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61359e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5.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组织机构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来管理和监督业务活动,确保实现组织的目
标和愿景,保护组织的资产,并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
国际贸易的增加,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文
献开始关注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
国内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方面。
许多文章探讨了内
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原则和内容。
一些研究提出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风险管理、业务
的高效性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还有一些研究探讨了内部控制的原则,如责任分担原则、信息保密原则、内外部监督原则等。
一些研究还分析了内部控制在企业
管理中的应用实践,如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等方面。
国外的研究文献则更多关注内部控制的国际视野和对比研究。
一些研究文献探讨了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内部控制实践差异。
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内部控制机构是否能够在不同
的法律、监管和文化环境下实现其目标。
一些研究还通过对国际上一些知名企业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在不同国际背景下优化内部控制的建议和经验。
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综述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实践应用、国内外对比研究等
方面。
这些研究文献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企业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
借鉴,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bebf7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0.png)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
据2008年6月28日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内部控制的设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防范错误与舞弊,或内部控制的运行存在弱点和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的情形。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审计准则第2号(2004)指出,重要缺陷是控制缺陷,或是控制缺陷的集合,它会不利地影响公司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可靠地初始化处理、授权、记录、处理或报告对外财务数据的能力,以至于有可能导致不能防止或发现对公司年度或期中财务报告大于不重要的错报。
可见,国内外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都停留在概括性的否定描述阶段。
强调由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导致不利的结果。
但是,问题就在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对“实质性”或者“重大”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定量,或者提供标准的判断依据。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分类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首先将内部控制分为了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并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Ge和Mcvay(2005)将内控重大缺陷分为九大类:会计类、培训类、期末报告和会计政策类、收入确认类、职务分离类、账户核对类、子公司类、高管类和技术类。
可见,评价指引对内部控制缺陷粗略的分类并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实践中的要求。
管理层和审计人员需要对内控中存在缺陷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6e83c6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a.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概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管理系统,旨在确保企业运作的合法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是对内部控制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总结,旨在为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在国内,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相关学者通过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探讨了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
而在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的历史较长,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也相对更为深入。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梳理,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内部控制研究的发展动态,发现研究的空白和不足,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启示和方向。
本文将就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进展及差距、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内部控制研究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内部控制的国内研究现状在中国,内部控制一直是财务管理和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较为深入。
他们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规的解读和分析,探讨了内部控制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情况,以及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他们认为,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治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国内学者还关注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与效果。
他们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的案例分析,总结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和问题,为企业提供改进建议。
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逐渐深入,涵盖领域也逐渐拓展。
未来,希望能够加强国内外学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推动内部控制研究的发展,为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2 内部控制的国外研究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化,内部控制在国外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9b24fa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3.png)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设置和实施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以防范和降低各种风险,保障企业财务、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股东、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的一种管理方式。
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法制建设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控制逐渐成为企业法人治理、财务透明度和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国内外相关领域内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
一、研究内容与现状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施针对企业的业务性质、规模、组织结构和经营特点等因素,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贯彻内部控制政策,以实现对企业各项活动的控制管理。
(2)内部控制实施效果评价衡量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包括内部控制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全面性等,以评价内部控制的好坏,从而指导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和改进。
(3)内部控制法律监管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维护企业内部控制的合法性、公正性和监管性,保障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康发展。
(1)控制环境和控制风险评估研究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风险进行评估,为企业制定适当的内部控制政策提供依据。
(2)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通过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内部控制的结构和管理方式。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自从美国内部控制法案(SOX)的颁布实施以来,国外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SOX法案的实施效果评价SOX法案要求所有在美国注册的公开上市公司都必须遵守其规定,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实施、检测和改善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要求。
因此,对SOX法案实施效果的研究成为了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重要方向。
Kwon(2009)通过对500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实证研究,得出了SOX法案在改进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的结论。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1300字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1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4b2390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5.png)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国内外学界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较多,其中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方面的研究也呈现出了繁荣的发展趋势。
因此本文便通过参考各类文献的方式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进行研究。
一、国外文献回顾Ayu Ogi Fazny和Hari Setiyawati(2020)研究通过内部控制五要素等来衡量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衡量公司良好治理原则的应用、衡量财务报表的质量,作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和良好公司治理原则的运用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产生影响。
