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南石林地质遗迹特色研究讲解
石林的独特地质现象和景观
石林的独特地质现象和景观石林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一座以石灰岩为主的奇特地质景观。
石林是由亿万年前的海洋沉积而成,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和侵蚀,形成了如今壮丽的景象。
下面,我们将探索石林的独特地质现象和景观。
一、石林的地质现象石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丰富的地质现象。
首先,石林中的石柱和石峰是地质侵蚀的产物,形成了各种形态各异的地貌景观。
这些石柱和石峰纵横交错,犹如一座巨大的迷宫。
其次,石林中的地下河洞穴也是石林的地质奇观之一。
这些洞穴形成于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其内部洞壁上的钟乳石、石笋等造型各异,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此外,石林还有海拔变化大、溶蚀现象明显等特点,使得石林成为了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石林的景观特色石林不仅具有丰富的地质现象,还有独特的景观特色。
首先,石林中的石柱和石峰构成了壮丽的景观画卷。
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石柱和石峰呈现出多样的颜色,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
其次,石林还有一些著名的景点,如“大石森林”、“牛角峰”、“天然长廊”等,这些景点都有着独特的地貌特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石林还有美丽的湖泊、溪流等水系景观,与石柱和石峰相映成趣,增添了石林的魅力。
三、石林的文化意义除了地质现象和景观特色,石林还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石林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生活着众多彝族人民。
当地的彝族人民怀着敬畏之心将石林视为神圣的地方,将其与神话传说相联系,世代传承着自己独特的文化。
游客在石林中还可以欣赏到彝族的歌舞、手工艺品等,体验到不同于城市的宁静与纯朴。
四、保护和发展为了保护石林的独特地质现象和景观,政府和当地居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石林保护区的管理,对游客数量进行限制,保持了石林的原始风貌。
其次,进行了科学研究和监测,以了解石林的地质现象发展和演变情况。
再次,开展了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石林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总的来说,石林是一处具有独特地质现象和景观的地方。
石林风景名胜区解说词
石林风景名胜区路南石林距昆明86公里,是1984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石林在地质学上称为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
据科学鉴定,这里是距今2.7亿年前大海海底石灰石沉淀区,由于地壳的运动,海底上升露出海面,经海水、雨水的溶融、冲刷和风化,约在二百万年即已形成千百万座拔地而立的石峰,与众多的石柱、石笋、石芽连为石林。
石林分布面积达三万公顷(四十余万亩),向游人开放面积八十公倾(约一千二百亩)。
路南石林以其"幽、奇"在世界自然景观中堪称一绝,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石林景区之一。
国内外旅游者有“不到石林,等于未到过云南”的说法。
各位朋友,在中国旅游,人们有这样的说法:到了北京登墙头,到了西安看坟头,到了桂林观山头,到了上海数人头,到了苏州看丫头,到了昆明……,大家猜猜看该看什么“头”呢?对了,有朋友说了:石头!前面所提到的墙头、坟头所指不用说了,而这石头指的就是我们今天即将游览的石林。
石林县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并充满生机的地方。
如今它是全国50个文化先进地区之一,有“一个彝县五乡美誉”之称,即“岩溶之乡”、“歌舞之乡”、“摔跤之乡”、“绘画之乡”、“烟草之乡”。
在石林县,62%的地表为石灰岩覆盖。
其中景观最典型、最突出的350平方千米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包括“二林、二洞、二湖和一瀑一山”8个景区。
若要把所有景区走马观花式地看一遍,至少花三天三夜的时间,而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二林”中的李子管石林。
石林湖: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著名的“石林湖”。
它是根据周恩来总理建议而修建的。
1955年4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到石林游览,周总理看到这里的洼地里只有很少的水,再看看石林的景观,说“有山要有水,有水就不枯燥了!”听了总理建议,人们就把原溶蚀洼地进行了人工改造,使原来一小小溶蚀水池变成了今天的石林湖。
各位请看,这平静的湖水中石簇擎天,恰似天然的大盆景。
云南石林
云南路南石林的成因
在祖国富饶美丽的云南省,有一座闻名中外的天然公园—路南石林.它不仅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
而且是地质地貌上的壮丽奇观。
路南石林在昆明市东南约120公里处,整个石林面积在270平方公里以上,呈簇状的峰林地貌面积约1平方公里多,最高石柱达30米左右。
这一‘森林’般雄伟壮观的岩溶地貌.被称为‘石林’,是岩溶地貌中的一种特有类型。
这种奇特的岩溶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 所谓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路南石林形成于地表,是一处有着坚硬石灰岩床的区域,它经地壳运动抬升,断裂后,部分岩石被水溶解、冲刷而形成。
