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确立的技术合同制度的法律适用
技术服务合同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技术服务合同的管理,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技术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与客户之间签订的所有技术服务合同。
第三条我单位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加强技术服务合同的管理,确保合同履行顺利。
二、合同签订第四条合同签订前,业务部门应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确保技术服务项目符合客户实际需求。
第五条业务部门应与客户就技术服务内容、服务期限、服务费用、保密条款等事项进行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第六条业务部门在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时,应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规,内容明确、具体。
第七条合同签订后,业务部门应将合同文本报送合同管理部门备案。
三、合同履行第八条合同履行期间,业务部门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技术服务义务。
第九条业务部门应确保技术服务质量,按时完成技术服务任务。
第十条业务部门应定期向客户汇报技术服务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
第十一条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导致合同无法按期履行,业务部门应及时与客户沟通,协商解决方案。
第十二条合同履行完毕后,业务部门应向客户提交技术服务报告,并办理合同终止手续。
四、合同变更与解除第十三条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需变更或解除合同,双方应协商一致,签订书面变更或解除协议。
第十四条合同变更或解除协议应明确变更或解除的原因、内容、生效日期等事项。
第十五条合同变更或解除协议签订后,业务部门应将协议文本报送合同管理部门备案。
五、合同终止第十六条合同履行完毕,双方无异议的,合同终止。
第十七条合同终止后,业务部门应向客户提交技术服务总结报告,并办理合同终止手续。
六、合同档案管理第十八条合同管理部门应建立技术服务合同档案,对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环节进行归档管理。
第十九条合同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合同文本及附件;(二)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的相关文件;(三)技术服务报告;(四)其他与合同相关的文件。
关于《合同法》中格式条款制度适用的思考——以第64号指导性案例为例
关于《合同法》中格式条款制度适用的思考——以第64号指
导性案例为例
张萌;石宇珺
【期刊名称】《改革与开放》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格式条款制度自在我国确立之后,相关的法条在司法解释之间存有一定程度的矛盾,使得该制度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让法律工作者有无所适从之感.最高院近期发布的第64号指导性案例也存在着诸如对格式条款的效力问题避而不谈、优先运用原则进行审判等问题.格式条款制度的良好运行需要我们立法从实践中寻求智慧,因此一方面推动立法走向精细化,另一方面恰当的适用法律条文,避免矛盾的显性化是现阶段适用格式条款制度最好的措施.
【总页数】2页(P75-76)
【作者】张萌;石宇珺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河南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合同法》格式条款法律适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对一起衣物损害赔偿纠纷案的评析[J], 胡志超;陈俊丰
2.合同格式条款备案制度研究——以浙江省合同格式条款备案制度为例 [J], 陈旭锋;
3.合同格式条款备案制度研究——以浙江省合同格式条款备案制度为例 [J], 陈旭
锋
4.论《合同法》有关格式条款的解释与适用 [J], 李晓霞;刘桂占
5.合同法有关格式条款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J], 高蔚卿;杨德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济法
(一)宪法的修订中国现行宪法颁布于1982年12月4日。
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和建立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础和依据,宪法首先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做出了积极的反映,表现在1988年、1993年和1999年连续三次对宪法的修正。
199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同时还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明确写入了宪法,并将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
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制目标写入宪法。
上述三次宪法的修改使得有关的规范和内容进一步适应客观实际,为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根本法的作用。
(二)市场主体法律制度的制定市场主体主要是企业,企业立法占有关市场主体立法的绝大部分。
50多年来,中国都以所有制为标准来划分企业。
企业工商登记,首先要标明其所有制性质,分为全民、集体、私营和个体等四种。
这四种划分标准不科学,例如私营和个体企业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来看,又不是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种划分,显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为此,中国分别于1993年、1997年、1999年颁布了《公司法》(1999年修订)、《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三部法律。
这三部关于市场主体的法律,不是以所有制为标准来划分企业,而是按出资者的形态和出资者责任来划分的,如此以来,健全了中国有关市场主体的立法,使以往按照所有制来区分企业形式的做法得到改变。
《公司法》为国有企业的改革确立了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组织机构、公司股份与债券的发行与转让、解散与清算、外国公司分支机构以及违反公司的法律责任等内容。
公司法通过调整公司的内外关系,保障公司、股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求,并与国际接轨,改变了滥设公司的状况,为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八、合同法律适用的理论和原则
合同法律适用的理论和原则一、理论分歧(一)统一论Vs. 分割论;主观论Vs. 客观论统一论:涉外合同的所有事项均受同一法律支配。
分割论:1、不同的合同适用不同的法律;2、合同的不同方面适用不同的法律;主观论:合同的当事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合同的准据法;客观论:合同的成立与效力与一定的场所相联系,因而应根据合同与一国或哪几种有最密切联系的客观标志来确定。
(二)分割论下合同准据法的确定1、当事人能力:依合同当事人行为能力的准据法2、形式:依合同形式的准据法4、合同的履行、解释:依合同履行、解释的准据法(三)分割论、统一论的利弊1、都有存在的客观依据;2、“分割论”反映了合同关系的各个方面和诸要素之间相对独立又特点各异的复杂情况,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准据法,有利于合同纠纷的妥善解决,但是却加重了法官的负担,而且对于如何划分合同没有合理的解决办法;3、“统一论”符合现代生活所追求的快速和简捷,使合同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法律状态,但是忽视了合同关系的复杂性,难以满足当事人的正当期望和合法权益4、两论应当取长补短、配合运用。
当代各国立法与实践仍坚持把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或与合同有密切联系的法律作为解决一般合同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
二、确定合同准据法的依据(一)意思自治原则指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有权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选择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来支配其权利与义务关系,一旦发生争议,应以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作为合同的准据法1、选择的方式①默示推定:合同的格式、用语、特有法律术语、争议解决的地点、标的物所在地、当事人住所等等②明示选择2、选择的时间A.是否允许当事人事后选择B.是否允许当事人选择后变更C.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发生了变更怎么办?3、选择的对象实体法(包括国内法和国际公约)4、选择的法律内容:能否选择与合同无可关联系的法律;能否通过选择排除国内法的适用或排除有关国家强行法的适用等。
一般限制公共秩序、善意、法律规避等特殊限制联系、特殊合同等5、支配法律选择协议本身的准据法(二)客观标志原则:以法律规定的与合同存在某种联系因素为客观标志,并以之作为合同准据法选择依据的原则1、客观标志主要有:行为地、法院地或仲裁机构所在地、当事人住所地、国籍、标的物所在地等。
《合同法》_-超级完全版
【教材】
崔建远主编:《合同法》第3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韩世远:《合同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020/10/7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合同总论
第一篇 合同的概念 第一章 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第一节 合同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什么是“合同”?
