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考前模拟题

合集下载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考前预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考前预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考前预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犯罪中,只有特殊主体才能构成的是哪一罪名? A.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D.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 答案:D 解析:根据《刑法》第352条的规定,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根据《刑法》第398条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该条第1款规定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第2款又规定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犯前款罪。

根据《刑法》第294条的规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根据《刑法》第376条规定,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只能由预备役人员构成。

因此,正确答案选D。

2.下列哪种情形构成诬告陷害罪? A.甲为了得到提拔,便捏造同事曹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曹某失去晋升机会 B.乙捏造“文某明知王某是实施恐怖活动的人而向其提供资金”的事实,并向公安部门举报 C.丙捏造同事贾某受贿10万元的事实,并写成500份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 D.丁匿名举报单位领导王某贪污救灾款50万元。

事后查明,王某只贪污了救灾款5000元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243条的规定,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犯罪主体是自然人一般主体;(2)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目的。

但是被诬陷者是否实际受到刑事追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3)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机关告发他人有罪的行为。

首先,有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即没有事实根据虚构他人犯罪的事实。

捏造的必须是犯罪事实,如果捏造的仅仅是违反道德或者一般违法的事实,不成立本罪。

其次,诬告陷害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他人。

再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机关告发。

刑法相关模拟试题

刑法相关模拟试题

刑法相关模拟试题
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刑法?
刑法是国家制定的规定犯罪行为和规范处罚力度的法律,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 以下哪个行为不构成盗窃罪?
A. 未经持有人同意拿走他人手机
B. 未经允许进入他人住宅并拿走贵重物品
C. 肆意破坏他人财产
D. 误拿他人物品后立即归还
答案:D
3. 在中国刑法中,以下哪一种情况可以从轻处罚?
A. 主动投案自首
B. 犯罪时未满18周岁
C. 同案犯有重大立功表现
D. 犯罪后拒不认罪悔改
答案:A
4. 下列哪一个情况构成过失杀人罪?
A. 酒后驾车导致他人死亡
B. 驾车时玩手机导致事故死亡
C. 对他人实施殴打致其死亡
D. 在工作中疏忽导致他人丧生
答案:B
5. 以下哪一种情况构成故意伤害罪?
A. 无意中碰伤他人
B. 因纠纷殴打他人致其受伤
C. 行驶车辆时不慎撞伤行人
D. 未经他人同意进行手术导致其伤残
答案:B
6. 在刑法中,如何界定幼年犯罪?
幼年犯罪指的是未满18周岁的人在刑事法律上所犯的罪行。

7. 什么是累犯?
累犯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犯罪人连续两次以上犯有同一类犯罪的情况。

8.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故意实施某一犯罪行为,明知该行为违法但仍然坚决实施的行为。

以上为刑法相关模拟试题,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答案。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841篇)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841篇)

2019年国家法考《刑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罪数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为杀人而盗窃枪支,实施完杀人行为后被抓获,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与盗窃枪支罪,属于牵连犯B、甲将盗窃的仿真品(价值数额较大)冒充文物出卖给他人,骗取财物的,成立盗窃罪与诈骗罪,属于想象竞合犯C、甲教唆乙盗窃,随后甲又与乙共同实施盗窃行为,甲成立盗窃罪与盗窃罪的教唆犯,应当并罚D、甲窃取属于国家秘密的国有档案,成立窃取国有档案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8章>第2节>想象竞合犯【答案】:D【解析】:A选项错误,甲先实施盗窃枪支的行为,后实施杀人行为,是两个犯罪行为,且两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极高的并发性,不属于牵连犯,应当数罪并罚。

B选项错误,甲先实施了盗窃的行为,后又实施诈骗行为,属于两个行为,触犯两个罪名,应当数罪并罚。

C选项错误,在案件中有一个盗窃的违法事实,甲既有教唆行为,又有正犯行为,应当按主行为认定犯罪,甲成立盗窃罪的正犯。

D选项正确,甲只有一个窃取行为,但既窃取了国有档案又非法获取国家秘密,一行为触犯两罪,任何一个罪名不足以全面评价案件事实,应认定为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

2.关于犯罪形态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8年仿真模拟题)A、张三在地下工厂制造假保健品,价值达到三十万元,尚未出售即被公安机关抓获,张三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既遂B、李四以营利为目的,生产淫秽物品,后担心违法,将其全部销毁,因为李四以营利为目的,但主动销毁,所以构成犯罪中止C、赵、钱、孙、李四人共谋越狱,某日发生地震,赵某趁机放火制造混乱,成功逃出,其余人被抓回,剩余三人构成脱逃罪既遂D、甲为了谋杀仇人乙,破坏乙汽车的刹车系统,经查乙外出九天后才回家,甲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未遂>>>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3节>犯罪未遂的类型【解析】:本题考查犯罪形态。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1213篇)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1213篇)

2019年国家法考《刑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甲指使丙杀害李某,丙随后将打算杀李某的想法告诉了乙,乙为丙提供了一把西瓜刀。

丙为顺利杀害李某,找到丁(13周岁),邀请其与自己一同杀李某。

事后证明,李某系丁杀死。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虽然丁未达到刑事法定年龄,但丙、丁成立违法层面的共同正犯B、按照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应将李某死亡的结果归属于丙、丁C、由于甲引起了丙的杀人行为、乙帮助了丙的杀人行为,故甲、乙分别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教唆犯、帮助犯D、由于丁导致了死亡结果,而甲、乙没有引起、帮助丁的杀人行为,故甲、乙仅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的教唆犯、帮助犯>>>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6章>第5节>共同犯罪与犯罪形态【答案】:D【解析】:A选项正确,丙丁两人共同实施了致李某死亡的行为,虽然丁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共犯只解决违法层面的归属问题,与责任无关。

B选项正确,按共同正犯的归责原则,要把结果归属于丙丁两人。

C选项正确,甲教唆丙杀李某,丙也杀害了李某,甲引起了丙的杀人行为,成立教唆犯。

乙为丙提供刀,对丙的杀人行为起到物理的帮助作用,成立帮助犯。

D 选项错误,丙、丁属于共同正犯,都要为死亡结果负责任,甲教唆丙的行为,乙帮助丙的行为要分别负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教唆犯、帮助犯的责任。

