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青铜器

合集下载

司母戊鼎介绍200字

司母戊鼎介绍200字

司母戊鼎介绍200字
司母戊鼎是中国青铜器中的一种,出土于湖北省安陆县司母戊墓中,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司母戊鼎是中国青铜器中的珍品,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杰出代表。

司母戊鼎的造型庄重大气,高约1.55米,重达875千克。

鼎身呈方形,四周有四只短脚,稳固而坚实。

鼎的四面各有不同的纹饰,其中三面刻有精美的图案和纹饰,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追求。

鼎身上刻有蛇纹、兽面纹、凤纹等,表现出神秘的宗教意义。

鼎耳上还有神兽的形象,栩栩如生,根据这些纹饰可以推测出司母戊鼎的使用者可能是一位重要的贵族或统治者。

司母戊鼎的出土,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艺,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面貌。

司母戊鼎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勾践剑 一级文物

勾践剑 一级文物

勾践剑一级文物
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 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望山楚墓群 1 号墓出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勾践剑长 55.7 厘米,柄长 8.4 厘米,剑宽 4.6 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有 11 道同心圆圈,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正面镶蓝色琉璃,背面镶绿松石花纹。

剑首为圆箍形,内有 11 道同心圆圈。

剑身两面有深色菱形暗纹,正面镶蓝色琉璃,背面镶绿松石花纹。

剑身正面刻有“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

勾践剑制作精美,历经两千五百余年,纹饰仍然清晰可见,毫无锈蚀,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它的出土,为研究越国历史和中国古代兵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同时,勾践剑也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的高超技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

由于勾践剑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并被誉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你必须知道的国宝 湖北省博物馆 青铜艺术精粹

你必须知道的国宝  湖北省博物馆  青铜艺术精粹

你必须知道的国宝湖北省博物馆青铜艺术精粹湖北省博物馆以所藏楚器著称湖北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为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其中,尤其以曾侯乙青铜器最为光彩夺目曾侯乙墓发掘了数量庞多的乐器,钟磬铭文中有大量乐理乐律铭文,显示了曾侯乙生前对于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的重视程度。

墓内还有大量铸造极精的青铜器珍品,及绘画、雕塑艺术、书法精品,并且大量文物并非冥器,而是曾侯乙生前所用之物,多为他亲自督造,说明他兴趣广泛,具有多方面的才华和较高的艺术鉴赏力。

战国| 曾侯乙铜编钟||| 战国早期乐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 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

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

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

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共65枚。

钟上有错金铭文战国| 曾侯乙铜冰鉴||| 1978年发掘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为对器,分别重168.8公斤、170公斤,分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迄今所见到的先秦时期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铸造最精美的酒器||| 为外鉴内缶结构,鉴与缶之间有空隙,夏天可放入冰块,冬天则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因此,其也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冰箱”||| 鉴、缶器壁上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 曾侯乙铜冰鉴集中表现了曾侯乙青铜器新颖、奇特、精美的特征。

由于其器型巨大,纹饰错综复杂,且有大量镂空结构,被称为“不可复制”的青铜器战国| 曾侯乙铜尊盘||| 尊盘是由尊与盘两件器物组成的奢华酒器,尊是盛酒器,盘是盛水器,尊置于盘中,用于冰酒或温酒。

中国十大国宝

中国十大国宝

中国十大国宝1、北京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后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国际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祭祀用品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被誉为我国青铜锻造史上最出色的著作。

2、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榜首神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北京故宫博物院:〝大禹治水〞大玉山〝大禹治水〞的玉山用料产自我国新疆和田,为细密坚固的青玉。

这件文物是我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刻最精,器形最巨,气势最大的玉雕技术品,也是国际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4、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剑身细长,有中脊,两从刃尖利,前锋曲弧内凹。

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效果剑〞。

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深,被称为〝天下榜首剑〞。

5、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构成的巨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完备。

它高明的锻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功能,改写了国际音乐史,被中外专家、专家称之为〝稀世珍宝〞。

6、甘肃博物馆:马踏飞燕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形象强健秀美,别具风韵。

马俯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细长,腿蹄轻盈,三足腾空、奔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7、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镶金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深的一件,此杯选用国际上极为稀有的红色玛瑙琢制,而兽嘴镶金的技术处理,也是独具匠心,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原料色泽太深的缺乏,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杰出。

8、河北省博物馆: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1968年,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片大小不等的玉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非常惊人。