*大陆法系:合意说 法民第1101条:“契约,为一人或数人对另一人或另数人承担给付某物、
(三)合同法的立法指导思想 1.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合
同立法和合同司法的经验,广泛参考借鉴发达国 家和地区成功的立法经验和判例、学说,尽量采 纳反映现代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共同规则,并与 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协调一致。
2.要充分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合同自 由)。
3.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或前瞻性。 4.价值取向应该是经济效率和社会正义。 5.新的合同法要具有可操作性。
设立典型合同的作用: A. 任意性规定的补充作用 B. 强行性规范的保护作用
(2)非典型合同/无名合同:法律未设特别规定,也未赋予一定名称。
2020/10/7
10
2.区分意义 (1)法律适用不同
典型合同:《合同法》分则/其他相关法 律——《合同法》总则——法律行为的规定。
非典型合同:《合同法》第124条: “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
A.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为 第三人设定了合同权利,第三人可依约享有和行 使该权利。
《合同法》第64条:“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 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 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 约责任。”
特征: 第一,第三人不是缔约人或其代理人。 第二,合同生效后,第三人可以接受或拒绝该 权利。 第三,第三人对债务人享有直接的履行请求权。 第四,第三人并非合同当事人,不享有变更、 撤销、解除合同的权利。
合同法规范类型及其法律适用
合同法规范类型及其法律适用概述合同是法律上规定的双方或多方通过意思表示达成协议,创造、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行为。
在合同中,各方对权利义务的约束是通过规范性条款来实现的。
规范性条款是合同中约定自己、对方或第三人应该遵循的行为标准,有明确的法律效力,对权利义务的解释和约束具有重要意义。
合同中的规范性条款可分为以下几类:强制性规范性条款强制性规范性条款指的是法律强制性设定的条款,即使合同中没有约定,也必须遵守。
这类规范常见于消费者保护、劳动保护、竞争法等领域。
其中,以消费者合同的强制性规范较为广泛,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商品质量、服务质量、价格、合同解释等方面。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在消费者电子合同中,经营者应当告知消费者实际操作需要注意事项或者具有重大影响的条款,并注意突出显示。
互相约束性规范性条款互相约束性规范性条款指合同当事人自愿约定的规范性条款,各方均应遵守,互相制约。
例如,企业与企业签订的供货合同中,双方约定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产品标准、售后服务等内容,这些条款在合同生效后会对双方产生法律效力,并约束双方行为。
此外,在合同中一些如“应当”、“不得”等词条构成的义务性条款中,也会约定约束各方的规范性条款。
建议性规范性条款建议性规范性条款指合同中当事人可以自由决定是否遵守的条款。
此类规范性条款多见于合同的附属文件中,如技术标准、设计标准等。
例如,在建造工程合同的技术标准中,可建议使用某种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或推荐某种使用方法,但并不强制规定其必须使用。
建议性规范性条款对当事人的行为没有直接的法律约束力,只是向对方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议。
法律适用在合同法律适用方面,不同类型的规范性条款适用规则有所不同。
对于强制性规范性条款,一旦违反则会带来法律后果,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9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在加入消费者协会时,不得规定或者同意规定消费者放弃通过消费争议解决机制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及操作指引(版)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及操作指引一、总则1.1为加强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行为,防范合同风险,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根据《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订立的各类合同。
1.3本制度所称合同,是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合法性原则:合同内容、形式及签订、履行过程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2)平等自愿原则:合同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遵循公平、诚信原则;(3)权益保障原则:合同应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障企业合法权益;(4)风险防范原则:合同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识别、评估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5)全程管理原则:合同管理涵盖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全过程。
二、合同管理机构及职责2.1企业设立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企业合同管理工作。
合同管理机构成员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具备合同管理能力的人员组成。
2.2合同管理机构职责:(1)制定、修订企业合同管理制度;(2)组织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工作;(3)审查合同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及风险;(4)监督合同履行情况,协调解决合同争议;(5)组织合同培训、宣传及考核;(6)其他合同管理相关工作。
三、合同签订管理(1)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信息;(2)明确合同目的、内容、价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等要素;(3)评估合同风险,制定风险防范措施;(4)涉及重大利益的合同,应进行法律、财务等方面的专业咨询。
3.2合同签订程序:(1)合同起草:合同起草人应按照企业合同范本或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编写合同条款;(2)合同审核:合同管理机构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核,确保合同合法、合规、完整;(3)合同审批: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对合同进行审批;(4)合同签订:双方签字、盖章,合同成立。
3.3合同签订要求:(1)合同签订双方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合同内容应明确、具体,避免歧义;(3)合同签订应采用书面形式,字迹清晰、内容完整;(4)合同签订后,应及时办理合同备案手续。
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沿革
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法沿⾰商业秘密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奴⾪社会,当时的商业秘密⼤多以“祖传秘⽅”、“秘密配⽅”的形式存在,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依靠持有⼈的严加保守和苛刻的传授程序,商业秘密⼀旦遭到破坏,没有任何法律的救济途径。
1928 年国民党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刑法》是中国刑法历史上第⼀部对商业秘密加以保护的法律,该法规定了“妨害秘密罪”,第 355 条并对侵犯“⼯商秘密”的⾏为规定了法律责任。
