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极性。
统一税制
02
整顿税收制度,统一税种和税率,减少地域性税收歧视,促进
经济稳定发展。
税收优惠
03
对困难群体和行业实施税收减免和优惠,如对老年人、残疾人
、贫困户等提供税收优惠。
商业政策
鼓励商业发展
孝文帝提倡商业发展,鼓励国内外贸易,吸引商贾投资,推动城 市繁荣。
建设市场
在城市和乡村建设市场,提供良好的经商环境,方便商品交换和 流通。
提供历史借鉴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为后来的政治家和统治者提供 了历史借鉴,成为了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THANKS
感谢观看
提升文化水平
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包括使用汉语、穿汉 服、采用汉族官制等,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 平,促进了民族融合。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 2 3
推动中国历史发展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为后来的隋唐统一打下了基础。
促进民族融合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和民族融合政策,使各民族之 间的交流和融合更加深入,为中国多元文化的形 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提升军备
强化武器装备
孝文帝时期的军队注重武器装备的更新和升级,提高了军队的作 战效能。
加强军事训练
孝文帝重视军队的训练,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士兵的体能和战斗技能 。
推行战时策略
孝文帝还推行了一系列战时策略,如诱敌深入、围城打援等,提高 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战争策略
灵活运用战术
孝文帝时期的军队在战术上灵活多变,能够根据不同的敌情采取不 同的战术。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首先下令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如将拓跋改为元,慕容改为慕等。
禁用鲜卑语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朝最有成就的君主之一,他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深刻地影响了北魏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以下是他实施的一些主要改革措施:
1. 地方行政改革:孝文帝实行了分封制,将北方的土地分为多个州郡,以便更有效地
管理和控制。
他还设立了负责监督地方行政的中央官员,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监督和
管理。
2. 军事改革:为了增强北魏的军事力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
他加强了军
队的组织和训练,增加了军队的规模,并将军队的重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以便更好
地对抗南方的敌人。
3. 法律改革:孝文帝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和法规,加强了法律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他还设立了专门负责司法审判的官员,以确保法律的公正和严肃执行。
4. 文化教育改革:孝文帝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发展儒学。
他设立了孔庙,推广儒家经典,鼓励人们学习儒家思想和道德教育。
此外,他还设立了学校和图书馆,以促进教
育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5. 经济改革: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他进行土地改革,取消了一些
封建土地所有权,使土地重新分配更加公平。
他还实行了减税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发展。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北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后来的北魏统一中国的力量积
累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侧重点
社会矛 盾尖锐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
保证政府收入
通过制度 建设缓和 社会矛盾
鲜卑族 落后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
加速鲜卑族封建化 全面推进 汉化政策 促进民族融合
巩固练习: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一样,都是中国历史上 的重要改革.请回答
1.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孝文帝改革
形成原因 宗主督护制 民族歧视压迫政 策 北魏社会制度落 后 官无俸禄任意搜 括
解决方案
实行三长制
汉化政策
采用汉制
整顿吏治
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6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 需要
中原地区长期战 均田制租调制 乱
保守势力强大, 经济落后,柔然 威胁
迁都洛阳
课堂小结
背景
内容
俸禄制
影响
稳定和巩固政权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 讲汉话:
2.内容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改籍贯:
(1) 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
3.意义
(2) 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 (3)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 转化
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1、经济:农业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商业、农业、手工业)
C
D)
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
土地所有制类别
土地国有制 (官田) 君主土地 土地 私有制 私有 地主土地 制 私有制 自耕农土 地私有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又称孝文天元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体制改革,这些改革通过实施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谐性原则来实现功能补偿,从而推动北魏整体发展与强大。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它大力改革了农业经济。
孝文帝颁布了大量及时流动的、明确的农业法令,使耕地有序而充分利用,并给贫困群众减轻劳役负担,改革土地的所有制和税制,加重对富商的税负,增加对农民的集体租金和私人租金补贴,使农业在有效的产出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孝文帝还进行了政治制度改革,改革主要是以实行新的律法为核心,完善、正规化行政组织,实行中央集权,强化了中央对各项行政活动的控制。
同时,它重建了国家法律和秩序,并组织设立了新的法院和审判机构,从而建立了政治和宗教秩序。
孝文帝改革正在驱动北魏古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经济腾飞、文化兴盛,影响很大。
经济上,改革使农业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文化上,改革使文学和科学及宗教得到了持续发展;法律上,改革使帝国法律和秩序得到完善,均衡了社会秩序,实现了和谐。
总之,孝文帝改革使北魏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大大推动了北魏古国的发展与强大,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答案】The reform of Emperor Xiaowen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also known as the Tianyuan Reform, is a series of system reforms in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etc.