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岩石与土壤复习资料(土壤学)重点
《土壤学》复习大纲-18页文档资料
《土壤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土壤的定义: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岛屿,广义的还包括海洋。
是土壤,气候,地貌,岩石,生物和水文因素构成包括人类劳动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母质向土壤演化过程中,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团粒结构是基础》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发展起来的肥力,是成土作用的产物人为肥力:在耕作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是劳动的产物有效肥力:指在生产上表现出来的肥力。
潜在肥力:指在生产上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章:土壤矿物质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主要是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原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A.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土粒B. 提供养分:有的矿物风化产生大量的养分次生矿物:是在风化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主要为粘粒,所以,也叫粘土矿物或粘粒矿物,它们是成土过程和成土条件的反映--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粘粒矿物的同晶替代作用:粘粒矿物晶格中的组成离子被另一种大小相近而且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替代而晶格不变的现象(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非硅酸盐粘土矿物:主要是Fe、Mn、Al、Si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氧化物组矿物粘土矿物的分布:中国南方地区温度高,风化强烈,以高岭石为主,其次为氧化铁铝矿物;北方气候干旱,淋溶弱,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
粘土矿物的形成:粘土矿物是一次生矿物,由母岩风化产生。
自然合成学说,由化学风化产生的简单风化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沉淀而成。
土壤学考试重点总结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30分,共5对,一个名词3分)1.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质地(p114)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土壤质地:在土壤机械组成基础上的进一步归类,它概括反映着土壤内在的肥力特征。
2.土壤有机质(p93)与土壤腐殖质(p102)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由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缩合成的一类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呈酸性,颜色为褐色或暗褐色。
3.土粒密度与土壤容重(p132)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单位g/cm3 或t/m3土壤密度(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包括土粒之间的孔隙),单位容积土壤的烘干质量(旧称土壤假比重或土壤容重),单位g/cm3 或t/m34.土壤活性酸度和土壤潜性酸度(p214)土壤活性酸度:由于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表现的酸度。
土壤潜性酸度:土壤胶体吸附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5.土壤粘结性和土壤粘着性(p136)土壤粘结性:土粒间通过各种引力而粘结在一起的性质。
土壤粘着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在外物上的性质。
6.土壤与肥料(p2 p28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层疏松的表层。
肥料: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用和部分兼有改善土壤性质的物料。
7.土壤肥力与土壤质量(p3)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存、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和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8.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p96 p100)矿质化:复杂的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腐殖化: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9.吸湿系数与田间持水量(p147)吸湿系数:又称最大吸湿量,是指干土从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空气中吸收水汽的最大量,即吸湿水的最大量与烘干土质量的百分率。
浙江农林大学土壤学考试
土壤: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子(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其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
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能力、保护环境质量及促进动植物与人类健康的能力。
单个土体:能代表土壤个体的体积最小的三维土壤实体。
聚合土体:空间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相近的几个单个土体的组合土壤剖面:从地表向下垂直挖掘后露出的一个切面。
一般挖到母岩,如果太深则挖到1米即可。
土壤的主要功能:一、生产---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1、营养库2、养分转化和循环3、雨水涵养4、生物的支撑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二、生态--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三、环境---环境的缓冲净化体系;四、工程---工程基地与建筑材料;五、社会---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特性:土壤资源的再生性与质量的可变性、数量的有限性、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土壤肥力(本质):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的能力【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现代土壤学科发展:①农业化学土壤学派: (德) 李比希(1803-1873) :大田产量随施入土壤的矿质养料数量的多少而相应变化,侧重土壤供应植物养料的能力,把土壤看成发生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
②农业地质土壤学派: (德) 法鲁等 (19世纪后半叶) 把土壤形成过程看做岩石的风化过程,认为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形成地表疏松层,即岩石的风化产物。
土壤类型取决于岩石的风化类型,土壤是变化、破碎中的岩石。
③土壤发生学派:(俄) 道库恰耶夫(1846-1902)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岩石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所推动的,五大成土因素学说、分布地带性规律,对土壤分类提出了创造性见解,拟定了土壤调查和编制土壤图的方法。
