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及要求【ppt课件】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的根 源 ; 如讲 王安石变法 时 , 我采取讨论 的方式 , 先让研究北 宋的
新课程改革 , 机遇 与挑 战并存 , 教师要吃透精神 , 抓好落实。 同
历史状况 , 然后提出这样 一个问题 : 王安石 的一 系列改革措施 有什 时面对各地 中考导 向的变化 , 文科综合考试 的要求 , 怎样在课本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强大功能 , 一个 鼠标立马将历史与现实对接 , 让 学生置身历史环 境, 身临其境 。 其次 , 历史学科包罗万象 , 贯穿古今 , 纵横交织 , 在 内
历史归根到底是人 的历史 。 在传统 教学 中 , 学生总是被置于历 容上是对人类过去 的集大成的总结 , 涵盖 了人类生活各个方 面 , 在 史之外, 再感人的历史也不过将 自己作为一个看客 , 一个旁观者—— 结构上 是错综复杂 , 时 空交 错。多媒体技术 对信息 的快捷处 理功 这是历史教学 的误 区。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学生创造特定 的历 史空 能, 恰恰 满足 了在一定 单位一 定时 间融合历 史资料 , 链接历史 事 间, “ 观史如身在其 中” 。在还原的历史 情境中与古人 对话 , 体验人 件, 串联相关信 息的需要 , 从而让历史 教学变得简捷 、 快速 、 灵便 、 物心灵 , 思考历史真伪 , 解析历史 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进而发展 “ 言 实用 。而古今 中外每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实物 、 图片 、 历史遗址等通 之有 据 , 论 者符实” 的科学态度 以及 “ 理解偏见 、 容纳悖论 ” 的人文 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 , 根本不是课本教材可 以解决 的, 更不是一块 精神 。比如商鞅变法 , 我让学 生综 合分 析各 国情 况 , 讨论秦 国盛衰 黑板能做到 的。
新 课 程 N E W C UR R I C U L U M
2024年度优质历史说课ppt课件
2024/2/2
18
05
评价体系构建及实施方案
2024/2/2
19
评价标准制定依据和原则
01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确保评价内容与历史课程紧密相关,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2024/2/2
02
参考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
结合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
03
遵循公平、客观、可操作性原则
2024优质历史说课ppt课件
2024/2/2
1
目 录
2024/2/2
• 历史课程概述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 学生学情分析及应对策略 •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中应用 • 评价体系构建及实施方案 •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分享
2
01
历史课程概述与目标
2024/2/2
3
课程背景及意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动态调整评价体系
根据教学实践和学生需求,动态调整评价体系,确保评价体系的时 效性和针对性。
22
06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分 享
2024/2/2
23
专业知识更新和拓展方法论述
阅读经典历史著作
系统阅读中外历史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历史演变进程和规律。
关注史学研究动态
关注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互动式教学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教学 效果。
9
课堂互动与讨论设计
设计启发性问题
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具有启 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 入思考。
2024/2/2
小组讨论与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彼此的看法和见解, 拓展思维视野。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
浅议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摘要: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优化教学环节,改变历史课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态度的现状,让历史课更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及思辨性。
具体方法为:一、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讲授的内容采用制作课、欣赏课、辩论课等不同课型。
二、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改变以笔试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模式,让评价形式更多彩;改变单一的师评模式,让评价更全面;注意评价的灵活性与发展性。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及思辨性的学科。
但传统的应试教育却把它引入了渐行渐窄的死胡同。
为了应付考试,上课时教师照本宣科,填鸭式地教;下课后学生囫囵吞枣,机械式地背。
历史课已经沦为多数学生眼中最乏味,最不需要投入智慧的学科。
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历史教师当务之急是溯本清源,还历史学科本来面目,即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优化教学环节,改变历史课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态度的现状。
具体说来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历史课内容丰富多彩,它包含大量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它向学生展示人类的伟大经历,揭示个人和社会为了适应所面临的难题而进行的各种调整,并揭示历史上各种选择的后果;它有“服务现实,创造明天”的强大社会功能。
如此异彩纷呈的内容势必要用多姿多彩的教学模式来展示。
这样才有可能借助历史事实锻炼学生的思考、质疑、反省、乃至包容、理解、欣赏的能力。
其实每位教师都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立相应的教学方法,为历史课堂引入一缕清新的风。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我总结出了几种具有趣味性、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方式:(1)制作课:通过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和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可以考查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
