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案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案1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草船借箭》。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改变的。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听课文第三段录音,听时老师建议大家用线划出写诸葛亮究竞“算”到了什么的句子。

听明白了吗?二、导之以思1、诸葛亮神机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么?出示:这时候大雾……(1)齐读。

诸葛亮能预测到三天之后肯定是大雾漫天(板书:大雾漫天)可见诸葛亮懂得什么?(板书:懂天文)2、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又“算”到了什么?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齐读。

比较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不敢……”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课文里加上“一定”说明了什么?读出自信的语气(朗读指导)哪些句子证明,正如诸葛亮所料,曹操果然不敢出兵呢?曹操确实不敢出兵,诸葛亮敢断定曹操不敢出兵(板书:不敢出兵),是因为他早就知道曹操这个人的——特点。

(板书:知人心)3、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还“算”到了什么(1)出示:曹操知道上了当……诸葛亮算到那天正好是顺风顺水(板书:顺风顺水),可见诸葛亮还懂什么?(板书:晓地理)4、学到这里,你们佩服诸葛的神机妙算吗?好,现在你们能围绕“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把上面几方面内容连起来说说吗?5、学生试说,指名说,评价。

6、小结: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天知地知人,所以能顺利地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枝箭。

三、导之以练1、那么诸葛这是怎样向曹操借箭的呢?(1)请同学们快速读第三段,用线划出写诸葛亮指挥船上军士的句子。

精选《草船借箭》教案4篇

精选《草船借箭》教案4篇

精选《草船借箭》教案4篇《草船借箭》教案篇1设计理念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当前还处在一个探讨、摸索的过程之中。

就内容而言,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小学,探究性学习已不再是能否开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开展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广阔空间。

小学语文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本身就有无穷无尽的研究课题。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应重视以下几点:一、突出语文的特点。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研究什么课题,其主要目的还是学习语文。

要突出语文特点,强化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

这是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标,切不可主次颠倒、本末倒置。

二、强调研究性特点。

要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

探究性学习不能成为变相的“接受性学习”。

注意探究性学习与课堂上有效的接受性学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孕育学生的课题意识,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习惯。

三、关注学生特点。

既要相信学生思维的敏捷、探索问题的热忱、想象的丰富,又要考虑到小学生社会活动能力不强、处理实际问题缺乏经验、思想单纯的实际情况,因而活动范围宜集中,活动的组织亦应得到有效控制,教师要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选择的研究性课题切入口也宜小不宜大。

四、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重在学习过程而不只是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只是掌握知识的数量。

五、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不受一般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充分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能根据段意给课文分段,能理解“神机妙算”。

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胆量和智慧,挑战自我。

【教学重难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复习1、齐读课题。

2、提问:⑴ 主要人物是谁?跟诸葛亮有关系的几个人物是谁?⑴ 这篇文章讲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气怎样?回来时如何?⑴ 借箭时,船怎样受箭?⑴ 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板书:神机妙算)二、新授1、老师就这些内容(幻灯中提示的课文借箭的因素)让同学们会去思考。

为什么诸葛亮能够神机妙算?你怎样看诸葛亮这个人,老师让同学们感悟诸葛亮其人,准备了吗?2、提出要求:同学们,可以谈上几句,也可以谈上一段,还可以谈上一篇,听到别的同学的发言也可以随时补充,发表自己个人见解。

3、浏览课文,整理思路、内容,准备汇报:4、学生汇报,教师适当予以引导,补充,点拨并板书,随即进行朗读训练:⑴ 诸葛亮和鲁肃笑着说的话。

⑴ 周瑜与诸葛亮,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对话。

⑴ 教师引导学生从善知人,知天文,懂地理,巧筹划四方面去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

5、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发现和见解?6、小结:诸葛亮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在谈笑风生中,轻松获得十万支箭。

又不至于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知天文神机妙算晓地理能力+自信=成功善之人巧筹划【课后作业】1、必作:自述课文或编课本剧。

2、选作:写一写《小议妒忌》。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以及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草船借箭教案(优秀7篇)

草船借箭教案(优秀7篇)

草船借箭教案(优秀7篇)《草船借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4个生字,会写“商议、探听、推却”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抓住课文中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能按事情的发展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清事件发展的因果。

