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件 第一章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是通过对距今二、三百万年以来(第四纪)的沉积、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一门科学。
特点: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主要研究内容1、第四纪气候;2、第四纪生物界;3、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4、第四纪构造运动;5、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地貌学: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地表形态。
研究内容:1、研究地貌形态特征(几何特征和组合规律);2、研究地貌形成的动力作用,发生发展的过程;3、研究地貌的组成物质,特别是堆积物质的组成物质;4、研究地貌的形成年代;5、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6、地貌发生的阶段和规律。
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N)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1、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2、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3、沉积物标志:分布、成因类型与岩相、厚度;4、火山活动;5、地震;6、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
研究方法:1、定性法:1)地质法2)地貌法3)历史考古法;2、定量法:仪器法。
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活动构造: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活动断层:近代地质时期(第四纪)和历史时期有过活动,现代正活动或将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和新构造运动之间的联系:1、时间上:第四纪研究260万年以来的现象;地貌的基本形态奠基于新生代;新构造运动开始的时间,新近纪——第四纪。
2、空间上:第四纪堆积物都分布于地表或地下不深处;地貌是地表形态;构造运动控制地表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分布。
3、成因上: 地貌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研究方法: 三者之间相互关联。
5、实践应用: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第一章概论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对象和性质地貌学的基本知识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节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二、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地貌学(geomorphology研究内容地貌一词由三个源自希腊语的词根geo(地球,morphe(外表形状、面貌,logos(论述所组成表明这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状的学科。
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简称为“地形”或“地貌”。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貌或地形(landforms,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总和。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2、地貌学学科性质地质学视地貌为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通过地貌去认识地质,故较突出地貌成因的分析与发育历史的重建;自然地理学视地貌为一项自然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故侧重人地关系的研究。
3、第四纪地质学学科性质(Quaternarygeology第四纪是地质发展历史的最新阶段。
1839年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Ch.Lyell提出把第四纪分为更新世(Pleistocene和全新世(Holocene。
1932年国际第四纪会议又把更新世分为早、中、晚三期。
第四纪地质学是历史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并已成为独立的学科,其下限年代为250万年前。
4、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内容: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中地壳、气候和生物界发展历史与分布规律的学科。
