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的《千里江山图》:徽宗师徒的“梦里江山”
探秘《千里江山图》:天才少年“孤篇横绝”背后的赤子之心
探秘《千⾥江⼭图》:天才少年“孤篇横绝”背后的⾚⼦之⼼韦羲在《照夜⽩》中这样描述:“初唐诗⼈张若虚只留下⼀⾸《春江花⽉夜》,清代王闿运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家’。
现代闻⼀多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北宋王希孟的青绿⼭⽔卷《千⾥江⼭图》可⽐《春江花⽉夜》,孤篇压倒两宋,⽽论设⾊之明艳,布局之宏远,说前⽆古⼈,后⽆来者,也不为过。
”《千⾥江⼭图》局部00引⾔《千⾥江⼭图》可以说是这两年最⽕的国宝之⼀,随着故宫特展和《国家宝藏》的播出,让这个被雪藏多年的旷世名作得以与⼤众见⾯。
这幅画与以往常见的⽔墨画有所不同,打破了⼤众对于传统中国画只有⿊⽩两⾊的刻板印象,《千⾥江⼭图》是⼀幅绢本设⾊青绿⼭⽔长卷,长度是《清明上河图》的两倍之多,⽴起来有4层楼⾼,绝对是中国书画史上的鸿篇巨制。
《千⾥江⼭图》创作于北宋徽宗年间,画中⼭峦叠嶂、树⽊葱郁,即融合了北⽅⼭川的宏伟辽阔,⼜兼顾了南⽅⽔乡的蜿蜒秀丽,景致繁⽽不乱、饱满有序。
每⼀帧截下来都能⾃成景别,每⼀个景别⼜有很多详尽⽽动⼈的细节。
它的⼀⽣,从诞⽣到⾯世,都充满了传奇⾊彩。
今天,就让我们掀开这幅千年古画的神秘⾯纱,体悟蕴藏在⼤好河⼭下的隐秘内涵。
01⾝世之谜⾃古英雄出少年:年仅18岁,如何凭⼀幅画便名垂青史?“在《千⾥江⼭图》中,我分明看见⼀位美少年,他不可能⽼,他正好18岁,长⼏岁,⼩⼏岁都不会有《千⾥江⼭图》”,著名艺术家、评论家陈丹青如是评价。
《千⾥江⼭图》⾃⾯世之⽇起,⼏乎每个朝代都有⼈对它顶礼膜拜,⽽这幅代表着中国青绿⼭⽔最⾼成就的画作,竟然出⾃⼀位18岁的天才少年,各种史论材料,对于这幅画的赞美从来不惜笔墨,但对于作者的介绍却寥寥⽆⼏,后⼈也只有在蔡京为《千⾥江⼭图》所作的跋⽂中窥视这位翩翩少年的⾝影。
《千⾥江⼭图》卷尾蔡京跋⽂“政和三年闰四⽉⼀⽇赐。
希孟年⼗⼋岁,昔在画学为⽣徒,召⼊禁中⽂书库,数以画献,未甚⼯,上知其性可教,逐诲谕之,亲授其法。
《千里江山图》背后的秘密
《千里江山图》背后的秘密在中国古代,皇帝赐画给大臣无疑是一种恩典。
而在宋朝,观画、赐画更是一种隆重的宫廷仪式,徽宗时代尤为盛行。
这种仪式性的活动,显然具有政治功能。
通过书画的集体欣赏和赏赐,君臣之间形成某种默契和共识,这才是真正要达到的效果。
政和二年(1112年),蔡京第三次出任宰相。
徽宗对其在位期间长期担任宰相、推行新政的蔡京原本十分信任,但由于受到旧党批评和弹劾的压力,他曾两度免去蔡京的职位。
蔡京于政和二年复职,不久,徽宗在宫内太清楼赐宴,蔡京为此写有《太清楼侍宴记》。
第二年,徽宗将《千里江山图》赐予蔡京。
蔡京在卷后写下一段跋文:“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
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
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
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最后一句非常关键,它关系到如何来解读这幅中国绘画史上的鸿篇巨制。
跋文中称此图是宫廷画家希孟所绘,此人未见诸史籍。
像同一时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一样,我们仅从画后跋文知道其名。
五六百年后,有书画著录称“有王希孟者”,随后大家都延续此说。
且说徽宗皇帝看过这幅长卷后,做了一个看似随意,却很可能是深思熟虑的决定——将它赐给宰相蔡京。
赐画的同时,徽宗还对蔡京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天下士”,典故出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新垣衍的话:“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大意是说,他这才知道鲁仲连是天下杰出的高士。
后遂以“天下士”指才德非凡之士。
宋徽宗说“天下士在作之而已”,就事论事,是对王希孟及其绘画才能的褒奖,说他坚持不懈地去做,终于修成正果。
但考虑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一位皇帝对当朝宰相说这番话,是否会别有深意?这段跋文里的故事属于宫中秘闻,应该是徽宗亲口对蔡京说的。
他说王希孟数次献画,都没有被看中,最后在自己的指导和授意下,终于完成了这幅杰作。
《千里江山图》 徽宗师徒的“梦里江山”
0/ 《千里江山图 》 ( 局部 ) , 北宋 , 王希孟 , 绢本 , 青绿设色 , 纵5 1 . 5 厘米 , 横1 1 9 1 . 5 厘米, 现藏故 宫博物院 。 卷首有乾隆御题 : “ 江山干里望无垠 , 元气淋漓运 以神。 北宋院诚鲜 二本 , 三唐法 从弗
画 经 其 同 的 t 人 宋 徽 宗 却 不 这 样 认 为, 这 从 徽 宗 将 两 幅 画 所 赐 之 人 即 可
将《 千里江 L I i 罔》 赐给蔡京 。 祭 京 可 是 徽 宗 艺 术 上 的 知 音 ,两 人 堪 称 是 一 对 志趣 相投的 玩伴 。 徽 宗 对 两幅 画 的 定
因为其画 “ 未甚工” , 徽 宗 对 画 学 生 最 基本 的 要求 是 状物 精 准 、 写 实 入微 ,
者王希孟 的生平及相关 资料在史籍 中
也 无 记 载 。唯 一 可 靠 的 依 据 是 在 其 创 作的《 千里江山图 》 卷 后 有 蔡 京 的 一 段
喜 欢《 千 里江 山图 》 ,当然 这 并 不 是 贬 低《 清 明上 河 图 》 的价 值 . 这 是 因为 《 清
馆, 这里是存 放 尚书省 下吏 、 户、 礼、 兵 、刑 、工 六 部 档 案 之 所 在 。 按 理说 ,
进 得一 图身便死 空教肠断太 师京
与《 清明上河 图 》 相 比, 宋 徽 宗更
与张择 端一样 , 《 千里 江山 图 》 作
画学 里 的 生 徒 本 应 向 翰 林 图画 院输 送 人才 。 而 王 希 孟 却 未 能 进 入 翰 林 图 画 院 。这 是 什 么 原 因 呢 ? 或 许 是 他 未 能 通过进入画 院的命题考试 ; 再 者就 是
2022年春晚让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火出圈,附高清全卷!