形成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存在纯净的石灰岩.路南石林是由古生代二迭纪石灰岩组成,以结晶体较好的方解石,岩石纯净,其他杂质较少,其岩石中碳酸钙的纯度高。
当遇到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后,岩石极易被溶蚀。
若含有较多的杂质,则就会影响溶蚀作用的程度。
其次,岩石的垂直节理非常发育。
路南石林地区的二迭纪石灰岩,不仅垂直节理很发育,而且岩层的厚度也较大,所以岩层多被切割成50厘米左右的菱形块体。
这就十分有利于水溶液在裂隙咸孔隙中进行溶解作用。
第三,岩层产状平缓.路南石林地区岩层的倾斜角度一般只有3.5度,这给地下水进行垂直循环及长期缓慢的溶蚀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四,云南全年气温高而恒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降水丰沛。
因此溶蚀作用强烈,地面分割破碎而制。
路南石林
石林的形成大概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 (1)胚胎期:沿坡面溶蚀出较为矮小、形态各异的溶沟石牙 • (2)青年期:地表水流变成以垂直运动为主,水流的下切侵蚀 快于侧向侵蚀,石牙逐渐拔高成为石林 • (3)壮年期:流水的下切侵蚀不在进行,石林停止升高,地表 水的运动又恢复到以水平为主 • (4)衰亡期:发生倒塌,高度降低
石林形成条件:
• (1)溶蚀作用:土上溶蚀和土下溶蚀 • (2)气候:干湿交替的热带气候 • (3)土壤:厚层的酸性土,含 CO 2 和水 • (4)生物成因:微生物 • (5)地势
• 我认为那一条线是溶窝(土下溶蚀壁龛);大部分石柱有一半甚 至是三分之二以上是埋在土中,及时裸露的石柱表面也有大量以 前被土壤覆盖后来才剥露于地表的溶窝(土下溶蚀壁龛)
2014-6-22
• 石林的表面广泛分布有在土下溶蚀而成、后经表土的剥离而出露 地表并经受雨蚀改造的溶蚀壁龛,壁龛内凹最大的地方应该是土 下溶蚀强度的最大之处。
2
谢谢观看
2014-6-22
关于岩石的奇异现象 ntroduction
目录
►路南石林形态分析
►路南石林形成原因
►总结
2014-6-22
石林
• 石林是指石灰岩在长期的喀斯特作用下,沿节理溶蚀而形成的高 5m以上的石柱组成的林状地貌景观;是地壳持续抬升、地表溶蚀 与地下溶蚀、面状溶蚀与线状溶蚀、顶部蚀低与基部加深加宽溶 蚀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沟通是石林的 重要因素。
石林的介绍与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保护石林专业:地理信息科学2013级学号:20130461023姓名:刘丛谊摘要石林是大自然运动的杰作,是世界喀斯特(岩溶)地貌的精华。
约3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泽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形成了现今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
石林涵盖了地球上众多的喀斯特地貌类型,一簇簇、一片片,这一簇酷似马来西亚的石林;那一片又像美洲的石林;而另一片又和非洲的石林相同。
这林林总总的景致让见多识广的世界喀斯特专家似曾相识,赞叹不已,称其为世界地貌的博物馆。
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石林,或因路途艰险,仅能在飞机上拍摄观赏;有的隐匿在茫茫林海中无法到达而令人望景兴叹。
中国石林却以最好的通达条件让游人走近他,欣赏他。
在相差不到500米的高差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石芽、峰丛、溶丘、溶洞、溶石湖、瀑布、地下河,洋洋洒洒,美不胜收。
无论俯视、平视、仰视都有不同的景致尽收眼底,构成了典型的高原喀斯特生态系统和最丰富的立体全景图,被誉为"大自然雕塑博物馆"。
关键字喀斯特地貌石林世界自然遗产景观保护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溶岩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地貌可分出以下6种: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
云南石林探索中国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奇观
云南石林探索中国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奇观云南石林是中国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奇观,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
它以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和丰富多样的石灰岩形态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自然爱好者。
1. 石林的形成石林地貌是指由石灰岩溶蚀而形成的地表地貌。
在石林的形成过程中,地下水中的溶解性物质溶解了石灰岩,形成了许多洞穴和隧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洞穴逐渐扩大,形成了石林的独特景观。
2. 石林的特点石林地貌以其奇特的石柱群、喀斯特峰林、溶洞峡谷等特点而著名。
石柱群是石林最具代表性的景观,数以千计的石柱竖立在地面上,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喀斯特峰林则是指由石灰岩峰林形成的地貌,林立的峰峦之间错落有致,景色宛如仙境。
溶洞峡谷是由石林形成的地下溶洞和峡谷,其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地质景观和地下生态系统。
