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

合集下载

应试教育什么意思

应试教育什么意思

应试教育 [ yìng shì jiào yù ]
又称填鸭式教育,指灌输式教育。

应试教育是指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

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中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端显而易见。

消极因素:
1、智育目标狭隘化
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

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2、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
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

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

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中国应试教育的心得体会

中国应试教育的心得体会

中国应试教育的心得体会中国应试教育的心得体会中国的应试教育一直备受争议,这种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通过考试的能力,以实现升学和职业发展的目标。

然而,我的真实感受是,在这种教育体系下,学习的质量和个性的发展都被忽视了。

我认为,应试教育的本质问题是过度关注应试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

应试教育的核心是考试,以考试结果为根据,对学生进行评估和排名。

这种方式引导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即关注考试题目和考试大纲,而不是真正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们花费大量时间背诵笔记、习题和模拟考试,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无疑会导致他们的学术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下降。

应试教育的存在还使教师也被迫关注考试成绩,而非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和个人优势。

教师们不得不反复讲解教材和习题,并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卷评估学生是否能够适应考试。

这使得教育工作者很难完全发挥他们的职业素养,没能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但是,应试教育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在社会中获得成功的通行方式。

在这种教育环境中,学生为了达到好的考试成绩,不得不通过不断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这种体系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们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即使在没有监督时,他们也仍然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术成果。

故此,应试教育的存在,并不是完全没有价值的。

另一方面,应试教育需要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行。

在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方向上,应该更加注重多样性和适应性,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帮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同时,应该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只重视学科成绩的高低。

这样的改变并不会从根本上推翻应试教育,但却能为学生更全面地发展提供更广泛的平台,使他们掌握更为丰富的技能和知识。

总之,应试教育在我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让学生真正从学习中获益。

并且注重多样性的发展,更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这样,才能为中国建立一个更高效、更快乐、更有意义的教育体系打下基础。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如何平衡?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如何平衡?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如何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构建体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存,唯有利用平衡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一、表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格和公民意识。

应试教育则崇尚考试成绩,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目标,强调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实现方法平衡的关键:1. 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过分注重应试能力,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素质。

因此,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将考试成绩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潜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这个评价体系可以包括:- 课堂评价: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积极性、思维活跃度等。

- 项目学习评价: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 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学会反思,提升自我认识水平。

- 社会评价:通过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活动,评估学生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等。

2. 系统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应注重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融入跨学科、探究式学习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应摒弃传统教授式的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教师要掌握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并设计实验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亲和力,对学生充满关爱和尊重。

4. 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

这包括:- 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满足不同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

- 建立完善的课外活动体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和体验的机会。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大致可以分为以下7点:
1.从教育对象看,应试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面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略大多数学生;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追求所有学生的发展。

2.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更多重视知识的教育,而忽略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将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教育。

4.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是学生被动学习,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则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式、探究式学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减轻课业负担。

5.从评价标准来看,应试教育将成绩作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好坏;素质教育从全方面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6.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考试要求,即考什么就教什么、内容难度大,过于偏重学科体系,忽略联系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素质教育降低内容难度,弱化学科体系,注重综合,内容与学生经验及实践相结合。

7.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的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过度提高教师的地位,学生只能服从;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双向交流的关系。