新中国成⽴以后的很长⼀段时间内,由于实⾏计划经济,加之对商业秘密的价值尚不够充分重视,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是个空⽩。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商业秘密的市场价值⽇益显现,必然要求建⽴相应的法律体系对其加以保护。
1986年,我国颁布的《中华⼈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118 条规定:“我国公民、法⼈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有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受到剽窃、篡改、假冒等侵害的,有权要求停⽌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有⼈认为该部《民法通则》中对权利内容的保护,与保护商业秘密相去甚远,该部法律并没有给商业秘密提供实质性的保护。
1987年颁布的《中华⼈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确⽴了对技术秘密的合同债权保护,虽然该法律不涉及经营信息的保护,但是对于保护商业秘密来说,已是很⼤的进步。
商业秘密作为⼀个法律术语在我国最早出现在1991 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该法第 120 条规定,“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申请不会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1992 年 7 ⽉ 14 ⽇最⾼⼈民法院《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问题的意见》对商业秘密的外延作了解释,“民事诉讼法第 66 条,第120 条所指的商业秘密主要指技术秘密、商业情报及信息等,如⽣产⼯艺、配⽅、贸易联系、购销渠道等当事⼈不愿公开的商业秘密”。
全国⼈⼤常委会于1993年9⽉2⽇通过了《中华⼈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 10 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法⼿段侵犯商业秘密,并对商业秘密的概念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的⾏为表现作了具体的规定,另外第25条还规定了处罚的⽅式和具体的数额,但并⽆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国际私法中的合同选择与法律适用
国际私法中的合同选择与法律适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
各国之间的商业往来越来越多,而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在处理跨国合同纠纷时,国际私法中的合同选择和法律适用成为关键问题。
国际私法是研究处理跨国私事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原则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国际私战法、国际私法法院制度、国际私法合同法等多个方面。
而合同选择和法律适用则是国际私法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在国际合同中,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的法律。
合同当事人一方面可以选择自己国家的法律,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第三国的法律,甚至可以选择国际公法。
这取决于合同当事人的意愿和合同的性质。
合同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当事人的意愿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明确表达对适用法律的选择意愿。
例如,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明确规定适用法国法律。
只要当事人的选择没有违反公共利益、社会秩序和公序良俗,合同选择原则是被尊重和接受的。
而在实际操作中,合同选择的自由度也受到了很多限制。
许多国家都有一定的法律规定,限制合同当事人对适用法律的选择。
例如,有的国家规定,当事人不得选择适用某些强制性规定的法律。
这是为了保护较弱势当事人的利益,防止某些国家法律的不平等对待。
除了当事人的意愿选择,国际私法还使用了其他的法律适用规则。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国际私法中的合同规则。
根据这一规则,当事人缺乏法律选择意愿或者法律适用意愿不明确时,国际合同应当受到国际私法的规定。
这一规则的依据是国际识别原则,即各国司法机关在处理跨国合同纠纷时应当尊重和承认其他国家的法律规定。
国际私法中的法律适用还可以根据合同性质和合同违约行为进行判断。
例如,根据公正合理原则,当事人应当适用与合同性质最为相关的法律。
而在合同违约行为中,国际私法往往会适用违约地的法律来保护违约当事人的权益。
在国际私法中,合同选择与法律适用的问题既困扰着商务人士,也是法学家们的重要研究课题。
合同选择的原则和法律适用的规则对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技术交易合同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技术交易合同的管理,保障技术交易的顺利进行,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技术交易活动的合同,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转让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开发合同等。
第三条公司技术交易合同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依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技术交易合同的合法性;2. 诚信公平:坚持诚信原则,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确保合同公平;3. 程序规范:按照公司内部规定和流程,确保技术交易合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4. 风险控制:加强对技术交易合同的风险评估和控制,降低风险损失。
第二章合同管理职责第四条公司技术交易合同管理职责如下:1. 合同管理部门负责技术交易合同的起草、审核、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工作;2. 业务部门负责提出技术交易需求,配合合同管理部门完成合同签订和履行等工作;3. 法务部门负责合同的法律审核,提供法律咨询和风险防范建议;4. 财务部门负责合同款项的支付和回收,确保资金安全。
第三章合同签订与审核第五条技术交易合同签订前,应进行以下工作:1. 业务部门提出技术交易需求,填写《技术交易合同签订申请表》;2. 合同管理部门对申请表进行初步审核,确认合同类型、交易内容、交易金额等;3. 法务部门对合同进行法律审核,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合规性;4. 合同管理部门与对方进行谈判,签订合同。
第六条合同签订后,应进行以下工作:1. 合同管理部门将合同提交财务部门进行款项支付安排;2. 财务部门根据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3. 合同管理部门将合同归档,并建立合同台账。
第四章合同履行与监督第七条合同履行过程中,应进行以下工作:1. 业务部门负责合同履行情况的跟踪和监督,确保合同约定内容得到履行;2. 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 法务部门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和解决方案。
技术服务的合同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技术服务合同管理,保障合同各方合法权益,提高技术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技术服务合同的管理,包括技术服务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和争议解决等环节。
第三条公司技术服务合同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合规原则:合同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
(二)公平公正原则:合同各方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