2.关于职业禁止,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卷二9题,单选)A、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犯罪的,不一定都属于“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B、行为人违反职业禁止的决定,情节严重的,应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处罚C、判处有期徒刑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同时决定职业禁止的,在有期徒刑与剥夺政治权利均执行完毕后,才能执行职业禁止D、职业禁止的期限均为3年至5年>>>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0章>第3节>非刑罚处罚措施的种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职业禁止。

刑法学考前复习

刑法学考前复习

63、郭某为获得吸毒资金,打电话给某商场负责人,谎称其在该商场安置了2枚遥控炸 弹,如 不按指定帐户存入80万元,就要引爆炸弹。其行为构成( B ) B.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64、税务稽查员甲发现A公司欠税80万元,便私下与A公司有关人员联系,要求对方汇 10 万元到自己存折上以了结此事。A公司将10万元汇到甲的存折上后,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 A 公司免交80万元税款办理了手续。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D ) D.认定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与受贿罪,实行数罪并罚 65、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 是假币, 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钱某便将假币退 还张某, 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 道 : “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找给张某90元人民币。张某的 行为构成何罪?( C ) C.抢劫罪 66、《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决定》属于( B ) B.单行刑法 67、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 B ) 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68、斗殴中,王某向李某腿部扎了一刀,李某因失血过多而死亡。王某构成( B ) B.故意伤害罪 69、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强奸罪的主要区别是( A ) A.犯罪目的不同 70、赵某冒充人民警察,以帮助在押人员解除拘禁为名,先后骗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1 0 余万元,其行为构成( A ) A.招摇撞骗罪 71、甲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在审问中,又交代了所犯之强奸罪,甲的行为属于( A ) A.自 首 72、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 ( B ) B.12年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898篇)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898篇)

2019年国家法考《刑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犯罪?(2012年卷二5题,单选)A、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B、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闻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C、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发生性关系D、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看见>>>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5节>犯罪故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故意犯罪。

A项,首先,自杀者跳楼,因为其他人对此没有支配力,属于自我答责范畴,其他人不会因此承担刑事责任。

其次,基于共犯从属性理论中的实行从属性,实行者无罪,帮助者和教唆者也无罪。

围观者的叫喊至多是促使自杀者坚定了自杀决意,起帮助作用。

当自杀者不构成犯罪时,帮助其自杀的人当然无法成立犯罪(除非刑法将此种“帮助”行为实行行为化,独立规定为犯罪),更不用说成立故意犯罪。

故A项错误。

B项,虽然交通肇事者违反交通规则往往是故意的,但是对危害后果的主观认识被认为是过失。

司机故意违规闯红灯,但不是为了2.关于管制的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管制是我国的主刑之一B、管制的刑期,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C、管制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2年以下,最长不可能超过2年D、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管制期满,由人民法院向本人和其所在单位宣布解除管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0章>第1节>管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管制这种刑罚的理解。

管制是我国的主刑之一;管制的刑期是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超过3年:被判处管制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管制期满。

执行机关应即向本人和其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

3.对于连续犯或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起算,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从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起算B、从着手实行犯罪时起算C、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D、从犯罪行为既遂时起算>>>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3章>第2节>追诉期限的计算【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连续犯或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起算,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

刑法总论+吉大考前辅导包---判断题

刑法总论+吉大考前辅导包---判断题

(1)对累犯不能适用假释。

()••正确答案:B(2)具有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B(3)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但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正确答案:A(4)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A(5)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正确答案:B(6)我国《刑法》由总则和分则两编组成。

()••正确答案:A(7)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8)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盗窃罪、诈骗罪,均为结果犯。

()••正确答案:B(9)犯罪客体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B(10)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应按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正确答案:A(11)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B(12)犯罪集团,既可以是事先通谋的,也可以是事先无通谋的。

()••正确答案:A(13)甲得知乙、丙二人要去打丁,就找了两根棍棒交给乙、丙,并嘱咐乙、丙,只把丁的腿打断,不要把丁打死。

但乙丙因用力过重,丁两天后死亡。

甲只应负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不应负故意伤害致死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B(14)甲教唆乙去丙家盗窃,乙到丙家后,发现只有丙女一人在家,便强奸了丙女,而没有盗窃。

甲构成盗窃罪未遂,乙构成强奸罪既遂。

二人不成立共犯关系。

()••正确答案:B(15)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

()••正确答案:B(16)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三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正确答案:A(17)没收财产是将犯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的收归国有。

()•正确答案:B(18)陈某由于对领导不满,告诉朋友小郑要烧掉单位大楼,让小郑帮着搞点汽油。

刘凤科刑法考前模拟题题以及答案简析

刘凤科刑法考前模拟题题以及答案简析

2016年刘凤科刑法考前模拟题268题以及答案、简析刘凤科编著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罪刑法定原则的本质是通过限制国家刑罚权,更好地保护国民的自由与人权B.罪刑法定原则的理念和内容贯穿并规制制刑权、求刑权、量刑权以及执行权C.为贯彻民主主义,司法人员处理案件过程中应以民意弥补法律规定的滞后性D.个案裁判过程中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法官可以在合理范围内突破法律规定答案:CD。

C选项,民意审判不可行:司法人员不能变相立法,这是权力分立与制衡思想的基本要求。

D选项,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律不能随意突破,“有法必依”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体现。

2.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刑罚正义和刑罚个别化的统一B.罪刑相适应原则不仅是立法上配置法定刑的指导原则,还是指导刑事司法实践的重要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对犯罪人所适用的刑罚轻重与犯罪的客观危害性大小相适应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刑罚裁量时应当根据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小,在法定刑幅度内或者以法定刑为基础确定适当的刑罚答案:ABCD。

C选项,刑罚轻重应与法益侵害程度即犯罪的客观危害性大小相适应。

D选项,刑罚裁量要考虑犯罪人再犯可能性(人身危险性),即累犯、自首、立功等情节会影响刑罚的适用。

3.关于平等适用刑法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在立法上分别为不同犯罪规定不同的法定刑,并不违反平等适用刑法原则B.平等定罪不排斥法官根据刑法分则关于身份犯的规定处理案件,也不排斥法官根据共犯的规定区别情况定罪C.平等量刑不排斥法官根据被告人是否具有累犯、自首、立功、未遂等法定量刑情节和其他酌定情节适用刑罚D.行刑平等意味着只要犯罪客观危害相同,无论教育改造效果好坏、悔罪表现是否明显,都不得进行减刑、假释答案:ABC。