湖北博物馆的文物介绍资料

湖北博物馆的文物介绍资料

湖北博物馆的文物介绍资料湖北博物馆是一座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是湖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馆内陈列了丰富多样的文物,展示了湖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湖北博物馆的文物展览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

其中最重要的是出土于湖北地区的考古文物,展示了湖北地区的古代文明和人类活动。

这些文物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金器等,其中一些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比如,出土于荆州的战国时期青铜短剑,造型精美,刀刃锋利,展示了古代湖北地区的冶铁技术和兵器制造水平。

除了考古文物,湖北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的瓷器和绘画作品。

明代是中国瓷器制作的鼎盛时期,湖北博物馆收藏了许多精美的明代瓷器,包括青花瓷、景德镇瓷、宜兴紫砂壶等。

这些瓷器制作精良,釉色鲜艳,纹饰繁复,展示了明代的瓷器工艺和装饰艺术。

湖北博物馆还展示了许多明清时期的书画作品。

明清时期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黄金时期,湖北博物馆收藏了很多著名的书画作品,包括明代的文徵明、唐寅等大家的作品,以及清代的石涛、郑板桥等大家的作品。

这些作品中有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不同题材,展示了明清时期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除了常设展览,湖北博物馆还经常举办临时展览和学术活动。

这些展览和活动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包括历史、文化、艺术等。

通过这些展览和活动,湖北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湖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湖北博物馆还致力于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博物馆设有专门的文物保护实验室和研究机构,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并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为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湖北博物馆是一座展示湖北地区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场所。

通过丰富的文物展览和学术活动,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了解湖北的机会,并促进了湖北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无论是对于研究者还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湖北博物馆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它承载着湖北地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
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件青铜器,为单范铸成,于1978年在甘肃东乡林家出土。

中国各地的博物馆大多汇集有各时期的当地金属文物藏品,证明着中华文明璀璨的历史。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达24万余件(套)。

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之一。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代早期,中国已进入青铜时代,而到商周时期,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并逐步扩大影响范围。

西汉时期的提链青铜壶于1955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出土,具有汉式特点,反映了秦汉以来越汉两族杂居,相互影响,逐渐融合的趋势。

浏览湖北省博物馆写一篇作文

浏览湖北省博物馆写一篇作文

浏览湖北省博物馆写一篇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湖北省博物馆,那里真的太神奇了!
一进大门,我就被庞大无比的青铜器给镇住了。

它们看上去像是古代巨人的遗物,散溢着神秘的气息。

爸爸说,那些青铜器是几千年前的宝贝,上面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像是在讲述古老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叫“编钟”的东西,它像是一串串的铜铃,爸爸说,敲出来的声音特别好听。

只是今天博物馆里不能敲击编钟,不然我就可以静静地聆听古老的音乐了。

横穿过青铜器展厅,我们来到了一个叫“楚文化”的展厅。

这里有许多文物,金玉器、漆器、各种各样的陶器,看得我眼花缭乱。

爸爸说,这里展示的是古代楚国人的生活,他们会用那些器皿吃饭、喝酒,还有很多奇怪的图案,像是和我们对话一样。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曾侯乙墓”的展厅,这里有一个巨大的青铜器,叫作“曾侯乙编钟”。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编钟,上面刻着很多精巧细致的图案,敲下去的声音会像天上的仙乐一样。

只是今天博物馆里没有敲击编钟,不然我就可以听到古代的音乐了。

我们还看到了很多文物,简直成千上百!有精美夺人心魄的玉器,有气势恢宏的石雕,还有各种各样的陶瓷,每一件都让人赞叹不已。

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到古代,和古代人一起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一起探索他们的文化。

走出博物馆,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想,我以后要多去博物馆,学习更多关于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知识。

国宝会说话——越王勾践剑

国宝会说话——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文/凝晓豆苗儿们,你们好!我叫“越王勾践剑”。

我长这个样子。

我的档案剑长:55.6厘米剑宽:5厘米类别:青铜器现居地址:湖北省博物馆我是一把春秋晚期的青铜剑,不仅外观精美,而且锋利无比,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1965年12月,我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望山一号楚墓。