在讲述《山顶洞人的生活》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石器、工具、饰物。
谈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
、
让学 生学会 自学 , 高分析历 提
历史课 堂提问 ,根据性质差异 , 大
致 可 以 分 为 以下 几 类 ,不 同 类 型 的 问
史 事 件 的 能 力
西 方教育学家卡尔 ・ 罗述斯有一段 名言发人深思 :凡是 别人教给的东西 , “ 相对的都是无用 的, 自己的行为极少 对 或竟根本没有影响 , 能够影 响一个人行 为 的知识 , 都是 自己发现并化 为己有 的 知识 。” 生是 教学效果 的最后决定 因 学
为了达到引发学 生兴趣 的 目的 , 我 上课时 , 总要先千方百计创设积极 的教 学氛围 , 为接下来 的教学作好铺 垫。有 时利用有吸引力的语 言或表情动作 , 比 如上 丝绸之路 时 , 我设计 过一场 “ 古 返 旅游” 在教室 四周摆放一些建筑模型 , , 准备一些投影资料 ,扮演一名导游 , 带 领大家 “ 丝绸古 路旅 游”结果 学生个个 , 兴致 勃勃 , 教学效 果非 常好 ; 也有 时选 择 性地播放 一些影 视资料 , 比如上 “ 三
素 。 学 生 内驱 力 启 动 的 程 度 如 何 影 响 对 着 学 生 学 习 的状 况 。对 学 生 的 自学 , 要
题, 层次有 高低 , 对学生 的要求也 各有 侧重 。 比如 , 教师上课时问 : 中国历史上 “ 第 一 个 封 建 国家 是谁 在 哪一 年 建 立 的?” 学生 回答 : 秦始 皇 , “ 公元 前 2 1 2
地半封建社会 。这类 问题 , ” 只要求学生
讲 出“ 是什么” 不必 知道 “ , 为什么” 。课 堂提问可分为多种类型和层次 , 教学 在
过 程 中 根据 不 同 目的灵 活 运 用 , 只是 这
探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改革
探析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摘要: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构建百花齐放、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体系。
本文着眼于新课改下的新型历史教学体系,探讨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改革一、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当前历史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接受性地学,以教定学,学生完全服从于教师的教。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教材,狭隘地把教材当做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学生的学习实效极其低下,教学目的也难以实现。
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评价的方式单一,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忽略了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尊重其他国家及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目的。
二、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想要精益求精,教学方法就必须机动灵活。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让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合理规划并充分开发新课程的内容资源,把新课程目标落实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历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一)积极开展主体性学习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陈旧,使得学生对历史学习没有了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新课改要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这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初探——基于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思考
、
初 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1 史教 师 自身水 平 不 高 。 历 ( ) 村地 区 , 1农 尤其 是边远地 区学校 的历史教 师 , 多都是 很 从 事 了 几 十年 历 史 教 学 T 作 的 , 于受 多种 素 的 影 响 , 们 中 由 他 的 大 多数 仍 然 是 持 落 后 的 观 点 来 看 待 事 物 ,并 且 对 新 事 物 有 抵 触情绪 。认为过去的一切都好 , 始终不肯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学 生 在他 们 的教 育 下 学 到 的 部 分 知 识 都 是 过 时 的 , 或 是 错 误 的 , 抑 严 重地 影 响 了学 生 的 身 心发 展 。 () 2 目前 的 初 中历 史 教 师 大 多数 知 识 面 比较 狭 窄 , 其 是 科 尤 技 、 学 、 术 等 方 面 的知 识 严 重 不 足 , 多 老 师 因 此 在 面 对 学 文 艺 很 生 提 出 的 问题 而 无 法 做 出 解 答 时 显 得 非 常 尴 尬 ,感 叹 自己 的知 识 储 备 实在 是 少 之 又 少 , 实 有 一 种 “ 到 用 时 方 恨 少 ” 感觉 。 着 书 的 还 有 的 教 帅 有 时 为 了 一 个 探 索 性 的 问题 的 设 计 而绞 尽 脑 汁 , 还 总 觉得 不 尽 人 意 I I 。 ( ) 村初 中历 史 教 师 的 学历 普遍 较 低 。 至 还 有 些 历 史教 3农 甚 师在大学期间并非就读 于历 史专业。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 了一 些 问题 : 些 历 史 教 师 专 业 知 识 不 够 扎 实 、 论 水 平 深 度 不 够 、 这 理 学 非所 用 以及 缺 少 提 升 自身 能 力 的 平 台 等 。 问 题 所 导 致 的 最 终 结 果便 是 :这 些 历 史 教 师 在 课 堂 上 不 能 有 效 地 把 自己 所 学 的 矢 ¨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现状及分析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现状及分析[摘要]从2001年秋开始,伴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结果如何?通过多种方式调查的结果令人堪忧。
其结果分成了“好”学校与“差”学校两种。
其原因有重视程度不同所致,有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投入不同所致,还有教师素质不同所致等。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现状;“好”学校;“差”学校;原因分析2001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从而加快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
从2001年秋开始,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实验揭开了序幕,2005年课程改革开始全面推行。
