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7.《最后一课》 第1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后题答案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后题答案《最后一课》第一题答案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

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惊讶。

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业而悔恨。

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表现出小弗郎士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

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

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气氛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

《最后一课》第二题答案韩麦尔先生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感人形象的?请结合下面几段文字加以思考、体会。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似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测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3.突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1.说明他对这一课的严肃郑重的态度,也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突出这一课的不平凡的意义,表现韩麦尔先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韩麦尔先生内心深处在翻腾,自己效劳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非常悲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 7.最后一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 7.最后一课

22
• 分析第11~20段(上语法课)
• 思考: 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 时, 讲了哪
些话?可概括为几点? 是什么描写?
• 语言描写
(1).宣布“最后一课”;
(2).温和的教育“我”,指出阿尔萨斯
人的不幸;
9(/134/2)01.9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23
1、韩麦尔先生连用两个“最后”体 现了他什么心情?
课)
发展
3、下课时韩麦尔先生悲壮、
不屈的精神。(24-29)
高潮和结局 16
分析第一阅部读分第: 1~6段,思考: 1.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看 出小弗郎士最初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贪玩、幼稚、不爱学习,不懂事,但还 能管住自己的孩子。
9/14/2019
17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 2)、画眉在 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环境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 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9/14/2019
8
9/14/2019
可是我 还能管 住自己, 急忙向 学校跑 去。
9
可是那一 天,一切 偏安安静 静的,跟 星期日的 早晨一样。
9/14/2019
5
故事背景: 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
帝拿破伦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 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 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 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 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 语课的情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刻第一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刻第一课时

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gěng duó zhuà n ché ng wǔ qí dǎo
xuān
wǎn
gēbo
chà
zhò u

hǎo sǒu
à o
yà 可 宁 多音多义字: (ní )安宁 ng qiăng)强迫 ( 帖(tiě)请贴 强( qiáng )强劲 (jiàng)倔强 tiē)妥帖 (
作者、生字、多音字、行 近字写在语文本上。 预习发展、高潮、结局部 分。
(tiè )字帖

谦 嫌 歉
捂 梧 晤 焐
喧 暄 渲 煊
词语积累:
宛转: 歌声悠扬动听。
祈祷: 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
愿望的一种仪式。
哽:
声气阻塞。
本文的结构脉络是什么?
(提示:根据小说的情节分析)
本文的主要人物都有谁?
研读第一部分 a、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我的 见闻和感受是什么? b、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有几个 原因? c、沿途中哪些景色吸引我? d、文中小弗朗士有什么感受?
掌握本课字词、作者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理清文章的脉络
都德(1840~1897),法国 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 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 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 国文坛上的地位。
•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法 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 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 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 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 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 语。 • 《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最后⼀课》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强⾏割让的⼀所乡村⼩学在上着告别⾃⼰母语的最后⼀堂课,通过⼀个孩⼦的眼光来展现整个沦陷区的屈辱和对⾃⼰故⼟的深切的思念。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6课《最后⼀课》课⽂原⽂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很怕韩麦尔先⽣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后边草地上,普鲁⼠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分词⽤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切坏消息都是从那⾥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思量:“⼜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场上跑过,就向我喊:“⽤不着那么快呀,孩⼦,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不接下⽓地赶到韩麦尔先⽣的⼩院⼦⾥。

平常⽇⼦,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家怕吵捂着⽿朵⼤声背书啦……还有⽼师拿着⼤铁戒尺在桌⼦上紧敲着,“静⼀点,静⼀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天,⼀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的早晨⼀样。

我从开着的窗⼦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家的⾯⾛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多么慌! 可是⼀点⼉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弗郎⼠,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 我⼀纵⾝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稍微平静了⼀点⼉,我才注意到,我们的⽼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丝帽。

这套⾐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才穿戴。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三篇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三篇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三篇《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感受,真实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最后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七年级《最后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能力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教学重点: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教学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教法、学法第一,文献法。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

教学时数: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参见课后注释①)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毕生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

