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伤专家共识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宣传推广活动策划和执行效果评估
宣传推广活动策划
策划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如公益广告、宣传片、微博微信推广等,以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
执行效果评估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宣传推广活动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受众的反馈和意见,为后续 工作提供参考。
06
总结与展望:未来针刺伤防护 工作方向和挑战应对策略
应对能力。
定期评估与改进
03
对操作流程和技术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
化,确保流程和技术始终符合实际需求。
合理配置资源与设备
增加防护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投入
为医护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 ,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确 保他们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得到充
分的保护。
改善工作环境
优化工作流程和布局,减少医护 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走动和搬运
建立考核机制
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 ,激励医护人员自觉遵守安全规定。
规范操作流程与技术
制定针刺伤防护操作流程
01
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医护人员在实际操
作中能够规范、准确地执行。
加强技术培训
02
通过模拟演练、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
共识中针对不同的操作环节,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建议和指导,有助于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 中更好地应用。
分析当前面临挑战及原因剖析
1 2 3
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不足
部分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自 我保护意识,容易发生针刺伤事件。
操作不规范
部分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如 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未严格执行手卫生等,增 加了针刺伤的风险。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在操作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将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放入锐器盒中,避免直接丢弃或混入生活垃圾中。同时,锐 器盒应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
正确回套针帽
针帽的正确拿取
医务工作者应使用单手拿取针帽,避免针帽意外脱落或刺伤。
针帽的回套
在完成注射或其他操作后,医务工作者应将针帽正确回套在针头上,确保完 全覆盖针头,避免裸露的针头对外界造成伤害。
正确处理针头和锐器
一次性针头的处理
使用过的的一次性针头应立即丢弃,不应再次使用或重复使用。
锐器的正确传递
在需要传递锐器时,医务工作者应将锐器放在安全容器中进行传递,避免直接传 递导致意外伤害。
05
针刺伤的处置与报告
针刺伤的现场紧急处理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
针刺伤后,应立即挤压伤口周 围,尽量将伤口处的血液挤出
报告表内容
包括受伤者姓名、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受伤程度、处理 方式、报告时间等信息。
报告表提交
受伤者所在科室负责人或护士长负责收集并提交报告表至相 关部门。
06
结论
加强针刺伤防护培训和教育
针对医务人员、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的针刺伤防护培训和 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针刺伤的危害、防护措施、急救知识和技能 等,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专家共识的意义
本共识的制定和发布,为医护人员提供了针刺伤防护的专业指导,有利于提高职 业安全的意识和行为。
本共识的推广和实施,将有助于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保障医护人员的 健康和安全。
本共识的发布,也体现了中国针灸学会在职业安全领域的责任和担当,将为推动 针灸行业的职业安全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03
针刺伤防护策略
针刺伤
针刺伤针刺伤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
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威胁着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和职业安全,给暴露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也给医疗卫生机构和暴露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由针刺伤所致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医务工作者,是针刺伤高危人群。
我国目前尚无针刺伤防护的相关专家共识。
为推动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和处理工作的规范化,有效降低针刺伤的伤害,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此版《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1、针刺伤的定义针刺伤是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等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
2、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2.1 发生现状据统计数据显示,护理人员在过去 1 年内针刺伤发生率,印度为67.4%,韩国为 70.4%,英、日、澳大利亚为 10% ~ 46%,美国为 64%;在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目前,针刺伤已成为护理人员所关注的重大安全问题。
2.2 人群分布工龄≤5年的低年资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最高,实习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
2.3 科室分布护理工作节奏快、任务重、临床诊疗及护理操作多、高度紧张忙碌的环境是针刺伤发生较多的场所。
2.4 发生环节注射过程、锐器处理过程、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静脉导管管理过程、采血、整理用过的针头等为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我国调研结果显示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整理用过的针头、采血等为发生针刺伤最常见环节。
2.5 针刺伤器材注射针、头皮钢针、静脉导管针、真空采血针等是引起针刺伤的主要器材。
具有安全装置的针具,不正确操作也可引起针刺伤的发生。
3、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3.1 护理人员因素3.1.1 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意识薄弱。