剑是我国古代兵器之一,被誉为“百兵之君”。

相传,欧冶子、干将、莫邪、风胡子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铸剑大师。

我由剑柄和剑身两部分组成。

剑柄上铸有间隔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

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

剑身正面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乍(作)用剑。

据专家考证,“鸠浅”就是“勾践”,也就是我的主人,春秋时期赫赫有名的霸主。

豆苗儿们,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给你们讲一讲“卧薪尝胆”的故事了。

春秋末年,吴国凭借国力强大,攻打越国。

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立志报仇。

据说,他把柴草当铺盖,还在吃饭的地方挂了一只苦胆,每次吃饭之前都要尝一尝苦胆。

经过长期的准备,勾践终于打败了吴国。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作为越王的配剑,我为什么会出现在楚国的墓葬47里呢?有人说我是作为陪嫁品被带到楚国的;也有人说我是楚国与越国交战时获取的战利品。

这个事儿至今也没有定论。

介绍一位我的好朋友——人头形銎(qión g )青铜戟(jǐ),它是西周时期的一件兵器,1972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灵台县白草坡西周墓葬,戟长25.5厘米,宽23厘米,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戟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多功能长柄兵器。

它的功能比戈(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多,并且杀伤力也比戈强,因此,戟被广泛使用后,就慢慢取代了戈。

人头形銎青铜戟豆读雪月编辑/季博音。

湖北博物馆的文物介绍资料

湖北博物馆的文物介绍资料

湖北博物馆的文物介绍资料湖北博物馆是湖北省内首家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武汉市的武昌区,其收藏、研究和展示的文物资源丰富多样,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本文将对湖北博物馆的文物介绍资料进行详细描述,以便读者了解湖北博物馆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湖北博物馆的文物介绍资料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珍贵的青铜器收藏。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涵盖了从商代到战国时期的各个时期和类型。

这些青铜器制作精美,包括礼器、乐器、兵器等多种类型,代表了古代华夏民族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湖北省的象鼻杯,它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形状独特,象鼻状的杯口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体验。

除了青铜器,湖北博物馆的陶瓷收藏也非常丰富。

陶瓷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之一,代表了古代瓷器制作的高度成就。

湖北博物馆的陶瓷收藏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和地区的陶瓷器,如唐代三彩、宋代青瓷等。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湖北省的楚文化陶器,它们以独特的造型和图案装饰,展示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湖北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书画作品。

中国的书画艺术源远流长,湖北博物馆的书画作品涵盖了从古代至现代的各个时期和流派。

这些作品包括了名家的真迹和仿古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各异。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唐代的张择端《千里江山图》,这幅作品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壮丽山河和人文景观。

湖北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古代器物和玉器。

这些古代器物包括了青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等各种类型,代表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状态。

湖北博物馆的玉器收藏也非常丰富,包括了玉璧、玉佩、玉器饰品等多种类型,代表了古代人们对玉石的崇拜和喜爱。

除了以上所述的文物,湖北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书档案,这些文献和档案涵盖了从古代至现代的各个时期和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湖北博物馆的文献和档案收藏丰富多样,包括了经史子集、家谱档案、地方志、民国档案等多种类型,为研究湖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越王勾剑

越王勾剑
越王勾剑
• 1 基本简介 编辑本段 • 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青铜制造,春秋时期,1965年湖北省江陵 县望山1号墓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 越王勾践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 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出土了一把锋利 无比的宝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 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让人惊奇的是,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 历史长河,但剑身丝毫不见锈斑。 • 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出土了一把锋利 无比的宝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 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 【名称】:越王勾践剑 【类别】:青铜 【年代】:春秋时代 【出土】:1965年湖北省江陵县(现荆州市荆州区)望山1号墓出土 【文物现状】: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现代书家费声骞评越王勾践剑: “笔画采取鸟形,富装饰美。章法行气疏落有致,端庄凝静。”
• 再来看看越王勾践剑所处的外部环境:该剑1965年冬出土 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内棺中,位于墓主人的左侧,出 土时插在髹漆的木质剑鞘内。这座墓葬深埋在数米的地下, 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用一种质地细密的白色黏 土、考古学界称之为白膏泥的填塞,其下部采用的还是经 过人工淘洗过的白膏泥,致密性更好。加上墓坑上部经过 夯实的填土等原因,该墓的墓室几乎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 这么多的密封层基本上隔绝了墓室与外界之间的空气交换。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在完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即使在中 性或微酸性的水中,钢铁都不会生锈的。这是越王勾践剑 不锈的原因之二。 望山一号楚墓处在现代荆州附近的漳河二干渠上,地下水 位较高,该墓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地下水酸碱 性不大,基本上为中性,这从该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木 器保存情况较好而得到证实。地下水浸泡后,墓室内空气 的含量更少。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三