Qiong Duan(2020)对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A医药制造企业资金管理研究,作者认为资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Zoran Todorovi 和Bozo Vukoja(2020)通过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得出结论,建立内部控制的兴趣,受到官场腐败的增加和商业道德侵蚀的影响,企业的分权管理过程随公司的不断扩大不断复杂化,企业内部不仅需要内部控制,还需要内部控制。
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较早的英美等国家,企业发展的历史相对悠久,他们对企业治理包括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较早,相应的理论也更加成熟,在其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也比较完善。
二、国内文献回顾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定义的研究,随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企业分类、逐层的推进以及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显现,内部控制的发展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李娜(2020)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缺陷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原因,从制度建立、观念意识和制度执行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在改革开放之后,政府部门及学者认识到控制的不可或缺,促使我国的内部控制建设进入了如日中天的阶段。
为提速我国内部控制的开展,规范我国的经济市场,在借鉴西方内控理论的基础之上,我国展开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陶雪阳(2021)在《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认为人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管理层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推动的核心。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4bdbf4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2.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利益,提供合理保证,规范经营活动和风险管理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减少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内部控制不仅需要考虑国内经营环境,还需要考虑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因此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总结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以期对内部控制研究的进展有一个了解和认识。
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评估等方面。
在定义方面,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都较为一致,认为内部控制是为了确保企业在经济和效率方面达到预期目标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研究文献主要探讨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内部控制框架和内部控制流程等内容。
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研究文献主要关注内部控制文化、内部控制人员和内部控制意识等因素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内部控制评估方面,研究文献主要探讨了内部控制评估的方法、过程和评估结果的有效性等问题。
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主要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案例研究主要通过对具体企业的内部控制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内部控制的作用和问题。
有学者通过对某公司的内部控制案例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
研究结论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可以减少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和内部控制评估不准确等方面。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584260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e.png)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它不仅可以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且也可以保护企业的权益。
因此,研究企业内部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综述了最近几年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着重探讨了国内外不同水平研究者在该领域中取得的成果。
首先,综述了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及相关理论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控制员以及其他与管理层接触最多的各种管理手段,旨在确保公司内部运行按照规定的流程,完成受到企业管理层或外部客户的制约的规定的任务,以有效的利用资源,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防范和消除欺诈和重大管理错误,使企业实现预期的经营成果。
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的功能、结构和系统,研究者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和设计方案。
其次,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在企业内部控制领域的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大多从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控制的有效性、重要性及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如刘立军等研究表明,重视企业内部控制,促进控制系统的完善,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近年来国外学者也在企业内部控制领域做出了大量研究。
如研究者Hurlburt等指出,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组织可持续发展,可有效减少企业流动性风险。
最后,研究者提出了研究展望。
一方面,研究者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效果及实施方式的研究,结合其他管理工具,形成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从而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研究者可以结合当前特定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分析,以确定控制弊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总之,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十分重要。
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衡量标准,也是维护企业利益的重要工具。
未来,研究者应继续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效果及实施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2f53f6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a.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本文将对内部控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参考。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旨在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促进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稳健性。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内部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讨论。
一些研究者关注内部控制的具体设计和实施细节,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探讨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另一些研究者则从理论层面剖析内部控制的内在机制和理论基础,揭示其与企业管理和治理的联系。
二、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内部机制和管理者行为等。
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对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讨论涵盖了广泛的领域,涉及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行业特征、管理者素质等方面。
在外部环境方面,一些研究者发现,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和投入。
不同规模和所有制结构的企业,在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内部控制的效果产生影响。
内部机制和管理者行为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内部机制的完备程度和执行力度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
三、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许多学者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和改进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评价方法方面,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框架主要以美国的萨巴尼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为基础,不少研究者试图推进内部控制评价模型的理论和实践,以满足多样化和多元化的企业需求。
一些学者也尝试将新兴技术与内部控制评价相结合,探索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58572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e.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在国内外,学者们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以及对企业绩效、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梳理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发展在国内,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主要是以企业内部运行的规划、组织、执行和监督等各个环节为基础,通过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而国外的相关研究着重于内部控制的目标导向性,强调内部控制是一种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管理手段。
内部控制的定义在国内外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更注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而国外更注重内部控制与企业目标的关系。
二、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组织文化、管理层素质、制度设计等。
国内外学者们通过对内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效果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国内,相关研究发现,组织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至关重要。
优秀的组织文化有利于员工自觉遵守内部控制规定,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管理层的素质和诚信度也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质量。
国外研究则更加注重内部控制执行制度的设计与管理。