3.1.2 各种因素导致的护理人员疲劳、工作匆忙,对标准预防措施遵守程度降低。
3.1.3 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也是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3.2 防护用品因素3.2.1 安全器具使用率低;防护用具不能就近获取。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PPT参考幻灯片
4.6.4 配备足量锐器回收容器,放置在护理人员操作可及 区域。
2020/3/25
19
4 针刺伤的预防
4.7 医疗废物处理 4.7.1 各类穿刺针用后不可故意弯曲、折断、分离注射器针头
[53]。严禁针头回套针帽、徒手分离和二次分拣使用后的注射 器和针头。 4.7.2 操作者应立即将使用后的各类穿刺针放入锐器回收容器 [49],防护标准按医疗废物处理。 4.7.3 锐器回收容器应防刺破且防渗漏,尺寸以能容纳各种锐 器为宜,并加盖管理。 4.7.4 移出存放污染锐器的容器前应先评估,若有发生穿透或 渗漏的可能,应将其放入第二层密闭、防穿刺、防渗漏的容 器中。
准的针对性预防措施。 5.2.2 每例针刺伤发生后均要组织分析讨论并记录。 5.2.3 根据分析结果,不断改进流程和必要培训。
2020/3/25
25
5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
5.3 针刺伤发生后处理
5.3.1 针刺伤发生后,尽快确定传染源及风险程度,立即 按规定逐级报告。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5.3.2 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意外职业接触后应立即进行局部 处理[3,56]
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2020/3/25
前言 针刺伤定义 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针刺伤的预防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 针刺伤处理操作流程图
参考文献
二
2
前言
针刺伤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 危险因素之一。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威胁着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和职业安全[1], 给暴露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2],也 给医疗卫生机构和暴露者带来沉重的经济 负担[3]。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由针刺伤所致 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医 务工作者,是针刺伤高危人群[4-7]。
新指南(201808)《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新指南----《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一:前言二:针刺伤定义三: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四: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五:针刺伤的预防六: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七:针刺伤处理操作流程图八:参考文献前言针刺伤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
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威胁着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和职业安全[1],给暴露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2],也给医疗卫生机构和暴露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
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由针刺伤所致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医务工作者,是针刺伤高危人群[4-7]。
我国目前尚无针刺伤防护的相关专家共识。
为推动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和处理工作的规范化,有效降低针刺伤的伤害,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此版《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1 针刺伤的定义针刺伤是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等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8]。
本共识主要适用于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中接触以上锐器时刺破皮肤造成的损伤。
2 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2.1 发生现状据统计数据显示,护理人员在过去1 年内针刺伤发生率,印度为67.4%[9],韩国为70.4%[10],英、日、澳大利亚为10% ~46%[11-13],美国为64%;在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也一直居高不下[14,15]。
目前,针刺伤已成为护理人员所关注的重大安全问题[16]。
2.2 人群分布工龄≤5年的低年资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最高[17,18],实习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19-21]。
2.3 科室分布护理工作节奏快、任务重、临床诊疗及护理操作多、高度紧张忙碌的环境是针刺伤发生较多的场所[22-24]。
2.4 发生环节注射过程、锐器处理过程、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静脉导管管理过程、采血、整理用过的针头等为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13,25,26];我国调研结果显示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整理用过的针头、采血等为发生针刺伤最常见环节[27,28]。
针刺伤防护指南
新指南|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中华护理学会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Consensus of Needle Stick Injury Protection一:前言二:针刺伤定义三: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四: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五:针刺伤的预防六: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七:针刺伤处理操作流程图八:参考文献前言针刺伤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
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威胁着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和职业安全[1],给暴露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2],也给医疗卫生机构和暴露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
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由针刺伤所致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医务工作者,是针刺伤高危人群[4-7]。