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

七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概括、讨论与点拨法:课件:一、导语设计:投影出示:国、亡国奴的解释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即将亡国时,当这个民族的人民即将成为亡国奴时,当他们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时,人们的心情将会怎么样呢?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现在回想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屈辱,痛苦,仇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1、投影出示作者及写背景。

2、投影出示: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正音正字。

投影出示生字词四、深入探讨阅读课文,投影出示阅读要求。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必须告别某种重要事物的情况?”比如,毕业告别母校,或者搬家告别好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和爱国情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1.章节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中的《最后一课》。
a.阅读课文《最后一课》,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b.分析主人公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的心理变化,感悟爱国主义情感。
c.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提高语文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后一课》的故事背景和基本情节。这是一篇描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在普法战争中被割让给德国后,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故事。它反映了民族矛盾、爱国情感以及对母语的眷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这个案例展示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一个孩子如何从对法语学习的抵触转变为深刻的爱国情感。
d.了解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历史背景,理解法国民族矛盾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掌握课文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b.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c.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最后一课》,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新疆伊犁市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新疆伊犁市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最后一课都德教学目标: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1、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板书设计最后一课都德情节人物小弗郎士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课前(开端)疑惑、诧异线课上(发展)难受、懊悔索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心理第一课时一、自学展示1、作家及作品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2、小说文体简介:⑴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⑵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⑶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最后一课》 导学案

《最后一课》 导学案

主备人:白静参与教师:侯占平包丽娟李葆华李德银叶红红二次备课记录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

2、结合课文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家作品知识。

3、识记并理解“哽、宛转、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明确目标三、预习检测1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2.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3.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5.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知识链接:1、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以战争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

《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走进普法战争:四、自主学习: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明确:“我”——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2.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小说情节?明确:“我”的见闻感受是本文的线索。

3.“最后一课”的特殊含义是什么?明确:最后的教书生涯; 最后的学习自己母语的机会4.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哪些情感?五、合作探究1.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六、当堂检测:完成练习册1、2、3、4七.作业布置:预习有关小弗朗士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主备人: 白静 参与教师:侯占平 包丽娟 李葆华 李德银 叶红红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审核: 学习目标:1..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来分析·总结人物形象2.联系课文,体会人物爱国情怀。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三、复习检测四、自主学习速读课文,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完成下列图表 ) 五、合作探究1.随着情节的发展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贪玩、不爱学习〃〃---爱国情感萌发----理解学习的重要---爱国情感升华---理解老师敬爱老师2.我眼中的小弗郎士是一个 的人。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公开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公开课教案

全国中语会展示课《最后一课》公开课教案【设计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之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的“阶段目标”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和“尽量向课堂要效益,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思想,结合本单元(课本P.42)的基本要求“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和本班学生的实际(知识面狭窄、基础知识扎实不够、课堂积极发言少、对文学体裁之小说有一定的认识与积累设计本课教学。

选择这一课作为公开课——尊重学生的选择。

(课前我安排学生通读第二单元的文章,然后选出他们希望当成公开课上的课文,他们选择了《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适当积累常用词语。

▪ 2.根据小说三要素,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准确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 3.在准确解读小说三要素的基础上,概括小说的主题,激发学生爱祖国、爱汉语的情怀。

【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的塑造及精神面貌。

2.环境描写及作用。

3.重要段落的鉴赏。

【教学难点】1.文中细节描写及作用2.比喻及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公开课时间:)【课前预习】通读全文,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细节问题。