D选项,减刑、假释需要考虑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变化,即改造效果、悔罪表现等会影响减刑、假释的适用。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一)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一)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第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第1题甲欠乙10万元久拖不还,乙向法院起诉并胜诉后,甲在履行期限内仍不归还。

于是,乙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当法院的执行人员持强制执行裁定书到甲家执行时,甲率领家人手持棍棒在门口守侯,并将试图进入室内的执行人员打成重伤。

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D )A.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B.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C. 妨害公务罪D. 故意伤害罪第2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孳息的是( C )。

A. 树上的果实B. 未收割的庄稼C. 银行存款的利息D. 供热管道输送的热力第3题甲是某国有公司的销售科负责人,某日到财务室报销时,推、门进屋发现室内无人。

保险柜钥匙放在办公桌上。

甲便用该钥匙从保险柜中取出5万元现金,装在文件袋中逃离财务室。

甲的行为构成( D )。

A. 侵占罪B. 职务侵占罪C. 贪污罪D. 盗窃罪第4题不动产物权的权利变动,通常以( C )为公示方法。

A. 交付B. 占有C. 登记D. 合意第5题甲与乙订立了合同,约定由丙向甲履行债务,现丙履行的行为不符合合同的约定,甲有权请求( B )。

A. 丙承担违约责任B. 乙承担违约责任C. 乙和丙承担违约责任D. 乙或者丙承担违约责任第6题 2008年6月11日晚8时许,王某、李某与龙某等人在回住处途中,与郑某因琐事发生争执。

郑某回到其打工的公司后,将冲突告诉同在该公司打工的老乡张某,张即通过龙某打电话联系李某,双方约定通过打架的方式解决纠纷。

当晚11时许,张某纠集了老乡共30余人,龙某、李某也纠集了何某等10余人,双方均持铁棒等凶器至斗殴地点。

龙某一方见对方人多,遂逃离现场,张某一方即追赶。

张某、郑某及彭某、向某等人追赶上龙某,张某等人对龙某进行殴打。

龙某被迫跳入路边池塘。

张某、郑某及彭某等即在池塘边捡起石块向池塘内冒出头的龙某投掷,使龙的头部不能浮出水面,致龙某因溺水死亡。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四)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四)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第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第1题甲为投身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

甲的行为属于( B )。

A. 预备犯B. 实行犯C. 帮助犯D. 未遂犯第2题张某将一五岁幼童王某骗离家庭并欲将其带至外地出卖,途中被抓获,王某得救。

张某的行为构成( D )。

A. 拐骗儿童罪B. 拐卖人口罪C. 拐骗儿童罪和拐卖人口罪D. 拐卖儿童罪第3题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B )。

A. 犯罪的一般客体B. 犯罪的同类客体C. 犯罪的直接客体D. 犯罪的对象第4题甲从外地购进一批奶牛,在获知此奶牛无产奶能力的情况下将其中的三头卖给邻村的乙,乙不知情而购买,则甲乙之间的奶牛买卖合同( D )。

A. 属于受欺诈的民事行为,无效B. 属于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可撤销C. 属于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D. 属于受欺诈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第5题下列各项中构成不当得利的是( D )。

A.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的清偿B. 因赌博而获得的财物C. 某公司清偿未到期债务D. 售货员多找了零钱第6题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______法定原则,__________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__________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__________和承担的__________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__________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D )。

A. 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B. 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C. 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D. 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第7题李某的一头奶牛得了重症,李某怕此牛将病传染给自己其他的牛,遂拉至野外抛弃。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814篇)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814篇)

2019年国家法考《刑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甲在行走时突然听到有人惊呼“杀人了,快跑”,甲来不及细想,慌忙跑向路旁胡同,不料撞倒一个轮椅上的老人,造成老人腿部骨折。

后发现只是小孩子在恶作剧喊叫。

对甲的行为定性。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防卫过当B、紧急避险C、假想避险D、避险过当>>>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3节>紧急避险的构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甲并未遭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行为人善意地误以为存在这种危险,因而实施了所谓紧急避险,属于假想避险。

2.甲为报复乙将毒药放人乙的饭菜中,后看乙中毒痛苦的样子于心不忍,赶快将乙送人医院,但乙仍死亡。

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4节>犯罪中止的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既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甲虽然主观上具有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意图,但是,已经发生行为人原本所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犯罪已经既遂,已不存在中止的可能。

3.甲与乙女恋爱。

乙因甲伤残提出分手,甲不同意,拉住乙不许离开,遭乙痛骂拒绝。

甲绝望大喊:“我得不到你,别人也休想”,连捅十几刀,致乙当场惨死。

甲逃跑数日后,投案自首,有悔罪表现。

关于本案的死刑适用,下列哪一说法符合法律实施中的公平正义理念?(2012年卷二2题。

单选)A、根据《刑法》规定,当甲的杀人行为被评价为“罪行极其严重”时,可判处甲死刑B、从维护《刑法》权威考虑,无论甲是否存在从轻情节,均应判处甲死刑C、甲轻率杀人,为严防效尤,即使甲自首悔罪,也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D、应当充分考虑并尊重网民呼声,以此决定是否判处甲死刑立即执行>>>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0章>第1节>死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死刑的适用。

刑法练习题

刑法练习题

刑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 刑法是指规定了哪一项内容的法律?A. 民事责任B. 刑事责任C. 行政责任D. 财产责任答案:B. 刑事责任2.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A. 保护国家安全B. 保护人身权益C. 保护知识产权D. 保护环境答案:B. 保护人身权益3. 刑法的主体包括哪些人?A. 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B. 全体公民C. 犯罪分子和刑事侦查人员D. 法官和律师答案:B. 全体公民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的是?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手段D. 犯罪目的答案:C. 犯罪手段5. 犯罪的责任能力是指被告人在犯罪行为时具备的哪一项能力?A. 行为能力B. 民事行为能力C. 刑事行为能力D. 责任能力答案:D. 责任能力二、判断题1. 刑法是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身权益的基础上制定的,其主要目的是惩罚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和谐稳定。

