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语文

合集下载

山西太原五中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山西太原五中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山西太原五中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有答案)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语文命题、校对:任素英、王俊芳、刘俊岚、范国栋(2018.10)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生美学”是对中国传统生态审美智慧的概括,这里的“生生”是动宾结构,前一个“生”是动词,后一个“生”是名词,意为使万物获得旺盛的生命,也就是“生命的创生”,是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有机性”内涵,即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

“生生美学”产生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具有明显区别于西方美学的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

第一,“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是“生生美学”的文化背景。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具有根本性的文化传统,诚如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它是中国人观察问题的特有立场和视角,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古代各种文化艺术形态的产生发展与基本面貌。

“天人合一”之“一”的本质就是“生(命)”,“天人合一”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天人合一”体现了一种宏阔的东方式“中和之美”的诉求,相异于西方对于微观的物质的“和谐之美”的诉求。

第二,阴阳相生的古典生命美学是“生生美学”的基本内涵。

《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而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此说明阴阳之气为生命化生之本。

《周易》系辞上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可见阴阳之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善的统一体,也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包含无限意蕴之“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根本动因。

这种阴阳之道,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无所不在,书法的黑白对比、绘画的线条曲折伸张、文辞的抑扬顿挫、音乐戏曲的起承转合等皆是阴阳相生的体现。

第三,太极图示的文化模式是“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

“太极”是一种阴阳相依、交互施受、互为本根的状态。

这是对于生命的产生与终止、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形态的现象描述,是中国的哲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之所在。

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卷(附答案)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语文出题人、校对人:陈洁、翟琳、刘勇(2018.10)一、现代文阅读(1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融诈骗、医疗陷阱、订餐隐患……近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让我们想到两个概念――善经济和恶经济。

一切经济行为和企业经营究竟应不应该有基本的道德底线呢?答案似乎是不言而喻的。

无论有意无意,每个人都不应作恶,其中也包括企业的经营行为,都必须坚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然而,通过“谋财害命”的方式赚得盆满钵满的企业和个人太多了。

这么多年来,我们见证了太多假烟酒、假食品、假药品。

当年的“毒奶粉”害了多少无辜的孩子,有些甚至失去生命!层出不穷的恶性事件,令人愤懑不已:难道为了赚钱,企业就可以丧失良知?如此作恶的经济行为或经营行为,我们必须定义为“恶经济”。

与其他一切恶行一样,恶经济不仅要受到法律的严惩,还应受到道德上的严厉谴责。

人类经济活动首先应以“善”为出发点。

一切经济行为都应该是“善行”,而不能是“恶行”。

全球著名互联网科技巨头谷歌公司的核心文化理念是“不作恶”,就是要求公司所有员工的行为,以及公司所有的科技、产品和服务不危害他人。

这其实就是坚守“善经济”的基本思想。

谷歌是否完全做到了,此处不予置评,但这种信念应成为所有企业奉行的准则。

“善经济”的首要原则是尊重生命。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和协作的经济体,我们生活所需的几乎一切产品和服务,都来自各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生命健康就掌握在形形色色的公司手上。

如果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存在假冒伪劣成分,或者提供的信息严重失真,那么无数人的生命健康就会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

进入数字时代后,海量信息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让普通消费者无从鉴别产品和服务的真伪优劣,甚至无法判断信息是否可靠。

于是,制造和传播信息、具有垄断地位的互联网平台,往往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一旦这些公司蓄意造假、欺骗和诱导消费者,后果将不堪设想。

2019年4月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阶段性检测(一模)语文答案

2019年4月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阶段性检测(一模)语文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阶段性检测(一模)语文答案2019年4月1.D (A项,“治理大国的精英”不一定都“学习了中庸思想”;B项,原文是“我称之为中庸理性主义”,并非“多了一点理性主义色彩”;C项,“这形成了《论语》注意分寸的特点”错,原文是“这体现了孔子语言的分寸感”。

)2.A(A项,“分总结构”错)3.B(B项,作者存有疑问的只是老子“柔弱是生命的特色,坚强是死亡的特色”的说法。

)4.B(忽略了“内容足够丰富”的前提)5.B.(A项剑桥分析公司分析并泄露用户信息并非“受 Facebook所托”。

C项“自已的位置信息”只是“用户数据”之一。

D项原文的“带来新的曙光”不能表述为“有效解决”。

)6.①尽量减少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可能涉及隐私的数据。

②谨慎下载App软件。

③谨慎授权同意对方查看可涉及隐私的资料。

④避免泄露朋友的信息。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7.B(“严格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错误,第三段是插叙的内容。

)8.①聪明有智慧:想出用一根黑色的缝衣线来测试三个儿子孝心的办法。

②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老伴在世时,老婆子和老伴经常一块喝茶,喝着喝着,会像喝酒一样咣当一声碰下杯,茶喝得是花团锦簇。

③生活简朴:老婆子吃自家种的菜;搬到老三家里时,老婆子只带走了茶桌和蒲团,剩下的让俩儿子分,儿子认为都是些破烂,白送也不要,表明家里很简陋。

(每点2分)9. ①内容上,用小孙子讲《乌鸦喝水》交代了老婆子在老三家的幸福生活,证实了老三的孝顺,含蓄指出测试的结果。

②结构上,用小孙子讲《乌鸦喝水》与标题呼应,点出题意,用“飞到哪里都能过上好日子”暗示了小说的结尾情节。

③主旨上,《乌鸦喝水》故事引出内涵丰富的“乌鸦”,既指老人的聪明和智慧,同时也启示应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主题。