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

日本篇
• 日本政府公开反对无压力教育,正着手增加作 业、恢复“六天上学制” • 实际上,全球化所带来的危机感并不仅仅体现 在中美之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是“无压力 教育”的反对者,重振日本教育也是他当选首 相后施政的一个重点。日本文部科学甚至在酝 酿恢复六天的学校课程,并增加作业。在日本 的高中流行一种说法:“四当五落”,意思是 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就能考上大学,要是睡五个 小时,就要“落榜”了。
当大学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只是一种可望 而不可及的东西的时候,应试教育的土壤还未 成气候。文革时期教务系统陷入瘫痪。高考时 期为一个整体(第二部分排除在外)其特点依 旧是公平与公正。确保每一个人都有均等的机 会进入国家的高等学府接受教育,应试教育的 发生、发展、高潮均是在文革结束以后。而且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应试教育也随之得以发展、壮大,乃至于蔚成 大观主宰了中小学教育界。小升初,中考,高 考,国考,考研……应试教育达到了高潮
原因
应试教育改革
一,高校在招生中无自主性的问题。因为高考的考试内容 是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且高校选拔以此分数为标准。这 样,我国的高校,看似是在高考中自主地选拔人才,而实 际上,我国的高校是以高中教育阶段的优秀生的标准为标 准,被动地在高中教育推荐上来的“优秀生”中选人才。 高校的意志不是作为考试内容,而是作为考分体现出来。 二,职业教育问题。职业教育办的不好,这使得人民群众 将就业的希望全寄托在高等教育上,造成选拔压力。 三,教师待遇问题。教师工资,一方面发的不足,另一方 面其又与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挂钩。最近的绩效工资,更使 得教师难于推行素质教育了。教师也是人,也得养家。 四,教育资源问题。我国的教育资源不但分布不均,而且 浪费严重。有些学校的图书馆就不让进。

应试教育(内容+模板=精美版)

应试教育(内容+模板=精美版)
பைடு நூலகம்
应试教育现状
应试教育制度 流行于东亚地区, 如中国大陆、中国 香港、中国澳门和 中国台湾、韩国, 还有东南亚的新加 坡等。中国是应试 教育大国。
事例
日本高中流行一个说法:“四当五落”,意思是
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就能考上大学(当:考上),要 是睡五个小时,就要“落榜”了。 日本学生的压 力巨大,甚至从上小学、上幼儿园起,就开始上大 量的课外辅导班,以进入名牌小学,名牌中学;而 考高中的竞争激烈程度,甚至要超过考大学。
新加坡强调精英主义,小学有“小学三年级分流
考试”和“小学毕业离校考试”,考试成绩将决定 学生进入什么中学和参加哪种课程。中学则划分普 通课程和特选课程,成绩优异者安排接受特选课程 攻读。分数划定了学生未来是精英,还是将来被分 发训练为技术工人的一般人。
应试教育面面观
反对人士 认为由于应试教育较片面地注重知识以及重
点的记忆和灌输,及在教育的过程中普遍不注重学生综 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被一些人评为填鸭式的教育,死记 硬背的学习。 但是 应试教育在中国香港和澳门、中国台湾、日本、 韩国、新加坡等地却取得很好的成效,事实上这些地区 和国家的发达也得益于应试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的优势
自从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培养了 无数优秀的大学生,他们已成为各个领 域的核心力量。 “应试教育”在这近二三十年中起到 了选拔与培养人才的决定性作用,没有 应试教育就没有这么多年来各类人才 “应试教育”体现了“公平公正”原 则,如周济所说,人们对考试之外的评 价缺乏认可,有些措施在当今条件下也 难确保公平公正,客观上形成了对高考 制度的过于依赖,强化了考试的选拔功 能和竞争性
3、传统文化的原因。应试教育也反 映出整个社会在人才这个问题上的 认识误区,究竟什么是人才?目前对 龙和风的理解太单一了,唯有考上 大学才能成名、成龙、成风。这是 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一个观念。

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4、扼杀创新精神:应试教育强调标准答案,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 思考能力的发展产生阻碍。
谢谢观看
综上所述,应试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弊端。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以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学生的个体差异和 兴趣爱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 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应该对现有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使其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 力和素质。例如,可以增加面试、作品集、社会实践等多种评估方式,以更好地 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
2、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素 质和专业水平。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 教育理念。
3、高效率:应试教育注重知识 的传授和记忆,能够帮助学生快 速掌握基础知识。
1、忽视个性发展:应试教育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机械记忆,容易忽视学生的 个性和兴趣爱好。
2、压力过大: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往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甚至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3、缺乏实践应用:应试教育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 的培养。这使得许多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感到困惑。
第一部分: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 原因
1、考试制度
中国的考试制度是应试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高考一直是中国学生追求 的重要目标,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和职业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在高考 中取得好成绩,应试教育自然而然地应运而生。
2、社会压力
社会压力也是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家长往往将自己的期望寄托在 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进入好的大学,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 下基础。这种期望使得许多学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虽然中国的基础教育 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仍然存在差距。为了追 求好的教育资源,许多学生和家长只能通过应试教育来获得更好的机会。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概念1.1素质教育的含义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