2022年春晚让北宋名画《千⾥江⼭图》⽕出圈,附⾼清全卷!2022年春晚以北宋名画王希孟《千⾥江⼭图》为灵感的节⽬《只此青绿》将传统书画艺术与优美舞蹈融为⼀体视觉效果震撼更让观众惊叹传统艺术之美被归⼊⼗⼤传世名画之列的《千⾥江⼭图》是900多年前18岁的天才画家王希孟所作这也是他唯⼀传世的作品当时的皇帝宋徽宗终⽇沉迷于书法和绘画是出了名的“不爱江⼭爱丹青”未被⼊选进翰林图画院的王希孟屡屡作画呈献于徽宗希望引起他的重视宋徽宗赵佶宋徽宗《瑞鹤图》宋徽宗书法徽宗见王希孟如此执着且有慧根于是决定亲⾃教授在受到宋徽宗的亲临指点后王希孟不负“⽼师”期望呕⼼沥⾎创作了这幅鸿篇巨制后来,宋徽宗见到这幅画作⼤为惊喜并把它赏给最宠爱的⾂⼦蔡京蔡京写了跋⽂让世⼈还能从只⾔⽚语中了解王希孟的⼀⼆《千⾥江⼭图》为⼤青绿设⾊绢本纵51.5厘⽶,横1191.5厘⽶相当于四层楼之⾼篇幅上⽐《清明上河图》还要⼤两倍⽓势恢宏,笔法精巧到⽆以复加下⾯就来看看这幅画的全貌吧注意要将⼿机旋转过来哦《千⾥江⼭图》到底神奇在哪⾥呢从整体上看该画以长卷形式描绘了祖国⼭⽔的雄奇和壮丽引发我们对于⼤好河⼭的⽆限热爱和赞美之情⽽细观局部我们⼜不难发现每个细节都⾃成⼀景在⼭环⽔绕、步移景异的⾃然风貌中看到动态鲜明的⼈物和景别“⼀步⼀景,咫尺有千⾥之趣”⼭间的⾏⼈浩浩荡荡的马队倾泻⽽下的瀑布⼭峦起伏、烟波浩淼亭台楼阁、廊桥⽔榭村舍集市、渔船客⾈......画卷以精炼纯熟⽽不失情趣的笔法描绘出祖国⼭河的壮丽景⾊以及北宋⼈对于理想⽣活的美好愿景画师采⽤蓝铜矿和孔雀⽯研磨出的⽯青、⽯绿作为主⾊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为衬即使经过了900年的历史沧桑颜⾊依然⾮常明艳难怪后⼈盛赞:“在古今丹青⼩景中,⾃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
”令⼈更加震撼的是这幅画是王希孟18岁时仅⽤了半年时间绘制⽽成的⼀点⼀画均⽆败笔画中⽓势和境界再⽆后⼈可以超越陈丹青曾给予这样的评价:在《千⾥江⼭图》中,我分明看见⼀位美少年,他不可能⽼。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赏析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赏析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为长卷建议横屏欣赏)
王希孟,北宋画院学生,受宋徽宗赵佶亲自指点,才华横溢,画
艺早熟。
他18岁时用半年时间呕心沥血完成《千里江山图》,不久便去世了。
《千里江山图》是以一匹整绢创作的青绿山水画长卷,气魄宏大,构图严谨,刻画精细,色彩绚丽,充分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风貌,在布局上独具匠心,使之“咫尺有千里之趣”。
此画用笔精细, 既能把握住山水景物的起伏变化大势, 对各个局部的刻画又细致入微,画面既显得富丽凝重而又和谐统一。
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
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
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整体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元人评价此画时道:“设色鲜明, 布置宏远, 使王晋卿、赵千里见
之亦当气短。
在古今丹青小景中, 自可独步千载, 殆众星之孤月耳”。
此画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千里江山图解析
创通 《 新过 千 和构 里 结图 江 合、 山
色图 彩》 描的 绘出 、现 笔使 法青 勾绿 勒山 等水 将画 山得 水到 画了 进复
, .
结
行兴
千 里 江 山 图
.
幻永人即
影恒理中
千
.
