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定高考2020系统复习23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六大题型透视
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本阅读题型考点汇总
高考语文现代文本阅读题型考点汇总这里整理了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题型以及技巧,有三个分类,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
具体内容如下:论述类文本阅读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全国卷),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
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一、必备知识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1)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1)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1)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2)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2020版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
寮死题型及视范答题篌式•—、散文类型•①记叙散文:以记写人物、事件、景房为主的散文。
(含萩物散文)•②抒情性散文: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
•③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
(哲理性菽文)阅读方法梳理文脉整体把握找到线索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
它可以是事#景物也可以是作言的情感散文为例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例如《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故乡的榕树》以故乡的榕树为线索。
所以阅读时,理清文中的事件、人物及线索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2.寻找“文眼”优秀的散文大多有文眼“文眼”往往是文中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XkT“文眼^.aDJlT全文的关键,把握全文的突破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首的心里颇不宁静”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的寻找文眼”即把文中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句子等找出来加以体悟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
・3.概括主题一篇优秀散文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遣词造句无论是运用修辞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如果成功地把握散文主旨思考问题那么我们就不难找出需要的答案来但是,散文的主旨并不都是直露的,需要我们体会概括。
・4.分析手法散文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对表 现手法的考查是高考重点之一,主要考 查表现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如土表达方式、崔健手法、抒情手法及品味语言会联语句体要出语O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7.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8.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以上考点可以概括为.词语含义,2.句子含义。
理解3.布局谋篇4.归纳内容要点5.作者观点态度。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五大题型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五大题型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是考生最熟悉的一个领域,也是得分最不理想的一个领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复习阶段,教师如能引导考生从“类”的角度去把握表面看来似乎很繁杂的现代文阅读题,则这个困扰考生的难题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
从“类”的角度来看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这里笔者尝试从阅读能力分类的角度来探讨一下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类型。
从这个角度出发,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基本上可分5类:理解含义类、分析评价类、归纳概括类、赏析类、探究类。
下边结合高考真题一一说明之。
一、理解含义类理解关键字词句含义的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核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的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文本关键字词句的理解过程。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对关键字词句含义的理解能力的考查便成了高考现代文阅读题重点考查的能力之一。
翻一翻全国各地每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理解含义类的题目总能跃入我们的眼帘。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对理解含义的能力的考查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对文中关键字词含义的理解、对关键句子含义的理解、对含义深远的文章题目的理解。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联系上下文说说××词的含义或加点词语××内涵丰富请分析;2、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或请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3、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或结合全文说说标题××的含义。
【应对策略】1、不论是理解词语的含义、句子的含义,还是标题的含义,都要恪守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把词语、句子、标题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分析、判断;离开了具体的语境来谈词语、句子、标题的含义,无异于痴人说梦、瞎子摸象。
2、这类题目都和文章的主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主题是解读这类题目的一把最有效的钥匙,在作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忘了文章的主题。
3、书写时,对含义丰富的,应注意分条作答,以使答案显得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含义较为单纯的,应注意答得简洁明了、干脆利落,不要绕弯子,不要含含糊糊。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客观、主观题解题专项指导
客观选择题篇一、六种干扰方法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
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二、七类设题陷阱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厘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误选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主要有“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七种。
考生应掌握识破这七类陷阱的方法。
1.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
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
专题09 现代文阅读II(七)鉴赏散文种类和表达技巧【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
● 【增分技巧】
● 1.精讲精练,重点突破。散文类别丰富,所写内容林林总总,或个人心志,或家国情 怀,或花草虫鱼,或朝阳晚霞。作者多,篇目多,用浩如烟海形容毫不为过。提高阅读 能力,不是要读完所有作品,这科学的角度看,每个人穷其一生只读写景抒情之类的散 文都读不完,因为这类文章的写作无拘无束,形式活泼,随时有新作产生的可能!唯一 的破解方法,根据考点训练自己的答题技巧,丰富自己的答题模板;多做真题。
预测与备考建议1.从选文来看,侧重于对小说的考查,2022年新高考考查的主要是小说。2.从考 查能力来看,散文阅读的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命题仍将注重对理解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判断 与推理能力的考查,对理解概念的考查成为命题的重点,这有利于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新知,不断 增长知识与见识。3.新高考全国卷对散文阅读的考查进行了创意性变革,题型设置有了重大突破, 从命题立意到分值设置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以后仍将有所创新。4.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 信息性阅读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捕捉到有用的信息,为准确锁定正确选项 做准备。还要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比如比对法、归纳概括法等。