(每点2分)10.D(原文标点: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

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

”昼所为,夜必书之。

为文平澹,有奏议十卷。

山西太原2019高三第一学段测评试题-语文(解析暂无)

山西太原2019高三第一学段测评试题-语文(解析暂无)

山西太原2019高三第一学段测评试题-语文(解析暂无)2018-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段测评语文试题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50分。

注:将选择题的答案依题号填到下面答题栏内。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字辨“礼”字,最早见于《尚书·舜典》。

后在《老子》、《论语》中被广泛使用,也确实是说在西周〔公元前500年〕以后才广泛使用。

其在古代被解释得较含糊,要紧含义有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适应、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等。

越到后来,“礼”字的含义范围就越小,单成了“礼貌、礼仪”之意了。

而要辨明“礼”字,不得不说到〔礼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

汉代把孔子所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解说“经”的文字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

礼,在西周往常,作为社会行为规范和典章制度,它是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表达,是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是奴隶主贵族及封建地主阶级一切行为的准那么。

在长期的历史进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准那么。

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进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妨碍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进展。

春秋时各诸侯国尽管都在争霸称霸,但怎么说还奉着一个周王——当时的中央政府、承认有一个政治中心,这确实是等于还承认有一个共同的社会行为规范。

而五霸以后,东迁后的周,失去了号令诸侯的能力,各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述职和纳贡,周王室的收入因此而减少。

这确实是说,整个周朝的社会行为规范至此已完全崩溃,各诸侯国不再承认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因为存在强大的同姓或异姓贵族势力,为了私有利益,无视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致使君权削弱,“权去公室,政在家门”。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语文语文高三语文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语文语文高三语文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检测高三语文出题、校对:柯峻、张林霞、王海燕(2018.12)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的人类文明。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其实都是有关人间英雄和氏族首领的英雄事迹的文学表述。

在经过后人加工的中国上古神话中,神话的因素与历史的因素以传说的方式奇妙地结合起来了。

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

②中华的先民们确信文化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这种文化就必然以人为其核心。

追求人格的完善,追求人伦的幸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便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

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衡量万物价值的尺度,人的道德准则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源于人的内心。

先民的这种思维定势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

中华的先民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仿效的对象;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③只要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时代的推进,人本精神越来越成为占压倒优势的价值取向。

以诗歌为例,从先秦以来,人们强调诗歌源于人间的生活,是人们喜怒哀乐的自然表现。

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

在中华先民们看来,诗歌完全是抒写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化形态,非人间的内容在诗国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人本精神就是中华诗国的核心精神。

正因如此,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便是个人抒情的性质。

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儒家思想并不轻视个体的意义,他们那么重视修身养性,正是着眼于个体人格的建树。