④20世纪土壤学科的新观点:土壤圈: (英)Matson(1938),(美)Arnold(1990) ;土壤水能量理论与运动方程的建立: (美) Buckingham(1907), Richards(1930s) ;土壤生态系统: (美) Jenny(1940-1960) ;土壤质量综合调控理论 (美) SSSA(1990s)矿物: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岩石土壤学 复习提纲
题型:一名词解释12 ×2二选择题 8 ×1三简答题 8 ×6四论述题 2 ×10绪论土壤土壤肥力第一章矿物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解理断口1.比较常见矿物的异同点:正长石和斜长石黑云母和白云母角山石和辉石方解石和白云石2.常见矿物的主要性质和鉴别。
第二章岩石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 岩浆岩的分类2 常见岩浆岩的结构、构造、颜色、矿物组成等3 常见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比较和鉴别4 风华作用、风化作用的分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第4章土壤有机质1.有机质定义2.土壤有机质的存在状态3.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的定义及二者联系4.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因素及对生产实践的启示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第5章土壤矿物质1.不同粒级土粒的特性2.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质地3.土壤质地分类标准4.不同质地土壤肥力特点。
第6章土壤物理性质1.土壤孔隙的分类和有效性如何2.土壤孔隙度、土粒密度、土壤密度3.土壤密度的意义4.常见的土壤结构体5.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第7章土壤水、气、热1.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萎蔫系数、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土壤相对含水量、通气性、土壤热容量、2.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有效性如何3.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4.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5.土壤热量的来源第8章土壤胶体和离子交换1.永久电荷同晶替代可变电荷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盐基饱和度陪补离子2.土壤胶体的类型3.土壤电荷类型和产生机理。
4.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
5.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
6.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7.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
第9章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1.土壤酸的类型、表示方法和定义以及相互关系2.水解性酸度和代换性酸度及其关系3.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4.土壤缓冲性。
5.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
农林业大学土壤学考试重点
一. 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水、肥、气、热)3.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4.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的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形成的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
5.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这部分肥力。
6.土壤学: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7.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8.原生矿物: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如长石云母)。
9.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矿物。
10.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
11.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形成的天然集合体。
12.岩浆岩:由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
13.沉积岩: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先形成的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
14.变质岩: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性物质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二.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四大因子?答: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环境)。
三.土壤组成如何?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答: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液相(50%)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1.农业化学学派。
(提出矿质营养学说)。
2.农业地质学派(19世纪后半叶)。
3.土壤发生学派(提出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土壤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固体部分的形成、发展和功能的一门学科,它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我将对土壤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土壤的定义及主要组成:土壤是由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作用下形成的,含有有机质、无机质、水分、气体和生物体等成分的固体地球表层。
2.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母岩、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其中,母岩决定土壤的物质组成;气候影响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生物通过根系和分解有机物质等活动促进土壤形成;地形和时间影响土壤的堆积和发育速度。
3.土壤发生的过程:土壤发生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三个方面。
物理作用包括冲刷、风化、膨胀、收缩和淋溶等;化学作用主要包括氧化、水解、交换、溶解和沉淀等;生物作用包括植物的根系作用、土壤动物的活动和微生物的作用等。
4.土壤发育因素的评价指标:(1)土壤剖面的形态及土壤的层次性,即土壤剖面的土层结构与层次及土壤特征。
(2)土壤化学性质,如有机质、可交换性离子、土壤酸碱度等。
(3)土壤物理性质,如容重、质地、结构、持水性等。
5.土壤分类与命名:土壤分类是将土壤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与命名。
