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五感体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4: 原研哉-长岛冬奥会开幕式节目单设计
3. 书籍材料的嗅觉和听觉 对材料的把握是人体感官共同作用的结果,嗅觉和听觉也是 感知书籍的一个重要途径。 人们常用“书香”来形容书的气味,也意味着人们内心期 待着书能 满足人们的嗅觉期望。现在已经有材料来实现人 们对“书香”的渴望。这种方式就是用香料做成缓释胶囊 掺入油墨中,这样印刷出来的书籍就会带有不同的香味。 杉浦康平在《从“装帧”到“图书设计”》一文中说: “翻动书页,纸张会发出声音。字典纸的响声是哗啦哗啦 的尖声,而中国古代用的宣纸如同积雪发出一种微弱的沙 沙声。可以发现各类书籍都有各自特有的声音,用书甚至 可以演奏出音乐。”书籍因为材料的差异给人带来差别化 的听觉质感,在阅读中同样给读者带来影响。不同材料从 听觉上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不管是汉代阅读竹简时发出 的吱咯声,还是我们翻动书页的时候,不同的纸张会因翻 动书页时,一张纸与空气和另一张纸产生磨擦而发出不同 的声音。
案例分析5: 《蚁呓》
结语:
网络时代,资讯获取极其便捷,如果书籍还单纯地停留原来 意义上的传递信息的角色,终有一天会被各种电子媒体所取 代。正因为设计师赋予了书籍 “视”“触”“听”“嗅”“味”,书籍 才不会消亡;也正因为如此,人们的阅读才变得更有趣味性, 即使是枯燥无味的学术书籍也让人有了触摸和翻阅的欲望。 此次对书籍装帧材料的讨论只是希望考虑设计装帧更多种可 能,或者重新理解已有装帧手段存在的意义。 书籍本身的作用是使人们更加轻松地获得需要的信息,使人 们沉浸其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也许千年来它并未怎么改变, 改变的是我们。
吕敬人在《杉浦康平的装帧艺术》一文中, 对装帧艺术的时间性进行了生动的论述: “所谓时间在设计中表现为繁与简、详与略、 顺序的前后关系,随着视线的流动,而时光 产生流动”,“这种流动感可以诱导读者循 序渐进”,“它像音乐一样渗透在整部作品 之中。”
案例分析6: 朱赢椿设计的图书《不裁》
2.书籍材料体现的历史性 纸张中纤维经过搓揉、磨压,具有耐用结实的美感与实用功能, 书籍用纸具有不可思议的文化韵味,纸张中凸凹起伏、深深的 叠皱纹.带有不同的色泽,具有很强的力. 翻阅触摸时,竟有意想不到的亨受弹拨音乐似的快感;纸张的 魅力在于其内在的表现力,千丝万缕的植物茎根层层叠叠,压 在不到毫米厚的平面之内,并透过光的穿越,体现既丰富又含 而不露的微妙表情,此时的纸张语言则是无声胜有声;纸张的 魅力还体现在力与美的交融,珍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藉、 古书画仍在散发着原作墨迹彩绘的光彩,为后人尽情观赏。
案例分析1:《小红人的故事》 反例——载体本身——剪纸艺术 很适宜于借助平面表现。但是阅读中惊喜、震撼是以一种间 离和疏远为代价的。
一.历史上书籍装帧材料与呈现
不同时期的书籍,有不同的装帧概念与形式,书籍的材料也在 不断发展和变化。文字是赋着于载体的,文字与承载材料结 合在一起形成的整体,往往被称之为“书”。 在远古时期,人们取材于自然界的现成物质材料,如在石头、 兽骨、金属、陶瓷、砖瓦上刻写文字,产生当时的“书籍”。 在国外也有莎草纸书、蜡版书、泥版书、手抄书、羊皮纸书 等。从“甲骨”到“简”,从“帛”到纸张的发明,再到如今 各种新材料的运用,书籍的材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 地变化着。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书籍设计对材料的运用会更加丰富了, 但是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无文本阅读已经对传统的纸本阅 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从古代人们拿在手上书本,物化的材 质,慢慢地过渡到更加轻便的纸制材料,是否会在将来完全 的消失呢?