(三)风险可控原则:合同签订前,应对合同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合同风险可控。
(四)高效便捷原则: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应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章合同签订第四条技术服务合同签订前,应进行以下工作:(一)需求分析: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明确技术服务内容、范围、期限等。
(二)风险评估:对合同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
(三)合同条款制定:根据需求分析和风险评估,制定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完整、准确。
(四)合同审查:合同条款制定后,由法务部门进行审查,确保合同合法合规。
第五条技术服务合同签订程序:(一)由业务部门或项目负责人向法务部门提出合同签订申请。
(二)法务部门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业务部门或项目负责人根据法务部门意见修改合同条款。
(四)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第三章合同履行第六条技术服务合同履行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规定:(一)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技术服务义务,确保服务质量。
(二)及时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技术服务方案。
(三)按时提交技术服务成果,确保成果符合合同约定。
(四)对技术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客户沟通,协商解决。
(五)按照合同约定,收取技术服务费用。
第四章合同变更与终止第七条合同变更:(一)合同签订后,如需变更合同内容,双方应协商一致,签订补充协议。
(二)补充协议应明确变更内容、变更原因、变更期限等。
合同法的规范类型及其法律适用
合同法的规范类型及其法律适用1. 引言合同法作为民法的一个重要分支,规范了人民在经济交易中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是经济活动中最常见的法律行为形式之一,也是商业活动的基础。
合同法的规范类型主要包括合同的种类、合同的内容和合同的效力等方面。
本文将分析合同法的规范类型,并探讨其在法律实践中的适用。
2. 合同的种类合同的种类是合同法中一个重要的规范类型。
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内容,合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买卖合同买卖合同是最常见的合同类型之一。
买卖合同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将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交付给另一方,另一方支付相应的价款的合同。
买卖合同主要适用于商品的交易,如房屋、汽车、电器等。
租赁合同是指当事人约定,出租人将特定的物品、场地或者专有权使用权交付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支付相应的租金的合同。
租赁合同主要适用于房屋租赁、车辆租赁等。
2.3 借款合同借款合同是指一方将一定金额的货币或者其他可替代货币交付给另一方,另一方则在约定的期限内返还本金及利息的合同。
借款合同主要适用于金融机构与个人或者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劳动关系的合同,规定劳动者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主要适用于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
2.5 委托合同委托合同是指一方委托另一方代表自己从事特定的法律行为的合同。
委托合同主要适用于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委托关系。
3. 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内容是合同法中另一个重要的规范类型。
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3.1 权利义务合同的内容首先包括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价格条款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合同的交易价格。
价格条款的明确性和公平性对于合同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3.3 履行期限合同应规定明确的履行期限,以确保当事人按时履行合同义务。
履行期限的约定应具备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保密条款是重要的商业合同内容,用于约束各方在合同期限内对商业机密的保密义务。
电大《国际私法》复习参考答案(多项选择题)
电大《国际私法》复习参考答案(多项选择题)1. 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特征包括( ABCD ).A. 我国的区际法律冲突既包括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法律冲突,也包括相同社会制度之间的法律冲突B. 我国的区际法律冲突表现为三大法系之间的法律冲突C. 我国的区际法律冲突还表现为国际公约的效力范围问题D. 我国的区际法律冲突所体现的各法域的权利使单一制的中国带有某些复合国的特征2. 以下哪几种学说产生于20世纪美国国际私法革命浪潮中( BCD )A. 既得权说B.本地法说C.结果选择说D.政府利益分析说3. 物之所在地法解决与物权有关的法律冲突,具体说来,物之所在地法( ACD )。
A. 决定物权客体的范围B. 运送中的物品的物权关系C. 决定动产与不动产的识别与区分D. 决定物权的取得、转移、变更和消灭的条件4. 关于国际私法性质的理论中,国际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AC )。
A.比尔 B.奇特尔曼C.毕叶D.贝斯特里基5. 下列情况应当适用我国有关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AD?A. 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日本人与一美国人的侵权行为之诉B. 为继承父母留在新加坡的房产而起诉的案件C. 美国一夫妇在中国收养儿童D. 日商投资设立的电器公司与中美合资的电器公司之间的合同纠纷6. 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常见和常用的系属公式是( ABCD ) A.属人法 B.物之所在地法 C.行为地法 D.法院地法7. 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双边冲突规范 ( ABCD )A. 中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B. 不动产,即使属于外国人所有,仍适用法国法C. 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D. 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8. 外国法的内容通过各种途径仍不能查明,各国采用的解决方法有( AD )。
A. 以法院地法代替应适用的外国法B. 法院强制性要求当事人之间和解C. 以权威学者的学说作为判案依据D. 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或抗辩9. 国际私法中的()BC?制度是19世纪在法国的司法审判实践中首先得到应用的。
合同协议中的合同法适用与法律适用问题
合同协议中的合同法适用与法律适用问题在商业和日常交往中,合同在确保各方权益的同时也起到了维护法律秩序的作用。
然而,尽管合同法为合同的签署和履行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法律的适用却是一个复杂而且常常具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对合同协议中的合同法适用与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合同法适用合同法适用是指在合同中所涉及的事务及其关系应当受到合同法的约束。
一般来说,合同法适用分为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两种情况。
1. 直接适用在签署合同时,各方可以明确约定适用的具体法律条款或合同法。