3. 石林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石林地貌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它见证了地球演化的历史。
石林地区还是彝族的聚居地,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彝族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游客在欣赏石林地貌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彝族的传统手工艺、民族音乐舞蹈等文化活动,丰富了旅游的内容。
4. 石林的保护与开发为了保护石林地貌的独特性和生态环境,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限制人员流量、加强监管等。
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石林地区也进行了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改进,增加了游客的便利性和游览体验。
5. 游览石林的注意事项游览石林时,游客需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安全性。
在游览过程中,应遵守游览秩序,不随意踩踏植被或损坏地质景观。
此外,游客还应注意自身安全,遵守管理规定,听从导游的指导。
总结:云南石林是中国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奇观,以其独特的地貌特点和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保护和开发石林地貌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问题,只有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才能更好地让人们了解和欣赏这一自然奇观。
游客也要自觉维护环境秩序,遵守规定,共同保护石林地貌的美丽与独特。
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研究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形成与演化研究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成绩2015 年5 月3 日路南石林喀斯特形成及演化研究姓名班级学号摘要:石林喀斯特是喀斯特发育演化的一种极端形式,指石灰岩在长期的喀斯特作用下,沿节理溶蚀而形成的高5m以上的石柱组成的林状地貌景观。
路南石林自早二叠世晚期以来,由于有利的地质、气候、水文条件的结合,先后经历了四期继承性的演化发育,形成了在世界上演化历史悠久,形态最为丰富多样的石林喀斯特景观。
关键词:路南石林;喀斯特;形成;发育1 引言石林是指石灰岩在长期的喀斯特作用下,沿节理溶蚀而形成的高5m以上的石柱组成的林状地貌景观(宋林华,1997),是一种形态高大的石芽。
石林喀斯特是喀斯特发育演化的一种极端形式,国外称为针状喀斯特或剑状喀斯特。
石林分布区往往以其独特、秀丽的地貌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同时,其成因和发育演化也引起了喀斯特学者们浓厚的研究兴趣,对石林成因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在我国,最著名的石林当数位于滇东的路南石林,其石柱之高、形态之丰、分布之广等都居我国之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除了少数学者对其它个别石林(福建永安鳞隐石林)进行过科学研究外(张捷,1994;王雪瑜,1997;许德祥,1999),几乎所有关于石林的研究都集中于路南石林。
因此,可以说关于路南石林的研究代表了我国石林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2 路南石林概况2.1 路南石林自然地理概况路南石林是云南著名的景观,是世界罕风的风景名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杰作。
位于滇东高原上的路南县境内,距昆明72公里,介于24°42′-57′N和103°14′-30′E之间,面积约40多万亩,是传说中阿诗玛的故乡。
石林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滇东台褶带西南侧,夹持于九乡—石娅口断裂与师宗—弥勒断裂之间。
区内构造以脆性变形为主,地层倾角和缓(在石林发育区一般小于10°),高角度的节理发育,为石林的发育和稳定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云南石林探秘
云南石林探秘云南石林是一处自然奇观,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
这里有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洞穴、溶洞、奇峰、石柱、石林、石峰等自然景观,构成了世界闻名的石林地貌景观。
探秘石林来到石林,首先要做的就是买票进入景区,参观的路线种类繁多,可以选择自由漫游、团队游、多日徒步等方式。
想必大家会很好奇:为什么这里会形成这样奇特的地貌呢?在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理。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由于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所形成的岩溶地貌。
就是说在长期意义下,喀斯特地区一般都会形成溶洞、地下河流、石柱、石笋以及各种奇特的地貌景观。
在石林内,有些山顶石头堆砌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平台,叫做“大老虎集会场”,而“麻雀儿飞石”也是其中的重要景点。
在这里,您还可以游览到“白水河瀑布”,瀑布顶部可以俯视到整个石林,景色极为壮观。