孔子深为赞赏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状态,正是充满抒情意味的诗意人生。

2018高二语文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评试卷太原市附答案

2018高二语文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评试卷太原市附答案
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
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18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英雄本是一种理想人物。一群人或一个人所崇拜的英雄,其实就是他们的或他的人生理想的结 晶,每个人,每个社会,都有他的特殊的人生理想,很显然的,也就有他的特殊英雄。哲学家的英 雄是孔子和苏格拉底,宗教家的英雄是释逆和耶稣,侵略者的英雄是拿破仑,而资本家的英雄�t为 煤油大王和钢铁大王,行行出状元,就是行行有英雄。人们所崇拜的英雄尽管不同,而崇拜的心理则无二致。每个英雄必有确足令人钦佩之点,经得起理智衡量,英雄尽管有不足崇拜处,可是我们 既然崇拜,就只看见他的长处,看不�他的短处。"爱而知其恶”就不是崇拜,崇拜是无限制的敬 慕,有时甚至失去理性。在崇拜的心理中,情感的成分远过于理智的成分,英雄崇拜的缺点在此,因为它免不掉几分盲目的迷信。但是优点也在此,因为它是敬贤向上的表现。敬贤向上是人类心灵 中最宝贲的一点光焰,个人能上进,社会能改良,文化能进展,都全靠有它的烛照,常提醒我们人 性尊严的意识,将我们提升到高贵境界。崇拜英雄,就是崇拜他所持有的道德价值。世间只有几种人不能崇拜英雄:一是愚�t者,根本不能辨别好坏; 一是骄矜妒忌者,自私的野心蒙蔽了一切,不愿看旁人比自己高一层;一是所谓“犬儒”,轻世托物,视一切无足道;最后就是丧尽天良者,毫无人性,自然也就没有人性中最高贵的虔敬心。这几种人以外,任何人都多少可以崇�沼⑿郏�一个人能索拜英雄,他多少还有上进的希望,因为他还有道德方面的价值意识。 在实际上,英雄崇拜有深有浅,不一定都达到极境。但无论深浅,它的影响都大体是好的。社会的形成与维系都不外借宗教政治教育学术几种“文化"的势力。一个政治团体里有领袖能号召,能得人心悦诚股,政治没有不修明的。至于教育学术也都需要有人开风气之先。设想没有孔墨庄老几个哲人,中国学术思想还留在怎样一个地位!没有柏拉困、亚理斯多德、笛卡尔、康德几个哲人,西方学术思想还留在怎样一个地位!如此等类问�}是颇耐人寻思的。俗话有一句说得有趣:“山中无老虎,猴子称葙王。”阮步兵登广武发“时无英雄,遂令竖子成名”之叹。一个国家民族到了“猴子称霸王”或是“竖子成名”的时候,他的文化水准也就可想而见了。 学习就是模仿,人是最善于学习的动物,模仿必有模型,模型的美丑注定模仿品的好丑,英雄是做人的好模型。所以从教育观点看,我们主张维持一般人所认为过时的英雄崇拜。尤其在青年时代,意象的力量大于概念,与其向他们说仁义道德,不如指点几个有血有肉的具有仁义道德的人给他们看。教育重人格感化,必须是一个具体的人格才真正有感化力。 (节选自朱光潜《谈英雄崇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英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崇拜的英雄,崇拜的英雄虽然不同,但人们崇拜英雄的心理是一样的。 B.英雄有令人钦佩处,也有不足崇拜处,但崇拜就不能“爱而知其恶”,就不能有理智的成分存在,这就是英雄崇拜的缺点。C.从一个国家民族能否产生有突出影响力的英维,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民族文化水准的高低,“猴子”“竖子”在文中都不是指英雄。 D.从教育观点看,教育需要榜样,也重人格感化,具有一个具体人格的榜样,往往比说教更具感化力,所以英雄崇拜并不过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文章列举孔子、苏格拉底等人物是为了说明行行有英雄,有英雄就会有崇拜心理。 B.文章列举不能崇拜英雄的几种人是为了从反面论证英雄崇拜也存在缺点的观点。C.文章引用俗话和阮步兵登广武时的感叹说明没有英雄的后果,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D.文章以人善于学习的特点来说明树立英雄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英雄崇拜的现实意义。 3、如果根据文章给“英雄”下一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英雄就是产生在某领域被人们崇拜、供人们学习并能催人上进的理想人物。 B.英雄就是被某领域的人们用超越理智的情感加以崇拜并学习的理想人物。 C.英雄就是在一定领域供人们学习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生理想的结晶。 D.英雄就产生在某领域能够形成和维系社会、供人们模仿的人生理想的结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管理这波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夕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 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波了若千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 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o�o地很忠实地 在那里活下去。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波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硐军人,很秘密地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 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 不便��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即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 样,仍然把日子很平�o地过下去。女儿一面怀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 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三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竹,翠绿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做“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波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晴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容容地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皆守在船头,有人过波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M渡过小溪。有时疫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坫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波,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技地替祖父把路人波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打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蝇子,聂先一跃而上,且俨然�H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缚紧衔着拖船拢岸。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坚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波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M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一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z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湘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上,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茶峒山城之渡头一里路,买油买盐时,逢年过节祖父得喝一杯酒时,祖父不上城,黄狗就伴同 翠翠入城里去各办东西。到了买杂货的铺子里,有大把的粉条,大红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一种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边,总把这些糸西说个半天。那里河边还有许多船,比起 波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 4.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老船夫勤劳善良,七十岁了仍不辞辛劳管理渡船,从不想利用职业为自己捞取不义之财, 与孙女相依为命,体现出责任担当精神。 B.老船夫知道女儿和屯戍军士的事情后“不加上一个有分 ffi 的字眼儿",并把日子过得很 “平静”,说明他对此事并不在意。 C.小说重细节的表现力,翠翠面对陌生人时的神态和行为,生动地表现出翠翠对陌生人的 防范心理, 也表现出淳朴天真的性格。 D.小说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和谐联洽的理想世界,宛如清新悠远的牧歌,倾诉着沈从文对自然的感怀和对至善至美的人情的赞美。 5.前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 分) 6.翠翠是一个有着浓郁人性美的形象,这种人性美主要表现在嘟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史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自相训 勖,少孤贫,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

(D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一质量评估试题·语文·答案

(D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一质量评估试题·语文·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1.心无旁骛静谧自怡(书写正确1分,规范、美观1分,共2分)2.(1)怀旧空吟闻笛赋(2)直挂云帆济沧海(3)月是故乡明(4)寂寂江山摇落处(5)欲为圣明除弊事(6)人迹板桥霜(7)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8)佳木秀而繁阴(9)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每空1分,共10分。

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3.D(2分)4.B(2分)5.示例: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我爱你坚韧执著的人民性格(每句2分,共4分)6.示例:历经世事沧桑后的包容与豁达,尽尝人生百味后的宁静与淡然。

