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方歌是什么

合集下载

《千金翼》炙甘草汤

《千金翼》炙甘草汤

《千金翼》炙甘草汤《千金翼》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炙甘草15g 生姜9g 人参6g 生地黄30g 桂枝9g 阿胶9g 麦冬9g 麻仁9g 大枣30枚上9味,以清酒1400ml,水1600ml,先煮8味,取600ml,去滓,再下烊化之阿胶.分3次温服,每次200ml。

亦可酒水各半同煎(阿胶烊化)2次,分服。

(功效)滋阴养血,通阳复脉,宁心安神。

(主治]主证: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代,心动悸,舌光少苔。

副证:短气,虚烦失眠,或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脉虚数。

(临证加减} .1。

炙甘草汤在眼科病的应用:根据家传经验炙甘草汤对青盲、内障、视惑、瞳神干缺、翳陷、目妄见、云雾移睛、神气枯瘁等均有效。

其应用标准:①眼部症状,在外障方面红肿痛羞明流泪等刺激症状比较轻,病变进行较缓但病程长,难愈.在内障及青盲方面,除视物模糊外,并多伴有酸楚疼痛,不能久视等感觉,病变发展亦慢,但后果严重。

②健康状况,身体较消瘦、衰弱、苍老。

③舌苔,主要表现淡白而润,淡红少苔,或淡红而中光绛。

④脉象,主要表现为沉细、沉迟、细弱或结代。

⑤其他症状,多数有头晕目眩,体倦乏力,时时心跳,怕冷,多梦少寐,甚至失眠。

[广东中医,1963,f6,:28]2.甘温除热,叶天士用本方除热,病先有阴虚津枯而致之四虚发热,故以本方之人参、甘草之甘温,生地、麦冬之甘寒,去辛温之生姜、桂枝,以治阴液耗散之发热。

3.胸痹加全瓜蒌、薤白、半夏,以通心气。

4.舌边隐青,心绞痛较剧者,选用紫丹参、鲜红花、失笑散、桃仁、乳香、没药,以括血化瘀。

5。

身寒心动悸,偏于虚寒者,熟地易生地,加附子,以温脏腑。

6.身热口干,舌淡红无津,于气阴两虚中,偏于阴虚者,酌加生地、麦冬、阿胶之剂量,另加何首乌、五味子,以生津滋阴。

7.心房纤颤,脉不整齐者,本方加仙鹤草,龙眼肉,以强心安神定志。

8。

温热病后期,或发热久延不退,阴津已伤,症见身热面红,手足心热,口舌干燥,或神疲肢倦,舌质鲜红,脉虚大者,本方去人参、桂枝、姜枣,加白芍,以滋阴养液,名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

炙甘草汤,治脉结代,心动悸之千古补心名方!

炙甘草汤,治脉结代,心动悸之千古补心名方!

炙甘草汤,治脉结代,心动悸之千古补心名方!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伤寒论》,其方组成为甘草12g 生姜切9g 桂枝去皮9g 人参6g 生地黄50g 阿胶6g 麦门冬10g 麻仁10g 大枣擘10枚。

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先师仲景以原书主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而利血气,缓急养心为君;以人参大枣益气补脾养心,用生地麦冬麻仁阿胶者以滋阴养血而为臣;加桂枝生姜清酒而温阳通脉为佐。

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共奏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功。

张璐曰, 津液枯槁之人,宜预防二便秘涩之虞,麦冬、生地溥滋膀胱之化源;麻仁、阿胶专主大肠之枯约。

免致阴虚泉竭,火燥血枯,此仲景救阴退阳之妙法也。

柯琴又云曰, 仲景凡于不足之脉,阴弱者用芍药以益阴,阳虚者用桂枝以通阳,甚则加人参以生脉,未有用麦冬者,岂以伤寒之法,义重扶阳乎?抑阴无骤补之法与此以中虚脉结代,用生地黄为君,麦冬为臣,峻补真阴者,是已开后学滋阴之路矣。

然地黄、麦冬味虽甘而气则寒,非发陈蕃秀之品,必得人参、桂枝以通阳脉,生姜、大枣以和荣卫,阿胶补血,酸枣安神,甘草之缓,不使速下,清酒之猛,捷于上行,内外调和,悸可宁而脉可复矣。

酒七升、水八升,只取三升者,久煎之则气不峻,此虚家用酒之法,且知地黄麦冬得酒则良。

此证当用酸枣仁,肺痿用麻子仁可也。

如无真阿胶,以龟板胶代之。

吾总结先人用此方用药之加减, 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或用龙齿、磁石重镇安神;偏于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参;偏于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门冬;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以增强温心阳之力;阴虚而内热较盛者,易人参为南沙参,并减去桂姜枣酒,酌加知母黄柏,则滋阴液降虚火之力更强。