石林中还有许多游客可供选择,例如“醉美雨林”,“红旗杆”,“月亮湖”,“天然王国”,“幸福家园”和“永恒之光”,所有的这些景点都有一个共同点:不同的地貌类型,每个景点都能给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另外,洞穴和地下溶洞也是石林景区中的一大亮点,其中“漏斗洞”是最闻名的一个,它是由于地质作用的独特造形有许多奇观,像婴儿、仙女、金龙等形态的石柱。
石林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所有更多景点要亲身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魅力。
美食餐厅除了美丽的景色,石林也有一些美食餐厅,供应地道的云南菜肴。
主要特色是小吃如过桥米线,红薯粉,卤鸡蛋等美食。
此外,还有大约200公里远的大理,那里有特色的捞火锅和云南牛肉面,让你感受不一样的美味。
需要注意的是,在游玩石林时,由于天气可能会有所不同,游客必须时刻关注气候变化,做好防晒和防雨措施。
总之,石林是一处值得一去的地方,秀丽的山水,奇特的地貌造型,古老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云南一处美不胜收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亲自走访还是看照片看视频,它都给每个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感动。
云南石林景区研究报告结论
云南石林景区研究报告结论
经过对云南石林景区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云南石林景区是一个自然景观和地质奇观的胜地。
其独特的石纹、石柱和石洞等地质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科学研究者前来探索。
2. 云南石林景区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包含了丰富的岩石类型和出露形态。
这些岩石形态是长期地质作用的结果,厚度和高度都具有很大的差异。
石林地区的地质构造有助于了解区域地质发展和演化的历史。
3. 云南石林景区的植被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环境,保护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4. 云南石林景区是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
其独特的地貌和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然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5. 云南石林景区的管理机构应加强对景区的保护和管理。
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宣传,引导游客遵守规定和规范行为,减少对景区的破坏;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云南石林景区在自然地质、生物多样性和旅游资源
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但在进一步发展和保护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
喀斯特的精华是云南石林
云南石林,又称路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海拔1600米至1900米之间。
约两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泽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在面积达1100平方千米的区域内,遍布着上百个森林般的巨石群,涵盖众多的喀斯特地貌类型,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
2007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云南石林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并评价:云南石林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质地貌的最好范例,具有最好的自然现象和非同寻常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
最有代表性为石林风景区,1931年建园至今,面积已达12平方千米,为纯灰岩剑状喀斯特的典型集中区,岩石主体是呈浅灰色的纯灰岩及茅口组白云质灰岩。
在大石林、小石林、步哨山、李子园箐和万年灵芝五个片区内,分布着剑状、柱状、塔状、蘑菇状、平衡状及不规则状的各种石峰,单体最大,也是石林喀斯特最集中、最丰富。
大石林大石林由密集的淡青灰色石峰组成,最高大的独立岩柱高度超过40米。
最著名的当数有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题词“石林”之处的“石林胜境”。
小石林小石林,又称阿诗玛景区,厚层灰岩像屏风一样,将小石林景区分割成若干区间。
石柱类型主要有剑状、刀脊状、柱状。
最有名气的景点当数“阿诗玛”。
乃古石林“乃古”是彝族撒尼语,古老和黑色的意思。
乃古石林距离大石林约十千米,景区面积约十平方千米,分为东区、西区和北区,集奇峰、溶洞、湖泊为一体,展示着远古的原始风貌。
景区岩石主要为2.7亿年前的虎斑灰岩夹白云岩,最高的石笋、石峰和石柱达四十余米。
步哨山位于大石林之东,小石林之南,地貌上属大石林溶蚀洼地东部斜坡平台。
因清末彝民义军首领赵发曾在此山驻防,设步哨巡山而得名。
景区中有巨型腹足类化石、珊瑚化石等海洋生物化石,记录着2.7亿年前石林地区生机勃发的海底世界。
李子园箐石林位于大石林之南,以景区环林南路相隔,为典型的溶蚀洼地。
方圆数十里的荒山厚层灰岩上,布满奇柱异石。
云南石林景区研究报告结论
云南石林景区研究报告结论云南石林景区作为中国重要的自然地质遗迹之一,拥有独特的石林地貌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本研究报告对云南石林景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云南石林景区的地质遗迹形成于新生代,是由地壳运动和地层变动造成的。