(1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拟定第四纪地质年表。
(2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二、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
12.第十一章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1

3.第四纪气候波动的原因 3.第四纪气候波动的原因
各种假说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假说为如下 个 各种假说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假说为如下4个: 米兰科维奇( (1)米兰科维奇(Milankovitch)假说(轨道变化说) )假说(轨道变化说) 地球运行的轨道,在缓慢地变化→地球接受太阳辐射 地球运行的轨道,在缓慢地变化 地球接受太阳辐射 量变化→气候波动 量变化 气候波动 辛普森( (2)辛普森(Simpson)假说(辐射变化说) )假说(辐射变化说) 太阳为变光恒星,其辐射强度在变化→气候波动 太阳为变光恒星,其辐射强度在变化 气候波动 弗林特( (3)弗林特(R.F.Flint)假说(太阳地形说) )假说(太阳地形说) 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地形变化(造山运动等引起) 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地形变化(造山运动等引起)→ 气候变化 埃文( (4)埃文(Ewing)和道恩(Donn)假说(自动循环说) )和道恩( )假说(自动循环说) 温暖→海平面高 暖流强大→降水量大 冰川扩张→ 海平面高→暖流强大 降水量大→冰川扩张 温暖 海平面高 暖流强大 降水量大 冰川扩张 海水变浅→海平面下降 陆桥阻碍暖流运动→北冰洋被冻 海平面下降→陆桥阻碍暖流运动 海水变浅 海平面下降 陆桥阻碍暖流运动 北冰洋被冻 寒冷。 结→寒冷。 寒冷
寒冷→海平面低 暖流被陆桥阻碍 降水量小→冰川 寒冷 海平面低→暖流被陆桥阻碍 降水量小 冰川 海平面低 暖流被陆桥阻碍→降水量小 缩小→海水变深 海平面上升→北冰洋解冻 气候变暖 海水变深→海平面上升 北冰洋解冻→气候变暖→ 缩小 海水变深 海平面上升 北冰洋解冻 气候变暖 海平面高→暖流强大 暖流强大……(循环往复)。 海平面高 暖流强大 。
地貌学与及第四纪地质学

玉木冰期 晚更新世(Q3) 里斯—玉木间冰期
里斯冰期
第四纪
更新世
中更新世(Q2)
民德—里斯间冰期 民德冰期
早更新世(Q1)
民德—群智间冰期 群智冰期
群智—多脑间冰期 多脑冰期
一、地貌形态
1、地貌基本形态
自然界的地貌形态常以单个形态或形态组 合的形式存在。
把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形态,例如冲 沟、沙丘、冲出锥等称为地貌基本形态。
冰缘气候地貌区
2.温湿气候地貌带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年平均温度在10 ℃左右, 降水量约800毫米。本带流水作用占优势,流水地 貌发育。此带沿纬向变化较大,地貌发育也有较 大差别。
3.干旱气候地貌带
在副热带高压带和温带大陆中心,气候极端干燥,降水 极少。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且降水非常集中,而 蒸发量则远大于降水量(大几倍、几十倍甚至百倍),所以相 对湿度和绝对湿度都很低。在温度方面,则有两种情况:一 种是温带干旱区,冬寒夏热 (如我国新疆北部),年温差和日 温差都很大,年温差可达60 ℃—70 ℃以上, 日温差可达 35 ℃ -50 ℃ ;另一种是热带亚热带干旱区(如非洲北部),寒 冷月份的平均温度不低于 0 ℃ ,所以年温差较小,仅日温 差较大。
二、地貌的成因
戴维斯三要素说
地质结构 (岩石与地质构造) 营力 发育阶段 (时间和阶段) “地形是构造、作用和时
间的函数”。
戴维斯三要素说
岩性不同、地质构造不同、作用营力不同、经受作用 的时间长度或发育所处的阶段不同,都会导致地貌形态不 同。
反过来说,地貌形态的差别,可从岩性、构造、营力、 历史或阶段等方面得到解释,或找出原因。
3、 人类活动在现代技术社会里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貌 营力,能产生许多新的人工(为)地貌,如堤坝、人工湖、 护岸工程、城镇建筑群等,也能夷平破坏一些地貌。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1)

(3)、河床平衡剖面:在河流长期作用下,河床纵剖面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趋向于平衡,这时的纵剖面称为平衡剖面。所谓平衡主要是指“动力平衡”,平衡时的河流侵蚀力与河床阻力相等,即河流既不侵蚀,也不堆积,水流动力正好消耗在搬运泥沙和克服水流内外摩擦阻力上,此时由河流上游带来的泥沙等于河流带走的泥沙,即冲淤平衡。
八、河谷地貌的组成因素河谷由谷坡和谷底两大部分组成 谷底由河床及河漫滩组成 河床是河谷中最低部分 它有经常性的水流 在它两侧为高起的河漫滩 它只是在洪水泛滥时才被淹
一.试述河漫滩的形成过程
河漫滩(Floodplain)是河流发育过程中的产物,它是河流侧向侵蚀和河床横向迁移过程中形成的。