吾认为,炙甘草汤辩证特别需有“心动悸,脉结代”之症, 此类患者多病程长久,气血虚弱,阴阳两亏,且多用西药等服药较久,需重剂方可, 而非轻剂所能中病。

药方歌

药方歌
龟鹿二仙胶——龟鹿二仙胶参杞,滋肾填精壮阳气。
七宝美髯丹——七宝美髯归故纸,首乌膝杞苓菟丝,滋肾养肝能驻颜,乌须黑发并固齿。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桃芍丹,缓下症积瘀血散,妇女经产辨证用,通经止痛下死胎。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牛柴草,桃红四物枳桔邀,行瘀能止头胸痛,亦祛烦闷热如潮。
通窍活血汤——通窍活血麝香芎,桃红赤芍草枣葱,耳聋目黯酒齄鼻,头面瘀阻俱能通。
膈下逐瘀汤——膈下逐瘀归芍芎,灵脂乌药丹桃红,延胡香附枳壳草,活血行气退肝肿。
橘 核 丸——橘核丸用桂心藻,木香朴通延胡桃,行气止痛散瘀结,睾坠囊肿颓疝消。
暖 肝 煎——暖肝煎中乌药桂,杞归苓姜沉木茴,温补肝肾兼行气,寒疝腹痛此方配。
厚朴温中汤——厚朴温中干姜陈,木香苓草豆蔻仁,散寒行气除痰湿,脾胃自旺食纳增。
降 气
失 笑 散——失笑蒲黄五灵脂,心腹瘀痛均可止。
丹 参 饮——檀香砂仁丹参饮,心胃瘀滞诸痛平。
温 经 汤——温经汤用吴萸胶,参麦桂枝夏姜草,当归芍药芎丹皮,冲任虚寒月经调。
艾附暖宫丸——艾附暖宫丸黄芪,四物官桂吴茱萸,温经养血月经调,带下不孕用毋疑。
生 化 汤——生化汤是产后方,芎归桃仁草炮姜,童便黄酒各半煎,恶露能行腹痛康。
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寒饮停肺咳喘尝。
清热化痰
贝母瓜蒌汤——贝母瓜蒌芩连栀,胆星橘红桔草制,润肺止咳清痰热,肺燥呛咳用及时。
清气化痰丸——清气化痰蒌杏仁,芩苓实夏胆星陈,姜汁为丸温水下,咳嗽痰黄呕恶停。
礞石滚痰丸——礞石滚痰丸大黄,黄芩沉香治癫狂。
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有奇功,芪多归少力最雄,血虚生热类白虎,劳损失血辨证用。
归 脾 汤——归脾汤用芪术参,木香龙眼归枣仁,远志茯神草姜枣,心脾两补气血生。

炙甘草汤:阴阳双补气血双补治疗心慌

炙甘草汤:阴阳双补气血双补治疗心慌

炙甘草汤:阴阳双补气血双补治疗心慌炙甘草汤:功能:阴阳双补,气血双补。

主治:心慌伤寒处方:甘草(炙)12g,生姜(切)9g,桂枝(去皮)9g,人参6g,生地黄30g,阿胶6g,麦门冬(去心)10g,麻仁10g,大枣(擘)10枚,失眠者,加酸枣仁10 柏子仁10便塘者,去麻仁。

其运用炙甘草湯经验如下。

一、用方知要炙甘草汤是《伤寒论》名方,用于治疗“心动悸,脉结代”。

汤师应用该方,要点有四:1、谨守病机,施治有度。

炙甘草湯之功效在调理阴阳、气血双补。

所适应之脉结代、心动悸乃阴阳两虚,心失所养。

症见心脏跳动而形之于外。

“动”者悸之甚也,其心慌、心跳较一般心悸更为严重。

脉结代乃脉律不整而有歇止,止无定数为“结”,止有定数为“代”,一般均以“脉来迟缓”为特点之一,但“更来小数”并不乏见。

《濒湖脉学》云“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代脉都因元气衰”。

可见心动悸而脉结代,为脏气虚衰,正气亏损,运行无力,脉搏不续所致。

故临床除主症主脉外,当有胸闷气少,头昏力乏,面色少华,舌质淡红或嫩红或暗红,舌苔薄白共同组成辩证要点。

凡病机符合者,“效如桴鼓”绝非虚语;病症兼夹者,审慎加减而用之仍有良效;非阴阳两虚者,如舌红无苔之阴虚证,不得一成不变套用此方;实证如痰浊内阻、气滞血瘀、热毒侵心,或以实证为主者,虽心有动悸,脉见结代,亦不得施用此方。

2、谨宗方圆,药量规范。

用量准确乃此方取效之又一关键。

临证当尽量遵循仲景制方之意,改动药味和比例不能随心所欲。

炙甘草汤由炙甘草、生地、大枣、桂枝、人参、生姜、麦冬、阿胶、麻仁、清酒组成,方以炙甘草为主药,补中益气,通经脉,利气血。

《本草汇言》曰:甘草“健脾胃,固中气之虚羸,协阴阳,和不调之营卫,故治虚劳内伤,……其甘温平补,效与参、芪并也。

”又配人参、大枣,补气滋液,使气血生化有源,以复脉之本。

配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血,滋心液,以充脉之体。

更加桂枝振奋心阳,配生姜更能温通血脉。

《伤寒论》炙甘草汤

《伤寒论》炙甘草汤

《伤寒论》炙甘草汤《伤寒论》炙甘草汤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名复脉汤。

功能。

益气滋阴,补血复脉。

主治。

气虚血弱,营血不足”脉结代,心动悸舌光色淡,气短,少津。

虚劳肺痿。

方剂的组成,药共有10味。

5味是通阳益气的药物(桂枝、生姜、人参、炙甘草与清酒),5味是滋阴养血的药物(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大枣)。

我在早期使用时,因为药房不备姜、枣,也认为其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常不嘱用。

再是方中的麻仁,因教科书只讲其润燥通便之功,加在其中不解其意,故常询病人大便情况,唯对便秘者方敢安心使用。

后来看到有人说麻仁乃枣仁之误,如清代尤怡即主张当用枣仁,但再后来偶尔读到罗大伦教授一文,言国外有科研报告称火麻仁有修复受损心肌细胞的作用,始知老祖宗早就知道它是治心脏用的。