石林地貌分布广泛,形状各异,包括石柱、石塔、石峰等,是地质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二、云南石林景区的生态环境优美,植被种类繁多。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发现石林景区内的植被主要有针叶树、阔叶树和草本植物等。
这些植被的分布以及植物物候期对石林地貌的保护和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云南石林景区具有丰富的动物资源。
调查发现,石林景区内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包括鸟类、兽类、爬行类等。
其中一些物种是珍稀濒危动物,需要得到保护和管理。
四、石林景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石林景区内有各种大小型的景点和奇石,如滴水洞、天然桥、琴台石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了机会。
五、石林景区的管理与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景区的游客流量较大,导游服务质量不高,环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此外,游客过多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亟需解决。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石林景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加强对石林地貌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控制游客流量,避免环境过度破坏。
二、提高景区管理水平。
加强对导游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游客体验,吸引更多游客。
三、加强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工作。
加强对石林景区内珍稀濒危动物的监测和保护,加强与相关保护机构的合作,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总之,云南石林景区作为中国珍贵的自然地质遗迹之一,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各种类型的石林地貌,具有重要的科研和旅游价值。
我们应该加强对石林景区的管理和保护,保持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路南石林
早在清代乾隆年间,汽锅鸡就在滇南地区民间流传,距今已有二百 多年的历史。滇南地区建水县所产陶器历史悠久,当地人杨沥利用建水 陶别出心裁地发明了一种中心有嘴的蒸锅,名曰“汽锅”。 汽锅鸡汽锅鸡的制作方法是在汽锅下放一盛满水的汤锅,然后把鸡 块放入汽锅内,纯由蒸汽将鸡蒸熟。此汤汁为蒸汽凝成,即保持了原汁 原味又使肉质香嫩,令人称绝。后来人们在汽锅鸡中配加了云南出产的 名贵药材“田七”、“虫草”、“天麻”,配加药材后的汽锅鸡,更加 美味,不但口感好,还有食疗的作用。现“田七汽锅鸡”、“虫草汽锅 鸡”、“天麻汽锅鸡”已成为具有云南独特风味的滋补佳肴。 阿诗玛是阿着底村的姑娘,她与哥哥阿黑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 日子。有钱有势的财主热市巴拉,想娶美丽的阿诗玛做儿媳妇,他派人 上门说亲不成,便把她抢回去,关进牢里。勇敢、机智的阿黑听说后, 立即骑马赶到财主家。他和财主比赛唱歌,比赛砍树、接树、撤种、拾 种等,都把财主斗败了。狠心的财主不服输,反而放出老虎来,又被阿 黑射死了……当获胜的阿黑带着阿诗玛回家时,财主勾结崖神,放出洪 水。当他俩过河时,滔滔洪水冲走了阿诗玛。阿黑为了找到阿诗玛,大 声呼喊:“阿诗玛!阿诗玛!”后来,应山仙子把她搭救上来,但变成 了眼前这座“阿诗玛”石峰。如今,游人若对着它喊一声:“阿诗玛!” 那么,对面石崖和石林都会传来“阿诗玛”的回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石林
乃古石林
风味美食 1、石林卤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石林豆腐为原料腌制的。而石 林豆腐因为使用巴江水而品质极佳。石林卤腐主要分为两个品种:其中在豆 腐中掺入菜油、盐等配料的称为油卤腐;在豆腐中掺入酒、辣椒粉、盐等配 料的称为酒卤腐。而两种卤腐都具有色美、味的特点。但由于配料的不同, 两种卤腐又各具特色,味道不凡,人尝人爱。石林卤腐在石林县内各大小商 场,土杂店均可购到。 2、乳饼是石林的一大特产,是当地人用羊奶做的,味道很特别,不吃 羊肉的人可能有点吃不惯。 3、彝家豆腐宴,豆腐能做出48个品种,可见彝族人的聪明了吧。 4、石林汤锅,有羊肉、狗肉、驴肉等各种口味的,平时喜欢吃点新鲜 味的人在这里可以饱饱口福了,而且绝没有膻、腥的怪味道。[3] 5、石林汤锅石林是彝族撒尼人的聚居地,撒尼人是一个大块吃肉、大 碗喝酒的豪爽民族。每到农历六月二十四,在石林、长湖或乃古石林等景区 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火把节。这时如果你来到石林,就可以在观看了精彩的 斗牛,摔跤比赛后,在场外不远的树林里大吃一顿极富地方民族特色的汤锅, 其中有羊肉、狗肉、驴肉等。这里的汤锅烹饪技术极好,各种肉炖得恰到好 处,不硬不软;无膻味、腥味等怪异味,色、香、味俱全,使人食后回味无 穷。 6、汽锅鸡是云南独有的菜肴,它以鸡肉鲜嫩,汤汁醇美,原汁原味, 富于营养而驰名中外。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海拔1500m—1900m之间,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约16度,距省会昆明78公里。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成为中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占地总面积4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岩溶地质地貌,是以石林地貌景观为主的岩溶地质公园。