常见的土壤分类体系有国际土壤分类法(ISCS)和中国土壤分类法(CCS)。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1.土壤质地:指土壤颗粒的粒径分布和比例。
质地的主要组分有砂、粉砂、粘土等。
2.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
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有团聚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等。
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
容重是反映土壤致密程度和通气性的重要指标。
4.土壤孔隙度:指土壤中未被固体颗粒填充的空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孔隙度是影响土壤保水能力和透气性的重要因素。
5.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由植物和动物残体、分泌物以及微生物产生的物质组成的。
有机质对土壤的肥力、结构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6.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指土壤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
《土壤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土壤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1.土壤的重要:○1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土壤是陆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4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是持续农业的基础2.土壤在植物生长的作用:○1营养库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3.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厚度一般在2m左右作用:○1支撑植物生长○2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水、肥、气、热等要素○3人类生存的资源4.土壤环境:指岩石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侵蚀和风化作用,以及地貌、气候等诸多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土壤生态环境组成:○1固相(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烂分解产生的有机物质)○2液相○3气相作用:○1净化功能(实施污染土壤的清洁生产)○2肥力功能(保障粮食与食品安全)5.环境保护: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6.土壤资源的现状:○1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均衡○2耕地损失不断增加,土壤资源整体质量下降○3土壤退化严重(在各种不利自然因素及人类对土壤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的影响下,土壤的质量和生产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的过程)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经过长期的积累后,超出土壤的自身净化能力,导致土壤的性状和质量发生变化,对农作物产品和人体健康构成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具有隐蔽性、滞后性、长期积累性、不可逆性和难治理性的特点8.土壤污染表现在几方面:○1对水体的影响○2对空气质量的影响○3导致严重经济损失9.土壤环境有机物存在形式:挥发态、自由态、溶解态和固态10.有机物进入地下水阶段:○1包气带渗漏○2包气带向包水带扩散○3进入包水带污染地下水11.污染物迁移的分类:○1物理迁移:土壤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于土壤矿物颗粒表面进行水迁移的过程,以及吸附和解吸作用○2化学迁移:重金属难溶电解质在土壤固相与液相之间的离子多相平衡,包括重金属与土壤胶体结合,发生非专性吸附或专性吸附,络合或螯合作用,以及重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和沉淀作用○3生物过程:是指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影响或对植物的有效性12.环境背景值:在未受或者少受人类活动及及工业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中,各类化学元素的组成结构及其含量○1影响因素:母岩、气候、地形、植被、淋浴、沉积等○2土壤环境背景值是一个范围值,不是一个确定值○3在目前环境条件下、研究区域内相对清洁区化学元素的含量及能量值研究的意义:○1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2研究和确定土壤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3研究污染元素和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化学行为的依据13.环境本底值:环境要素在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以及环境中能量分布的自然值14.区分环境本底值和背景值:○1土壤环境背景值在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它可以作为环境污染的起始值,也可以作为衡量环境污染程度的基准,由于该数值比较容易获得(相对清洁区环境监测结果的统计平均值),并且也客观地反映着目前全球环境普遍遭到不同程度污染的状况,因此该值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2本底值即严格按照土壤背景值研究方法所获得的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原始含量○3土壤背景值指一定区域和时间范围内土壤中某些成分的代表性背景含量15.背景值异常在找矿上的意义:土壤背景值元素来源于母岩、母质,因此,土壤背景值是母岩、母质化学特征的反映,土壤中某些化学元素背景值异常,可能是成矿元素的指示标志,是区域找矿的依据16.土壤环境容量:在一定区域与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未造成环境污染时,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其数量等于土壤污染物最大允许含量和本底值之间的差值分类:○1静容量: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允许量或负荷量○2动容量: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研究意义:○1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2土壤环境容量是对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限制人类破坏土壤资源的主要指标○3是联结土壤容纳污染物能力和污染源允许排放量的纽带13.环境污染监测的主要目的:○1了解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或收到污染的程度○2分析土壤污染与粮食安全,地下水污染及对生长其上和周边生物的关系○3对人类的危害监测类型:○1区域土壤污染环境背景监测○2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3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监测土壤○4土壤污染事故监测14.土壤修复技术:○1物理修复:是指利用污染物与土壤颗粒之间、不同土壤颗粒之间物理特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实现污染物从污染土壤中的分离与去除15.基本的物理分离技术:借助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土壤胶体上分离开来的技术。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土壤学复习资料)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土壤学复习资料的全部内容。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土壤肥力: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2.土壤生产力:土壤生产力是土壤生产作物的能力。