这种情况下,在合同签署后,各方的权益和义务将按照所适用的法律进行处理。
直接适用法律的好处在于明确了各方的权益和义务,同时也减少了法律适用的争议。
2. 间接适用当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适用的法律时,法律通常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原则来确定适用的法律。
在这种情况下,合同所涉及的事务将根据当事人的国籍、居住地、经营地或合同履行地的法律来进行处理。
这种间接适用的方式可以保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会因国际商事纠纷而受到法律限制。
二、法律适用问题除了合同法的适用外,合同的签署和执行还需考虑到其他相关法律的适用。
以下为常见的法律适用问题。
1. 国际私法的适用当涉及到跨国交易或合同时,国际私法的适用就成为了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国际私法的适用原则主要包括全体适用原则、部分适用原则和优先适用原则。
在合同协议中,各方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国际私法原则,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2. 相关行业法律的适用合同所涉及的行业常常有其独特的规定和标准。
在签署合同前,各方需要了解并明确适用的行业法律,以确保合同的合规性和可执行性。
例如,在房地产合同中,购房者和开发商需要遵守相关的房地产法规和规定。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合同协议中的合同法适用与法律适用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明确约定法律条款在合同签署前,各方可以明确约定适用的具体法律条款或合同法。
这样可以减少法律适用的争议,并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推荐下载】国际技术转让合同适用的法律有-精选word文档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国际技术转让合同适用的法律有篇一: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的法律适用如何调整更适合我国发展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的法律适用问题什么是国际技术转让合同,联合国《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中关于技术转让的概念是:技术转让是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法或提供服务的知识转让,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
西班牙的《技术转让调整法令》以及印度的《垄断及限制性贸易惯例法》都将国际技术转让定义为“住所或居所在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成立于不同国家的法人之间的技术转让。
”我国201X年颁布实施的《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中规定:技术进出口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转让、技术服务和其他方式的技术转移。
所以,国际技术转让就是指转让方将技术超越国界转让的行为,转让方与受让方为此而订立的转让合同就是国际技术转让合同。
既然在国内技术转让合同中都会发生纠纷进而产生法律适用问题,那么在国际技术转让中也会发生。
当发生了此类事件,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怎样解决才能使我们的利益损失最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在国际技术转让中我们多数担当的是受让方的角色,因此,法律适用对我们来说既复杂又重要,直接关系到我国各项事业发展。
在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转让中,技术转让方多为发达国家,他们为了保持其技术垄断地位,阻碍技术贸易的顺利进行,往往会在技术转让合同中提出一些较为苛刻的交易条件。
而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处于受让方地位,由于双方交易力量悬殊,双方谈判地位的不平等是显而易见的。
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或公司,特别是一些财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往往凭借自己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以强凌弱,在合同中强行规定种种不合理条款,从而损害了作为受让方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出于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需要,技术受让方总是尽力排除不合理的限制性规定,所以在国际技术转让领域中,发达国家和我国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的较量,这种较量也突出地表现在国际技术转让合同适用法律问题的层面上,即当合同出现争议而不能由当事人协商解决时,应当依据哪个国家的实体法来解决争议,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论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论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一、违约责任及其归责原则的概述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当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时,应凭由何种依据来使其负责。
这种依据实际上就反映了法律的价值判断标准。
从各国的民事立法来看,有关合同责任的归责方面,主要采纳了过错责任和严格责任两种归责原则。
确定不同的归责原则,对违约责任的承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1归责原则直接决定着违约责任之构成要件。
采纳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就意味着过错乃是构成违约责任的一般要件。
而采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则表明其责任的构成不以过错为要件,违约方是否存在过错并不影响其对违约责任的承担。
2归责原则决定了举证责任由谁承担。
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下,非违约方仅就违约方不履行义务或履行史务的不符合约定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而同时采纳过错推定的方式,要求违约方承担反证自己主观上没有过错的举证责任。
而在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下,则一般不要求违约方负上述之举证责任,也即一般不考虑其违约方的主观过错。
3归责原则决定了免责事由。
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中,不可抗力是主要的免责事由。
但债务人因遭受意外事件且不存在个人过错时也可以免责。
而在严格责任原则的适用中。
法定的免责事由主要是不可抗力。
4归责原则对违约责任的大小也有一定之影响。
由于过错责任原则要以过错为违约责任的一般要件。
因而对于违约后损失的承担上也必然要参照双方当事人过错的大小。
而采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则一般不考虑双方的过错程度。
因此,从以上来看,弄清楚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两大法系中关于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的比较1大陆法系国家关于过错归责原则的规定。
罗马法是在《阿奎利亚法》的基础上,通过后来的判例和学术解释加以补充、诠释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系统的成熟的以过错为基准的民事归责原则;这一原则又在查士丁尼《国法大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和完善。
确定合同法准据法最基本的学说
确定合同法准据法最基本的学说合同法准据法是指在国际合同中确定适用法律的规则。
这些规则是为了解决国际商事交易中可能出现的法律冲突问题和确定适用法律的权威机构。
在国际商事交易中,参与各方常常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法律制度和规则也不尽相同。