我国目前尚无针刺伤防护的相关专家共识。
为推动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和处理工作的规范化,有效降低针刺伤的伤害,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此版《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1 针刺伤的定义针刺伤是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等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8]。
本共识主要适用于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中接触以上锐器时刺破皮肤造成的损伤。
2 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2.1 发生现状据统计数据显示,护理人员在过去1 年内针刺伤发生率,印度为67.4%[9],韩国为70.4%[10],英、日、澳大利亚为10% ~46%[11-13],美国为64%;在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也一直居高不下[14,15]。
目前,针刺伤已成为护理人员所关注的重大安全问题[16]。
2.2 人群分布工龄≤5年的低年资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最高[17,18],实习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19-21]。
2.3 科室分布护理工作节奏快、任务重、临床诊疗及护理操作多、高度紧张忙碌的环境是针刺伤发生较多的场所[22-24]。
2.4 发生环节注射过程、锐器处理过程、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静脉导管管理过程、采血、整理用过的针头等为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13,25,26];我国调研结果显示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整理用过的针头、采血等为发生针刺伤最常见环节[27,28]。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共38页
Hale Waihona Puke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ppt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针刺伤风险
研究发现,针刺伤风险在医疗行 业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 护士、医生和其他卫生工作者。 这些职业在执行医疗任务时接触 针具的机会较多,因此易受到针 刺伤的危害。
防护措施
针对针刺伤风险,专家提出了一 系列的防护措施,包括使用安全 针具、规范操作流程、提高个人 防护意识等。这些措施在减少针 刺伤发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医务人员对针 刺伤防护的重视程度具有重要意 义。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制作宣 传海报、组织讲座等方式,有助 于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 能水平。
研究局限性
样本量较小
受研究时间和资源限制,样本量可能较小,可能影响研究的 代表性和可靠性。
未考虑地区差异
研究未涉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因此无法全面评估针刺伤 防护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情况。
的防护措施不够完善。
因此,制定针刺伤防护专家共 识,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 安全意识,加强针刺伤的防护 措施,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
专家共识的意义
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
通过制定专家共识,明确针刺伤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可以更加重视职业安全的防护。
规范操作流程
专家共识可以提供医护人员针刺伤防护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标准,从而降低操作中的风险。
伤口缝合
若伤口较深或较大,需进行缝合处 理。
伤口评估
在处理伤口过程中,需持续评估伤 口情况,如有无感染、愈合情况等 。
汇报机制与记录
上报制度
建立完善的上报制度,确保受伤者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记录存档
对受伤者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彭飞;王芳;刘丹
【期刊名称】《上海护理》
【年(卷),期】2022(22)12
【摘要】针刺伤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危害之一。
护理人员作为针刺伤发生的主要职业群体,其职业安全和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预防针刺伤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环节。
2018年,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并发布了《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为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和处理工作提供了统一的规范指引。
本文从针刺伤的概念、流行病学特征、主要风险因素、预防及处理4个方面对该共识进行要点解读,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制订、实施针刺伤防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降低临床针刺伤的发生率。
【总页数】6页(P1-6)
【作者】彭飞;王芳;刘丹
【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2018版国内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专家共识及相关国外指南解读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解读
3.《膝骨关节炎的非手
术治疗:最佳实践专家共识》要点解读4.《慢性便秘围手术期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要点解读5.《肛裂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要点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针刺伤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针刺伤文献
摘要:
1.引言
2.针刺伤的定义和严重性
3.针刺伤的常见原因
4.针刺伤的预防措施
5.应对针刺伤的正确方法
6.结论
正文: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针刺伤的文献指出,针刺伤是医疗卫生工作者中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160万人感染由针头传播的疾病,其中一些疾病甚至是致命的。
因此,了解针刺伤的定义和严重性,以及采取预防措施和正确应对方法,对于医疗卫生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针刺伤是指在操作过程中,针头意外刺入皮肤,导致血液或其他体液进入伤口的现象。
尽管许多针刺伤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但仍然存在感染诸如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医疗卫生工作者应当认识到针刺伤的严重性,并采取一切可能的预防措施。
针刺伤的常见原因包括:操作不当、针头过长、疲劳、紧张等。
为了避免这些原因导致的针刺伤,医疗卫生工作者应当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确保在操作过程中始终注意自己的安全。