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决定的.土壤肥力因素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3.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有机质被分解成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出矿质营养的过程。
4.腐殖化过程:使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形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使有机质及其养分保蓄起来的过程。
5。
土壤有效含水量:土壤中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即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间的土壤含水量.6.田间持水量:是指远离地下水面的土层达到最大悬着毛管水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最小持水量”或“总持水量”。
7。
盐基饱和度: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8.阳离子交换量(CEC):每千克干土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以cmol(+)/kg表示.9。
物理性砂粒:通常粒径在1~0.01mm的土粒。
10。
物理性粘粒:通常粒径小于0.01mm的土粒.11。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种粒级的组合比例,即各种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质量分数。
12.土壤容重: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含土粒及空隙在内)干燥土壤的质量与标准状况下同体积水的质量比。
P4813.土壤热容量: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土壤的温度增或减1度时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14。
浙江农林大学岩石与土壤复习资料(土壤学)重点
岩石与土壤学资料第一章绪论1。
土壤概念土壤是一种自然体,他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个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它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特性。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过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植物对于来自土壤的生活要素(即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需求的能力。
3.土壤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场所。
壤能持续协调地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土壤肥力因素,保持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的场所:无机养分的有机化,有机质的矿质化,养分元素的释放和散失,元素的结合,固定和归还3)雨水的涵养作用占土壤水的1%—5%4)生物的支撑作用:植物根系的机械支撑,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环境变化的缓冲功能,污染物的“过滤器”和“净化器”(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第二章矿物1。
矿物、岩石、风化作用的概念1)矿物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2)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叫做岩石.3)受力影响引起岩石破碎和分解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2.主要岩石和矿物的特征3.五大成土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个自然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气候决定着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生物是形成土壤的主导因子,4。
三大岩石的常见类型岩浆岩: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石英斑岩中性岩类:闪长石、安山岩、粗面基性岩类:辉岩、辉长岩、橄榄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凝灰岩沉积岩: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石灰岩、白云岩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第三章土壤有机质1。
土壤有机质含义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2。
土壤有机质来源、类型、组成来源:1)植物残体、2)动物、微生物残体 3)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 4)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肥料类型:1)新鲜的有机物2)半分解的有机物3)腐殖质组成:1)碳水化合物2)木质素3)含氮化合物4)树脂、蜡质、脂肪、单宁、灰分物质3。
土壤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壤的物质组成 :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 ( 土壤固相 ) 、土壤水分 ( 土壤液相 ) 、和土壤空气 ( 土壤气相 ) 三相四类物质组成。
2、土壤肥力 : 指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 : 土壤生长植物并提供产品的能力, 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
4、成土因素 : 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
第二章土壤的矿物组成1、矿物 : 矿物是天然产生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化合物或单质。
土壤矿物按矿物来源, 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按矿物的结晶状态 , 可分为结晶质和非晶质。
2、岩石 : 岩石是指由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3、风化作用 : 风化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 , 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物理风化 : 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特点: 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 , 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5、化学风化 : 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 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 , 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特点: 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步变细,更重要的是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 产生新的物质。
