。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④。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⑤,复归于无极⑥。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⑦。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⑧。

朴⑨散则为器⑩,圣人用之,则为官长⑪,故大制不割⑫。

【考注】①雄雌:雄,比喻刚劲、躁进、争先;雌,比喻柔弱、谦下、处后。

②常德:大德,恒德。

*③婴儿:象征纯真,与后文的“无极”“朴”都指道的浑朴。

④式:楷模、范式。

⑤忒:差失,差池。

*⑥无极:混沌未分的原始状态。

⑦谷:深谷、峡谷,喻胸怀广阔,谦卑、低下。

⑧足:《广韵》“满也,止也。

”一说完美。

*⑨朴:本义是未加工的木材,这里指道性纯朴的原始状态。

⑩朴散则为器:真朴散为宇宙万物。

器,器物,指万事万物。

庄子《马蹄》曰:“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

”⑪官长:百官的首长,领导者、管理者。

⑫大制不割:制,制作器物;割,切割、割裂。

意思是完美的制作天然浑成而无需切割。

比喻圣人因循万物本性而治天下。

【考译】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于雌弱,甘愿做天下小溪。

甘愿做天下小溪,永恒的德就不会背离,回复到婴孩般纯真柔和的境地。

深知什么是显明,却安守暗昧,甘愿做天下范式。

甘愿做天下范式,永恒的德就不会有差失,回复到混沌真朴的状态。

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甘愿做天下川谷。

甘愿做天下川谷,永恒的德才能完美,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纯真状态。

真朴的道散成宇宙万物,圣人顺应万物各自的朴性而用之,成为它们的主宰。

所以说,圣人之治是不会违背万物本性的。

【导读】本章老子阐述了自己“返朴归真”的社会理想,分两个层次:第一层,圣人“返朴归真”。

老子用“知守——常德——复归”这一个句式说了三句话,向我们描述了圣人返朴归真的道理或过程。

第二层,圣人“用朴无割”,大制不割。

这一层,老子承接上一章谈的“因人因物”“依乎天理”的御人驭物原则,再次强调了顺因自然、抱朴“无为”的政治治理理念。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文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文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吕洞宾注释《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吕洞宾注释《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吕洞宾注释《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而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注释:知,见之明。

守,存之固。

雄为阳精,雌为阴魄。

溪,山水,自上下注之所,常应常静为不离,婴儿先天一气所生,谓圣胎也。

金之色白,黑者,神气入于幽静之意。

式法忒差也,炼神还虚则归于
无极,知荣明其无与于已。

谷,汇川之名也。

德足者无所不容,物质纯,故曰朴,道体如是。

散而为器,一本之所以万殊。

官长,君师之职,大制不割,本道以为宰制,而无所矫揉,割裂于其间也。

道德经28章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28章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28章全文及译文《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注释:•知其雄,守其雌:“雄” 指雄强、刚强;“雌” 指雌柔、柔弱。

知道什么是雄强,但却安守雌柔的地位。

•溪:溪流,这里比喻低下、谦卑的状态。

•常德不离:永恒的德不会离失。

“常德” 即永恒的德、恒常的德。

•婴儿:象征着纯真、无邪、柔弱的状态。

•白:代表光明、清楚、明白。

•黑:代表暗昧、隐晦。

•式:范式、榜样、模式。

•不忒:没有差错,“忒” 即差错、偏差。

•无极:一种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的状态,也可理解为最原始的状态。

•荣:荣耀、光荣。

•辱:屈辱、卑下。

•谷:山谷,比喻虚怀若谷、能容纳万物的状态。

•朴:未经雕琢的、质朴的状态,这里指道的原始状态。

•器:器物,这里指具体的事物或形态。

•官长:领导者、管理者。

•大制不割:完善的制度或治理是不可分割的、浑然一体的。

译文: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

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

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

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

朴素本初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解读《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解读《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知雄守雌,知⽩守⿊,知荣守辱——解读《道德经》第⼆⼗⼋章【原⽂】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