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介绍

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介绍

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介绍武汉博物馆是湖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其镇馆之宝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物。

这件文物是一把出土于湖北武汉的古代青铜剑。

这把青铜剑被称为“武汉剑”,是中国古代青铜剑中的珍品。

它的整体造型优美,剑身修长而挺拔,刃口锋利,剑柄雕刻精细。

青铜剑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重要的军事武器和贵族身份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武汉剑的出土地点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古墓,该墓葬考古学家经过精细的挖掘和研究后确认为春秋时期的墓葬,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墓葬中发现的武汉剑,成为研究该时期青铜剑的重要实物,也为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武汉剑的制作工艺精湛,剑身以高纯度的青铜材料铸造而成,剑刃经过多道工序锻造而成,刀锋锐利。

剑柄则采用了典雅的纹饰和刻痕,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水平。

整体上看,武汉剑的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充满了古代青铜器的艺术特色。

武汉剑的出土,不仅揭示了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辉煌,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历史和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青铜剑作为古代军事武器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研究古代战争、兵器和军事制度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武汉剑的出土对于湖北省武汉市来说,也是一次重大的文化发现。

它的出土和展示,不仅丰富了该博物馆的藏品,也为湖北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汉剑的展示,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古代青铜剑的历史和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武汉剑不仅仅是一件具有艺术魅力的文物,更是一段重要的历史见证。

它的出土和展示,不仅让人们领略到古代军事文化的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线索。

在今天,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好这样的文物,让后代继续了解和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

国宝会说话——曾侯乙编钟

国宝会说话——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文/凝晓豆苗儿们,你们好!我叫“曾侯乙编钟”。

我长这个样子。

我的档案钟架长:7.48米钟架高:2.65米类别:青铜器现居地址:湖北省博物馆我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豆苗儿们,在介绍自己之前,我先带你们认识一下我的主人。

我的主人叫曾侯乙,是战国时期曾国国君。

曾侯乙兴趣广泛,还是一名擅长车战的军事家。

曾侯乙早年救过楚昭王,曾侯乙去世时,楚惠王(楚昭王之子)为表心意,专门送了一只镈(bó)钟,悬挂在我的正中间。

我国古代乐器根据制作材料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áo)、竹八类,称为“八音”。

我属于“金”这一类,是用金属制作的一种打击乐器,大多用于宫廷演奏。

我呈曲尺形(L形),全套有65件,其中钮钟19件、甬钟45件,镈钟1件。

我身上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

我有一个特别之处,敲击钟的不同部位,能发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这叫“一钟双音”。

几千年的历史风霜并未让我失去意义。

自1978年出土以来,我一共奏响了三次。

第一次是在1978年,当时恰逢建军节,我参与演奏了《东方红》。

第二次是在1984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我在北京中南海37怀仁堂奏响。

这是我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离开湖北省博物馆。

第三次是在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我通过录制形式完成了交响乐《1997——天、地、人》编钟部分的演奏。

介绍一位我的好朋友——曾侯乙尊盘,目前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尊盘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

尊的口沿是镂空的附饰,远看像云朵,实际是由无数条龙、蛇所组成的镂空花纹。

盘的制作更复杂,除口沿有和尊一样的镂空纹饰外,盘身的四个把手也是由无数条龙、蛇组成的镂空花纹。

曾侯乙尊盘造型精美,铸造技术复杂,是古代青铜器的珍品。

豆读雪月编辑/季博音。

馆藏湖北博物馆藏青铜器鉴赏大全(上)

馆藏湖北博物馆藏青铜器鉴赏大全(上)

馆藏湖北博物馆藏青铜器鉴赏大全(上)吴王夫差矛春秋晚期,长29.5cm,1983年江陵马山5号墓出土。

朋友到手2万多的翡翠,在这上面只要这个价广告卵缶战国,高32.8,口径20.4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刀币战国,眀刀长13.8、宽1.6cm,三字刀长18.2、宽3cm展开剩余95%视金一朱铜钱牌战国,阳新王英镇蔡家祠窖藏,长9.2、宽3.1cm七乳七兽镜汉,直径21.5、缘厚0.6、纽高1.4cm壶战国,高37.3,口径11.5cm,1965年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

日月天王镜汉,直径14.7、缘厚0.5、纽高0.7cm敦战国,高25.4,口径20.5cm,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