时至今日,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也历经了9年,改革的成果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通过访问、问卷调查、电话咨询、发电子邮件、QQ聊天等方式,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调查,其结果令人堪忧:笔者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四川省的各中学,也兼及其他各省包括香港等地的中学,因为教学改革首先是在小学和初中进行,所以主要是调查了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情况。
一、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是:“好”学校执行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情况较好,相反,“差”学校执行情况较差。
这里的“好”学校主要是指地处城市和郊区的学校,“差”学校主要是指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校。
改革情况区别表现在:1.“好”学校的中学历史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而“差”学校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只是形式,当有上级部门检查时就让老师准备一堂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
而平时教学还是老一套:粉笔加黑板,老师一讲到底。
2.“好”学校的中学历史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是,历史教学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从历年高考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种考试的历史科质量分析来看,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普遍不高。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理轻文的偏科思想。
一个人的文化知识素养应该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我们不能说这科的知识有用,另一科的知识没有用,每一种知识都是我们每个人自身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作为教学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向学生讲明白这些道理,改变学生的偏科思想,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
其次,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偶尔会看到有的学校对考试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时,同一个奖次的学生,文理科学生的奖品有差别;在课时的安排上多向理科科目倾斜,甚至在个别初中学校里,历史、地理这些所谓边缘科目的课程更是可有可无。
由于忽视对学生人文知识方面的教育,学校培养的一些人才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重视不够,历史科的教学质量肯定得不到保障。
再次,我们的历史教学中依然存在着重教轻学的现象。
这是造成历史科教学质量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虽然推行新课改多年,但重教轻学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依然存在,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满堂灌。
这种教学模式弊端很多:教师注入多,学生及时反馈少;教师讲得多,学生独立动脑、动口、动手少;教师对学生的双基要求多,对学生学习态度、品质、习惯要求少;等等。
即使有的教师大胆实施新课程改革实践活动,但还是缺乏实质性突破,旧的教学思想和模式仍然不断变换形式表现出来。
如:历史教学中出现教师按教材内容顺序机械提问,学生按教师提问从课本上寻章摘句地回答,却没有学生经过思考提出问题的“满堂问”的新教学。
这里不排除有些提问带有启发性,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仍然是教师一个人牵着几十个学生的鼻子走,缺少双边多边互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作者:黄胜平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02期摘要:随着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是现代教学的要求。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现代教学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中学历史课教学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摆在广大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存在问题;创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21世纪的挑战。
随着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是现代教学要求。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现代教学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中学历史课教学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摆在广大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学历史教师目前仍然保留较多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不理解史实,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
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容易养成思维惰性,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教学总是以固定的“复习旧知识”讲授新课”“复习和作业”三个步骤贯穿始终,使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枯燥无味。
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与书本,造成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阻碍其素质全面的发展,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新时代和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代呼唤着中国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呼唤着创新教育。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
