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7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1f70c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2.png)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指名汇报并说说:第一个圆里画了几条直径,几条半径?说明同一个圆里的直径和半径是什么关系?
(二)完成教材第87页“练一练”第2题。
提问:直径是5厘米的圆,半径是多少?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多少?
学生画出指定的圆,用字母o、r、d分别表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三)欣赏--圆的魅力
动画展示。
四、反思总结
请同学们通过视频,一起来这节课的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并说说认识了圆,试着给圆下一个定义“圆,一中同长也!”
五、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位置半径——大小
特征:
1.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
等。
3.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
d
d=2r 或 r=
2。
最新2017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最新2017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4d23f2b8f67c1cfad6b8c5.png)
最新《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的例1、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习十七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初步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会用各种方法画圆。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3、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切体会圆的特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并学会用圆规画标准圆。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圆规、直尺、表面是圆形的物体(如:硬币、瓶盖等)线等。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谁来说说?生:举例……2、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板书)3、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圆?生:举例…………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圆引导学生说出圆与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区别?以前的平面图形是由线段首位相连围城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二、操作探究,掌握画圆的方法。
1、尝试画圆,初探画法。
师:同学们,十五的月亮美不美,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个小石子会怎样?这些画面形成的图片美吗?生:很美师:但圆的美,光靠看是不够的,咱还得动手来画。
因为,画圆的过程,正是我们体会它的特点、发现它的美的过程。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画一个?生:想!师:大家拿出老师发的纸,用自己的方法画圆,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方法多。
好,开始!2、选一个小组展示所画的圆,并汇报画法。
师:你是用圆规画的圆!真棒下面有用圆规画的吗?把圆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师:应该说,绝大多数同学画得都很棒。
不过,也有失败的作品。
瞧,这个圆显然变形了,这个则咧着嘴。
大胆地猜一猜,这些同学之所以没能成功地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可能在哪儿出问题了?生:可能是画圆时,圆规的脚移动了。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23a2b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8.png)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形状、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对圆的特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圆。
然后,利用圆规和直尺现场画圆,让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验证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圆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子、圆桌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圆的特点和优势。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定义、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48dd0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0.png)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85~6页例1~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2、3题。
二、教学目标:1、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四、教学难点:学生归纳圆的特征。
五、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圆规、剪刀、纸片等。
六、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充分感知。
1、师:同学们,对于圆大家一定不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呢?(学生举例)2、多媒体课件演示:滴水泛起的圈圈涟漪,匀称的光盘,精美的挂钟表面,转动的车轮,寄托着梦想的奥运五环,这些都告诉我们: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美妙神奇,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圆的神奇,好吗?(板书课题)二、动手实践,加强认识。
师:圆的美,光靠看是不够的,咱还得动手来画。
因为,画圆的过程,正是我们体会它的特点、发现它的美的过程。
1、猜一猜(1)教师出示一个圆片:同学们,,大家猜猜这个圆老师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2)教师出示第二个圆片:同学们,大家猜猜第2个圆教师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3)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总结了那么多种画圆的方法,现在请自己动手,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个圆吧。
(4)总结圆规画圆的方法:师:同学们,大家来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画的圆呢?(生:---)学生再次操作画圆。
2、画一画师:短短的时间,我们就能画一个很漂亮的圆。
大家能画一个和我这个圆一样大的圆吗?3、想一想师: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多边形有什么异同?4、说一说说一说圆心:师:刚才画圆时,圆规针尖固定的这个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3b34e5a76e58fafbb003bb.png)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课方案课题:《圆的认识》执教时间: 2017 年 4 月28 日课时:1 课时执教人:马毅【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目标:在察看、绘图、操作等活动中感觉并发现圆的相关特色;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说一些平时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察看、绘图、比较、猜想等活动,进一步累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加强空间观点,发展数学思虑。
3.感情与态度目标: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感觉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育应用数学的意识。
【要点、难点】教课要点: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色,学会用圆规绘图。
