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模
土地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土地的特性:自然特性:1.位置的固定性;2.面积的有限性;3.质量差异性;4.功能永久性。
经济特性:1.供给的稀缺性;2.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3.报酬递减的可能性;4.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用各种利用类型土地占该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
土地利用基本原则:1.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向结合;2.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3.专业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4.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5.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城市土地利用特性:1.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具有特殊重要性;2.城市土地利用途径更具多样性;3.面积对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4.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对于城市土地更为显著;5.城市土地用途改变的代价相对巨大。
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在单位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土地利用规模:是指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如企业,城市等)所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应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条件:1.非农业发达,农业劳动力已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且这些劳动力转移后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职业和收入。
2.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3.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增强。
4.农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
农业经营规模:泛指农业经营单位的规模量(包括规模总量及单一生产要素的规模量),是一切农业经营部门,一切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一切农业经营单位经营活动的数量反应,是普遍的数量反应。
土地规模经济:土地规模经济的扩大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表现为伴随着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不断降低。
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当前的土地利用不能对后代的持续利用构成危害,即土地的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影响人类今后的长远需要。
土地人口承载力:也叫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是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农业土地规模利用
1、自有土地经营权农业企业
2、租入土地经营权农业企业 3、土地经营权入股型农业企业 (四)规模服务型
(一)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通过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和集中实现土地规模 经营时,可以把土地的家庭承包看做是一个所 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离”的过程。
(二)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主体是拥有农地 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农户转出戒者转入土地承 包经营权的意愿和行为,直接影响着能否有效 地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市场竞争格局: (1)为了在相对不利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 展,农业始终面临着扩大规模或者提升组 织化程度的压力。 (2)为了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 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求农业扩大土地经营 规模。
1、农业劳劢力均负担的耕地面积的增加,使 得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成为了可能。 2、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3、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强。
4、农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
最先在沿海兴起的原因:非农业发展迅速, 工业化的进展快于其他地区。 我国的农业规模经营的渐进性,由农户小 规模经营过渡到较大规模经营的相当长的 阶段。
