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_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这一性质解相关的方程。

2.使学生联系具体的例子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知道“方程的解”是一个结果,“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3.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方程思想,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等式的性质,利用等式性质解相关的方程。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抽象归纳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复习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玩过的举一下手!都玩过呀,那接下来我提的问题一定难不倒大家了,他们谁重一些?学生答;好的,假设小明和小红一样重,跷跷板会变成什么状态?答:跷跷板平衡了。

板书(平衡)这时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等式?板书(小红的体重=小明的体重);如果小明的体重我们不知道用未知数x表示,小红的体重是30千克,我们就可以用等式x=30来表示,我们上节课已经学过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学生答:方程。

一起回顾一下什么叫方程?学生点名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

掌握的不错,我们继续来列一个方程怎么样?二、列方程并探讨解决办法。

1、根据情境图信息列方程。

师:接下来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情境图)师: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笼重150克,笼和小金丝猴共重500克。

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生1:小金丝猴重多少克?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列出相应的等量关系式吗?小金丝猴的质量+笼的质量=500克师:如果用x表示小金丝猴的质量,你能列方程解答吗?生2:x+150=500.师:怎样求x呢?学生提出见解:如根据加法的转换,或是直接用。

师:同学们的这几个方法都很正确,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了了?这节课我们再学一种新的方法怎么样?用等式的性质来求解方程(板书)。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范本(2篇)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范本(2篇)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范本《等式的性质》一课教材设计了四个观察小实验活动,分别探索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和同时乘、除的规律。

在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的同时,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这一规律。

由于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基础和依据,所以我在教学时给予特别重视,活动一、用天平直观图演示的操作,给学生提供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交流自己发现的空间,切实理解等式的性质。

活动二、用课件进行演示,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总结等式的性质。

基础训练中,分别安排了在天平上填运算符号和数字,在课堂练习中填数的模拟解方程练习。

练习时,让学生看懂题目的要求,特别是第1题中的训练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也就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做的,打实基础为下面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做准备。

本课讲完之后,感觉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我认为运用图片加演示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提出精炼的思考问题和适当的点拔会增加课堂的教学效率,紧凑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更加顺畅。

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暴露他们的思维,把思维留给学生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注重了学生上课语言表述的规范与准确,书写的工整。

总之,数学教学要给学生留出大量的习题训练时间,给学生消化和熟悉巩固的机会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时时提醒自己精讲多练,尽量多给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范本(2)一、教学背景分析在数学学科中,等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数学建模、解题和证明的基础。

等式的性质是指等式在运算过程中具有的一些规律和性质,如逆运算、代入性质等。

掌握等式的性质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阶段,等式的性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引入,但学生对于等式的性质的理解仍然比较表面,缺乏深刻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等式的概念和性质,认识等式在数学运算和推理中的重要性;2. 掌握等式的基本运算规律和性质,能够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之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应用等式的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2.借助天平列式表示、讨论交流、归纳概括,经历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渗透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初步建立等式性质的基本模型。

【教学重点】直观体验并总结等式性质,初步运用等式性质变式。

【教学难点】等式性质2的猜测与验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写两个例子说明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完成后交流。

2.揭示课题:等式的性质3.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预设:是什么?什么用?为什么?)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研究等式性质1:(1)同加情况:①写等式出示P64茶壶茶杯天平图一,赋值,茶壶200g/个,茶杯100g/个。

学生根据图写出等式。

预设:200=100+100 或200=100×2②等式变形出示P64茶壶茶杯天平图二:两边同时放一个茶杯或茶壶,天平还会保持平衡吗?请用数学语言记录你的想法,后交流。

预设:放茶杯:200+100=100+100+100 200+100=100×2+100 放茶壶:200+200=100+100+200 200+200=100×2+200(2)同减情况:①写等式出示P64花盆花瓶天平图一:赋值,花盆x g/个,花瓶200g/个。

学生根据图写出等式。

预设:x+200=200×4②等式变形出示P64花盆花瓶天平图二:两边同时拿走一个花瓶,天平还会保持平衡吗?请用数学语言记录你的想法,后交流。

预设:x+200-200=200×4-200 x=600(3)小结:①天平两边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依然保持了不变的相等关系。

②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反思第【1】篇〗本课教学的是等式的另一个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者除以同一个不是零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并利用这一性质解只含乘除法的简单方程。