初探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摘要:现在的历史教学处于一个倡导创新和强调个性的新时代,应该具有探索性、开放性,旨在培养创造型和发展型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为了在教学中真正实现“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历史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就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式学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的实施,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和史学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立足于新课改的基础上,面向真实世界,教给学生有生命的、有生活的历史内容,发展生活化的历史课堂,关注“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贯通,实现生活化教学,真正做到“通古知今”、“彰往察来”,使学生从历史的探究中真切感悟生存智慧,逐步做到“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进而“学会发展、学会生活”。
所以,构建怎样的符合学校和学生特点的历史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就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讲谈——接受式讲谈——接受式是在改革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是50年代初我国历史教育工作者以苏联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融合我国的一些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方式而成的,以“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五个环节为结构程序。
它的优点是方便了人们对历史教学活动过程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对历史教学实践的指导也更为明确具体。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巩固了教师系统地讲述历史知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采用师生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积极地接受历史知识,教学双方形成了双向的反馈交流,这一改革后的模式,从其特征上看,可称为“讲谈——接受式”。
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作者:杨恩健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18期在新课改的精神要求下,历史教学越来越要求历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将课改精神贯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
新课改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就是要求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熟悉教材,扩大知识面,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是最基本的。
但是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仪仅停留在兴趣上。
教师往讲台上一站,这种客观存在要产生既有形又无形的一种力量、一种威势、一种信心,这就是一种人格魅力。
要有人格魅力,在智力素质方面,要有深厚的业务功底,对教材有驾轻就熟的水平,对知识有旁征博引的能力及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才气,这最重要的是展现在课堂上。
教无定法,同样的课题、同样的课堂,不同的教师,其精彩度、影响力绝对不一样。
而旧课堂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过程,而现在新课堂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讲课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出取舍。
上课时我充分提供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概括、归纳、总结。
课堂上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来指导学生学习,用简练的“命令”指导学生的行动,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读书、思考、练习,这样就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具体做法是:提出自学问题,引领学生进入自学之门,有意设疑,促使他们联系比较,扩大自学的效果。
在授课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安静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让他们敢说、能说、想说。
对他们问题的答案,我都微笑着点头肯定,使他们有了搞好学习的信心。
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中有一个基本观点是教育的民主化,其中的核心之一则是提倡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谈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程评价 ” 。把学 习过程纳入评 价体系之 中就是为 了引起 学生 对过程 的重视 。那么 , 如何评 价学生 的学 习过 程呢?< 中学 历史课程标准 > 出, 指 评价 要综 合 采用 观察 、 记录 、 调查 、 访 问、 讨论 、 作业 、 测评 、 档案等多种 方法 , 实际操作 中应 把几种 方法 结合起来使用 , 避免 以笔试作为主要 的甚至是惟 一的评
价方法。这将 引导学生 从注重 学 习结果 向注重 学习过程 与 方法转变。
中学 历 史 教 学 江苏 徐 州 2 1 6 20 ) 0
其二 , 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 。< 中学历史课 程标准> 中增 [ 中图分类号] C 3 . 1 , 35 6 [ 文献标识码] A
史 实和基本资料 , 而不是列举历史 学界 的各种研 究成果和结 论, 这就使 学生能够在 占有资料的前提下通 过分析 、 比较 、 判
断、 推理 、 总结等思维过程产生对历史 的认同感 , 得出理性 的
随着教育改革 的不 断深化 ,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 < 应运 而生 。这场新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 教科 书的问题 。 而 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 , 才培养 模式 的变革 , 一场涉及 人 是
的过程 。 注重过程是新课标的重要理 念 , 是新 一轮课程改 革 的重要指导思想。
人参与 , 显然新 的评价体系突出了实践性和社会 性。
。
二、 历史教 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 改进教学行为
其次, 倡导教学形式 和学 习方式多样 化 , 体现了 以学生 为本的精神。< 中学 历史课程标 准> “ 在 教学建议 ” 中倡导教 学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 化 , 还学生 快乐 的学 习时光 , 现 体 了对学生情感 体验 的关注 。 第二 , 注重过程教学 长期以来 , 历史教学大纲或教科书所呈现的是详尽而具 体 的知识 目标 , 只关注最终的结果 , 以考试 的分数 、 知识掌 握 的程度论优劣 , 而未把学生学习的过程看成是一个生命进 行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
往 、师生互 动的双边性活动 , 抹 杀学生作为学 习主体 的应有地位 。