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就是能取得最佳土 地规模效益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一)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征 1、地区性 2、劢态性 3、层次性 4、适应性
法国
农场平均土地面积由1955年的14.3公顷增加到1977年 23公顷以上。
德国
农户土地经营面积由7公顷扩大到1980年的16公顷。
由此可见: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以家庭经营为 基本制度,但家庭经营的土地规模随着工 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扩大。农业 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加速了农业现代化, 促进了现代技术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了 农业的高速增长,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 平。
土地的集约利用和规模利用
产旳投人)作为一种整体纳入变动生产要素类, 求得这些投入旳最适量。
第四节 土地旳集约利用
土地旳集约利用,是指合理投入劳动、 资本和技术,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以取得土 地最高酬劳旳一种经济行为。一般以集约度 来衡量土地集约利用旳程度。集约度就是指 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旳资本和劳动旳数量。
y 50
G 40
30
F
20
II
10
EI CD
III
O HA
B
x
5
10
15
20
25
土地酬劳变化三个阶段
三、土地酬劳变化旳三个阶段
上图中,横轴表达可变要素旳投入量,纵轴表达产出量。 第一阶段:要素投入在“0<X≤A”范围之内
边际产量不小于平均产量,总产量和平均产量都处于 递增旳阶段,每增长一单位要素投入都能使产量急剧增 长。但是,生产要素旳最佳投入点不在本阶段。
威斯特首次正式提出 “土地酬劳递减规律”
劣等土地之所以必须日渐耕垦,就在于‘土地 酬劳递减律’之故。
在耕作改善旳过程中,原生产物数量旳增长将 花费日益增大旳费用,或者换句话说,土地纯 产品和它旳总产品旳百分比是连续递减旳。
三、土地酬劳递减规律思想旳中期演变
马尔萨斯最早提出“土地肥力递减规律”
杜尔阁对“土地酬劳递减规律” 旳内涵进行了详细表述
“撒在一块天然肥沃旳土地上旳种子,增长劳 动投入后,产品产量增长旳百分比会不小于投资增 长旳百分比,直到这一百分比到达它所能到达旳最 大程度为止。超出这一点再增长投资,产量旳增长 会越来越少,直到土地旳肥力被耗尽,投资旳增长 不会使产量有任何提升。”
合理拟定农业土地利用旳集约度
村镇土地规模利用评价方法初探——以长三角为例
村镇基 础设施 系统空间配 置技术 术 村镇规划 公众参与技术
土地整治技术
村镇公共服务设
土地利用 调控技
旅系统空间配置技术
专家访谈法 ̄ A 层次分析法三种方法互为补充 。 I HP 3
镇企 业布局分散 , 农村居民点不集 中,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或者 不完善以及产业结 构雷同且土地产出偏低 。 用于村镇空间规 划的技术很 多, 但目前对 村镇土地 规模
性的贡献。 但在 经济发展 、 城市化进程步人新 的发展阶段的过 程 中, 种分散式发 展模式逐渐 形成了村 镇发展 的孤 立性 和 这 封闭性, 成为制约着长三角村镇扩大规模 、 持续发展的主要因 素。 0 9 年代中期, 这种分散式发展的弊端已经渐渐暴露 。 为此 , 从19 年以来 , 96 江苏开始了较大规模 的撤 乡并镇 、 乡建 镇工 撤 作。 这项工作的推进在减 少乡镇数量 , 提高小城镇规模水平的 同时, 通过若干地域临近而社会经济关系又密切的乡镇进行重 组合并, 实现了空间与发 展的整合, 扩大了/城镇发展空间, J 、 减 少了不必要 的区域内耗。 但是 , 长期以来的分散 式发展以及滞后 的行政管理体制, 使得分7 4 所造成 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 it  ̄ 生的 解 决。 这种分散化和土地 利用的不集约不规模 主要表现在 : 乡 ( ) 三 村镇土地利用规模技术评价方法 村镇土地规 模利用技术适宜陛评价主要使用定 『分析法、 生
村镇建设 I 目 王 栏编 雷 辑
以长三角为例
● 王滔滔 陈忠暖 刘燕婷
一
、
长三角土地规模利用现状
目前, 长三角土地利用呈现 出农用地细碎化 、 居民 点和工
层面切入 , 分别 以土地规模利用的实现 流程作为评价维度 , 以 当前长 三角土地规 模利用存在的问题 作为评价 维度 及以土地
2-农地集约利用与规模利用
产 品 平 均 成 本
A
B
LAC
M
0
Mˊ
土地经营规模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土地规模经济
土地规模的扩大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
表现为伴随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单位产
品平均成本的不断降低
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
内部规模经济: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企业
内部产生的效益。
来源于固定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从财务上看, 表现为固定成本不可分割造成的分摊成本的降低).
即模拟森林生 态系统对光能 的空间多层次 利用,进行立 体开发,亦称 立体农业。是 生态农业的具 体模式之一。
水体立体农业
平原立体农业
利用不同种植物的不同高度、不同
生育期、不同需光强度,及植物与动物
之间的相互利用、转化等关系,组装多
种生物结构模式,从空间和时间上充分
利用光能。
1、不同种植物按高杆和矮杆合理搭配,变
土地肥力
土地肥力: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 人们通常所讲的土地肥力实际是指土地的经济
肥力,它是由土地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构成的
综合体.
自然肥力:表层土壤所含的植物养分.
人工肥力:投入土地的劳动、科学技术和资本.
现实肥力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工肥力的变化.
土地报酬
报酬:在付出物质或精神的东西之后,所 得到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回报或享受.
