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点汇总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2833e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7.png)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力学中经常涉及到。
本文将从定义、运动方程、速度和加速度等方面详细探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点。
一、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直线上以一定的加速度进行运动,且加速度保持不变。
这种运动的特点是速度的变化是匀速的,即速度随时间线性变化。
二、运动方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方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s = ut + 1/2at^2其中,s表示物体的位移,u表示物体的初速度,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t表示时间。
三、速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随时间变化的。
根据运动方程可以得到速度的表达式:v = u + at其中,v表示物体的速度。
四、加速度加速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重要参数,表示速度的变化率。
根据运动方程可以得到加速度的表达式:a = (v - u) / t其中,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五、位移与时间、初速度、加速度的关系根据运动方程可以看出,位移与时间、初速度和加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位移随时间的平方成正比,与初速度成正比,与加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六、加速度与运动方向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正负与运动方向有关。
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时,加速度为正值;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加速度为负值。
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示例一个常见的示例是自由落体运动。
当物体自由下落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
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用运动方程来描述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是匀速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加速度与运动方向有关,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时,加速度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示例是自由落体运动,物体自由下落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通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运动中的行为和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db619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c.png)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
在这种运动中,物体在直线方向上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可以是匀速变化或者不匀速变化。
下面将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一、位移和位移公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某个位置的距离称为位移。
位移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和大小。
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最终位置与初始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
位移公式用于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根据物体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公式可以表示为:Δx = (v0 + v)t / 2其中,Δx表示位移,v0表示初始速度,v表示末速度,t表示时间。
二、速度和速度公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是位移随时间的导数。
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速度的大小可以使用速度公式计算:v = v0 + at其中,v0表示初始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三、加速度和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是速度随时间的导数。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是常数。
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使用加速度公式计算加速度:a = (v - v0) / t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始速度,t表示时间。
四、时间和时间公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个基本概念,表示运动发生的时长。
根据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可以使用时间公式计算时间:t = 2Δx / (v0 + v)其中,t表示时间,Δx表示位移,v0表示初始速度,v表示末速度。
五、运动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通过运动图像来描述。
运动图像是在坐标轴上绘制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当物体匀速运动时,运动图像是一条直线;当物体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时,运动图像是一条斜线。
六、运动的实例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有很多实例。
例如,一个汽车从静止状态开始加速行驶,这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速度不断增加,这也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完整版)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整理大全
![(完整版)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整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9ea862f0c22590103029dd3.png)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整理大全一.基本律:(1)均匀速度v =st1.公式(2)加快度 a =vtv0(1)加快度 a =v t t t(3)均匀速度 v =vvt(2)均匀速度v =1 22vt(4)瞬速度 v t v0at初速度 v0=0(3)瞬速度v t at11(5)位移公式s v0 t at 2(4)位移公式s at 2222.公式v0v t t v t t (6)位移公式s(5)位移公式s22(7)重要推 2as v t2v02(6)重要推 2as v t2注意:基本公式中(1)式合用于全部速运,其他各式只合用于匀速直运。
