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 轮机 船舶结构力学课件第五章 杆系有限元法(1)2014(2学时)
有限元方法课件 第三章 杆系结构有限元

3. 其他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
(1) 平面桁架单元
EA Fxie l 0 0 F e EA xj 0 l 0 0 0 0 0 EA l 0 EA l 0
e 0 ui v e 0 i u e 0 j v e j 0
§3-2 单元刚度矩阵
1. 建立单元杆端力与杆端位移之间的关系
截面直杆单元e , 其杆端位移列向量与杆端力列 向量分别为 T {δ e } u ie vie i e u je v je je T e e e e {F e } Fxi Fyi M ie Fxj Fyj Me j
5. 正负号规定(强调) 杆端位移和杆端力(对单元而言)的正负号: 凡是与单元坐标轴方向一致的位移和力均为正值,
反之为负值。
力矩和转角以逆时针方向为正,反之为负。 作用在结点上的外力和结点位移(对整体而言)的 正负号: 与整体坐标系方向一致的结点力和结点位移为正,反 之为负。
以逆时针转的结点力矩和结点转角为正值,反之为负 值。
0 0 0 0
{F } F
{δ } u
e e
e i e xi
v
e i
u
e j e xj
v 0
e T j
0 F
T
(10-9)
单元刚度矩阵为:
EA l [K e ] 0 EA l 0 EA l 0 EA l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EA 0 1 0 l 0 0 0
对于杆系结构,杆系结构有限元法易于编制通用的计算程序。
第二讲杆系结构有限单元法

由于有四个边界条件, 由于有四个边界条件,可设 杆轴任意一点x处的挠度为: 杆轴任意一点x处的挠度为:
v = a + bx + cx 2 + dx 3
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
dv x = 0时,v = δ 1 , = δ2 dx dv x = l 时, v = δ 3 , = δ4 dx
a = δ1,b = δ 2
意性, 意性,有:
S + F eq = k e u— 单元刚度方程
2-1-2直杆扭转 扭转杆单元 用势能驻值原理 直杆扭转(扭转杆单元 直杆扭转 扭转杆单元)用势能驻值原理
θ i θ 杆端位移:~ = 杆端位移: θ j M i 杆端力: 杆端力: M = ~ M j
[
]
得 利用ξ = 0 N 1 = 1 得:g(0) = 1....(a )
ξ = 0
dN 1 = 0 2 g(0) + g' (0) = 0....(b) − dx
式成立, 为使(a ), (b )式成立,取 g(ξ ) = 1 + 2ξ
代回 N 1 式 N 1 = (1 − ξ ) 2 (1 + 2ξ ) = 1 − 3ξ 2 + 2ξ 3 (与广义坐标法相同 )
2-1-1平面等直杆(拉压)单元分析 平面等直杆(拉压) 平面等直杆
轴向拉伸杆(压缩) 用虚位移原理 轴向拉伸杆(压缩)….用虚位移原理
ij杆长 , 截面积 ,弹模 l A E
β 轴力密度 ( x)
ui u = ~ uj
Si S = ~ S j
因有两个节点位移,故杆内任意一点的位移可设为:(边界条件) 因有两个节点位移,故杆内任意一点的位移可设为: 边界条件)
船舶结构力学