石林形态类型主要有剑状、塔状、蘑菇状及不规则柱状等。
特别是这里连片出现的石柱群,远望如树林,人们望物生意称之为“石林”,石林术语即源于此地。
石林地貌造型优美,似人似物,在美学上达到极高的境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园区内彝族风情浓厚,环境宜人,与石林地貌相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美景。
云南石林把当地文化、地质形成、生态保护和完善管理有机融为一体,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
2亿7千万年前,石林大地上崛起了千余平方公里的石头“森林”,是石头铸就的大海,是岩石雕塑的森林。
石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由岩石组成的“森林”,穿行其间,但见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
由于石灰岩的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常年的风雨侵蚀,无数的石峰、石柱、石笋、石芽、形成了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峰丛和丘陵于一身而显得千姿百态的石林。
云南石林喀斯特无论是类型分布的多样性、溶岩发育的独特性、地质演化的复杂性、岩石机理的美学性还是人文风情的融合性、入内观赏的通达性等等方面,在世界同类型喀斯特地区都名列前茅,尤其是石林有部分区域是石灰岩与玄武岩交叠覆盖演化成的地质地貌,更是世界罕见。
地质科学曾将他命名为喀斯特岩溶地貌,并说这是三亿年地质变迁与风雨剥蚀留下的足迹。
云南石林以其特有的地质科学价值享誉世界,是中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
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深层次保护开发
景观最壮观的范例)和第八条 ( 地球演化历史的突 出例证 :石林和荔波所展示的喀斯特特
石林 公园首建 于 13 9 1年 ,18 9 1年成为 中国首批 国家级风 景名胜 区 ,20 年 国家首 批 地 01
质公 园和国家 4 A级 旅游景 区 ,2 0 0 4年世界地 质公 园 ,2 0 0 6年 国家 5 A级旅游 景 区 ,2 0 0 7年
世界 自然遗产地 。石林公 园见证 了 中国地 质遗迹 和地 质景 观 保护 开 发等 级提 升的 全部 历程 、
总用水 量 的 7 % 。 0
2 石 林地质公 园保护开发效益
21 保 . 护
石林公园的系统科学管 理 开始于 2 0世 纪 4 0年代 ,制定 《 石林 公 园初步建设计 划》
(92 、实行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 (9 1 14 ) 18 年)后 ,全面开展了风景资源调查和管理分 区。18 年国务院批复 《 97 路南石林风景名胜 区总体规划》 9 1 ,19 年云南省第七届人 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 路南石林重点风景名胜 区管理条例》 ,条例明确 30m 5k 的三个级别保护区域 ;20 03年国土资源部批准了石林 申报世界地质公 园的范围,即30 m , 5k 划出四个级别保护区,界定 了功能区;20 年 国家建设 部批准 了 《 06 石林风景名胜 区总体规 划 ( 修编) (06— 00 》 20 22 ) ,划分 出特级 、一级、二级 、三级 的保 护范 围,面积 30 i ; 5k n
彝族旅游 路南石林为何有天下第一奇观美誉
彝族旅游路南石林为何有天下第一奇观美誉>以“天下第一奇观”著称的路南石林风景名胜区位于距昆明市100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
该县是我国岩溶地貌(也称喀斯特地貌)比较集中的地区,共有石林面积400平方公里。
远望石林,只见茫茫苍苍的一片由拔地而起,屹然挺立的岩石汇成的浩瀚“森林”。
据地质学家考察,路南在3亿年前的古生代时,为滇黔古海的一部分。
两千万年前上升为陆地。
海底沉积的石灰岩经千万年的雨水冲蚀,支解分离,形成了一根根、一支支、一块块、一丛丛、一座座的岩石林。
石林的主要观赏景区分大石林、小石林、李子园几部分,游程达5000米以上。
沿公路进入景区,迎面即是明净澄碧的石林湖。
路西湖面较阔,湖畔峰石参差林立,湖水中耸立一尊巨大的石峰,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这是“出水观音”。
石林湖南面,是大石林游览区。
环绕整个大石林游览区,开辟了环林公路。
景区内有石屏风、“玉莲初放”、“唐僧憩林”、狮子池、狮子亭、甜水井、小放牛等游览点。
步入巨峰对峙的石门内,“石林胜境”摩崖石刻琳琅满目:“天下第一奇观”、“异景天开”、“彩云深处”、“群岩涌秀”、“磊落万古”石门右侧石峰上镌刻的隶书“石林”两个大字,是摄影留念的佳景。
“石林胜境”林中有“钻天坡”、“住为佳”、“剑峰池”、“玉黍硕硕”、“莲花峰”等景观。
剑峰池东北,可谓一步一景。
有“一线天”、“双鸟觅食”、“犀牛望月”、“象踞石台”等景点。
由象踞石台折向北过“石钟”景点,一会儿穿洞,一会儿过桥,或登天梯,或踱石廊。
有的石峰似“玉兰待开”,有的似“野百合花”,直至石林最高峰“望峰亭”。
凭栏观景,那一望无际、莽莽苍苍的石林,雄奇壮观,好一个以石装点的大千世界。
在宾馆服务区的东面,群峰环列似一座古城堡,称为小石林。
沿游览步道进入这座石城,石峰密集处,称“石簇擎天”。
小石林与险峻的大石林相比,显得幽静淡雅。
尤其是石城中心的金鱼池畔,一座石峰,宛如头戴头巾、身背背篓的彝族少女,体态修长,眼鼻清晰,神情迷人,这就是彝族传说中阿诗玛的化身。
云南石林地质
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
2.2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
2.2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集中于云 贵高原
云南 石林