(意思相近即可,2分)7.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展“生命的馈赠”演讲活动。

生命会馈赠给我们什么?它馈赠了苏东坡在落难之后淡然的处事态度和包容的力量;它馈赠了病魔缠身的霍金五十年潜心科技、醉心物理,纵赏人生百态、挑战自己的精神。

正如杨绛所说:“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

”生命的馈赠莫过于此。

我们的生命中拥有了更多的云翳,往往会迎来一个美丽的黄昏。

现在,“生命的馈赠”演讲活动正式开始!(有称呼和问候语,2分;有活动主题的介绍或引入,1分;能围绕活动主题,恰当联系选文和至少一则材料,流畅表达,4分;设计有新意,语言有感染力,酌情给1—3分;共10分)8.D(3分)9.C(3分)10.A(3分)11.D(3分)(《水调歌头》一词虽有亲人不得相见的惆怅之感,但结尾却表达了词人豁达的胸襟及美好的祝愿,并非“抑郁不平的心情”)12.D(3分)13.B(3分)14.示例:我这幅创意绘画的名字叫“盼归”。

孤独的留守儿童,夜夜望着月亮,思念在异地他乡打工的父母,希望他们早一天回来。

希望有更多的人关爱留守儿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爱和温暖。

(作品名字,2分;内容,2分;寓意,4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2分,共10分。

字数不符合要求可酌情扣分)15.(1)示例:第一个“嗯”,短促、坚定、爽快。

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 语文试卷

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 语文试卷

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评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18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英雄本是一种理想人物。

一群人或一个人所崇拜的英雄,其实就是他们的或他的人生理想的结晶,每个人,每个社会,都有他的特殊的人生理想,很显然的,也就有他的特殊英雄。

哲学家的英雄是孔子和苏格拉底,宗教家的英雄是释逆和耶稣,侵略者的英雄是拿破仑,而资本家的英雄則为煤油大王和钢铁大王,行行出状元,就是行行有英雄。

人们所崇拜的英雄尽管不同,而崇拜的心理则无二致。

每个英雄必有确足令人钦佩之点,经得起理智衡量,英雄尽管有不足崇拜处,可是我们既然崇拜,就只看见他的长处,看不見他的短处。

"爱而知其恶”就不是崇拜,崇拜是无限制的敬慕,有时甚至失去理性。

在崇拜的心理中,情感的成分远过于理智的成分,英雄崇拜的缺点在此,因为它免不掉几分盲目的迷信。

但是优点也在此,因为它是敬贤向上的表现。

敬贤向上是人类心灵中最宝贲的一点光焰,个人能上进,社会能改良,文化能进展,都全靠有它的烛照,常提醒我们人性尊严的意识,将我们提升到高贵境界。

崇拜英雄,就是崇拜他所持有的道德价值。

世间只有几种人不能崇拜英雄:一是愚眛者,根本不能辨别好坏; 一是骄矜妒忌者,自私的野心蒙蔽了一切,不愿看旁人比自己高一层;一是所谓“犬儒”,轻世托物,视一切无足道;最后就是丧尽天良者,毫无人性,自然也就没有人性中最高贵的虔敬心。

这几种人以外,任何人都多少可以崇幷英雄,一个人能索拜英雄,他多少还有上进的希望,因为他还有道德方面的价值意识。

在实际上,英雄崇拜有深有浅,不一定都达到极境。

但无论深浅,它的影响都大体是好的。

社会的形成与维系都不外借宗教政治教育学术几种“文化"的势力。

一个政治团体里有领袖能号召,能得人心悦诚股,政治没有不修明的。

至于教育学术也都需要有人开风气之先。

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性测评(期中)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与科举是一对难兄难弟刘海峰在中国古代文化史和教育史上,书院与科举是两个相当独特的方面。

书院与科举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

书院是有形的,科举是无形的;书院给人的印象多是建筑,科举给人的印象多是制度。

书院也有无形的制度,但不是最主要的特征;科举也有有形的考场,但至今多已灰飞烟灭。

书院之名,始于唐玄宗时的丽正修书院和集贤书院。

中唐以后,有许多准备报考进士科的士子隐居山林,潜心读书,书院便由习进士业的士人读书山林之风尚演进而来。

过去多数学者都认为书院与科举的关系是疏离的,或者说书院具有反科举的传统,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己逐渐改变了这一看法。

作为儒家文明的产物,书院是宋明理学的策源地和大本营。

理学作为宋以后儒家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十分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书院生存的科举时代,士人反对科举只能居于修身齐家的层次,很难达致治国境界,更遑论实现平天下的理想。

大多数书院教育家也是深明此理的,因此他们本人积极争取应举入仕,而且不反对书院学生应举入仕,主要是劝导学生要学问、举业并重。

正如最著名的书院教育家朱熹所说的:“居今之世,使孔子复生,亦不免应举。

”反对科举在当时既不合时宜,也不现实。

如果能够应举入仕,具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和地位之后,往往反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宣传自己学说的机会和条件。

朱熹、陆九渊、湛若水、王守仁等书院大师都是考上进士之后,才有较好的学术和政治资本建立或修复书院,进行讲学布道。

因此,书院治学与应举入仕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

19世纪西学东渐以后,处在清末“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中国许多传统的制度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之下都逃脱不了被彻底否定的命运。

康有为不仅在1898年6月17日奏过《请废八股试帖楷法改试策论折》,而且在该年7月3日也上过《请饬各省改书院淫祠为学堂折》,指出我国各直省及府州县都有书院,可惜所课皆八股试帖之业等无用之学,请求将书院改制为新式学堂。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

太原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一语文出题、校对:任素英刘俊岚范国栋(2017.12)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贤,旧时又称乡绅,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