实际结构的理想化图形或计算图形:船体结构是由板和骨架等构件组成的空间复杂结构,在进行结构计算之前需要对实际的船体结构加以简化,简化后的结构图形称为实际结构的理想化图形或计算图形2.刚架:由于杆系中各杆互相刚性连接,并受到杆系平面内的载荷作用,故称这种杆系为刚架或肋股框架3.板架:在垂直于杆系平面的载荷作用下发生弯曲,这种杆系称为交叉梁系或称板架 4.梁的弯曲要素:梁的弯矩M、剪力N、横截面转角、扰度r5.梁的复杂弯曲:如果梁的抗弯刚度EI不大或轴向力很大,那么轴向力所引起的弯曲要素就不能忽略,同时考虑横向和轴向这两种载荷作用的弯曲,就称为梁的复杂弯曲6.叠加原理:复杂弯曲梁的弯曲要素可以用叠加原理求的,其叠加原理为:当梁上同时受到几个不同的横向荷重及一定的轴向力作用时,分别求出在该轴向力作用下的各个横向荷重单独作用于梁时的弯曲要素,然后进行叠加,即得到在该轴向力作用下几个不同的横向荷重同时作用于梁时的弯曲要素7.静定结构:几何不变而又没有多余联系的体系,其反力和内力只需根据静力平衡方程即可求得,所谓几何不变体系是指如果不考虑材料应变所产生的变形,体系在受到任何载荷作用后能够保持其固有的几何形状和位置的体系8.超静定结构:几何不变但却存在多余联系的体系9.超静定次数:通常将多余的联系或多余约束力的数目称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10.力法:把多余约束力作为基本未知量的计算方法称为力法11.位移法:以杆系结构节点处的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的方法12.矩阵位移法:把位移法分析杆系结构的全过程以矩阵形式来表示13.杆元:基本结构中的每一根超静定单跨梁称之为位移法的计算单元或杆元14.平面刚架杆元要考虑同时发生弯曲变形和拉压变形。
平面板架杆元要考虑其同时发生弯曲变形和扭转变形。
15、船体结构中的板架,为双向正交梁系。
并且双向梁的数目一般是不相等的。
其中数目较多的一组梁叫做主向梁,与其正交的数目较少的梁叫做交叉构件。
16、简单板架:为主向梁于交叉构件都是等截面的板架。
船舶结构力学第五章 位移法

ki11 ki 2 2 kiii kis s M i
11
位移法正则方程式 整个结构n节点转动 位移法方程式
k111 k12 2 k133 k1n n M 1 k211 k22 2 k233 k2 n n M 2 k311 k32 2 k333 k3n n M 3 kn11 kn 2 2 kn 33 knn n M n
0 Q 1 1 P 2
转角引起的杆端弯矩 采用力法计算
i
j
i
lij
j
M 'ij
M ' ji
i
j
i
j
lij M ji lij M ij 4 EI ij 2 EI ij i j i M ij 3EI ij 6 EI ij lij lij lij M ji lij M ij M 2 EI ij 4 EI ij i j j 3EI ij 6 EI ij ji l l ij ij
19
6 EI ij 6 EI ij 2 vi 2 v j M ij lij lij M 6 EI ij v 6 EI ij v i j 2 2 ji l l ij ij 12 EI ij 12 EI ij N v vj i ij 3 3 lij lij N 12 EI ij v 12 EI ij v i j 3 3 ji l l ij ij
4
令
I I I I kii 4 E i1 i 2 i 3 is l l l l i i i is 1 2 3 2 EI ij 2 EI i1 2 EI i 2 , ki 2 , , kij ki1 li1 li 2 lij M i ( M i1 M i 2 M i 3 M is )
集美大学船舶结构力学(48学时)第三章 力法(1)2014(2学时)

静定基
这时原来仅受均布荷重q作用的静 不定的双跨梁变为受均布荷重q与集中 力R共同作用的静定的单跨梁;
2)比较前后两种梁的变 形情况,根据变形一致 (协调、连续)条件建 立方程式;
原超静定结构
v1 0
静定基
变形一致条件:
v1 0
静定基
变形一致条件:
v1 0
vq1 vR1 0
4
3
Rl 5ql 0 5 6 EI 24 EI R ql 4
P
M图
中点挠度大小
3
端点转角大小
2
m
Pl Pl EI , l 48EI 16EI Pl / 4 2 m ml ml ml 左 右 查单跨梁的弯曲要素表(附录A表A-2),得到: 3EI 6EI 16EI
Q
EI , l
Ql / 8
(力法基本未知数数目与结构的 静不定次数相同。)
2、在去掉约束或截断处, 列出变形一致(连续) 方程式以保证基本结构 的变形与原结构的变形 相同。
(方程数目与基本未知数数目相同。)
3、从变形一致(或连续、 协调)方程式中求出未 知“力”,进一步可求 出结构的其他弯曲要素。
五、三弯矩方程法 1、三弯矩方程式:一般来 说,在用力法的第二种方法 (截面法)解静不定杆系问 题时,列出的变形连续方程 式(或称节点转角连续方程) 是以各断面弯矩为未知数的 方程组,
1 2 M 1 ql 14
3 2 M2 ql 28
7)画弯矩图
求出了 M 1 、M 2 后, 就可以分别对两个单跨 梁1-2、2-3画弯矩图。
其中每一个单跨梁 的弯矩图都可以用叠加 法来画。最后组合起来 得到双跨梁的弯矩图, 图3-7(a)。
船舶结构力学课件