短颈圆肩壶战国,高21,口径9.9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矛战国,长31,銎径3.2 2.4cm,1965年江陵望山4号墓出土错金云纹及错金蟠螭纹器盖战国,左盖高1.9,盖径10.1cm。

右盖高1.5,盖径11.1cm。

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菱形纹铜镜战国,直径21.2cm,1973年宜昌前坪23号墓出土敦战国,高25.5,口径19.6cm,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

环耳环钮鼎战国,高15.1,口径11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

螭钮鼎战国,高27.2,口径41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

凤纹铜镜战国,直径12.2cm,1982年江陵九店13号墓出土镂空龙纹夹层铜镜战国,边长11.1,厚0.25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镂空凤纹铜镜战国,直径11cm,1985年江陵九店315号墓出土八叶四花四山纹镜战国,直径14.67cm,1982年江陵九店15号墓出土错金银龙凤纹铁带钩战国,长46.2,宽6.5,厚0.5cm。

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鎏金铜带钩战国,长14.5,头宽1.1,尾宽2.6cm,1966年江陵望山3号墓出土豆形铜灯战国,高19.9,盘径13.7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人擎灯战国,高16.3,盘口径8.6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人骑骆驼灯战国,高19.2,灯盘径8.9cm,1965年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飞鸟战国,高21.4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鸟首形杯战国,高7.5,口径14.3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错银凤纹铜樽战国,高17.1,口径24.4,低径21.5cm,1965年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箭镞(一组)战国,1986年金陵包山2号墓出土箭镞(一组)战国,1986年金陵包山2号墓出土无锋刃箭镞(一组)战国,1965年江陵望山号墓出土三棱形箭镞战国,长14.7,宽1.4cm,1965年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短炳戈战国,戈长18.3,柄通长81cm,1986年江陵雨台山10号墓出土铜殳春秋,长11.6,銎径3cm,1984年当阳曹家岗5号墓出土杖战国,通长155.2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楚王孙渔戟春秋晚期,通长17.8,援长16.2,胡长10.5cm,江陵长湖南边出土戈战国,全长21.4,援长13,内长8.2,胡长7.6cm,19,86年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铜镞战国,长7cm,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戈战国,援长16,内长10.3,胡长10.4cm,1965年江陵望山4号墓出土戈战国,长39,援长20,胡长32cm,1975年江陵雨台山416号墓出土矛战国,长15.1,銎径2.2cm,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剑战国,宽3.3,全长38.5,剑身长27.5cm,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剑战国,宽4.8,全长62.7,剑身长53.1cm,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剑战国,通长48.3cm,1965年江陵望山4号墓出土提炼炉战国,高9,口径29.4,链长23.5cm,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勺战国,勺径18.8,通长52.2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箕战国,高10,通长29,口宽28.5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浅腹盒战国,高5.8,口径19.4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鉴战国,高24.7,口径51.7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双提链盘战国,盘深8.8,口径51.6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铜盘春秋(楚国),高12,足高6.5cm,1965年湖北枝江百里洲出土盘战国,高12,口径43.4cm,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匜战国,腹深11,全长25cm,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寒公孙爿訁父铜匜春秋,宽14.5cm,1965年枝江百里洲出土铺首衔环匜战国,腹深12.5,全长36.1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四钮缶战国,高34.3,口径16cm,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蔡候朱缶战国,高36,口径24.2cm,1958年宜城安乐坨出土龙柄铜匜春秋,高11.5,长26.5cm,1972年襄阳山湾出土楚屈子赤角簠春秋,长27.7,宽20.7cm,1975年随州鲢鱼嘴出土。

湖北博物馆的文物介绍资料

湖北博物馆的文物介绍资料

湖北博物馆的文物介绍资料湖北博物馆是我国一座具有重要地位的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建于1953年。

作为中国较早建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湖北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湖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湖北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丰富多样,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

其中最著名的文物之一是楚文化的代表作品——楚王墓出土的襄王璧。

这是一件古代贵族王室的玉器,制作精美,刻有精致的纹饰,展示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湖北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楚文化遗物,如青铜器、陶器、玉器等,这些文物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能够深入了解楚文化的发展历程。

除了楚文化,湖北博物馆还收藏了其他历史时期的文物。

例如,明清时期的瓷器和书画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艺和丰富内涵。

其中一件著名的瓷器是明代官窑青花瓷,器形端庄典雅,绘制的图案精美细腻,是中国古代瓷器的代表之一。

此外,湖北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名家书画作品,如黄宾虹、齐白石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楚文化和明清文物,湖北博物馆还收藏了其他历史时期的文物,如唐代的佛教石刻、宋代的文房四宝等。