的想国
里
青梦古
江
绿境代
山
色中文
图
感 谢 观 赏
色流 概溪 括飞 地泉 表、
.
, . ,
,
.
表 现 出 了 对 美 好 生 活 的 向 往
青 的北
合画 绿发宋
得卷 山展时
更的 加自 紧然 密景 展色 现描 了绘 较得 广细 阔致 的真 社实 会与 生人 活的 面活
动 也
水 王期 画 希我 的 孟们 重 的国 要 《家 代 千在 表 里绘
江画 山艺 图术 》上 是得 当到 时了 山空 水前 画绝
》
江
江
江
江
江
为 中 国
山
山
山
山
山
图
图
图
图
图
北
宋 青 绿
美
诗
画
工
作
学
书
面
具
者
山
思
画
构
材
及
水 画 作 品
想
印
图
料
背
景
简
介
目 录
.
,
,
长山
桥与
应溪
有水
尽、
有江
令 人 目
,
湖 之 间
不渔
暇村
接野
渡
、
水
榭
.
青绿山水巅峰《千里江山图》,太精彩了!
青绿山水巅峰《千里江山图》,太精彩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及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长卷并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不同的是画《富春山居图》时,黄公望已经是80岁高龄的白髯老人,而王希孟画《千里江山图》仅仅是18岁的翩翩少年,可见其风流天才,冠绝今古。
王希孟何许人也,关于史书的记载少之又少,不过从《千里江山图》画面上蔡京的题跋可以看出王希孟为北宋画院的学徒,但天资聪颖,随后得到宋徽宗欣赏与指点,得以完成这幅旷古巨作。
《千里江山图》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蔡京提拔蔡京写道:“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闰四月八日赐。
王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
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
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然而在完成这幅巨作之后不久,王希孟便如流星一般消失于历史的天空,刹那的芳华,如同一道永远无法解开的谜题。
《千里江山图》原大高清宣纸复制12米长卷,尺寸:1200*55cm《千里江山图》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
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设色匀净清丽,意境雄浑壮阔。
《千里江山图》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实拍《千里江山图》最令人着迷之处在于其恢弘壮丽的气势以及色彩斑斓的美感,全图近12米长、半米高,几乎是《清明上河图》长卷的两倍,而其以浓重色彩绘制的青绿山水,更增强“千里江山”的无尽意味,元代溥光曾盛赞其画作在古今青绿山水中“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千里江山图》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实拍《千里江山图》充满着典型的院画色彩,加之徽宗指导,很明显这幅画带上徽宗强烈的个人精神,宋徽宗曾自作《摹张萱捣练图》追慕唐人精神,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也明显受到李思训和董源画作的影响,风格高远豪迈,旷古幽深。
解读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附高清全卷)
解读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附高清全卷)《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18岁时作品,也是唯一传世的作品。
关于他的资料很少,只知道他是一位北宋画家,生卒年代不详。
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后一代艺术帝王宋徽宗赵佶慧眼识珠,得到亲传。
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
工山水,作品罕见。
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
时年仅十八岁,惜年寿不永,20余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青年才俊。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的“千古绝唱”。
王希孟则凭借《千里江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作品为长卷形式,全卷画面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
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
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
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画中远近山水,气势开阔,村舍集市、渔船客舟、桥梁水车和林木飞禽,笔墨工致,位置得宜;全卷青绿重设色,表现了山河秀丽。
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有过两幅鸿篇炬迹,一幅是《清明上河图》,一幅就是《千里江山图》。
有人说,这两幅画,一个现实,一个理想。
一幅是中国古代社会全盛时期的真实写照,一幅是中国文人理想世界的缩影。
《千里江山图》即中国古代文人理想梦境中永恒的青绿色幻影。
当年,宋徽宗为了培养绘画人才,创办了一所专门培养画学生的学校——“画学”,相当于官办美术学校,王希孟就曾是这儿的学生。
那些从画学里出来的尖子生可以顺利进入翰林图画院,王希孟毕业后则被分配到了文书库去抄账、编目。
年少气盛的他自然心有不甘,频频作画进献,希望引起徽宗注意。
或许是被希孟的执着勤奋打动,徽宗便对其亲自教授。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之《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之《千里江山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历尽磨难,历经战火纷繁,流散四海,如今皆为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今天要介绍的是北宋的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是北宋晚期画家,据《千里江山图》卷后蔡京题跋,知其18岁时为宋徽宗画院生徒,山水画创作曾得宋徽宗亲自指导,在政和三年(1113年)之前,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此后便无音讯,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