教课难点:概括圆的特色【教课过程】一、铺垫孕伏1.复习旧知讲话: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平面图形,认真想想有哪些常有的平面图形?(学生回想常有平面图形)发问: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由线段围成的,有极点)2.揭露课题课件出示:圆发问:圆是由什么围成的?有什么特色?(学生反应)引入:对,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研究新知(一)表象认识发问:你在哪里还看到过圆吗?(学生回答 )这些都是生活中常有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圆吗?(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发问:在方才看到的图形中,你有没有发现圆和从前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尝试谈谈自己的感觉)指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没有极点。
(二)着手操作,认识圆心1 、师:将老师散发的圆片对折,翻开,再换一个方向对折,再翻开。
频频折几次。
(学生操作)2、发问: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些什么?(学生议论反应)3、师指引概括:这些折痕订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 O 表示。
(板书:圆心O)(三)着手操作,认识半径1、发问:同学们发现圆心把每条折痕分红了相等的两部分,这是我们凭眼睛预计的,能否真的相等?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并记录下你所量的长度。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3441e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6.png)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为学生后续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圆的应用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动画演示。
2.教学素材:圆形物品、圆规、直尺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圆的认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半径等,加深对圆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对圆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圆的认识的理解。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8b84e5b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0.png)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定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深入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知道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特征和性质。
2.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引入圆的概念。
2.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发现圆的性质。
3.采用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4.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形卡片等。
2.准备圆规、直尺、绳子等画圆和测量工具。
3.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圆的性质。
同时,教师讲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圆,并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圆的面积?”等。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96ef6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1.png)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弧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殊性质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和应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道具,如圆形的饼干、硬币等,用于学生的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的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地球、太阳、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什么是圆?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如圆的半径、直径、弧等,并通过课件和实物道具进行展示和解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测量圆形物体的半径、直径、弧等,并记录下来。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d9e562f46527d3240ce048.png)
《圆的认识》教学内容:第93-94页的例1、例2、例3、练一练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学准备:圆规、直尺、画圆实物、圆形纸片(整数厘米)、白纸教学过程:一.引入兴致.欣赏圆师请同学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见过圆!认识圆师:这些圆和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不同吗?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这些图形和圆有差别吗?(认识这些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提前安排学生回答师:知道了这么多!你想画一个圆吗?生:想(第一次想)二.画圆(提前强调如何使用圆规)放开手让学生去画圆。
师:那请我们大家画一画圆吧?(安排学生带一些画圆的工具)生1:我可以用圆形的瓶盖画圆。
(提前安插不用圆规的同学)生2:我会用硬币画圆。
生:……师:对啊!你能说说你是咋画的呢?生:回答--------------结合生成资源画圆师:有其他画法吗?生:用圆规画。
-----------------------------(适当让学生介绍圆规)师:你能说说你是咋画的呢?生:第一次说说圆的画法!---------站到讲台去讲!!!!!!!师:适当总结画法!是啊!要把圆规两脚叉开适当的距离。
固定好针尖(定点)。
像这样旋转一周就得到一个圆。
老师画圆演示-----------------提前安排好!!(如果学生画不好,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圆)师:用圆规画圆真的很方便。
让我们一起在白纸上再画一个圆。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画圆!!(学生第二次在自己的本子上用圆规画圆)师:比一比黑板上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生:大小不同。
《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aa24d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e.png)
《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学习圆的定义、性质、画法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圆的画法,并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圆的画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圆规、直尺、圆板、计算器等。
2. 学生准备:圆规、直尺、圆板、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新课: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3. 演示新课:通过演示圆的画法,让学生掌握圆的画法。
4. 练习新课: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圆的定义、性质和画法。
5. 讲解新课: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公式推导过程。
6. 练习新课: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7. 应用新课: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8. 总结新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和性质2. 圆的画法3.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4.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应用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计算题: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掌握。