新课程理 念下 ,上课不再是教师单 向的教学模式 ,而是 师生互动式 的一项 活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让 学生成为历史课堂 的 “ 主人” ,
致历史课堂呆 板、沉闷 ,使学生 “ 望史 生畏” ,大大降低 了历史 学 同意见 的学生我们 应以一种尊重 、宽容 、鼓励的态度去对待 ,尤其 科的教育功能 。高中历史涉及 的知识广 泛 ,集趣味性 、知识性 于一 对那些独特 的新颖 的见解 和看法 ,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 。如 体 ,它在培养学生 的创新 能力上独具特色 ,新课 程改革的实施正好 教 育家第 斯多惠所说: “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 而在于激励 、 为它提供了舞 台。下 面围绕新课程理念 和要求 ,从教育观念 、教学 唤醒和鼓舞 。”使课堂教学变为 实现 以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
学生真正成为学 习的 “ 主人” ,学生才能 真正体 会学习 的乐趣 ,得
到精 神上的满足和能力 的提高 。
2 、因材施教 ,尊重学 生的个 性差 异。
总之 ,在历史课堂教 学中 ,要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 ,既要调动
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主动性 ,又要培养 学生 的综合 能力 ,提高课堂
新课程 改革下的历史教学
杨 东明
摘 要 :随着 高中 新 课 改 的 实施 ,高 中 历史 教 学 必 须 转 变教 学 理 念 、改 革 教 学 方 式 、优 化 教 学策 略 、 实现 教 学 相长 。 关 键 词 :高 中历 史 教 学 理念 教 学 策 略 新课 程改革适应素质教 育的要求 ,注重对学生创新精 神和实践 过程 中教师应 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充分尊重学生 的个性差异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实现的。
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但这些又都涉及到有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比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教学;在论及教学方法时,主要是在说教师教的方法,甚至是教师教知识、教教科书的方法;组织观摩教学,也多是留意教师在怎样教,引了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方法;即使是搞一些教学实验,也难免从教师工作的角度出发,把学生作为被试,来探寻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总之,习惯使我们从教育者的角度去观察教学的实际问题,把教师看作是教学这个舞台上的主角。
从这样的层面上来思考问题,似乎也没什么错,这难道不是教师力求做好本职工作的一种体现吗?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
这就是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而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具体地说,就是要从教师教得如何这一角度,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
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师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时,首先是要具有以下的理念:①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②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态度、价值观等;③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④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⑤教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以及就业。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新挑战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新挑战为平衡学科之间的难度,近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卷呈现出难度增加的趋势,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针对学业水平测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自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始历史课程改革,高中历史课改实验也进行了多年。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些理念却遭到了很大一部分一线教师的冷淡。
公开课、竞赛课演绎新课程,平常仍用旧的理念、旧的方式打理自己的课堂,“讲堂”“一言堂”比比皆是。
甚至有些学校把历史课上成了背书课:先由教师对照《说明》划书、学生背诵,然后教师再抽查。
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与《纲要》期望的目标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新形势下,应对小高考还是必须贯彻《纲要》的要求才是根本之计。
细读2009年、2010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卷,笔者认为在以下方面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一、考查内容上,由强调历史教材知识向历史课程知识过渡两次考查的选择题所涉及的考点基本都在《说明》规定的范围内,但为数不少道题从题干情境的设计到选择题的语言表达,都刻意回避了教材的原有表述。
这既是为了体现对学习不同版本考生的公平、公正,更是向考生、向高中历史教师昭示:小高考今后考查的方向将更加不拘泥于教材表述,更多强调历史课程知识。
二、考查思路上,力求与新课程的教学思路接轨,强调对历史学习能力、方法和过程的考查2009年的30道选择中有22道设计新情境,很好地体现了对考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那些平时只知道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考生必然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判断!也使我们中那些只会教学生背书的教师无法立足课堂。
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摘要:中学历史老师如何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只有实现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改革,历史新课程才能顺利实施,新课程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这场新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的问题,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以及日常教学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中学历史老师如何贯彻执行《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行为1、教学目标应从以学科为本改变为以学生为本。