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These reforms achieve functional compensation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atic, scientific and harmonic principles, thus promot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The measures of Emperor Xiaowen's reform mainly include two aspects. Firstly, it vigorously reformed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Emperor Xiaowen issued a large number of timely and clear agricultural ordinances, which ordered the farmland to be used in an orderly and sufficient manner, alleviated the burden of labor for the poor, reformed the ownership of land and tax system, increased the tax burden of rich merchants, and increased the collective rent and private rent subsidy to farmers, thus greatly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output of agriculture.Secondly, Xiaowen Emperor also carried out political system reforms. The reform mainly took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laws as its core, improved and standardized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centralized the power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strengthened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control over various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At the same time, it rebuild state laws and order, and set up new courts and prosecution agencies, thus establishing a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order.Emperor Xiaowen's reform is driv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 Wei ancient country, promoting economic take-off,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has a great impact. Economically, the reform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also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e; culturally, the reform has led to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science and religion; legally, the reform has improved the imperial laws and order and balanced the social order, achieving harmony.。
高二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选拔重用儒学家,让他们担任官职,推动儒家思想在政治、社会上 的影响力。
推崇儒家经典
要求各级官员学习儒家经典,推崇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以儒家价 值观来引导社会风气。
兴办教育
01
02
03
设立国子学
在洛阳设立国子学,作为 最高学府,培养皇族和高 级官员的子弟。
重视教育普及
鼓励民间设立私学,推广 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素 质。
06
影响及意义
对北魏政权的积极影响
促进政治稳定
孝文帝通过改革,加强了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集 权,提高了政治稳定性,减少了
权力斗争和政治动荡。
推动经济发展
改革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 发展,为北魏政权提供了更多的财 政收入,增强了国力。
促进民族融合
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不同 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强了北 魏政权的民族凝聚力。
02
北魏初期,政治体制比较落后, 官场腐败,民生困苦,阶级矛盾 尖锐。
目的
缓和民族矛盾,巩固 北魏的统治地位。
促进民族融合,推动 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 。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提高北魏的实力和稳 定性。
02
措施一:政治改革
中央官制改革
减少官员数量,提高官员素质
通过精简机构和裁撤冗员,提高官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使政府更高效地运转 。
要点一
总结词
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社 会和谐发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北魏孝文帝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完善的社 会福利体系,包括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他规定每个 家庭必须赡养孤寡老人,提供医疗保障和教育机会。此外 ,他还设立了专门机构来管理社会福利事务,确保弱势群 体的权益得到保障。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首先,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
他通过废除世袭制,实行选举制,改变了官僚体制中权位世袭的现象。
他还推行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
人才,使得政府能够选拔到更多具备才华和能力的官员。
此外,他还了地
方行政体制,设立了州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其次,孝文帝进行了重要的军事。
他对军队进行了编制整顿和武备装
备的更新。
他注重士兵们的训练和军事纪律的加强,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孝文帝还壮大了中央军队,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守卫和防御,保卫国
家的安全。
此外,孝文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
他推行了土地制度的,取消了
土地兼并,推行平均地权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他还推行了农工商税赋制度,有效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同时,孝文帝还注重发展文化教育。
他重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书
院的设立,培养了大量的文人学士。
他还注重文化艺术的发展,支持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繁荣,为北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北魏孝文帝的措施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北魏政治、军事、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他的带来了政治制度的改善、军队的壮大、经济的繁
荣和文化的繁荣,为北魏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措施也为中国历
史上后来的一系列和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措施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措施
北魏孝文帝在统治孝文帝国期间,推行了大量的汉化改革,包括:
1、坚持汉字文字改革,将少数民族文字改为汉字,并且在汉字文
字编撰规则方面建立详细规范;
2、统一货币、度量单位,国家统一使用汉族货币、制度;
3、注重文化教育,提倡统一的伦理道德和世俗文明,改革当时的
社会习俗;
4、发展科技文明,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支持科学技术;
5、坚持汉化政策,加强少数民族的国民教育,尊重少数民族的宗
教信仰,拉近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之间的距离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涉及两个时期的三 个方面:前期改革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 重点是建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治经济 制度,主要包括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 和新的租调制;后期改革是在孝文帝亲自 主持下进行,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迁都洛 阳和移风易俗。
一 前期改革
