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doc
八年级物理下册《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透镜为例,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我会展示一些透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接着,讲解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等基本光学参数,以及透镜公式。在此过程中,我会结合实际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同时,通过图示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掌握了透镜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个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如照相机、放大镜、望远镜等,分析其透镜成像原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能够运用透镜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究透镜成像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实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运用实验、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培养科学思维。
3.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透镜公式进行计算,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透镜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定义和分类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区别3. 透镜的光学性质4. 生活中的透镜现象5. 透镜的应用和实际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区别,生活中的透镜现象,透镜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2. 教学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透镜在生活中应用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透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透镜的定义和分类2. 第二课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区别3. 第三课时:透镜的光学性质4. 第四课时:生活中的透镜现象(一)5. 第五课时:生活中的透镜现象(二)6. 第六课时:透镜的应用和实际意义7. 第七课时:实践活动:制作简易望远镜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能准确地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
(2)能够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3)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4)能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简易望远镜等。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概念的理解。
(2)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操作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生活中透镜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4)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图片、原理和实例。
2.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等,用于开展透镜实验。
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生活中的透镜全面.doc
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生活中的透镜初二的同学们刚刚接触物理这一科目,老师怎么做好物理教案很关键,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体验性目标1.经历: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2.反应:能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3.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人教版教学准备凸透镜、光具座、蜡烛、火柴、放大镜。
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人教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及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
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一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
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你玩过凸透镜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二演示:用投影仪把细小的灯丝投影在天花板墙壁上。
让学生观察灯丝的像与灯丝相比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下,在像上开口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上,在像上开口又怎样?成什么样的像,1.如何区别像的正立、倒立?什么情况像明亮、清晰?2.怎样区别实像和虚像?像与原物相比有什么特点,3.像的放大、缩小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回答: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无法用光屏承接。
像的正立、倒立是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比较是否颠倒。
“放大”、“缩小”指像与物比较的结果。
“变大”、“变小”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
4.什么是物距、像距?灯丝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三设问: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件是什么呢?能猜想一下吗?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精选3篇)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精选3篇)“生活中的透镜” 篇1《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作用。
2、知道幻灯机与投影仪、照相机、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亲自制作和使用望远镜等过程,加深对它们成像原理的解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勇于研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并逐步树立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通过亲自制作和使用望远镜,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幻灯机、投影仪和照相机等的原理。
教学难点: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引入课题请学生回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生活中使用的光学元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等引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1、老师结合仪器简图,先简单介绍投影仪的构造:镜头、投影片、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等部分,再边分析边讨论下列问题:(1)幻灯片与投影幕上的像哪个大,哪个小?(2)哪一段是物距,哪一段是像距?(3)为使银幕上获得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幻灯片应如何放置?(4)要使投影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如何调节投影仪?2、引导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并在黑板上画出幻灯机成像的光路示意图。
3、老师结合仪器简图,介绍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镜头由几个镜片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照相机的核心;胶片相当于光屏;镜头与胶片之间即为暗室(机壳部分),相当于像距。
而其它内容:调焦、光圈、快门等可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书后材料,边分析边讨论下列问题:(1)照像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2)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正立的还是倒立的?(3)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些,有什么办法?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以上问题,并能画出照相机成像的光路示意图。
八年级《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对物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透镜知识,使学生关注眼睛健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本章节将从以上三个部分展开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透镜知识,提高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4)结合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介绍眼镜的透镜原理。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透镜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作业布置: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5.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
1.介绍凸透镜、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
2.讲解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焦距在透镜成像中的应用。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物距、像距、实像、虚像等概念。
4.结合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介绍眼镜的透镜原理,让学生了解透镜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照相机、放大镜、眼镜等,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原理和应用。
2.新课内容:
(1)介绍凸透镜、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物距、像距、实像、虚像等概念。
(一)教学重难点
1.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这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2 生活中的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上进一步深入地理解透镜和学习透镜的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既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内容,相比之下本节课的内容更贴近生活,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八年级学生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但学习自主性不太强,基础较薄弱,所以师生之间需要沟通,同时需要强化课堂秩序。