还有方中的清酒,原本也自以为是地认为其可有可无,有时也嘱加酒,但只是根据《方剂学》中介绍的,服用时加10毫升为引。

经学习才知道清酒应该就是农民自酿的米酒,冬季刚酿成时酒呈奶色,如陆游《游山西村》诗中所写的“莫笑农家腊酒浑”,“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酿成的米酒,是稻谷丰收后酿制,初浑浊,储藏到第二年春天,色澄清,称为清酒。

这种米酒辛热轻扬,可以行药势、通经络、利脉道。

使用炙甘草汤时,把药泡在水酒各半的溶液中,浸一定时间再煎,使药物的某些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出来,柯韵伯言“地黄、麦冬得酒良”当是此意。

另外,大量生地黄等滋腻药服之碍胃,加酒浸煮可除此弊。

此方组药之妙,见《医寄伏阴论》:“本方亦名复脉汤,为滋阴之祖方也。

其功固在地黄、麦冬、人参、甘草等一派甘寒纯静之品,而其妙全在姜、桂、白酒耳。

罗大伦-心律失常-炙甘草汤

罗大伦-心律失常-炙甘草汤

罗大伦-心律失常-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又叫复脉汤。

《伤寒论》: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

组成:炙甘草15g 生姜9g 桂枝18g 红参10g
生地黄30g 阿胶9g 麦冬10g 火麻仁30g
大枣10g
功效: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气阴两虚,心脉失养证。

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一般用30克,但是有的名医会用到更多,比如上海的柯雪帆教授,他研究用更大量的生地,然后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效果非常的好。

《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在这里张仲景用的就是这个作用。

方子里面的炙甘草是主要的药物,方子的名字就是以此来起的,因为炙甘草有通心脉的作用。

配伍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方子里面的阿胶、麦冬、火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

火麻仁有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的作用。

可以治疗心肌炎;方子里面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

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

这个清酒我们现在用黄酒就可以,我一般每次加入几茶匙,熬了以后,一点酒味都没有,但是通络的药性留在药汤里了。

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伤寒论》)一、组成甘草炙,四两(12克)、生姜切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生地黄一斤(30克)、桂枝去皮三两(9克)、阿胶二两(6克)、麦门冬去心半升 (10克)、麻仁半升(10克)、大枣三十枚,擘(5~10枚)。

二、用法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留下阿胶,其余各药,混合煎煮,取汁倒出,加入清酒10ml。

另将阿胶略加开水炖化,分三次入药汁搅匀服。

一剂煎服三次,一天服完)。

三、歌括1.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地胶枣麻仁襄;心动悸兮脉结代,虚劳肺痿俱可尝。

2.加减复脉汤除去参桂与姜枣,加入白芍治阴伤;温邪久恋阳明证,快服加减复脉汤。

四、功用益气滋阴,补血复脉。

五、主治1.气虚血弱。

脉现结或代,心动悸,体羸气短,舌光色淡,少津。

2.虚劳肺痿。

干咳无痰,或咯痰不多,痰中带有血丝,形瘦气短,虚烦眠差,自汗或盗汗,咽干舌燥,大便难,或虚热时发,脉虚数。

六、方解本方在《伤寒论》用治于“脉结代,心动悸”之证。

结代脉的临床表现,正如《濒湖脉学》所说:“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

本证是由阳虚不能宣通脉气,阴虚不能荣养心血所致。

心烦不眠,舌光少津,亦由阴血不足形成。

虚劳干咳,痰中带血,自汗盗汗,咽干舌燥等,皆是阴液不足,肺失润养,内燥伤及肺络,或阴虚生热,内蒸迫汗外泄而致。

故方用炙甘草、人参、大枣益气以补心脾;干地黄、麦冬、阿胶、麻仁甘润滋阴,养心补血,润肺生津;姜、桂、酒皆是性味辛温,具有通阳复脉之功,与益气滋阴药相配,既可温而不燥,亦可使气血流通,脉道通利。

共收益气复脉,滋阴补血功效。

气阴两伤之虚劳干咳等证,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气滋阴藉以补肺,但对阴伤肺燥较显著病证,方中姜、桂、酒应考虑减少用量或不用,因为温药毕竟有耗灼阴液之弊,故应慎重。

七、附方及方论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炙甘草六钱(5克)、干地黄六钱(20克)、生白芍六钱(18克),麦冬五钱(15克) 不去心,阿胶三钱(10克)、麻仁三钱(10克),水八盏,煮取八分,三杯,分三次服。

经方:炙甘草汤(心动悸,脉结代)

经方:炙甘草汤(心动悸,脉结代)

经方:炙甘草汤(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二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去心)麻子仁半升大枣十二枚(擘)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名复脉汤。

【又名】复脉汤【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经典回顾】1、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剂量】1、炙甘草用一两,生姜三片,桂枝三钱,人参二钱,生地黄一两,阿胶二钱,麦门冬五钱,麻子仁五钱,大枣十二到十五枚。