教学准备:大字课文(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部分影像资料ppt教学过程: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1、观看赤壁之战影像资料,了解相关人物形象。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和周瑜为主的课文。

2、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二、初读课文,审题激趣。

1、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2、解决生字词障碍。

妒忌(jì):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周瑜:三国时东吴的名将,总督东吴兵马。

诸(zhū)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才干:办事的能力。

军令状:接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罪。

惩(chěng)罚(fá):严厉地处罚。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东吴的名将。

罪(zuì):作恶和犯法的行为。

甘受:心甘情愿地接受。

幔子:帐幕。

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

翎(líng)毛:鸟翅上、尾巴上的长羽毛。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么样借箭?用什么借?最后借到箭了吗?2、师:我们把草船借箭事情发展的过程分为原因、准备、过程、结果,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周瑜设套三天赶造十万支箭草船借箭的准备:二十条快船草人军士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回南岸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3、师:据此提纲给本文分段:一(1、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四、熟读课文,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教案(通用15篇)

《草船借箭》教案(通用15篇)

《草船借箭》教案(通用15篇)《草船借箭》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__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5个生字。

(三)采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四)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1.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2.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一)让学生初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序号,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生字。

1.指导读准字音。

本课虽然只有5个生字,但这几个字的读音都特别容易读错。

教师在教学时应逐个指导学生读准。

督:d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

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巧安排(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上黑板来摆一摆,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6篇)《草船借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及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1)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出示歌词:(3)学生阅读歌词,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

(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4)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教师评议并梳理词意: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谈的材料。

(5)问题交流: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相机呈现三国人物形象。

(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三国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

(板书: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了解。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通用14篇)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通用14篇)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通用14篇)《草船借箭》教学案例(通用14篇)《草船借箭》教学案例篇1【教材分析】《草船借箭》一课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的。

讲的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

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干胜过自己。

课文赞扬了诸葛亮的才能和广阔的胸怀。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委托”、“轻易”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的脉络及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3、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4、能把课文的内容编成课本剧。

5、重点、难点: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及其实质,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之所在及其原因。

【教学构想】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草船借箭》一课,课文篇幅长,距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年代很远。

所表达的中心较难领会的特点,教学时按“学前备课──激发兴趣──质疑讨论,自主学习──课中表演──课后阅读”的构想进行。

质疑讨论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课时。

当学生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教师启发学生针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和较浅显的问题进行质疑,训练学生探索性思维。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时教师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诱导他们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具有非凡的才干和广阔的胸怀”这一中心有顺序地质疑,即抓重点词、中心词进行思维辐射,理解课文。

在学习总结全文之后,再次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质疑,提高学习质量。

这样,能充分地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既能在课内又能在课外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课前自读课文,查资料或请教。

《三国演义》的是谁?“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代表人物是谁?诸葛亮、周瑜各是哪国大将?又是怎样的人?二、教学目标了解时代背景,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习生字新词。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国学经典《草船借箭》为主要教材,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组织学生模拟演绎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2.理解故事中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3.通过模拟演绎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讲解和分析;2.诸葛亮的形象塑造。

四、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模拟演绎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故事中的智慧和勇气。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否有听说过,对主要人物诸葛亮是否熟悉。

2.故事讲解(10分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故事的情节,特别强调诸葛亮的智谋和勇气。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他的智慧和勇气表现在哪些地方。

3.角色分配(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如诸葛亮、刘备、曹操等。

要求学生阅读相应剧本,准备角色扮演活动。

4.模拟演绎活动(20分钟)每个小组通过表演的方式模拟演绎《草船借箭》故事情节,通过角色扮演将故事还原,并展示出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

5.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自由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为什么做了一艘“空船”?为什么发起了智取长坂坡的计划?6.整理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再次强调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并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智者进行对比。

七、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对本节课是否有收获。

八、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将《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整理成读书笔记,并结合诸葛亮在故事中的表现,写一篇感想。

九、板书设计《草船借箭》教案十、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草船借箭》这个经典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深入感受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新课1、谈话:今天老师和想和大家一起来说说三国,同学们可将自己知道的三国人物、故事、歇后语等和大家分享。