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认识虚像和实像的区别。
核心素养1.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难点:认识虚像和实像的不同。
教学过程续表3.自制模型照相机探究活动1:自制模型照相机。
阅读教材第121页“想想做做”,并观看视频,学生分组制作模型照相机。
4.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利用学生自制的照相机,观察远处的物体,总结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利用自制的照相机,观察:若要底片上的像变大,应如何调节照相机?例1如图所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胶片相当于,物距像距,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物和像在凸透镜的(选填“同侧”或“异侧”)。
并立、缩小的实像距凸透镜的两侧。
并回答靠近物体使镜头远离底片的长度回答。
续表1.基本结构教师一边展示实物,一边介绍投影仪的基本结构。
投影仪的基本结构:平面镜、凸透镜、投影片放置处。
2.成像原理投影仪成像的过程如图所示。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能说出它们所成像的特点。
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能根据生活中的透镜成像情况,判断成像的性质和应用的光学元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比不同透镜成像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经历模拟照相机成像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习惯。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
实像和虚像的概念及区别。
2.教学难点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光路原理和像的性质。
对实像和虚像形成原因的理解以及在实际情况中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实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用照相机拍摄的美丽照片、投影仪投射出的精彩画面以及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图片。
提问学生:在这些生活场景中,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是如何让我们看到不同效果的像的呢?这些像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的透镜。
(二)讲授新课1.照相机成像原理讲解:讲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在胶片(或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通过简单的光路示意图,展示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镜头折射后在胶片上成像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成像特点分析:强调照相机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可以拿出一台相机(或相机模型),向学生展示其主要部件,如镜头、快门、光圈、胶片(或感光元件)等,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例如,光圈可以控制进入相机的光量,快门速度决定了光线照射胶片的时间。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
1课时
备
注
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
课题
生活中的透镜
时间
教者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镜子?它们有哪几种类型,我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
师:这种区分我们是从透镜的外形上区分,有同学不用触摸透镜也能区分吗?
师:那么我们在学过的镜子当中,哪些镜子能会聚光的作用,哪些镜子有发散光的作用,哪些镜子能成等大像的作用?人们生活中又是怎样应用它们的呢?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
课题
生活中的透镜
时间
教者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实像与虚像及它们本质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
学
重
点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分析法、问答法、实践体验法
教
学
用
具
实物照相机、照相机结构挂图、投影仪、放大镜、凸透镜(带柄1个)、光具座、蜡烛、光屏、20cm×20cm硬纸两X、半透明塑料薄膜、胶水等。
(三)放大镜
师:请同学们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文字,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是正立,还是倒立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的透镜》。
2.教学目标明确:
-让学生认识到透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5.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像特点。
2.掌握透镜成像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3.学会使用透镜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4.深入理解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c.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作用?
2.教师引导与总结: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应用等方面。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指导与反馈: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掌握透镜成像的规律。
3.透镜的应用: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如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讲解透镜在不同场合的作用。
-拓展学生视野,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透镜成像规律有哪些?
b.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应用了透镜原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一、激疑引入:透镜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或仪器上用了透镜?学生举例…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仪器的实物图.(多媒体展示图片)我们今天将要探究其中几种仪器的成像情况:二生活中的透镜。
二、新课学习:(一)、照相机1、展示图片2、美丽的图片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美丽的图片都是用照相机拍摄的,(出示照相机),你想了解它吗?我们一起来认识照相机。
教师多媒体展示照相机(或用实物介绍)镜头: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调焦环:调节焦距,使像更清晰.光圈环:控制通光的多少。
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
3、探究:下面大家看书自学照相机部分并利用自制相机模型完成自学题第一题:(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把下表画到黑板上。
4、展示:找一组的同学回答。
学生边展示教师边填表格。
问其他组有没有不同意见,若没意见,下面再让我们观察教室的投影仪,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二)投影仪1、介绍投影仪结构(投影展示图片)2、教师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把画有带箭头的十字坐标的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记住箭头的方向。
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再记住箭头的方向。
师问:现在请同学们看书自学并根据这个演示实验,完成自学题第二题:投影仪成什么样的像?(学生讨论交流)3、展示:找一组的同学回答。
学生边展示教师边填表格。
交流我们接下来研究放大镜(三)放大镜问:放大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发放仪器)。
师:请同学们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文字,探究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完成学案自学题第三题:放大镜成什么样的像?(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找一组的同学回答。
学生边展示教师边填表格。
(四)实像与虚像1、根据自学题阅读教材2、做演示实验,观察它的成像特点。
演示一:(书上图3.2-7).观察它的成像特点演示二:(书上图3.2-8)问:在光屏上还能找到物体的像吗?从哪儿看物体的像?用光屏能不能接收到?3、课件演示实像和虚像4、总结什么是实像和虚像.小组开始讨论.展示成果5、判断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练习题:(见课件)判断所成的像为虚像还是实像三、总结梳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展示自我、交流五、布置作业1——4题为一组,5——8题为一组,可任选一组完成。
教案精选: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doc
教案精选: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征和工作原理。
难点:对凸透镜及其成像特征和变化规律有一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硬纸筒(两个)、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投影仪、透明胶片、小字条、矿泉水等、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学生设计理念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1.通过介绍九三管理局举办的中国北大荒大豆节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答出:豆娃是利用照相机记录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3.明确照相机的镜头就应用了凸透镜…-引出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播放课件利用照片介绍大豆节,提出问题观看课件思考并回答问题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实验操作,探究新知内容一:照相机(豆娃用照相机拍照)1•展示照相机实物,组织学生观察,找到镜头、暗箱、胶片等结构。
根据学生亲身经验提出问题:在照相机的胶片上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像呢?2•实验:制作模型照相机器材: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学生讨论方案:能否用所给器材制作一个简易的模型照相机?分析所用器材对应照相机实物的哪部分?动手实验:你能在半透明塑料薄膜上呈现物体清晰的像吗?归纳照相机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像(利用透镜的特殊光线完成成像原理的教学。
)3•问题:你能使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的像变大些吗?都有些什么好办法呢?(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利用flash动画来演示如何改变像的大小。
内容二:投影仪(豆娃介绍生活中的透镜--投影仪)1•猜一猜:投影仪上的胶片在屏幕上成的是什么样的像呢?2.出示投影仪实物,并结合课件图片介绍它的主要构造及各部分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b.分析照相机、投影仪等设备中的透镜是如何实现成像的?