案例5: 《朱熹千字文》 翻开《朱熹千字文》,遒劲、粗犷的字迹仿佛从纸上立起来,镶嵌入 一个古老的石碑,似乎让人感觉到当年篆刻人手上的力度。这是吕敬 人在设计此书时,刻意寻找的感觉:“《朱熹千字文》原来是刻在石 板上的,有一种刀劈斧斫的感觉,我希望人们能从设计中体会到这种 力度,触摸到它的纹路.
三,书籍材料的三种特性 1.书籍材料给阅读带来的时间性
案例7:《怀珠雅集》
案例分析6:《曹雪芹风筝艺术》
3.白纸作为一种特殊的装帧材料 讨论了许多“其它”书籍装帧材料,但最为普通或是最 容易被遗忘的材料白纸,本身却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 “特殊材料”。人们通常就会认为白纸就是什么都没有。 白纸本身作为一种载体,不仅是由于千百年来人类选择 的结果。如果说白色的纸上的白不仅是一种为其它视觉 符号提供平台的载体,而是把白纸本身的 “白”“空”“无”作为一种表现的对象时候,白纸的 意义就被无限度的放大了。
4.书籍材料与阅读美感的关系 可见在书籍的五感体验中,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而纸张作为近代书籍的最佳的材料,他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就不言而喻了。纸的美感在于它自然地痕迹——它的纤维质地, 它的气息韵味,仍然会给阅读增添无穷享受的气氛,更能在阅读 的过程中享受视,触,听,嗅,味五感融合之美。在如今的电子 时代,纸张给人带来的阅读上的亲近感是其他阅读方式无法替代 的。
人们常说人有五感,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人们也会通过书来进行五感 体验。 日本书籍装帧艺术家杉浦康平提出书籍的“五感 说”,突破了书籍装帧审美仅仅来自视觉的局限, 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一下书籍装帧的多元美感问题。 但其实人们往往最过重视对它的视觉感受,也许 因为视觉是最直观的,传达性最强的。 可是通过视觉传达信息依旧有他的局限性,单纯的 视觉传达造成的纯平面反应,脱离了人其它的感 知方式,从而极容产生一种“疏远”的感觉。
二. 书籍的五感体验与材料的关系 1.书籍材料本生视觉呈现 在构成书籍形态的五要素:文字、图象、材料、色彩、时 间中。文字,图象,材料,色彩,这四要素都会给人很直观的视 觉感受。 首先是表现在载体材料的视觉形态上的。例如,阅读铜鼎 上的信息首先是结合铜鼎本生的形态和表面饕餮纹理,在 这样的视觉环境中将信息传达无不透显庄重宏大隽永甚至 神秘。 又如卷卷竹简的阅读是透过缓缓打开的竹签而展开的,这 种承载方式基本规定了文字的排列方式与阅读方式,而竹 简的方式会消失但留在中国文化中“卷”的意象却是恒久 的,这都归因于这种原始材料本身的视觉呈现方式。
案例分析2: 《广西民族风俗艺术》 设计的形式既有体现鲜明民族特点的线装书、册页 书,有一种历史感. 这种既传统又创新的装订形态, 具有飘逸的翻阅质感.
案例分析3:《意匠文字》 整本书透着浓浓的古韵,纸边泛起的墨色与中国的 文字相应成趣, 在美丽中更贴切地表达着文字在人 们心中的意象。
2.书籍材料的触觉感受 纸张是现代书籍物质形态的承载体,它有其自身 的语言,给人以某种印象、体验,唤起人们的联 想,产生共鸣。它是依靠手和皮肤的接触,感知物 体的表面特征,如软硬、粗细、凹凸、冷热等, 是比较直接、真实的感觉。 在书籍设计中,运用各种材料的触觉质感,了解 人们对不同材料的情感反应,不仅能丰富书籍造 型语言,而且能够增强书籍的功能性作用。 阅读书籍的过程是凭借自身的感性体验去重新获 得新鲜的感受,这就是材料的触感,人们手捧书 籍逐页翻阅,纸张的质感,会引发读者种种文字 以外的联想。
书籍材料与人的感Biblioteka Baidu体验
一. 历史上书籍装帧材料发展与呈现 二. 书籍的五感体验与材料的关系
1. 书籍材料本生视觉呈现 2. 书籍材料的触觉感受 3. 书籍材料的嗅觉和听觉 4.书籍材料与阅读美感的关系
三. 书籍材料的三种特性 1. 书籍材料给阅读带来的时间性 2. 书籍材料体现的历史性 3. 白纸作为一种特殊的装帧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