• 孝文帝改革前期由冯太后主持,目的是用 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具体 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 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积极推 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国 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 魏的统治。 ③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改变原先落后的游牧生活而向封 建农民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 ④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 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 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 北魏官吏旧无俸禄,中央官吏按等级得到战争中获得的财 物和劳动人口,地方官只要上交一定数量的租税和绢帛等 实物,就可以任意搜刮百姓,结果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直接威胁到北魏政权的稳定。为 了澄清吏治,巩固统治,484年,北魏实行俸禄制。俸禄 制就是由国家征收统一的租调,筹集禄银,按级别高低发 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同时将班行俸禄与严惩贪赃紧密 地联系起来,规定了在“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的严 厉惩治措施。孝文帝实行的俸禄制,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 整顿吏治、惩办贪污,使北魏吏治状况开始明显好转,为 北魏政权进行各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 面,成为推动北魏王朝走向兴盛的重要因素。
原创3: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⑤洛阳是汉人居住区,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会 威胁我们的统治。
孝文帝迁都的理由
1.孝文帝自身的原因。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教养之下, 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认为鲜卑族必须学习汉族文化才能 巩固政权,统一南北。
②平城不宜为都。 a.位置偏北,不能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不利于对 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b.周围多为游牧区,耕地少,粮食产量有限。 C.长期为北魏都城,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D.北方出现强大少数民族柔然族,威胁其安全。 ③洛阳的优势。
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 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 是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是其他新制推行的出发点。 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了地主对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赋税征收和征发徭役。均 田制的实行,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救济的恢复和发展。
3、设立三长制
改革前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改革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特点: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 重点:建立新制,取代旧制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原因:官吏无俸禄,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内容: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官吏自筹。惩治贪
污。 影响:吏治好转,矛盾缓和,政局安定,为各项改革
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颁行俸禄制度不一定就 能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 还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 机制(任期考核制)配合,使 制度、执行与监督三者相互 结合才可能有效地防止官吏 的贪污受贿。
2、推行均田制——土地制度 前提:中原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 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三长制”
添加标题
1
添加标题
2
添加标题
3
添加标题
4
添加标题
5
添加标题
6
“三长制”
2
3
4
租调制
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新生政权.
内容:
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粟二石,帛或布一匹.
作用:
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强的农民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发展了生产,缓和了矛盾,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套政治经济制度,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
(2013·安庆一模)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依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解析: “依洛中区,均天下所据”可知迁都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答案:D
3.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B. 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C. 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D. 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
解析:主要考查北魏均田制的概念。北魏均田制是国家把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答案:D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01
02
03
巧设计迁都洛阳
卓有成效的新制
雷厉风行,移风易俗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4).租调制
肆
3).三长制
叁
2).均田制
贰
1).俸禄制
壹
特点: 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特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特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阶段改革的特点是创建新制,主要措施有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
第二阶段改革是汉化政策,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族服饰。
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姓拓跋改为姓元。
4、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5、采用汉族的官员制度,律令。
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
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
2、政权封建化加速:
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从而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本文是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拓拔(皇族)→元姓、独孤→刘姓尊孔子孝文帝迁都洛邑後,立即下令加紧修建孔庙祭孔。
又给予孔子後裔土地与银钱,让他们可以继续祭祀这位伟大的祖先。
北孝文帝的改革概述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泛,内容也极为丰富。
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第一,推行均田制。
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
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
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
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
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
第三,迁都洛阳。
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
第四,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1、推行均田制推行均田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士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均田制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设立三长制:这是北魏基层的行政组织,它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徨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
三长制的推行健全了地方基层政权,取代了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