2、麦门冬和麻子仁是表里药,一个润肺,一个清肠,常常并用所以等量。

【组成】人参甘草地黄麦门冬桂枝阿胶大枣麻仁姜【时机】1、一名复脉汤2、结代脉。

只要心脏有问题的脉不整,就可以用。

3、病人是心肺虚肠胃实。

【方解】1、甘草、人参、大枣、生姜,这四味药是固定健脾的;2、麦门冬专门是润肺的,让肺里面的湿度够;3、麻子仁慢慢的把肠子清出来,中药的仁剂,杏仁、薏仁,都是油质比较多的,可以润滑,本来血就不够了;4、生地专门是补血的;5、阿胶是驴皮熬成的胶质,现在最好的是山东的阿胶,深咖啡色,阿胶专门补心血,阿胶止血的功能非常好,所以女人月经来的时候不能吃阿胶;6、把补血的药加在里面,要让它进入心脏进入动脉,所以重用桂枝。

【应用集锦】1、舌裂纹是由于舌为心之苗,心阴不足,不能上荣于舌,舌失濡养,则生裂纹。

可用本方治疗。

2、手心出汗,手心虽属心包络之部位,但心包络是心之外围,与心同气。

汗又为心之液,汗多则耗伤心气,故用本方益气敛阴以止汗。

3、炙甘草汤应用于心脏病、巴西多氏病、产褥热、肺结核、喉头结核等。

4、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5、心悸,不易入眠:炙甘草汤补心血。

【比较集锦】1、小建中汤,是补阳用的,没有生病也可以吃;2、炙甘草汤是补阴虚用的。

3、(1)心悸+水饮(突发呕吐、晕眩等),小半夏加茯苓汤;(2)血虚之心悸,炙甘草汤;(3)顽固的失眠证,心下悸得厉害,用其他的药不行,用茯苓甘草汤加龙骨、牡蛎各12 克每每见效。

炙甘草汤(精华版)

炙甘草汤(精华版)

成,耐缺氧。
可用于心律失 常,冠心病, 心绞痛,低血 压,风心病, 心肌炎,甲亢, 特发性病态窦 房综合征,消 化性溃疡等。
谢谢!

复脉,治阴血亏虚重,气虚轻,心阴失 养之心悸、失眠、脉结代。

补气养血治气虚 血少心悸失眠症

补气之力大,养血之力小,偏健脾安
脾 汤
神,治气虚重,血虚轻之心悸失眠而 无脉结代、阴虚者。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
对离体心脏
有抑制作用,
保护心肌,
抗心律失常, 现 临
促进心肌



报究道源自DNA和心肌细胞蛋白合
【功用&主治】
功用:滋阴养血, 益气温阳, 复脉定悸。
主治:1、阴血不足, 阳气虚弱证。
2、虚痨肺痿证。
【证治机理】
阴血不足不能荣养心血—心动悸
体羸气短,舌光少苔 阳气虚弱不能宣通脉气—脉结代


肺失润养—虚痨咳吐浊唾涎沫,质粘稠




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
阴虚内热—
咽干舌燥,便难脉虚数。
【方解】
生地:重用,滋养阴血为君


养 阿胶
血 麦冬 滋心阴,养心血
充血脉,润肺津
麻仁
炙甘草



人 参 益心气,补脾气,资生气血之源
大枣
桂枝


生 姜 辛散温通,通阳复脉为佐使
清酒
【配伍特点】
阴血足则血脉充 阳气足则心脉通
阴阳气血并补
阴柔之药大于阳 刚之品生地特重
滋养阴血为主
【比较】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炙甘草汤《伤寒论》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歌诀总括】炙甘草汤能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主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症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或虚劳肺痿证,症见咳唾涎沫、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或盗汗、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脉虚数等。

全方药物由炙甘草、人参、生姜、桂枝、麦冬、生地黄、麻仁、大枣、阿胶组成。

【歌诀详解】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著名方剂。

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而致机体气血阴阳不足。

阴血不足,心失血养,则心动悸;阳气虚弱,无力鼓动脉行,脉气不相顺接,则脉来或结或代,至数不齐;气血阴阳俱虚,机体失于充养,则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

肺痿之成因,亦与阳气、阴血不足有关。

肺气虚弱,气逆于上,则咳嗽气短;阳气虚馁,津液失布,则多唾涎沫;肺气不足,卫气不固,则自汗不已;阴血不足,机体失养,故虚烦不眠、咽干口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阴虚内热,则夜来盗汗,脉象虚数。

本方证治虽临床表现多端,但均与阳气、阴血不足有关,故以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为法,以达异病同治之效。

方中重用炙甘草补气生血,养心益脾,有益气补心之效;配伍人参、大枣,补心气,益脾气,资气血生化之源,以复脉之本。

重用生地黄滋阴补血,充脉养心,与阿胶、麦冬、麻仁相伍,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

桂枝、生姜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使气血流畅以助脉气续接。

原方煎煮时加入清酒,以酒性辛热,温通血脉,以行药力。

全方诸药配伍,使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复而心脉通,气血充沛,血脉流畅,则悸可定、脉可复。

由于炙甘草、人参亦可补肺气;阿胶、麦冬又善养肺阴、润肺燥;生地、麻仁长于滋补肝肾,与阿胶、麦冬配伍而有“金水相生”之效,故可用于虚劳肺痿的治疗。

本方中炙甘草重用四两,远远超出常规剂量,意在益气补心,缓急定悸,非同于其通常调和之用,故以“炙甘草汤”名方。

本方有定悸复脉之效,故又名“复脉汤”。

经方炙甘草汤

经方炙甘草汤

经方炙甘草汤炙甘草汤淄水渔夫炙甘草汤[导语]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可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方解:此手足太阴药也,人叁、麦冬、甘草、大枣、益中气而复脉,生地、阿胶、助营血而宁心,麻仁润滑以缓脾胃,姜桂辛温以散馀邪,加清酒以助药力也,圣济经云,津液散为,五脏痿弱,营卫涸流,湿剂所以润之,麻仁、麦冬、阿胶、地黄之甘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也。

