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社会的特征与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教学论文】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教师职称评定】

【教学论文】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教师职称评定】

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现代化”[1],一般是指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急剧变革、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指经济落后国家以发达国家现代化生产力为发展目标,努力追赶的过程。

对这个历史过程的学术研究早就开始了。

“欧风美雨”、“西学东渐”,指的就是中国的现代化过程。

“现代化”(或者“近代化”)这个词,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在汉语里了。

30年代,中国思想界还就“中国现代化”问题为题展开过讨论,那时已经较为全面地论及中国现代化的内外部条件、中国现代化应该走什么道路、现代化与政治统一的关系、现代化的资金与人才问题、现代化中的“工化”与“农化”的关系、现代化中的文化建设等等。

[2]但是在学术上建立“现代化”的研究框架,从现代化的研究视角来研究现代化过程,则是20世纪60年代才起步的。

我国研究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对现代化理论的形成过程作过认真研究。

他指出,从社会思潮的角度看,现代化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性工业化高潮阶段形成的关于社会变迁的新理论架构。

战后西方出现的这一社会思潮,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美国社会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衰败了,18—19世纪形成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只有美国充分享受了战争的胜利果实,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达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顶峰。

美国学者纷纷著述,大吹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现代世界体系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体系。

现代化不仅是“西方化”,首先是“美国化”。

这些观点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已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带有强烈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色彩。

在这种氛围下形成的现代化理论思潮,是乐观的社会进化论思潮的产物,是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产物,是战后“美国第一”的自大狂思潮的产物。

美国学者认为:“现代化概念主要是一个美国式的概念。

”[3]这是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基本的社会背景。

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另一个国际背景是,战后东西方尖锐对峙,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间形成了长期“冷战”的局面。

透视现代性

透视现代性

透视现代性【摘要】现代性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概念,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

本文通过对现代性的定义与特征进行解析,探讨了透视现代性的理论观点,以及透视现代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文化视角下,我们还研究了透视现代性在文化领域的意义和影响。

文章还探讨了透视现代性的应用与展望,展示了它在不同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结论部分总结了透视现代性的启示,未来研究方向和实践意义,为进一步探讨和应用透视现代性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展望。

透视现代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现代性、透视、研究、定义、特征、理论观点、社会发展、文化视角、应用、展望、启示、未来研究方向、实践意义1. 引言1.1 透视现代性的意义透视现代性也有助于我们审视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关系。

通过对现代性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文化传统。

透视现代性还能够启发我们重新审视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和发展路径,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发展策略。

透视现代性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把握当下社会的本质和趋势,促进文明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引领我们迈向更加繁荣和和谐的未来社会。

1.2 透视现代性的研究现状透视现代性的理论观点。

在现代性理论的研究中,涉及到了众多学派和观点,如现代性的后果论、解放论、批判论等,这些观点对于透视现代性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

透视现代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现代性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透视现代性的研究也必须考虑到现代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这是研究透视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视角。

透视现代性的研究现状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未来需要更多学者积极参与,深入探讨现代性及其影响,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2. 正文2.1 现代性的定义与特征现代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等现象的背景下产生的新的社会形态。

现代化模式及其特征

现代化模式及其特征
◆ 早发内生型主要是指现代化起步较早并靠自身内部社会经济要
素发育而形成的欧美发达国家,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英国、法国和美 国等。其突出的特征是自发性、渐进性和自下而上的过程。
◆ 后发外生型模式是指现代化起步晚,主要由外来文明因素的渗
透而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日本和俄国等。 其特征是由于这些国家内部缺少现代性因素的基础,社会发展状况与 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因此它们要在短时间内走完发达国家 几百年走过的历程,难以避免地会使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形成现代化过程中一系列的“两难窘境”。
(四)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 发展中国家混合式、东亚现代化模式
中国研究现代化的著名学者罗荣渠教授按照社会形态或制度将现代化模式划 分为三种。
◆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类型。其发展格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自由市场+分权型或
集权型现代国家机构”。这一类型完全是自发形成的,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步趋于成熟。
◆ 东亚现代化模式。这是罗荣渠教授在后来的“现代化新论续篇”一书中提出的第四
种新的模式。他认为,东亚的现代化具有共同特征: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突入,使东亚被 逐步纳入了以西方为中心的新的世界体系,于是东亚才被卷入了世界巨变的大潮,开始了从 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世界的新的社会经济体制缓慢转变的过程,也即从自身衰败化、边 缘化与半边缘化,走向革命化和现代化。
(五)渐进发展、跳跃发展、被动发展、全新发展 模式
我国另一位现代化研究学者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书中把世界各国政 治现代化的模式概括为四种:
◎ 一种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渐进发展”的政治现代化模式。北欧国家、低地国 家和原英国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现代化均属此类模式。
◎ 另一种是以法国为代表的“跳跃发展”的政治现代化模式。此外,俄国、西 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的政治现代化也属此种模式。