答案:正确2. 刑法适用的原则之一是法无规定不可罚,即只有刑法明确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才能受到刑事处罚。

答案:正确3. 刑法的违法行为分为犯罪和非犯罪两种,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

答案:正确4. 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两种类型,故意犯罪是指主观上有明确故意和目的的犯罪行为。

答案:正确5. 刑法实行法定刑原则,即法律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和幅度,对犯罪行为做出具体的刑罚规定。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什么是犯罪的法律构成?答:犯罪的法定构成是指刑法规定了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手段等。

只有当犯罪行为符合这些构成要素,才能构成犯罪。

2. 请简述犯罪主体的种类及其特点。

答:犯罪主体分为个人犯和单位犯两种。

个人犯是指以个人身份实施犯罪行为,单位犯是指以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形式实施犯罪行为。

个人犯主要特点是自主性、个别性和可罚性,单位犯主要特点是社会危害性、组织性和责任性。

3. 请简述犯罪的责任能力及其分类。

答:犯罪的责任能力是指被告人在犯罪行为时具备的能力。

刘凤科刑法考前聚焦有答案解析版

刘凤科刑法考前聚焦有答案解析版

考前聚焦 40 题[考点1:罪刑法定原则]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BCD)A.罪刑法定原则的本质是通过限制国家刑罚权,更好地保护国民的自由与人权 罪刑法定不仅直接限制国家刑法权,还会限制到所有国家刑法权上,包括制刑权、量刑权、求刑权等,司法人员不能超出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办案B.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但行政法规与规章、习惯、判例、国际条约都不能成为刑法的渊源成文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当然要求C.事前的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严格的罪刑法定禁止类推解释和类推适用刑法,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禁止溯及既往的原则,从旧兼从轻,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D.扩大解释方法本身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但其解释结论则可能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抵触方法被允许并不意味着结论被允许[考点2:刑法的解释]2.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BCD)A.刑事被告人不能作为帮助毁灭证据罪的正犯而成立犯罪,那么,当其教唆他人为自己毁灭证据时更不成立犯罪,这属于当然解释只能是帮助其他人毁灭、伪造证据B.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成立行贿罪,那么,因被勒索给予非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也不成立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属于允许的类推解释一个严重的行为都不认定为行贿,那么一个更轻微的行为也不会被认定为行贿,是一种当然解释,同时是比较类似的条文进行解释的,属于允许的类推解释或有利益行为人的类推解释D.将寻衅滋事罪中的“公共场所”解释为包含“信息网络”、将“公共场所秩序”解释为“公共秩序”,属于扩大解释这是司法解释的结论,并不是所有的犯罪规定的公共场所都包括信息网络,比如强制威胁一个妇女直播给大家看,就不属于在公共场所猥亵D.将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罪中的“绑架”解释为仅限于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的绑架行为,属于限制解释任何以暴力控制他人的行为都可以称为绑架,但此处的绑架仅仅只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的绑架行为,当然还包括绑架以后被他人收买的妇女儿童[考点3: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3.关于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下列哪些说法错误?(ABD)A.《刑法》第 201 条第四款中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属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消极构成要件要素是指没有这个要素就构成犯罪,没有这个就不构成犯罪比如:389第3款(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这里是处罚的阻却事由,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这是正确的B.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与行贿罪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都属于主观构成要件要素受贿罪在理论界的通说认为受贿罪中的属于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且只需要承诺就可以了;行贿罪中的通说认为是主观目的,但也有一种认为是客观的C.盗窃罪要求行为人“完全违背他人意志”取得他人占有的财物属于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盗窃罪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非法占有的目的,对象他人占有的财物,完全违背他人意志D.诬告陷害罪中“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属于主观构成要件要素,“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的内容属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是指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检举失去实,本身就不是犯罪,在这里只是一个注意规定[考点4:不作为危害行为的成立条件]4.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说法错误?(AB)不作为义务的来源:(1)凡事行为人对危险的来源处于支配、控制地位,则对这个危险有防止的义务;(2)或者行为人对脆弱的法律主体有照顾照看的关系;(3)或者在行为人支配的领域行为人要有结果回避的可能性,不履行义务导致的法益侵犯与作为导致的法益侵犯具有等价性A.甲深夜驾车经过山区偏僻路段,将路边的受伤者乙转移到高速公路服务站门口后离去,但乙因无人救助而死亡的,甲成立不作为方式的故意杀人罪甲事实上使被害人更容易得到救助,没有侵害法益,与结果之间无因果关系 B.甲出门前发现其点燃的蜡烛可能倾倒,容易引发火灾,但未采取任何防止措施,后来蜡烛倾倒引发火灾,造成重大损失;在火势蔓延之际,路人乙发现后未报警的,甲、乙都成立不作为方式的放火罪甲造成了这个危险,故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但乙报警的义务不等于救火的义务,所以乙的行为也不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C.甲追赶小偷乙,乙无路可逃而坠入湖中,遂向甲求救,甲置之不理,眼睁睁看着乙被淹死的,甲成立不作为方式的故意杀人罪本身乙坠入湖中的行为甲不负责,但乙可能淹死,甲就有救助的义务了,能救不救的,成立不作为方式的故意杀人罪D.甲男假装熟睡,任由邻居幼女乙对自己实施猥亵行为而不予制止的,甲成立不作为方式的猥亵儿童罪甲有义务阻止幼女的这个行为,因为这其实是猥亵儿童的表现,所以成立不作为的猥亵儿童罪[考点5:结果加重犯]基本犯罪行为导致加重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有的犯罪可以对其他人发生加重结果,有些犯罪规定只能针对特定的人实施,行为人对加重结果一定是过失,有的犯罪故意的会成立其他的犯罪5.