教学中具体方法包括: 力法(Force method) 位移法(Displacement) 能量法(Energy method) 矩阵法(Matrix method) 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一、结构的几何不变性 ① 几何不变的意义 ② 几何不变系统 ③ 瞬时几何可变系统
二、几何不变性的判断
目的:
使学习者具有对船体结构进行 强度及变形分析的能力.
§1-2 船舶结构力学的研究方法
一般船舶结构分析方法
将船体的总强度与横向强度或局部 强度问题分开考虑;
在横向强度或局部强度问题中, 将空间结构拆成平面结构;
计算中又将船体的骨架和板分开考 虑;
计算机出现后的新方法: ➢将总强度与横向强度及局部强度
问题一起考虑; ➢完全可计算空间结构; ➢可不将骨架和板分开,而共同考
虑;
§1-3 船舶结构的计算图形 及典型结构
一般分析的原则: 将板与骨架分开进行分析
又可根据骨架受力以及结构变形特点将骨架 简化为更为简单的平面结构形式
板பைடு நூலகம்构
纵骨
船体结构中三种典型杆系 连续梁、刚架、板架
横梁
肋骨
❖板 板弯曲问题
板平面问题
垂直荷重 开口应力集中问题
板面内受到载荷 作用
组合载荷问题 稳定性问题
刚架
连续梁
船底
甲板结构
板架
平板结构 连续梁 刚架结构
板架结构
结构特点 结构受力特点 结构变形特点
❖空间和复杂结构
悬臂梁 甲板纵绗
肋骨
大舱口悬臂梁计算图形
大型油轮肋骨刚架离 散化计算图形
教学中具体内容: 杆及杆系的强度 板的强度 杆系和板的稳定性问题
复习课件杆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原理.ppt

节点 位移
(1)
内部各 点位移
(2)
应变
(3)
应力
演示课件
完整的求解过程
1)离散化 该构件由两根杆件做成,因此可以自然离散成2个杆单元。
假定以这类单元位移的特征为两个端点位移,就这两个离散单元给出 节点编号和单元编号。
单元1:i=1,j=2 单元2:i=2,j=3
演示课件
2)单元分析
1
uu32
5E 3
演示课件
8)计算单元应力
1 E Niu
N
ju
ui u j
1
E l1
1
1
uu12
0.05Mpa
2 E Niu
N
ju
2
ui u j
2
E l2
1
1
uu32
0.1Mpa
演示课件
9)计算支反力 对于单元势能的表达,对其取极值有
K eqe Pe
具体地对于单元1,有
EA2
u2 u3
3 1
1
1
u2 u3
0 10
求解得(单位m)
u2 u3
2.5E 7.5E
4 4
演示课件
7)计算单元应变
1 Niu
N
ju
ui u j
1
1 l1
1
1
uu12
2.5E 3
2 Niu
N
ju
2
ui u j
2
1 l2
1
u2 u3
EA1
l1
1 2
u1
u2
u3
EA1 l1
0
EA1 l1
EA1 l1
EA2 l2
(最新修订)船舶结构力学课件第三章 力法( 4)2014(2学时)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总48学时)

ql Rl 384EI 192EI
v交 2 Rl 48EI1
3 1
4
3
2
变协方
v主2 v交2
2)根据变形一致条件(节点2 处挠度相等),有变形连续方 程式为 v主2 v交2 即
ql Rl Rl 384EI 192EI 48EI1
(A)
4
3
3 1
2、 再考虑撤去无荷重杆 1-3,在节点2(梁4-5的中 点)处加一弹性支座的情 况:如图3-16(c)所示,
1
x
1
EI , l 3
1
P
1
EI , l
两端刚固无载杆:
2
A
l3 192EI
l A 192 EI 1 公式
v/R
3 1
P
1
EI , l 3
4 2 EI , l EI , l
1
1
R
4 2 EI , l 3 EI , l
1
1
l R v2 AR 192EI
3
例3:
将下图所示的杆系 简化为具有弹性支座的 单跨梁。
其计算模型如该图所示, 图中甲板间肋骨的下端 暂时假定是自由支持的。
1
3-18
1. 先用力法来解这个刚架:
2 3
3-18 1
1)静定的基本结构图形如图 3-18(b)所示;
2
3
2
l ll EI
静定基
l1 1l 1 EI
1
变协方: 21 23
3-18
2)建立支座2处的转角连续 方程式即 21 23
q
z
q
x
y
q
显然: 由力法去支座法有
集美大学_船舶结构力学(48学时)第一章_绪论(2014年)