●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 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 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 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 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试题考查要求: 1.考查要求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 是指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特点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它既表现在作品的内容 上,又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尊严的尊重, 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关注等。 (2)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 依据文本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来解读作品的主 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探究式解读。 (3)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及自己见解的提出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六大题型透视学生用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六大题型透视文学作品阅读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整合以及鉴赏评价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
我们以高考试题为例,就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测试点及解法略作探讨。
概括起来,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类型大致有以下六种类型:一、词语理解型【命题特点】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历年高考常见的命题形式。
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答题方略】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高考回放】例1、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沈红《湿湿的想念》2007年高考北京卷)【语段信息】①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
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⑩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
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
”“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
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
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温馨提示】正确解答该题,必须把握文章的思路,这样才可以快速锁定答案的范围。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依关键词 写短评思路(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依关键词写短评思路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专项精讲精练系列三种题型全透析精要讲解对点练高阶思维一点通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一:写文学短评(简要短评+列短评要点)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二:写文学短评(依关键词+写短评思路)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三:析文学评论(依据观点+ 理解分析)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专项第二节:写文学短评,题型——依关键词+写短评思路01理论指导(精讲)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
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
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6分)答题思路:【真题试卷示例】例(多个关键词):2023年高考真题试卷全国I卷现代文阅读《给儿子》第9题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
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 (6分)甲组答案示例:(1)本文采用时空重叠的交错叙事,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以此旅行。
(2)实际上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
(3)交叠未来与回忆,指向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过程,并期待儿子也能从中找到自我。
甲组:(1)(2)小点结合文本具体阐释“未来”“回忆”的内容,(3)小点从“成长”主题的角度,分析时空重叠叙事的原因。
例(单一关键词):2023年高考真题试卷全国I卷现代文阅读《给儿子》第9题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
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
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乙组答案示例:(1)河流是文章最重要的抒情意象之一。
(2)表现在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
(3)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
乙组:(1)(2)小点指出“河流”是意象,以及在文中的具体表现,(3)小点分析“河流”作为意象的内涵。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写文学短评:列短评要点(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三种题型全透析精要讲解对点练高阶思维一点通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一:写文学短评(简要短评+列短评要点)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二:写文学短评(依关键词+写短评思路)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三:析文学评论(依据观点+ 理解分析)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专项一:写文学短评+列短评要点文学短评知识点普及一、什么是文学短评?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
文学短评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主要是评论作家创作的得失,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文学: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
短:篇幅短小精悍,字数在300-400字(300-800字)。
评:既然是“点评”性质的文章,自然文学短评是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即要求观点鲜明、层次清晰、结构完整。
二、考教结合【教材链接】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学写文学短评》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
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
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范例1:(观点+叙述+分析)诗中大量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音乐。
(观点)//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及后面的三句,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这样的喻体,把音乐的节奏、旋律的变化、音色的清脆圆润都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出来,(灵活翻译诗句大意——简要叙述)//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不仅得到听觉的享受,而且得到视觉的美感。
(自己的分析评论)//范例2:(观点+叙述+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依评论观点 理解分析(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依评论观点理解分析三种题型全透析精要讲解对点练高阶思维一点通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一:写文学短评(简要短评+列短评要点)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二:写文学短评(依关键词+写短评思路)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专项三:析文学评论(依据观点+ 理解分析)现代文阅读文评类主观题专项第三节:写文学短评题型——依据观点+ 理解分析01理论指导(精讲)【认识题型】☆【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东南亚餐厅的歌手》)】9. 有人评价说,读完这篇小说让人感觉“笑中带泪”。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样评价的理由。