..................................二.匀速直运的两个重要律:1.匀速直运中某段内中刻的瞬速度等于段内的均匀速度:即 v t v s v0 v t t222.匀速直运中相等的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隔T ,加快度 a,相等的隔内的位移分S ,S ,S ,⋯⋯ S N;123S=S2- S1=S3- S2 = ⋯⋯ =S N- S N-1= aT 2注意:在匀速直运中物体在某段位移中初速度v0,末速度 v t,在位移中点的瞬速度v s,2中地点的瞬速度v s=v02v t222无匀加快是匀减速有 v t= v =v2vt< vs=v02v t2222三.自由落体运和直上抛运:(1)均匀速度v =v t 2(2)瞬速度v t gt1.自由落体运(3)位移公式s =1gt 2 2(4)重要推 2 gs v t2:自由落体运就是初速度v0=0,加快度 a =g的匀加快直运.(1)瞬速度v t v0gt2.直上抛运(2)位移公式s v0t 1 gt22(3)重要推2gs v2 v2t0:直上抛运就是加快度a g 的匀速直运.四.初速度零的匀加快直运律:T 位(可能是分、或小、天、周)有:(1)1 s 末、2 s 末、3 s 末、⋯⋯ns 末的瞬速度之比:v1∶v 2∶v 3∶⋯⋯:v n=1∶2∶3∶⋯⋯ ∶n 同理可得 :1 T 末、2 T 末、3 T 末、⋯⋯ nT 末的瞬速度之比:v1∶v 2∶v 3∶⋯⋯:v n=1∶2∶3∶⋯⋯ ∶n(2)1 s 内、2 s 内、3 s 内⋯⋯ns 内位移之比:S1∶ S2∶ S3∶⋯⋯: S n=1 2∶22∶ 32∶⋯⋯ ∶n2同理可得 :1 T 内、2 T 内、3 T 内⋯⋯n T 内位移之比:S1∶ S2∶ S3∶⋯⋯: S n=1 2∶22∶ 32∶⋯⋯ ∶n2(3)第一个1 s 内,第二个2 s 内,第三个3 s 内,⋯⋯第 n 个 1s 内的位移之比:SⅠ∶ SⅡ∶ SⅢ∶⋯⋯:S N =1∶ 3∶ 5∶⋯⋯ ∶( 2n- 1)同理可得 :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第 n 个 T 内的位移之比:S ∶ S ∶S ∶⋯⋯: S N=1 ∶ 3∶ 5∶⋯⋯ ∶( 2n- 1)ⅠⅡⅢ(4)通相等的位移所用之比:t1∶t2∶ t3∶⋯⋯: t n=1∶(21)∶( 3 2 )∶⋯⋯⋯∶( n n 1 )。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db6e530029bd64783e2cff.png)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①运动是,静止是。
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二、参考系:①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
②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③参考系的选择原则上是,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三、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做.质点没有形状、大小,却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实际并不存有,是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的一种科学抽象。
把物体抽象成质点的条件是:(1)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能够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能够当作质点处理。
(2)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虽然不同,但它的大小、形状及转动等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极小,能够忽略不计(如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地球仍可看成质点).由此可见,质点并非一定是小物体,同样,小物体也不一定都能当作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都能看成质点,{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的距离相比不能忽略};转动的物体可能看成质点来处理{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能否看成质点一看研究问题,二看物理的形状与研究物体的关系】【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决定于物体的尺寸与物体间距相比的相对大小】四、位置、位移与路程1、位置:质点的位置能够用坐标系中的一个点来表示,在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中表示为s(x) 、s (x,y) 、s (x,y,z)2、位移:【矢量】①位移是表示质点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箭头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d82251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d.png)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以下是高中物理中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位移和位移公式: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用Δx表示。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物体的初速度v0、末速度v、加速度a以及时间间隔t 之间满足位移公式:Δx = v0t + 1/2at²。
2. 速度和速度公式: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用v表示。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与物体的初速度v0、加速度a和时间间隔t之间满足速度公式:v = v0 + at。
3. 加速度和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是速度的改变率,用a表示。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与位移Δx、初速度v0和时间间隔t之间满足加速度公式:a = 2(Δx -v0t) / t²。
4. 时间和时间公式:时间是运动持续的时间,用t表示。
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时间与位移Δx、初速度v0和加速度a之间满足时间公式:t = (v - v0) / a。
5. 加速度与运动方程: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与时间t的关系可由运动方程表示:v = v0 + at。
位移与时间t的关系可由运动方程表示:Δx = v0t + 1/2at²。
另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运动方程:v² = v0² + 2aΔx。
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来表示。
在速度-时间图中,匀速直线表示匀速运动,斜线表示匀变速运动;在位移-时间图中,直线表示匀速运动,抛物线表示匀变速运动;在加速度-时间图中,横线表示匀速运动,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
7.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g。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可用v = v0 + gt表示,位移可用Δx = v0t + 1/2gt²表示。
8.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用v表示;瞬时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加速度,用a表示。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识点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e2a192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8.png)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以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请考生认真学习。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本节开始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能够正确理解加速度是学好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对加速度概念的深入理解。
(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物质的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变速运动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应该指示:常见的.许多变速运动实际上并不是匀变速运动,可是不少变速运动很接近于匀变速运动,可以当作匀速运动处理,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加速度是指描述物质速度变化快慢而引入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对于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v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即:。
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是相同的,对于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确定运动正方向的条件下,可以用正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如vt v0,a为正,如vt v0,a为负。
前者为加速,后者为减速。