4.小组合作研究:布置一道小组合作研究的课题,如:“探讨透镜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讨论、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此类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教师辅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解答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总结,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对透镜的实验操作尚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耐心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透镜应用问题时,可能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可能存在依赖心理,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生活中的透镜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养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
4.通过学习透镜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课题名 5.2生活中的透镜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
2.了解实像和虚像。
二、科学思维通过观看投影仪、放大镜,了解投影仪、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
三、科学探究通过自制模型照相机,了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两个能套在一起的纸筒、半透镜的纸、凸透镜(焦距为5~10cm)。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照相机可以帮助人们留住精彩的瞬间;投影仪能让我们在课堂上看到不方便直接看到的图象;放大镜可以将较小的、眼睛不易辨清的物体放大.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离不开凸透镜制成的神奇的眼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生活中的透镜”二、新课教学(一)照相机照相机,你会发现所有的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
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手机可以照相,你会发现能照相的的手机反面都有一个镜头。
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照相机原理:凸透镜成像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特点:物距>像距,像是倒立、缩小的。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
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
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技术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想想做做自制微型照相机用硬纸板做成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如图。
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 的凸透镜,另一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的薄膜。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精品教案)第一章:透镜的基本概念1.1 透镜的定义与分类1.1.1 凸透镜1.1.2 凹透镜1.1.3 等厚透镜与等焦距透镜1.2 透镜的物理性质1.2.1 折射率1.2.2 焦距1.2.3 透镜公式1.3 生活中的透镜实例1.3.1 眼镜1.3.2 相机镜头1.3.3 放大镜第二章:透镜的光学性质2.1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2.1.1 会聚光线2.1.2 成像原理2.1.3 放大倍数2.2 凹透镜的光学性质2.2.1 发散光线2.2.2 成像原理2.2.3 缩小倍数2.3 透镜的应用实例2.3.1 远视眼镜2.3.2 近视眼镜2.3.3 双焦点眼镜第三章:透镜组合与成像3.1 透镜组合的基本原理3.1.1 组合方式3.1.2 成像规律3.1.3 放大倍数计算3.2 常见透镜组合实例3.2.1 望远镜3.2.2 显微镜3.2.3 投影仪3.3 透镜组合的应用与创新3.3.1 相机镜头组合3.3.2 变焦镜头设计3.3.3 激光透镜组合第四章:生活中的透镜应用4.1 光学仪器中的透镜应用4.1.1 照相机4.1.2 摄像机4.1.3 望远镜4.2 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4.2.1 眼镜4.2.2 放大镜4.2.3 幻灯机4.3 创新透镜应用案例4.3.1 虚拟现实眼镜4.3.2 太阳能聚光器4.3.3 光纤通信透镜第五章:透镜的维护与保养5.1 透镜的清洁方法5.1.1 清洁工具与材料5.1.2 清洁步骤与注意事项5.2 透镜的防霉与防雾5.2.1 防霉方法5.2.2 防雾方法5.3 透镜的储存与保养5.3.1 储存方法5.3.2 保养技巧5.4 透镜故障与修复5.4.1 常见故障分析5.4.2 修复方法与技巧第六章:透镜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6.1 生物显微镜中的透镜应用6.1.1 显微镜的构成与原理6.1.2 物镜与目镜的设计6.1.3 显微镜的调节与使用6.2 医疗设备中的透镜应用6.2.1 内窥镜6.2.2 激光治疗仪6.2.3 超声波诊断仪6.3 透镜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案例6.3.1 荧光显微镜6.3.2 电子显微镜6.3.3 相差显微镜第七章:透镜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7.1 光纤通信中的透镜应用7.1.1 光纤通信原理7.1.2 光纤透镜的设计与制造7.1.3 光纤通信设备中的透镜应用7.2 激光技术中的透镜应用7.2.1 激光器原理7.2.2 激光透镜的设计7.2.3 激光应用设备中的透镜案例7.3.1 光电探测器原理7.3.2 透镜在光电探测器中的作用7.3.3 光电探测器应用案例第八章:透镜在艺术与娱乐中的应用8.1 电影与摄影中的透镜应用8.1.1 摄影机镜头设计8.1.2 电影镜头语言8.1.3 特殊效果镜头设计8.2 舞台灯光中的透镜应用8.2.1 舞台灯光设备8.2.2 透镜在舞台灯光中的作用8.2.3 舞台灯光设计案例8.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中的透镜应用8.3.1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8.3.2 透镜在VR/AR设备中的作用8.3.3 VR/AR设备案例分析第九章: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9.1 环境监测中的透镜应用9.1.1 红外线望远镜9.1.2 紫外线检测仪9.1.3 空气质量监测仪9.2.1 卫星导航系统9.2.2 车载摄像头9.2.3 交通监控系统9.3 透镜在农业领域的应用9.3.1 农业监测与控制系统9.3.2 植物生长灯9.3.3 农业无人机中的透镜应用第十章:生活中的透镜创新与未来发展10.1 透镜材料与工艺的创新10.1.1 新型透镜材料10.1.2 透镜制造工艺的发展10.1.3 透镜设计的创新趋势10.2 智能透镜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10.2.1 智能透镜的应用前景10.2.2 物联网技术在透镜应用中的发展10.2.3 智能透镜在未来生活中的角色10.3 透镜在太空探索与天文学中的应用10.3.1 太空望远镜的设计10.3.2 透镜在天文学研究中的应用10.3.3 人类对宇宙探索的透镜未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透镜的分类、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解析:透镜的分类、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是理解透镜基本特性的关键。