☆【2024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一次联考(《看菜》)】9. 小说描写了特定时代的乡村风俗和手艺人的人情世故,有评论家称“《看菜》透露出苦涩,但也不乏温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
(6分)☆【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苦恼》)】9.有人说,“客观的叙述、精简的白描和热烈的抒情”构成了《苦恼》独特的艺术风格。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湖北腾云联盟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联考(《送灯》)】9.“个性化的人物、好看的故事、富有意蕴的主题”是高军小小说的主要特点,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
(6分)这类文评类题型在古代诗歌阅读中也有:☆后人评价此词下阕“似旷达而实痛楚”,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后人评价此诗“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评价的。
☆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本诗的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
【解题步骤】第一步:读评论、找关键词,明确观点内涵。
读评论就是读题审题,找到题目评论观点中的关键性词语,然后想一想这些关键词的内涵是什么。
关键词往往不是一个,可能是两个或三个,这就意味着得分点有两个或三点。
高考现代文阅读六大题型
高考现代文阅读六大题型•一、词语理解型二、句子理解型三、筛选整合型•四、技巧分析型五、物象分析型六、形象分析型【真题回放】(2004年重庆卷第20题)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题规范】①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照应了文章题目。
⏹②作者以巍峨高大的山峦作喻,形象传神地写出这些年轻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③歌颂了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热情赞扬和仰慕之情。
例.(2006年安徽卷第17题)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答题规范】答:①用了烘托的手法。
•②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
•③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
例8.(2008年北京卷第19题)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材料是《碧云寺的秋色》【答题规范】其作用是: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从而凸显了文章主旨——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
例10.(2008年宁琼卷第12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答:第一次写的作用是:烘托了自然环境的凄冷,为故事结局预设感伤基调,同时烘托出警察吉米忠于职守、不徇私情的坚毅个性。
•第二次写“一阵冷飕飕的风”的作用为:渲染两人无话可说的沉寂氛围,暗示了警察吉米内心的凄苦、矛盾,同时也为下文便衣警察的出现起到了情节转换的作用。
一、命题特色:主要是针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而设的一种题型。
鉴赏表达技巧(艺术表现)重心放在判断运用了哪些手法上,兼及表达效果的分析。
而且,在“判断”手法上,要求多角度切入,掌握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
2、把握思维模式1)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A、修辞手法(优先)B、表现手法(次之)C、表达方式(其次)D、文章章法E、语言表达(DE两个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2)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一、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主观题六大题型透视素材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主观题六大题型透视《语文学习》王周平文学作品阅读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整合以及鉴赏评价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
本文以2007年高考试题为例,特就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测试点及解法略作探讨,以抛砖引玉。
概括起来200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类型大致有以下六种类型:一、词语理解型[命题特点]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历年高考常见的命题形式;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问语的浯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答题方略)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浯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问义就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闸释。
(高考回放)例1、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沈红《湿湿的想念》2007年高考北京卷)[语段信息]①七十年前,爷爷①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
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荚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⑩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
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
…“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
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
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专题三:主观题答题技巧讲解-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小说阅读总复习(全国通用)
即时训练·石钟山《父亲离休》
3.在得知孩子答应回家后,父亲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①激动:“在几个房间里踱来踱去”“破天荒地没有打断母亲 的话茬”“听得很认真”,反映出父亲想要了解孩子一切的迫切心情, 对孩子的归来显得相当期待与兴奋;②不安:不停地“照镜子”“梳 理头发”“坐不住”,父亲的“不知所措”,反映出父亲对与子女沟 通交流的陌生,以及不知子女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忐忑不安;③高兴、 满意:对小儿子感到“顺眼而亲切”,对女儿做的菜饶有兴趣,指示 大儿子“关了手机”,这些都表现出父亲对孩子给他带来的亲情表示 满意与珍惜,“最后的指示”更是表现出普通父亲在年老后对亲情和 天伦之乐的渴盼。
题型二:把握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自然环 境描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 气、景物等;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 会背景、风土人情等的描写,主要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对环境的考查,往往以概括环境的特点、分析环境的作用为重点。
角度2:情节手法
1、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方式
类别 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平叙
表达效果(作用)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删除不影响文章完整性)
补充交代内容,有助于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 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删除影响文章完整性)
即时训练·石钟山《父亲离休》
完成课时质量评价
4.父亲退休前后对子女态度发生了变化,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答】①“父亲”是军人,作者却选择了其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来 组织材料,这样的选材不落俗套,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文本通 过父亲叱咤风云无视孩子和家庭聚会拘谨亲和的对比,展现父亲身份 转变后期盼融入家庭生活所做出的努力,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富。 ③“普通人”的角度使“我们该如何做好父亲角色”的主题思考更具 有现实意义和传统文化内涵。④“父亲”本来就是“普通人”,这样 的角色定位更具有普适性,贴近读者的日常生活,更能引发共鸣。
2020高考语文题型归纳总结