因此,准确选择适用的法律对于解决商事争议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合同法准据法的最基本学说。
一、国内法学说国内法学说指的是根据一国法律制度的规则来确定适用法律。
主张国内法学说的人认为,国家法律是解决国际交易争议的最合适和最权威的法律。
他们认为,合同的签订地是最重要的联系因素,因此,合同应该适用签订地的法律。
这种学说强调国家主权和国家法的适用,认为国家法律是适用于国内外所有合同的唯一准据。
国内法学说的优点是简洁明确,易于操作,符合国际法的主权原则。
然而,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国际合同中,各方常常来自不同的法律体系,因此,单纯依据一国法律可能会导致不公正或不合理的结果。
此外,国内法学说忽视了国际商事交易的特殊性,无法解决交易双方的经济和文化差异问题。
二、国际连续法学说国际连续法学说主张在国际合同中应适用一套统一的法律制度,即国际公认的商事法律原则。
这种学说将合同法的准据法国际化,基于某些已有的国际共识或国际条约。
例如,联合国国际商品销售合同公约(简称《CISG》)和国际商事仲裁的规则等。
国际连续法学说的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际交易中的法律冲突问题,为国际商事交易提供了较为稳定和可预测的法律环境。
然而,国际连续法学说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现有的国际公约和原则并不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的商事争议。
其次,各国对于这些国际共识的解释和适用也不一致,导致适用法律的不确定性。
此外,国际连续法学说可能无法解决各方的文化差异和特定经济条件下的合同问题。
三、最近接触点学说最近接触点学说主张根据合同的特殊情况和相关因素来选择适用法律。
它认为,合同的特点、各方的居住地、合同履行地、合同涉及的商品和服务等都是决定适用法律的重要因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适用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9]19号(1999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通过)为了正确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的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合同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一、法律适用范围第一条合同法实施以后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释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合同成立于合同法实施之前,但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跨越合同法实施之日或者履行期限在合同法实施之后,因履行合同发生的纠纷,适用合同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效力时,对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合同无效而适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则适用合同法。
第四条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第五条人民法院对合同法实施以前已经作出终审裁决的案件进行再审,不适用合同法。
二、诉讼时效第六条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二年。
第七条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施行之日超过二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二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第八条合同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一年"、第七十五条和第一百零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五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
三、合同效力第九条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条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
合同的国内法与国际法适用问题
合同的国内法与国际法适用问题在国际贸易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合同的国内法与国际法适用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该问题,并就中外合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和比较,旨在进一步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
一、国内合同法适用在国内层面,关于合同法的适用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主要依据。
该法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合同行为,包括国内合同和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际合同。
具体规定如下:1. 合同的成立与效力:根据合同法,合同是自由订立的,当事人一般具有平等的地位。
同时,合同的成立要满足法律规定的合同要素。
合同成立后,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一方违约时,另一方有权请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2. 合同的解释与效果:合同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进行解释,当事人的解释与陈述应当与合同条款一致。
合同一经成立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方式履行义务,否则可能引发违约责任。
3. 合同的履行与违约:合同的履行应当双方共同履行义务,当一方不能或者不愿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有权请求履行、请求解除合同或者请求赔偿违约损失。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特殊情况下的不可抗力和基于保护当事人利益的法定解除原因。
二、国际合同法适用与国内法相比,国际合同的适用问题更复杂,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合同当事人的选择:国际商事合同一般涉及跨国当事人,根据国际惯例,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选择适用的法律来约定合同的法律适用。
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某个具体国家的法律,也可以选择适用国际公约或国际商事惯例。
2. 合同的主体性原则:在国际商事交往中,一般倾向于尊重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和选择,即主体性原则。
根据该原则,合同适用的法律应当由当事人自由选择。
3. 合同适用的法律规则:在无明确选择的情况下,国际合同的适用将参照国际私法的相关规定。
例如,根据《罗马公约》的规定,当事人未选择适用法律的,适用有明确联系的法律,如合同履行地或合同订立地的法律等。
科研单位合同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科研单位合同管理,保障科研单位合法权益,防范合同风险,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根据《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科研单位签订和履行的一切合同,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咨询合同、项目合作合同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法规优先原则: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 公平公正原则:合同的签订应遵循公平、公正、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3. 保密原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合同,必须严格按照保密规定执行。