推行“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露田)分配给农民,成年男子每人四十亩,妇女每人二十亩,让他们种植谷物,另外还分给桑地。
农民必须向官府交租、服役。
农民死了,除桑田外,都要归还官府。
这样一来,开垦的田地多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稳定,北魏政权的收入也增加了。
推行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5a文】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推崇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提倡忠君爱国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等儒家伦理道德。
推崇儒学,使得儒学成为北魏王朝的正统思想,为后来的文化
03
繁荣奠定了基础。
兴办学校
01 兴办太学,设立国子监,选拔优秀学生入学,培 养官吏和士人。
02 兴办地方学校,推广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03
兴办少数民族学校,促进民族融合和团结。
倡导服饰礼仪
除了规定服饰标准外,孝文帝还注 重服饰礼仪的推广,让鲜卑族人了 解和遵循汉族的服饰礼仪文化。
改说汉语
推广汉语教育
为了提高鲜卑族人的汉语水平,孝文帝大力推行汉语教育 ,设立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汉语言学习的资源和师资。
制定语言政策
为了确保鲜卑族人能够顺利地学习和使用汉语,孝文帝还 制定了相关的语言政策,规范汉语的使用和教学。
发展科举制度
01
设立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打破门阀世族对官场的 垄断。
02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扩大选拔范围,让更多人有机 会进入官场。
03
规范科举考试程序,确保公平公正,提高人才选拔 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迁都的影响
01
02
03
加强了中央集权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得以 摆脱旧贵族势力的干扰,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 行政效率。
促进了经济发展
洛阳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经济基础雄厚,迁都后为 北魏的农业和商业发展提 供了更好的条件。
推动了文化交流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积极 推动文化交流,吸收中原 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 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
【5a文】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措施
汇报人: 2024-01-09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一阶段:创建新制度(主要由冯太后主持)政治方面采取俸禄制和三长制(设邻长、里长和党长),经济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地方上设立三长制。
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朝廷采用了大臣李冲的建议,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
推行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使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国家收入增加。
第二阶段:汉化1.迁都洛阳(494年)2.改变风俗习惯: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定门第、改籍贯3.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1、政治及经济方面班禄制北魏初年,官俸制度沿用「掠夺制」,官员俸禄乃从战争中掠夺他人财物,後来国家渐渐安定,官员间贫富差距渐大,贪污成风。
故此孝文帝仿效汉人的班禄制,官员每季定时发薪。
三长制北魏初年,户籍制度沿用「宗主督护制」,平民百姓大多因为生计依附世家大族(宗主),成为宗主的私产,中央政府不但难以收税,平民百姓更多受宗主威迫。
孝文帝制定「三长制」,以五家一邻,五邻一里,五里一党,各设一长,即「邻长」、「里长」和「党长」。
有助重新整理户口,方便收税。
均田制均田制」配合「三长制」而行,计口授田,平均土地和牲畜,使平民百姓安居乐业。
同时,推行「均田制」,亦可视为北魏政权由游牧业跃进为农业的过程。
2、习惯与文化以下这些措施,是为了改变胡人习惯以作的:改服装首先改变衣著,命令人民改穿汉服,不得再穿胡服。
《魏书?高祖纪下》云:「太和十八年。
革衣服之制。
」改籍贯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籍贯不得再称「代人」,须改称「河南洛阳人」,且死葬洛阳,不得回到北方落地归根,又「太和十九年。
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於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这样一来便可绝代人故土之恋;反之,若不如此,鲜卑终无法成为中原士族。
禁胡语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篇)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一阶段:创建新制度(主要由冯太后主持)政治方面采取俸禄制和三长制(设邻长、里长和党长),经济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地方上设立三长制。
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朝廷采用了大臣李冲的建议,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
推行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使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国家收入增加。
第二阶段:汉化1.迁都洛阳(____年)2.改变风俗习惯: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定门第、改籍贯3.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1、政治及经济方面班禄制北魏初年,官俸制度沿用「掠夺制」,官员俸禄乃从战争中掠夺他人财物,後来国家渐渐安定,官员间贫富差距渐大,贪污成风。
故此孝文帝仿效汉人的班禄制,官员每季定时发薪。
三长制北魏初年,户籍制度沿用「宗主督护制」,平民百姓大多因为生计依附世家大族(宗主),成为宗主的私产,中央政府不但难以收税,平民百姓更多受宗主威迫。
孝文帝制定「三长制」,以五家一邻,五邻一里,五里一党,各设一长,即「邻长」、「里长」和「党长」。
有助重新整理户口,方便收税。
均田制均田制」配合「三长制」而行,计口授田,平均土地和牲畜,使平民百姓安居乐业。
同时,推行「均田制」,亦可视为北魏政权由游牧业跃进为农业的过程。
2、习惯与文化以下这些措施,是为了改变胡人习惯以作的:改服装首先改变衣著,命令人民改穿汉服,不得再穿胡服。
《魏书‧高祖纪下》云:「太和十八年……革衣服之制。
」改籍贯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籍贯不得再称「代人」,须改称「河南洛阳人」,且死葬洛阳,不得回到北方落地归根,又「太和十九年……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於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这样一来便可绝代人故土之恋;反之,若不如此,鲜卑终无法成为中原士族。
禁胡语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田制的局限性:
虽然能抑制土地兼并,但没有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 所以土地占有不均状况仍然存在。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之不同
1.背景: 商〞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孝〞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 2.内容: 商〞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 孝〞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 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3.实质: 商〞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 孝〞实质是推行土地国有制。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后宫,并分 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同 时还将北魏公主下嫁汉族地主,鲜卑、汉 族互为姻亲。
同时规定迁至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 阳为原籍。
小结:改革后期——孝文帝的移风易俗
1.特点: 由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措施:⑴易服装
⑵讲汉话 ⑶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⑷通婚姻 ⑸改籍贯
评价孝文帝及其改革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将其置于特定 的历史环境之下,结合其主要活动, 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不能随意 夸大和否认历史人物的作用,不能以 偏概全.