4、船体梁:把船整体当作一 根梁(空心变截面梁)静置于 静水中或波浪上,以研究船体 总纵强度等。
5、船体总纵强度(总强度):
将船视为船体梁来研究船 在纵向分布的重力与浮力作用 下的弯曲变形与应力等强度问 题。
思考:静水、波浪、中拱、中 垂。(参考图1-1、图片等)
中拱、中垂?
中拱、中垂?
以远洋干货船船体结构甲 板舱口部分(图1-7)为例介 绍板架模型的建立:
(参见图1-9)
(图1-4 a)
在计算舱口纵桁和舱口端横梁 在垂直于甲板载荷作用下的弯曲应 力和变形时,可将其取为图1-7a所 示的井字型平面杆系计算图形,即 板架。
以远洋干货船船体结构舱底部 分(图1-7)为例介绍船底板 架模型的建立:
但应注意到这些计算图形具有一 定的近似性。
四、空间结构及板梁组合结构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可采用 更切合实际的计算模型,使结构计算更 加精确可靠。
1、空间结构计算模型举例:图19 大舱口货船悬臂梁结构的计算 模型。
该空间杆系计算模型放弃了以
往模型中舱口纵桁刚性支撑悬臂梁 的假定,更切合实际。可同时算出 甲板纵桁、舱口纵桁、舱口端横梁、 悬臂梁及肋骨的应力与变形。
图1-8a所示的为双甲板船在舱口处横剖面的肋 骨框架计算图形:
刚架的进一步简化:仅由横梁与肋骨 组成的刚架(图1-8b)
考虑到实际船体结构中肋板的 尺寸远较肋骨的大,所以计算时可 将肋骨下端作为刚性固定端。把肋 板放到船底板架中去研究,而得。
注:以上介绍的矩形板、连续梁、板 架和刚架是船体结构中比较典型而 且比较简单的计算图形,应用结构 力学中的经典理论和方法,由手算 就能得到结果。
船舶结构力学
Structural Mechanics of Ship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实验课件PPT

1、板的弯曲部分
根据前面同样的分析,不难得到板条梁复杂弯曲的微分方程式及基本关系 为:
Dw IV Tw" q
Dw
''
M
Dw ''' Tw' N
式中为筒形刚度,为板条梁所受的轴向力,若总弯曲应力为 0 ,则 T 0t0 ,前 面的负号用于拉力,正号用于压力。
我们在梁的复杂弯曲中曾经指出,船体中的梁因为刚度较大,故而参数u 的值很小(一般u≤0.5),从而辅助函数接近于1,因此在实验计算中可以不 计轴向力对弯曲要素的影响。对于船体板,因板的厚度不大,板条梁的刚度较 小,使得板条梁在复杂弯曲时的参数u相当大(一般u≥0.5)。对于一般的海 船,数字计算表明,板条梁的u值约比梁的u值大10倍左右,辅助函数于1相差 很大,因此中面力对板的弯曲要素影响很大,不可不计。这一现象说明板的中 面力的作用十分敏感。因此,若板受到中面拉力,它将减少板的弯曲应力,是 有利的,反之若是受到中面压力,它将增大板的弯曲应力,是不利的。
其他特 VIP专享精彩活动
权
VIP专属身份标识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全部权益:1.海量精选书免费读2.热门好书抢先看3.独家精品资源4.VIP专属身份标识5.全站去广告6.名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有限元分析——杆系系统计算