这些乡贤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乡贤,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衰微。

传统乡贤文化的兴盛,在于乡绅在传统基层社会具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在古代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控制相对较松,不少朝代是县以下不设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皇权不下县”。

县以下的广大区域没有国家权力组织,主要依靠乡绅发挥作用来有效填补国家权力的空白。

地方乡绅在国家行政体制之外代替或配合官府处理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

这些事务涉及诸多内容,如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教育、维护社会秩序等。

清代实行较为严密的保甲制度,官府在基层推行保甲法时,常常不得不借助乡绅及宗族组织完成,多半“责成本乡绅士,依照条法,实力举行”。

可见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之强和乡绅的作用之大。

反观当今,国家在县级政府以下设有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三级权力组织,对基层社会的掌控基本做到全覆盖。

由于国家从组织机构上编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统,今天的乡贤很难像过去的乡绅一样,在乡村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无疑是乡贤文化衰落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传统乡贤文化蔚为壮观,还有另一关键原因,这就是古代官场的“告老还乡”制度,保证了乡贤人才的绵绵瓜瓞,代不乏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官吏“退而致仕”“还禄位于君”的记载。

唐宋以降,官吏退休还乡渐成规矩,至明清时期,已成雷打不动的制度。

官吏退职返乡,积极意义十分明显。

其一,进则为官、退则为绅的返乡模式实现了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使社会人才分布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语文命题、校对:赵明生、韩姝花、李舲、柯峻、陈洁、翟琳、刘勇、梁雅敏(2018.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的历史时空,说复杂很复杂,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大有一种让人读一辈子都读不完的望史兴叹。

说简单又很简单,从商周之交到二十世纪前后一百多年的激变,不过是翻了一页而已。

换句话说,假如历史的时间向度可以转换为空间存在的话,那么商周之交和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乃是处在同一个历史空间里。

就好比一个圆周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两者正好相交。

②由于在时间上的漫长,在书写上的重重叠叠,中国历史不像美国历史那么简单明了,而像一座由冗长的唠唠叨叨编织成的言语迷宫。

无论是本国的阅读者还是来自西方的研究者,迷失在这座迷宫里的人物之众多,与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相得益彰。

对于本国的史家来说,孔子像一堵墙。

司马迁也罢,司马光也罢,史家们大都被孔子的史见和孔子删定的经典挡在历史真相之墙外。

③有关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最大盲点,在于把专制读成中国历史的传统,把孔子读成中国文化的首席代表。

好像中国是个天然的专制国家,仿佛中国文化与生俱来就是从孔子开始的。

当人们强调所谓中国的国情时,其言下之意,无非就是专制在中国是天经地义。

而所谓的新儒家的理直气壮,又在于标榜只有孔儒才是中国文化的正宗传承。

哪怕新儒家承认专制的政治制度需要变革,也要坚持与专制政治相应的专制伦理却是亘古不变的。

君不见,就连在美国的中国城里,所竖立的象征性雕像,都是孔夫子而不是老子或者其它圣贤。

④总而言之,在中国历史的专制迷宫里流连忘返,已经成了一种古怪的学术乐趣和奇特的心理情结。

以致于有人只好把中国文化比作一个大染缸,掉进去就变色。

换句话说,一走进中国历史,一头扎进中国文化,就会在人为的迷宫里迷失。

⑤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忒修斯是依靠了阿里阿德涅公主给的线团,走出了迷宫。

太原市 2018-2019 学年高一年级 阶段性测评语文

太原市 2018-2019 学年高一年级 阶段性测评语文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年8:00-10:0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印刷中活字书未占主流,应为不争之事实。

因为在西方人未改变我们的印刷术之前,所流行的是雕版而非活字。

就是说,祖先发明了活字,认真地尝试过各种质料的活字,且以活字印制过并非少量的文本,但主导方式依旧是雕版。

探讨其原因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

韩国学者认为:“中国一直没发明金属活字所用之油墨。

”中国学者承认:我们“金属活字的着墨技术也没有解决”。

但其实那只是水准问题,中国铜活字的印刷质量赶不上韩国,但并未到不及格的程度,不然康熙帝是不会允许千卷《古今图书集成》付印的。

第二种解答是审美,即活字书无法像雕版书那样满足中国人的审美需求。

不错,书法家与优秀雕工联手完成的雕版书极富美学价值。

韩国学者说:他们“虽已发明出金属活字,但其印本比不上宋元朝雕版印本美丽”。

而中国的活字书在制作精良及美感上又显然在韩国活字书之下,中国人竟然兼选印本连续谱中美学之上端与下端,且选择下端的还是太平盛世中的帝王。

就是说,美感是可以屈就的。

就商品而言,价差较大时美感未必是所有购买者的选项。

第三种解答是中文活字的一次性投入太大。

这一解答如成立,必是两种结局:其一,门槛太高无人投入;其二,虽有过活字书的制作,但无人跟进。

而在中国,两种情形均未发生。

华隧、康熙都投资于铜活字,乾隆使用木活字后跟进的“谱匠”甚多,但他们均攻不下雕版占据的更大地面。

比一次性投入更重要的是投入产出比。

就是说,归根結底是合算不合算的问题。

活字比雕版在几个方面更费力。

活字在排版后要校对,这在雕版那里是没有的。

印刷完毕活字要归位,雕版无此项工作。

如需重印,活字法只好重排,雕版则从仓库拿来即可重印。

还有一项重要的比较,就是磨损与寿命问题。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法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的《美国法简史》有这样一段经典描述: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陌生人建筑我们的房子;陌生人在收音机、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世界上的新闻;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飞机旅行时,我们的生命便掌握在陌生人手中……如果我们得病住进医院,陌生人护理我们或治愈我们。