《千里江山图》是这位天才画家的唯一传世作品。
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在朝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力量。
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流的爱国力量在崛起。
但是,面对朝廷软弱无力的政治、军事,他们仅仅将富国强兵以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艺术文化创造中。
绘画从解答"人与社会"的问题,转向了解答"人与自然"的问题。
宋徽宗作为帝王,他的审美情趣,即成为决定宫廷画家的艺术风格的绝对标准,宫廷画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在题材和表现技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其审美趣味和倾向。
画学是宋宋徽宗于崇宁三年(1104 年)设立的宫廷绘画教育机构,后归属翰林院图画局。
王希孟以宫廷画家的身份,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
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
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
《千里江山图》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又名“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宋徽宗时期,王希孟创作的绘画画卷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该画作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
《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
《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
《千里江山图》用一幅整绢画成,无作者款印,有清弘历(乾隆)题诗,后隔水有宋朝蔡京的跋一,尾纸有元朝李溥先的题一。
打开卷轴包首,引首即可见朱红印章数枚,以及卷首题诗。
开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换景,渐入佳境。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画家笔下应运而生,从前景山峦村居起势,隔岸画群峰秀起,两翼伸展渐缓,与起势的山峦遥遥相对,起到精美的承接作用。
峰峦左下方一横跨江面的大桥,并与下一组景物相衔接。
翻过两重山可见幽深的宅邸,处处可见着白衣的隐士,且走且停,似在赋诗似在作曲,继续前行,又是一座桥,此桥虽跨度不大,却在桥上修建凉亭。
继续向前便临江了。
远景烟波浩渺,层峦起伏,犹如仙境。
登岸后,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的庭院。
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复流大江。
从高远至深远之景,引人入胜。
山峦平缓处是一座宏伟的跨江大桥。
通向第二段美景的跨江大桥蔚为壮观,木质结构梁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间建有宫殿式的两层楼阁,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壮观。
此段群峰参差节奏频率明显加强,紧接着峰势向左回旋,平坡伸延,直探入江中的琼岛把气势伸展开去,然后画近景山峦和江渚渔村与琼岛相连接。
与此相连的又是亭亭玉立的群峰,卷前题诗山中村庄座座古朴的小桥,带有凉亭的桥,簇拥着全卷的高峰,似直插天际,达到高潮。
尽览多娇江山——赏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 里 江 山 图))全 画 景 物 丰 富 , 布 置 严 整 有 序 。依 据构 图 的变化 ,可 以将 画面 大致分 为 6个部 分 .几 个 部 分之 间 以水 面、游船 、 沙渚、桥 梁相衔接 。打 开画 卷 ,首 先 便 是 峰 峦 岗阜 ,其 间散 落 着 丛 林 、村 落 、小 桥 、 水 榭 。 一 条 小 路 由近 处 低 矮 山 坡 上 的 小 树 林 通 向 远 方 云 雾 弥 漫 的 山 谷 。 峰 峦 旁 边 是 一 大 片 水 域 , 水 面 碧 波 涟 漪 ,偶 有 小 船 往 来 。 再 往 左 看 , 是 一 小 片 群 山 ,江 岸 平 缓 青 翠 , 水 草 丰 茂 小 路 沿 着 山壁 蜿 蜒 而 上 ,通 向群 山环抱 中的古 寺 ;在一 处 山涧 ,瀑布 从峡 谷 间逐 级 而 下 ,泻 入 水 中 ;旁 边 , 还 有 几 间楼 阁 屋 舍 零 散 坐 落 干 山 间平 坡 处 。 在 群 山左 岸 , 一 座 木 构 梁 柱 式 长 桥 横 卧江面 ,连 接着 两岸 , 中问还建 有 一个 “十”字 形 的两 层楼 阁,非常壮 观 。而 在桥 的左岸 ,便是 画面 的
随笔
Essay 编辑 :i- (z ̄mol1I ̄.S@ 12
o 画里画外
尽览多娇江 山
— — 赏 王 希 需 《千 里 江 LLI图 》
(完整)《千里江山图》赏析
《千里江山图》赏析《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纵51。
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
作者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该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者王希孟。
王希孟,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宋徽宗宣和年间,擅山水,青年时代即显露才华,18岁时成为北宋画院学生,在绘画上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指点,约在20余岁时去世,《千里江山图》是其唯一传世作品。
王希孟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
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
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
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
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
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
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