最原始的河漫滩出现在年青时期的V形谷内,由于河流的侧向侵蚀,使谷坡逐渐后退,谷底开始展宽,在河弯的凸岸处形成狭窄的和由粗大砾石所组成的雏形滨河床浅滩。
七、环流及其对河床地貌的发育的影响单向环流作用下 凹岸表流集中而且下沉 能量增大 一方面使河岸受到侵蚀后退 另一方面河底也冲成深槽 而凸岸是底流上升处 加上水流分散 能量减少 因而发生堆积形成边滩 上下游两个深槽之间 同样是底流上升处 也同样发生堆积形成浅滩 浅滩多半是洪淤、枯冲 而深槽则洪冲、枯淤。
随着侧向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凹岸继续后退,凸岸处雏形浅滩不断扩大加高,以致在河流平水期也大片露出,发展成为雏形河漫滩。
雏形河漫滩形成以后,谷底进一步扩宽,滩面再度淤高,洪水时由于滩面水深变浅而流速减小,洪水中的大量悬移质就可以在那里沉积下来,构成由粉沙及粘土组成的沉积层,形成真正的河漫滩。
二.何谓河流冲积物的二元相结构
《地质学》课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2 第四纪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一、地貌分级 巨型地貌:大陆与海洋、大的内海及大的山系; 大型地貌:山脉、高原、大型盆地及海底山脉与平原; 中型地貌:分水岭、山间盆地; 小型地貌:残丘、谷坡、沙丘、小的侵蚀沟。
(2)经过多次洪水而形成的洪积扇常呈较不规则的斜交层理, 有时还夹有透镜体和条带状的细粒碎屑和粘土混合物等。
(3)洪积土中的地下水一般属于潜水。在顶部埋藏较深;在边 缘地带,地下水埋藏浅;局部低洼地段,地下水可能溢出 地表;
(4)洪积扇的厚度一般是随离沟口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返回
5 水成地貌
⑤ 坡积物在气候湿润的山区较为常见,尤其在上坡植被稀少易受 冲刷和下坡地势较平缓的山地最为常见。
坡积土
返回
一、坡积土(Qdl)的特征与工程地质评价 3.坡积土的工程地质评价 (1)坡积物常常很疏松,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尤其是新近
堆积的坡积物)。 (2)坡积物厚度变化很大,作为的地基会存在不均匀沉降
2. 地貌学——研究地壳表面各种起伏形态的 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
3.13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1 概述 2 第四纪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3 山岭地貌 4 风化地貌 5 水成地貌
1 概述
一、地形与地貌 地形 :专指地表既有形态的某些外部特征,如
高低起伏、坡度大小和空间分布等,用地形等 高线表达。 地貌 :不仅包括地表形态的全部外部特征,还 要分析和研究这些形态的成因和发展 ,用地貌 图表达。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地表流水有片流、洪流和河流3种方式。 (1)在地面汇合成网状薄水层顺自然坡均匀流动
地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课件)

相对高度 (m)
>5000
主要特征
其界线大致与现代冰川位 置和雪线相符
3500~5000 >1000 以构造作用为主,具有强 500~1000 烈的冰川刨蚀切割作用
200~500
1000~3500
>1000 500~1000
200~500
以构造作用为主,具有强 烈的剥蚀切割作用和部分 的冰川刨蚀作用
第四纪气候多变,曾多次出现大规模冰川。
二、第四纪沉积物
2.第四纪沉积物
1).残积物 2).坡积物 3).洪积物 4).冲积物 5).淤积物 6).冰碛物与冰水沉积物 7).风积物 8).混合成因的沉积物
2 剥蚀平原
3 堆积平原
1.构造平原
2.剥蚀平原
3.剥蚀平原
三、平原按外力作用性质分类
按外力作用性质不同分类 (1)
河流冲积平原
(2)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3)湖积平原
河谷地貌
一、河流的地质作用
1 侵蚀作用
2 搬运作用
3 沉积作用
二、河谷形态
河床、河漫滩、牛轭湖、阶地、河间地块等小的地貌单元。
地貌概述
一、地貌概述
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的长期进行,在地壳表面形成的各种不同成因、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形态,称为地貌。
地貌形态大小不等、千姿万态、成因复杂,总体来说,地貌形态是内、外 地质应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洋中脊等海底地貌
二、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1.地貌形成过程
内动力地质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 外动力地质作用总在把内力地质作用所造成的隆起部分进行剥蚀破坏。 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始终处于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之中,因而在地壳表面 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16
现在全球平均温度
14
12
石炭-二叠纪
10
冰期?