如果我们死了,陌生人将我们埋葬。

我们身边这样的“陌生人”无处不在,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有叙述,有抒情,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我与陌生人的故事那年有一天晚上,因为一件事情我跟爸妈吵架了,由于爸妈的不理解,我就哭着跑出了家门,可是越想越觉得委屈,于是便在路边上哭了起来,这时一位比我年长的哥哥走过来坐在我旁边问我为什么哭?我告诉他是因为跟父母吵架了,没地方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之后我们便聊了起来。

他边安慰我,边说:“你知道为什么父母不理解你,不让你做吗?”我问他为什么?他笑了笑回答我:“因为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长,父母这么做也是有他们的良苦用心,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父母的一个小天使,所以他们想好好的保护你,不想让你受到伤害。

”听到这话之后我突然想起爸妈对我的好,对我的百般疼爱,我那么说他们,他们应该非常寒心,突然间我发现我错了,那天不知道怎么了,我猛的一下扑到了他的怀里哭了起来,他静静的抱着我,什么话都没有说,就这样陪我一直坐着,他的声音很温柔,一直在安慰着我。

哭够了他给我了一张卫生纸,让我擦擦眼泪,然后笑了笑说:“哭够了就回家吧,你爸妈应该很着急的等着你呢,你家在哪,我送你回去吧,这么晚了一个人回家不安全,而且你又是女孩子。

”突然我的心里一暖,然后我点了点头,便是默认了。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终于到了家门口的时候,我跟他道谢了一下便挥挥手告别了,他告诉我说他不是本地人,是来这里上大学的,已经好长时间没回家了,很想自己的爸妈,我突然明白了他的心,原来他很想回家,但是却在这里求学,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如果能再见面我一定好好谢谢他。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试题、作文大全、写作练习、文学阅读、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诗词鉴赏、成语词典、时评借鉴、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books, writing exercises, literary reading,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oetry appreciation, idiom dictionary, time evaluation reference,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山西省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检测高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的人类文明。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其实都是有关人间英雄和氏族首领的英雄事迹的文学表述。

在经过后人加工的中国上古神话中,神话的因素与历史的因素以传说的方式奇妙地结合起来了。

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

②中华的先民们确信文化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这种文化就必然以人为其核心。

追求人格的完善,追求人伦的幸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便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

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衡量万物价值的尺度,人的道德准则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源于人的内心。

先民的这种思维定势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

中华的先民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仿效的对象;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③只要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时代的推进,人本精神越来越成为占压倒优势的价值取向。

以诗歌为例,从先秦以来,人们强调诗歌源于人间的生活,是人们喜怒哀乐的自然表现。

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

在中华先民们看来,诗歌完全是抒写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化形态,非人间的内容在诗国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人本精神就是中华诗国的核心精神。

正因如此,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便是个人抒情的性质。

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儒家思想并不轻视个体的意义,他们那么重视修身养性,正是着眼于个体人格的建树。

孔子深为赞赏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状态,正是充满抒情意味的诗意人生。

与儒家相反,老子和庄子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生的诗化。

山西太原五中18-19学度高二10月抽考试题-语文

山西太原五中18-19学度高二10月抽考试题-语文

山西太原五中18-19 学度高二 10 月抽考试题 - 语文2018— 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0 月〕高二语文〔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否那么无效〕【一】古诗文阅读〔28 分〕〔一〕阅读下边文言文,达成1— 4 题。