7
技术中心
/33
为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 即:
为整体坐标系下的节点力列阵,
由最小势能原理,对待定的节点位移列阵取极小值,可得到整体坐标系下的 刚度方程
4、整体刚度矩阵的组装
将所得到的各单元的刚度矩阵按节点编号进行组装,可得整体刚度
矩阵,即K= K1 + K2 + K3 + K4 + K5 + … …。组装步骤如下: (1)计算局部坐标系下各个单元的刚度矩阵;
,
9
技术中心
/33
则去行去列后有:
这样就求得节点位移,进而可求支反力、单元应变和单元应力等。
二、杆系结构算例
1、阶梯直杆算例 算例一:
求解所示阶梯直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10
技术中心
/33
图1:三连杆结构的受力状况
1)节点编号和单元划分
图2:各单元的节点位移和外力
1
②
100
1
③
100
/2
④
100
0
⑤
100
/2
各单元长度及方向余弦
(2)单元分析 求出各杆单元的坐标转换矩阵及刚度矩阵 T1 =
所示的四杆桁架结构,各杆的弹性模量和横截面积都为 ,试求解该结构的节点位移,单元应力和支反力。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15
技术中心
/33
四杆桁架结构
(1)结构的离散化及编号 对结构进行离散,单元编号和节点编号,有关单元和节点的信息见
表。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四杆桁架结构节点及坐标
16
技术中心
/33
对该方程进行求解,有 则所有的节点位移为: (5)各单元应力的计算
船舶结构力学PPT课件

第1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共1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2页/共12页
板的边界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而不同。 当研究板受垂向力的弯曲与变形时,此时的边界条件刚性固定; 当研究板的稳定性问题时,此时的边界条件为自由支持。
第7页/共12页
1.2 船体结构的计算图形
(2)骨架 骨架大都为细长的型钢或组合型材,称为杆件或杆。 一般分析时,杆的截面形状如下: 骨架带板
第8页/共12页
上甲板纵骨杆件舱口杆系交叉杆系中间有支柱的舱口杆系横梁与肋骨组成的刚架第9页共12页1212船体结构的计算图形船体结构的计算图形22骨架骨架船底交叉杆系大舱口货船悬臂梁结构第10页共12页结合杆及杆系的强度问题讲述力法位移法矩阵法和结合杆及杆系的强度问题讲述力法位移法矩阵法和能量法
第一章 绪论
第1页/共12页
第一章 绪论
研究船舶结构力学主要是为了保证船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 保证船舶在正常的使用过程和一定的年限内具有不破坏或不发 生过大变形的能力。
船体强度包括:总纵强度、局部强度、稳定性、扭转、应力集 中、动力响应等。 船舶结构力学只研究静力响应,包括外力计算、结构在外力作 用下的响应、许用应力的确定等。
1.2 船体结构的计算图形
计算图形根据计算要求会有所改变,并不固定。
第5页/共12页
1.2 船体结构的计算图形
(1)板
第6页/共12页
1.2 船体结构的计算图形
(1)板 一般考虑受骨架支撑的矩形平板问题;此时骨架支撑很重要。
另外还有矩形平板上的开口问题;此时骨架边界不是很重要,主要考虑开 口的形状、大小。
1.2 船体结构的计算图形
(2)骨架 实际中的杆件系统简化为规则的简单计算图形。
集美大学 船舶结构力学(总48学时)第六章 能量法(1)(2学时)2014

EI
可得 图5-3
1 1 V P11 dV P 1d 2 2 再据 有
写出
1 dV Mdθ 2 1 M M dx 2 EI 2 1M dx 2 EI
线性体系一维弹性体 应变能的统一形式
Mdx d EI
而
1 M2 dV dx 2 EI
V
将
"
l
0
1 lM dV dx 2 0 EI
1 0
1
0
1
1
0
1 2 V k 1 2
2 0
(J6-11a)
应变能与广义位移的关系?
1 1 2 P P 1 1 1 2 2k
由以上推导可见应变能 是广义位移的二次函数。
1 2 1 2 P1 V k 1 V 2k 2
应变能与什么有关?
应变能只与载荷的最终数值有关, 或只与位移的最终数值有关。
1 l "2 EIv dx 弯曲 2 0 一般以弯曲为主的杆 l 1 '2 件,剪切和拉压应变能与 GA v dx s 2 弯曲应变能相比很小可忽 0 2 略不计。
1 l '2 u V EAu dx 2 0 1 l 扭转 104页 '2 GJ dx (5-8b) 2 0
1
2.应变能(变形能)(用V表示) 显然: V
W Pd
0
教材105页(5-11)
1
3.一维弹性体——受拉杆的外 力功或应变能、单位体积的 应变能:
外力功或应变能:V
W Al d
0
1
单位体积的应变能:V0
1
0
d
下面说明之:
杆系结构的有限元法PPT课件