现代性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现代性的困境何在?

现代性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现代性的困境何在?

现代性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现代性的困境何在?现代性是指,工业化所导致的社会模式,它是自工业化开始后的社会变迁的过程。

彼得.伯格(1977)在社会变迁的研究中,指出了现代性的四个主要特征:(1)传统的小型社区的衰落。

过去,人们生活在很小的社区里,生活以家庭和社区为主要内容,传统生活方式使每个人都有一个明确的位置,可以强烈感受到彼此的身份、归属和目的。

而现代化则使人与整个世界联系起来,小型社会正在走向衰落。

(2)个人选择的扩大。

社会的多元化导致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选择增多,人们开始,把自己的生活堪称是一系列永不休止的选择的过程了。

(3)社会分化的加剧。

工业化前的社会是受家庭纽带和宗教信仰所统一的社会,社会分化和变迁遭到阻止。

而现代化则促进了城市的扩张、官僚机构的增多、融合了不同背景的人,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信仰和行为方式。

(4)对未来的关注和对时间更清楚的认识。

现代社会之前,人们关注的是过去,但现代社会的人们则更多地考虑未来,并且对新发明和新发现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这点深信不疑。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后工业时代的社会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反思,这就是“后现代性”。

后现代性有如下几个问题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反省:(1)在很多方面,现代性已经失败。

如贫困问题在20世纪很多国家仍旧没有得到解决。

(2)进步的光环在消失。

后现代的人们对未来不再信心十足,过去的乐观主义被悲观情绪所取代,人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正在逐渐变糟。

(3)科学不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科学并没有解决问题,如健康状况等,反而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环境污染等。

(4)文化争论加剧。

诸如社会正义、环境和动物权利等议题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

(5)社会习俗在改变。

由此可以说,我们不能把现代性单纯地理解为一种进步。

我们必须要思考这种所谓的进步背后所隐藏的缺陷。

社会学基本概念 吉登斯

社会学基本概念 吉登斯

社会学基本概念吉登斯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和社会变迁的学科,而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则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对社会学基本概念的阐述有着重要的贡献。

首先,吉登斯在其著作中提出了“结构化”(structuration)的概念,强调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认为社会结构不是外在于个体的束缚,而是由个体的实践不断构建和维持的。

这种双向的结构和实践的互动关系,使社会生活具有了动态性和变化性,这一概念对于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吉登斯强调了社会的“现代性”(modernity)问题,认为现代社会具有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模式。

他指出,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高度的社会分工、复杂的社会机构、个体的自由选择和社会的不确定性等。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深刻影响了后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变迁的趋势。

此外,吉登斯还提出了“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s)的概念,强调社会结构的重要性和社会规范的影响。

社会制度包括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各种社会规范和社会组织形式,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吉登斯的社会制度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社会规范的变迁,从而更好地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的未来走向。

总的来说,吉登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变迁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结构化”概念强调了社会结构和个体实践的互动关系,揭示了社会的动态性和变化性;现代性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特征和社会的运行模式;社会制度理论则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的规范影响。

通过学习和理解吉登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社会的本质和社会的变迁规律,为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生活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新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也在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就。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新发展中,中国以自己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全面进步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内涵、新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新发展的有效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下的现代性发展路径和特征。

具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发展的根本目标。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条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发展的政治支撑。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持和文化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发展的文化支撑。