2020高考语文题型归纳总结高考语文题型归纳现代文阅读题型:在阅读短论述文时,快速浏览一遍并梳理一遍,一般注重首句和尾句,因为基本都会有作者的观点认识。
在选择题中,分析题中所问的,转过头在原文中找到长得有点像或者差不多或者一样的语句,反问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是题中的意思吗?最好标注出来。
有时候出题的人很有意思,给你扣字眼,说不定一个粗心大意漏了一个字,句子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在论述文选择题中,着重关注一些陷阱。
强加因果关系:原文中本来没有因果关系,而选项里每个字都跟原文一样,只是多了“因为”“所以”,意思完全不同了。
张冠李戴:本来是甲所做的事,偷偷换成乙,剩下长得还是跟原文一样,有的同学粗枝大叶的,然后你懂得。
主次颠倒:就是因为所以的位置放反了。
是非颠倒:对的一方面和错的一方面对调。
一概而论:就是文中只是一小部分结果,选项改为了全部(注意全部只要。
就。
只有。
才任何凡都普通一切)。
全部肯定和全部否定的词语都要注意。
前后颠倒:跟主次有点像,文中语句顺序被选项颠倒了过来,意思不太一样,但是是错误选项。
无中生有:就是选项跟文章内容没有关系,或者就没提过什么物品或者奖项,选项里有,直接排除。
或然与以然:这两个词语长得挺像,意思是不一样的,或者大家一读就能感觉出来。
未然与已然:一个是“未”,一个是“已”,意思全然不同。
论述文选择题:上面是总结的病点注意那几大错误。
作为高三党,必须快速梳理文章,明确作者观点,然后寻找病点,推翻选项中的结论。
最好标注,这样做完掉头检查目标更加明确。
翻译:翻译不是拿着注解,而是自己学会组词。
比如:策幼孤,独励志好学。
策人名幼:幼时孤:孤身孤单孤儿,独:唯独独身,励志:有志向,好学:好读书热爱研究。
这样,一句话就出来了,策年幼时成为孤儿,孤身一人唯独有远大志向,喜爱读书。
翻译不准确可能跟原文有点偏差,但是文言文阅读题不是让你在考场上慢慢钻研的,就那点时间,快速组词成句再连成段,大概文言文内容看懂明白,写的是什么,主人公谁,有那些事情。
高考中的现代文主观题阅读
高考中的现代文主观题阅读,因其分值高,难度又大,一直是学生语文高考的瓶颈。
纵观近几年高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几类:语言修辞、布局谋篇、表现手法、归纳要点、人物形象等。
现就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各类题型的解法进行简单的框架式分析。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1.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3.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1.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2.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各类题型解法
2.分析人物性格①(对家人)品质:例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个性;②(在工作上)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③(在生活上)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④(对朋友、上级、下属等)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⑤(对国家)品质:例句+刻画人物手法+个性。
(2013年湖南卷)文中两处画横线的文字对农民夫妇的描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后一处文字对深化作品主题有何意义?(6分)①这两处描写表现了农民夫妇纯朴、善良、慷慨的性格特点;②后一处文字在描写农民夫妇误以为“我”是儿媳时表现出的亲情的基础上,写误会消除后仍表现出对“我”的关爱,由表现家庭亲情向表现人间温情拓展,深化了作品主题。
3.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手法1:例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个性;②手法2:例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个性;③手法3:例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个性(正5侧3)(2015年上海)赏析第(8)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
(4分)用干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动词,生动地写出老妇人动作麻利和毫不犹豫,也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
4.形象的作用①(人物形象)概括形象......特点(典型性、现实性);②(对其他人物)烘托、映衬......性格等作用;③(结构)线索或推进......发展作用;④(主题)寄寓了......思想感情。
【2013湖南卷未婚妻】“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①(人物形象)看报纸的旅客热情、幽默、乐观;②(对其他人物)他与老媪形成对比,凸显他的善良热情;③(结构)他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线索),把“我”与农民夫妇、未婚妻联系起来。
他的“玩笑”引起农民夫妇对“我”的身份的误会,从而推动情节发展;④(主题)通过塑造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了世间需要热心肠。
5人物形象的比较①比较人物的个性;②比较人物刻画的手法;③比较寄寓在人物身上的情感;(2013年湖南卷)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
【高中阅读指导】高考现代文阅读类型透视
【高中阅读指导】高考现代文阅读类型透视现代文阅读类型透视⊙陕西省三原县南郊中学王周平现代文主观阅读题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整合以及鉴赏评价能力的全现代文阅读类型透视⊙ 陕西省三原县南郊中学王周平现代文主观阅读题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整合以及鉴赏评价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概括起来,近几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类型大致有以下五种:一、单词理解类型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一、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二、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应答策略】要理解词语的意义,就必须通过词语的表层意义来理解其深刻内涵:要理解词语的隐喻意义,就必须找到隐喻的对象和本体;要理解词语的象征意义,必须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要理解语言的反讽,我们应该互相表扬和批评;要理解词语的双关意义,我们应该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义双关;为了理解代词的意思,我们应该在前一句或下一句中寻找解释。
当然,要理解词语的意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主题,从句子、段落和语境中找到相应的解释。
【高考回放】“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
(方令孺《在山阴道上》,2006高考湖南卷)【段落信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故乡”吸引了我:百草园和三威书店。
这些美妙的名字,像童话一样,不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我想看看咸亨宾馆、土谷寺和香林姐姐放下菜篮子的河边。
在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开始磨砺自己的剑刃,一生掌控它,冲破黑暗,露出曙光。
今天,我决定去参观磨剑圣地。
【温馨提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要特别注意词语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根据语境,作者说“好久以来”“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并决定要去瞻仰鲁迅先生“磨剑的圣地”,由此可知,“故乡”应不是作者故乡,而是鲁迅的故乡,亦是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锁定高考2020系统复习23: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六大题型透视文学作品阅读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整合以及鉴赏评价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
本文以2020年高考试题为例,特就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测试点及解法略作探讨,以抛砖引玉。
概括起来,202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类型大致有以下六种类型:一、词语理解型【命题特点】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历年高考常见的命题形式。
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答题方略】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高考回放】例1、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沈红《湿湿的想念》2020年高考北京卷)【语段信息】①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
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⑩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
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
”“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
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