6、生物风化 : 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
7、构成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8、同晶替代 : 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9、高岭组 :1:1型粘土矿物,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
两个晶层的层面间产生了键能很强的氢键 , 不易膨胀。
基层内没有或极少同晶替代现象 , 其电荷数量少。
颗粒较粗、总表面积相对较小 , 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弱。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引言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特征与功能的学科,对于农业、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学期末复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回顾和巩固,本文将提供一份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复习。
二、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由矿质颗粒、有机质、水、气和生物组成的地球表面的自然体系。
2. 土壤形成的过程:物质的来源、迁移、转化和沉积等过程是土壤形成的关键。
这些过程受到气候、母岩、生物和时间的影响。
3. 土壤发育的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三、土壤的物理性质1. 容重:土壤单位体积的重量。
2. 孔隙度:土壤中孔隙的占据体积。
3. 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4. 土壤颗粒分布:砂、粉砂、粘土和壤土的含量和比例。
5. 平均颗粒直径:反映土壤颗粒的大小。
四、土壤的化学性质1. 土壤酸碱度:土壤的pH值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2. 土壤养分: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 阴阳离子交换能力:土壤中阴阳离子的吸持与释放能力。
4. 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五、土壤的生物学性质1. 微生物的作用: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和养分转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土壤动物:土壤中的蚯蚓、昆虫、线虫等有助于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分解。
3.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土壤生物群落、能量流动和物质转化等过程。
六、土壤与植物的相互关系1. 植物对土壤的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分泌物对土壤结构和养分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2.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直接影响。
3. 植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土壤植被系统,对于土壤的保持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七、土壤与环境的关系1. 土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农药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土壤保护与修复:采取适当的土壤保护措施和修复技术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污染。
土壤学复习重点要义
绪论一、土壤及重要性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A、土壤在农业中的重要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土壤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C、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资源数量的有限性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质量的可变性二、土壤基本组成三、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营养条件:养分,水分环境条件:热,气,水四大肥力因素:水、肥、气、热。
自然肥力:指土壤在自然(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所发展起来的肥力。
人工肥力:指人类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耕作,熟化过程而发展起来的肥力。
有效肥力:在当季生产中能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的肥力部分。
潜在肥力:在当季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部分。
土壤生产力:即土壤能生长植物并提供产品的能力。
土壤生产力与土壤肥力的区别是: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条件、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所共同决定的。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土粒⏹形成土壤母质的矿物和岩石⏹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土壤矿物质土粒的组成与特性一、主要的成土矿物和岩石原生矿物:来自火成岩或变质岩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火山灰或各种风化产物通过化学或生物作用转变主要成土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二、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物理风化(大多属于热力学风化)风化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氧化)生物风化(根系机械破碎、生物化学作用)土壤母质:裸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
残积物(山地丘陵顶部较高部位)坡积物(重力雨水冲刷,坡脚、谷地)洪积物(洪水引发,沿山麓成带状分布)河流冲积物(成层性,成带性,成分复杂)湖积物(湖水泛滥,湖周围)我国主要成土母质海积物(海边海相积物,海岸上升、江流入海)风积物(风搬运;沙质、黄土)黄土状沉积物(第四世纪时期黄土经冰水、洪水搬运)冰渍物(冰川夹杂物质搬运沉积)土粒按成分可分为:矿质土粒、有机质土粒土粒按粒级可分为:石粒、砂粒、粉粒、粘粒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质量分数叫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
浙江农林大学 土壤学 整理总
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的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形成的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
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这部分肥力。
土壤学: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土壤圈: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层(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土壤腐殖质:进入土壤的各种有机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并合成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