COSO框架中提出的营利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目标等,这些目标的设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三、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是内部控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国内外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国内,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财务报告、公司管理层的陈述以及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公司管理层的陈述容易受到管理者的主观影响,第三方评估成本较高。
国外的研究更加注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设计。
COSO框架中提出了五大组成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活动,这些要素成为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指标。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4705d1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e.png)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现代内部监督理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发达国家(如美国)通过专业团体、机构和其他机构的共同努力,对内部监督理论有较强的理解。
这些发展对我们做出了重大贡献。
“内部监督”的概念在国外出现已久,国外也相继出台了内部监督的法律法规。
1992年,美国的五个会计专业小组集中要求国家错误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审查内部控制总的框架报告。
根据报告,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关的组成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通知与沟通、控制。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Turnbull Committee(2005)指出,风险管理在实现公司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公司管理者必须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考虑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即风险管理。
南非King II(2002)的报告证明,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无法管理许多风险,如政治、法律和技术风险。
风险管理必须是管理和减轻风险的关键措施。
他们说,风险管理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
1995年11月,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监督标准委员会(coco-komitea)公布了以COSO报告为基础的监督标准,被认为是“内部控制”。
对于支持一系列要素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建议您可以看到一个公认的观点,内部控制包括风险管理。
Chandler(2000)认为运用内部控制来判断企业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准确的发现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
另外,基于外部单位的审计意见对企业事情趋于一致性的判断,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
Spire,LauraF(2007)认为,Turnbull 指南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
Turnbull深入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当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形成双方的相互牵制关系。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719b6f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9.png)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企业内部控制逐渐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发展历程、现状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以一定的机构、制度和程序,保障企业资产安全、预防或减少管理风险,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并用于评估财务业绩和财务状况的一种管理行为。
企业内部控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194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要求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并在1977年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其规定了企业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设立和落实内部控制机制。
此后,企业内部控制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逐渐建立,内部控制的法规也逐步健全。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许多公司对内控认识不够深刻,实施不到位,存在虚假数据、违规操作等一系列问题。
1、企业规模:大型企业往往有更完善的内部机制和控制程序。
2、所有制结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因其所有制结构不同,内部控制机制的规范和落实存在差异。
3、管理层水平:管理层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企业内部控制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管理水平能够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内部控制机制。
4、经营环境:经营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激烈、法律法规的调整都会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实施得当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综述(2)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综述(2)](https://img.taocdn.com/s3/m/4380c4c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7.png)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综述(2)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篇1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影响如今,很多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对国有资产作用的发挥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本文强调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完善策略。
一、企业内部控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作用(一)提升企业效益通过内部控制,企业能够将会计、统计、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结合起来,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发挥整体作用,进而使企业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保证资产安全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明确规定好企业资产的处理手续和程序,并完善制约机制,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及时纠正损失浪费现象,避免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强化企业资产安全保护工作,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三)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通过内部控制,相关人员可以发现会计审核、汇总、复查中的错误并进行及时纠正,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从而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一)思想重视不够一些企业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层仅仅重视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管理,而忽视了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即忽视了那些无法直接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创造利润的国有资产。
这种思想上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状,大量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存在漏洞,难以转变为经营性资产,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受到严重威胁,更妄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内控制度不规范首先,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缺少,尤其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控制制度缺少,一些来自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员工对控制制度态度冷漠,把这些制度当做纸面制度,没有进行积极落实。
其次,风险评估机制缺失,如资产盘点不够准确、盘点结果处理不当,资产租赁未经有效审批、租赁费用计算不合理,资产报废不符合规定、管理不善等。
(三)内部审计不健全很多企业的国有资产控制部门不设立内部审计制度,发挥不了内部审计的全面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范文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bec26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1.png)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范文标题:企业内部控制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摘要: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为中心,探讨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述和理论模型的建立,本文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验证。
实证结果表明,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能够提升企业绩效、降低风险,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政策建议,以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经济增长;绩效;风险;政策建议1.引言2.文献综述2.1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2.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企业绩效和风险控制。
在企业绩效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通过财务指标和市场价值等指标来评估企业绩效。
在风险控制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着眼于分析企业的风险水平和风险管理策略。
3.理论模型的建立本文基于机制设计理论和代理理论,以企业内部控制为核心,建立了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模型包含了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和风险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这种影响如何传导到整个经济系统中。
4.实证分析4.1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本文选择了一家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其相关财务数据和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实证分析。
4.2实证结果与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采取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同时降低企业的风险水平。