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

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1.2应试教育的含义所谓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

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可以追溯到科举制度。

从隋朝开始,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科举取仕”是中国选仕制度的一大改革。

科举制度对于封建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这一制度为历代王朝所沿用,维持了一千三百年之久,也使教育逐渐成为科举的预备阶段和附庸,学校教育逐步被拉上应试、做官教育的轨道。

时至今日,我国中小学教育仍未彻底摆脱这一轨道,在一定程度上,应试、升学仍然左右着我们学校的办学方向。

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第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对立的。

有的认为,素质教育是针对以升学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命题。

应与应试教育是对立的。

因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

第二、不能说“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对立的。

如有的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相照应、相依发展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都是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产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能认为是对立的,肯定一个,否定一个。

“应试教育也在提高人的素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层次不同的教育模式。

如何兼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如何兼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如何兼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该如何同样重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打破二元对立,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四十多年来被纳入教育领域的“两难选择”。

要如何同样重视二者,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

笔者认为,打破二元对立,形成完整协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破除二元对立: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完全对立,反而互为依存、彼此促进。

综合素质教育为应试教育奠定牢固的基础,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激励。

1. 学科教育是应试教育的基础全面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能力是学生应对考试、获得好成绩的必要基础,也是他们未来人生成功的关键因素。

2. 应试教育是学科教育的必要补充应试教育通过考试评价体系,测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形成完整协同发展新格局:探索更加注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有效路径1. 调整教育评价体系,倡导多元评价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将课堂表现、项目实践、社会服务等指标纳入评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

2. 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科融合应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整合学科课程,最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体系。

例如,将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融入语文教学,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提升教师素养,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应持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将全面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实践。

例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 结合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庭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课堂,家长应注重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指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道德品质。

什么是应试教育?

什么是应试教育?

什么是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指教育系统注重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和成绩,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校和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

应试教育一般以标准化的考试、竞争选取学生和注重记忆和填鸭式教学为特征。

它强调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并通过应试来筛选出在某一领域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

然而,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应试成绩而忽略对综合素质的培养。

应试教育现状及其原因

应试教育现状及其原因

应试教育现状及其原因应试教育是指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其主要目标是为了追求高分、高考名校,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应试教育由于其普遍存在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本文将从应试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展开讨论。

首先,应试教育的现状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两个方面。

教学内容普遍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教育资源倾注在对考试科目的强化训练上,这导致了课程的单一化和教学的机械化。

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应试教育的出现有多个原因。

首先,社会对分数的看重程度较高。

在我国高考制度下,分数是决定个人命运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所以学生和家长都将考试成绩视为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也导致了应试教育的追求。

其次,学校和教师因为教学压力和学校排名的要求,往往不得不将课程重点放在应试内容的教学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发展。

此外,教育体制缓慢和指标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也是应试教育滋生的原因之一再次,应试教育的存在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得不到培养。

由于应试导向,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和应付考试,而对于课程和知识的内涵理解不足,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发展。

其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由于应试教育普遍存在,中小学及其家长都倾向于将教育资源投入到应试补习上,而忽视了其他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再者,应试教育还引发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过于焦虑和压力导致学生精神紧张,甚至出现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最后,应对应试教育,需要综合各方努力。

政府应推进教育体制,减少应试考试的比重,加强素质教育的推进,创建多元评价体系。

学校和教师应倡导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创造多元化的教育环境。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培养,不仅仅关注分数,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应试教育的发展历史

应试教育的发展历史

应试教育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应试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应试教育的发展历史。

一、应试教育的起源应试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强调的是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在这种制度下,学生们需要通过考试来获得官职和社会地位。

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一千多年,对后来的教育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应试教育的兴起现代应试教育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学校教育开始以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为导向。