关于结果加重犯,下列哪些选项正确?(BD)A.甲绑架乙后又故意杀乙,致使乙在逃跑中摔死的,成立绑架罪的结果加重犯要把死亡归于杀人行为,不能归于绑架行为,这属于绑架杀害被绑架人的结合犯,成立绑架罪一罪,法定刑处死刑并没收财产B.甲为拐卖儿童丙,将丙的母亲乙打成重伤的,成立拐卖儿童罪的结果加重犯 只要是拐卖行为致使被拐卖妇女、儿童及其家人、亲属死亡、重伤的,成立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结果加重犯,这里不仅包括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还包括他们的亲属 C.甲强奸妇女丙,将前来阻止自己的乙打成重伤的,成立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 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是指强奸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必须是导致被害妇女重伤、死亡,针对其他人的应当数罪并罚D.甲使用暴力手段抢劫乙的财物,由于乙的躲闪,将路人打成重伤的,成立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是致人被害死亡,不仅包括被抢劫人,还包括其他人[考点6:因果关系]因果关系会影响到一罪/数罪,既遂/未遂,过失/故意,诈骗、敲诈勒索、抢劫对因果关系的进程有特殊要求如果行为人行为导致了一个危险,危险现实化了,就认定为有因果关系;如果有其他因素介入,如果是异常介入因素大到独立导致危害结果,那么原行为的因果关系中断6.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正确?(BCD)A.甲冒用他人信用卡到商场刷卡消费,收银员乙识破真相后仍将商品处分给甲的,甲、乙的行为与取得财物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甲的行为与结果间没有因果关系,被乙的异常因素介入了,中断了因果关系,相当于是乙送给甲的B.甲与素不相识的乙争吵,甲推了乙一掌,乙倒地后因诱发脑血栓而死,甲的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但甲能否成立犯罪取决于是否具有故意、过失的责任心理特殊疾病、体质不会导致因果关系中断的,这种情形属于因果关系错误的情形,不影响到故意犯罪的判断,故意、过失取决于罪过心理C.甲故意杀害乙,致其昏迷,甲误以为乙死亡,为毁尸灭迹,将乙扔到水中,导致乙溺水而亡的,甲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但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属于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的事前故意,没有杀人行为就不会有后者的死亡,只是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与行为人想的不一样而已,该情形不影响犯罪成立D.甲杀害儿童后逃离,儿童的父亲乙发现后能够救助而不救助,导致儿童失血过多而死亡的,甲的作为行为与乙的不作为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 甲制造了儿童可能死亡的危险,乙没有阻止结果的发生,两者之间都有因果关系;如果父亲履行了义务,仍没救活,就没因果关系;如果乙把儿童送往医院的途中爆胎了,乙没有其他的作为导致儿童死亡,因为乙接管了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全部归于乙[考点7:单位犯罪]7.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CD)A.某国有公司领导甲等五人经研究决定,私分数额巨大的国有资产,对该国有公司应以私分国有资产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对甲等五人应以贪污罪追究其刑事责任私分国有资产罪是只有单位才能成立的犯罪,如果是为了单位的利益则可以认为是私分国有资产罪;但只有五个人,可以认定为贪污罪B.甲所经营公司一直亏损,后来甲主要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此获取利益的,甲成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为了犯罪设立的公司、盗用公司名义为个人、公司成立后以犯罪活动为主要活动的,应评价为自然人犯罪;C.监狱长甲要求在押罪犯乙“赞助”了本监狱 100 万元办公费,之后将乙予以释放的,监狱成立单位受贿罪与私放在押人员罪的想象竞合犯监狱本身成立单位受贿罪,受贿以后私放在押人员的,只能追求其中负责的自然人的责任,私放在押人员罪不能构成单位罪D.某工厂为了骗保,厂长甲决定放火焚烧厂房,并向保险公司索赔了 50 万元保险金的,该工厂成立放火罪与保险诈骗罪,应当数罪并罚放火罪只能由自然人实施,单位实施放火的,只能处罚自然人;但是单位可以成立保险诈骗罪[考点8:正当防卫]8.关于正当防卫,下列哪些选项正确?(ABCD)A.乙明知甲运输毒品,认为自己“黑吃黑”,甲也不敢报警,于是使用暴力抢劫甲的毒品,甲在反抗中将乙打成重伤的,甲的行为成立正当防卫只要对方的行为能评价为不法侵害,就能构成正当防卫B.甲知道乙在飞机上安装了一小时后爆炸的定时炸弹,为了逼迫乙拆除炸弹而将乙打伤的,属于针对乙的不作为的不法侵害的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可以是故意或者过失,也可以是作为或者不作为,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C.甲被乙追杀,在逃跑过程中捡起一块砖头砸向身后的乙,把乙砸成重伤,并把正好经过的丙砸成重伤的,甲砸伤乙成立正当防卫、砸伤丙成立假想防卫甲一直以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但丙没有不法侵害,甲属于实事认识错误,构成假想防卫,有过失的属于过失,没有过失的属于意外事件D.乙用迷药麻醉他人劫取了财物,经过现场的甲追赶乙,将乙打伤后为他人夺回财物的,甲虽然不成立特殊正当防卫,但成立一般正当防卫财产犯罪人在财产犯罪行为结束后,现场被人发现,随后追赶的整个过程中强力夺回财物的,属于正当防卫[考点9:罪过]故意要求到行为人认识到所有违法事实,并且希望、放任结果的发生9.甲路经某村废弃厂房,听到院内有狗叫,遂翻墙入院,用院子里的砖头将狗(价值300元)砸死后出卖。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十)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十)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十)一、单项选择题:第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第1题法人、个体工商户也享有人身权,包括( D )。

A. 姓名权和名誉权B. 名誉权和经营权C. 经营权和隐私权D. 名称权和名誉权第2题我国刑法规定的假释适用于( C )。

A.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 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 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第3题下列情形中,诉讼时效为1年的是( A )。

A. 甲租赁乙的房屋,因拒付租金而发生纠纷B. 甲与乙签订了一承包经营合同,后乙违约C. 甲借给乙1万元,乙到期不还欠款D. 甲在乙处定作一套西服。

到期后甲未及时领取西服,30天后乙将西服卖掉第4题李绅与老伴生有一子李壮,一女李柔,均成年成家。

李壮有一女,李柔有二子。

李绅与老伴身体较好,且用其自有退休工资聘一保姆负责照顾其起居。

2000年6月,李柔因病去世。

李绅因经不住丧女之痛,一病不起,竞也撒手归西。

李绅死后留下房屋数间,存款数万元及名人字画若干。

李绅生前留有书面遗嘱,将字画及房屋留给李壮,其余财产未作处理。

在分配遗产的过程中,李壮遇车祸死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李柔早于李绅去世,不能继承李绅的遗产B. 虽然李壮遇车祸死亡,仍能与其母平分李绅未作处分的财产C. 李壮的女儿可行使李壮的遗产继承权,但房屋字画除外D. 李柔的两个儿子不可以继承李柔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第5题下列行为中,构成无因管理的是( B )。