在整个经济系统层面上,较高的绩效和较低的风险有助于提高企业投资和创新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5.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估,提高监管效能;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6.结论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结论: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可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和风险的降低,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c58afd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6.png)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是当前财务管理及公司治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问题,本文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特点内部控制指企业通过内部制度,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机制。
内部控制主要由企业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测等五大要素组成。
具有性质、结构、程序、方法和手段等特点。
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相比于缺乏有效内部控制的企业,具有良好内部控制的企业具有更高的资产和股东权益,能够更好地防止财务欺诈和经营失误,并提高资本市场的信任度和企业形象,从而实现更好的商业运营和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改进的路径和措施内部控制改进的路径和措施有多种。
其中,完善控制环境、健全制度设计、强化工作流程规范、加强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以及提高员工内控意识等是主要途径。
同时,必须注重制度执行和监督,以确保制度符合实际情况,对企业的发展和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内部控制系统既适用于早期创业公司,也适用于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
此外,它还在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例如,在非营利组织中,内部控制可用于充分保障捐赠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在政府部门中,它可确保公共资源的市场化流转,防止腐败和浪费。
结论总体来说,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各领域的企业都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内部控制机制。
从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健全制度设计、加强人员内控意识,以及加强制度执行和监督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58fb79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8.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防范风险、保障财务报告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功能。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范围的增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还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
研究内部控制成为当前财务管理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课题。
在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了解内部控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现状,本文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宏观层面介绍内部控制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为后续内容的阐述打下基础。
1.2 研究目的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防范企业风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内部控制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综述,分析内部控制概念与内涵,探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总结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并重点关注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内容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旨在为企业内部控制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为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发展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障企业经营稳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内部控制概念与内涵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成经营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
其内涵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组织文化、管理人员行为等方面,影响整体内部控制效果。
风险评估是指组织需要对面临的各种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降低风险和实现目标而制定和执行的具体控制措施,包括控制政策和程序、控制措施的设计和执行等。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保证有效运作的基础,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等方面。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701d76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7.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分析了其要素和特点。
然后总结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探讨了不同研究方法和框架的应用情况。
接着讨论了内部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等。
从研究的启示和未来展望两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研究进行了总结,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一些建议。
整体而言,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内部控制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为相关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定义、作用、要素、特点、研究现状、方法、框架、热点问题、启示、展望。
1. 引言1.1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实现其业务目标而设计、实施和维护的过程。
内部控制在组织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组织达到高效、经济、有效、合规的运营目标。
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这些文献为我们了解内部控制的定义、作用、要素、特点、研究现状、方法和框架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从多个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资料。
通过梳理和总结现有文献,我们将探讨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内部控制的要素和特点、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的方法和框架以及内部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将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旨在确保组织运作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资产的保护。
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资产安全: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建立审慎、规范的制度和程序,有效地防范和减少资产损失和盗窃的风险,保障组织的资产安全。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e3c121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d.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业务合规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以期能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有所启示。
一、内部控制理论研究1.内部控制内容内部控制的内容是指通过扁平、周密等手段控制企业各个环节造成的风险和误差,从而达到保护企业资产和保证财务报告准确的目的。
如《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规定的五大原则: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系统、内部监督和运营评价。
研究表明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控制内容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效果是指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包括风险管理、避免损失和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等。
内部控制效果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信任、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文化等因素会影响内部控制效果。
内部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损失。
内部控制风险来源于企业的制度、人员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研究表明风险管理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与业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研究表明,通过落实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能够优化企业内部业务流程,降低费用,加强规范化管理,从而提升企业业绩。
2.内部控制与业务创新关系内部控制和业务创新之间也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支持下,业务创新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实现。
同时,通过业务创新能够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内部流程效率和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更好地保障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对于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投资者来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也是考查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结论与启示从上述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的资产安全和财务报告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践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因此,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从而增强内部控制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总结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a06be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9.png)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总结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流程和规范,以确保资产安全、财务准确、业务合规以及信息透明的一种管理模式。