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
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宋代天才的画家王希梦的《千里江山图》
宋代天才的画家王希梦的《千⾥江⼭图》此画作为⼗⼤传世名画之⼀,⾃新中国成⽴⾄今,只公开展出过3次,就连内部的研究⼈员,都很难⼀睹其芳容。
⼯作⼈员正在展卷前⽅长图⾼能预警请将⼿机向右旋转90°如此之长的画卷,纵51.5厘⽶,横1191.5厘⽶,相当于4层楼的⾼度是《清明上河图》的2倍!然⽽令⼈惊奇的是,这么巨幅的画作,放⼤它的每⼀个局部,竟能⾃成⼀体。
结队进⼭的村民⼭下徐⾏的马队苍松掩映的瀑布每⽚树叶,深浅明暗各有变幻。
村落、廊桥,隐匿其中,笔触精致。
画中⼈,或流连于绿波,或休憩于⼩亭。
甚⾄连不同的船、吃⽔多少不同的细节,都精⼼刻画了出来。
壮丽⼭河,奇峰怪⽯,⼭野⼈家,流觞曲⽔,视⾓全⾯,画法多变,“⼀步⼀景,咫尺有千⾥之趣。
”即便是不懂画的我们,也能在其中感受到,泱泱华夏的江⼭⽓韵。
倘能亲临现场,还能看见画卷上竟闪耀着莹莹绿光!画师⽤蓝铜矿和孔雀⽯,研磨的⽯青、⽯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颜⾊未褪却分毫。
物华天宝,⼈杰地灵。
如此夺⽬的旷世杰作,难怪后⼈赞叹:“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
”然⽽这幅名垂千古的鸿篇杰作,仅⽤半年时间完成,作者王希孟,不过是18岁的少年。
公元1113年4⽉,王希孟趴在画案上绞尽脑汁,准备为⽼师献画。
他的⽼师不是别⼈,正是刚登基不久的皇帝——宋徽宗。
这位“⽂青皇帝”,是出了名的“不爱江⼭爱书画”。
宋徽宗赵佶宋徽宗《瑞鹤图》写得⼀⼿好字他成⽴宫廷画院,设“艺考”招募⼈才,甚⾄还将画家的地位,提⾼到了读书⼈之上。
因⾃⾝书画造诣颇深,他对画院的考核是相当严格,常常以诗句为题,让画家对诗作画。
仅仅⼗多岁的王希孟,因天赋异禀通过了考试,成为宫中画院的⼀员。
但这幅画了⼤半年的青绿⼭⽔,是否能受到⽼师青睐,王希孟⼼⾥也直打⿎。
王希孟政和三年春天,皇家园林新延福宫落成,皇上龙颜⼤悦,更让他欣喜的,还有⼩徒弟王希孟献上的这幅长卷!整幅长卷徐徐展开,画中峰峦叠秀,江河浩荡,有亭台楼阁、⼩桥流⽔,也有乡村野墅、市井繁华。
梦里江山——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梦里江山——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染天染水,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它的长度比《清明上河图》还要长一倍多。
一眼望去,山水辽阔,山峦平远,明明灭灭,绢色的天空与青绿的山影相映生辉,时而明亮,时而灰蒙,天光云影共徘徊。
而画中的细节,也令人叹为观止,松树和远山脚下的竹子精细婉约,画中的石桥、水磨、亭子、瀑布,都精致非凡,非写生不可得。
而画中那样艳丽的青绿色,被作者涂得那样厚,仿佛不能辜负这美丽的颜色,落笔之间,还有几分油画的厚实感。
《千里江山图》的颜料是矿物质,山头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山脚以赭石晕染,以汁绿、苦绿染水色,这不仅使山峰的立体、明暗显得格外生动,也增加了画卷的鲜艳绚丽。
也正是因为颜料为矿物质,所以《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依旧光彩如新,仿佛与画之间隔的不是时间,而只是简单的纸张。
十八岁少年的千里江山大多数人的十八岁,都在无尽的学业中度过,享受着平淡而简单的青春。
但王希孟的十八岁和他的作品一样惊艳,是许多人不曾想象过的华丽登场,也是许多人不曾预料的轰然退场。
细数那些流传千古的画作,《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八十岁所得,《墨虾》是齐白石九十岁才能做到炉火纯青的作品。
但是《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在画这幅被称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画作时,只有十八岁。
那时的王希孟大概也是一个刚入世的少年,但他笔下的江山却瑰丽壮阔,亭台楼阁和人物在青绿的山水掩映之间显得如此渺小。
江山如此绵延巍峨,王希孟的眼界和心境想必也是如此的浩大,那些荡气回肠的山峦,就是这个十八岁少年的理想世界。
但就如同这幅图卷的横空出世,王希孟的来去也极为神秘。
他于史料中的记载不过寥寥数笔,只有《千里江山图》的题跋可以看出一些作者的信息:“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
“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
“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
“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千里江山图》:展现中国山水画的高峰之作
《千里江山图》:展现中国山水画的高峰之作《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历史上一幅著名的山水画,由北宋画家王希孟创作,长约5.28米,高约0.24米。
这幅作品是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水平。
整幅画面通过千里江山的形式,展现了中国自然风光的美丽和壮阔。
画面中山水的构图非常精妙,将天地之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完美的画面。
画面中的山峦、江河、树林、村庄等自然景观和桥梁、船只、牧童等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中国自然风光的美丽和壮阔,更是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和高超技巧。
在这幅作品中,王希孟巧妙地运用了线条、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法,让画面达到了极致的美感和表现力。
通过欣赏《千里江山图》,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发展,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诠释和表达。
同时,这幅作品也让人们领略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魅力和精髓。
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是代表宋代绘画“青绿山水”技法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北宋。。。
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千⾥江⼭图》,是代表宋代绘画“青绿⼭⽔”技法的集⼤成之作,也是北宋。