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湖北地区的历史变迁,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湖北博物馆不仅致力于文物的收藏和展示,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

例如,博物馆定期举办专题展览,展示特定主题的文物,向观众传递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此外,博物馆还开设了讲座和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提供更深入的学术交流机会。

湖北博物馆还注重与国内外博物馆的合作与交流。

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举办展览和研讨会,推动文物保护和研究的发展。

此外,博物馆还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文物的交流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增进了湖北博物馆与国际博物馆界的联系。

湖北博物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机构,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通过丰富的文物收藏和精彩的展览活动,湖北博物馆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湖北省博物馆可以了解湖北的历史和文化还有一些特色展览和文物

湖北省博物馆可以了解湖北的历史和文化还有一些特色展览和文物

湖北省博物馆可以了解湖北的历史和文化还有一些特色展览和文物湖北省博物馆:湖北历史、文化与特色展览湖北省博物馆是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座重要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历史博物馆。

它承载着丰富的湖北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展示了许多特色展览和珍贵文物。

本文将为您介绍湖北省博物馆的历史背景、馆内特色展览以及湖北省博物馆呈现给观众的精彩文物。

一、湖北省博物馆的历史背景湖北省博物馆创建于1953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馆藏最丰富的历史博物馆之一。

馆内陈列了丰富的文物藏品,包括陶瓷、青铜器、书画、玉器、古籍等。

馆内设有多个展厅,每个展厅都展示了湖北境内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二、湖北省博物馆的特色展览1. 湖北历史展区湖北省博物馆的湖北历史展区是馆内最重要的展览之一。

展览通过丰富的文物和图片,生动地展现了湖北自古以来的历史沿革。

其中包括古代楚国的历史、三国时期的战争、明清时期的湖北文化等。

展览将观众带入湖北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之旅。

2. 特色展览区湖北省博物馆还会举办一些特色展览,以展示湖北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比如,举办过的“楚文化展”通过展示楚国历史、楚文化的文物和实物,让观众深入了解楚国的繁荣和辉煌。

此外,还有举办过的“古琴文化展”、“汉简文化展”等,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湖北特色文化的魅力。

三、湖北省博物馆的珍贵文物1. 青铜器湖北省博物馆陈列了许多珍贵的青铜器,其中最著名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王墓出土的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造型独特,文化内涵深厚,代表了古代楚国的艺术水平和社会发展。

2. 陶瓷湖北省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中国古代陶瓷,其中包括唐代的三彩陶俑、宋代的汝窑瓷器、明代的青花瓷等。

这些陶瓷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观众。

3. 书画湖北省博物馆还拥有大量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涵盖了从古代至现代的各个时期、各个流派。

这些作品包括了名家的书法、山水画、花鸟画等,通过这些作品,观众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湖北省博物馆·青铜器

湖北省博物馆·青铜器
钺 李家嘴2号墓(两面)
钺是权力的象征 看看兽面纹
内(na)上面的兽面纹
楚式升鼎
楚式鼎
不知原来错的啥
曾侯乙的提梁壶
湖北省博物馆最著名的两件兵器: 1·越王剑,原来是立着放,拍铭文很方便,现在是斜躺着,根本墓的青铜器比较出名其实湖北以盘龙城为代表的商周青铜器也是相当不错的随便拍了一些请欣赏
湖北省博物馆 ·青铜器
曾侯乙墓的青铜器比较出名,其实湖北以盘龙城为代表的商周青铜器也是相当不错的,随便拍 了一些,请欣赏:
这个兽面纹青铜饰件可能是头盔的一部分,商周头盔常以皮制,外包青铜兽面形饰件,既威 武,又实用

曾侯乙墓铜鉴缶

曾侯乙墓铜鉴缶

文 山外 图 山水谣曾侯乙墓铜鉴缶风物志藏A n t i q u e在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分别藏有一个曾侯乙墓铜鉴缶,它们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和“烤箱”了,古人在夏冬之季借此器物冰酒和温酒。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由2008人组成气势恢宏的缶阵,所用乐器的形制,同样也源于在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铜鉴缶。