第3页/共66页
结构的分类与基本特征
按结构在空间的位置分 结构可分为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两大类
按结构元件的几何特征分 ① 杆系结构:梁、拱、桁架、刚架、桁构结构等 。 ② 板壳结构 ③ 实体结构:长、宽、高三个尺寸都很大,具有同一量级。 ④ 混合结构
按结构的自由度分 ①静定结构——自由度为零的几何不变结构。 ②超静定结构——自由度小于零的几何不变结构。
第6页/共66页
结构的对称性及其利用
对称结构在正对称载荷下,对称轴截面上只能产生正对称的位 移,反对称的位移为零;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载荷下,对称轴截 面上只有反对称的位移,正对称的位移为零。 奇数跨的刚架
正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及分析简化
第7页/共66页
结构的对称性及其利用
奇数跨的刚架
反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及分析简化
铰接三角形
第13页/共66页
几何不变结构的组成规律
瞬变结构 一个结构,当它受载荷作用时会产生微小的位移,但位移一 旦发生后,即转变成一几何不变结构,但结构的内力可能为 无限大值或不定值,这样的结构称为瞬变结构。显然,瞬变 结构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
最简单的瞬变结构
第14页/共66页
几何不变结构的组成规律
几何不变结构的组成规律
结构几何构造分析示例 如果用自由度公式计算: j=6, g=8, z= 4
结构示意图
自由度为零,应是几何不变结构。
刚片Ⅰ和Ⅱ间用杆件DB、FE相联,虚铰位置 在此二平行杆件延长线的无穷远处;
刚片Ⅰ和Ш间用杆件DA及支座链杆③相联,虚 铰位置在F点; 刚片Ⅱ和Ш用杆件BA、支座链杆④相联, 虚铰 位置在C点。 三铰可看成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故此结构为几何瞬变结构。
船舶结构力学-第五章能量法

(5-弹性固定端受到的弯矩,为固定端产生
的转角。Aα为弹性固定端的柔性系数,则外力矩M 作的功,即应变能为:
V1 2M 1 2M M A 1 2A M 2
或:
V1M1 12
2
2A 2A
(5-10)
§5-1应变能和余能
以上所讨论的都是线弹性体的应变能计算。现在 讨论非线性弹性体的应变能计算方法。
引言:
在变形固体力学中将与能量有关的一些原理、定 理统称为能量原理。能量原理有两个特点:
(一)计算各种杆系结构非常方便 (二)它是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
一般称直接利用能量原理进行结构分析的方法称 为能量法。为区别于能量法,将前面介绍的力法、 位移法称为解析法。
这一章主要介绍两个基本的能量原理——虚位移 和虚力原理。
§5-1应变能和余能
例2:计算图5-7a所示结构在外载荷P1作用下所 积蓄的应变能。两杆的长度均为l,横截面积均为A,
应力应变曲线如图5-7b所示,图中的s为材料的屈服
极限。
1
s
P1
s
1
§5-1应变能和余能
2.余能
以上讨论的应变能是一个能量参数,它有具体 的物理概念。下面介绍另一个能量参数——余能。
V ud
1
u d
0
§5-1应变能和余能
有限元法(杆系)2014版资料