循环经济的 “3R”原则
“减量化”(Reduce)原则:减少进入生产 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 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再利用”(Reuse)原则:提高产品和服 务的利用效率,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 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 “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要求物品完 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土地规模利用
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摆脱小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
地位,享受购销阶段的规模经济 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获得生产阶段的
规模经济
土地经济学
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条件
非农产业发达 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强 经营者素质的提高
土地经济学
同理,可得出中规模组、大规模组和特大规模组的综合评分 值分别为3.00、3.00和3.60。可见,特大规模组的综合评分值 最高,所以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应在1.54公顷以上才是土地适 度的经营规模。
(3)单位费用支出则呈现为先降低而后又升高的
通过综合权衡,可以认为,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大 于1.54
土地经济学
综合评价法:汉阳县部分农户土地规模效益比较
综合评价法是通过对选取的评价指标的同度量化,并经指标 分组,最后计算出各规模组的综合评分值来确定适度土地经 营规模的一种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品平均成本的不断降低
土地经济学
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
内部规模经济: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 企业内部产生的效益 来源于固定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从财务上 看,表现为固定成本不可分割造成的分摊成 本的降低) 来源于各生产要素间相互联系的不可分性 来源于平均交易成本的降低
外部规模经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 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利益。
河北省宁晋县15个粮食专业户的调查资料为例,在 粮食产量(Y)与劳均承包土地面积(X)之间直接建立 生产函数模型Y=0.39+0.0695lnX
土地经济学
(2)当把土地规模效益确定为经济、生态、社 会效益的综合时,需要一指标体系评价: • 商品生产类: 商品量、商品率、销售额、收购计 划完成率等 • 劳动生产率类: 劳均年产量、劳均年产值、劳均 年收入、活劳动利润率等 • 土地生产率类: 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 单位面积纯收益等 • 资金生产率类: 资金产出率、资金利润率、成本 产出率、成本利润率、单位产品成本等 • 生态效益类 : 土地肥力、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等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土地计划利用:按照事先确定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的规定的用途和条件对土地加以利用。
2.土地利用规模:是指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如企业、城市等)所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应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3.土地人口承载力:也叫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是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4.土地使用权转让: 土地使用者将土地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与赠与。
5.土地税收: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其政治权利,运用法律手段,从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手中无偿、强制、固定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
6.土地可持续利用:当前的土地利用不能对后代的持续利用构成危害,换句话说,就是土地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有利于人类今后的长远发展。
7.土地利用结构:在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
8.土地的经济供给: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有效供给。
9.土地使用权出租:土地使用者作为出租人,将土地使用权随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租赁给承租人使用,并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10.土地价格评估:专业人员按照一定的土地评估目的,遵循科学的土地估价原则、程序与方法,对土地市场价格的测定。
11.土地集约利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2. 农业经营规模:泛指农业经营单位的规模量(包括规模总量及单一生产要素的规模量),是一切农业经营部门、一切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一切农业经营单位经营活动规模的数量反映,是普遍的数量表现。
13.土地使用权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使用,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辖区内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做出的长期全面安排,重点在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
土地经济学复习重点
(1)地租: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它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2)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地价:指土地所有者向需求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
(5)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6)土地:由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围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3)级差地租Ⅰ:由于土地肥力差异和土地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4)级差地租Ⅱ: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6)垄断地租: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而产生垄断,因而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7)建筑地段地租: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资本家为了使用土地,获得建筑场所而缴纳的地租。
(8)城镇基准地价:在城镇规划区,在设定的土地开发程度、容积率等条件下,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的土地按商业、住宅、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时点法定最高出让年期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土地面积的区域平均价格。
(9)农地基准地价:在划分土地均质地域的基础上,以农用地纯收益为依据,采用对一定均质地域取样本地价数据加权平均作为农用地的基准地价。
10)标定地价:根据政府管理需要,评估的某一宗地在正常土地市场条件下,于某一估价期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
它是该类土地在该区域的标准指导价格。