2、导入话说诸葛亮舌战群儒之后,周瑜妒忌他的才干想借机陷害,于是就有了尽人皆知的三国故事——《草船借箭》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回顾旧知1、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让我们先来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借造箭来陷害),经过是(诸葛亮巧用草船向曹军借箭),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2、课文写谁借箭?(诸葛亮)相机板书——读三国——三、浏览全文。

你认为文中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精彩表现?请在文中快速找出来。

(神机妙算)神机妙算的意思是指有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来决定策略。

四、品读感悟“神机妙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有着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和预见性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读课文5~9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小组学习)汇报:a、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那么这样的天气会不会是巧合呢?(当然不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b、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认为这个句子不够简练,直接改成: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请同桌互读这两段话,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交流,指名说)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对天气了如指掌,熟知天文。

《草船借箭》教案4篇

《草船借箭》教案4篇

《草船借箭》教案4篇《草船借箭》教案篇1教学要求: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的心胸狭窄。

3、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介绍背景。

1、揭题。

2、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

(幻灯演示三国演义罗贯中)3、谁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出示幻灯: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的时候。

二、检查预习。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国的?什么身份?教学:都督(dū)三、初读课文。

1、草船借箭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单说说。

2、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文中的诸葛亮和周瑜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分别用上书中的一个词来评价吗?)板书:妒忌神机妙算(理解这两个词)四、细读课文。

(一)过渡:草船借箭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哪些地方充分地表现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境,就能处处体会到他俩各自不同的个性,做到真正理解人物。

(二)讲读第一段。

1、我们先来看故事的开头,周瑜和诸葛亮商议与曹军水上作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板书:议)2、在这场讨论中,周瑜有意要为难诸葛亮,默读ξ1-2,找找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诸葛亮知道周瑜的心思吗?你怎么知道?教学:惩chéng罚fá4、小结:故事一开始,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场面,想象两人对话时的神态。

(男女生分角色读)(一)讲读第二段1、为了达到进一步陷害诸葛亮的目的,周瑜还做了些什么?周瑜说的话充分暴露了他的险恶用心,要置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9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9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9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处罚、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式课堂教学,检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从文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互相解决。

预习要求:1、收集关于《三国演义》的有关资料,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

2、通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3、自主阅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对人物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㈠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

(出示课题后齐读)2、学生简介收集的背景资料: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二)引导质疑: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二、点拨新授(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2、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

文章主要写了逼亮造箭、准备借箭、草船借箭、借箭成功等内容。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1、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

《草船借箭》教案4篇

《草船借箭》教案4篇

《草船借箭》教案4篇《草船借箭》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

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课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教学设计: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三、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四、教学难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我们十一册学习过《赤壁之战》,对于三国的歇后语和成语大家积累了哪些?同学踊跃发言教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生鼓掌表扬。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东吴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张飞吃秤砣----铁了心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关于三国的成语:望梅止渴三顾茅庐味如鸡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手不释卷老马识途木牛流马2、学生分组自学(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

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2)__人物分析周瑜:阴险狡猾;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鲁素: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

不喜欢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喜欢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关于《草船借箭》教案5篇

关于《草船借箭》教案5篇

关于《草船借箭》教案5篇《草船借箭》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瑜、诸、葛、督、惩、罪、寨、呐、丞”等会认字,“委、惩、吩、咐、罪、私、擂、呐”等会写字,能够正确地读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能够体会人物的性格、语言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习课文]《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东吴都督周瑜心胸十分狭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巧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课文通过草船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课文内容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作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十万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教学前,先让学生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大致了解,三国鼎立时,孙刘联合抗曹,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

__篇幅较长,教学时,教师放手让学生默读课文,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从文中迅速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对于重点部分,教师可组织学生从读中感知,引导探究、启发学生思维,进行探究性阅读,进而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评价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课文中着力赞美诸葛亮这一人物,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师先让学生充分阅读,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主要表现:知人心、通晓天文地理、安排巧妙。

诸葛亮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

当周瑜提出请他十天造十万支箭时,他已看透了周瑜想要加害自己的用心,十天是无论如何也造不出十万支箭的,但他不动声色,反而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的意愿立下军令状。