A. 将他人的耕牛误认为是自家所有而喂养B. 主动修缮两家共用的围墙C. 未受委托而招待朋友的客人D. 商店保安抓住小偷使某顾客免遭损害第6题对主物和从物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从物属于主物的构成部分B. 从物所有权只在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时,才随主物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C. 从物必须依附于主物而存在D. 从物与主物的所有权人为同一人第7题甲某与邻村女青年丙某按传统仪式订了婚,但未领取结婚证。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606篇)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606篇)

2019年国家法考《刑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甲与乙共谋杀害丙,但乙临时改变主意,并没有前往犯罪地点,最后,甲单独将丙杀害。

对甲、乙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共同犯罪B、不属于共同犯罪C、甲单独构成故意伤害罪D、乙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6章>第1节>共同犯罪的概念【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成立问题。

乙虽然没有前往,但没有阻止甲实施他们预谋的犯罪,因此,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2.1996年9月,陈某某因流氓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

1997年《刑法》实施以后,陈某某以新的刑法里没有流氓罪罪名为由提起申诉。

关于如何处理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撤销原判,改判无罪B、释放陈某某,对其进行国家赔偿C、考虑到陈某某已经服刑有期徒刑一年,改判为两年有期徒刑D、驳回申诉,维持原判>>>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3节>刑法的时间效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刑法溯及力的记忆和理解。

刑法的溯及力问题,是对刑法规定颁布前发生、刑法规定生效后法院判决还没有确定的刑事案件来说的。

对于刑法规定修改前已经按照当时生效的法律判决确定的刑事案件,仍应该执行当时的判决。

3.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刑法中的主刑的种类?( )A、死缓B、有期徒刑C、管制D、无期徒刑>>>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0章>第1节>管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刑罚种类的记忆。

我国的五种主刑是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简称死缓,是我国死刑的一种执行方式,不是单独的刑种。

4.“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属于下列哪一罪名?( )A、单一罪名B、选择罪名C、类罪名D、概括罪名>>>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4章>第2节>罪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罪名的分类。

2.docx2、考前预测题-刑法、刑诉、行政法

2.docx2、考前预测题-刑法、刑诉、行政法

2、考前预测题-刑法、刑诉、行政法(答案见文章最后)默认分类2010-09-07 19:56:56 阅读28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刑法参考精题1.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捡拾弃婴者,每天定时为该弃婴提供奶粉,以维持其生命,法益和捡拾行为人的作为之间由此存在直接的依存关系,基于先前的保护关系,捡拾者有作为义务。

但某日捡拾者停止喂养,弃婴死亡的,应当承担不作为杀人罪。

B.因为过失,将他人拘禁在某一场所,但随后发现自己的失误,行为人就有义务使他人恢复自由,如果不释放被害人,使监禁状态继续维持的,可以成立不作为犯罪。

因为开玩笑,误将朋友推到河中,在救助较为容易的场合,拒不救助的,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C.酒店店主将烂醉如泥的顾客带到交通繁忙的街道,对其生死完全不予理会的,可以基于功能保护关系成立故意杀人罪。

但是,饭馆老板A发现有顾客在店内发生口角,后来一方故意使用程度很高的暴力伤害他人时,不予阻止,也不及时向警察报告,最后被害人受重伤的,按照实质说,也不会得出店主有刑法上的作为义务的结论,不能认定其成立故意伤害罪的帮助犯,因为饭店并不是危险源,A没有危险源管理义务。

D.警察逮捕正在哺乳期的犯罪嫌疑人,明知其家中有婴儿无人喂养而置之不理,最后导致婴儿饿死。

此种情形下,被害人的生命完全或者基本上依赖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且被害人的生命处于紧迫的危险状态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不救助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

2.下列与因果关系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有:A.A重伤B,B住院时遇地震死亡,A不对B死亡的后果负责。

地震的出现,是对B死亡后果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介入因素,使A最初的伤害行为和B死亡之间不再具有因果关系。

B.行为人实施强奸行为后,被害人自杀身亡的,不应认定为强奸致人死亡。

C.行为人对被害人实施轻伤行为,被害人在逃跑过程中不慎从二楼窗户掉下摔死的,不成立故意伤害致死。

D.行为人对他人实施暴力造成重伤后,随手将烟头扔在地上引起火灾将被害人烧死,成立故意伤害罪与失火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2991篇)

法考《刑法》复习题集(第2991篇)

2019年国家法考《刑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甲意欲跳楼自杀,在犹豫的过程中,听到围观者乙某大喊“怎么还不跳”,遂毅然跳下,后抢救无效死亡。

关于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故意杀人罪B、不构成犯罪C、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罪D、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5节>犯罪故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故意。

跳楼是他人的自主行为,不是围观者逼迫下的行为。

这种情况下,围观者即使有让他人跳楼的故意,也不是杀人的故意。

如果围观者亲自上楼将他人推下楼,则围观者构成故意杀人罪。

2.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

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可罚的不能犯>>>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2节>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别。

甲只是为杀人行为做准备,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

3.下列哪一犯罪人可能被假释?( )A、甲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并领导该组织对他人进行伤害,被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15年有期徒刑B、乙犯投放危险物质,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C、丙犯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D、丁犯诈骗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但前罪被认定为累犯>>>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2章>第2节>假释的条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假释主体条件的记忆。

《刑法》第81条第1款和第2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2020年四川省《刑法》考前练习(第9套)

2020年四川省《刑法》考前练习(第9套)