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财产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体制的建立、演变及实施等方面的问题土地资产流转:土地资产流转指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进入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价值实现问题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利用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和使用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用各种利用类型土地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区位理论:关于自然物体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指导土地分区利用的基本原理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是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土地集约利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指对未利用或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性的措施使其成为可利用的或效益更高的土地的过程土地保护:指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经营,是当代人得到最大的综合效益,并能保护土地的潜力以满足后代人对土地的需要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后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杜能圈:城市周围土地的利用类型遗迹农业集约化程度都呈圈层变化,围绕城市消费中心形成的一系列的同心圆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土地面积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土地肥力:指农用土地生产农产品的潜在能力土地报酬: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比关系土地利用规模:指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所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规模报酬:有“纯粹规模”变动而引起的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规模经营:指一个企业的规模扩大而获得的效益,而不是两个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一起所获得的效益部规模经济:指因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企业部产生的效益外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行业单个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利益外部性:指一项经济活动不仅决定着自己的经济效益,而是给活动以外的第三者或者社会带来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既要满足当代人对土地的需求,又要保证今后长远发展对土地的需要。
加快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利用的意义
加快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利用的意义摘要: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发挥到了极至。
如果对现行土地制度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通过地价评估、低价出让、依法颁证、合法交易等步骤逐步建立和培育农村土地市场,盘活农村土地资产,不仅将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活跃,而且对于解决耕地大量浪费、人口无序增长、乡村债台高筑等尖锐的社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土地规模经营1、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特征我国现行的“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是由传统的人民公社土地制度演变而来,它明显具有行政主导的特征。
从建国初期由新政权主持的以均分为特征的土地改革,到迅速由初级形式向高级形式转变的农业合作化;从土地归几万人的公社所有甚至几十万人的县联社所有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到对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从土地承包制在全国的实行,到这一制度的多次调整,这些无不是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实现的。
现行农地制度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但在产权结构上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按照产权经济学的解释,产权实质上是市场行为人之间的一种合约,它通常可以以当事人的信守得到履行,国家对产权的介入主要是运用立法方式保证产权的普遍实施。
因此,国家对非国有产权的介入必须是有限度的。
如果国家过度地介入非国有产权,将会改变这种产权的内部结构,弱化这种产权的激励功能,降低其经济运行的效率,甚至影响资源优化配置机制的有效运行。
2、现行农地制度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在我国,土地是农民的主要财产和基本生活保障,是农民开创新的生产生活门路的主要资本。
但是,现行农地制度却不利于土地的增值和转让时价值的充分实现。
土地的价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包括气候、土地肥力、土地的种植结构、离市场的远近、运输条件,以及土地产权是否完善等因素。
在新农村建设中,科技进步、农田基本建设的展开和交通条件的改善,都有利于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业产出,实现土地的增值。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课程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2、土地的自然供给:自然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它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利用的土地资源,即后备土地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有效供给。
4、土地需求: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5、级差地租:是指租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起额利润。
6、绝对地租: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
8、地价:指土地所有者向土地需求者让渡土地所有权所获得的收入,是买卖土地的价格。
10、土地集约利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就是应尽可能地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至少应处于报酬不变阶段,而不是处于报酬递减的阶段。
15、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7、土地人口承载力: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20、产权: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
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21、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被最终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是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级差地租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绝对地租来源是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规划方案的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指标计算
规划方案的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指标计算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规划方案的用地规模和土地利用指标计算,是为了在城市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用地规模和土地利用指标计算的概念入手,探讨其在规划方案中的应用和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用地规模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用地规模是指规划方案所需的土地面积大小。