歌诀:(仲景)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

复脉汤unvs复脉汤 [组成] 炙甘草12 桂枝10 人参10 生地24 阿胶10(烊化) 生姜9 麦冬10 麻仁9 大枣10枚白酒(少量)[方解] 本方益气药与养阴血药配伍使用,益心气而养心血;益气药与温里药相伍有益气通脉之功。

阿胶、生地、麻仁、麦冬滋养阴血;三甲复脉汤: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15克(不去心)阿胶9克麻仁9克生牡蛎15克生鳖甲24克生龟版30克。

炙甘草汤乃心律不齐良方烟台木头炙甘草汤乃心律不齐良方。

方药:炙甘草、党参、阿胶、生地、丹参、夜交藤各15克,龙骨、牡蛎各50克,炒枣仁20克,黄连、桂枝各10克,肉桂、干姜各5克。

方药:炙甘草、太子参、阿胶、生地、苦参、全栝楼、当归、丹参、麦冬、五味子、川芎、黄芪各15克,龙骨、牡蛎各50克,桂枝10克,干姜5克。

方药:炙甘草、沙参、太子参、阿胶、全栝楼、麦冬、五味子、黄芪、丹参、茯苓、白术、柏子仁各15克,生地30克,桂枝10克,干姜5克。

甘草spinx甘草1.李杲:甘草,阳不足者补之以甘,甘温能除大热,故生用则气平,补脾胃不足,而大泻心火;凡用纯热纯寒之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势,寒热相杂之药,必用甘草以和其性。

仲景有甘草汤、甘草芍药汤、甘草茯苓汤、炙甘草汤,以及桂枝、麻黄、葛根、青龙、理中、四逆、调胃、建中、柴胡、白虎等汤,无不重用甘草,赞助成功。

又按甘草治疮疡,王海藏始有此说,李氏《纲目》亦曰甘草头主痈肿,张路玉等诸家,皆言甘草节治痈疽肿毒。

介绍炙甘草汤的几则案例(摘编)又一本炙甘草汤以炙甘草名方,重用大枣,重在补中缓急,则毋庸待言矣。

中医古方:炙甘草汤

中医古方:炙甘草汤

中医古方:炙甘草汤【炙甘草汤《伤寒论》】甘草四两,炙(12g);生姜三两,切(9g);人参二两(6g);生地黄一斤(50g);桂枝三两,去皮(9g);阿胶二两(6g);麦门冬半升,去心(10g);麻仁半升(10g)大枣三十枚,擘(10枚)。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滋阴养血益气,通阳复脉定悸,润燥补肺宁嗽。

主治虚劳心悸,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虚劳肺痿咳嗽,涎唾多,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下》)。

【炙甘草汤】柯琴:“仲景于脉弱者,用芍药以滋阴,桂枝以通脉,甚则加人参以生脉;未有用地黄麦冬者,岂以伤寒之法,义重扶阳乎?抑阴无骤补之法与?此以心虚、脉代结,用生地为君,麦冬为臣,峻补真阴,开后学滋阴之路。

地黄、麦冬,味虽甘而气大寒,非发陈蕃秀之品,必得人参、桂枝以通脉,生姜、大枣以和营,阿胶补血,酸枣仁安神(原方无酸枣仁),甘草之缓,不使速下,清酒之猛,捷于上行。

内外调和,悸可宁而脉可复矣。

酒七升,水八升,只取三升者,久煎之则气不峻,此虚家用酒之法。

且知地黄、麦冬得酒良”。

(《古今名医方论·卷之一》)张璐:“细绎其方,不出乎滋养真阴,回枯润燥兼和营散邪之剂。

必缘其人胃气素虚,所以汗下不解。

胃气转伤,真阴槁竭,遂致心悸脉代。

与水停心悸之脉,似是而非。

水则紧而虚则代,加之以结则知正气虽亏,尚有阳邪伏结,凌烁真阴。

阴阳相搏,是以动悸不宁耳。

邪留不解,阴已大亏。

计惟润燥养阴,和营散邪,乃为合法。

方中人参、甘草、补益胃气;桂枝、姜、枣调和营卫;麦冬、生地、阿胶、麻仁,润津益血,腹脉通心;尚恐药力不及,更需清酒以协助成功。

盖津液枯槁之人,预防二便秘涩之虞。

其麦冬、生地、专滋膀胱之化源;麻仁、阿胶,专主大肠之枯约,免致阴虚泉竭,火燥血枯。

汤头歌(四)

汤头歌(四)

汤头歌(四)润燥之剂润就是滋润、润泽,燥就是干燥。

由于造成脏腑干燥的原因有外感燥邪所伤和津液精血不足二种,所以凡是清泄燥邪和生津益血,使脏腑得到滋润的方剂,足做润燥之剂。

外感燥邪有凉温之别,治法也分温润和清润两种,但因肺主燥,所以燥邪多伤在肺,治疗原则离不开清肺透邪。

内燥或因汗下伤津,或因高热伤阴,或因高热伤阴,或因风热内扰,或因相火久亢等等,治疗时应分别配合清风热、降相火、和荣血、通导肠胃等方法,生津益血、滋阴补精,来达到滋润脏腑的目的。