〔共 14 分〕苏亮字景顺,武功人也。

祖权,魏中书侍郎、玉门郡守。

父祜,泰山郡守。

亮少通敏,博学,好属.文,善章奏。

初举秀才,至洛阳,遇河内常景。

景深器之,退而谓人曰:“秦中才学可以抗山东者,将这人乎。

”魏齐王萧宝夤引.为从军。

后宝夤开府,复为其府主簿。

从宝夤西征,转记室从军。

宝夤迁大将军,仍为之掾。

宝夤雅知重亮,凡有文檄谋议,皆以委之。

寻行武功郡事,甚著声绩。

宝夤作乱,以.亮为黄门侍郎。

亮善处人间,与物无忤。

及宝夤败,从之者.遇祸,唯亮获全。

及长孙稚、尔朱天光等西讨,并以亮为郎中,专典文翰。

累迁镇军将军、光禄医生、散骑常侍、歧州大中正。

贺拔岳为关西行台,引亮为左丞,典机密。

魏孝武西迁,除吏部郎中,加卫将军、右光禄医生。

大统二年,拜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

魏文帝子宜都王式为秦州刺史,以亮为司马。

帝谓亮曰;“黄门侍郎岂可为秦州司马,直以朕爱子出蕃,故以亲信相委,勿认为恨。

”临辞,赐以御马。

七年,复为黄门郎,加骠骑将军。

八年,迁都官尚书、使持节、行北华州刺史,封临泾县子,邑三百户。

除中书监,领著作,修国史。

亮有机辨,善说笑。

太祖甚重之。

有所筹商,率多会旨。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荐达后进,常如弗及。

故当世仰募焉.。

十四年,除秘书监、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拜大行台尚书,出.为歧州刺史。

朝廷以其作牧本州,特给路车、鼓动,先还其宅,并给骑士三千。

列羽仪,游乡党,经过故人,欢饮旬日,然.后入州。

世认为荣。

十七年,征拜侍中。

卒于位,赠.本官。

〔《周书·卷三十八》〕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A、亮少通敏,博学,好属.文属:连缀。

B、魏齐王萧宝夤引.为从军引:举荐。

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评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评语文试卷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社会几经变革,严格的“国学”教育制度也就无法长期存在,作为文化垄断势力的国学不断受到私学的冲击,但宫廷教育仍然是文化教育的主流,只是学习的内容也逐渐有所改变。

秦代烧灭经书,涤除旧典,汉初黄老之术盛行,经过文景之治,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

《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对策中说:“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

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臣愿天子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汉武帝元朔5年(前124年),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建太学,为当时的最高学府。

太学初建时规模很小,只有几个经学博士和五十个博士弟子。

汉昭帝时根据诸经分别设立博士,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增加一倍。

汉元帝好儒,只要通一经即可,设员千人。

到了汉成帝的时候,有人说:“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

”一激之下,成帝增弟子员三千人,一年多以后才减回一千人。

太学学习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立博士的目的是强化经学的地位,使经书成为宫廷教育法定的主要教材。

“经”是古代宫廷用以教育国予的基本典籍,也是体现正统思想文化的官方课本。

汉代有今、古文经之别,今文经是用西汉初期隶书书写的经典,强调义理以服务当代的统治;古文经是发掘出的周代旧籍,修孔子宅发现的壁中之书,用战国文字书写的经典。

古文经因此强调以“小学”(语言文字)通经典,旨在恢复经典的历史面貌。

今文经或古文经学中某家之说被立了博士,就有了官学的地位,进入太学,也就是国学了。

这里仅举《诗经》的经学历史为例:就《诗经》而言,《经典释文》记载,“前汉鲁、齐、韩三家《诗》列于学官,乎帝世毛《诗》始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2018.10)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这个节日是怎么起源的,又源于何时等问题,历来说法不一。

笔者近读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卷二有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记载,对回答中秋节是怎么起源和源于何时这两大问题大有作用。

现将这段文字照录如下:十五日,寺家设馎饦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

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

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乃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属不息。

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日便休。

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

此文所记为唐文宗李昂开成四年(839)事。

圆仁关于中秋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的记载,大致可信。

因为我国古代一些专记岁时的专著如汉崔亮《四民月令》、晋周处《风土记》、梁宗擦《荆楚岁时记》、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唐韩鄂《岁华记丽》等书,均未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事;类书如编于唐初的《艺文类聚》、唐中期编《初学记》等,其岁时部亦不记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以前流传下来的民间日用书《书仪》,也不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这些似乎都告诉我们,唐以前,中秋节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再来看看当时文人在八月十五的聚会,就可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八月十五夜,他们都习惯于在一起吟诗赏月。

如《白居易集》中,就留下了《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值对月忆元九》《八月十五日夜对酒玩月偶题是诗》(卷十四)《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卷十七)《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卷三十一)等五首以“八月十五日夜”为题的诗作,若不是把此日夜当作节日,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当非无据。

此节得以从新罗“引进”,有其深厚的汉文化基础。

首先,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八月十五夜的月亮,唐欧阳詹所言:“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

稽于天道,则寒暑中;取于月数,则蟾兔圆。

”这种看法,代表了崇尚中庸之道的国人意识。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正好说明八月十五日夜是立节的佳辰。

其次,关于月的诸多神话传说,也是中秋节形成的节俗文化基础之一。

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传说,均极为优美和富于传奇性。

其三,古礼“秋分夕月”和秋社俗,也应是中秋节形成的又一个文化基础。

秋分和秋社均为八月节,其时间一般都在八月十五日前后,甚或同时。

如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秋社日为八月十五日,次日即为秋分。

社日是农业大国的重要农事节日。

社为土地神,“王为群姓立社,曰太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社日是祭社神的日子,分春秋二社。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秋社。

前者“祈年”,后者“庆有年”。

两次社祭,家家户户“结综会社”,非常隆重。

秋社和秋分这两个传统节日在八月十五日前后一两日或同时,毫无疑问对中秋节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节选自《文史知识》,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中国的起源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B.中唐时代,民间已经盛行中秋节,此节的民间文化已比较普及。

C.从文献记载看,唐以前,中秋节应该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D.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可成定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引用日僧圆仁的文字,目的是证明中秋节起源于新罗。

B.文章列举古代文献,进一步补充论证日僧圆仁的分析是大致可信的。

C.文章罗列白居易的诗作,是为了佐证当时文人习惯在八月十五吟诗赏月。

D.文章选用诗句“最团圆夜是中秋”,指出八月十五月团圆,适合确立为节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认为深厚的汉文化基础是中秋节起源问题中值得探讨的价值内涵。