历史教学大纲提出了学科知识、学科技能、思想教育三方面的要求,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两者最大的不同是,教学大纲以学科为本,而新课程以学生为本;教学大纲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结果,而新课程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历史教学大纲注重掌握历史史实与结论,视野局限于过去和结果。
新课程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将历史学习作为学生今后生活、工作的一种需要。
历史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科的学习能力,新课程强调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和解释一般社会现象的能力。
历史教学大纲注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强调培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把历史教学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
2、教学过程从知识传授、思想灌输改变为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
要落实新课程的教育目标,不但需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要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
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
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将教材规定的思想观念灌输给学生。
其实,人们的知识和思想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是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下对历史教学的新要求-2019年精选文档
新课程标准下对历史教学的新要求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
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呢?为此,本文总结了在新的形势下对教师的新要求,以及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做出的相应改变,在教学中我作了一些研究与尝试,从中体会到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生机勃勃的高中历史课堂。
新教材强调知识和技能,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加入一些佐证这些结论的史料,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再是干巴巴的只记住历史结论。
一次听课,老师讲的是《辛亥革命》这一课,老教材直接给我们的结论就是辛亥革命失败了,而新教材对于这一历史史实没有下定论,所以在这一节课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讨,课堂气氛活跃。
有一名同学的发言相当精彩。
他说,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是它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使政治走向民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民主与共和深入人心。
这些话让我记忆犹新。
过去的课本只是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产生了什么影响;现在则不强调对史实的记忆,而是让学生结合史实,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这一小小的改变告诉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在实施过程中,更要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考试的选拔功能,现在则强调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方式既有基础知识的检验,也有基本能力的考查,还有社会实践的测评。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领导。
面对新课改的情况,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与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要求历史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
而新课标规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三个学习模块、四个学习主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共计25项学习内容。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理念初中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促进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历史课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整合中外历史、传统文化、民族团结、世界格局等多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公民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二、课程目标初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提高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来说,初中历史课程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中外历史的基本事件、人物、时期、地域等。
2、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3、培养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4、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课程内容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以通史为基础,以中外历史合编为体系,涵盖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的历史。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等。
2、中国近代史: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
3、中国现代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4、世界历史:包括古代文明、中世纪文明、现代文明等。
5、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
6、民族团结:包括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7、世界格局:包括国际关系、国际组织等。
四、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学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