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脸谱研究报告

篇一:京剧脸谱的研究及其对平面设计的启示京剧脸谱的研究及其对平面设计的启示作者:李楠

来源:《设计》2014年第02期

摘要:京剧脸谱以其夸张的造型、浓艳的色彩、丰富的图案、鲜明的视觉特征已经成为京剧艺术的视觉代表符号。研究京剧脸谱的历史及谱式,对现代视觉设计尤其是平面设计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中国京剧脸谱平面设计

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经过历代的发展与完善,京剧脸谱以其夸张的造型、浓艳的色彩、丰富的构图、鲜明的视觉特征深受海内外观众喜爱,已经成为京剧艺术的视觉符号,甚至已经脱离京剧舞台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装饰艺术,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领域。要将京剧脸谱元素成功应用于平面设计领域,不但要了解京剧脸谱的文化内涵,还要思考京剧脸谱的审美特征、形式规律及应用方式等。

一、京剧脸谱的发展源头

京剧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它是戏曲艺术内在审美特质的结晶,也是对戏曲角色道德评判的体现,其造型的抽象性、线条的写意性、色彩的审美性,展现了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戏曲特有的化妆艺术,脸谱是演员完成角色艺术造型的必要手段。京剧中描绘脸谱的最原始目的或许仅仅是为了丰富舞台效果,但是随着人物面部妆容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化妆模式,也成为了观众用以辨别忠、奸、善、恶的视觉符号。

京剧脸谱来源于面具,面具起源于原始巫术、丧葬和灵魂崇拜。早在新石器时代,面具便已经产生,并应用于原始乐舞中用以祭祀酬神,当时的面具狰狞恐怖。到了汉、唐时代,由于祭祀活动的迅速壮大,面具也得以发展,数量开始变多。至隋朝,祭祀活动加入了较多的娱乐性,当时流行表现战争场

景的假面舞蹈《兰陵王入阵曲》,假面不再局限于装神弄鬼,开始刻画世俗人物。

宋代是祭祀舞蹈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面具造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宋杂剧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面具形象从鬼神向世俗人物转变。同时,由于宋朝崇尚道教,儒、佛、道与民俗相重叠,各路神仙都被请入了面具脸谱,“老少妍陋,无一相似”。宋朝戏曲受民俗文化影响加强,内容由鬼神崇拜渐渐转为具有欣赏价值的文娱内容,面具在迎神赛会等活动中也被广泛应用,戏曲脸谱于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

脸谱有各种谱式名目,都是对构图相近的脸谱的概括性称谓。这些基本谱式,是历代艺术家经过长期的创作过程及舞台实践表演而积累下来的。梅氏缀玉轩世藏的明代脸谱大都构图简单,脸谱的若干变化集中于眉、眼。脸谱谱式多样化是在清初以后,此时的京剧脸谱开始有“整脸”、“水白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元宝脸”、“碎

花脸”和“歪脸”等,还出现了“佛脸”、“小妖脸”及“象形脸”等。京剧脸谱的谱式虽然只有十几种,但由于色彩、线条的种种变化,使得脸谱变化无穷,脸谱数量多达上千个。

脸谱的本质不过是戏曲或其他表演形式中的组成部分,虽然具有相对独立的表达意义,但是其根本属性和功能只有在化妆者的表演过程中才能被充分发挥。

二、京剧脸谱中的谱式分析

脸谱经过历代人文的传承发展,已经被赋予了约定成俗的文化内涵。因此,脸谱的绘画及应用都要讲究章法,将形、色、线按照一定规律有机地组织成装饰性图案,达到“美化效果”。

1.京剧脸谱中的图案

京剧脸谱谱式是由一个个符号组成的,主要化妆部分为眉、眼、口、鼻,并且具有许多固定的画法与含义。例如螳螂眉表示人物好斗,三角眼表示人物阴险有城府,老眼窝表示人物年事已高等等。除此

之外,脑门、印堂及两腮等处通常为表现人物个性也会描绘相应图案。郝寿臣先生在《郝寿臣脸谱集》一书中说“许多脸谱把人物的性格或特征用印堂

纹或脑门纹表现出来。”脸谱中除去五官,最易于勾勒表现的部位即使额头与面颊,而额头位置醒目,因此在额头勾勒的图案往往最能说明问题。通常在额头上勾勒的图案有四种。第一种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装饰图案或有典型特征的武器。例如《盗御马》中的窦尔敦,其眉间加入其使用的武器一一护手双钩的抽象图案。第二种是将人物的姓名、绰号等通过具象的符号化图案表现于额头,如《徐策跑城》一剧中的薛葵,额头上画出葵花图案。第三种是表示身份个性,例如僧人脸谱中常在额头画一红色圆形“舍利珠”作为皈依佛门的符号。第四种是表示相貌特征。例如包拯额头种有一弯月牙做装饰。又如《沙陀国》剧中,李克用脸谱的额间有三条短线,表示飞雕抓伤的疤痕。

2.京剧脸谱中的色彩

心理学领域已经有过多次色彩研究的实验证明:色彩与情感有着内在联系。如红色引起的危险、热烈、血腥、刺激等情感;蓝色则让人冷静,感觉寒冷、平静。脸谱形成早期,除神怪脸涂画的较为复杂外,普通人物的脸谱一般化妆方式都比较简单,通常情况下,脸谱仅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十分强烈的颜色,后来逐渐发展为红、绿、蓝、黄等多种色彩的化妆方式。经过戏曲艺人们的世代传承和舞台实践,并结合生活中人们对于各种色彩的不同感觉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各种色彩的文化界定,形成了京剧舞台上约定俗成的一套脸谱用色设计规律,不同色彩被赋予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具体意义,表现人物“内外一致”,成为不同人物角色身份、性格特征、气质外貌的概括和直观表达。随着时间积累,色彩的“忠、奸、善、恶”开始被固定下来,通过色彩视觉心理实现情感传达。关于京剧脸谱的色彩应用,有一首十分著名的歌曲道:“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

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的确,在京剧脸谱中有善恶分明的用色。在京剧脸谱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的色彩依然保持着艺术的质朴,反映了创作者对于色彩的理解。

总结京剧脸谱色彩应用共有四大特点:突出的象征性、极强的夸张性、完美的适应性及高纯度对比性。京剧脸谱色彩的象征性表现在通过脸谱色彩就能寓褒贬,明身份。“红忠白奸,蓝威猛,绿多怪,金粉表神仙”就是脸谱象征性的最好诠释。

京剧脸谱用色的夸张性表现在大胆地将历史文献记载或民间传说中的角色进行了夸张的艺术加工,使用强烈醒目的表现手法,将人物的外貌特征强化突出。比如关羽在小说《水浒传》中曾有“面如重枣”的外貌描写,于是京剧脸谱中将关羽脸谱涂为大红的底色,但是生活中是不可能真有那般鲜红的脸色。之所以要对人物角色进行这种大胆的夸张,主要是为了强化人物性格特征并适应远距离观看的观众,达到醒目、传神的视觉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