小学语文说课教案《草船借箭》

小学语文说课教案《草船借箭》

小学语文说课教案《草船借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人物及事件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事件发展。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事件发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军事策略的理解。

(2)课文中成语的运用和解释。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草船借箭》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练习活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总结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描绘一幅《草船借箭》的场景。

3. 收集有关古代军事策略的资料,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观察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学习生字词的能力,以及能否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对课文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的分析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精选《草船借箭》教案三篇

精选《草船借箭》教案三篇

《草船借箭》教案精选《草船借箭》教案三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船借箭》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船借箭》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为什么是三国鼎立?看老师画图。

(师边画边讲)刘备联合孙权师: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要进攻孙权。

因此,孙刘两家联手要抗击曹兵。

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奉命来东吴帮助作战,遇到大将周瑜。

周瑜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谁知道?生:周瑜妒忌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天之间造多少箭?生:让他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生:不可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三、细读课文1、指名读1、2自然段:师:哪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生:第1自然段。

师: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干。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

(生齐读)师:周瑜是怎样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怎样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

(周瑜借公事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他以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生字,掌握“妒忌、军事、委托、照办”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教学重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

(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1)学生交流。

(2)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

3.齐读词语:妒忌,军事,委托,照办,预计,紧急,军令状惩罚,探听,私自,布置,调度,水寨,呐喊神机妙算指名读,接龙读,齐读这些词语。

4.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曹,督,遮,寨,插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干,要诸葛亮10天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军借了10万支箭,使周瑜甘拜下风。

)3.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立军令状。

第二部分(3-5):探听情况。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优秀8篇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优秀8篇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优秀8篇《草船借箭》教学案例篇一【设计理念】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传统以本为本狭隘观念的影响,教师拘泥于教材和既定的教学设计,不敢越雷池一步,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缺乏资源意识,对潜藏于课堂内外各种学习素材、资源的利用率极低。

久而久之,语文课程学习的鲜活源头遭到堵塞。

这种按部就班的简单教学形式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观,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把课内与课外、学科内外紧紧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我们周围的语文课程资源。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情内容改写的,故事情节错中复杂。

因此,整合教学资源,对学习本课是十分必要的。

课内外结合,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之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机会,广泛利用图书、网络等多种资源,全方位地认识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形象。

【教材说明】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教学目标】通过搜集资料、交流资料,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加强伙伴间的合作,提高探究能力,扩大学生对草船借箭这一故事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特征。

【教学过程】(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师:这是什么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这样的问题设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了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上课就很快投入对课文的关注中。

)生:这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师:(相机调查)在读《草船借箭》之前就对《三国演义》有所了解的同学请举手。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作者敬业的小编午夜为家人们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篇一佚名一、推理反馈法。

采用分线索顺思路进行推理,适时反馈,完成教学要求。

1、顺周瑜的线索推理。

令亮造箭—→ 立军令状—→ 迟交材料虚……达到除亮的目的“不要推却” “很高兴” “定罪” —→ 实—→疑惑—→长叹折服2、顺诸葛亮的线索推理。

答应造箭——→ 立军令状——→ 准备船只——→ 草船借箭——→ 如期交箭“委托照办” “甘受惩罚”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挺有才干”3、适时反馈,明察中心。

周瑜:造箭——→妒忌、为难、陷害诸葛亮:借箭——→智慧、才干。

二、提纲挈领法。

抓住重点,提纲挈领,弄清借箭的实质。

1、解题入文,突破重点。

先抓住“借”字解题:谁借箭?文章在哪一部分写借箭?再转入重点段(借箭经过),读读议议,弄清为什么会借到箭。

复述借箭经过。

较后体会诸葛亮在借箭过程中的智慧、才干。

2、抓住两头,落实要求。

突破重点段后,围绕“为什么要去借箭?事情的较后结尾怎样?”等问题读议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弄清借箭的前因后果,渗透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

《草船借箭》教案篇二一、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故事,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肚量,有胆略。

2.能从课文中具体了解人物的性格,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时代背景。

解题,学习生字,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从略)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讲读课文。