3. 应用题: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圆的画法,并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f10f8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6.png)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圆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主动探索圆的特征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圆的无限点、半径、直径等概念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无限点、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对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主动探索圆的特征和性质。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2.学习材料:准备圆的相关图片、实物模型等,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过程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太阳、地球、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圆的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圆的无限点、半径、直径等概念。
6.1《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6.1《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34bd0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f.png)
6.1《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半径、直径,掌握圆的画法,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半径、直径。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圆的探索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 学会画圆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圆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圆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2)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观察圆的特征,总结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
(3)分组讨论: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圆?每组派代表分享方法。
(4)教师演示画圆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巩固画圆技能。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圆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基本概念2. 圆的半径、直径3. 圆的画法4. 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并标出圆的直径。
2.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观察其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和画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对于《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来说,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圆的半径和直径关系的理解以及画圆方法的掌握上。
这两个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圆的整体认识和应用,因此需要教师特别关注,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e00d7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10.png)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圆的认识的初步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形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主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圆的图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的物品,如圆的玩具、硬币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回答到圆形、中心点、半径等。
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向学生呈现圆的定义和特征,如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
同时,教师可以用圆规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711bfe524de518964b7dc2.png)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题。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让学生充分感知“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学生通过折、画认识圆心、直径、半径,再引导学生通过画、量、比等活动探索、发现,掌握圆的特征。
“圆的认识”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是这一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本节课,由于时间关系,我只选择了例1和例3的教学,即认识圆的各部分及体验圆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圆,但学生对于圆的特点还不够系统、清晰。
圆的认识这一课,虽然知识简单,但学生容易产生在知识认识上的错误,如: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圆上、圆内、圆外到底是哪儿必须搞清楚,还有直径和半径存在的前提条件。
三、预设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教学重点、难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
四、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实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因此本课教学我从学生观察动物自制的自行车的车轮,用动画演示比赛过程这一实例入手,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同时观看不同形状车轮及圆形车轮车轴安装在不同位置的运动,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具有优越性,激发学生探究圆的兴趣,学生通过折、画等活动认识圆心、直径、半径,再引导学生通过画、比、量等活动探索、发现,掌握圆的特征。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圆的认识》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圆的认识》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56b656d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4.png)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圆的认识》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并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此节课内容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例如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等。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圆的实际应用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认识圆心、半径等基本要素,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探究圆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
2.教学难点:圆的画法,以及圆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圆的实际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圆,加深对圆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规、直尺、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
2.课件:圆的相关图片、动画等。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它们都是圆形的。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圆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圆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圆的定义,并解释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