简单的说,可按上下的不同,分别掌握。

上燥救津、中燥增液、干燥滋血,是治疗内燥的总则。

1、炙甘草汤(张仲景)虚劳肺痿。

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本方由炙草三钱,人参一钱(或党参三钱),阿胶二钱,生姜三钱,桂枝一钱,麦冬、大麻仁各三钱,生地黄五钱,大枣六枚组成,用清酒(或水)煎分三次温服。

原来是治疗伤寒病而见到的脉结代(即间歇)心动悸不安的证候,所以也叫“复脉汤”。

人参、炙草、大枣甘温益气,生地、麦冬、阿胶滋养营血,麻仁甘润补血,桂枝通阳,生姜温胃,于是合成一个补益气血、滋阴和阳而复脉的方剂。

所以不仅治疗脉结代、心动悸有良好效果,并可以治疗阴虚肺燥,咳唾涎沫,带有血丝,咽干舌燥,气短心跳,自汗颊红的虚劳性肺痿证,也有良好的效果。

2、滋燥养营汤。

血虚风燥。

滋燥养营两地黄,芩甘归芍及艽防,爪枯肤燥兼风秘,火燥金伤血液亡。

本方由当归二钱,生地黄、熟地黄、酒炒黄芩、炒芍药、秦艽各一钱,甘草、防风各五分组成,水煎服。

能治疗火热消灼肺了阴,血伤而燥,皮肤干燥,爪甲枯槁,以及因为风热内扰,血虚肠燥,大便不通的风秘证。

当归、芍药养血润燥,生地、熟地滋补肾水而清肺火,黄芩清肺热,秦艽、防风散风,甘草泻火,合成一个润燥散风滋养营血的方剂,所以叫做滚燥养营汤。

3、活血润燥生津散(朱丹溪)内燥血枯。

活血润燥生津散,二冬熟地兼瓜萎,桃仁红花及归芍,利秘通幽善泽枯。

炙甘草汤方歌

炙甘草汤方歌

炙甘草汤方歌【炙甘草汤原文】1.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77)2. 《千金翼方》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金匮要略》第六篇附方)3.《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金匮要略》第七篇附方)【炙甘草汤组成】炙甘草12g 人参6g 生地48g 桂枝10g 阿胶6g 麦冬24g 麻仁15g 生姜10g 红枣30枚【煎服方法】水加黄酒250ml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入阿胶溶化,分早、午、晚3次服。

【主治】伤寒,心动悸,脉结代。

【加减】1. 便塘者,去麻仁。

2. 卧寐不安,加枣仁、朱砂。

3. 服后浮肿、便溏者,加茯苓、白术。

4.早搏频繁者,加五味子。

5.唇舌紫绀者,加桃仁、红花。

【禁忌】1.脉结代,心动悸,兼水肿,小便不利属水饮为患者,忌之。

2.脉结代,心动悸兼胸满心痛,舌紫脉涩属气滞血瘀者,忌之。

【类方】1. 桂枝甘草汤:同可治心动悸。

不同者,桂枝甘草汤证系汗出过多,心阳虚损,以心悸不宁,喜叉手按压为特点。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同可治心动悸。

不同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为肝胆火盛,具有胸满烦惊、生气受惊之症状及病史。

【炙甘草汤临床运用】1.肺痿。

咳嗽吐痰甚多,面红烦躁,脉虚大无力,舌绛苔白。

(《余听鸿医案》)2.治虚痨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曰危急者。

(《千金翼方》)3.骨蒸劳嗽,抬肩喘息,多梦不寐,自汗盗汗,痰中血丝,寒热交发,两颊红赤,虚里动甚,恶心愦愦而欲吐者。

(《类聚方广义》)4.月经淋漓不止者,足肿脊膂酸痛者,失眠者,两臂筋挛者。

(《经方实验录》)5.心脏瓣膜病、脉结代,神经性心脏病、心悸亢进,肺结核、衰弱者,产后及大病后汗多心弱者,萎缩性脚气等。

(《古方临床之运用》)6.凡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心脏期前收缩,心绞痛,心房纤颤,或全身性水肿属气血两亏、心阳不振、血行不畅者,都可以本方加减投治。

炙甘草汤方歌是什么

炙甘草汤方歌是什么

炙甘草汤方歌是什么
关于《炙甘草汤方歌是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有的情况下便会觉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常常会出现难受的状况,例如血气较为孱弱啊,或是是较为疲劳等原因,听闻一中中药食疗方式能够合理的医治,下边便是介绍一下炙甘草汤方歌是啥?
生产归类疫苗滋补剂-益气补血
生产构成疫苗生甘草(12克)姜片(9克)桂枝(9克)山参(6克) 干地黄(30克)阿胶糕(6克) 麦门冬(10克) 麻仁(10克) 红枣(10枚)
生产功能疫苗养血补阴,通阳复脉。

生产主冶疫苗1.阴血不够,气血孱弱证。

脉结代,动心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干瘦者。

2.虚损肺症。

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难眠,盗汗盗汗,喉干舌燥,大便干硬,脉虚数。

(己方常见于多功能性心率不齐、期外收拢、冠心病、类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感染心肌炎、甲状腺素较为亢奋等而有气短乏力、脉结代等属阴血不够,气血虚弱者。

)
使用方法伸缩内以水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当代使用方法:水煎服,阿胶糕烊化,服用)。