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可知,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即a = 恒量。
(3)在学习加速度的概念时,要正确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及速度变化率。
其中速度v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而速度变化量△v = v2-v1,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
速度变化量△v也是矢量,在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相同,在减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相反。
加速度就是速度变化率,它反映了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
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都是矢量,但它们确实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物体运动情况。
例如: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必为零B.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其运动速度不一定为零C.运动中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则其加速度也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越小,则物体速度变化也越慢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速度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图像-整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图像-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de669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73.png)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图像-整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图像整理一、图像的意义1.V-t 图2.S-t 图二、(增加)速度公式三、位移公式 (3个)四、平均速度公式斜率表示加速度(a )面积表示位移(S )X 点表示该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改变 Y 点表示该质点的速度为零Y 点以下表示该质点的速度反向改变(调头)斜率表示速度(V )面积无意义X 点表示该质点的速度反向改变(调头)Y 点表示该质点回到出发点 Y 点表示该质点向反方向运动V 0=V t -at V t =V 0+at t 2V V (S 0)+=20t a 21t V S += 2t t a 21t V S += 2V Vt V 0+=总总t S V =2tV V = 2t为下标,此公式的含义为: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2 这一段时间时的瞬时速度at V =?V2V V t 02t V=+=2v v 2t202S V+=五、加速度定义式:tV V tV a 0t -=??=六、速度变化公式七、速度位移关系式:2aS=V t 2-V 02八、几种推论:1.加速度实验公式2.瞬时速度计算公式:t2S S V V BCAB AC B +==3.中间时刻的速度公式:4.中间位移的速度公式:5.刹车/减速时间:(通常情况下,V t =0)6.如图,若AB 段为2米,BC 段为3米,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AB 所用的时间为5秒,通过BC 段所用时间aV V T 0t -=注:加速度a 是矢量,反向与速度改变量( )方向一致。
若初速度方向为正反向,加速直线运动时,a>0;减速直线运动时,a<0V ?0t V V V -=?atV =? A B D C E21N N T a --=S S ()2NM T N -M s s a -=2at =?S 是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依据表示:连续相邻,相同的时间t 内的位移差B DC E为3秒,求其加速度 2s /m 35.02072s 32s 5s 3m3s 5m 2a ==++=九、初速度为零的几种比例关系式:※:第1个S ,第2个S ,第3个S...第n 个S 所用时间比指的是:物体通过第一个1m (或第一个两米[n 米]), 第二个2m (或第二个两米[n 米] ....(以此类推)...所用的时间比。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df18642f18583d04864591c.png)
A.v1∶v2∶v3=3∶2∶1 B.v1∶v2∶v3=1∶ 2 ∶ 3 C.t1∶t2∶t3=1∶ 2 ∶ 3 D.t1∶t2∶t3=( 3 - 2 )∶(
2 -1)∶1
【解析】选D。因为子弹做匀减速运动,且末速度为零, 故可以看作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研究。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通过连续三段相等位移的时 间之比为1∶( 2 -1)∶( 3 - 2 ),故所求时间之比为 ( 3 - 2 )∶( 2 -1)∶1,选项C错误,D正确;由v2- v02 =2ax 可得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之比 为1∶ 2∶ 3 ,则所求的速度之比为 3 ∶ 2 ∶1,故 选项A、B错误。
3.多过程问题: 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并 注意分析各段的运动性质。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 连接各段的纽带,应注意分析和利用。
【自思自悟】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是矢量式,还是标量式? 应用时应注意什么? (2)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时,如何选择公式?
【高考命题探究】 【典例1】一个小球从斜面顶端无初速下滑,接着又在 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它共运动了10 s,斜 面长4 m,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为6 m,求: (1)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小球在斜面和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1∶3;由x=
1 2
at2知t1∶t2=1∶
2 ,又因为v=at可得
v1∶v2=1∶ 2 ,B正确。
迁移2:逆向思维法的应用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三个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 一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运 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 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比 正确的是 ( )
高中物理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高中物理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16aaec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d.png)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一、加速度与运动性质:
1.a=0 时,其运动形式为匀速直线运动;
2.a 为恒量时,其运动形式为匀加速直线运动,若 a 与 v 同向,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a 与 v 反向,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υt=υ0+a t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υ0 t+1/2a t^2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υt^2=υ0^2+2aS
三、速度时间图像与位移时间图像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与时间轴平
行的直线。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与
倾斜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
抛物线。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例题一:
用升降机从井底提升物体。
升降机先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经过 5s 达到
10m/s,然后匀速运动 2s 后作匀减速运动,又经过 5s 恰好到达井口而停止, 试画出该
过程的速度图象,并求出井的深度?