社会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发展的社会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可持续发展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发展的生态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内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发展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独特性和特色性,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发展路径和价值取向。

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新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途径。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经济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政治现代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要坚持以文化建设为灵魂,不断提高文化现代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促进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方法是一个涵盖了广泛领域和多样化技术的学科,它旨在探索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结构和变迁。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即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实验和数据收集,以科学的态度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社会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类型。

定性研究侧重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解释,通过访谈、观察、案例研究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这种研究方法适用于探索性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理解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定量研究则侧重于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量化数据,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和规律。

这种方法适用于验证性研究,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精确的描述和预测。

在进行社会研究时,研究人员需要遵循一定的研究步骤,包括明确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注意研究的伦理性问题,如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和权益,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等。

此外,社会研究的方法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技术,如抽样、变量、假设检验等。

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以代表整个总体。

变量则是指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种因素或属性,如年龄、性别、职业等。

假设检验则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来推断总体参数的一种统计方法。

总之,社会研究的方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领域,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工具和技术来探索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变迁。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题目:鲍曼“流动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研究
研究背景:
在当代社会学研究中,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

鲍曼认为,现代性的本质特征是流动性,而不是稳定性。

人们处于
的现代社会是一个流动的社会,无论是空间上的流动、时间上的流动还
是身份和社会角色的流动,都成为了当代社会的日常经验和现实状态。

因此,流动性成为了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和特征。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社会理论,具体包括:1)阐释鲍曼对流动性的社会学定义和理解;2)分析流动性对个体生活、社会组织及人类文明的影响;3)评析流动性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局限;4)探讨如何应对流动性带来的挑战和困境。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理论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鲍
曼的社会理论思想和其对流动性的阐释和分析。

结合相关理论和案例,
探讨流动性主义在实践中的价值和局限,并提出在当前现代社会中应对
流动性挑战和困境的策略和建议。

预期研究结果:
通过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的研究,可以深刻理解当代
社会的流动性特征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对当代社会的发展
和变迁做出更为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通过对流动性主义的分析,可以更
加清晰认识流动性带来的价值和挑战,并为制定当代社会治理策略提供
借鉴和启示。

2“现代性”与“现代化”

2“现代性”与“现代化”

“现代性”与“现代化”陈嘉明“现代性”是自上世纪末叶以来,不仅西方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且也是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

对于我国学者来说,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中国正处于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因此探讨现代化过程的本质及其结果,即“现代性”,是尤其有意义的。

特别是在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出现之后,它对现代性的批判更加引起我们对现代性问题的关注,因为这一批判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现代性问题,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应当产生什么样的现代性。

在进行这一思考时,什么是“现代性”,它正确的内涵是什么,与“现代化”概念有什么区别,无疑是首先应当辨明的。

一、现代性的诸种界说对“现代性”的研究涵盖了哲学、政治、社会与文化等不同领域,因此这一概念的运用也就相应有了学科上的差别,从而有了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意义上的,以及文化和审美等意义上的现代性。

吉登斯对现代性的研究是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的,因此他将现代性看做是“后传统的秩序”。

它首先指的是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或者说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

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大致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

其次是指资本主义,包括其竞争性的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商品化过程中的商品生产体系。

西方结构功能学派所概括的现代性的特征,同样是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的。

它从社会的变动方式着眼,立足于“现代性”与“传统”的区别,由此对现代化进程及其产生的现代性属性作出界说。

在这一理论中,“传统”与“现代性”分别是前现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特征。

现代性是社会在工业化推动下发生全面变革而形成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是各发达国家在技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这些特征是:①民主化;②法制化;③工业化;④都市化;⑤均富化;⑥福利化;⑦社会阶层流动化;⑧宗教世俗化;⑨教育普及化;⑩知识科学化;⑾信息传播化;⑿人口控制化,等等。