北魏 崛起 智者 选择
卓有 成效 的新 政
孝文 帝亲 领改
革
迁都 洛阳
移风 易俗
促进 民族 融合
你能做对吗
1、北魏孝文帝 “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 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 多所不愿,内惧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历史选修1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特 点: 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度 措 施:
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
改革前
俸禄制 官吏……
改革后
官吏……
吏治好转,矛盾缓和,政局安定,为各项改革 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均田制
改革前提: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 改革内容:
探究3:北魏政权怎么知道多少农
三长制 民分到了土地,又怎么向他们征税、
征发徭役兵役呢?
改革前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改革后 北魏政权
三长
农民
影响: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租调制
原因:赋税征收混乱,农民负担重;
租(缴纳粮食) 调(缴纳绢帛)
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 政府交纳粟二石,帛 或布一匹
? 改易服饰
孝
[孝文帝]诏
文
不得以北俗 之语言于朝
帝
廷,若有违
诏
者,免所居
书
官。
改汉姓
鲜卑族姓氏 汉族姓氏
拓跋氏 丘穆陵氏 步六孤氏 贺赖氏 拔拔氏
元氏 穆氏 陆氏 贺氏 长孙氏
独孤氏
刘氏
定门第等级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 北魏所任官职高低分为甲 乙丙丁四等级;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 门第最高外,以穆、陆、 贺、刘、楼、于、嵇、尉 八姓为首,其门第与汉族 大族四姓(崔、卢、李、 郑)相对应;其他则是一 般世族。
赋征收有序,农民负担减轻
影响: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成为国家直接 掌握的编户,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
一、改革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措施及影响:
⑴制定俸禄制 吏治有所好转 ⑵推行均田制 北方社会经济好转 ⑶设立三长制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⑷推行租调制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一、改革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措施及影响:
⑴制定俸禄制
⑵推行均田制 ⑶设立三长制
配合
⑷推行租调制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北魏平城遗址
平城
洛阳
各抒己见: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1.孝文帝自身的原因。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教养之下,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认为 鲜卑族必须学习汉族文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
小结:改革后期——孝文帝的移风易俗 1.特点: 2.措施: 3.影响: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争取了汉族地主对政权的支持; 推动北魏政权向汉族统治模式转化。
民族融合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 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 的过程;
3.从社会转型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 建化的过程。
2.平城不宜为都。
(1)政治:长期为北魏都城,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2)经济:周围多为游牧区,耕地少,粮食产量有限。 (3)军事:北方出现强大少数民族柔然族,威胁其安全。 (4)地理:位置偏北,不能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不利于
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3.洛阳的优势。
(1)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以来就是黄河 流域政治文化中心。 (2)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
面对众多守旧反迁都的势力,请你设计 一下孝文帝会用什么更高明的手段达到其 迁都的目的?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都到
迁洛都阳。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三、改革后期——孝文帝的移风易俗
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请你以北 魏人的身份谈一谈风俗习惯发生 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民族融合的途径有:友好往来、民族 迁徙、反抗统治者压迫、自身改革、和亲等
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鲜卑 族的统治,从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作用来 看,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吸取了汉族 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加速了北方各 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在改革进程中, 孝文帝表现出了伟大的胆略和卓识.因此, 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 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
身终不还。
──《资治通鉴》
禁 露田
男:40亩 女:20亩
国家所有
桑田
男:20亩
农民所有
探究2 :北魏的农民分得土地,会对
均田制 北方地区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改革后 (影响)
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提高积极性;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 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土地不得买卖。 实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探究1 : 如果你是北魏的一个农民,你一家
均田制 三口可以分到多少土地?又有多少土地归你
家所有?其实质是什么?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
亩, … …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 …初受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