例题二:
电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0.5m/s2,途径相隔 125 米的 AB 两点,共用 10 秒钟,那么,电车经过 B 点的速度是多少?。
最新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6f679eb83d049649a665850.png)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其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at v v t +=0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2021at t v s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表达式:as v v t 222=-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B.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3.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 A .速度的增量总是跟时间成正比 B .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C .位移总是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一致。
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 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sB .8sC .16sD .24s6.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内行驶540m ,那么它在最初10s 行驶的距离是( )A. 90mB. 45mC. 30mD. 15m1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
若汽车刹车后以7 m/s 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 。
则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 m/s 。
二.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和物体的运动过程。
(2)明确已知量和要求的物理量(知三求一:知道三个物理量求解一个未知量)。
例如:知道a 、t 、0v 求解末速度t v 用公式:at v v t +=0(3)规定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为正方向),确定正、负号。
(4)选择恰当的公式求解。
(5)判断结果是否符合题意,根据正、负号确定所求物理量的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baf82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c.png)
1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梳理 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理想模型,当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可以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均匀增加的的变速直线运动,即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v-t 图像为一条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就是下落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直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经过时间t 的位移大小。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称为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方向竖直向下,大小通常取9.8m/s 2。
3、自由落体的物体,下落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为:v= gt ,变形式有t= v/g ;下落高度h 和t 的关系:h= 221gt ,变形式有下落速度v 与下落高度h 的关系为:v 2= 2gh ,也即h= g v2 。
4、如果告诉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经过中间某一段距离△h 所用的时间△t ,可以假设其前面所经过路程为h ,所用时间为t ,然后列出两个方程⎪⎪⎩⎪⎪⎨⎧∆+=∆+=22)(2121t t g h h gt h ,解方程组即可。
5、对于自由落体运动,某段时间内的末速度如果如果是v ,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
6、自由落体运动等时间的比例规律:①△t 末、2△t 末、3△t 末......n △t 末的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n ;②△t 内、2△t 内、3△t 内......n △t 内的位移之比:h 1:h 2:h 3:...:h n =12:22:32:...:n 2;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h ①:h ②:h ③:...:h N =1:3:5:...:(2n-1)。
7、自由落体运动中,求某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法①,△h=222121初末gt gt -;法②,△h=v ·△t=t t t g ∆⋅+⋅2末始。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c3332204028915f804dc2e9.png)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点汇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中三个基本公式的选择应用:三个基本公式及推论,一共四个公式,共涉及五个物理量( v0、 v、t、a、x)。
只要知道三个量,就可以求其他两个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特殊点的速度①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②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比较大小——公式法所以中间时刻瞬时速度总小于中间位移瞬时速度1. 如图所示为上、下两端相距L=5m、倾角α=30°、始终以v=3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的传送带(传送带始终绷紧).将一物体放在传送带的上端由静止释放滑下,经过t=2s到达下端.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传送带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2)如果将传送带逆时针转动,速率至少多大时,物体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释放能最快地到达下端?(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物块下滑时受到的向上的滑动摩擦力,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及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即可求解动摩擦因数;(2)如果传送带逆时针转动,要使物体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释放能最快地到达下端,则需要物体有沿传送带向下的最大加速度即所受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最大加速度,再根据匀加速运动位移速度公式求解.【解析】(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有题意得:L=解得:a=2.5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α-μmgcosα=ma解得:μ=(2)如果传送带逆时针转动,要使物体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释放能最快地到达下端,则需要物体有沿传送带向下的最大加速度即所受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设,物体加速度为a'.此时传送带速度为v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α+F=ma′f=μmgcosα而Ff2=2La'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得:vm=8.66m/s解得:vm答:(1)传送带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9;(2)如果将传送带逆时针转动,速率至少8.66m/s时,物体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释放能最快地到达下端.2. 如图所示,质量M=5kg、上表面光滑的长度为L=1m的木板,在F=2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初速度v=5m/s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有足够多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它们的质量均为m=1kg,将一小铁块无初速地放在木板的最右端,当木板运动了L时,又无初速地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上第2块小铁块,只要木板运动了L就在木板的最右端无初速放一小铁块.