4. 效率原则:简化合同流程,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第二章合同签订第四条合同签订前,合同承办人应进行以下工作:1. 对合同对方的资质、信誉、履约能力进行审查;2. 确定合同类型、合同目的、合同标的、合同价款、合同期限等基本要素;3. 参考同类合同文本,起草合同草案。
第五条合同签订应经以下程序:1. 合同承办人将合同草案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核;2. 经审核通过的合同草案,由合同承办人提交分管领导审批;3. 经审批同意的合同,由合同承办人与对方签订。
第三章合同履行第六条合同签订后,合同承办人应做好以下工作:1. 跟踪合同履行情况,确保合同各项条款得到落实;2. 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3. 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定期总结,形成书面报告。
第七条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遇以下情况,合同承办人应及时报告:1. 合同对方违约;2. 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重大风险;3. 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重大争议。
第四章合同变更与解除第八条合同变更与解除应遵循以下原则:1. 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2. 必须经双方协商一致;3. 必须书面通知对方。
第九条合同变更与解除的程序:1. 合同承办人提出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建议;2. 经审核通过的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建议,由合同承办人提交分管领导审批;3. 经审批同意的变更或解除合同,由合同承办人与对方签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1999年10月1日起,我国的合同法已经施行,原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经济合同法同时废止。
我国合同法中确立的技术合同法律制度,不仅适用于国内技术合同,也适用于我国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订立的涉外技术合同,即合同法第129条所称的技术进出口合同。
合同法的施行,对于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技术贸易和技术合作,将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一个合同法总则和技术合同制度,依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审理解决技术合同争议案件法律适用的几个主要问题予以研究分析,以期供中国和外国技术合同的当事人订立、履行、解除或者撤销合同以及解决合同争议参考。
一、关于合同法总则及其适用我国合同法的主要内容分为总则和分则两大部分,合同法的统一,主要体现为总则的统一。
无论是技术合同、经济合同、涉外经济合同等,都受总则的规范和约束。
合同法总则共有以下八章一般规定、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合同的违约责任以及对合同条款的解释和诉讼时效等其他规定。
这些规定对分则中规定的技术合同、买卖合同、涉外经济合同等15类合同都是适用的。
因此,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技术合同时,要按照总则的规定处理;人民法院在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中,对合同效力的审查,变更、解除、撤销合同,确定违约责任等,也要按照总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二、合同法中的技术合同制度概述合同法第18章规定了技术合同制度。
在制订合同法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合同法中的技术合同制度与我国原技术合同法(该法不适用技术进出口合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首先注意把原技术合同法的主要规定在合同法中完整地予以保留。
这种完整保留体现在把原技术合同法中的第三章“技术开发合同”、第四章“技术转让合同”和第五章“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中的主要权利义务内容分别吸收到合同法第十八章“技术合同”第二、三、四节中。
由于原技术合同法是在八十年代中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制订的,有些规定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该法仅适用于国内技术合同,不适用于涉外技术进出口合同;有些一般条款的规定与其他合同的规定不同,需要协调一致;实践中发现该法还存在一些缺陷。
因此,合同法中的技术合同制度与原技术合同法相比,主要作了如下新的修改,使我国的技术合同制度更加完善。
一是取消了原技术合同法仅适用于国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订立的技术合同的规定,明确规定适用于技术进出口合同。
二是取消了政府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有权进行计划实施许可的规定。
三是增加了转让人或许可人应当保证其转让的技术不得有权利瑕疵,即合同法第349条的规定,技术转让合同的让与人应当保证自己是所提供的技术的合法拥有者,这条规定来自我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是国际技术贸易中普遍遵循的准则之一,同样适用于国内技术交易。
合同法把该条规定作为转让方的法定义务之一,是对我国技术合同制度的重要完善,有利于规范技术贸易,减少因受让方实施合同技术侵犯第三人的技术权益产生的纠纷;如果发生此类纠纷,转让方应当对受让方承担违约责任,并对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
四是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可以作为技术转让合同的标的技术,应当是在专利权有效期间内的专利技术或者“技术秘密”,即应当是分别受专利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享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公众可以自由使用的公知技术不得作为技术转让合同的标的技术。
五是关于违约的责任,原技术合同法的有关条款规定的违约责任是“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即支付违约金与赔偿损失是选择性承担,如果技术合同中仅约定了违约金而没有其他特别约定,法院判决违约方承担违约金即可,不再审查约定的违约金是否低于造成的损失。
合同法对技术合同的违约责任修改为“承担违约责任”,至于违约责任如何承担,要按照合同约定和总则第八章违约责任的有关规定确定。
六是关于诉讼时效,原技术合同法规定,技术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和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一年,合同法第129条规定,技术进出口合同的诉讼时效为4年,国内技术合同的诉讼时效适用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2年。
三、我国技术合同制度的特点由于技术合同的标的是专利技术、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或者创造性的智力劳务,与有形财产权相比,又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等法律特征,因此,合同法中的技术合同制度与其他合同相比,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技术合同的主体具有广泛性特点,即对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在法律上没有限制性的规定。