在制定规划方案时,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功能要求来确定用地规模。
用地规模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基于规划功能需求的用地规模计算,另一种是基于土地利用指标的用地规模计算。
基于规划功能需求的用地规模计算是根据规划方案中各个功能区的用地需求来确定用地规模。
例如,商业区需要多少面积的用地,住宅区需要多少面积的用地等。
通过对各个功能区的用地需求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整个规划方案的用地规模。
基于土地利用指标的用地规模计算是根据土地利用指标来确定用地规模。
土地利用指标是指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和指导的一种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强度等。
通过对土地利用指标进行测算和分析,可以得出规划方案所需的用地规模。
二、土地利用指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土地利用指标是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和指导的一种指标体系。
它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和潜力,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指标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和土地利用效益指标等。
土地利用类型指标是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和评价的指标。
常见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
通过对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分布和功能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土地利用类型指标。
土地利用强度指标是对土地利用强度进行评价的指标。
土地利用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承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功能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对各个功能区的用地强度进行测算和分析,可以得出土地利用强度指标。
第十一章 土地规模应用ppt课件
第一节 土地规模利用原理
四、集聚经济: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将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点所得到的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这就 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理论是分析城市土地规模利用的重要依据。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原因
1. 规模扩大中大数规则的作用
因为季节、景气循环以及其他的随机原因所引起的企业生产量和投入量的 经常变动,会增加库存等的企业成本和失业等的社会成本。然而,根据大数规 则 , 在存在大量企业,而且这些变动在企业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情况下,从平均
来看 ,变动的影响会相互抵消。在大量企业共存的大城市里,企业销售 额的变动一般会变小。由此可以节约库存成本,保持雇用稳定,提高经 济效益。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第一节 土地规模利用原理
2. 劳动力供给的互补性和生产的互补性
如同男女比例基本稳定一样,各种类型劳动力的比 例也相当稳定。大量使用女子劳动力的产业 , 必然 会向她们丈夫的工作地集中。大城市中各种类型劳动 力的共存, 使企业可以享受容易募集到所需人才和劳 动力的好处。
农业生产首先是要表现为一种土地规模,即在具有一 定肥力的土地空间上进行。其次, 土地规模是其他生产要 素规模的基础, 即只有在一定的土地规模上,才能决定劳 动力和资金的投入规模,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第一节 土地规模利用原理
二、土地规模报酬的变动类型
在生产经济学中,所有的生产要素以相同的比例,同 时增加或减少, 称为"纯粹规模 "的变动。由纯粹规模变 动而引起的企业经济收益的变化,称为规模报酬。
三、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
(一) 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不经济
土地经济
土地: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土地集约利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土地利用集约度:在生产过程中,单位土地面积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报酬:对一定面积土地投入中某项变动要素的生产率。
土地利用规模: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
土地制度:由土地所有、使用、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法权制度构成的土地财产制度。
土地所有制: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制度规定。
土地使用制:对土地使用条件、形式和程序的制度规定。
区位地租:经营不同的区位土地所获得的收益差额。
土地人口承载力:一定面积土地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土地产权制度:指一个国家土地产权体系构成及其实施方式的制度规定,是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市场:是土地这种特殊商品交易的场所或接触点,是土地交易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土地供给:指可利用的土地供给,即地球所能提供给人类利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地的数量。
土地需求: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土地的自然供给:自然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的经济供给: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供给。
土地价格:土地收益现值的总和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价值,土地金融:以土地为媒介进行的货币与资金的融通活动,通过信用方式、方法有效地组织和调剂土地领域中货币资金的活动。
地租: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土地税收:国家为了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按预定的标准强制性地从个人和单位向国家财政的资源转移。
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质量的差异性功能的永久性土地的经济特性:①土地供给的稀缺性②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③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④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⑤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利用的目标及基本原则是什么?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原则:①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相结合②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③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④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⑤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地质等经济因素:影响土地利用后的经济效益,经济价值的因素。
第五章 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利用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第一节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发展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变化阶段分析 第二节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变化阶段分析 土地的集约利用 第三节 土地的集约利用 土地规模利用原理 第四节 土地规模利用原理 农业土地的规模利用 第五节 农业土地的规模利用 城市土地的规模利用 第六节 城市土地的规模利用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发展和完善