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在西方国家迅速传播开来,并在20世纪中叶以后成为主流。

三、中国应试教育的变革在中国,应试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恢复,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应试教育才逐渐恢复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一时期,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应试教育的因素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四、现代应试教育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现代应试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应试教育过于注重考试分数,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其次,应试教育容易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此外,应试教育还容易造成学生的精神压力过大,甚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五、应试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了解决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国纷纷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一方面,一些国家开始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开始尝试多元评价的方式,包括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而不仅仅是依靠考试成绩。

六、未来应试教育的发展趋势未来应试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个性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和在线教育来获得更加个性化的教育。

同时,评价方式也将更加多元化,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到底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

到底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

到底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今年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年-2025年)》中都提到“应试教育”,但具体的表述是“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而不是禁止实行应试教育,这里是把应试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个办学选择、倾向了。

而且,“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的提法也耐人寻味,可以被理解为,有应试教育倾向并没有问题,只要不是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即可。

当法律与国家政策文件,都没有对应试教育进行明确界定时,整个社会和教育界,对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认识也就十分混乱。

有人会说,提“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明确反对应试教育。

可这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必须把应试教育确定为反素质教育的概念,二是对这一概念有明确界定,没有界定,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等于是反对应试教育,这从法理上说不通,而且也很难执行。

现实正是如此,有的研究文章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完全对立,而有的办学者则认为,应试教育也是素质教育,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素质教育。

显然,按照这样的定义,即便法律规定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也不影响实际办学的应试教育,因为各自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同,素质教育在现实教育中也变为一个大箩筐,很多传统的应试教育做法套上素质教育概念,就变为“素质教育”了。

这是造成人们对何为素质教育、何为应试教育一直争吵不休的原因。

进一步说,如果法律明确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对我国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而言,按照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的法律规定,也就不该存在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问题了。

因为如果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是合法的,那实施应试教育就是违法的,何来“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这样的提法?这分明讨论的就是违法命题。

二、各说各话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由于没有明确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概念,教育法规,多年来我国教育界和社会上对这两个概念众说纷纭。

比如,教育界把应试教育定义为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学生成长规律,为迎接升学考试而采取非正常教学方式的教育思想和行为。

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教育

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教育

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教育一、教育教育是什么?这是个看起来简单,其实很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是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的影响……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管怎么说,大家都认同的观点是: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二、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什么?“应试”是应付考试,是以应付各类考试为主要目的的行为。

应试教育,又称填鸭式教育,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教育制度。

应试教育在中世纪和近代的东亚和欧洲普遍实施,后来随着欧美国家资本主义改革的开创性通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应试教育”也逐渐被“素质教育”所替代,而东亚国家却仍然沿用。

我国高考制度恢复后,高考成了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应试教育的风气也就愈演愈烈。

“应试教育”把提高应试能力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积极影响是开启了公平公正的教育模式、创造了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学生可以全面接受基础知识的学习。

消极影响是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造成学生片面发展;重视应考学科,肢解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造成学生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残缺不全;着眼于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阻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扩大学校之间的差距,造成学校发展和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平等。

三、素质教育(一)素质1.素质。

“素质”原为生理学名词,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赋予的特征。

这种特征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才能的基础,其外在表现为性格、意志等。

现在,“素质”已发展演绎成一个更综合的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品质。

关于应试教育心得体会

关于应试教育心得体会

关于应试教育心得体会作为一个即将要从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我对应试教育有很深刻的感受。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的应试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学校,还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让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教育方式的优缺点。

我认为,应试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考试为中心”,这种方式下,学校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影响着学生成长中受到的荣誉、奖励,以及未来的发展机会。

这种教育方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然而,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往往会出现一些缺点,例如:导致学生成绩焦虑,让学生养成孤立自己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校只是追求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品德、素质、综合能力的提升等。

我想强调的是,当前的应试教育需要改革,我们需要创造更好的教育方式,让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还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人文素养、社会实践等。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体系,量化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这样会更好地说明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方向。

同时,一些老师也需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心态,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知识和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此,我也希望,学生们不要盲目追求成绩,而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当然,作为学生,我也知道,我们应该尽力遵守教育机构的规定和要求,好好学习,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创造更好的明天。

最后,我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一些期望,希望其教育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应试教育,更是注重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教育。