结构功能学派的上述现代性界说的一个优点是较好地辨析了“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关系,把后者看做是前者的“属性”。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 2、联系实际,尝试运用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完 成一项具体研究。
一、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1、社会学研究及其特征 2、社会学方法论的结构 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 4、社会学的三种主要方法论
1、社会学研究及其特征
(1)社会学研究的涵义 所谓研究,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以 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社会学研究(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 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 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 活动。 从这一定义可知,社会学研究是科学的一个部分,它 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其 作用是对社会加以说明、解释或预测。
5、形成结论
社会学的研究并不是要回答关于某一主题的所有问题。 因此,一个研究的结论并不代表此研究的结束,它也 代表了一个开始。 结论的形成为特定的研究内容划上句号,但也提出一 些需要更进一步探讨的构想。 是否支持假设,控制其他因素。 举例:受教育是否值得(定义问题);其他关于教育 与收入关系的研究(回顾文献);一个人的教育水准 越高,其收入水准也越高(建立假设);选定研究设 计并搜集与分析数据,确定样本具有代表性,同时数 据是有效而可信的;最后形成结论:一个人的受教育 水准越高,其收入水准也越高。
2、社会学方法论的结构
社会学研究方法就是社会学用以研究社会的方法。社会学方法论 主要是指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或者说,它所 涉及的是规范社会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学方 法论有不同层次和复杂的结构: (1)哲学理论前提:哲学作为理论的最高形式,既是表述社会现 象的最高理论,也是认识社会现象的最一般方法。它是构建具体 学科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 (2)一般社会学理论前提:提供结构变量,构建中层理论的前提 和出发点。 (3)中层社会学理论前提:提供具体变量。 (4)社会学研究的逻辑:规定研究程序和研究手段的逻辑合理性 和实际有效性 以上四方面是构成社会学方法论的四大要素。

关于社会学家对于现代性理论的综述

关于社会学家对于现代性理论的综述

关于社会学家对于现代性的理论摘要: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而在当代社会学阶段,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旨趣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的回归,这一方面表现在对古典社会学理论的重视,人们纷纷回归到古典社会学理论中吸取养分,并把社会学古典时期的现代性议题重新纳入了讨论的范畴,本文将重点讨论早期的一些社会学家对于现代性的阐述与观点。

关键词: 现代性哈贝马斯理性化正文:(一)前言随着现代性的发展,关于现代性的阐述越来越多,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性” 是指启蒙时代以来的“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

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

而且现代性推进了民族国家的历史实践,并且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政治观念与法德观念,建立了高效率的社会组织机制,创立了一整套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

按照现代性最权威的理论家哈贝马斯的说法,“现代”一词为了将其看做古往进来变化的结果,也随着内容的更迭变化而反复再三的表达了一种与古代性的过去息息相关的时代的意识。

而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关于现代性的定义是这样的:从根本上清除宗教神学笼罩在人头上的阴影,相信主体的力量,力求建立对世界内在的理性的解释,是所有的生活领域变成一个自在的有机组织。

我们为了更好的了解及掌握现代性的理论,本文将阐述一些社会学家们的现代性理论并作比较。

(二)主题一般而言,启蒙运动是现代性理论的开端。

“在哈贝马斯看来,现代性的核心思想是从时代的科学经验,而不是从美学经验中生发的。

启蒙思想家受牛顿科学成就的启发,相信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人类在现代自然科学中找到了理性的典范,相信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人类获取真理的普遍方法。

启蒙精神的显著特征是科学的理性主义。

科学既是合理性的典范,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工具。

具有普遍性和确定性的自然科学和数学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哲学纷争,提供了一种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可靠工具。

”科学、理性和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启蒙精神本质上是理性主义的、科学主义的和乐观主义的。

浅谈社会性质从前现代性到现代性的过渡

浅谈社会性质从前现代性到现代性的过渡

浅谈社会性质从前现代性到现代性的过渡1. 引言1.1 社会性质演变的历史背景社会性质演变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过程。

这些社会形态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生产力、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原始社会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人们生活在小规模的部落中,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和生活。

随着农业的出现,奴隶制度逐渐兴起,人们开始形成更大规模的社会组织,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封建社会时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制度逐渐崩溃,资本主义社会得以崛起。

资本主义社会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关系和文化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些历史背景为社会性质从前现代性到现代性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1.2 现代性的概念现代性是一个涵盖广泛、复杂的概念,通常被认为是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开始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和政治现象。

现代性的概念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对权力、知识、个体、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的重新定义和调整。