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透镜成像规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b.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c.如何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讨论:各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共同探讨问题。
3.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提示和解答。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b.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理解透镜公式及其应用。
c.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透镜公式的运用。
3.透镜成像规律:
a.教师讲解透镜成像规律,包括实像与虚像、放大与缩小等。
b.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理解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c.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透镜成像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2)绘制产品结构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和预期效果。
5.家庭作业:
(1)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知识,向家人介绍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与家人一起观察和研究家中使用的透镜产品,了解其原理和功能。
2.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
3.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及时纠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成像规律等。
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
3.了解实像和虚像,能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认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通过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准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可分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练习评价反馈,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透镜能成不同特征的像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渗透一些趣味小实验,进一步拓展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的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针对以上设计思路,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分析、交流总结等过程,弄清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及成像情况。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模拟照相机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得出它们成像的特点。
三、教学策略以照相、看电影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应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凸透镜的实物,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感受到合作成功的乐趣。
这样,凸透镜的三种应用和各自的成像特点均让学生从观察和实践中得出,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是初二物理学习一个知识点,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
3.了解实像和虚像,能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认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通过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准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可分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练习评价反馈,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透镜能成不同特征的像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渗透一些趣味小实验,进一步拓展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的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针对以上设计思路,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分析、交流总结等过程,弄清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及成像情况。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模拟照相机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得出它们成像的特点。
三、教学策略以照相、看电影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应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凸透镜的实物,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感受到合作成功的乐趣。
这样,凸透镜的三种应用和各自的成像特点均让学生从观察和实践中得出,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准备。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放大镜、硬塑料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胶水、水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多媒体画面:用照相机拍摄美景、用投影仪进行学习、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等,指出这些光学仪器都用到了凸透镜,透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到了透镜?今天就来认识凸透镜都能成什么样的像。
学生观赏并回答。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入手,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激起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30分钟)一、照相机大家使用过照相机吗?关于照相机的结构,大家知道多少?教师对学生提到的结构进行简单介绍(投影实物或挂图)。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主要用来成像的。
胶卷主要是为了承接像的,相当于光屏。
它的表面涂有对光敏感的物质,曝光后胶片表面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便记录下物体的像,将感光后的胶卷进行显影、定影后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底片。
调焦环主要是调节镜头到胶卷的距离的,使我们看到需要的且比较清晰的像。