小冰期 Little ice age
中世纪暖期 Mediaeval wam period
8
前寒武纪冰期?
第四纪
10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Ma)
(ka)
(a)
年代
2.第四纪的基本特点(4)
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及其研究
第一部分:第四纪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第四纪沉积物研究 第三部分:第四纪钻孔钻孔资
料整理及分析
第一部分:第四纪基本特征
第四纪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的基本特点 为什么设立第四纪
1.第四纪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Quaternary )——是地球发展的最
近的一个地质时代。国际上认为是距今1.8Ma, 我国将第四纪的下限定在距今2.6Ma
3、为什么设立第四纪—实际意义(2)
地质灾害防治。地震、火山等内力 地质灾害与第四纪地壳运动有关; 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外力 地质灾害则与沉积物岩性、结构、 构造以及地貌条件有关。因此,预 测、预报和治理地质灾害都会用到 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知识。
3、为什么设立第四纪—实际意义(3)
环境保护。水土流失防治、核肥料 处理、垃圾埋藏地选择、地下水污 染防治等,都要用到地貌和第四纪 地质学的知识。
3、为什么设立第四纪—实际意义(4)
资源开发。砂矿(如砂金、金刚石、 锡石等)、化学矿(如岩矿、硼矿、 钾矿等)、建筑材料(砂、砾石、 黏土)以及地下水资源等,往往分 布在一定的地貌单元内,赋存于不 同时期不同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 物中。
0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绪论(1-2)

(六)地貌年代——地貌地质年代
2. 地貌的地质年代
可看作地貌形成的“绝对”年代。 (1) 古生物与地层学方法、同位素年代测定等。 主要用于确定堆积地貌形成的年代,通过地貌组成物 质中所含生物化石或可用于测年的组分来确定其年代。 应用这一方法时,应着重确定代表构成地貌形态要素的沉 积物的年代。
(六)地貌年代——地貌地质年代
Hale Waihona Puke (五)地貌分带性降水主要取决于大气环境、海陆分布和地形 量 降水 强度 方式(固态,液态)
气温主要受制于纬度和地形的高度 年均温 温度 年温差 日温差 自赤道向两极降低——气候的纬度(水平)分带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气候的高度(垂直)分带
(五)地貌分带性
气候带可根据某些指标又可分为若干气候区。 参考柯本(W . Kö pen)的气候分类,结合地貌发育的特点, 将气候带划分为: 高纬冰雪气候带 中纬温润气候带 赤道低纬湿热气候带 干旱、半干旱气候带
作业
1、地貌分类 2、地貌的地带性 3、地貌的年代 4、地貌的演化 (发展)
(四)地貌分类
(四)地貌分类
(四)地貌分类
地貌分类包括:
(一) 地貌基本形态分类 (二) 地貌形态组合分类
(四)地貌分类——地貌基本形态分类
1. 地貌基本形态分类 按形成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分类 是一种单因素分类
(四)地貌分类——地貌形态组合分类
(五)地貌分带性——地貌的纬度分带
(2)温带气候带地貌
处于中纬地带 年均温10°C± 降水量约 800mm/y 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都盛行 流水作用占主导-河流与冲沟地貌发育
(五)地貌分带性——地貌的纬度分带
(3)干旱、半干旱气候带地貌
地处副热带高压带和温带大陆中心 ——干 旱 区:气候干燥,蒸发>>降水(<250mm) 温差变化大(年、季、日) 物理风化占优势 风的作用强盛-风成地貌发育 ——半干旱区:年降水400mm±,降水比较集中 温差变化较大 物理风化作用盛行 暂时性水流作用为主——片流、冲沟地貌发育 *广泛分布黄土——黄土地貌发育
地质学基础地貌ppt课件

10.02.2020
§1 崩塌与崩塌地貌 §2 滑坡与滑坡地貌 §3 蠕动与蠕动地貌
§1 崩塌与崩塌地貌
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的现象,称崩塌(崩落)。
一、崩塌地貌
➢倒石堆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 碎屑物或土体都堆积在陡 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 地带,形成倒石堆 。平面 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 垂直剖面上,堆积物的粒 度下粗上细;坡度一般 30°左右 。
10.02.2020
三、滑坡发生的触发因素
➢斜坡形态的改变
河流凹岸侧蚀,人工开挖坡脚,坡顶堆积弃土或建造工程 建筑物等。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变化
“大雨大滑,小雨小滑”。
➢震动
人工爆破,地震等。
10.02.2020
滑坡防护的锚索动(图)
滑坡防护的锚索桩(图)
10.02.2020
§3 蠕动地貌
一、蠕动地貌
任何一个地区的地貌发育都是几种营力共同作用而成,但 其中有一种营力起主导作用。
10.02.2020
➢岩石因素
岩石是形成地貌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岩石,其矿物成分、 结构构造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同,它们都会影响到岩石的 软、硬和抗蚀强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地貌形态。如坚硬结晶 质的花岗岩,重结晶的石英岩,矿物硬度高的石英砂岩等抗蚀 力都很强,多造成高山峻岭;软弱的岩石如页岩、泥岩、泥灰 岩等,抗蚀力差,只能形成低矮的丘陵。此外,具有可溶性的 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硫酸盐类岩石(如石膏岩)、卤 盐类岩石(如盐岩)等则造成特殊的喀斯特地貌。
➢时间因素
地貌是时间的产物,它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即“随时而变”。 如原来的高原或高山,随时间的推移,会侵蚀成低山或丘陵。 一般由外力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所需时间较短,如一条沟 谷只需数年或数十年即可生成;但由内力形成的地貌大多数需 要很长的时间,少则百万年,多则超过千万年,如喜马拉雅山 的生成,至少也有3000多万年的历史。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课件