取g=10m/s2.试问(1)第1块小铁块放上后,木板运动L时,木板的速度多大?(2)最后放在木板上的小铁块是第几块?(1)放上小铁块后,木板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来计算速度的大小;(2)木板一直做减速运动,根据速度位移间的关系可以求得运动的总共位移的大小,从而得到小铁块的数目.【解析】(l)木板最初做匀速运动时,F=μmg…①第1块小铁块放在木板上后,木板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m)g-F=Ma…②…③联立方程①②③得:(2)由于木板的长度为1m.总有一块小铁块在木板上,木板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一直为a,设最后放在木板上的小铁块是第n块,即有:…④联立方程②④得:n=13.5最后放在木板上的小铁块是第13块.答:(1)第1块小铁块放上后,木板运动L时,木板的速度为4.8m/s;(2)最后放在木板上的小铁块是第13块.压轴3.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顺时针转动,转速v=2m/s,左右两端长L=6m.传送带左端有一顶端高为h=1.8m的光滑斜面轨道,斜面底端有一小段圆弧与传送带平滑连接.传送带右端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弧轨道MNP,半径为R,M、O、N 在同一竖直线上,P点到传送带顶端的竖直距离也为R.一质量为m=0.6kg的物块自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之后从传送带右端水平抛出,并恰好由P点沿切线落入圆轨道,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0.4,OP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60°.(g=10m/s2)求:(1)竖直圆弧轨道的半径R;(2)物块运动到N点时对轨道的压力;(3)试判断物块能否到达最高点M,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求出物块在M 点对轨道的压力.(1)分析物块在各个阶段上的运动情况,从而计算出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结合平抛运动的知识得知抛出点到P的竖直高度,即为圆弧轨道的半径R.(2)通过对物块在P点时的速度的分解可得知此时的速度,有P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可得知在最低点的速度大小,合力提供向心力,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知物块所受到的支持力的大小,再用牛顿第三定律得知物块对管道的压力.(3)物块在圆弧形轨道内运动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可判断物块是否能到达最高点M点(1)设到达斜面最低点的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得:解得:v===6m/s>2m/s所以,物体在传送带上先做减速运动:设减速至带速需位移为x,则有:解得:x==4m<6m所以后2m物体做匀速运动,以v=2m/s的速度平抛,在P处由速度分解得:又因所以解得:R=0.6m(2)在P处由速度分解得:从P到N由动能定理得:在N点:联立以上二式并代入数据解得:N=28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体对轨道的压力为28N,方向竖直向下.(3)恰好通过M点时有:===m/s得:vm假设能到达M点,从P到M由动能定理得:代入数据解得:<m/s,所以不能通过最高点M.答:(1)竖直圆弧轨道的半径R为0.6m;(2)物块运动到N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28N;(3)物块不能到达最高点M.每日一题解析汽车紧急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痕迹长度为1m,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2,重力加速度取10m/s2,问:(1)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多大?(2)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多大?(3)开始刹车后经过0.5s和2s,汽车的位移分别有多大?(1)对汽车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加速度;(2)汽车刹车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位移、末速度和加速度,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列式求解即可.【解析】(1)设汽车刹车后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mg=ma,故a=μg=2m/s2(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关系式v2=2ax,可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2m/s(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at,可得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下经历的时间为t===1s.所以,开始刹车后经过0.5s,汽车的位移为x==2×=0.75m;开始刹车后经过2s与经过1s的位移相等,所以汽车的位移为x2=x=1m.答:(1)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2)刹车前汽车的速度为2m/s;(3)开始刹车后经过0.5s的位移为0.75m,经过2s汽车的位移为1m.。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311b1f733687e21ae45a90b.png)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
}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
,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知识讲解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3843c9acc7931b764ce158d.png)
• 解:设向下为正。 v1= 5m/S, v2= -4m/S, △t =0.2s
a= △v = v2-v1 △t △t
-4-5 = 0.2
=-45 (m/s2)
答:平均加速度大小为45m/s2,方向向上。
• 例2、将一石子以5m/S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 石子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不变, 若它运动的时间共为1s,求它的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 及典型题解析
知识要点(一)
•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1、定义: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相同时间内速度 的变化相同
2、理解:
匀加速直线运动
(1)两种情况: 匀减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a与v同向 (2)加速度不变:
匀减速:a与v反向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公式:
(1)加速度 △v
a= △t
0 又v1=g(t-0.5)
25 t-1 t-0.5 t t/s
即25=10(t-0.5) t=3(s)
h=gt2/2=10×32/2=45(m)
• 例9、用长10m的细线将A、B两小球连接后,拿 住A球,使B球自然下垂,从某高处由静止释放 A球,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1s,求A初始高度。
• 分析:两球下落过程加速度都为g,故都做 自由落体运动。可分别对两球列出方程。
A下落全过程:h= gt2/2
B下落过程: h-20= g(t-2+1)2/2
由以上两式解得:
h=31.25(m) t=2. 5(s)
• 例10、雨滴从5m高屋檐滴下,第1滴落地时, 第6滴恰离开屋檐。每两相邻雨滴滴下时间差
相同。求第一滴落地瞬间,第2滴和第3滴之间
距离。 解法1:
1 2 3 456 12345
高考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大规律总结
![高考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大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9f183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b.png)
高考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大规律总结一、内容简述大家都知道,高考物理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大重点。
关于这个知识点,它其实有一些核心规律我们得掌握。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这三大规律,希望能帮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毕竟高中物理是个难关,我们得一起加油才行。