炙甘草汤方歌是啥?这类方式能够对身体有非常大的医治功效,例如能够医治阴血不够啊,或是是疲惫等病症,还能够有医治排便较为干躁的状况,这些的。

期待大伙儿平常要留意保健养生工作中,让自身的人体更为身心健康。

炙甘草汤--甘草生地黄用量探讨

炙甘草汤--甘草生地黄用量探讨

炙甘草汤--甘草生地黄用量探讨炙甘草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名复脉汤。

”先说方剂的组成,涉及到的药共有10味。

5味是通阳益气的药物(桂枝、生姜、人参、炙甘草与清酒),5味是滋阴养血的药物(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大枣)。

我在早期使用时,因为药房不备姜、枣,也认为其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常不嘱用。

再是方中的麻仁,因教科书只讲其润燥通便之功,加在其中不解其意,故常询病人大便情况,唯对便秘者方敢安心使用。

后来看到有人说麻仁乃枣仁之误,如清代尤怡即主张当用枣仁,但再后来偶尔读到罗大伦教授一文,言国外有科研报告称火麻仁有修复受损心肌细胞的作用,始知老祖宗早就知道它是治心脏用的。

还有方中的清酒,原本也自以为是地认为其可有可无,有时也嘱加酒,但只是根据《方剂学》中介绍的,服用时加10毫升为引。

经学习才知道清酒应该就是农民自酿的米酒,冬季刚酿成时酒呈奶色,如陆游《游山西村》诗中所写的“莫笑农家腊酒浑”,“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酿成的米酒,是稻谷丰收后酿制,初浑浊,储藏到第二年春天,色澄清,称为清酒。

这种米酒辛热轻扬,可以行药势、通经络、利脉道。

使用炙甘草汤时,把药泡在水酒各半的溶液中,浸一定时间再煎,使药物的某些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出来,柯韵伯言“地黄、麦冬得酒良”当是此意。

另外,大量生地黄等滋腻药服之碍胃,加酒浸煮可除此弊。

此方组药之妙,见《医寄伏阴论》:“本方亦名复脉汤,为滋阴之祖方也。

其功固在地黄、麦冬、人参、甘草等一派甘寒纯静之品,而其妙全在姜、桂、白酒耳。

盖天地之机,动则始化,静则始成。

使诸药不得姜、桂、白酒动荡其间,不能通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则津液无以复生,枯槁无以复润,所谓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于刚,刚柔相济,则营卫和谐。

炙甘草汤经典医案、方论

炙甘草汤经典医案、方论

炙甘草汤经典医案、方论[方剂组成]甘草炙,四两(12克),生姜切,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生地黄一斤(48克),桂枝去皮,三两(9克),阿胶二两(6克),麦门冬去心,半斤(24克),麻仁四两(12克),大枣擘,三十枚[服用方法]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名复脉汤。

[治则方解]病机:心阴阳两虚。

治则:滋阴养血,温阳益气。

方义:方中生地、阿胶、麦冬、麻仁,滋润多汁补血。

此四味,借辛温之桂枝载而奉心化赤为血,炙甘草、大枣、人参、生姜,补脾土而为血之源。

酒体阴而用阳,人胃之后,畅通百脉,取其见效之速。

方名为“炙甘草汤”,是取土为万物之母,虚则补其母之义;一名“复脉汤”者,阴阳气血皆不足,脉行不畅,中有凝阻,此能补气血,壮通脉道。

[辨证要点]本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现代内、外、妇、、眼科等多有运用报道,主要抓住其气血不足,阴阳两虚之病机,有无外感及结代脉,均可应用。

使用本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方中以炙甘草为主药,具有通经脉、利血气之功,但用量宜大,至少用18克,可逐渐加量。

若其量较大时,可倍加茯苓,既可宁心,亦可避其肿满。

②本方多用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心阴阳两亏,气血不足之脉结代,心动悸之证。

一般而言,非器质性病变者,治之较易,器质性病变者,治之较难,且常有反复,宜常服、久服。

③本方煎煮时用清酒,为米酒、黄酒等,酒能够畅利血行,有利于复脉,而且可以作为溶媒,促使药物有效成分析出,用时须久煎,使其气不峻。

但是某些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不耐酒力,用时宜慎,或可不用。

本方与小建中汤均可治疗心悸证。

本方所治之证其病机为阴阳气血俱不足,心失气之推动、血之滋养、阳之温煦、阴之濡润,而空虚无主,悸动不安;小建中汤仅治血虚所致心悸、心烦等症,悸仅为自觉症。

[仲景方论]《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注家方论]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补可以去弱,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不足之气;桂枝、生姜之辛,以益正气。

《伤寒论》炙甘草汤

《伤寒论》炙甘草汤

《伤寒论》炙甘草汤《伤寒论》炙甘草汤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名复脉汤。

功能。

益气滋阴,补血复脉。

主治。

气虚血弱,营血不足”脉结代,心动悸舌光色淡,气短,少津。

虚劳肺痿。

方剂的组成,药共有10味。

5味是通阳益气的药物(桂枝、生姜、人参、炙甘草与清酒),5味是滋阴养血的药物(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大枣)。

我在早期使用时,因为药房不备姜、枣,也认为其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常不嘱用。

再是方中的麻仁,因教科书只讲其润燥通便之功,加在其中不解其意,故常询病人大便情况,唯对便秘者方敢安心使用。

后来看到有人说麻仁乃枣仁之误,如清代尤怡即主张当用枣仁,但再后来偶尔读到罗大伦教授一文,言国外有科研报告称火麻仁有修复受损心肌细胞的作用,始知老祖宗早就知道它是治心脏用的。