• 1839年,英国著名地质学家Lyell将当时第三系 上部那套70%以上的腕足均为现在属种的地层 称为更新统,将形成这套地层的时代叫做更新 世。后来,他又将更新统顶部生物残核全由现 代属种组成的那套地层称为全新统,相应的年 代为全新世(Holocene)。
• 继Schimper(1837)与Forbes(1846) 对气候和冰川 的研究, Marlot于1856年正式将第四纪划分成 两个世—更新世(Pleistocene epoch)和全新世 (Holocene epoch), 并分别与第四纪冰期与 冰后期对应。
• (1)第四纪与以前其它地质时期相比,最大 的特点是大规模冰川的出现与消失;其次是第 四纪堆积物覆盖于地表,并且大部分是松散的; 第三点是第四纪生物群与现代生物群关系密切, 最突出的特征是人类的出现等等。
• (2)与第四纪地质现象相适应,有一些 不同于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研究方法。 例如,冰期和间冰期划分、地貌学以及 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等。
0.5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 进展
• 地貌学研究地貌学研究
• 80年代和90年代相继出版的1:100万地 貌图是地貌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的的基 础上完成的。近年来3S技术和地貌测年 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地貌学的研 究效率和质量,使研究内容在宏观和微 观两方面均有重大进展。
•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
地质工程、环境地质及矿产开发研究中的意义。
0.1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由 来
• 第四纪地质学 • 1829年,法国地质学家Desoyes在研究巴黎盆
地时,将覆于第三纪地层之上的一套松散堆积 物称为第四系(Quaternary System),并将形成 这套堆积物的时代命名为第四纪(Quaternary period),与当时通用的地质时代—第一纪、 第二纪和第三纪并列。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第一章绪论1.1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基本内容课程内容包含两个方面(1)第四纪和地貌研究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的实际价值;(2)第四纪地球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方面即第四纪气候、海平面、生物与古人类和新构造运动等的基本情况。
第一方面是第二方面内容的基础,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拓宽与应用。
1. 2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其与其他学科关系一.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二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科学,常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
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
二.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本课程主要学科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都是从地质学和地理学发展起来的。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1.3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际意义地贸学及第四纪地质的研究,是开发利用第四纪资源和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也是水利、水电、水运、地上和地下交通与管线工程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灾害与地球环境变化的预测研究的重要环节。
1.第四纪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地质研究各种第四纪矿产赋存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因类型蝗第四纪沉积物中,位于一定地貌单元,开发利用这些矿产必须应用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知识。
2.工程建筑水利、水电、交通建筑和水运等工程勘察都必须研究与工程有关的有利和不利的第四纪沉积物、地貌、新构造运动和现代动力作用。
3.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研究自然灾害是对人类经济和生命财产能造成重大损失的恶性事件,大都具有突出性。
对自然灾害的形成发展、时间与空间和强度演化规律,监测、预测和防治,对减灾和救灾的研究也离不开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知识。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2.1 第四纪沉积物一.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1.基本特征(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地风化(6)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2.第四纪沉积物的命名砾石、砂、粘土。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一章 绪论

全新世
第 更新世 四
纪
第四纪在2009年国际地质年表中的位置
2.588百万年
第四纪的时间十分短暂
如果把整个地球历史 (45.67亿年)比作一 天的24小时
第四纪开始时已经到了 23:59’11’’,
只相当于约49秒!