在现代性的理论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包括个人主义、合理性、理性化、科学化、技术化、自由、平等、民主等。

现代性也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发展动态性的过程,其核心思想是以理性和科学的方式来改变社会结构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现代性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但它代表了一种对传统观念和价值观的挑战和重新思考。

现代性的出现和发展对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价值和意义。

现代性的概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极大的启发和争议,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也塑造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走向。

2. 正文2.1 社会性质从前现代性到现代性的过渡社会性质从前现代性到现代性的过渡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社会性质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转变。

《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记录

《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记录

《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阅读随笔1. 《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导论当我们步入21世纪,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着。

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成为了我们理解这个时代的关键词。

这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它们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呢?现代性是指17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所发生的以科学、理性、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变革。

它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和挑战。

现代性的核心观念包括:科学方法、个人主义、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等。

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它认为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如异化、消费主义、环境污染等,都是由于人类对自然和历史的过度征服和掠夺所导致的。

后现代性主张多元化、相对主义和反理性主义,强调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和保护。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密切,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如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恶化、文化冲突等。

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现代性为后现代性和全球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后现代性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为全球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全球化则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发展的重要舞台和实践场域。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

我们需要认识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积极应对它们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通的便捷,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关系展开探讨,旨在揭示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现代性议题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中国社会学网

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现代性议题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中国社会学网

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现代性议题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文军摘要:作为现代性产物之一的社会学,其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就是现代性。

不仅如此,从其诞生之时起,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命运就与现代性紧紧拴在一起了。

无论是古典社会学,还是现代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研究,其理论建设和目标取向的都是围绕现代性而展开的,其核心主题与根本使命就在于建设现代性和推进现代化。

因此,其形成的研究范式也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中心论、西方中心论和人类主体中心论为特征的“现代性研究范式”。

关键词:现代性;社会学理论;古典社会学;现代社会学;当代社会学一、现代性: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为满足现实的认知需要,回应时代所提出的问题。

作为一门独立形式的社会学的出现与现代性的产生是一致的,它既是对现代性发展及其后果的理解和阐释,又是现代性发展的后果和原因。

具体来说,社会学的诞生就是为了探索由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及其所带来的后果,它既是民族国家的兴起、现代性的出现、工业革命的爆发、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需要,也是现代性成长和人类科学知识不断分化----综合的直接结果。

因此,社会学从其诞生之时起,其命运就与现代性紧紧拴在一起了。

社会学作为研究现代社会及其变迁的一门学科,是对现代社会特征的一种反思性分析,其关注的核心就是“现代性”的形成和命运。

因此,“现代性”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正如斯马特(B.Smart)所说:“社会学研究领域的界定、学科主题的建构和适当方法论的发展,都是为了系统说明现代社会的现象,说明社会技术----这种技术既是为社会生活现行形式的规则或统治而提供的,又对他们会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控制。

正是基于这些术语和假定,社会学才在现代事物的秩序中以及在‘现代性方案’中占有一席之地”。

①吉登斯(A.Giddens)也曾指出,把社会学界定为对一种特定社会类型(即现代社会)特征及其对世界影响的研究,而不是以一种十分笼统的方式把它界定为研究“社会”的学科十分重要,②这也是使它区别于人类学、经济学等其它社会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学角度下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

社会学角度下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

社会学角度下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社会学是对社会现象和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它关注的重点是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规律、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变化、社会制度的运作等方面。

而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概念,在社会学角度下探讨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特征、影响和变化,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现代社会。

一、社会环境的特征社会环境是指个体生活的社会条件,包括物质、文化、制度等因素。

社会环境不断地影响个体的成长、行为和价值观念,因此其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1. 多样性现代社会的社会环境是非常多样的,这种多样性表现在各个方面,包括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方式等。

这种多样性虽然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也带来了难以处理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2. 矛盾性现代社会的矛盾并不断增加,这种矛盾体现在生活水平、社会地位、机会平等、资源分配等方面。

这种矛盾往往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社会问题的增加。

3. 现代性现代社会的社会环境具有现代性的特征,包括科技、文化、产业、教育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这种现代化的影响对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社会关系的特征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方式,包括个人之间、群体之间、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