《千⾥江⼭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作品,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宽51.5厘⽶,画长1191.5厘⽶。
画⾯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象万千,壮丽恢宏。
⼭间⾼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景⾊秀丽。
⼭⽔间野渡渔村、⽔榭楼台、茅屋草舍、⽔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设,与⼭川湖泊相辉映。
此卷以概括精炼的⼿法、绚丽的⾊彩和⼯细的笔致表现出壮丽⼭河的雄伟“蓝图”,⼀向被视为宋代青绿⼭⽔中的巨制杰构。
王希孟《千⾥江⼭图》(局部)⾃唐代开始,画家偏好厚重的⽯青和⽯绿,在⼭⽔画作中呈现出青绿⾦碧⼭⽔的绘画技法,画⾯华丽⼯整,⼭⽯轮廓勾⾦,笔触明确,画⾯明亮,突显⾦碧辉煌,具有中国富贵与豪华⽓派,更能衬托唐朝国势的强盛威远。
中唐后,国势减弱,淡雅⽔墨风起云涌,青绿之姿逐渐被边缘化。
宋代画院兴起,画家们多注重写实景、追古意、出新境,艳丽富贵的中国⾊彩重新回到⼈们的视野。
宋代画院·马远《华灯侍宴图》说起宋代画院的兴起,与极具艺术天赋的宋徽宗是分不开的,承接宋徽宗在艺术修养上的前瞻性以及蔡京“崇宁兴学”的倡导。
崇宁时期的崇宁三年(1104年)设置书学、画学、算学等专业学校,采⽤太学三舍法考选取⼠。
崇宁时期的画学是中国古代唯⼀举办过的专门美术学校,专门培养绘画⼈才,以提⾼未来翰林图画院画家的艺术表现⼒。
作为第⼀批画学⽣徒结业后,王希孟在⽂书库⼯作,但他仍然喜欢画画并多次向宋徽宗献画,也可以虽不“甚⼯”,但因为显⽰出⼀定的才能⽽被宋徽宗看重,得宋徽宗亲授画技⽽终有成就。
也可以说,王希孟师出名门,绘制出《千⾥江⼭图》卷这⼀千古绝作。
《千⾥江⼭图》王希孟艺术天分极⾼,模仿能⼒极强,品⾏孤傲不羁。
《千⾥江⼭图》卷的艺术表现⼒远远超过隋唐的展⼦虞和李思训,王希孟沿袭的全景观,是五代北宋开拓的图式。
“深藏不露”的《千里江山图》:徽宗师徒的“梦里江山”
“深藏不露”的《千里江山图》:徽宗师徒的“梦里江山”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广大读者转载到朋友圈。
2017年9月15日至12月14日,“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和东西雁翅楼展出,分前后两期,共展出文物86件套。
在一般人看来,《千里江山图》的名气没有《清明上河图》大,如果让他们在这两幅名画中只能选择其一来观赏,或许多数人会选择《清明上河图》。
但两幅画曾经共同的主人宋徽宗却不这样认为,这从徽宗将两幅画所赐之人即可看出来,《清明上河图》赐给向宗回,尽管向氏也是爱画收画之人,但与徽宗并无翰艺之情,而多半是出自对其家族的“照顾”和对其宦海生涯沉浮的一种“补偿”。
而政和三年(1113),徽宗将《千里江山图》赐给蔡京。
蔡京可是徽宗艺术上的知音,两人堪称是一对志趣相投的玩伴。
徽宗对两幅画的定位,由此可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至今,《千里江山图》公开展出的机会并不多见。
所以,不只是普通观众,就是故宫的专家们,也很难有机会看上一眼。
是什么原因导致《千里江山图》如此“深藏不露”?专家表示,极易剥落的画面颜料是其中关键。
由于《千里江山图》使用了很多矿物质的颜料,颜色很厚,时间长了以后,只要打开画卷,颜料就会掉落,损伤画作原貌。
另外,这幅画是绢本。
绢本是蚕丝,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这上千年的保存就很困难。
开一次卷就会有丝折断,可以说每次开卷都是有成本的。
一些专家也坦承,现在的装裱技术实际上没有超越以前的水平,特别是在古画修复上没有重大技术突破。
所以,对于开卷就会受损的《千里江山图》,首要任务就是保护。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能见到《千里江山图》的真迹,一定要抓住,不然可能就真的遗憾终生了。
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的生平及相关资料在史籍中也无记载。
唯一可靠的依据是在其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卷后有蔡京的一段题跋,曰:“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
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
故宫博藏宋代《千里江山图》
故宫博藏宋代《千里江山图》
天才画家的绝唱---故宫博藏宋代《千里江山图》
今天,给你讲一幅宋代的山水绘画:《千里江山图》。
这件《千里江山图》为卷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它是北
宋画家王希孟绘制的,也是他传世的唯一一件作品。
此幅近12米长的画卷上,山峦起伏、山间瀑布垂挂、房舍屋宇错落有致,河边有水榭亭台,茅庵草舍。
有趣的是,还有小渔船摇曳在水面上,令画面一下子鲜活了起来。
画卷用色艳丽、工笔细腻,不论在当时还是后世,对它的评价都极高,被视为宋代山水画中的杰作。
作者王希孟,十几岁就进入北宋的宫廷学习绘画,后来被宋徽宗赵佶看中,认为他有绘画的天赋,就亲自教导他,指导他的笔墨技法,
使王希孟的画技大大长进。
宋徽宗,你一定知道吧?小说《水浒传》讲得就是那段历史背景的故事,徽宗皇帝在政治上昏聩(kuì)无能,任用蔡京、童贯等一批奸臣,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老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使方腊、宋江等人纷纷起来造反。
同时,徽宗皇帝又是一个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极高的文人,他开创了“瘦金体”的书法,在诗词、绘画的成就上也独树一帜,特别是绘
画。
你想想,王希孟受到徽宗皇帝这样一个绘画大师的指导,他的绘画水平当然会大大的提高了,你通过这幅《千里江山图》,是不是就可以感受王希孟高超的画技呀?
这幅画是王希孟18岁时完成的,令人惋惜的是,不久他就去世了。
与他同在宣和画院的,还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张择端,他的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更是名扬天下。
18岁少年的旷世之作——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叫王希孟,历史上关于王希孟的记载很少,但我们可以从《千里江山图》的跋(bá)文(写在书籍、文章、字画等后面的短文)中了解他。
故宫是一座古老的宫殿,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库。
豆苗儿们,你们知道吗?故宫里珍藏着超过180万件各式各样的“宝贝”。
这些“宝贝”有的是皇帝从各地搜集来的奇珍异宝,有的是皇帝喜爱的书画作品……有一幅描绘祖国锦绣山河的画作非常吸引我,它就是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它是谁画的“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