此外,使用安全型针头和一次性手套也可以有效降低针刺伤的风险。
当针刺伤不幸发生时,正确的应对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如用肥皂和水清洗伤口,并覆盖敷料。
其次,尽快寻求医疗救助,以便评估感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高风险的针刺伤,可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或预防性免疫球蛋白注射。
总之,针刺伤对医疗卫生工作者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03
针刺伤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建立健全的针刺伤防护制度
规定使用安全的针具和注射器
选择和采购安全的针具和注射器,并规定只能在医疗保健机构中使用。
强制执行戴手套制度
在接触血液和体液时,必须戴手套,防止针刺伤。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针刺伤报告制度
所有针刺伤事件必须报告,并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
宣传和教育内容
宣传和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如何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如何正确处理针头等废弃 物、如何正确进行手卫生等。
推广使用安全针具
推广安全针具的使用
使用安全针具可以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包括安全注射器、安全剪刀等。
安全针具使用的培训
医护人员需要接受安全针具使用的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安全针具,以及如何 处理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针刺伤的危害 • 针刺伤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 针刺伤的处理和报告 • 专家建议和实施策略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1
针刺伤是医疗行业中的常见职业伤害,具有较 高的发病率和感染风险。
2
国内外相关指南和规范针对针刺伤的防护提出 了不同的建议和措施,但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 定的问题和局限性。
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操作,避免因为操作不当 而导致的针刺伤。
提高认识教育
开展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提高员工对针刺伤的危害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 护意识。
定期检查和评估
定期检查防护用品的质量和数量
定期检查防护用品的质量和数量,确保员工在使用时能够得到足够的保护。
定期评估针刺伤风险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针刺伤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针刺伤文献
摘要:
1.针刺伤的定义和分类
2.针刺伤的危害
3.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世界卫生组织对针刺伤的建议
正文:
针刺伤是指在医疗操作、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由于使用针头或者尖锐物品而引起的皮肤损伤。
根据损伤的深度和严重程度,针刺伤可以分为浅表性和深部性两种类型。
针刺伤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刺伤可能导致感染。
针头表面可能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当皮肤被刺穿时,这些病原体可能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其次,针刺伤可能引发出血和疼痛。
针头刺入皮肤时,会刺激局部组织,导致出血和疼痛。
最后,针刺伤还可能导致某些长期危害,如破伤风、艾滋病等。
为了预防和处理针刺伤,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医疗操作技能培训,确保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遵循无菌原则,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其次,使用安全针头和锐器,避免使用过期或者损坏的针头。
在处理针刺伤时,应立即轻轻挤压伤口,使血液流出,并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伤口。
同时,及时向医生寻求专业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世界卫生组织对针刺伤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各国政府应制定
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医疗操作和锐器使用,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其次,加强针刺伤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和公众对针刺伤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
最后,建立完善的针刺伤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针刺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总之,针刺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损伤,具有一定危害性。
我们应加强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提高医护人员和公众的安全意识,以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针刺伤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针刺伤文献
【实用版】
目录
1.世界卫生组织对针刺伤的定义和分类
2.针刺伤的危害和传播途径
3.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世界卫生组织对针刺伤的建议和措施
正文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针刺伤文献指出,针刺伤是指由针头或者尖锐物品造成的皮肤损伤。
这种伤害在医疗环境中尤为常见,不仅可能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还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针刺伤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皮肤损伤可能导致感染,另一方面则是可能传播疾病。
例如,如果针头携带有病毒或者细菌,那么针刺伤就有可能传播这些病原体,导致疾病的发生。
针对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首先,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尽量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其次,如果发生了针刺伤,应当立即进行处理,包括清洗伤口、消毒、包扎等。
同时,还需要对伤口进行观察,一旦出现感染的症状,应当立即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世界卫生组织还对针刺伤的处理和预防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例如,应当定期对医疗器具进行消毒,确保其安全性。
此外,还应当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总的来说,针刺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损伤,可能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并导致疾病的传播。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针刺伤的定义