光圈和快门都是控制镜头进入光线强弱的,胶卷如果曝光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不会得到清晰的像。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照相机都是根据外界环境的光线强弱以及距离被拍摄物体的远近,来自动调节进入镜头的光线以及镜头到胶卷的距离的,所以我们戏称其为"傻瓜"照相机。
指导学生自己制作模型照相机: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15 cm 的圆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
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这样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
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窗外的景物,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能在薄膜上观察到景物的像。
结合画图,介绍物距和像距。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思考:与物体进行比较: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距与物距哪个大?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实际的照相机的原理与此相似,(结合挂图提问)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我们学过的什么光学元件?照相时,物体会在胶片上成像,像与物体相比较,哪一个大一些?你能说出照相机的原理吗?指出胶片相机的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受到光的照射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
现代生活中常使用数码相机,数码照相机用图像传感器替代胶片,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最后再转化为数字信号存储在电脑中的。
拓展:当照相机靠近景物时,物距减小,则像距会增大,像也会变大。
还有一类照相机是可以调节焦距的,不需要改变物距也可以得到清晰的像。
调节焦距时,当焦距变长时,相当于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物距变短,像变大,像距也变大。
学生交流讨论:照相机主要由镜头、胶卷、调焦环、光圈和快门组成。
学生制作模型照相机并进行实验。
学生:在薄膜上看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像。
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像和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学生: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上的像比物体要小;所以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通过熟悉的事物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自制模型照相机,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有较直观、深刻的印象,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得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二、投影仪结合投影思考:投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猜一猜: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然后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
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F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大小,比较像距、物距的大小,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异侧。
再将平面镜装上,观察像的位置,启发学生分析平面镜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机工作的原理(画出光路图、注意物像大小,物像正倒、物距和像距等)。
在实际应用投影仪时,一般屏幕位置固定不变,调节凸透镜(镜头)的位置可使成像清晰;调节整个投影仪的前后位置可以得到所需大小的实像。
要想得到正立的像,可以把投影片倒着放,当从投影屏幕观察到物体偏左上时,应向左上移投影片,才能使被观察的物体处于屏幕的中央。
学生观察思考。
让学生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
三、放大镜小实验:把硬塑料片放在书上,观察字迹的大小,然后将一滴水滴在硬塑料片上,观察字的大小,描述你看到的像的特征,探究为什么水滴可以让字迹放大。
继续实验: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并改变放大镜与书的距离,观察书上字的大小是否改变?什么时候字较大?放大镜总是能把字放大吗?利用多媒体演示放大镜成像的原理(强调光路图、物像大小、物像正倒和像的虚实)。
指出: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刚开始移动放大镜,离书越远,字越大,到了一定距离以后,字变模糊。
再增大距离,通过放大镜会看到倒立缩小的像。
结合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让学生了解放大镜在使用时要将物体放在焦点以内,且越靠近焦点物体成的像越大。
学生实验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实验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四、实像和虚像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通过凸透镜成像,但成像情况各不相同。
引导学生比较投影仪与照相机、放大镜成像的异同。
(1)投影仪与照相机成像的相同点是都在屏上成倒立的实像;二者的区别是投影仪的物距小、像距大,成放大的像;照相机的物距大、像距小,成缩小的像。
(2)投影仪与放大镜成像的相同点是都成放大的像,二者的区别是投影仪成倒立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的虚像。
同样是凸透镜成像,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引导学生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进行作图。
通过作图让学生了解,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因此不能像投影仪或电影那样用屏幕去承接,也不能用胶片去感光,只能用眼睛观察。
实像是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
虚像是"虚"的,但人眼视网膜上的像却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光线进不了人眼,那人眼也就看不见那个物体了。
前面学习过的平面镜成虚像,以及通过光的折射看到水中鱼的虚像,与凸透镜成虚像的道理相似。
学生讨论并总结投影仪与照相机、放大镜成像的异同。
让学生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初二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我第一次先上生活中的透镜在学习透镜成像规律。
生活中的透镜知识,主要让学生从生活中的透镜利用研究照相机、投影仪以及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本节课中学生重点掌握生活中的这三类光学仪器成像特点。
学生对照相机比较熟悉,不过对照相机成倒立的像不太容易理解,可以用视频拍摄的照相机工作的过程说明是倒立的。
此时利用常识介绍,让学生知道成实像时像距物距变化以及像的变化。
投影仪介绍倒立不容易,利用书上的光路图,去掉平面镜说明较容易,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改变成像位置。
幻灯片播放时要倒放。
如"F"应该怎么放,让学生体会上下左右都相反。
放大镜的知识时间有点仓促,而且不能用光路图知识,只能下一节课才讲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