在教学这一性质时,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天平图,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活动中,自主探索并理解等式的这一性质。

并且能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乘法获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在教学例题时,我采用由扶到放,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等式的性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练习设计上,体现层次性、针对性,从练习的效果上,学生能够利用等式的性质准确的解简单的方程,教学效果很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反思第【2】篇〗《等式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作为一名课改老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用新的理念,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教学片断]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一个性质,你还记得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2、学生猜想:(1)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2)你准备怎样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二、操作探索,发现规律1、操作探索:(1)让各小组的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天平,根据要求动手摆一摆。

(2)写一个等式,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呢?然后讨论思考: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都是等式吗?(3)引导发现: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等式的性质(学案)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用自己的话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4——65页,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总结规律和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64页的第一幅主题图,理解后填空。

(1)天平的左盘放一把茶壶,右盘放同样的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

这说明()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

可以式子表示为()。

(3)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天平()。

(4)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

如果天平两边减少()的物品,天平不会保持平衡。

2、阅读教材P64页第2幅图,理解图意后填空。

(1)1个花盆和()个花瓶同样重,两边同时减少()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2)设1个花盆中X克,1个花瓶重Y克,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P65页第1、2幅图,理解图意。

(1)、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

一瓶墨水等于()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一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

(2)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

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天平左边的质量是原来的()倍,右边也是原来的()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 )的,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第【1】篇〗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利用这一点使学生能够以一个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呢?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初始情境是最好的手段,这节课上课开始我通过问题展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积极的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初步领会到不等式的特点,为学生在紧跟其后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做好了铺垫。

整节课结构有张有弛,详略得当,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中始终都处于一个问题思索、规律探究的过程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在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充分的脑力活动。

从这个角度来评价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

二、巧妙引导,自主、合作、探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节课的主体设计正体现了新课改的主要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主动的探索和与他人的合作探究中由旧的知识中得出新的知识,完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和重构,在这节课中,我并没有罗列出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而是给出了一组填空题来让学生完成,让学生们在自己观察,自我猜想,自我尝试,自我验证中得出结论,由于填空题入手简单,学生们都乐于尝试,人人都动手进行练习,这为下面的探究工作做好的情绪上的铺垫,而最后的归纳工作也留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已去归纳经验,总结规律,同时也让他们自己去验证自己的发现,充分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的自主、自发的理念。

在上述探究活动中,一方面使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由以前的笼统的,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清晰的、准备的理性认识,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批判与反思能力及自学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3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3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3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小学五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等式,为初中学段的代数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等式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一定的恐惧心理,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难点: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等式的性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实际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问题,引入等式的性质。

展示一个等式,如2x + 3 = 7,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找到x的值。

2.呈现(10分钟)讲解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练习,如给出一个等式,让学生通过改变等式的两边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教师可以通过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一、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1、类比法讲解让学生更易把握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不等式的解法与方程的解法只是最后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不同,其它的步骤都是相同的,还特别能强调最后一步“负变,正不变”。

2、少讲多练起效果减少了教师的活动量,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去探讨。

教师只作出适当的引导,做到少讲,少板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3、数形结合更形象通过画数轴,并把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表示出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不足和遗憾之处1、内容过多导致学生灵活应用时间少一堂40分钟的课要容纳不等式三条性质的探索与应用,显然在时间上是十分仓促的。

实践也表明确实如此,在探索好三条性质后,时间所剩无几,只能简单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2、教学过程中的小毛病还需改正在上课的过程中,许多平时忽视的小毛病在课中也都体现出来了,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为了更快的得到自己预期的答案,往往打断学生的回答,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权;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时,老师所下达的指令不是特别清楚,时常在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再加以补充说明,这样对学生思考问题又带来一定影响;课堂小结中学生的体会与收获谈的不是很好,由此可见,这是平时上课过程中的忽视所导致的。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2在教学活动中,我有以下活动觉得比较好的:建立知识结构,进行新课的引入和知识的迁移.上课伊始,我书写了等式(方程)一章的部分知识结构,并且有由等式的有关概念到不等式的有关概念的类比线路图,从而引入课题,开始检查前置学习的情况.这样处理,学生对这个知识内容的整体把握就能够高屋建瓴,数学学习的能力意识就能够形成。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_个人反思总结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_个人反思总结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_个人反思总结
在教学等式的性质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反思和总结教学中,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个人反思。