如何理解社会关系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社会关系的作用和影响。

1. 多维度性现代社会的社会关系是多维度的,这种多维度体现在种族、性别、年龄、地位等方面。

这种多维度的影响对个人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命运共同体现代社会追求命运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旨在通过社会关系的互动和沟通,实现共同利益和目标的达成。

这种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对于社会环境中的不公正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社会网现代社会的社会关系形成了庞大的社会网络,这种社会网包括个人、群体、机构、社会组织等,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这种社会网络对于政策、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三、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

现代性的困境与出路的开题报告

现代性的困境与出路的开题报告

现代性的困境与出路的开题报告
题目:现代性的困境与出路
背景: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涵盖了社会、文化、政治、经
济等多个方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道德价值的淡化、社
会分化和不平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现代性面临着困境和挑战。

因此,探究现代性的困境与出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的:本文旨在从哲学角度探讨现代性的困境与出路,了解现代性
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找寻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研究内容:
1. 现代性的概念及其历史渊源
2. 现代性的困境和问题
a. 环境问题
b. 道德价值的淡化
c. 社会分化和不平等
d. 技术和媒体的影响
3. 现代性的出路和解决方案
a. 倡导绿色环保
b. 强调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
c. 实现社会平等与和谐
d. 创新技术研发和科技治理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阅读法和逻辑推理法进行研究。

首先从现代性的概念和历史渊源入手,分析现代性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以哲学的视角提出解决方案,旨在找到现代性的出路。

研究意义: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探究现代性的困境与出路,对我们认识和理解当今社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探究现代性的困境和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为当今社会提供有益启示和建议,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社会学的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前现代性

社会学的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前现代性
万方数据
矛 盾 则 是 主 观 与 主 观 或 主 体 与 主 体 之 间 的 矛 盾 #用 现 象 学的 话说 是 主体 间的 矛盾 $
现 代 社 会 学 就 是 以 工 业 社 会 为 基 础 #在 主 体 同 客 体 对 立 的 矛 盾 关 系 中 #把 社 会 作 为 外 在 的 对 象 加 以 观 察 !描 述 和 思 考 的 一 种 科 学的 思 维 方式 #吉 登 斯 称 之 为 /自 然 主 义 0的 思 维 方 式 #它 展 开 的 是 一 种 /单 向 解 释 01234567879:747;<3=>?$而 这 种 自 然 主 义 的 单 向 解 释 正 是 认 识 自然 !控 制 社 会 !推 进 工 业 化 进 程 的 一 种 不 可 或 缺 的 基 本 活 动 #是 物 质 生 产 活 动 的 必 要前提$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是社会生活主要任 务 的 工 业 社 会 #自 会 学 模 式 也 就 有 了不 可 怀 疑 的 根据 $
的 挑战$ 从 %&世 纪 初 期 到 ’(世 纪 中 期 #尽 管 人 类 社 会
经 历 了 两 次 世 界 大 战 的 沉 重 灾 难 #学 术 界 对 人 类 社 会 的 一 些 重 大 问 题 形 成 了 越 来 越 多 的 新 认 识 #出 现 了 唯 意 志 论 !存 在 主 义 和 法 兰 克 福 学 派 等 向 科 学 理 性 或 现 代 性 挑 战 的 新思 潮 #但 是 #社 会 学 并 未 因 此 而 转 变 对 工 业 化 !理 性 化 或 现 代 化的 热 烈 追 求 #现 代 性 原 则 仍 然 是 社 会 学 不 可 改 变 的 信 念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在 美 国 兴 起 的 现代 化 研 究 就 是一 个 明 证 $

社会研究方法(第7章)

社会研究方法(第7章)