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含孔隙)的质量(多以重量代替,g/cm3)叫土粒密度(土壤比重)。
土壤孔隙度:是单位土壤总容积中的孔隙容积,可表示土壤孔隙状况。
当量孔隙:是指土壤中相当于一定水势范围内的土壤孔隙。
土壤粘结性:是使土壤有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是造成耕作阻力的重要原因。
极限容重:是指土体坚实以致妨碍根系生长的土壤容重最大值。
土壤耕性:指土壤容易耕作的程度。
土壤耕性的好坏以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质量好坏,宜耕期长短来衡量。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克/厘米3或吨/米3)。
土壤质地:各种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
粒级:按土粒的大小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土壤孔隙:是土壤中固相部分所占容积以外的空间。
土壤结构性:是土粒(单粒或复粒)的排列、组合形成。
土壤结构体:或称结构单位,它是土粒(单粒和复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
土壤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土壤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土壤是地球上由岩石经历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形成的一种自然体系,是支持植物生长和提供养分的重要介质。
了解土壤学的重点知识对于农业、环境科学以及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土壤学的关键概念、土壤成分、土壤分类以及土壤生物活动等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
一、土壤学的关键概念1.土壤的定义与作用:土壤是由固体颗粒、有机质、水、空气以及微生物等组成的自然体系。
它起到了保持水分、供养植物、调节气候、滋养生物等重要作用。
2.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形成受到岩石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作用,岩石逐渐分解并转化为土壤。
3.土壤剖面与土层: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到岩石层的垂直土壤截面。
土壤剖面通常包括有机质贯穿的O层、混合有机质与矿物质的A层、矿质富集的B层、与岩石母质相接触的C层以及岩石层。
二、土壤成分与性质1.土壤固体颗粒:土壤固体颗粒主要包括砂、粉砂、粉砂、黏土等不同粒径的颗粒。
这些颗粒大小不同,影响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以及呼吸性等性质。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主要由植物和动物的遗体、残骸以及分解产物组成,具有保持水分、改进土壤结构、提供养分和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等重要作用。
3.土壤水分与空气:土壤中的水分主要存在于颗粒间隙和孔隙中,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至关重要。
土壤中的空气则是根系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的重要供氧来源。
4.土壤pH值与养分:土壤的酸碱性可以通过pH值来表征,不同pH值对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都有影响。
土壤中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对植物生长起到关键作用。
三、土壤分类1.土壤纲和亚纲:土壤学家根据土壤剖面发育特征和遗传因素,将土壤分为不同级别的纲和亚纲,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土壤。
2.土壤属和亚属:在土壤纲和亚纲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的一些发育特征,进一步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属和亚属。
3.土壤单元和土壤系:土壤单元是在地理空间上划定的一块土壤单元,而土壤系是一系列相对一致的土壤单元的集合。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真题_622土壤学2004--2016年
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土壤学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一、名词解释(共48分,每题3分)1.土壤2.土壤呼吸3.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4.土壤质地5.土壤通气性6.同晶替代7.阳离子交换量 8.闭蓄态磷 9.田间持水量 10.土壤孔隙度 11.可变电荷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13.缓效钾14.土壤热容量15.土壤盐渍化16.盐基饱和度二、简答题(64分,每小题8分)1.土壤水分类型及有效性?为什么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2.良好的团粒结构应具备哪些特征?为什么团粒结构是良好的结构体?3.什么是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有哪些?4.比较分析花岗岩和石灰岩发育的土壤的肥力特点。
5.土壤酸的类型及相互关系如何。
6.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7.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有哪些条件?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一般有哪些?8.已知200cm3容重圈内湿土重量为300g,质量含水量为20%,土粒密度为2.6,(1)计算该土壤的土壤密度(容重);(2)计算土壤的固、液、气三相的体积比。
三、分析题(38分)1.请分别分析质地较砂和较粘的土壤的肥力特性,并写出你认为可能的改良措施。
(14分)2.简述土壤中氮素循环的主要过程,其中哪些过程会导致氮损失?你认为哪些农业和土壤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氮素损失?(14分)3.你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有哪些土壤学问题?(10分)浙江林学院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学试题姓名考生编号:注意:请把答案写在考场发的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答在草稿纸或其它纸张上的无效;没有答的题请写明题号,题与题之间不留空白。
一、名词解释(共32分,每题4分)1、土壤肥力2、条痕3、阳离子交换量4、同晶替代5、土壤潜性酸6、有机质矿化过程7、土壤有效水8、土壤热容量二、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1、下列矿物中无解理的是()。
土壤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土壤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2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土壤管理是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的重要环节4土壤是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5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二土壤的概念土壤是指固态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层。