2020年四川省《刑法》考前练习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由于不同的科目的题型不同,文档中可能会只有大分标题而没有题的情况发生,这是正常情况。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30题)1.关于共同犯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卷二10题,单选)A.无责任能力者与有责任能力者共同实施危害行为的,有责任能力者均为间接正犯B.持不同犯罪故意的人共同实施危害行为的,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C.在片面的对向犯中,双方都成立共同犯罪D.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但不能据此否认片面的共犯2.关于犯罪形态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8年仿真模拟题)A.张三在地下工厂制造假保健品,价值达到三十万元,尚未出售即被公安机关抓获,张三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既遂B.李四以营利为目的,生产淫秽物品,后担心违法,将其全部销毁,因为李四以营利为目的,但主动销毁,所以构成犯罪中止C.赵、钱、孙、李四人共谋越狱,某日发生地震,赵某趁机放火制造混乱,成功逃出,其余人被抓回,剩余三人构成脱逃罪既遂D.甲为了谋杀仇人乙,破坏乙汽车的刹车系统,经查乙外出九天后才回家,甲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未遂3.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犯罪?(2012年卷二5题,单选)A.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B.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闻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C.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发生性关系D.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看见4.关于没收财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抢劫数额巨大,对其可以判处罚金一万元并处没收财产B.乙犯诈骗罪被判处没收全部财产时,法院对乙未满18周岁的子女应当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对乙的成年家属不必考虑C.丙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即便其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亦应当判处没收财产D.丁为治病向李某借款五万元,一年后丁因犯罪被判处没收财产。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十二)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十二)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卷(十二)一、单项选择题:第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第1题高中生钱某于1980年9月2日出生。

1998年6月1日钱某在校将同学李某打伤,致其花去医药费2000元。

钱某毕业后进入一家炼钢厂工作。

1999年2月,李某起诉要求钱某赔偿医药费。

该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 A )A. 钱某承担,因钱某诉讼时已满十八周岁且有经济能力B. 钱某之父承担,因钱某在侵权行为发生时未满十八周岁,没有经济能力C. 主要由钱某之父承担,钱某适当赔偿D. 主要由钱某承担,钱某之父适当赔偿第2题交通肇事并具有下列哪种情形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C )A. 致3人死亡,负事故次要责任的B. 致2人死亡,负事故同等责任的C. 致1人死亡,负事故主要责任的D. 造成财产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负事故全部责任的第3题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文字作品著作权产生的时间为( B )。

A. 作品创作时B. 作品完成时C. 作品发表时D. 作品出版时第4题下列各项中,不需要证人在场即为有效的是( C )。

A. 口头遗嘱B. 录音遗嘱C. 自书遗嘱D. 代书遗嘱第5题对法条竞合犯的处理原则是( A )。

A.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 从旧兼从轻C. 新法优于旧法D. 数罪并罚第6题甲受某国企委托,负责查验出场单、验货放行。

甲与无业人员乙串通,趁甲一人值班时由乙开车从货场拉出价值10万元的货物,并销赃平分。

在本案中( D )。

A. 甲构成贪污罪,乙构成盗窃罪B. 甲构成职务侵占罪,乙构成盗窃罪C. 甲、乙共同构成职务侵占罪D. 甲、乙共同构成贪污罪第7题甲、乙、丙共有一套房屋,其应有部分各为1/3。

为提高房屋的价值,甲主张将此房的地面铺上木地板。

乙表示赞同,但丙反对。

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 B )A. 因没有经过全体共有人的同意,甲乙不得铺木地板B. 因甲乙的应有部分合计已过半数。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卷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卷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考前冲刺预测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第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第1题甲与单位领导不和,为制造事端,往单位食堂的饭菜中投放老鼠药,后良心发现,及时制止,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则甲的犯罪状态是(D)。

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第2题以土地所有权为抵押物设立的抵押,其抵押合同(D)。

A. 自合同订立时生效B. 自办理抵押登记时生效C. 自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后生效D. 无效第3题下列行为,可以判处死刑的有(D)。

4的手段故意伤害他人但是没有造成他人残疾的C. 过失伤害他人,并致人残疾的D. 以特别残忍的手段故意伤害他人并造成严重残疾的第4题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D)A.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B. 对于犯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使被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得适用假释C. 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D.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第5题某甲和某乙是邻居,某甲靠着某乙的墙建了一间棚子,后来某甲离家出走3年。

某乙见棚子坏了,又邻自己的墙,于是修理了一下,在里面放东西。

某甲回来后也没说什么。

后来某甲要盖房子。

就提出要某乙将东西搬出去。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甲不能要求乙将棚子里的东西搬出去。