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温馨提示】正确解答该题,必须把握文章的思路,这样才可以快速锁定答案的范围。
该题提问点在第1段,但答案检索区间在第10段。
第10段中有与“理想”相呼应的信息——“美梦”,而“美梦”的具体含义在这里揭示得很清晰:“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将这些信息整合,便是对文中“理想”的到位且全面的解释。
【答案】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二、句子理解型【命题特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历年来高考主要的命题形式。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2)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
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
【答题方略】理解句子的含义,也像理解词语一样,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句子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对此类命题,需要先弄清手法上的特点,进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句子的含义。
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高考回放】例2、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
(鲁迅《忆刘半农》2020年高考湖南卷)【语段信息】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
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
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
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温馨提示】根据题目提示,必须联系最后一段。
从“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
”可得出第一点:这憎恶是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从“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
”可以得出第二点:这憎恶中含有鲁迅对刘半农的希望——他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从“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可以得出第三点:这“憎恶”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
找出答题关键词句后,然后加以准确流畅地表述,就可以得出完整的答案。
【答案】(1)“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
(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三、筛选整合型【命题特点】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历年高考的主打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
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答题方略】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回答此类问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
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
另外,考生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高考回放】例3、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
(各不超过2个字)(蔡家园《泰山之恩》2020年高考浙江卷)【语段信息】数千年来,泰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地理学意义上的名山了,它更是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
从一路上的对联和石刻可见一斑:“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独宗”、“五岳独尊”。
其实,泰山海拔不过1545米,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并不显高。
它的风景确有独到之处,但也未必比得上“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
但是,那种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却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树和每一片岩石,让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几丝压抑、几缕轻狂。
这种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种锁闭心态。
圣人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其说夸赞的是一种阔大胸怀,不如说它是坐井观天;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
正如那浓雾封锁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积淀的太多东西也锁闭了它的灵性与心智。
泰山之所以最初赢得“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归结到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观念;而其后人们对泰山的崇拜,则与民族的思维模式有着根本的联系。
一座泰山,象征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命运!【温馨提示】本题考查对相关信息的分析与整合的能力,答案的检索区间在第6段,阅读这一段并进行筛选与整合。
将“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和“洋洋自夸”概括为“自大(或自夸、自狂、轻狂、狭隘)”,将“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概括为“卑怯(或自卑)”。
【答案】(1)自大(答自夸、自狂、轻狂或狭隘等均可)(2)卑怯(答自卑也可)四、技巧分析型【命题特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比拟、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
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某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请赏析“……”这句话。
【答题方略】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其作用也是异彩纷呈的,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它的常规性作用。
例如,类比的作用:以浅寓深,以近比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象征的作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抑扬的作用:突出重点,行文跌宕,曲折含蓄;对比的作用: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具有强烈的反差;衬托的作用: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主次分明;渲染的作用: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等等。
另外,修辞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散文鉴赏题常从修辞的表达效果角度设题,《考试大纲》规定了八种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分别如下: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感情强烈;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新颖别致,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前后联结,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层次清晰,增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高考回放】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
(臧克家《炉火》2020年高考辽宁卷)【语段信息】④我住北房,三明两暗。
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室,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
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空摆设。
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里的温度太低了。
会客室里确是有点清冷,而我的写作间兼寝室却暖和和的。
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
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
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
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⑤每晚,我必卧在床上,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
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
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