第一个规律呢,是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物体在固定的速度下加速或者减速,它的速度是怎么随着时间变化的。
这个规律很重要,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过程。
第二个规律是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会走不同的距离。
这个规律就是告诉我们这个距离和时间是怎么关联的,掌握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地预测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会移动多远。
这三大规律都是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过程。
掌握了这些,我们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就能事半功倍了。
所以大家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些规律,加油哦!1. 简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在高考物理中的重要性高考物理中,匀变速直线运动可是个重头戏。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考生,都得好好掌握。
这个运动规律不仅基础,还非常实用。
毕竟很多物理现象都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解释,简单地说它就是物体速度一直增加或减少,方向还保持不变的那种运动。
高考物理里,它的重要性可不是闹着玩的。
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就等于迈过了物理学习的一大门槛。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说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大规律。
2. 引出本文将重点介绍的三大规律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一起深入了解一下高考物理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大规律。
你可能会觉得,高中物理是不是都是高深莫测的公式和理论?其实不然只要你掌握了基础,理解这些规律其实并不难。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三大规律的神秘面纱,让你在高考物理中轻松应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高中物理中,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考察重点之一,这类运动有规律可循,对于我们高考备考非常关键。
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吗?简单来说就是速度一直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有个特点,那就是加速度恒定不变。
高中物理复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中物理复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d62cbd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c.png)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例2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险情紧急刹车,汽车立即做匀减 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已知汽车刹车时第1 s内的位移为13 m,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2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在第1 s末的速度大小可能为10 m/s B.汽车加速度大小可能为3 m/s2
D.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5 m/s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则 a=-5 m/s2,当物体的位移为沿斜面向上 7.5 m 时,x=7.5 m,由运动学公式 x=v0t+12at2,解得 t1=3 s 或 t2=1 s, 故 A、B 正确; 当物体的位移为沿斜面向下 7.5 m 时,x=-7.5 m,由 x=v0t+12at2,解 得 t3=(2+ 7) s 或 t4=(2- 7) s(舍去),故 C 正确; 由速度时间公式 v=v0+at,解得 v1=-5 m/s、v2=5 m/s、v3=-5 7 m/s, 故 D 错误。
D.14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弹的运动可看作反向的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于初速度为零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 1∶( 2-1):( 3-
2)∶(2- 3),则子弹依次穿过每个水球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 3)∶( 3 - 2)∶( 2-1)∶1,故 B 正确;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
返回
< 考点二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 于这段时间内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度。即:v =v0+2 v= v t 。此公式可以求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294f7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00.png)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甲、乙两质点某时刻从相距6 m的两点,相向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质点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在第2 s末运动方向不变B.甲、乙在第2 s末相距4 mC.乙在前4 s内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的大D.甲、乙在第4 s末相遇答案:CA.速度图像在t轴下方的为反方向运动,故2 s末乙改变运动方向,故A错误;B.2 s末从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可知乙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 乙=12×3×2m=3m甲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 甲=3×22m=3m相向运动,此时两者相距Δx=6m−3m−3m=0故B错误;C.从图像的斜率看,斜率大表示加速度大,故乙的加速度在4 s内一直比甲的加速度大,故C正确;D.4 s末,甲的位移为x 甲′=6×42m=12m乙的位移的为x 乙′=−12×3×2m+6×22m=3m两车原来相距6 m,故此时相距Δx′=x甲′−6m−x乙′=3m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4s内质点先静止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质点在2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2~4s内质点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D.0~4s内质点通过的位移为6m答案:DA.0~4s内质点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0~4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始终沿正方向,质点在2s末运动方向未发生改变,故B错误;C.v-t图像的斜率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2~4s内质点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C错误;D.v-t图像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0~4s内质点通过的位移为x=12×(4+2)×2m=6m故D正确。
故选D。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只受重力作用且竖直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不同物体所做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规律是不同的D.质点做自由落体运动,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答案:DAB.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即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AB错误;C.不同物体所做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规律是相同的,C错误;D.质点做自由落体运动,因为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