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
2.3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地表喀斯特地貌
1溶沟和石芽 2天坑和竖井 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 4干谷 5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 1溶洞的概况 2溶蚀地貌——石锅和边槽 3堆积地貌
溶洞 & 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沉淀物代表景点 ——芝云洞风景区 芝云洞:在大小石林西北6公里,安石
公路东侧的一座石灰岩大石山中。洞长400 为,宽3—15米,高5—30米,呈“丫”形, 两段洞由一低矮狭窄的洞门连为一体。洞内 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溶洞景观。形态多 样,异彩纷呈。明以后称“仙迹胜景”,以 “石硐仙踪”之名号独居石林八景之首。
2.4.1 形成因素
岩溶作用是通过一系列化学过程进行的:
其总化学反应式为:
2.云南石林地质地貌景观及景区介绍
2.4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2.4.2 地表熔岩景观的发育过程
·地表岩溶景观形态多样,其景观特征与其发育的阶段密切相关。 a 在初期,石灰岩等易溶性岩石的山体表面出现溶沟、石芽、石林、漏 斗、落水洞等景观。 b 在中期,广泛发育溶蚀洼地、盲谷、干谷、天生桥、岩溶湖、峰 丛、 峰林、峡谷等景观。 c 在晚期,则出现广阔的岩溶平原、孤峰等景观。 ·盖层条件的重要意义:发育石林地貌,往往还要有盖层条件的配合, 就是石灰岩顶部要有一层其他岩石的覆盖。 ·一是盖层可以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方式,造成局部水的集中, 有利于盖层下面石林的发育。 ·二是盖层的存在可以保护早期形成的石林。 石林地区在地质历史上曾被厚厚的玄武岩覆盖,历经了上亿年剥蚀, 如今玄武岩已大部分消失,只剩下零星残余。如果没有这层玄武岩的存 在,不要说古老部分的石林保存不下来,恐怕连发育石林的石灰岩都已 不复存在了。
路南石林喀斯特的形态特征及地质演化
路南石林喀斯特的形态特征及地质演化
梁永宁
【期刊名称】《云南地质》
【年(卷),期】2000(019)002
【摘要】石林喀期特是喀斯特地貌中的一种极端形式,主要由表面溶良发育,高达30 ̄50m的剑状石峰、石柱组成。
同世界其他一些著名的剑状喀期特相比,路南石林喀斯特具有最为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和最为多样的形态。
研究表明:自2亿5千万年前早二叠世末期首次出现石牙以来,石林的发育经历了四大演化阶段;石林的形成是有利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土下溶蚀是主要形成机理。
剑状、峰状、塔状、蘑茹状及其他不规则状为石
【总页数】8页(P103-110)
【作者】梁永宁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931.5
【相关文献】
1.路南石林喀斯特流域水文特征初探 [J], 梁虹;杨明德;彭建;程星;王在高
2.黔东北思南喀斯特石林的形态特征及其开发条件分析 [J], 刘超;曾克峰;李维;丁镭
3.路南石林现代喀斯特溶蚀速率研究 [J], 刘宏;吴文青
4.路南石林现代喀斯特溶蚀速率研究 [J], 刘宏;吴文青
5.中国路南石林喀斯特形成演化研究 [J], 梁永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编号:题目:路南石林地质遗迹特色研究科目:地理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甲高初级中学作者姓名:陈秀才联系电话:编号:路南石林地质遗迹特色研究摘要:路南石林路南石林是云南著名的景观,位于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昆明72公里,面积约40多万亩,是传说中阿诗玛的故乡,路南石林形成于早第三纪始新世和渐新世。
巨厚的碳酸盐岩石是石林发育的最好状态,且产状平缓的台地边缘清水浅滩相带的亮晶生物碎屑石灰岩和硅化碳酸盐岩石阻碍石林的发育。
所以根据相关沉积岩中的化石群、拈土矿物组合、石英颗粒表面形态以及与世界各有石林发育条件的地区内现在正在发育中的石林地形为比较,可以推知,路南石林形成的古气候是具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的季节性热带,雨季中暴雨较多,而形成了以喀斯特地形的地质环境下的石林。
关键词:路南石林;地理环境;喀斯特;空间特征相关概念界定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历史时期,由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反映了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或环境的变化。
这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
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
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各种特殊的地貌——石林、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异的龙潭,众多的湖泊等,这些现象总称喀斯特(因南斯拉夫西北部喀斯特高原最典型,故名)。
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区都有分布,其中发育得最好、最美的石林当首屈一指。
1966年,中国第2次喀斯特学术会议建议将“喀斯特地貌”改为“岩溶地貌”,故在中国又叫岩溶地貌。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主要指的是自地表面下的坚硬壳层,即岩石圈。
地质环境是地球演化的产物。
岩石在太阳能作用下的风化过程,使固结的物质解放出来,参加到地理环境中去,参加到地质循环以至星际物质大循环中去。