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
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
不踰(yú)半岁,乃以此图进。
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千里江山图豆苗儿们,你们看!画面上峰峦岗岭,奔腾起伏;江河湖泊,烟波浩渺,堪称宋朝版“航拍中国”。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青绿山水的代表作之一,全长近12米,比两幅《清明上河图》加起来还要长呢!(局部)根据跋文内容可知,年仅18岁的王希孟,曾在宋徽宗赵佶创办的培养绘画人才的学校——画学学习,宋徽宗觉得他是个画画的好苗子,还亲自给他指导。
宋徽宗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在政治上建树不高,但文艺造诣却很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艺术家,独创了别具一格的“瘦金体”。
聪明的王希孟经宋徽宗点拨后,不到半年,就画出了《千里江山图》这样辉煌的巨作。
政和三年闰四月初八,宋徽宗把《千里江山图》赐给了当时的权臣蔡京。
蔡京在画上题了这段跋文。
它的秘密九百多年过去了,这幅画的颜色为什么还这么鲜亮呢?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冯海涛潜心研究《千里江山图》四年,耗时两个月,临摹了十分之一的《千里江山图》,试图解读这幅天才之作的绘制过程。
他发现,《千里江山图》实际上画了五遍。
第一稿水墨勾底,第二稿赭(zhě)石上色,第三稿石绿上色,第四稿叠加一层石绿,第五稿石青上色。
这些颜色没有任何合成成分,基42本都提取自宝石或药材,所以颜色丰富,鲜亮无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藏不露”的《千里江山图》:徽宗师徒的“梦里江山”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广大读者转载到朋友圈。
2017年9月15日至12月14日,“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和东西雁翅楼展出,分前后两期,共展出文物86件套。
在一般人看来,《千里江山图》的名气没有《清明上河图》大,如果让他们在这两幅名画中只能选择其一来观赏,或许多数人会选择《清明上河图》。
但两幅画曾经共同的主人宋徽宗却不这样认为,这从徽宗将两幅画所赐之人即可看出来,《清明上河图》赐给向宗回,尽管向氏也是爱画收画之人,但与徽宗并无翰艺之情,而多半是出自对其家族的“照顾”和对其宦海生涯沉浮的一种“补偿”。
而政和三年(1113),徽宗将《千里江山图》赐给蔡京。
蔡京可是徽宗艺术上的知音,两人堪称是一对志趣相投的玩伴。
徽宗对两幅画的定位,由此可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至今,《千里江山图》公开展出的机会并不多见。
所以,不只是普通观众,就是故宫的专家们,也很难有机会看上一眼。
是什么原因导致《千里江山图》如此“深藏不露”?专家表示,极易剥落的画面颜料是其中关键。
由于《千里江山图》使用了很多矿物质的颜料,颜色很厚,时间长了以后,只要打开画卷,颜料就会掉落,损伤画作原貌。
另外,这幅画是绢本。
绢本是蚕丝,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这上千年的保存就很困难。
开一次卷就会有丝折断,可以说每次开卷都是有成本的。
一些专家也坦承,现在的装裱技术实际上没有超越以前的水平,特别是在古画修复上没有重大技术突破。
所以,对于开卷就会受损的《千里江山图》,首要任务就是保护。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能见到《千里江山图》的真迹,一定要抓住,不然可能就真的遗憾终生了。
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的生平及相关资料在史籍中也无记载。
唯一可靠的依据是在其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卷后有蔡京的一段题跋,曰:“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
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
不逾半载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
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千里江山图》的第一个收藏者蔡京的题跋,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作者王希孟唯一的文字资料从这段题跋可知,王希孟年少时是画学里的一名学生,学成后被召入宫中的文书库,即宋代的中央档案馆,这里是存放尚书省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档案之所在。
按理说,画学里的生徒本应向翰林图画院输送人才,而王希孟却未能进入翰林图画院。
这是什么原因呢?或许是他未能通过进入画院的命题考试;再者就是因为其画“未甚工”,徽宗对画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状物精准、写实入微,缺乏工致的写实技巧也给他带来不利影响。
王希孟进不了翰林图画院,而只能去文书库供职,文书库不是宫廷绘画的创作机构,只是承担抄帐、编目等书吏的活计。
为了改变命运,他只有屡屡作画呈献,引起徽宗的关注。
随后,皇帝认为王希孟为可造之才,于是亲授画艺。
王希孟也不负厚望,不出半年即以《千里江山图》进献,大受徽宗褒扬奖赏。
在这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有据可查的文字资料当中均未提及王希孟后来的绘画创作,在存世的宋代绘画中也没有王希孟的其他作品。
清代的才子、收藏家宋荦有一首论画的绝句提到了王希孟,诗云:“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
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
”并自注云:“希孟天资高妙,得徽宗秘传,经年设色山水一卷进御。
未几死,年二十余。
”如果宋荦所言属实,真可谓天妒英才,这位天才少年做完此图不久,便撒手人寰,成为画坛的一大憾事。
咫尺有千里之趣《千里江山图》局部,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是以南方清丽秀润的山水为主体,但在表现方法上还带有北方山水的特征山水画萌芽于晋,最初是作为人物画的衬景而出现的,到了隋代,山水画逐渐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画主要有青绿、浅绛、水墨等形式。
青绿山水是山水画的初始形态和古典样式,它是以矿物颜料石青、石绿作为主色。
青绿山水在盛唐时期一度辉煌,后受到水墨山水画的冲击,渐趋衰落。