a
1①
a
2②
a 3③
4
x
a
5qa2
2EA
a
8qa2
a
2EA
9qa2
2EA
• 3单元情况
ui
(1 i )ui1
iui2
q (1 2EA
1
i
) L2i
un
un1
qL2n 2EA
平 节点2:
qa2 u1 2u2 u3 EA
衡 方
节点3:
u2
2u3
u4
qa2 EA
程 节点4:
u3
x-y坐标系沿逆时针转动到与 x 坐y 标系重合,则x-y坐标
系转过的角度 为正。
步骤4:构造总体刚度矩阵
A.局部坐标系下的物理量: F Fxi Fyi Fxj Fyj T B.结构坐标系下的物理量: F Fxi Fyi Fxj Fyj T
杆端力的坐标变换
Fxi Fxi cos Fyi sin
uj
ui
Fyj 0
矩阵形式表示
Fxi Fyi Fxj
EA
l 0 EA
0 0 0
EA l 0
EA
0 0 0
ui uvij
Fyj
l 0
0
l 0
0
v
j
(2-3)
步骤3:单元特性分析
式(2-3)还可写成 F e K e e (2-4)
式(2-3)或(2-4)称为单元刚度方程
u
x
du dx
q (L EA
x)
du(x) N(x)dx q(L x)dx
EA
EA
u( x)
0x
N
(x)dx E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仅指固移力)
xoy平面内的弯曲杆元:
注意下标的变化
N yi M zi 杆元端点力: Fij 这里仅指固移力 N yj M zj
vi zi ij v j zj
单刚
先直接给出本引例单刚,以后再解释由来。
由直接刚度法得来。
(4-2)
单刚
12 2 l ij 6 lij 12 2 l ij 6 lij 6 节点位移 lij v i 2 i 6 vj l ij j 4
F K
( e) ( e) (e)
xoy平面内弯曲杆元的单刚:
6 12 l2 l 6 4 l EI (e) z K l 12 6 2 l l 6 2 l 单刚的性质? 12 6 2 l l 6 2 l 12 6 2 l l 6 4 l
ij jj
分块子矩阵
单刚子块式?
2. 分块子矩阵
6 12 l2 l N yi K 6 ii F 4 M zi EI z l 12 6 N l yj 2 l K l M F ji zj 6 2 l
(4-10)
三.单刚的性质 与分块子矩阵:
1.单刚的性质为:对称方阵、 且对角线上元素为正值。
矩阵分块:
意义?
12 2 l K 6 EI z e l K l 12 2 l K 6 l
ii
l 4 6 2
6
12
l
ji
6 2 l K l 6 2 l 12 2 6 l l K 6 4 l
vi zi ij v j zj
二.杆元的刚度矩阵 (单刚)
(本课重点:xoy 平面内弯曲 杆元的刚度矩阵)
因杆元端点力(这里仅指固移力)与杆 元端点位移(节点位移)间的关系直接利 用位移法中的结果(4-2)得到,故称:
直接刚度法: 由杆系中杆元端点力 (这里仅指固移力)与节点 位移之间的关系式(如公式 4-2),直接写出杆元的刚度 矩阵。
vi ,i
节点位移 杆端位移
v j , j
v j j
节点位移(列)矩阵的子矩阵:
vi i i 其中的元素个数就是
自由度数。
节点位移
vi ,i
v j j j
节点位移(列)矩阵?
基本概念
7. 杆端位移(列)矩阵 : 对于某一杆元i—j, 其两 端的位移常用矩阵 , 表示,合并写为: i 或 i (e) ij j j
为什么?
(方便:载荷处理,外载荷列阵建立。)
离散: 仅对单元、节点编号即可。
①
②
③
1
3
4
注:该离散结构图,解题时不画。
注意: a. 离散出来的杆件两端应 理解为两端刚性固定; b. 在集中力、力矩作用的 节点也进行离散。
c. 节点是计算位移与建立 平衡方程式的对象,故要把 它们单独分离开; d. 在有支座处的节点,节 点与支座还应分开; e. 解题时只进行单元、 节点编号,不画离散结构图。
注意:固移力 与节点位移 总是一 一对 应的。
j
j
M’ ji
EI , l
vj
二者通过谁联系?
' N ij ’ ' N ij M ij ' 固移力矩阵 N ji M 'ji
N
’ ji
联想一下弹簧受拉压
基本概念
9.杆元刚度矩阵(单刚): 联系固移力与节点位移 之间的一个矩阵,
基本概念
2.杆元或单元——指每一 个离散出来的杆件。 3.节点——杆件交点、杆 元端点、集中力及力矩 作用点等。
应该还有什么情况?
(截面突变点)
分布载荷突变点
基本概念
4.局部坐标系统——对每 一杆元建立的坐标系统。
