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十个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中的十个问题

作文教学

2013-08-30 10:49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作文教学方面的问题,企图在纷乱的教学内容中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并以此来建构作文教学的序列。但是真的很难,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对作文教学的理解还缺乏深度,所以看问题高度不够,因此无法让眼光到达问题的本质;二是作文不是知识,本身很难说有什么清晰的规律可寻,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而学生需要什么即便让他站在面前说,也可能只是一些困惑或者表象,未必是真实的问题。翻了一些写作教学资料,编者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组织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看来看去也都在自说自话,大多处于“道”(规律、原理)、“法”(规则、路径)、“术”(经验、方法)三个层面中“术”的层面,也就是写作技巧的传授,这对学生的写作毫无疑问是有帮助的,但是和我理想中的“生成作文”还有很大差距——方法只是技巧的表述,不一定能形成技能甚或技艺。

我在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究竟需要老师解答哪些本质性问题呢?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和以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列出“作文教学十问”,并试图找出解答它们的思路。大致内容如下

1.作文源于生活,为什么有了生活还是写不出作文?

这是因为没有找到感情或者观点作为作文的灵魂。写作灵感是素材与思想感情的恰当相遇,那么如何从生活中形成思想感情?这是一个延伸性问题,暂时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2.有时对一些生活现象是有自己看法的,为什么有了观点却无法组织成像样的作文?

根据第一问的观点,答案是观点没有遇到合适的素材,或者这个观点过于陈旧,引发不了表达欲求。其实这个问题好解决,训练“赋形”思维即可,也就是从人、事、物、景中找到可以承载作者看法的物质元素,并把物质元素很好地表达出来。于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3.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事、物、景,为什么我没发现有什么可写的素材?

这里涉及作文以外的功夫和技能,即观察与体验、变形与干扰,前者是对生活的感知,后者是对生活的加工。写作,就是要意识到生活内容,并对一般生活进行元素调整,从而让平淡无奇的生活体现出写作价值。

4.如何操作才能让生活进入作文以后变得有深度、有宽度,从而表现出写作的厚度呢?

“追问”是很多写作者总结出来的经验。基本思维模式有因果思维、辩证思维、相似思维等,因为是追问,就不能停留在一问一答的层次,经常要回答的是“为什么”的“为什么”的“为什么”……直到自己的认知水平无法分析和回答为止。在物质元素的引入上,可以从时间纵轴、空间断面、关系组织三个维度去思考,从而在物质元素的组合中发现观点、产生情感,在自然元素中找到社会元素,或者从社会元素中找到与自然元素的结合点。

5.如何从阅读中获得写作能力?

阅读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不同的读者,从同一本书、同一篇中获得的收益却千差万别,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如何从阅读中获取写作的营养。我觉得如果是为了写作而进行的阅读,应该树立以下几个意

识,即通过主题性阅读进行文化积累的意识,通过思维解析探索作者思维展开方式的意识,通过感动点品味获取作者组织细节和语言的意识。

6.随意写写随笔还行,为什么一到面对命题作文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随笔大多是由事到意的,这就决定了写作者有话可说,至于说成什么样可以暂时不管它,写得多了,自然也就能写得好一些;而命题作文是由意到事的,即命题人框定了写作主题范围,让写作者去寻找合适的生活素材把题意表现出来,难度相对就增加了。解决的基本思路是,认真审题,找到题眼,然后寻求适合自己的生活素材。有人对审题进行了如下概括,值得借鉴“作文审题需谨慎,寻找题眼不许少。并列文题写关系,关系变化写微妙。若有谓语要抓住,写好过程最重要。偏正重在说它偏,如此写来方称好。”

7.什么样的作文立意才算是深刻的呢?

所谓深刻,不是一个空洞的指标,它其实是指写作者对问题思考的层次。当文章表述了生活现象和事件、人的行为和语言,达到的是“人行”的高度;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一个人做这样事情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心理动机或者情感动力?这就进入了“人心”的高度;如果我们再深入思考,这样的行为、情感、心理符合或者违背什么道德准则、人之常情,进而判断遵循或者违背这些准则、常情在特定情境下值得赞扬还是应该批判,这又上升到“人性”的层面了。

8.如何才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所谓个性的作文就是写出来的东西是自己的,是创造、创新,不是模仿、改编、组装出来的,这是写作的难

点,也是写作的意义和趣味所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一是生活发现的个性化,即发现自己认为有写作价值的故事与细节,写自己感到纠结的生活事件,而不是概念化的生活现象;二是联想的个性化,即面对话题产生的联想流和对联想流的加工是独特的、新鲜的,而不是习惯性的、常规性的;三是情感观点的个性化,即表达的是自己的感受和感悟,是“真心话”,而不是假话或者迎合读者与社会思维习惯的套话;四是语言的个性化,即表达方式尊重自己的思维和语言,写作时要进入写作情境,用情感思维来表达,而不是简单叙述,不是概念化语言,不是科学解释。

9.文无定法,文章有没有可资借鉴的格局?

不同的作者文章肯定有不同的布局习惯,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肯定不会雷同,从这个角度讲是“文无定法”。但是如果剥离了文章的主题、内容,单从文章的架构上看,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行文思路的。古人总结的诗歌的“起承转合”就可以移用到作文的布局中来。“起”就是破题,就是开头,可分为正起(与后文思维方向一致)和反起(与后文思维方向相反);“承”就是展开,是由象到意,或者由意到象,就是对主题的分解和赋形;“转”就是过渡,是由一层意思向另一层意思的纵向掘进或者横向铺陈,它决定着文章的走向,也影响文章由结构变化而产生的韵味;“合”就是收笔、结尾,是对文章主题的点化、暗示、总结或深化。所有的文章大致都是按照这个思路展开的,差别不过是详略、方式的变化罢了。

10.如何修改作文更有利于写作水平提高?

不少写作老师认为作文是写出来的,写作的量是关键因素,于是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能说这种“自悟”式的作文教学完全没有道理,但是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