1977年9月,湖北随州武汉军区空军雷达修理所要扩建营房,对红色砂岩山岗实施爆破时,出现的一大片褐色泥土引起了副所长王家贵的关注。

喜欢历史文物的王家贵据此猜测下面可能有古墓,三次奔走县文化馆报告消息。

时任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兼文物考古队队长的谭维四,带队来到施工现场,主持发掘工作。

经过三天时间的钻探,探明了此墓的基本情况。

这是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面积约有200平方米,比著名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还要大约6倍。

在这座恢弘的墓葬里,同时出土了两件造型、纹饰、大小均同的铜鉴缶。

它们以兼具艺术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引人侧目。

铜鉴缶属于楚系青铜器,是一个构思奇特的组合器。

外部为鉴,鉴高63.2厘米,内部置尊缶,缶高51.8厘米,共重170公斤。

鉴和尊缶均饰以变形蟠螭纹、勾连纹和蕉叶纹等,且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

鉴的圈座依附着动感很强、稳健有力的四兽。

四角四边均有一个攀伏的龙形耳,且龙尾部有小龙缠绕,饰以两朵小花。

尊缶盖呈方形隆起,四角附坚环钮,尊缶身腹部四边各有一坚环耳。

鉴与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冬天可以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

为了使缶在鉴中不会晃动倾倒,鉴的底部还设计了3个弯曲的拴钩,其中1个钩子上安装了活拴,缶的圈足底部对应3个榫眼,当拴钩套在榫眼里,钩子上的活拴会自动倒下,防止拴钩滑脱,即可起到固定作用。

夏季使用冰鉴供酒的风习,在我国由来已久。

《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的诗句。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王室有专门掌理藏冰和供冰事务的官员——凌人。

馆藏湖北博物馆藏青铜器赏析大全(下)

馆藏湖北博物馆藏青铜器赏析大全(下)

馆藏湖北博物馆藏青铜器赏析大全(下)铜觚西城垣1号墓出土通高18.8、口径12.4cm 器身饰凸弦纹、饕餮纹,圈足上有三个“十”字镂孔。

铜矛残长22cm 双刃做柳叶状,骹做菱形饰以叶脉纹。

铜刀、铜戈左:铜戈长27.8、援宽4.6cm 右:铜刀长38.8cm铜钺长41.4、刃宽26.7cm 肩及两侧各饰夔纹。

两侧夔纹尾部为蝉纹。

钺为砍杀兵器,亦可为刑具。

铜甗高36、口径22cm 颈部饰细弦夔纹,三组,每组一夔。

腹、裆部饰双线人字纹。

甗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盛饭之甗,底下有箅孔以通蒸汽,下部为煮水之鬲。

铜簋高23.8、口径23.8cm 器身饰弦纹、饕餮纹。

饕餮目方形凸起。

足部有三个“凸”字镂孔。

铜鼎左:通高12.8、口径18.8cm 中:通高17.6、口径11.6cm 右:通高35.6、口径21.4cm铜斝左:通高25.6、口径17.2cm 右:通高31.6、口径21.2cm 器身饰饕餮纹、夔纹。

夔身由二系列云纹构成。

斝与爵配合使用,专向爵内注酒,并兼作温酒器。

铜鬲通高25.6、口径17.2cm 颈部饰粗线饰饕餮纹,腹裆部饰双线人字纹。

铜爵左:通高21cm 中:通高14.4cm 右:通高16.8cm 左、中爵折腹,器身饰饕餮纹、夔纹。

右爵弧腹,器身饰弦纹。

铜深腹圆盘盖豆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盛食器,通高29,口径13.4,腹径10.6cm铜盒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盛饭洲器,通高28.4,口径36.4,腹径38.4cm嵌红铜几何纹龙形足铜敦战国,高27,口径21.5cm,1973年襄阳蔡坡4号墓出土。