第四纪术语的危机
近年来出现了对第四系在地质年表 中地位问题的争论,一些从事 第三纪(古近纪和新近纪)研究的 科学家主张取消第四纪作为正 式的地层单位。
上已经解决,第四纪被确立为一个正式的地层单元。
取得的共识是: (1)第四纪(系)为一个完全正 式的地层单元,为新生代(界)的 一个纪(系)处于新近纪(系)和 古近纪(系)之上; (2)第四纪(系)的下限置于 Gelasian阶的底部,对应MIS103, 其年代为2.588 Ma; (3)更新世下限与第四纪一致, 位于Gelasian阶的底部; (4)之前选定的意大利南部的弗 里卡(Vrica)剖面(之前上新世/ 更新世界限的层型剖面)的卡拉布 里阶(Calabrian)作为更新世的 第二个阶。
2004年的国际地质年表废 除了第四纪!
2005和2006年的国际地质年表仅仅把 第四纪(系)当做一个亚纪(系)!
2006 2005
2008年的国际地质年表存在两个第四 纪(系)的下限!
格拉斯阶(Gelasian)划 归新近纪还是第四纪存 在不同意见。
第四纪地质学家们积极呼吁
问题在 2008年的国际地质大会(33rd IGC, Oslo)
后来,法国地质学家Desnoyers(1829)用 Quaternary一词描述覆盖于Seine盆地第三纪地层之 上的海相、湖相及河流相等松散沉积物。
1833年,Reboul用Quaternary代指含现生动植物物种 的地层。
0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绪论(1-1)

● 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二者联系起来,这一思想对地貌学研究很有意义 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二者联系起来,
复习(3) 复习
3、内、外营力在地貌形成发展中的意义 内 ①内营力在地貌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是形成地表基本起伏,向着增强地势的趋向发展。 ②外营力在地貌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是削平地表基本起伏,向着减弱地势的趋向发展。 ③二者相互作用在地貌形成发展中的意义 ●二者的相互作用贯穿在地球形成以来的一切地貌过程中。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内、外营力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的地质、地理条件下,二者的强度不同。 但从足够长的时间 尺度来看,二者作用的最终效应近乎相等。
第一讲
地貌学) 绪论 (地貌学)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二、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二、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一)地貌形态 地貌形态 (二)地貌等级 地貌等级 (三)地貌成因 地貌成因 (四)地貌分类 (五)地貌分带 (六)地貌年代 (七)地貌演化
(一)地貌形态 (1)
1.地貌的基本要素 .