还有方中的清酒,原本也自以为是地认为其可有可无,有时也嘱加酒,但只是根据《方剂学》中介绍的,服用时加10毫升为引。

经学习才知道清酒应该就是农民自酿的米酒,冬季刚酿成时酒呈奶色,如陆游《游山西村》诗中所写的“莫笑农家腊酒浑”,“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酿成的米酒,是稻谷丰收后酿制,初浑浊,储藏到第二年春天,色澄清,称为清酒。

这种米酒辛热轻扬,可以行药势、通经络、利脉道。

使用炙甘草汤时,把药泡在水酒各半的溶液中,浸一定时间再煎,使药物的某些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出来,柯韵伯言“地黄、麦冬得酒良”当是此意。

另外,大量生地黄等滋腻药服之碍胃,加酒浸煮可除此弊。

此方组药之妙,见《医寄伏阴论》:“本方亦名复脉汤,为滋阴之祖方也。

其功固在地黄、麦冬、人参、甘草等一派甘寒纯静之品,而其妙全在姜、桂、白酒耳。

151炙甘草汤经方中补阴的方子(第192条)-伤寒论

151炙甘草汤经方中补阴的方子(第192条)-伤寒论

151炙甘草汤经方中补阴的方子(第192条)-伤寒论第116节(02:39)一九二: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桂枝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洗,麦门冬半升,麻子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一九二:结和代属于阴脉,伤到血了。

如果看到一个漂亮的食物或者人,心跳过快,这是正常的。

结代脉+动悸,这是炙甘草汤的症状。

一共有九味药,一定是重用炙甘草,甘草、生姜、大枣、人参都是滋阴的药,补津液的药。

脉跳几下然后停一下是怎么回事?小肠很长,腹腔里有个动脉,如果小肠叠着或者堵着,结果大便不能通过,后面一直在累积,当突然通过的时候,脉会动一下,心脏会跳一下。

因此跟小肠有关系,所以治疗心脏会去治小肠。

黄帝内经中讲,如果脉跳两下停一下,心脏还可以用两年。

脉跳三下停一下,心脏还可以用三年。

如果是促脉的时候跳1-3下停一下,这是没问题,有的人一辈子都是心律不整。

促脉是阳脉。

什么是结脉?就好像绳子结到了。

什么是代脉?跳起来以后停掉,回来的力量很慢,好像在挣扎着才能回来。

遇到阴脉,说明心脏出问题了,知道原因来自于肠子。

任何的仁都可以通利大便,麻子仁是专门通利小肠的,小肠如果堵到了,排出来的大便就像羊的粪便,一颗颗小小的,黑的,这就是麻子仁丸证。

因此麻子仁是增润小肠的津液。

用淡淡的米酒3碗,水4-5碗,然后煮成三碗,把渣去掉,再放阿胶进去,这个汤剂还叫做浮脉汤,非常好用。

伤寒论中有两个方子,小建中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把白芍加一倍,汤成了以后放麦芽糖下去,饴糖就是麦芽糖,小建中汤是补阳用的,因此平时也可以吃。

炙甘草汤是补阴用。

整个经方中只有这两个滋补的方剂。

麦门冬本身是润肺的,炙甘草是补心的,健忘的原因是心肺虚,肠胃实。

心肺强起来就不会怔忡健忘,如果经常忘东忘西,就可以用炙甘草汤。

吃进去的东西肠胃消化,就停留在下焦,造成上焦虚下焦实,这就是健忘的原因。

炙甘草汤(复脉汤)《伤寒论》

炙甘草汤(复脉汤)《伤寒论》

炙甘草汤(复脉汤)《伤寒论》
【组成】
•生地 30g
•炙甘草 12g
•麦冬、麻仁,各 10g
•生姜、桂枝,各 9g
•人参、阿胶(烊化),各 6g
•大枣 10枚
炙甘草
党参
大枣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
【主治】
①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
•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苔少货质干而瘦小者
②虚劳肺痿
•咳嗽,涎唾多,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脉虚数
【方解】
•本方原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由阴血不足,阳气虚弱所致
•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为君药
•党参、大枣补气益胃为臣药
•阿胶、生地、麦冬、麻仁补心血养心阴,以充养血脉;桂枝、生姜辛温走散,可通心阳畅心脉,共为佐使药
•其配伍特点是根据人体的阴血需依赖阳气推动的原理,重点在于补心气,通心阳,再配合补血滋阴的药物,以充盈血脉
•本方实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
【方歌】
•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冬麻仁生地黄•大枣阿胶加酒服•定悸复脉效力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炙甘草汤方歌是什么
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有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力不从心,所以经常会有不舒服的情况,比如说气血比较虚弱啊,或者是比较劳累等原因,听说一中中药食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下面就是介绍一下炙甘草汤方歌是什么?
【分类】补益剂-气血双补
【组成】炙甘草(12克)生姜(9克)桂枝(9克)人参(6克) 干地黄(30克)阿胶(6克) 麦门冬(10克) 麻仁(10克) 大枣(10枚)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 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

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症。

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本方常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

)
用法折叠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
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炙甘草汤方歌是什么?这种方法可以对人体有很大的治疗作用,比如说可以治疗阴血不足啊,或者是疲劳等症状,还可以有治疗大便比较干燥的情况,等等的。

希望大家平时要注意养生保健工作,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