定义:针刺伤是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等医疗锐器 导致的皮肤损伤。
适应范围:主要适用于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中接触以上锐器时刺 破皮肤造成的损伤。
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目
录
1 前言 2 针刺伤定义 3 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4 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5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 6 针刺伤处理操作流程图
前言
针针刺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可引起血源性疾病 的传播,威胁着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和职业安全,给暴露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心理 压力,也给医疗卫生机构和暴露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由针 刺伤所致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医务工作者,是针刺伤的高危 人群。
二、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2.3 科室分布 护理工作节奏快、任务重、临床诊疗及护理操作多、高度紧张忙
碌的环境是针刺伤发生较多的场所。 2.4 发生环节
注射过程、锐器处理过程、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静脉导管管 理过程、采血、整理用过的针头等为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
我国调研结果显示: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整理用过的针头、 采血等为发生针刺伤最常见的环节。
四、针刺伤的预防
4.1 职业安全意识 4.1.1 培训 4.1.1.1 聘用单位应对亲入职护理人员就预防针刺伤重要性等进行安全意识 培训。 4.1.1.2 聘用单位每年应对护理人员进行正确、标准的安全工和流程培训 。 4.1.1.3 聘用单位应培训护理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型护理用具和工具。 4.1.1.4 聘用单位应每年进行一次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知识培训。
三、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3.5 职业防护培训因素 职业防护培训不到位、培训时间没有保证、形式单一;医务人员对职业防护 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后依从性低,发生针刺伤后上报率低;培训后实施考核 未到位。
3.6 制度保障因素 预防针刺伤相关制度、规范、流程、标准、预案等未建立、修订和完善。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曝露防护及报告制度 职业暴露防护流程
三、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3.2 防护用品因素
3.2.1 安全器具使用率低;防护用具不能就近获取。 3.2.2 锐器回收容器设计的容积与口径比例不匹配。 3.2.3 锐器回收容器配备数量不足、规格不宜、放置位置不合理等。 3.2.4 锐器回收容器内医疗废物存放满未及时处理。
三、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四、针刺伤的预防
4.1 职业安全意识
4.1.2 安全文化 4.1.2.1 应把预防针刺伤和预防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纳入护理风险管理与控制计划
中。 4.1.2.2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将护理安全文化与人性化管理系统融合体现。 4.1.2.3 组织多种形式活动,建立和强化安全文化观念与意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针刺伤的预防
四、针刺伤的预防
4.5 工具与使用
4.5.1 宜选择带自动激活装置的安全针型针具,宜使用无针输液接头,建 议使用带有保护套的针头、安全型采血针、带有尖峰保护器等安全装置的 静脉输液器及有自地动回缩功能的注射器等。
4.5.2 宜建立静脉无针系统,如静脉留置导管宜使用无针连接。 4.5.3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手术中宜使用钝针。
4.6.3 各类穿刺针具使用过程中,如必须回套针帽,应使用辅助工具单手回套针 帽。
4.6.4 配备足量锐器回收容器,放置在护理人员操作可及区域。
4.2 管理 4.2.1 建立职业安全和预防针刺伤发生的管理制度 4.2.2 制定各类预防针刺伤发生和发生后管理机制与实施流程 4.2.3 建立各类针刺伤预防的专项培训、考核、评价制度。
四、针刺伤的预防
4.3 环境
4.3.1 采光 :各类穿刺操作的视野环境应保持光线充足、明亮、舒适。 4.3.2 空间 :操作台面应平展、宽敞,物品有序放置。 4.3.3 物品备置:实施各类穿刺操作之前,应确保各种用具、工具、辅助用
四、针刺伤的预防
4.6 操作
4.6.1 宜选择带自动激活装置的安全针型针具,宜使用无针输液接头,建议使用 带有保护套的针头、安全型采血针、带有尖峰保护器等安全装置的 静脉输液器 及有自地动回缩功能的注射器等。
4.6.2 手术中需传递锐器时,避免徒手传递,应将锐器置于防刺破的容器(如弯 盘、托盘)中进行无接触式传递。
品在操作者可及范围,避免手持锐器远距离移动。
四、针刺伤的预防
4.4 患者
4.4.1 应了解辖区患者有意义的血源学检测结果。 4.4.2 应视所有患者均具有传染性-经血源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进行针刺操
作时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4.4.3 为有明确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患者执行各类穿刺操作时,宜戴双层手套。 4.4.4 为不配事的患者做穿刺治疗时宜有他人的协助。
二、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2.1 发生现状 据统计学数据显示,护理人员在过去1年内针刺伤发生率,印度为
67.4%,韩国为70.4%,英、日、澳大利亚为10-46%,美国为64%;在我 国,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也一直高居不下。目前,针刺伤已成为 护理人员所关注的重大安全问题。 2.2 人群分布
发生率最高:工龄≤5年的低年资护理人员 高危人群:实习护士
二、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2.5 针刺伤器材 注射器、头皮钢针、静脉导管针、真空采血针等是引起针刺伤
的主要器材。 具有安全装置的针具,不正确操作也可引起针刺伤的发生。
三、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3.1 护理人员因素
3.1.1 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意识薄弱 3.1.2 护理人员疲劳、工作匆忙,对标准预防措施遵守程度降低。 3.1.3 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也是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3.3 工作环境因素 操作环境照明采光不良、拥挤、嘈杂及患者不配合,极易导致针刺伤。
3.4 操作行为因素 有未执行操作规范的危险行为,如回套针帽、徒手传递手术缝合针、直接 用手弯曲缝合会、处理各种针头及清洗整理锐利医疗器械动作过大、将各 种锐器随意丢弃、未采取保护措施等。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流程不 规范等均会造成针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