B.唐欧阳詹的言说,是为了显示国人崇尚中庸之道的意识渗透在节日文化之中。

C.周天子为自己确立的社,叫王社;晋侯为百姓确立的社,叫国社。

D.2018年立秋后第一个戊日是8月14日,可知9月23日(秋分),也即社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长大的只是那些大人刘亮程我听人们说着长大以后的事。

几乎每个见到的人都问我,你长大了去干什么?问得那么认真,又好像很随便,像问你下午去干什么,吃过饭到哪儿去一样。

一个早晨我突然长大,扛一把铁锨走出村子。

我的影子长长的,躺在空旷的田野上,它好像早就长大躺在那里,等着我来认出它。

没有一个人,路上的脚印,全后跟朝向远处,脚尖对着村子。

劳动的人都回去了,田野上的活早结束了,在昨天黄昏就结束了,在前天早晨就结束了。

他们把活儿干完的时候,我刚长大成人。

粮食收光了,草割光了,连背一捆枯柴回来的小事,都没我的份儿。

我母亲的想法是对的,我就不该出生,出生了也不该长大。

我想着长大了去干什么,好像对长大有天生的恐惧。

我为啥非要长大?不长大不行吗?我就不长大,看他们有啥办法。

我每顿吃半碗饭,每次吸半口气,故意不让自己长。

我在头上顶一块土,压住自己。

我有什么好玩的都往头上放。

我从大人的说话中,隐约听见他们让我长大了放羊去,扛铁锨种地,跑买卖,去野地背柴。

他们老是忙不过来,总觉得缺人手:去翻地了,草没人锄,出去跑买卖吧,老婆孩子身边又少个大人。

反正,干这件事,那件事就没人干。

猪还没喂饱,羊又开始叫了,尤其春播秋收,忙得腾不开手时,总觉得有人没来。

其实人全在地里了,连没长大的孩子也在地里了,可他们还是觉得少个人,每个人都觉得身边少个人。

“要是多一个人手,就好了。

”父亲说话时眼睛盯着我。

我知道他的意思,嫌我长得慢了,应该一出生就是个壮劳力。

我觉得对不住父亲,没帮上他的忙。

他们经常问我长大了去干什么。

我记得我早说过了,他们为啥还问?可能长大了光干一件事不行,他们要让我干好多事,把长大后的事全说出来。

一次我说,长大去放羊,话刚出口,看见一个人赶羊出村。

他的背有点儿驼,穿着翻毛羊皮袄,从背后看像一只站着走路的羊,一会儿就消失在羊踩起的尘土里。

又过了一阵,传来一声吆喝,声音远远的——那一刻我看见当了放羊人的我就这样走远。

多少年后,他吆半群羊回来,我已经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

这个放一群羊放老的我,腰背佝偻,走一步咳嗽两声。

他在羊群后面吸了太多尘土,想把它们咳出来。

每当我说出一件要干的事时,就感觉到有一个我从身边走了——他真的赶车去跑买卖了。

开始我还能想清楚他去了哪里,都干了些什么,后来就糊涂了,再也想不下去。

我把他丢在路上,回来想另一件事,那个跑买卖的我就自己走远了。

有一年他也许贩了一车皮子回到虚土庄,有了自己的名字。

但我认不出他,他挣了钱也不给我。

我从他们的话语中知道,有好多个我已经在远处。

我正像一朵蒲公英慢慢散开。

我害怕地抱紧自己。

我被“你长大了去干什么”这句话吓住了,以后再没有长大。

长大的只是那些大人。

(有删节)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第段直接谈论“长大后”的话题,呼应题目,点明这篇散文的核心内容。

B. 第段我的影子“等着我来认出它”,反映了我的认知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C. 第段用“脚尖对着村子”来生动地描绘劳动的人都回到了村里,农活结束了。

D. 第段“我觉得对不住父亲”,说明我内心希望是个壮劳力,成为父亲的帮手。

5.如何理解题目,并请结合文本分析“我”不愿长大的原因。

(6分)6.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并请结合文本举例简要分析。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

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

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无大齐王;唯仪之甚憎者,亦无大齐王。

今齐王之罪,其于弊邑之王甚厚,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令仪不得为臣也。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

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

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至,称病不朝。

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

”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节选自《战国策》)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B.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 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C.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D.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币,文中指礼物。

《说文•巾部》:“币,帛也。

”“币”本是赠人的纺织品。

B.弊邑,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还用于称臣于他国时自称。

C.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也用于对尊长者和朋辈的敬称,相当于现在的先生。

D.“寡人”是古代王侯对自己的专称,意指天下没有能够与之并列的人。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轸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楚王。

面对秦国主动向楚国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认为与齐国绝交不仅会孤立楚国,还会引来秦国和齐国的进攻。

B.陈轸头脑冷静,反对攻打秦国。

楚国受骗后,楚王大怒,准备出兵攻打秦国。

陈轸表示楚国已经跟齐国绝交,又去责备秦国失信,这样会使齐、秦两国联合起来。

C.张仪狡猾奸诈,离散齐楚联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