西尼尔给其内涵增加了“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 西尼尔给其内涵增加了“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 这一重要条件。 这一重要条件。 土地收益递减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平衡问题 。 把“报酬递减规律”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般生产领 报酬递减规律” 域 报酬作为不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报酬作为不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演变成可变生产 要素的生产率。 要素的生产率。 引入“若干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 引入“若干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作为其发生 作用的前提条件。 作用的前提条件。
产出物的价格(或货币额) 产出物的价格(或货币额) 报 酬 = ————————————————— 价格形态) 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格(或货币额 或货币额) (价格形态) 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格 或货币额
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思想的形成和完善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早期表述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中期演变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中期演变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发展和完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发展和完 善
一、一些基本概念
多生产要素的产量函数 y=f(X1,X2,…,Xn) 某一中变动生产要素的产量函数 y=f(X) 总产量 TP=f(X) 平均产量 APP=Y/X 边际产量 MPP=dy/dx 生产弹性 EPP=MPP/AP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
型” ③“内股外租型”
土地经济学
(3)农村社区股份合作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是在坚持资产集体所有 和不可分割的前提下, 按照合作制原则,借鉴 股份制形式,以资本为纽带的联合与合作
1.农民害怕失去原有土地 2.农民对失去土地后身份问题的担忧 3. 社会保障的缺失加重了农民对土地规模 化经营的心理负担
土地经济学
对策:
1.顺利推行土地规模化经营, 教育是基础 2.以农民市民化的方式改变原有城乡二元 经济结构 3.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为农民消 除后顾之忧
土地经济学
4.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变动趋势
土地经济学
三、城市土地规模利用
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 房地产开发与土地规模利用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
由于集聚经济的存在,城市规模越大,经济效
益就越高
表现:下一层次城市的地均GDP为上一层次的
1/2;小城市的人均GDP为中等城市的1/4
来源: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均创造的GDP不
第五章 土地规模利用
一、土地规模利用原理 二、农业土地规模利用 三、城市土地规模利用
土地经济学
一、土地规模利用原理
土地利用规模 土地规模报酬与土地规模经济 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 集聚经济: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产生的规模经济
土地经济学
土地利用规模
土地利用规模:指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 的经营实体(如企业、农场、城市等) 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
第三 由于目前家庭承包制的产权残缺,农用地转 非农用地的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农民利益受 损,农地产权私有制有利于9亿多农民加强对 其土地权益的自我保护,以及消除农地非农 化过程中的寻租现象。 第四 目前农地制度下,土地不能作为抵押品,影响 农户贷款。
土地经济学
2)农村农地合作经济组织
(1)农民专业合作
土地利用规模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 的一个 指标。 农业经营规模不等于农业土地利用规模,但农业经 营规模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利用规模。 土地利用规模对工商企业的经营规模不具决定意义。
土地经济学
产 品 平 均 成 本
A
B
LAC
M
0 土地经济学
Mˊ
土地经营规模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二农业土地规模利用
由于房地产具有与特定土地固定相 连、一旦建成无法移动等特点,决定了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存在外部性
许多外部不经济的产生是由于开发土地 规模太小造成的。解决措施是采取集体行 动,通过扩大开发规模使外部性问题“内 部化”
土地经济学
1.国外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变动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西方国家迅速实现 工业化,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经营规模呈 迅速扩大之势
2.中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变动趋势 高级社(1956年)——200公顷 人民公社(1958年)——4000公顷 生产队 ——20公顷 承包户(1978年以来)——0.53~0.63公顷
土地经济学
3)“小户”经营
土地经济学
我国农业部有关机构对800农户的调查显示
农场规模 (亩) 0~2.5 2.5~5
亩均产量 人均收入
201.3
197.1
略同
最高
5~20
20~30 30以上
土地经济学
246.1
226 189.4
略同
较高 最低
3.实现农地规模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
题及其对策
存在问题:
公共设施的不可分性与土地规模利用
房地产开发中,存在一个能够满足开发项目功能发 挥所需的基本公共设施建设的要求并使得基本公共 设施得以充分利用的最低的合理用地规模
以居住小区开发为例,其合理用地规模主要的制约 因素为:公共设施服务经济性和服务半径;交通条 件;社区活动和管理方面的影响 土地经济学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外部性与土 地规模利用
土地经济学
1)农地产权私有化
第一 认为私有产权是明晰的,通过市场机制能够 将土地配置到效率最高的地方去,从而实现 土地的有效流转和向种田能手集中,解决农 业生产细碎化的问题,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 以获得规模经济 第二 有恒产者才有恒心,土地私有化能调动农民 向土地长期投资的积极性和生产的热情。
土地经济学
断提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均占用的土地
面积不断节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城市规模经济 (据王小鲁等人的研究)
200万人时规模净效益最大 小于200万人,规模经济 超过200万人,规模不经济
土地经济学
适度城市规模
适度城市规模——城市人均效用水平最高
时的规模
大于适度城市规模的城市规模是稳定的市
场均衡,市场经济不存在对这种状况进行
自我修正的机制
在城市建设中采取控制大城市的做法具有
经济合理性
土地经济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实的城市规模,就 是由集聚经济和集聚不经济的平衡关系所决定
土地经济学
房地产开发与土地规模利用
公共设施的不可分性与土地规模利用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外部性与土地规模利用
土地经济学
1.相关概念
农业经营规模: 一般指农业生产单位中生产
力要素的聚集程度和组合关系,即土地、劳
动力、资金等要素结合起来,发挥作用的范 围和数量界限
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一般指农业生产经 营单位的土地或耕地的数量
土地经济学
2.目前学术界中的一些主流观点
1)农地产权私有化 2)农村农地合作经济组织
3)“小户”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