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通常用一个变量来确定它对另一 个变量的影响。在证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上, 其他任何研究方法都不如实验研究有效力。
(二)实验法的基本逻辑
实验法的逻辑依据是差异法。假设变量间 具有因果关系是实验法的逻辑起点。通常 研究者预先提出一种因果关系的尝试性的 假设,明确被引入的自变量和要测量的因 变量各是什么,然后通过实验操作来检验 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过程中,必须 保证自变量是实验过程的唯一干预因子。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无法对一个研究课题 中的自变量进行干预,那么,此课题就不 适于运用实验法来研究。
三、实验法的分类
(1)根据实验场所: 实验室实验 实地实验 (2)根据变量的控制程度或实验设计的严 格程度: 纯实验——实验室实验; 准实验——实地实验(大致相当)
7.2 实验设计与实验步骤
1.自变量与因变量 (1)自变量: 又称实验变量或实验因子,指受实验者操 纵的原因变量。是指在实验中由研究者有 意控制,并且可能影响行为的条件或因素 实验刺激 两分变量 → 具有二种属性:(1) 呈现刺激 (2) 不呈现刺激。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实验者知道哪些 对象是实验组成员、哪些对象是控制组成 员时,他们对研究结果会产生定向的心理 期待,这种期待会影响到实验的进行、影 响到行为的测量、影响到对结果的解释。
从众实验:指出右侧中的哪一条 线段与左侧的线段等长
受试者们被告知,他们将与 另一部分人一同参与某项视 力测试,随后将出示一些图 片,并要求各自回答一些十分容易和显见的问 题。这个测试的陷阱在于,除受试者本人之外 ,房间里还有其他实验合作者共同进行这一测 试,他们将按照要求给出显然错误的答案。那 么,在大多数人都犯了再明白不过的弱智错误 时,受试者会与其他人给出不同的结果么?

现代性与现代化

现代性与现代化

会相比的根本变化,以及社会在城市化、 信息化、教育普及、知识程度提高等方面 的巨大进步。
三. 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关系
(1)现代性和现代化是极具复杂性和多样性
的,其范围广泛,集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教育和心理于一体。
(2)中国经历了各种动荡和革命还有社会整
合,直到中国经济大规模增长伴随着现代 性转型到现代化。现代性很大程度上仅仅 是一种产物,但现代化则不仅是产物,同 时更是目的和过程。
特征:世界性,历史性
二. 现代性与现代化的概述
(1)现代性是表现一种状态,具有现代的特
征和属性,相对落后的状态而言。它体现 了对现代文明发展历史进程,是对现代文 明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现实性和现实 存在的矛盾的反映。
现代性的研究涉及到哲学、政治、社 会与文化等领域,从而有了哲学、政治学 、社会学以及文化和审美等意义上的现代 性。现代性则主要是一个哲学范畴,着眼 于从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上把握现代化社 会的属性,把握“ 现代” 应有 的时代意识与 精神。
(3)现代性是社会在工业化推动下发生变革 而形成的一种属性,是现代化的属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现代化的过程产生了现代性的特征。
(5)以自由为核心,现代性形成的关键在于 建立起公平合理的权利关系。
(6)现代性不是现代社会的专利,不为发达
的现代国家所独有。可以说,一个国家和
社会,其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越高,其
现代性也就越强。 (7)现代化意味着动乱、滋生着动乱或引起 动乱,现代性意味着稳定,孕育着稳定或 带来稳定。
(2)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朝现代
方向发展,相对前工业社会阶段的发展而
言。它是被用来描述和评价近代以来人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路线
A:因社会成之为社会,而人成之为人 B:因人成之为人,而社会成之为社会
注:社会科学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超越性,这在时间的维度上表现为社会 科学对未来的展望和预测。但这种时间上的超越性最终还是要立足于在 人的规范性上,即类意识上面。社会科学的研究归根结底要使人成为人,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由、公平、正义、幸福等等。(类意识一词最早由吉丁
(1)社会科学的研究的目的 (2)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3)社会科学与马克思主义
如果你仅仅从意识形态的维度思考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则不免狭隘
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 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 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 就成为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
由于这一简单的事实,就形成人们的历史中的联系,就形成人类的历史, 这个历史随着人们的生产力以及人们的社会关系越益发展而越益成为人类的历史。 由此就必然得出一个结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 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一、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二、现代性社会的表象与本质 三、社会历史研究的困境与误区 四、基于现代性特征的社会研究方法
马克思赋予社会科学研究以人性之内涵的
C:马克思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批判性思想
注:其批判性就是在揭示各种社会形态中时代精神所依附的客观历史条 件,使类似于德意志意识形态那样自诩的永恒精神体现出历史的相对化
马克思致安年科夫的信: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 何一种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活动的产物。可见,生产力是人们应 用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先前已经获得的 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 式”。
斯提出,“首要的和基本的主观事实乃是‘类意识’。这一术语指的是一种意识的状 态,在这种状态中,任何生物不论其处在哪一层次,都将其它有意识的生物视为与己
相同的类”)
社会科学既是以人为核心的科学,又是超越人的科学
研究目的 寻找内嵌于人类行为之中的必然性
注:路线A立足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路线B立足于人的特殊性。路线 A强调社会交往关系与社会性反思,路线B强调主体性的构建与自我反 思。路线A与路线B也存在着共同点,即如何立足于社会与个体的关系, 使社会成之为社会又使人成之为人。因此,社会研究之中必然要处理 类意识与个体意识的联系。类意识的合理性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个体意识的合理性又立足于主体构建的必然性,所以,无论路线A抑或 路线B都要寻找到内嵌于人类的行为之中的必然性,这也相应构成了社 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目的与内容。
一、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社会科学的研究的目的 (2)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3)社会科学与马克思主义
方法/方法论
methodology
method+logos
根本上,方法或方法论是一种形式或理念
方法
视角 维度 问题 目的
社会科学研究并不是单纯的形而上学研究,它必须融入社会的具体之维
具体之维如何体现? 明确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
一、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二、现代性社会的表象与本质 三、社会历史研究的困境与误区 四、基于现代性特征的社会研究方法
一、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社会科学的研究的目的 (2)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社会科学与马克思主义
社会科学既是以人为核心的科学,又是超越人的科学
研究对象
社会及其变化发展的过程 人类存在与自我存在的关系
注:社会由人的思想和行为所构成,其中包含着观念、知识、 意志、欲求、也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接底,社会科 学是在处理人的问题,又在其中包含着人类存在与自我存在的 双重关系。因此,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对人的问题的研究, 而是社会与自我相互关系的研究。
社会科学既是以人为核心的科学,又是超越人的科学
历史发展的四个基本前提