我发现学生对等式的理解比较表面化,没有深入到等号的含义和作用。

在教学中,我
主要通过举例子、运算等方式讲解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但很少从理论层面去引导学生思考。

下次在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理论的解释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能够理解等式的
本质和意义。

我发现学生对等式的性质掌握不够牢固,很容易混淆和记错。

这主要是因为我在教学
中没有做好温故而知新的工作,没有充分利用前期学习的知识点来进行复习和巩固。

下次
在教学中,我会在引入新知识之前,先对前期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通过回顾巩固,让学
生更好地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我发现学生在运用等式解决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我给出了一些解题方
法和技巧,但没有对这些方法进行深入的讲解和练习。

下次在教学中,我会重点讲解解题
方法和技巧,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进行练习,让学生能够通过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
际问题。

通过对教学等式的性质进行反思和总结,我深刻意识到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的解释和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在引入新知识之前进行复习和巩固,要重点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
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提高解题的能力和
水平。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精选6篇】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精选6篇】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精选6篇】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篇一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是在学生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关于加减的)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

因此,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

一、猜想入手,激发学习兴趣猜想是学生感知事物作出初步的未经证实的判断,它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这时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一旦做出某种猜测,他就会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知识连在一起,就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就会主动参与,关心知识的进展,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二、操作验证,培养探索能力在探究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时,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

首先让学生把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然后思考讨论: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引导学生发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然后再让学生把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0”,结果怎么样?通过两次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等式的性质发现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发散思维,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对学生的五花八门的想法不急于评价,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一理,归纳出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通过“摆写想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也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例如:让学生运用“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规律,感悟等式的性质,这样的学习方式,学困生更像一个旁观者,教师该怎么办?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

小学数学_(1)等式的性质与求x±a=b的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1)等式的性质与求x±a=b的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等式的性质与求x±a=b的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习解形式为x±a=b的方程。

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培养孩子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本次课堂教学中不仅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理解等式的性质,建立数学思考的策略。

教学难点:会解形式为x±a=b的方程。

教法与学法:本节课采用的教法为:1、情境创设法: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活体验法: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本节课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密切联系,为孩子日后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3、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梳理课堂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

本节课采用的学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猜想验证法。

教具准备:简易天平、砝码、实物(奶、太空泥、醋)、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小组讨论提纲、等式的性质与求x±a=b的解导学稿。

教学设计:一、激趣引新,新知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园吗?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动物园的金丝猴馆。

金丝猴馆的小猴们想吃香蕉了,但是他们必须回答对问题才能吃到香蕉,大家一起帮帮小猴吧?现在老师把大家分成男生队和女生队,看看谁能先把小猴喂饱。

师:恭喜某某队获胜。

我们帮助饲养员喂养了小猴,那饲养员在做什么哪?生:称小猴的重量。

师:你们看到哪些数学信息?能写个数量关系式?笼子的重量+小猴的重量=500克师:现在可以求小猴的重量了吗?生:不可以,还要知道笼子的重量。

师:对呀,饲养员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

假设小猴的重量为X克,怎样列方程?列方程:150+X=500二、动手实践,理解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一)引导学生借助天平,理解等式性质。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其实是对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思考和总结,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对于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反思和改进。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要明确指导学生掌握等式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目标是明确而具体的,有助于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取。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即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例子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常见的等式性质,如等式的对称性、传递性、替代性等,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

同时,还可以选取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将等式的性质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和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等式的性质。

例如,在讲解等式的传递性时,可以通过解决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传递的规律;在讲解等式的替代性时,可以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替代性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的启发性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和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等式的性质。

例如,在讲解等式的对称性时,可以提问学生:等式的对称性体现在哪些地方?如果一个等式满足对称性,那么它的特点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等式的对称性。

五、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个别指导等方式,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评价的及时性,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可以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学数学_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等式的性质(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信息窗三:等式的性质(二)教材、学情分析:前置基础: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等式与方程,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后继地位:为学习解形式如ax±b=c的方程和ax±bx=c的方程,和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的性质的过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重、难点及处理方法:重点: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这种类形式的方程。