物体形态都是由基本几何要素构成的。地貌的基本要素包括:地形 点、地形线、地形面。 ● 地形点 孤立的微地貌体,如河谷的裂点、拐点 两条或多条地形线的交点,如山脊线相交构成的山峰 不同等级、 不同等级、不同特征的地形点 ● 地形线 线状地貌体,如河流 两个地形面相交构成地形线(或一个带),如分水线、阶地前缘 直线、曲线,平面上弯曲,垂向上起伏。(3D) 不同规模, 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地形线 ● 地形面 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如 山坡面、阶地面、平原面等 不同规模, 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地形面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绪论

Nature和Science周刊的报道
Nature Science
第四纪的下限年代
记两个数字: 全新世:1.17万年 第四纪:2.588百万年
全新世 第 四 纪
更新世
第四纪在2009年国际地质年表中的位置
2.588百万年
第四纪的时间十分短暂
如果把整个地球历史 (45.67亿年)比作一 天的24小时 第四纪相当于 约49秒! 开始时已经到了 23:59’11’’,
20世纪60年代以来,气候地貌和构造地貌研究取得了明显 进展。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ODP、IODP计划), 第四纪海洋地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对深海沉积物 钻孔岩芯样品的氧同位素研究,提出了气候多波动模式, 黄土和冰岩芯的研究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这些研究为全 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打下了新的基础。现代第四纪研究 日益向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第四纪地质学科(Quaternary Geosciences)方向发展,成为近30年来环境、资源与应用 研究并重,研究内容最丰富和发展速度最快的地球科学分 支学科之一。
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与上述各地球学科密切相 关,彼此都利用对方有关的理论方法来从事自身 研究,相互促进学科的发展。
四、本课程主要学科发展概况
本课程主要学科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都是从地质学和地 理学中发展起来的 19世纪到20世纪初,探险、区域考察、运河、水坝建筑和 建材与沙矿开采等活动推动了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发 展。这一阶段提出了河流侵蚀理论,并为冰川地质学打下 了基础。1928年建立了国际性第四纪学术研究机构——国 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 目标:促进有关第四纪基础研究和 应用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度(绝对和相对)、坡度、地面切割程度等
一、地貌形态
5、地貌等级:
第一级地形是大陆和洋盆。 它主要是由于岩圈结构和岩圈运 动的差异所造成的地形。
第二级地形是在大陆和洋盆 内,由于(新)构造运动类型和强 度不同所形成的山岳、高原、平 原等大规模的构造地形。
一、地貌形态
5、地貌等级:
三峡工程鸟瞰
3、砂矿和油田的普查与勘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砂金、砂锡、钨砂、独居石及金刚石等,是经各种外动
力和坡积、冲积、洪积或冰川堆积等作用才富集成矿的。
镍和铝土矿大多分布在古夷平面上
的风化壳中;
可依据砂矿分布特点来追溯原生矿床。
在油田勘探和开发方面,利用河流、
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的特征和规律,研究油
田沉积的环境,用岩相与古地理方法对比
麻则沟阶(期)N22 高庄阶(期)N21 保德阶(期)N14 通古尔阶(期)N13 山旺阶(期)N12 谢家阶(期)N11 塔本布鲁克阶(期)E32 乌兰布拉格阶(期)E31 蔡家冲阶(期)E24 垣曲阶(期)E23 卢氏阶(期)E22 岭茶阶(期)E21 池江阶(期)E12 上湖阶(期)E11
Ma 0.01
含油层,已作出有效的成绩。
竹叶状灰岩
4、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地下水的补给、循环和排泄密
切受到地貌条件、沉积物的性质和
地质构造的控制。
浅层地下水的赋存于河床相的
砂砾层中,除了与地貌条件有关外,
主要取决第四纪堆积物的性质及其
济南豹突泉
成因类型。
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分和岩相资料,能够提供找寻和评价地
下水、工程建筑原料和工程地基的依据。
2.6 5.3
23.3 32
56.5 65
第四纪沉积物
岩性松散
成因多样
基 本
岩性岩相变化快
特
厚度差异大
征
不同程度地风化
含有化石及古文化 遗存
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
一、第四纪的基本特点
一、第四纪的基本特点
十 分 活 跃 的 地 壳 运 动
二、第四纪地质年代表
地质时代
气候分期
全新世(Q4)
冰后期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绪论
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