铜镜纽高1.6、直径28.3cm 铸制。

通体布满绿锈。

扁圆体,球形纽,正面微凸,素面。

背面微凹,饰一周凸弦纹。

铜鼎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盛熟牲鼎,通高32.7,口径25.4,腹径30,两耳间距33.4cm铜升鼎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盛焖牲器铜升鼎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盛焖(半生不熟)牲器,通高41.4,口径41,两耳间距57.8cm铜镬鼎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煮牲器,通高93.8,口径81.2,腹径84,两耳间距109.6cm铜炉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10年)九连墩2号幕出土取暖器通高19、长68.6、宽51cm铜镬鼎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煮牲器,通高62.4,口径52.8,腹径55.6,两耳间距60cm铜俎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陈食器,通高12.4,长43.8,宽32.4cm铜矮足案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陈食器,通高12.4,长43.8,宽32.4cm铜盘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盛尊器,通高12.7,口径34,底径28.2cm铜马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10年)九连墩2号幕出土玩赏物高24.8、身长37、宽10cm铜盆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10年)九连墩2号幕出土承接明(露)水器通高15.1、口径41cm铜人擎灯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照明器,通高24.85,人高12.3,盘口径11.2cm铜鸮杯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供饮器,通高16.55,口径6.4,底径3.5cm铜尊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盛明水(露水)器,通高32,口径28.6,腹径20,底径20.8cm铜簋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10年),九连墩2号幕出土,盛谷物器,通高25.8,口径23.8,座高12.6,长23.8cm铜甗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蒸食器,通高53.4,甑高28.3,口径35,两耳间距40.8,鬲高25.6,口径17.6,腹径22.6 cm铜圆鉴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10年),九连墩2号幕出土,冰(温)食器,通高32.4,口径67,两耳间距80cm铜鼎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10年)九连墩2号幕出土盛馐(加调料)牲器通高41.8、口径42.2、腹径45.2、两耳间距53cm铜匕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进食器,通长26.3,宽4.6cm铜鬲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饮食器,通高11.4,口径15.3,腹径15.5 cm铜方鉴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冰(温)食器,通高25,边长38.8cm铜盒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10年),九连墩2号幕出土,盛饭粥器,通高16.5,口径21.9,腹径22.2cm铜高柄壶形杯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饮酒器,通高23.3,口径4.5,腹径8.8,盖径4.8,底径6.4cm铜方壶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盛酒器,通高80,最大口宽18.8,最大腹宽30,最大底宽22,冠高29.4cm铜缶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盛酒器,通高35.8,口径15.7,腹径28.4,底径16.4cm铜盖豆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10年),九连墩2号幕出土,盛食器,通高32.8,口径18.4,盖径20.4,腹径20.6,底径14cm铜方壶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盛酒器,通高46.1,口宽11.8,腹宽21.8,底宽13.2cm铜敦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10年),九连墩2号幕出土,盛饭粥器,通31.3,口径23cm铜深腹圆盘豆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盛食器,通高24.8-16.6,口径13.1-12.6,底径10.8-8.8铜浅腹圆盘豆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盛食器,通高28,口径21.4,底径13.7cm铜深腹方盘盖豆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盛食器,通高34.3,口长、宽19.8,底径11.6,通宽24cm铜镬鼎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10年),九连墩2号幕出土,煮牲器,通高66,口径79,两耳间距104.4cm铜簠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盛谷物器,通高30.2,长33,宽23.4cm铜鼎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10年),九连墩2号幕出土,盛熟牲器铜甬钟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乐器,通高67.8,舞修21.9,铣间24.6cm铜尊杨家湾7号墓出土高25、口径20.8cm 该青铜尊为盘龙城遗址晚期器物,纹饰较为细密。

最重的青铜器

最重的青铜器

最重的青铜器
最重的青铜器,是中国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尊盘,通高48.1厘米、口径34.5厘米、重量达到了惊人的832.84公斤,在考古界被称为“天下第一盘”,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最重的青铜器,是中国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尊盘,通高48.1厘米、口径34.5厘米、重量达到了惊人的832.84公斤,在考古界被称为“天下第一盘”,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这个青铜尊盘是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整体由盘和尊两部分组成,其造型非常奇特,在尊的肩部有一对圆雕的龙形耳,在尊腹上部设置了一圈带扉棱的圈足,使得尊体更加丰满,而且尊的内外壁都铸有精美的花纹,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另外尊的颈部还附着四条圆雕的夔龙,显示出十分威严的气势。

经过测定,尊盘上的花纹图案共用去了近10种颜色的矿料40多种,它们互相衬托,交错变化,再配以鎏金的技术处理,使得全身熠熠生辉,闪烁着迷离般的光芒,不仅反映了当时青铜工艺的先进水平,也说明商王室的奢华与富贵程度已超越前朝。

据专家推断,此件青铜尊盘应该属于我国古代所谓的“重器”之列,即只有君主或者诸侯才能享受拥有的类似于鼎等大型食器。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发现铭文来记载它的制作年代及相关事宜,因此仍然无法确认它究竟属于哪位商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