难点: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

方法: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突破教学难点。

前置复习:1、什么叫方程?也就是说方程含有什么?2、解方程x+4=12x-3=24我们可以利用什么来解方程?(等式的性质1)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创设情景森林里正在举行动物交流会,我们去看看金丝猴和鹦鹉的对话。

(课件:情境图)2、提出问题看到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问题预设:鹦鹉重多少千克?(板书)3、找出等量关系你能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吗? 鹦鹉的质量×3=金丝猴的质量(板书) 4、列方程解答如果用x 表示鹦鹉的质量,你能列方程解答吗? 3X=2.4(板书)二、实验、观察、推理、交流 1、独立思考,探究方法(1)学生独立尝试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提问:怎样解这个方程?(先独立思考,算完后说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 (2)学生汇报解方程的过程并说明想法。

2、师生交流,验证方法刚才同学用到的方法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引导学生验证: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反思第【1】篇〗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开展。

回顾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中我以天平为直观形象引入内容,增加或减少左右托盘中的物体或砝码,然后我有采用小学的方式,将8=8这个等式两边同加或同减一个数,来验证猜想。

使学生明确等式的性质,并能用列式的`方法表达等式的性质。

紧接着通过一个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1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在探究等式的性质2时,观看天平后,安排了两次探究活动。

首先让学生把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然后思考讨论: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引导学生发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然后再让学生把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0”,结果怎么样?通过两次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等式的性质发现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这一环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

在处理例题的时候我的原则是夯实基础,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学们必须非常地熟练,所以在做每一道题的时候我都让他们说出是“为什么”。

设计两道练习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篇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篇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精选2篇〔一〕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有以下几点反思:1.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含义:在教学等式的性质之前,需要确保学生对等式的含义有所理解。

可以通过实际例子或图像来说明等式的意义,并帮助学生将等式与相等的概念联络起来。

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理解等式不仅仅是一种数学表达方式,而且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2.强调等式的性质和等价变换:等式的性质是指等式在运算过程中保持不变的规律。

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需要重点强调等式的变换规那么,以及变换过程中等式仍然成立的原那么。

可以通过例子和练习来演示这些变换规那么,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3.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敏性和多样性。

可以通过给定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使用等式的性质进展推理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才能。

4.提供练习和反响: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机,并提供及时的反响。

可以设计一些应用题和证明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等式性质来解决问题,并通过修改作业和讲解来纠正他们的错误和缺乏。

5.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要运用一些兴趣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可以通过游戏、竞赛或实际应用等方式,让学生在积极探究中学习等式的性质,进步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之,教学等式的性质需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才能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考虑和解决问题,同时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反响,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精选2篇〔二〕等式的性质是指等式在数学运算中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和规律。

在数学中,等式是数学语言中的根本概念之一,它是由相等符号“=”连接的两个表达式组成的。

第一,等式的可逆性。

对于任意两个相等的表达式a和b,a=b成立,同时b=a也成立。

这是因为等式表示的是两个表达式之间的相等关系,不管交换两个表达式的顺序,其结果仍然保持不变。

【精选】《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精选】《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教学中我先利用课件演示了天平两端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天平任然保持平衡,目的是让学生直观感受天平保持平衡原理,为学生迁移类推到方程中打基础,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然后出示例1,让学生列出方程x+3=9,用课件演示x+3个方块=9个方块,提问:“如果要称出x有多种,改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只要将天平两端同时减去3个方块,天平仍平衡,得到一个x相当于6个方块,从而得到x=6。

你能把称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大部分学生快速的写出了我想要的答案:x+3-3=9-3,于是我问:为什么方程两边要同时减去3,而不减去其它数呢?学生沉默,终于有两双小手举起来了,“为了得到一个x得多少”,我又强调了一遍,我们的目标是求一个x的多少,所以要把多余的3减去,为了不耽误更多的时间,我没有继续深入探究。

接下来教学例2,同样我利用天平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说出要把天平两端平均分成3分,得到每份是6的基础上,我用课件演示了分的过程,让学生把演示过程写出来,从而解出方程。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总结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得到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除以或乘上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两边仍然相等。

按理说,只要稍加类推,学生应该能掌握方程的解法。

但接下来的练习__大出人意料,除了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按照要求完成外,大部分几乎不会做,甚至动不了笔。