基本概念
5.总坐标系统或结构坐 标系统——对杆系(刚 架、板架等)建立的统 一坐标系统。
“杆系有限元法”
以便使大家在学习 了杆系有限元法后,能 够在位移法的基础上不 困难地过渡到 一般有限元法上去。
如:平面应力问题有限元。
位移法
杆系有限元法 (矩阵法)
一般有限元法
杆系有限元法是有 限元理论的入门知识。 因此要求:
1.理解本章基本概念; 2.掌握xoy平面内弯曲 杆元的刚度矩阵。 3.了解杆元刚度矩阵的 性质与分块子矩阵的形 式。
5.由总刚度方程求得节点位移
(即杆端位移);
6.由杆端位移求出杆元的内力 与变形。
第五章 杆系有限元法
§5.2 杆元的基本类型、 刚度矩阵(单刚)及性 质
重点学习:
xoy平面内的弯曲杆元。
一.杆元的基本类型
(节点位移)
基本杆元类型、端点位移 与杆元端点力 可参考J表7-1学习, 重点关注J表7-1中No3
第五章 杆系有限元法
§5.1 杆系有限元法概述
一.基本概念:
1.离散——假想将杆系“拆” 为一根根杆件称为将结构 “离散”。
具体通过节点、单元编号实现。
“离散”举例:
1
离散出来的杆件两端 应理解为两端刚性固定!
2 3
有支座处的节点,节点与支座还应分开
4
若有刚固端则: 1 集中力或力偶作用的节点也进行离 散。
’ ji
N
固移力
节点位移列矩阵: v
i i ij v j j j
i
N
’ ji
假想将杆元刚固端强制移动时 杆元端点受力。
所对应的固移力列矩阵?
基本概念
8.固移力矩阵: 杆元端点仅因两刚固端 位移(节点位移)发生的力
6 lij 4 6 lij 2
12 2 lij 6 lij 12 2 lij 6 lij
6 lij 2 6 lij 4
注意到新旧符号的关系
M M zi
' ij
N N yi
' ij
M M zj N N yj
' ji
' ji
F
ij
6 12 固移力 l2 l ij ij ' N ij 参见位移法导出 6 ' 4 的公式( 4-2 ): M ij EI ij l ij ' 12 6 l N ij ji 2 l ij l ij ' 6 M ji 2 l F K
e ij
(J7-1)
式中的 K 就是杆元刚度矩 阵(单刚)。
e
ij
F K
( e) ( e) (e)
固移力矩阵 单刚
节点位移矩阵
(4-9)
xoy平面内弯曲杆元的单刚:
6 12 l2 l 6 4 EI z l l 12 6 2 l l 6 2 l 12 6 2 l l 6 2 l 12 6 2 l l 6 4 l
i j
节点位移(列)矩阵!
(4-7) 几乘几?
节点位移(列)矩阵:
vi i i ij v j j j
(4-7)
联想一下位移法。
vi
i
i
M
’ ij
EI , l
’ ij 固移弯矩
固移剪力
j
j
vj
M
第五章
杆系有限元法
(矩阵法)
“杆系有限元法”又称 “矩阵法”、“矩阵位 移法”或“直接刚度 法”。
教学内容 :
§5.1 杆系有限元法概述 §5.2 杆元的基本类型、 刚度矩阵及其性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 为了便于以后系统 学习有限元理论,本章 有意识地把矩阵法向有 限元的一些程式靠拢,
不妨将矩阵法称为:
i zi j zj
单刚有以下形式:
由式(4-2)的矩阵式写出:
式中方阵
(J7-4)
12 6 12 6 2 2 l N yi l l vi l 6 M zi EI z 4 2 zi v l N l j yj 12 6 单刚 M 2 l zj l zj 对称 4
三.杆系有限元法主要计算步 骤:
1.写出单刚(子块式、具体式); 2.组装总刚(用单刚子块式组装)
(此步等同于位移法以各节点为对象建立节点力的平衡方程式组);
采用:对号入座法!
3.写出总刚度方程; 4.对总刚度方程进行约束处 理;
或:
3.对总刚进行约束处理; 4.写出总刚度方程;
(按约束处理后的总刚写出总刚度方程)
式(4-2)的矩阵形式。
12 6 2 lij l ij v i 6 2 i lij 12 6 vj 2 lij lij j 6 4 lij
单刚
单刚
K
(e)
12 l2 ij 6 EIij lij lij 12 2 lij 6 l ij
节点位移
xoy平面内的弯曲杆元
用途: (1)作为xoy平面内弯曲的 连续梁杆元; (2)参与组建平面刚架杆 元。
注:在有限元法中上述节点位 移和固移力的排列次序一经 确定就不要改变,否则会给 程序设计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