直到《千里江山图》的出现,堪称是当时青绿山水画坛中的一朵昙花,光彩夺目。
受《千里江山图》的影响,南宋赵伯驹以及赵伯骕,也创造出了“水墨苍劲,青绿柔美”的青绿山水画风格。
正如清代王闿运评论的那样,初唐诗人张若虚只留下一首《春江花月夜》,但“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元人李溥光在《千里江山图》卷后的跋亦云:“使王晋卿、赵千里见之,亦当气短。
”王晋卿就是北宋王诜,赵千里就是南宋赵伯驹。
王希孟虽只留下这一幅画作,但却以孤篇压倒两宋,而论设色之明艳,布局之宏远,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不为过。
作为徽宗朝大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采用大型长卷式构图,以游走观看山水的方式表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将视觉移动过程中的连续画面统一在想象的空间中,描绘了千山万壑、江河交错的壮丽河山。
画作构思缜密、笔法细腻、气氛谐和、色彩艳丽,把饱含诗意的整个画面,统一于大青绿的基调当中,比之前青绿山水上了一个新高度。
《千里江山图》(局部),北宋,王希孟,绢本,青绿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卷首有乾隆御题:“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
北宋院诚鲜二本,三唐法从弗多皴。
可惊当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
易不自思作人者,尔时调鼎作何人?丙午新正月御题”,可见乾隆帝对此画十分喜爱,推崇至极《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渺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
全画景物丰富,布置严整有序。
依据构图的变化,可以将画面大致分为6个部分,几个部分之间以水面、游船、沙渚、桥梁相衔接。
打开画卷,首先便是峰峦岗阜,其间散落着丛林、村落、小桥、水榭。
一条小路由近处低矮山坡上的小树林通向远方石雾弥漫的山谷。
峰峦旁边是一大片水域,水面碧波涟漪,偶有小船往来。
再往左看,是一小片群山,江岸平缓青翠,水草丰茂;小路沿着山壁蜿蜒而上,通向群山环抱中的古寺;在一处山涧,瀑布从峡谷间逐级而下,泻入水中;旁边,还有几间楼阁屋舍零散坐落于山间平坡处。
在群山左岸,一座木构梁柱式长桥横卧江面,连接着两岸,中间还建有一个“十”字形的两层楼阁,非常壮观。
而在桥的左岸,便是画面的第三部分。
画面中,山势由近及远,并向画面左上方延伸,瀑布、廊桥、渔舟、屋舍分布其中。
隔江展现的是第四部分景致。
在这部分景致中,群山高低错落、连绵不绝,中央耸立着一座巍峨高峰。
跨过蜿蜒曲折的水湾,便是第五部分场景,它由一片平缓的山岭和延伸在水面上的半岛组成,水边多处都坐落着连片村舍,并时有行人驾着轻舟,准备上岸,岸边的小路从江边蜿蜒通向山后,直至画面深处。
岛上还有渔民围栏捕鱼,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致。
最后一部分,则又是近景山冈,从平缓坡岸到起伏丘陵,至最后孤峰陡起。
山间、桥下,行人、舟船忙碌。
江水浩渺,开阔千里,境界雄奇壮阔。
从卷头至卷尾,整个画面构图布置精心,既严密紧凑又疏落有致,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力图将自然山水描绘得细致入微。
其中道路蜿蜒曲折,条条皆有来龙去脉,或指向某一村庄,或指向寺庙楼观,或隐于山后通向山间。
村庄、人物布置让人如见真景,各段之间群山与群山相连处以水面隔开,上有长桥相通或舟船往来可通彼此。
其构景部分并不是出于对景写生,而是一种诗意的想象,但其造型却生动自然,了无程式化痕迹。
布置在峰间、坡岗之中的曲径、水口、栈道、瀑布、房舍、寺观等都曲尽变化,似乎有着自然的原型。
作者在构图上将高远、深远和平远之景共同融于画中,运用全景式的表现方法展现了江河山水的磅礴气象,被誉为“咫尺有千里之趣”。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继承了唐以来大青绿山水画的用色特点,采用皴法与青绿设色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山头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以赭石染出坡脚,以汁绿、苦绿染天及水色,矿物质颜料的纯度极高,增强了画面鲜艳绚丽的色彩效果。
他运用大量的矿物色石青石绿,同时也用了植物色花青和墨,通过两类不同颜色的结合运用,尽管年代久远,画面部分颜色脱落、消退,但总体上还是保持着艳丽夺目的本色。
反复积色加上石青与石绿相互交错,形成了节奏上的变化,也增强了画面的装饰性趣味。
这样的用色效果显得分外浓郁、强烈,有研究者认为,《千里江山图》可能借鉴了民间画工装饰性的用色方法。
奉旨“创造”的江湖《千里江山图》并无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标签题为王希孟作。
卷后有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缉熙殿为宋理宗时期修建的经筵开讲之所,收藏有不少珍贵字画)、“乾隆御览之宝”等印28方。
经宋代蔡京、内府、元代溥光、清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
我们并不知道王希孟是哪里人氏,但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文物鉴定专家傅熹年先生认为此图山水具有类似江南山水画的成分,他通过对图中建筑的考证发现,除了主峰边上的楼阁,其余多为山庄村舍,其建筑形式与考古发现的北宋江南民间建筑形式相吻合,表现了东南一带江野水村景色。
在地处中原的北宋宫廷,竟出现了《千里江山图》这样明显带有江南特质的宫廷山水画,与习见的北方山水颇为不同。
《千里江山图》作于政和三年(1113),政和七年(1117)徽宗开始动工修建艮岳,以倾城倾国之力,花费6年的光阴,让平洼的开封城东北角凭空增添一座大型皇家御园。
《易·说卦》:“艮,东北之卦也。
”艮岳位于汴京城东北隅。
宣和四年(1122),徽宗自为《艮岳记》,以为山在国之艮,故名艮岳。
艮岳初名“凤凰山”,即因山形取象余杭(今杭州凤凰山得名),兴建之初就体现了一种明显的江南趣味。
艮岳所搜罗之天下奇石,以江南的太湖石最多。
北宋自真宗开始,诸帝就一直醉心于江南山水。
运送东南地区为主的花木奇石在徽宗以前的近百年间不绝如缕,一直是讨好皇帝、权贵谋求晋升的工具。
到了徽宗时的《千里江山图》以及艮岳的营造都是这种江南趣味的体现。
《千里江山图》极有可能是王希孟这位“天子门生”的奉旨之作,体现了徽宗想象中的“梦里江山”,是宋徽宗、王希孟师生共同“创造”的江湖。
(参考资料:张翀:《从到:宋徽宗历史命运中的两件重要作品》;余辉:《丹青不负少年头——王希孟赏析》;童书业:《宋徽宗和宋代院画》;叶海晨:《尽览多娇江山——赏王希孟》;郑瑞利:《浅析的色彩语言》;郑瑞利:《构图千里江山——解析》;马邦乐:《北宋书画鉴赏中的江南趣味——以为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