随着市场竞争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从内部控制的概念、目的、特点、实施过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财务信息的准确,以及企业业务的合规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流程和规范。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内部控制的目的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和财务准确性,同时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内部控制可以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和制度,加强对企业资产的保护,降低企业资产流失的风险;2.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3.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要求,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内部控制的特点内部控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全面性:内部控制需要覆盖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包括财务、人力资源、运营、营销等方面。
2.持续性:内部控制需要长期持续地进行,以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3.风险导向:内部控制需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以降低企业的风险水平。
4.强制性:内部控制需要通过制度和规范的强制性来确保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得到有效实施。
四、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
2.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企业需要将制订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落实到实际的经营活动中。
3.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企业需要通过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等方式,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2023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2023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e48f05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2.png)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财务和风险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文献研究成果,本文对2023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各界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近年来,学者们对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内部控制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监管范畴,而是逐渐走向了全面的风险管理和战略规划。
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更多地关注了企业管理和运营的全过程。
这一变化也在相关文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者们通过对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和内涵的深入研究,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
二、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密不可分,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水平。
在2023年的内部控制文献中,学者们对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管理方法,为企业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献还介绍了一些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2023年的内部控制文献中,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管理方法,探讨了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如何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来有效地管理和应对各种风险。
这些研究成果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内部控制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2023年的内部控制文献中,学者们对内部控制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不仅关注了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应用和作用,还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为企业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邵军,刘志远.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其成员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来自中国企业集团的经验证据[J]. 中国会计评论. 2008(03)
[10] 周倩倩. 中国系族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8] 吴大立. 输电线路保护新原理及实现技术的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9] 张侃君. 特大型水轮发电机保护系统及其动模试验新技术[D].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10] 杨军. 高温超导电缆保护理论与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11] 夏勇军. 大型水轮发电机故障暂态仿真及主保护优化的研究与应用[D].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13] 邵军,刘志远.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的经济后果--来自中国企业集团的证据[J]. 会计研究. 2008(04)
[14] 冯丽霞,孙源. 不同组织结构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比较[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02)
[15] 丁忠明,王振富. 公司董事会治理研究:综述与启示[J]. 上海经济研究. 2008(01)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下面是
小编带来的关于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一)
[3] 孔祥平,张哲,尹项根,王菲,何茂慧. 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电网故障电流特性与故障分析方法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34)
[4] 张建华,苏玲,陈勇,苏静,王利. 微网的能量管理及其控制策略[J]. 电网技术. 2011(07)
[5] 陈昌松. 光伏微网的发电预测与能量管理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6] 邓星. 同杆并架线路继电保护与故障测距新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7] 彭双剑. 微网运行和电能质量控制研究[D]. 湖南大学 2011
[8] 赵波,张雪松,李鹏,汪科,陈健,李逢兵. 储能系统在东福山岛独立型微电网中的优化设计和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01)
[12] Chongwoo Choe,Xiangkang Yin.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information rents, and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J].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 2007 (2)
[11] Sudip Datta,Ranjan D'Mello,Mai Iskandar-Datta.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efficiency[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 2008 (2)
[1] 阮丽丽. 福建省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福州大学 2011
[2] 章靖.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金融风险度量模型研究[D]. 福州大学 2010
[3] 尹慧. 内部资本市场价值创造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长沙理工大学 2009
[4] 刘慧龙,陆勇,宋乐. 大股东“隧道挖掘”:相互制衡还是竞争性合谋--基于“股权分置”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 中国会计评论. 2009(01)
[5] 杨棉之. 多元化公司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国外相关研究述评与启示[J]. 会计研究. 2007(11)
[6] 许艳芳,张伟华,文旷宇. 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异化及其经济后果--基于明天科技的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09(S1)
[7] 王晓成,夏恩君.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系族”的研究综述[J]. 商业时代. 2008(34)
[12] 邓祥力. 大型变压器保护新原理研究和装置研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13] 何志勤. 基于故障元件识别的智能电网广域后备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4] 苏玲. 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
[15] 刘梦璇. 微网能量管理与优化设计研究[D]. 天津大学 2012
[16] 范元亮. 微网发电技术若干问题研究[D]. 浙江大学 2012
[17] 李福东. 基于分布式发电的微网智能优化控制策略研究[D]斌,吴在军,窦晓波,费科,陆金凤. 微网的分层协同保护[J]. 电网技术. 2013(01)
[10] 王瑞琪. 分布式发电与微网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与协调控制研究[D]. 山东大学 2013
[11] 李伟.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及数字化电站新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16] 张冠英. 基于A型的剩余电流智能保护技术研究[D]. 河北工业大学 2011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三)
[1] 陈国炎. 广域后备保护原理与通信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2] 李俊. 深圳电网4·10大停电事件的处理及启示[J]. 南方电网技术. 2014(01)
[4] 金强. 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12
[5] 苏玲. 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
[6] 苏玲. 水稻土淹水过程中铁化学行为变化对磷有效性影响研究[D]. 浙江大学 2001
[7] 苏玲. 契诃夫传统与二十世纪俄罗斯戏剧[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二)
[1] 刘健. 新型三电平高压变频调速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D].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2] 苏玲. 列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3] 韩奕. 微网及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保护算法研究[D].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11
[12] 邵德军. 大型变压器暂态机理与保护新原理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13] 汪旸. 高压电网有限广域智能保护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14] 张禄亮. 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新算法及其在片上系统的实现[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15] 张兆云. 微网继电保护与协调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