希望其能够更好的培养出脚踏实地、有追求、乐观开朗、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怎么达到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深入教育的理想和目标路径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既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又能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

然而,现实中,应试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如何平衡二者,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议题。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难的抉择?应试教育以考试为导向,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升学奠定基础。

但其弊端会导致学生视野狭窄、缺乏创造力、学压力过大,忽略个性发展。

综合素质教育则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兴趣爱好、独立思考的习惯、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利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然而,现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面临着评价体系不完善、资源配置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挑战。

二、达到平衡两者的关键:统合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如何均衡应试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统合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过度依赖考试成绩,应积极探索多元评价,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能力、个人特长等纳入评价体系。

1. 多元评价探索:- 过程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项目研究等,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反思能力。

- 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艺术作品、演讲等,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创造力。

- 成长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力提升、兴趣变化等,能够体现教育的整体效果。

2. 评价体系的完善:- 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明确各评价要素的权重和评分标准。

- 形成完整的评价主体,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 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三、均衡两者的路径:优化教学模式除了评价体系的改革,优化教学模式也是达到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键。

1. 注重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应用:- 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浅谈中国当今的应试教育

浅谈中国当今的应试教育

浅谈中国当今的应试教育【摘要】中国当今的应试教育是一种用考试来评价和选拔学生的教育模式。

本文从应试教育的背景、定义和特点入手,探讨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对比,提出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在分析了应试教育的必要性和局限性,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给出了中国教育体系的改革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应试教育问题的关注,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当今、应试教育、背景、定义、特点、学生影响、存在问题、改革措施、其他国家教育方式、创新人才、必要性、局限性、发展方向、改革建议1. 引言1.1 中国当今应试教育的背景中国当今应试教育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应试教育逐渐成为主流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中国的教育体制普遍存在着以应试成绩为唯一评判标准的倾向。

这种制度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中都有体现,从中小学到高等教育,都在某种程度上重视应试成绩。

在中国的升学制度中,学生需要通过各种考试来竞争学位,这为应试教育提供了土壤。

与此社会对于学历认可的追求以及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加剧了应试教育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当今的应试教育体系已经深深扎根于社会各个层面,并且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国的应试教育也面临着挑战和改革的压力。

在未来,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应试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探讨如何改革教育体制,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1.2 应试教育的定义和特点应试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以应试考试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它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注重考试成绩,将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育效果的唯一标准;二是注重死记硬背,强调对知识点的数量和记忆程度;三是追求升学率,为了达到更高的录取率,学校和学生会倾向于追求应试教育的成功。

应试教育通常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教育过程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应试教育的十大好处

应试教育的十大好处

应试教育的十大好处1. 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应试教育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使得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这种竞争意识不仅体现在学生之间的竞争,也促进了学生对自己的不断挑战和进步。

2. 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自律由于应试教育重视考试成绩,因此学生成绩与自己的努力和自律密切相关。

学生会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努力学习和自律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行为。

这种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精神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3.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试技巧应试教育不仅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也考查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

通过参加考试和反复练习,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应试技巧,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些能力和技巧不仅在进入高等院校后十分重要,也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4. 建立公平和客观的评估体系应试教育通过公开、客观的考试评估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

这种评估体系使得学生的评价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公平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在一些情况下,应试教育甚至可以矫正社会不公的现象。

5. 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应试教育促进了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巧,这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教授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试技巧。

应试教育的存在可以促进教学改进和教师素质提高。

6. 增强社会竞争力应试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律能力,从而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工作和创新能力,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7. 给予学生晋升和发展机会应试教育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晋升和发展的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考上好的高中、大学或研究生院来获得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

这些机会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前途和发展空间。

8.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应试教育虽然注重考试成绩,但也有益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

中国应试教育

中国应试教育

中国应试教育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是指以高考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教育方法。

这种教育模式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对广大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与其带来的好处一样,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过分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

学生们从小学开始就进入了应试教育的轨道,每天背诵大量的知识点,做大量的模拟试卷,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应试能力和记忆能力,但却忽略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许多学生为了追求好成绩而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这对他们的人生发展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其次,中国的应试教育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