物质生产 需求生产 人自身的生产 社会关系的再生产
注:社会科学与一切社会研究具体学科的区别在于,它不仅要在方法 论上进行形式化的反思,同时也要针对历史条件进行社会理论内容合 理性的进行反思,从这两个方面来讲,社会科学总体上是一种批判的 方法——源自理念与现实的差异性
一、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现代性社会的特征与研究与方法
关键词 现代性 重构
引言:所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不只是一种手段或途径 的设立,更是一种关于社会的根本性思考。现如今,社会变 化的深度、广度、多样性特征已经超越了特定维度的具体分 析,社会开启了多元化进程,甚至带有“碎化”的趋势。在 历史步入现代性之后,人关于自我和社会的认识不仅没有日 渐清晰,反而徒增诸多困惑。又因困惑过于繁杂,其诞生的 根源影影绰绰,哲学家与社会学家干脆用“现代性”一词来 表达如今社会的繁杂现状……
研究维度
静态维度
理念的永恒性:自由、平等、正义 具体的独立性:民族传统、国家主权、社会共识
动态维度 过去、现在、未来
注: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维度分析,社会科学不同于 研究具体问题、社会现象的具体学科,而是具有一定意义上的 方法论特征,是要从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中探究社会变化的根源 与规律。
社会科学既是以人为核心的科学,又是超越人的科学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社会维度的研究对象、路线、维度、目的 无一不是在马克思的意义重新被赋予人性之内涵的
马克思赋予社会科学研究以人性之内涵
A:马克思思想第一次立足于西方哲学主体性之维开辟了社会之维。
马克思: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马克思对调和上述两种研究路线首次做出了思考 。
注:一方面,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中,存在着超越性的前提,即人之自由 而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却未从此前提出发,而是从社会的具体 性出发分析人的本质实现的可能。也就是说马克思不是单纯从整体主体 视角设立个体,使个体丧失能动性,也不是单纯从个体出发,用主体性 构建替代社会性构建。而是从社会关系角度,将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人 的合理性需求融合在一起。成就其著名的“公共个性”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