知其⽩,守其⿊,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

为天下⾕,常德乃⾜,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之,则为官长,故⼤制不割。

【⽩话】知雄守雌可以为天下的溪流。

作为天下的溪流,⼤德将会不离⾝,最终归复于婴⼉。

知⽩守⿊可以为天下的榜样,作为天下的榜样,于⼤德相差⽆⼏,最终归复于⽆极。

知荣守辱,可以为天下的⼭⾕,作为天下的⼭⾕,⼤德圆满,最终归复于本来。

若散去本来,则可以为器,圣⼈⽤了,就会成为官长,所以国家法制是不可以割裂的。

【深⼊解读】天下溪,⽼⼦说,⽔善利万物,故⼏于道,所以此处的天下溪⼀种善利万物的状态,因为可以利万物,故⽽常德不离。

⽼⼦⼜说,⽆名为天地始,有名为万物母。

⽆名为阳,有名为阴,知阳⽽守阴,为何?⽆名有⽣化天地之功,有名具⽣化万物之德,若要归根源,需要⼤德相匹配,⼜或者说需要进德⽽⼊⽆名之境,故⽽知雄守雌。

婴⼉形式全凭本⼼,所以婴⼉的⾏为是最接近⾃然⽆为的,故⽽⽼⼦在这⾥⽤了复归于婴⼉。

天下式,⽼⼦说,圣⼈抱⼀⽽为天下式。

⼀为阴阳未分之时,⼀念未起之处,所以圣⼈抱⼀则在天下可以不偏不倚,中正仁和,可以为天下榜样。

是⾮⿊⽩,善恶两边,圣⼈知⽩⽽守⿊。

是圣⼈⿊吗?是圣⼈恶吗?这⾥的⿊不是说圣⼈⿊,⽽是圣⼈在世⼈眼中的形象。

为何圣⼈在世⼈眼中会有⿊、恶的形象呢?圣⼈抱⼀,⾏⽆为之事,故⽽在有为世⼈眼中很多时候是⽆法理解的,但是圣⼈当然知道⾃⼰的⾏事,但却能够默然⽆声,故⽽可以为天下榜样。

如此⾏事于⼤德相差⽆⼏,最终会归⼊⽆极,也就是道。

天下⾕,⽼⼦说,⾕神不死谓之⽞牝。

我在第六章的解说中说过,⾕就是道,神就是灵,⾕神不死的意思就是⼀点真灵默默运化,这个就是⽞牝。

那么天下⾕也就是天下道的意思了。

知荣守辱,诸葛亮正是因为知道知荣守辱,所以他骑虎难下,遇到个扶不起的阿⽃,加之当时的境遇是内忧外患,所以纵使南征北战,到头来还是抱憾⾝死,可叹可悲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及道家的经典之作,它以高度凝练的诗性语言阐发了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为大家整理了《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常德不离。

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

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

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

朴散则為器,圣人用之,则為官长,故大智不割。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注释:
1、雄:比喻刚劲、躁进、强大。

2、雌:比喻柔静、软弱、谦下。

3、溪:沟溪。

4、婴儿:象征纯真、稚气。

5、式:楷模、范式。

6、忒:过失、差错。

7、无极:意为最终的真理。

8、荣:荣誉,宠幸。

9、辱:侮辱、羞辱。

10、谷:深谷、峡谷,喻胸怀广阔。

11、朴:朴素。

指纯朴的原始状态。

12、器:器物。

指万事万物。

13、官长:百官的首长,领导者、管理者。

14、大制不割:制,制作器物,引申为政治;割,割裂。

此句意为:完整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翻译: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

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

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

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

朴素本初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解读:
“朴”、“婴儿”、“雌”等可以说是老子哲学思想上的重要概念。

在十五章里有“敦兮其若朴”;十九章“见素抱朴”;本章的“复归于朴”以及三十七章和五十七章都提到“朴”这一概念。

这些地方所提到的“朴”的字,一般可以解释为素朴、纯真、自然、本初、淳正等意,是老子对他关于社会理想及个人素质的最一般的表述。

在十章里有“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二十章有“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本章里有“复归于婴儿”
以及后面的章节中也有提及“婴儿”这个概念的地方。

“婴儿”,其实也是“朴”这个概念的形象解说,只有婴儿才不被世俗的功利宠辱所困扰,好像未知啼笑一般,无私无欲,淳朴无邪。

老子明确反对用仁、义、礼、智、信这些儒家的规范约束人,塑造人,反对用这些说教扭曲人的本性,这就涉及到老子所说的“复归”这个概念,即不要按照圣贤所制定的清规戒律去束缚人们,而应当让人们返回到自然素朴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在本章里,老子还主张用柔弱、退守的原则来保身处世,并要求“圣人”也应以此作为治国安民的原则。

守雌守辱、为谷为溪的思想,自然不能理解为退缩或者逃避,而是含有主宰性在里面,不仅守雌,而且知雄,这实在是告诫人们要居于最恰切、最妥当的地位,面对社会纷乱争斗的场面。

陈鼓应说,“守雌”含有持静、处后、守柔的意思,同时也含有内收、凝敛、含藏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