先突破重点段“借箭经过”(6—9节),再突破重点“借箭起因”(1—2节)。

教学过程:(一)直奔重点段“借箭经过”。

1.导入性设问:课文分成几段?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哪一段写他借箭?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起因准备经过结果2.让学生解释“妒忌”的词义。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6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本课教学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你知道四大名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小故事。

出示课件—封面。

二、了解写作背景大家课前一定收集了非常多的资料,谁愿意起来交流学生交流,老师相机出示课件。

草船借箭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你知道吗课件──背景资料。

三、结合预习,自读自悟文章最后写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那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大家拿出自学卡,小组间合作朗读课文,把难读部分多读几遍,讨论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

四、交流讨论结果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

教师相机简笔画画出大雾,二十条船,顺风顺水,草等。

交流学生更加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以及对曹操的用兵多疑,鲁肃的忠厚老实。

(知人心)2、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

(知天文,晓地理)五、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反复请同学朗读,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学生交流高潮处,问:“此时,你最想对我们的诸葛亮先生说一句什么话?”课件──人物分析──诸葛亮──神机妙算。

六、出示《草船借箭》的地形示意图,再读全文,进一步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七、体会课文写作特点小组讨论本篇课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特点)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哪对同桌想试试?真好,为你俩的勇气感到高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详细讲解)-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详细讲解)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1.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2.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回答问题。

(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l段。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1)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

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1)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立军令状、白酒招待(2)讨论、交流。

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

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

真的是这样吗?A、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B、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1)(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2)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

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全文第一句。

)指名回答。

师:课文开头就点明了原因,齐读此句。

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

(全文末尾一句。

)二、学习二──四段: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2人对读。

(首尾呼应。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

2.理解词语神机妙算。

(板书:神机妙算)问: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释?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3.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4.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

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1)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

(2)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

(3)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6)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三、学习“知周瑜”:1.默读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1)指名读第三节。

(2)口头完成填空。

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

两人一组讨论填空、交流。

齐读。

板书:知周瑜心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1)比较句子。

A、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B、希望你借给我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军士与许多草把子。

问: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用哪句好为什么(第一句用了具体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具体要求。

用第一句好,表现了诸葛亮对计划早已成竹在胸。

)(2)齐读此句。

师: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学习“知鲁肃”: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齐读小黑板上第③句。

2.理解句子。

(1)“显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实与所说或所料想的相符。

)(2)“事实”是什么?“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事实是鲁肃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诸葛亮让鲁肃不要提此事。

)问:相符合吗(符合)用上“果然”表现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

(3)齐读句子体会。

3.师介绍: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

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现了诸葛亮──板:知鲁肃人4.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

齐读第二段体会。

五、学习“识天象”:1.师:(指小黑板上①④句)2.指名读6-7自然段,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板书:四更时候,因为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

)(1)板:大雾弥漫(2)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A、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B、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出发。

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

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

)4.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出发的原因。

(1)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出发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

)为什么(2)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

板书:识天象(3)齐读小黑板上第①、④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

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

(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1)看示意图1。

(显示出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受箭)(2)引读,可这样布船,船队离曹太近了,鲁肃不禁吃惊地说:(引)“……”,可诸葛亮却笑着说:(引)“……”。

第三课时一、温故。

二、继续学习2-4部分:(一)、学习“知曹操”: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

)2.“虚实”是指什么?(“虚”与“实”是一对反义词,“虚实”表示内部的实际情况。

)3.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实(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一方的内部实际情况。

)“20只船……排在船上的两边。

”(第四自然段)4.这样少的兵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害怕,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口头完成填空。

出示:曹操之所以不敢轻易出动,是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别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板书:知曹操性5.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写诸葛亮的句子,配合读第8节。

6.看示意图2: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师:这时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是为什么(一边受满了箭,让另一边再来受箭。

)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二)、学习“晓地利”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

因为诸葛亮这样说──(引)小黑板上第6 句。

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读第9节,找出一个词来概括。

板:顺风顺水3.第三次出示图片投影1。

(1)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请学生在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

)→(2)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

(3)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这表现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

板书:晓地利4.齐读第9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段:1.齐读第四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四、朗读全文(分组朗读)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而诸葛亮呢2.引导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六、完成课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