问题出在哪里?经过认真反思总结如下:一是从天平过渡到方程,类推的过程学生理解不透,天平两端同时减去3个方块,就相当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这个过程写下来时,要强调左右两边原来状态保持不变,要原样写下来,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会造成有的学生不会格式,教学反思《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二是对为什么要减去3讨论不够,虽然有学生回答上来了,我应该能觉察出学生理解有困难,课件和天平能让学生懂得方程两边要同时减去相同的数,至于为什么这里要减去3却还似懂非懂,如果当时举例说明也许很有效果,比如:x-3=6,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就会发现我们要求出一个x是多少,就要根据方程的具体情况,若比x多余的就要减去,不足x 的就要补足,这样效果肯定好些。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等式的性质》是一节重要的数学概念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一、成功之处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在导入部分,我通过展示天平的图片,让学生回忆天平的工作原理,从而引出等式的概念。

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2. 实验探究,深入理解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我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的变化,自己总结出等式的性质。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等式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 小组合作,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交流想法,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4. 练习设计,巩固提高在练习设计方面,我精心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我还注意了练习题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1.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对一些问题的讲解过于详细,导致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最后练习的时间比较紧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不够全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了,有时候会出现重复啰嗦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让教学语言更加简洁明了、生动形象。

三、改进措施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

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教学节奏,避免在一些问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案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案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案【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设计在本次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具体的解释和巩固。

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等式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等式的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1. 教学方法选择恰当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讲授、引导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解等式的定义和性质,激发学生对等式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深入理解等式的性质。

然后,通过举例进行演练和探究,以培养学生运用等式性质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的能力。

最后,通过练习题的解答,巩固学生对等式性质的掌握程度。

2. 教学内容的安排合理在本次教学中,我将等式的性质分为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在每个方面,我先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和示例演示,然后通过练习题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样的安排,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灵活地应用到各种数学问题中。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引入有趣的实际生活例子,如使用天平来解释等式的自反性,使用镜子来解释等式的对称性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激发,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积极思考和探索等式的性质。

4. 难点和疑点的解决及反思在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对于等式的传递性存在一定的难度和疑惑。

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我采取了分析实例、讲解和引导的方法来解决。

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和巧妙的引导,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等式的传递性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但也有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会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实践,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大部分学生对等式的性质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根据性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尤其是通过实际例子的引导,学生能够将等式的性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加深入地理解等式的意义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式的性质(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信息窗三:等式的性质(二)教材、学情分析:前置基础: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等式与方程,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后继地位:为学习解形式如ax±b=c的方程和ax±bx=c的方程,和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的性质的过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重、难点及处理方法:重点: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这种类形式的方程。

难点: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

方法: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突破教学难点。

前置复习:1、什么叫方程?也就是说方程含有什么?2、解方程x+4=12x-3=24我们可以利用什么来解方程?(等式的性质1)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创设情景森林里正在举行动物交流会,我们去看看金丝猴和鹦鹉的对话。

(课件:情境图)2、提出问题看到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问题预设:鹦鹉重多少千克?(板书)3、找出等量关系你能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吗? 鹦鹉的质量×3=金丝猴的质量(板书) 4、列方程解答如果用x 表示鹦鹉的质量,你能列方程解答吗? 3X=2.4(板书)二、实验、观察、推理、交流 1、独立思考,探究方法(1)学生独立尝试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提问:怎样解这个方程?(先独立思考,算完后说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 (2)学生汇报解方程的过程并说明想法。

2、师生交流,验证方法刚才同学用到的方法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引导学生验证: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1)动态演示,初步感知①课件演示:借助天平来研究(课件演示动态效果: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X=20x ×4=20×4提问:要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右边托盘应该有什么变化? 能用方程来表示等量关系吗? ②再次课件演示: 3x=30 3x ÷3=30÷3要求:观察天平的变化,看图列出方程. 提问:通过刚才的演示,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交流,揭示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结合实例,巩固认识3×4=12 (3×4)×2=12×()3×4=12 (3×4)÷2=12÷()3、回归例题,总结方法(1)现在你能用等式的性质来解3X=2.4这个方程吗?学生板演,规范格式。

(2)为什么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3)检验。

4、应用方法,解决问题(1)4x=1.2(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算法,加深理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现在我们已经学会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答方程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屋,挑战一下!1、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数。