因为已过诉讼时效B. 甲可以要求乙将棚子里的东西搬出去。

因为还没过诉讼时效C. 甲任何时候都可以要求乙将棚子里的东西搬出去,这与诉讼时效无关D. 乙对某甲棚子的使用构成有权占有。

因为某甲明知却未明确表示反对第6题甲公司与乙公司依法订立一份总额为l5万元的承揽合同。

合同约定的违约金为合同总额的40%,同时约定定金为6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A
【54】司机甲夜晚行车中,因疏忽大意将乙撞成重伤,甲为了不让后面的来车很快发现肇事而得以争取时间顺利逃脱,即将伤口流血不止并处于昏迷中的乙拖下路边小树林中。甲预见这样乙可能会出血过多死亡,但他想乙也可能醒来呼救,或者恰巧有人从林中小路行走时发现乙而将之救护,实际上却是乙未获救护,因伤口出血过多而死亡。甲对乙的死亡属于()。
C: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D: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 B
【44】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一个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走入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在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
C:甲某犯罪后自动投案,被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在被公安机关通缉期间,甲某又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
D:甲某因犯盗窃罪被逮捕审查,期间,甲某还交待了和自己一同盗窃的共犯乙某,并带领公安人员到乙某家中,将乙某抓获
答案: C
【56】下述人员不得假释的是()。
A:危害国家安全罪犯
B:累犯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被减为无期徒刑的
答案: B
【57】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A: 6个月以上2年以下
B: 3个月以上1年以下
C: 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D: 15日以上6个月以下
答案: C
【34】某邮政局工作人员于某,一次偶然发现一封破损的信件中央有100元人民币,于是他将人民币取出,而将信毁掉。此后,他为了窃取财物,毁掉他人信件、包裹等百余封(次),获取财物共约2万多元。对于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
C: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
D: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答案: B
【12】自首后在一审结束前又翻供的,()。
A:仍然按照自首处理
B:不能按照自首处理
C:酌情予以减轻处罚
D: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 B
【13】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A:自首
B:立功表现
C:坦白
D:不能视为自首
答案: A
【48】出于一个犯意,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属于()。
A:想象竞合犯
B:继续犯
C:结合犯
D:牵连犯
答案: A
【49】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起算是()。
A:判决执行之日
B:判决确定之日
C:判决公布之日
D: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
A:正当防卫
B:过失犯罪
C:故意犯罪
D:防卫过当
答案: C
【28】我国刑法规定,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A: 16周岁以上
B: 14周岁以上
C: 18周岁以上
D: 20周岁以上
答案: A
【29】某甲盗窃了摩托车一辆,价值5000余元,交予朋友某乙帮助销售。某乙明知是甲盗窃的赃物,而将摩托车卖给了不知情的某丙。某乙的行为是()。
答案: B
【7】只能由不作为方式构成的犯罪有()。
A:遗失武器装备罪
B:放火罪
C:玩忽职守罪
D:遗弃罪
答案: D
【8】行为人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过程中,自动停止继续实施犯罪预备行为的,其行为构成()。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不构成犯罪
D:犯罪预备
答案: A
【9】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
A:过失杀人
B:意外事件
C:不构成犯罪
D:故意杀人
答案: D
【45】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数额不大,构成了破坏电力设备罪。某乙盗窃准备安装的电缆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甲、乙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却不同,原因是()。
A: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
B: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C: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
A:政府间协调解决
B:国际法院
C:诉讼程序
D:外交途径
答案: D
【18】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揭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
A:犯罪主体
B:犯罪主观方面
C:犯罪客观方面
D:犯罪客体
答案: D
【19】罚金的适用方式是()。
A:只能并科适用
B: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C:只能独立适用
D:只能附加适用
答案: D
【50】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间接故意
C:直接故意
D:疏忽大意的过失
答案: A
【51】简单客体是指一种犯罪行为只侵犯()。
A:一种具体物
B:一个特定的人
C:一种体社会关系
D:一个法律条文
D:犯罪对象本身的性质不同
答案: B
【46】失职致使在押人员逃脱罪的主观方面是()。
A:间接故意或者过失
B:过失
C:间接故意
D:直接故意
答案: B
【47】张某盗窃价值15000元的财物后逃到外地,因害怕从重处罚,就向原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写了一封信,如实地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和赃物隐藏地点。张某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逮捕。张某的行为属于()。
A: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B:破坏生产经营罪
C:破坏交通设施罪
D:盗窃罪
答案: D
【42】缓刑考验期限从()之日起计算。
A:羁押
B:判决确定
C:判决宣告
D:判决执行
答案: B
【43】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B: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A:其行为已构成了侵犯通信自由罪,从中取得财物是从重处罚的条件
B:鉴于其有窃取财物的事实,应依照贪污罪从重处罚
C:其行为已构成了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罪,鉴于其有取得财物的行为,所以,应以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罪从重处罚
D:应依照盗窃罪定罪从重处罚
答案: D
【35】假释考验期限,从()起计算。
A:假释之日
A:独立构成犯罪
B:与某甲构成共犯,是从犯
C:与某甲构成共犯,是主犯
D:不构成犯罪
答案: A
【30】甲参与赌博,输给乙数万元,输光后,要抢回这笔钱。乙为了防止钱被抢走,将甲打成重伤,乙的行为属于()。
A:故意犯罪
B:紧急避险
C:自救行为
D:正当防卫
答案: A
【31】刑事责任开始产生的时间是()。
A:犯罪行为发生时
D: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
答案: A
【26】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构成犯罪,必须是销售金额达到()。
A: 5万元以上
B: 20万元以上
C: 10万元以上
D: 50万元以上
答案: A
【27】甲和乙多次发生争吵,矛盾日深。某日,两人又发生争吵,甲提出决斗,乙同意应战。决斗中,甲将乙刺成重伤,乙奋起反抗,刺穿甲的心脏致甲死亡。乙的行为属于()。
B:明确的故意与不明确的故意
C:有预见的故意与无预见的故意
D:可能的故意与必然的故意
答案: A
【25】犯罪分子具有法律规定的从重处罚的情节的,应当()。
A: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
B:在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以上处刑,直至判处死刑
C:根据所适用的具体法律,或者罪加一等,或者在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以上处刑,直至判处死刑
A:危害行为的形式
B:行为人的主观心态
C:犯罪对象的特点
D:犯罪的同类客体
答案: D
【2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他人巨额财产,()。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从轻处罚
C:不负刑事责任
D:可以减轻处罚
答案: C
【24】我国刑法理论上把犯罪故意区分为两种类型,即()。
A: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B:犯罪分子被抓获时
C:立案时
D:犯罪行为结束时
答案: A
【32】甲、乙二人携带炸药去水库僻静处炸鱼,甲在岸边准备往水中掷炸药时,不慎引起爆炸,将乙炸死,自己也受重伤。则甲的行为定性为()。
A:意外事件
B:过失爆炸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答案: C
【33】拘役的期限(不包括数罪并罚)是()。
A:未遂的教唆
B:共同实行犯罪
C:不属于共同犯罪
D:教唆未遂
答案: D
【5】紧急避险保护的合法权益与牺牲的合法权益的关系是()。
A:后者大于前者
B:前者等于后者
C: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
D:前者大于后者
答案: D
【6】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为()。
A:诬告陷害罪
B:侮辱罪
C:非法搜查罪
D:强迫职工劳动罪
A:共同盗窃罪
B:共同销赃罪
C:共同盗窃罪和共同销赃罪
D:共同盗伐林木罪
答案: A
【3】罪刑法定原则最早见于()。
A:美国《独立宣言》
B:法国《人权宣言》
C:英国《权利法案》
D: 1787年《美国宪法》
答案: B
【4】甲教唆乙盗窃,两人为此制定了计划,并准备了作案工具。乙在盗窃时被人发现随即逃跑。此案是()。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甲在树丛中向乙射击,连开两枪未射中乙,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不再开枪。甲的行为属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