由于高考的存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这些学校通常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分数才能进入。

而大部分学生则只能进入普通高中和普通大学,教育质量和教学资源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增加了贫富差距,使得社会流动性下降,许多优秀的人才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

此外,中国的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由于应试教育过于注重成绩,学生们需要面对极大的竞争压力。

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们需要背诵海量的知识点,参加各种补习班和辅导班,每天的学业负担非常沉重。

这导致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许多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以上就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一些问题。

然而,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简单地归咎于应试教育本身。

应试教育之所以成为主流,与中国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中国的人口众多,竞争激烈,高考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和改革。

未来,中国的教育应在追求高分数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该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校和社会应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应试教育的定义

应试教育的定义

应试教育的定义应试教育啊,就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比赛。

大家都在这条跑道上拼命地跑,目标就是那终点的红线。

从我们踏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仿佛被卷入了这个庞大的机器里。

每天背着沉甸甸的书包,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课本和作业本。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然考试的时候可就抓瞎啦!课后还有做不完的作业,就像怎么也打不完的小怪兽。

老师们在讲台上不停地灌输知识,我们就在下面拼命地吸收,有时候真觉得脑袋都要被撑爆啦!考试就像是一场接一场的战斗,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还有那让人头疼的升学考试。

每次考试前都紧张得不行,生怕考不好被老师批评、被家长念叨。

你说这像不像古代的科举考试呀?大家都为了那一个功名拼命读书。

现在的我们不也是为了那几个分数在努力嘛!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得不停地背诵、做题、练习。

那些公式、定理就像是刻在脑子里一样,随时都能拿出来用。

但这应试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呀!它让我们学会了坚持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培养了自己的毅力和耐力。

就像爬山一样,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当我们爬到山顶,看到那美丽的风景时,一切都值得啦!而且,通过应试教育,我们也能掌握很多基础知识,这可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石呢。

你看那些考上好大学的人,不也是通过应试教育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嘛!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很累很辛苦,但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呀。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这也是很宝贵的收获呢!不过呢,应试教育也不能太死板啦!不能只看重分数,而忽略了我们其他方面的发展。

我们也需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不能变成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呀!总的来说,应试教育有它好的一面,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们在这个大环境下,要学会适应它,但也不能被它束缚住。

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毕竟,人生的路还很长,不能只靠一场考试来决定我们的未来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人子弟的应试教育
我国应试教育占主流,国外也如此。

但是不等于说,它是正确的。

以考试成绩论高低,决定学子的命运的应试教育与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本质上一样,资本主义社会以个人主义为旗帜,也采用应试教育顺理成章。

我国会主义社会制度,仍沿习旧社会的这一制度,是不适应的。

教育中灌输马克思主义,培养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我们的目标,应试教育与这一目标格格不入。

两千年前儒家的教育以品德教育为首要,知识,技能的学习次之。

今天的应试教育的导向反之,以考试分数体现的知识水平为主要衡量目标,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被忽视。

改革开放之后,这一倾向不但没有改善而且更加严重。

家长,学校,学生,一些干部,社会潮流都把教育的目的功利化了,把教育当成获取名利的阶梯,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宗旨。

一个学富五车的博士杀导师,可作为应试教育的极端例证。

今天的教育与比两千年前的孔子,在人品培养上还差,可悲!虽然也在学校搞了一些思想教育,但是比起强大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作用显得软弱无力,效果不大。

青少年学生代表国家的未来,对他们的教育是我国的百年大计,切不可掉以轻心。

考试制度引领的应试教育,属于国家的顶层设计,国家教育部门应当有计划地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责无旁贷。

至少那些明显的应试教育模式不应扩散,不应推崇,旗帜必须鲜明。

例如‘衡水模式’,‘拔尖学校’等等,都是应试教育的产儿;是教育的不平等,不公平;这些模式的市场需求,是误人子弟的错误需求;应该限制。

有市场不能成为它扩展的的理由,杀人武器也有市场,但是,应该取缔。

关键是这些学校的存在产生了错误的导向,今天大力表彰思想品德教育有成效的学校才是正道。

而且,刻不容缓。

老猫2017.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