三肥力是土壤的属性土壤肥力:土壤能经常适时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支撑条件和有克服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力又有自然肥力与人工肥力之分。
自然肥力是土壤在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工肥力是在人为因素(耕作、灌溉、施肥及其他技术措施)影响作用下形成的肥力。
肥力还可分为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
有效肥力:在当季作物生产中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潜在肥力: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
四土壤的组成第二章土壤矿物质岩石的分类地壳中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火成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如花岗岩、闪长岩、玄武岩等,它们含有石英、长石、深色矿物(如黑云母、辉石、角闪石等原生矿物)。
沉积岩是由岩石风化物经搬运、沉积再胶结而形成的,如花岗岩风化形成的石英沙沉入海底经地质变化胶结成的岩石,称为沙岩。
变质岩是火成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质变而形成的,如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沙岩和页岩变质形成石英岩和板岩,石灰岩变质可形成大理岩。
矿物的分类矿物是指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的元素或化合物。
与土壤矿物质组成密切相关的矿物叫成土矿物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原生矿物是指由熔融的岩浆直接冷凝所形成的矿物长石类矿物[包括正长石和斜长石]云母类矿物[包括白云母和黑云母]角闪石与辉石类矿物[铁镁矿物,属于偏硅酸盐矿物]石英矿物氧化铁类矿物磷酸盐类矿物方解石褐铁矿石膏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风化过程新形成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也称次生黏粒矿物次生层状铝硅酸盐,如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含水的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等氧化物类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同晶代换: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代换(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与土壤学资料第一章绪论1.土壤概念土壤是一种自然体,他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个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它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特性。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过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植物对于来自土壤的生活要素(即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需求的能力。
3.土壤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场所。
壤能持续协调地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土壤肥力因素,保持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的场所:无机养分的有机化,有机质的矿质化,养分元素的释放和散失,元素的结合,固定和归还3)雨水的涵养作用占土壤水的1%-5%4)生物的支撑作用:植物根系的机械支撑,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环境变化的缓冲功能,污染物的“过滤器”和“净化器”(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第二章矿物1.矿物、岩石、风化作用的概念1)矿物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2)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叫做岩石。
3)受力影响引起岩石破碎和分解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个自然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气候决定着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生物是形成土壤的主导因子,4.三大岩石的常见类型岩浆岩: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石英斑岩中性岩类:闪长石、安山岩、粗面基性岩类:辉岩、辉长岩、橄榄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凝灰岩沉积岩: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石灰岩、白云岩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第三章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含义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2.土壤有机质来源、类型、组成来源:1)植物残体、2)动物、微生物残体 3)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 4)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肥料类型:1)新鲜的有机物2)半分解的有机物3)腐殖质组成:1)碳水化合物2)木质素3)含氮化合物4)树脂、蜡质、脂肪、单宁、灰分物质3.土壤有机质转化含义指土壤有机质在水分、空气、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极其复杂的转化过程。
4.矿质化和腐殖质的关系1)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是即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即互相独立,又互相渗透的两个过程。
2)矿质化过程是有机质释放养分的过程,又是为腐殖质合成提供原料的过程,没有矿质化过程就没有腐殖化过程;3)同时腐殖化过程的产物—腐殖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再经矿质化过程而释放养分以供植物吸收利用。
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1)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2)促进植物生长发育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的疏松性,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性4)促进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 5)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6)有机质具有活化磷的作用(2)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1)有机质可降低或延缓重金属污染 2)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具有固定作用3)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第五章土壤质地、结构和孔性1.土壤粒级土壤质地概念分类标准1)人为地将土壤单粒依它们的直径大小排队,按一定的尺度分为归纳为若干组,这些单粒组就称为土壤粒级。
2)为了区分由于土壤机械组成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差别,人们按照土壤中不同粒级的相对比例把土壤分为若干组和,依据土壤机械组成相近与否而划分的土壤组合叫做土壤质地。