同时,用课件展示圆的画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苏教版五下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下数学《圆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07361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b.png)
苏教版五下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特性,包括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等概念,并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圆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圆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概念时,仍需通过实物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圆特征的理解。
此外,学生还需掌握圆规和直尺的使用方法,以便能熟练地画出圆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等概念,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难点:学生对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的理解以及圆规和直尺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物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圆的特征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圆规、直尺、铅笔等画图工具。
2.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等,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圆的好奇心。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是圆的吗?”让学生思考圆的特性。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介绍圆的定义、直径、半径等概念,并用动画展示圆的周长计算过程。
同时,教师讲解圆规和直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画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尝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画圆心得和测量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圆的特点和画圆方法。
六《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六《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07394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1.png)
六《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2.应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究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圆的定义和常见性质,如直径、半径、圆心、圆周长、圆面积等;2.圆和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如线段、角等;3.圆的应用,如测量、建筑、美术等。
难点:1.字母符号与几何意义的联系;2.圆的概念初始认识容易过于直观化,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符号化的认知;3.圆的应用需要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教师用多媒体或板书,呈现圆的定义和形状特征;2.通过讨论或问答,引导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圆。
第二步:探究圆的性质1.由圆的定义出发:从实物或图形中理解和定义圆心、半径、直径、弦、正切、切线、圆周和圆心角等几何概念;2.利用实物或几何图形,探究圆的性质,如圆心角、弧长、圆周角、周长和面积等;3.进行相关例题练习,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圆的基本性质。
第三步:与其他几何图形联系1.搜集展示几何图形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其他图形的定义和性质;2.引导学生探究圆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如正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等;3.引导学生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如求直径或弦的长度等。
第四步:圆的应用1.引入与圆相关的实际场景,如建筑、舞蹈、美术等;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圆的性质解决相应难题;3.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将所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实际中。
第五步:练习、反思与总结1.课堂练习:巩固所学概念和技能;2.反思与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3.作业:布置相应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常规检测:课后老师布置作业,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检查并及时反馈。
2.开放性评价: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口头报告和展示,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ad2ae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2.png)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包括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圆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了解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克服困难,勇于探索。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形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圆形物品,如硬币、圆饼干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圆的定义、特征、性质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圆饼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圆形的物品,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圆的定义、特征和性质等内容,同时进行讲解。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0801b4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5.png)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难点:画规定大小的圆.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①多媒体出示各种圆形建筑、自然风景图。
谈话:同学们,老师出示的这些图片美吗?这些景物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都是圆形物体)②揭示课题:圆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美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寻圆的奥秘。
(板书课题:认识圆)③学生举例巩固认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结合学生举例,多媒体出示其中的一些物体图形。
2、借助实物画圆谈话:是啊,沿着这些圆形物体的周边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就会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圆。
(教师利用光碟实物画一个圆)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利用你身边的工具画一个圆吗?(让学生画圆)学生动手自己画圆,教师观察,注意收集有代表性的画法。
学生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圆和使用的工具,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学生说详细的操作方法。
3、提问:以往同学们在画图时都用的是尺子,今天你为什么不用尺子画圆呢?(尺子边是直的,不好画圆)谈话:这说明我们今天学的圆跟以往学的图形都不一样了,让学生具体说一说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哪里不一样?(围绕85页书上的小卡通回答。