这是因为,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科学研究和从事发明创造是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明确规定的原则;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科学技术交流与技术贸易,以及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我国有关科技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因此,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受国籍、自然人的职业、企业的性质和经营范围等限制,只要其合法拥有先进的专利技术或技术秘密成果,都可以与我国的企业订立技术转让合同;只要其具备研究开发某项科技成果的能力,也可以订立技术开发合同。
同样,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拥有的专利技术或技术秘密成果也可以与外国企业订立技术转让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类技术进出口合同,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报经有关行政主管机关批准才能生效,例如,对技术引进合同,我国国务院发布的〈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第4条规定,须报经对外经济贸易部或其授权的机关批准后生效;对我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合同,我国专利法第10条规定,必须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合同当事人在订立书面合同后,应当按照以上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否则,将会因合同没有发生法律效力,法院或者促裁机关不予保护。
二是技术合同制度具有重约定的特点。
由于技术合同的标的技术的复杂性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多样性,因此,我国的技术合同制度注重当事人的约定,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在合同法第十八章技术合同中,有许多法条是指导性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内容由合同当事人约定,例如,关于技术合同的条款内容,合同标的技术保密内容及其验收方法和验收标准,合同的价款及其支付方式,技术开发合同风险责任的承担,履行技术合同完成的技术成果和后续改进成果的权利归属及使用、收益的分配,选择处理技术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及其法律途径(仲裁或者诉讼),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的计算方法等,均规定由当事人约定。
只要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内容不违反我国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也不存在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法院在处理合同纠纷时,将尊重当事人的约定,按照合同约定处理。
合同法在重约定的同时,对各类技术合同的当事人也规定了一些基本的法定义务。
例如,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许可人的法定义务是:应当保证其专利权在合同规定的期间内有效,保证被许可人实施专利技术不侵害他人的技术权益,保证所提供的技术完整、无误、有效,交付实施专利有关的技术资料,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使被许可人实施专利能够达到合同约定的有关技术标准等;被许可人的法定义务是:按照约定实施专利技术和支付使用费,不得许可约定以外的第三人实施专利,承担有关的保密义务等。
对于这些法定义务,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作出明确具体的约定,尽量避免以后因双方对文字理解不同而发生纠纷;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疏漏了某项法定义务,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将会依法认定当事人应当履行该项义务,如在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中,没有约定在合同履行期间发生专利权被宣告无效怎么办,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将会依据专利法第50条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值得指出的是,技术转让合同中有些不合理的限制性约定条款,例如,单方回授约定,即转让人要求受让人根据其转让的技术研究出来的改良技术无偿提供给转让人或非互利性转让给对方,不合理地要求被许可人对其专利权的有效性不提争议的约定,不合理地限制受让人对合同标的技术进行研究开放活动的约定,不适当的搭售约定或者限制受让人从第三人处获得技术或服务的约定等,人民法院将以显失公平或者非法垄断技术等理由,予以撤销或者认定无效而不予保护。
四、我国合同法规定的技术合同类型根据发明创造和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小型试验、中型试验到工业化生产应用的发展过程,合同法规定了以下四类技术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服务合同和技术咨询合同。
其中,每类合同又分为若干种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包括委托开发合同和合作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包括转让专利权合同、转让专利申请权合同、技术秘密转让合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注:实践中又有普通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排他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独占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之分)技术服务合同包括一般技术服务合同(解决特定技术问题的合同)和特殊技术服务合同(专利技术问题的培训合同、技术中介合同)。
不同种类的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法定义务和法定权利及其违约责任不同。
例如,因履行技术开发合同完成的技术成果发生的技术成果权利归属纠纷,在合同没有明确约定权利归属的情况下,如果合同为委托开发合同,则该项技术成果权依法应当判归受托方,委托方只享有使用该项技术成果的权利;如果合同为合作开发合同,则该项技术成果权应当由双方当事人共同享有。
法院在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中,在审查确定合同有效以后,接着是审查确定当事人订立的技术合同属于哪一类合同,以便正确地确定当事人的法定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正确地适用法律作出公正的判决处理。
审判实践中发现,少数当事人订立的技术合同不规范或者名不附实,即合同中约定的主要权利义务内容,与合同的名称不符,以至于导致法院对合同定性错误,适用法律错误和判决处理不当的错判案件时有发生。
这是值得当事人在订立技术合同中注意的重要问题。
要准确把握各类技术合同,必须了解掌握各类技术合同的基本特点。
技术开发合同的特点是:在合同订立时,合同的标的技术成果尚不存在,订立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或者研究开发出该项技术成果;委托开发合同的特点是一方当事人只提供资金、设备等物质条件而不参与研究开发,对方从事研究开发工作合作开发合同的特点是,合同当事人都实际参与该项技术成果的研究开发工作。
技术转让合同的特点是,合同标的是一项已有的专利技术或者技术秘密的使用权或者所有权,通过订立合同从其所有人一方有偿转移给另一方使用或者享有。
其中,转让专利申请权和转让专利权的合同,与买卖合同的特点相同,是出卖人转移专利技术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和技术秘密转让合同,与租赁合同的特点相同,是让与人将标的技术的使用权交付受让人使用、收益、受让人支付使用费。
一般技术服务合同的特点是,合同的标的是特定的技术问题,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是要解决特定的技术问题,在合同中没有约定专利技术或技术秘密的使用权的转移,但履行合同的结果受托方要向委托方提供一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咨询合同的特点是,合同的标的是就特定的技术项目所提供的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不涉及具体技术成果或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