3)该题答案不是很确定分类标准:国际质地制、美国农业部质地制、卡钦制基制和中国质地制2.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详见书P781)砂质土2)粘质土3)壤质土3.土壤结构体的定义和类型土壤中的土粒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相互团聚成大小、形态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称为土壤结构或土壤结构体。
类型:1.块状结构2.柱状结构3.核状结构4.片状结构5.团粒结构4.土粒密度、土壤密度的概念及其作用1)单位容积固体土粒的质量,叫做土粒密度2)土壤密度是指单位原状土壤内干土的质量作用:p835.土壤孔隙度的定义及其类型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即土壤大小孔隙的数量。
类型: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第六章土壤水1.土壤水的形态分类及其有效性1)吸湿水无效 2)膜状水部分有效 3)毛管水有效 4)重力水无效水 5)地下水无效2.土壤质量含水量含义土壤质量含水量(%)= (湿土质量-干土质量)/干土质量×100 %3. 吸湿系数萎蔫系数或萎蔫点萎蔫系数或萎蔫点1)把干燥的土壤放入水汽饱和的容器中,土壤吸附气态水分子的最大含量称为吸湿系数(最大吸湿量)2)当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萎蔫系数或萎蔫点3)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水量称为萎蔫系数或萎蔫点第七章1.土壤空气与大气差异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比大气高十至数百倍2)土壤空气中氧的含量低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比大气高4)土壤空气有时含有还原性气体5)土壤空气数量和组成经常处于变化之中2.土壤空气的运动方式1)土壤空气扩散(是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进行交换的主要因素) 2)土壤空气整体交换3.土壤热量来源太阳辐射能、生物热、地热4. 土壤热容量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 ℃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5.土壤导热率指在面积为1 m2相距1 m 的两界面上温度相差1 K时,每秒中所通过该单元土体的热量焦耳数。
是评价土壤传导热量快慢的指标6.土壤水、气、热之间相互关系第八章1.土壤胶体的构造和性质构造:土壤胶体构造示意图——————————性质:1)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2)土壤胶体的带电性2.土壤电荷分为?定义?1)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胶体想成,他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故称为永久电荷。
2)电荷的数量和性质随介质Ph值而改变的电荷称为可变电荷。
3.土壤胶体类型(重点黏土矿物)4.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土壤pH值条件下,每千克土壤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称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5.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1)胶体数量(土壤质地)土壤胶体物质越多(包括矿质胶体、有机胶体和复合胶体),则CEC越大。
就矿质胶体而言,CEC随着质地粘重程度增加而增加,所以粘质土CEC较砂质土要大的多。
2)胶体类型不同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量相差很大3)土壤pH值:土壤酸碱度影响胶体表面官能团中H+的解离,因而影响可变电荷的多少。
4)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中的腐殖质含有大量-COOH、-OH等官能团,当它们解离出H+时,可使胶体带有大量负电荷,而且腐殖质分散度大,具有很大的吸收表面。
所以腐殖质的CEC远远大于无机胶体。
6.土壤盐基饱和度指土壤胶体上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7.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1)交换性阳离子的饱和度2)陪补离子的种类 3)无机胶体的种类 4)阳离子的非交换性吸收第九章土壤酸碱性1.活性酸潜性酸活性酸是指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离子的量。
潜性酸度是指土壤溶液中吸附的的H+、Al3+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2.土壤酸碱性调节1)土壤酸性的调节:一般采用施石灰的办法。
使用的石灰材料是生石灰(CaO),和熟石灰(Ca(OH)2)2)土壤碱性的调节施用石膏、硫磺(经土壤中硫细菌的作用氧化生成硫酸)和明矾(硫酸铝钾)、磷石膏、亚硫酸钙、硫酸亚铁、工业废料等,都能降低土壤碱性。
3.土壤缓冲性的定义当土壤加入酸碱物质后,土壤本身具有缓和酸碱反应变化的能力。
4.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土壤产生缓冲性的主要原因。
2)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组成的缓冲系统3)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4 )在酸性土壤中,铝离子也能对碱起缓冲作用第十章土壤养分1.什么是植物的所必需营养元素大量元素:C、H、O天然营养元素, N、P、K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Ca、Mg、S中量元素,微量元素:Fe、Mn、Zn、Cu、B、Mo、Cl、(Ni)2.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存在形态N:无机态氮:铵态氮(NH4+) 、硝态氮(NO3-)、亚硝态氮(NO2-)、氧化亚氮、氧化氮和氮气有机态氮:可溶性有机氮、水解行有机氮、非水解性有机氮P: 无机态磷:水溶态磷、吸附态磷、矿物态磷、闭蓄态磷有机态磷:肌醇磷酸盐、核酸、磷脂K:速效钾、缓效钾、无效钾Ca:水溶性钙、交换态钙、矿物态钙Mg:水溶性镁、交换态钙、矿物态钙S:有机态硫(占90%以上)、无机态硫3.典型缺元素症状(主要微量元素)缺N缺磷植物缺磷抑制体内细胞分裂,使生长缓慢,缺磷体内植物蛋白质合成减慢,有氨基酸积累,同时营养器官内含有大量糖类,有利于叶内合成花青素,使叶子呈紫色、深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植株表现矮化现象,结实率下降。
缺K 玉米缺钾时,所形成的果穗尖端呈空粒,如能够形成籽粒也不充实,淀粉含量低。
缺Ca 1)生长点坏死 2)大白菜缺钙的典型症状:内叶叶尖发黄,呈枯焦状,俗称“干烧心”,又称“心腐病”。
3)苹果苦陷病(缺钙)缺Mg 1)由于镁在韧皮部中的移动性较强,缺镁症状首先出现在中、下部老叶上2 )当植物缺镁时,其突出表现是叶绿素含量下降,并出现失绿症。
3)失绿症开始于叶尖端和叶缘的脉间部位,颜色由淡绿变黄再变橙红或紫色。
4)叶脉保持绿色,在叶片上形成清晰的网状脉纹。
缺S缺Fe 顶端或幼叶失绿黄化,由脉间失绿发展到全叶淡黄白色。
如果树“黄叶病”;花卉、蔬菜幼叶脉间失绿黄化或白化;禾本科叶片脉间失绿呈条纹花叶。
中毒症状:水稻亚铁中毒“青铜病”、柑桔缺铁——黄叶病缺B 1)茎尖、根尖生长停止或萎缩死亡。
2)油菜“花而不实”、小麦“穗而不实”;3)花椰菜“褐心病”、萝卜“黑心病”等4)过多症状:棉花、油菜“金边叶”缺Zn 1)植株矮小,节间短,生育期延迟;叶小,簇生;中下部叶片脉间失绿。
2)水稻“矮缩病”、玉米“白苗病”、柑桔“小叶病”、“簇叶病”等。
3)过多症状:叶片黄化,出现褐色斑点缺Cu 1)生长瘦弱,新叶失绿发黄,叶尖发白卷曲,叶缘灰黄,叶片出现坏死斑点;2)禾本科顶端发白枯萎,繁殖器官发育受阻,不结实或只有秕粒;果树“郁汁病”或“枝枯病”等。
3)过多症状:叶尖及边缘焦枯,至植株枯死缺Mn 1)幼叶脉间失绿黄化,有褐色小斑点散布于整个叶片2)燕麦“灰斑病”、豆类“褐斑病”、甜菜“黄斑病”。
3)中毒症状:老叶失绿区中有棕色斑点,诱发其它元素的缺乏症缺Ni 1)叶片畸形、瘦长,螺旋状扭曲,生长不规则;老叶脉间淡绿发黄,有褐色斑点,变厚焦枯。
2)如花椰菜、烟草“鞭尾状叶”;豆科植物“杯状叶”且不结或少结根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