)小结:圆是一个曲线图形。
(在课题后面板书)二、动手操作、认识各部分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的例1、例2、例3和练练及练习十七的第1 、2 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初步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会用各种方法画圆。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3、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切体会圆的特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并学会用圆规画标准圆。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圆规、直尺、表面是圆形的物体(如:硬币、瓶盖等)线等。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谁来说说?生:举例..2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板书)3、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圆?生:举例.........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圆引导学生说出圆与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区别?以前的平面图形是由线段首位相连围城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二、操作探究,掌握画圆的方法。
1、尝试画圆,初探画法。
师:同学们,十五的月亮美不美,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个小石子会怎样?这些画面形成的图片美吗?生:很美师:但圆的美,光靠看是不够的,咱还得动手来画。
因为,画圆的过程,正是我们体会它的特点、发现它的美的过程。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画一个?生:想!师:大家拿出老师发的纸,用自己的方法画圆,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方法多。
好,开始!2、选一个小组展示所画的圆,并汇报画法。
师:你是用圆规画的圆!真棒下面有用圆规画的吗?把圆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师:应该说,绝大多数同学画得都很棒。
不过,也有失败的作品。
瞧,这个圆显然变形了,这个则咧着嘴。
大胆地猜一猜,这些同学之所以没能成功地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可能在哪儿出问题了?生:可能是画圆时,圆规的脚移动了。
师:不动,怎么画出圆呀?(生笑。
)生:是装有针尖的脚动了!师:那你得说清楚呀。
同学们,你们觉得,针尖所在的脚能随便动吗?生:不能!一动,画出的圆一定会咧开嘴巴师:你试过?生:是的!我失败过好几次呢。
师:经验之谈呀! 看来,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得固定,这是宝贵的经验。
还有其他可能吗?生:也可能是他们画圆时,圆规两脚的夹角的角度变了。
师:角度变了,也就意味着——生: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变了。
师:看来,用圆规画圆时,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现在,掌握了这些要求,有没有信心比刚才画得更好?生:有! (不少学生拿起圆规急着要画。
)师:别着急!数学学习光会动手还不够,咱还得——生:动脑。
师:心有灵犀呀! 第二次用圆规画圆时,请大家边画边思考:如果方法完全正确,用手中的圆规会不会画出这样一会儿凹、一会儿凸的曲线图形?或者是扁扁的椭圆?生:不会!3、再次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师:先别忙着下结论,还是带着这些问题,边画边细细体会吧!(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感受与思考。
)(2)师示范画圆。
师:为什么画不出这样的曲线图形,相信不少同学已经有了答案。
不过,为了使大家感受更鲜明,我打算在黑板上也来画一个。
(教师画完半个圆后,停下。
)想象一下,照这样画下去,会画出一会儿凹、一会儿凸的平面图形吗? 生:不会。
师:会画出扁扁的椭圆吗?生:也不会。
师:为什么?生:因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没有变。
师:哪儿到哪儿的距离没有变?生:就是从这儿(手指圆上的点)到这儿(手指圆心)的距离没有变。
只要距离不变,就不会画出一会儿凹、一会儿凸的平面图形了。
师:光这样说好像有点抽象。
你能不能把这一不变的距离用一条线段表示出来? (学生上台,连接圆上任选一点与圆心,得到一条线段。
)师:可别小看这条线段,在这个圆里,它可是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有谁了解这条线段?生:这条线段叫做半径,可以用小写字母r 表示。
(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圆内画出一条半径,标上字母r 。
)师:有没有补充?生:半径的一端连着圆心,另一端在圆上。
师:说得好!圆心是圆规画圆时针尖留下的,可以用字母O 示。
更准确地说,半径的另一端在圆上。
(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出圆心及字母O。
)师:关于半径,你们还知道些什么?生:圆应该不只有一条半径生:圆有无数条半径。
生: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师:,圆有无数条半径,同意的请举手。
(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不过,为什么呢? (一只只举起的手慢慢放了下来。
)师:原来,大家都是蒙的! 不过还好,至少还有几只手直到现在还举着。
要不,先来听听他们的声音,或许你会从中受到启发。
生:刚才我只画了一条,但如果我们继续画下去,永远也画不完,所以应该有无数条。
师:都同意?生:同意! 师:有人就不同意。
这是我自己班上的小陈同学在学完《圆的认识》后回去做的一次小实验(教师呈现在半径5 厘米的圆上画得密密麻麻的半径)。
瞧,他在这么大的圆里画满了半径,最后一数,才524 条。
不对呀,不是说无数条吗?生:我觉得他的圆太小了,要是再大一点,那么画的半径就更多了。
师:哦,你是说大圆的半径有无数条,而小圆的半径则未必?(生一时语塞。
)生:不对,大圆小圆的半径都应该是无数条。
我想,主要是这位同学用的铅笔太粗了。
如果用细一半的铅笔画,应该可以画一千多条;如果用再细一半的铅笔画,半径就有两千多条。
这样不断地细下去,最终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
师:多富有想象力呀!半径可以不断地细下去,直到无穷无尽。
这样想来,半径当然应该有——生:无数条。
生:我还有补充。
因为半径是从圆上任意一点发出的,所以圆有无数条半径师:什么叫任意?生:随便。
师:那么,在一个圆上有多少个这样随便的点?生:无数个。
生:有一个点,就能连出一条半径。
有无数个点,就能连出无数条半径。
师:回过头来看看,同样是无数条半径,经过我们的深入思考,大家感觉怎么样?生:我觉得更清楚了。
生:原来只是—种感觉,现在真正理解了。
师:数学学习可不能只浮子表面,或停留于直觉,还得学会问为什么。
只有这样,数学思考才会不断走向深入。
关于半径,还有其他新的发现吗?生: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师:同意的举手。
(全班学生又一次都举起了手。
)了不起!不过——生:为什么? (话还没说完,一大半学生就放下了手。
听课教师大笑。
)师:有这样的追问意识挺好!不过,光等着别人来回答也不是个办法。
这样吧,我稍作提醒:课前,数学老师让咱们都带了直尺,猜猜为什么?生:可以量。
(学生操作后,发现圆的半径的确都相等。
)生:其实根本不用量。
因为画圆时,圆规两脚的距离一直不变,而两脚的距离其实就是半径的长,所以半径的长度当然处处相等。
师:多妙的思路1 看来,画一画、量一量是一种办法,而借助圆规画圆的方法进行推理,同样能得出结论。
通过刚才的研究,关于半径,我们已有了哪些结论?生:半径有无数条,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师:其实,关子圆,早在2000 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也得出过和我们相似的结论。
只不过,他的结论是用古文描述的,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看懂? (课件出示:“圆,一中同长也。
” )生:一中,应该是指圆心。
师:没错。
圆心,正是圆的中心。
那同长——生:应该是指半径同样长!师:这样看来,墨子得出的结论和我们刚才得出的生:完全一样。
师:不过,也有人指出,这里的“同长”除了指半径同样长以生:直径同样长。
三、合作探究,掌握圆的特征。
研究提示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你还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同一个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外,还可能指一个圆中,半径有()条,长度()。
一个圆中,直径有()条,长度()。
圆的大小和圆的()有关。
圆的位置和()有关四、我能行(一)、请你根据半径(或直径)说出直径(或半径)(二八判断1.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2. 圆的直径都是一条直线,半径是一条射线。
()3.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4•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半径。
()五、欣赏圆的美六、试试看在一个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办法来确定它的圆心?它的半径是多少?七、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