2、火眼金睛辨对错。

2x=10 x÷5=40解:2x×2=10×2 解:x÷5×5=40×5x=20 x=2003、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集体订正,检查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以及方程的解。

)4、解方程,看哪个同学做得又对又快。

5、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分析等量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

四、总结评价,反思质疑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预设1: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解方程。

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沿着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探索出了等式的性质(二),掌握了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相信会有更多的规律等着我们去发现。

《等式的性质(二)》学情分析等式的性质是学生在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一年级时的填出括号中未知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或□表示数等简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方程是一种新的数学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方程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因为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现在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是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

“数学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规律。

”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以及一些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进一步解释这些知识的数学本质,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是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初中学习对于学生的方程思维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小学让学生初步接触一点代数知识,能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逆向思考,未知数不参加运算,等于缺少一个条件,思维的步骤增加),为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做好认识的准备和铺垫。

教学时,我重视研读教材,切实在现实的问题中学习列方程和解方程,在现实背景下求解方程并检验,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促进方程思维的形成。

四是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简易方程学习内容的特点,决定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特别需要也比较适合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就书写习惯来说,无论是含有字母式子的书写,还是解方程的书写,都有必要从一开始就强化必要的书写规范。

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

等式的性质(二)效果分析表1:学生学习行为分析表2:学生学习效果分析等式的性质(二)教后反思1、前置复习个别学生略显紧张。

同时,教师的情绪也比较平淡,没有给学生创设轻松自然的氛围,使得前半部分的课堂有点沉闷,敢于大胆发言的学生也比较少。

由此可知:教师进入课堂就要立刻调动自己的情绪,使学生有轻松活泼的感觉,学生才会调动自己的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忘记身后听课的教师,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课堂也才会有活力。

2、情景导入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提出问题让学生先猜测的教学方法,因为平时训练的少,教师突然放手,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去思考。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包办现象,学生还习惯于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掌握新知,巩固新知,然后学会解题。

即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需要加强。

3、探究环节教师在探究环节,出示课件,并谈发现。

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学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待培养、加强。

同时也提醒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有层次,有坡度,使学生的思考有方向,有目标,一步一个台阶,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上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愣神时,及时将问题简单清晰化是明智的。

4、教学方法等式的性质(二),是要学生通过学习明白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不作除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式的性质(一),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者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如果再用得出等式性质(一)的方法去教学等式的性质(二),学生会感觉没有新鲜感,所以学生上课的时候积极性不高。

怎样能提升学生的思维价值呢?于是,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然后再去上课的时候,我抓住性质一,让学生通过性质一来猜想,是否会有性质二,学生一定会想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依然是等式,那么,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者除以同一个数,是否还是等式呢?有了猜想,就要验证,接着就让学生去验证,当学生举了好多的例子,验证了自己的猜想的时候,他们会有巨大的满足感。

课堂气氛比第一堂课活跃多了。

因此,对于教学设计,真的应该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反思。

等式的性质(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合作探索”红点标示问题是:“鹦鹉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引导学生学习等式的性质及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的方程。

教材分4个层次进行编排:先找出等量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然后借助天平研究等式的性质,最后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知识地位(1)已学的知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用字母表示数(2)本单元的知识:理解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一:χ±a=b★等式的性质二(本案):aχ=b解较复杂的方程aχ±b=c、aχ±bχ=c(3)后续学习的知识:代数知识3、思维地位学生思维方式的转换和飞跃,是学习代数重要的思维基础。

实现“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变。

4、教学建议(1)从解决问题入手,体验学习新知的必要性,同时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经历“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的过程,体会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想象—概括”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做好提升工作。

(3)渗透“猜想-验证”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科研意识。

(4)加大引领力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做好学生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引领,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解决问题到天平活动的过渡。

对解方程思路、步骤及格式的引领。

《等式的性质(二)》评测练习1、在○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数。

2、火眼金睛辨对错。

2x=10 x÷5=40解:2x×2=10×2 解:x÷5×5=40×5x=20 x=2003、那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4、解方程,看那个同学做得又对又快。

x+2.5=36 2x=4.6 x÷10=12.52.5x=10 x÷6=7.8 5x=20.25、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x 米x厘米5米正方形周长是12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是是15平方米。

《等式的性质(二)》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3x-x=4),了解方程的作用”“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课标解读“等式的性质”属“简易方程”的范畴,是数与代数领域“代数”中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