风化及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流水地貌与沉积物
第四纪气候与海面变化
岩溶地貌与堆积物
第四纪生物界
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第四纪地层
风力地貌与黄土
新构造运动
海洋地貌与沉积物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工作 方法
二、地貌的成因
戴维斯三要素说
地质结构 (岩石与地质构造) 营力 发育阶段 (时间和阶段) “地形是构造、作用和时
2、地貌形态组合
范围较大包括若干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 称为地貌形态组合。
一、地貌形态
3、地貌形态特征
地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按地形的形态特征 对其进行描述和分类的学科,叫做形态描述学 (Morphography)。
高原、平原、斜坡、悬崖、丘、冈、阜、山 (巅)峰;脊、桌地、盆地、垭、谷、阶地、穹、洞 等等。
1、农业生产方面
不同地貌类型和第四纪沉积物对热 量、光照、水分再分配和土壤性状有着 不同影响,因此,地形高低、地面坡度 和坡向、地面的物质结构等是形成不同 农业生产类型的重要因素。为此结合农 业生产编制的地貌图是农业区划的基础 图。
2、工程建设方面
在进行道路工程,水库坝址 选择、河道港口整治、城市规划 及厂址选择时,地貌与第四纪地 质研究是必要的前期工作。
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
第四纪的特点
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 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
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 显著的地壳运动 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 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
存环境 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第四纪分期表
宇(宙)
界(代)
系(纪)
第 四 系 (纪) Q
第一章 绪
论
学科的性质及其研究意义 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 地貌学的基本概念
学科的性质及其研究意义
学科的性质
一. 第四纪地质学( Quaternary geology)是研究 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 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 学科。
二. 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 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三级地形是由于外力作用 对构造地形的改造所形成的各种 剥蚀地形和堆积地形;由各种地 质构造形态(褶皱、断层等)所形 成的地形。
还可以以营力作用为指标分 出四级、五级地貌形态类型。
一、地貌形态
例如: 陆地—平原—流水地貌—冲积平原—
河漫滩、阶地。
地形的等级与成因是有一定联系的。所以, 地形等级的划分,是地形成因分析的前奏和基础。
玉木冰期 晚更新世(Q3) 里斯—玉木间冰期
里斯冰期
第四纪
更新世
中更新世(Q2)
民德—里斯间冰期 民德冰期
早更新世(Q1)
民德—群智间冰期 群智冰期
群智—多脑间冰期 多脑冰期
一、地貌形态
1、地貌基本形态
自然界的地貌形态常以单个形态或形态组 合的形式存在。
把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形态,例如冲 沟、沙丘、冲出锥等称为地貌基本形态。
显 生 宇 (宙)
PH
新 生 界 (代)
Cz
新 近 系 (纪) N
古 近 系 (纪) E
统(世) 全新统(世)Qh 更新统(世)Qp 上新统(世)N2
中新统(世)N1
渐新统(世)E3
始新统(世)E2
古新统(世)E1
阶(期)
未建
萨拉乌苏阶[马兰阶](期)Qp3 周口店阶[离石阶](期)Qp2 泥河湾阶[午城阶](期)Qp1
1928年建立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
研究意义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第四纪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灾害与地 球环境变化和预测研究。
水利水电、农业生产、工业和民用建设、农 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道路工程、厂矿和港口 建筑、地下水勘探、砂矿勘测等 都需要进行地貌与第四纪 地质勘察工作。
5、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研究
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天地生 三大系统的变化有关。
第四纪全球、区域环境变 化历史和未来环境变化趋势预 测及对策研究,是第四纪地球 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6、理论意义
研究地质学的一个非常重 要的现实主义原理是“将今论 古”,即用研究现代地质作用 和现象的方法去了解地质历史 时期的地质过程。为研究前第 四纪的地质历史,第四纪地质 学和地貌学的研究,乃是必须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