附:学生写到作业本里的问题1.主人公是谁?最后一课上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2.写小弗郎士有什么作用?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3.对比及作用?4.课文最后一段表现先生什么心情?他会想什么?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5.P.53“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为什么?6.P52“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说明什么?7.小弗朗士课前课后的心情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变化?8.P52“忘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怎么理解?9.本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10.为什么“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要独立成段?11.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12.怎么理解P.53“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13.P52怎么理解“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栏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14.P48“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中“又”表现了什么?15.P51老师的自责表现了老师的什么精神?16.P49“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表现我怎样的性格?17.为什么小弗朗士认为普鲁士兵的操练很有趣?18.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要让他们去浇花?19.为什么我迟到了,韩麦尔先生不骂我,反而温和的对我说话?20.本文可以说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为什么开头说“天气那么晴朗,那么温暖”?【教学过程及内容安排】一、导入讲述那段历史“普法战争”的前因后果,先给学生一个写作背景的交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教学课件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 环境描写。中考常见考点之一是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名师微博】
示例:“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属于什么描
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点明本文描 写的事件是在普法战争后,在被普鲁士占领的法国土地上。
【沙场点兵】
己的愿望。
(4)_____________: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答案】(1)诧异 (2)宛转 (3)祈祷 (4)懊悔
3.走进文本 (1)小说主要塑造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主要人物,表 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
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如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 中举发疯的范进等,都具有典型性,并且都折射了当时的社会 现实。 次要人物作用一般有: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揭示或体
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神态、语言、动作、肖像描写。
【示例】选句1: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 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
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1.正音辨形

踱步(
)
哽住(

)

塞进(
)

惨白(
qí(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最后一课》优质课件(共46张PPT)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最后一课》优质课件(共46张PPT)

都德(1840~1897),法 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 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 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 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 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 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 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 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阿尔封斯〃都德
法国19世纪后半期 小说家。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它以普鲁
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 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 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 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 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 情。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时代背景
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 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 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 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 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 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 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 法语。 《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 件。
(tiè )字帖
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按情节发展可把文章分为:
一、上学路上
(1-6) (7-10) (11-22)
二、上课前 三、上课中
四、下课后
(23-27)
朗读课文第l一6节(上学路上),注意“我”在
途中的所见所闻。 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
-----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
结局、(尾声)
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 情节: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
二、生字
gěng wǎn hǎo chéng ào chà
哽 咽

宛 转
郝 赫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件

学生
课前学生开课桌啦, 课前都已在自 关课桌啦,大家怕 己的座位上了。 吵捂着耳朵大声背 还有镇上的人。 书啦。
平时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 子上紧敲着,“静 一点,静一点
教师 ……”
平时“我”会迟 到会遭老师的责 骂
平时老师穿着一般
今天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 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今天迟到,老师却很和 蔼地叫“我”“快坐好”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小说的中心,反应文章主题(小说的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情节: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gěng
zhuàn

duó
chéng
qídǎo
wǎn
chà
xuān
gēbo
最后一课
(法) 都德
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 十九
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 《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 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 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 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 的名誉.其中《最后一课》和 《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 的爱国主义内容和高深的艺术 技能而享有极高的名誉,成为 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十分悲痛的心情;坚信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
韩麦尔先生就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 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
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 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大方激昂的 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 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 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比大方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 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7.最后一课第1课时
班级: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学习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自测——互查——互教
一.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晃眼()征发()思量()钥匙()()
挟着()碑帖()哽咽()郝叟()()
诧异()妥帖()请帖()祈祷()()
服帖()字帖()一帖药()捂着耳朵()
晃动()虚晃一枪()用热水袋焐手()
二. 给拼音填上汉字:
duó()步wǎn()转tān()开沙tān()
tān()痪kuàng()课kuàng()产ào()悔
cǎn()白紫téng()瀑布
三.请同学们查找资料,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

四.小说文体简介:
1. 四大常见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有序幕和尾声。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展示——反馈——导学
一.有情朗读,课文分析。

1.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注意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
自测——反馈——点拨
一.给形似字注音组词:
幸____()钩_____()赫______()
辛____()钓______()郝_____()赦____()二.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答:[]
1.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
..
A. 喧嚷扰乱
B. 声音大而杂
C. 喧哗沸腾
D. 喧哗热闹。

答:[]
2. 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诧异
..
A. 惊叹
B. 惊奇
C. 纳闷
D. 心里不明白
3. “我也不责备
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

”答:[] ..
A. 批评指责
B. 处罚
C. 埋怨
D. 严厉地责骂
回顾——总结——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