石林县石林景区地处云南省高原之滇东喀斯特南部,往西为滇中红色高原,往东、往南过盘江进入滇东南峰丛洼地喀斯特区。
在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中,石林景区处于第二阶梯面上。
此处高原起伏和缓,切割轻微,海拔在1700米至1950米之间,个别山脉、山峰海拔超过2200米。
大石林区海拔约在1750米;乃古石林区海拔在1820米左右。
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高西低。
石林县境山脉有圭山山脉、九蟠山、打羊山脉、大佛山。
石林景区主体位于九蟠山(又称东山)和大佛山(又称西山)之间的喀斯特区。
九蟠山是区内重要的地质地貌分界线。
北起北大村天生关,沿巴江盆地东缘,向南延伸至弥勒县西北部,大致呈北北东-- 南南西延伸,长约60余千米,因地势蜿蜒似龙、九起九伏而得名九蟠山。
又因与石林盆地西南俗称西山的大佛山对峙亦称东山。
九蟠山主峰文笔山海拔2203 米。
九蟠山东北方向为对石林景区地质演化有重要影响的牛首山。
石林景区东南部为圭山山脉,其主峰老圭山海拔2601米,是路南境内最高点。
石林景区西部为北北东--南南西延伸的大佛山山脉,山脉长达60余千米,北起南盘江畔的尖山(石林分布点),南至竹山,上段为山神庙峰(巴江源头区),中段为大山坡,下段为竹山。
境内地貌类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洼地、盆地、石丘、石林、石芽原野、峰丛和溶洞、湖泊、河谷。
按山地、丘陵和坝区(盆地和洼地)、河谷划分,其结构比是:山地69%,丘陵15.2%,坝区14.7%,河谷1.1%。
石林、石芽主要出露在盆地、洼地、河谷附近和高原面上。
在距今约三亿六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时期,路南一带还是滇黔古海的一部分。
大约二亿八千万年前的石炭纪,石林才开始形成。
大海中的石灰岩经过海水流动时不断冲刷,留下了无数的溶沟和溶柱。
后来,这里的地壳不断上升和长时间的积淀,才逐渐变沧海为陆地。
海水退去后,又历经了亿万年的烈日灼烤和雨水冲蚀、风化、地震,就留下了这一童话世界般的壮丽奇景。
远远望去,那一支支、一座座、一丛丛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苍穹,直指青天,犹如一片莽莽苍苍的黑森林,故名“石林”。
石林的主要游览区李子营石林,面积约12平方公里,游览面积约1200亩。
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园几个部分组成,游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区内单体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处。
进入景区内,但见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态,争奇竞丽。
有的石柱高达40—50米,乍一看,正如一首轶名的打油诗所云:“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
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
”但这里的石头与众不同,它是一幅绝妙的画,每天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人前来驻足观赏;它是一首优美的诗,古往今来有无数骚人墨客把它咏叹吟哦;它又是有灵性和生命的;有双马渡食、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距石台、犀牛望月;有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观音石、将军石、士兵俑、诗人行吟、母子偕游、阿诗玛等无数象生石,无不栩栩如生,维妙维肖,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动物外,还有许多酷似植物,如雨后春笋、蘑菇、玉管花等。
有一处“钟石”,能敲出许多种不同的音调。
整个李子营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艺术宝库,任凭游客去观察,去发现,去自由驰骋地想象。
景区内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移步易景,使人如入迷宫仙境,游者莫不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景区内建有狮子亭、望峰亭、石台、石凳等供人小憩。
1 路南石林空间特征:路南石林地区的地层主要由元古界、下寒武统、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碳系、下二叠统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其中发育石林喀斯特的主要是栖霞组和茅口组.栖霞组下段为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和白云岩,厚度50~84 m;上段为生物碎屑黑虎斑厚层灰岩,间夹白云岩,厚度在35~44 m.茅口组下段为厚层生物碎屑灰岩,间夹白云质灰岩,顶部为蜓科化石灰岩,厚度在60~97 m;上段为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灰岩,厚度220 m 左右,栖霞组、茅口组岩石化学成分见表1.栖霞组下段发育有不规则状枯柱林和蕈状石林,以石林斜坡和石林岭脊为多,海拔高度在1850~1900m;上段有枯柱林、蕈状石林,剑状石林,以石林谷地、石林斜坡和石林石丘为多,也有石林盆地,海拔在1800~1900 m.茅口组下段发育有典型剑状石林,以石林洼地、石林斜坡为多,海拔在1720~1 950 m;上段有塔状石林、枯柱林、蕈状石林、典型剑状石林,既有石林洼地,也有石林岭脊和石林坡地,海拔在1850~2000 m.栖霞组和茅口组主要分布在牛首山复背斜倾伏段西南翼和路南断拗盆地之斜坡地带,也零星残留在石碳———泥盆纪地层中,并保留有石林喀斯特,如祖莫村附近.从石林喀斯特赋成条件看,石林地区主要是单斜构造、断拗盆地,前者由岩层倾角舒缓的下二叠统组成,后者由路南组和小屯组组成.东边是以泥盆系为核部的小背斜,东北端是牛首山背斜倾伏端.从发育条件看,主要是小断裂和垂直节理构造,下二叠统、石碳系和泥盆系碳酸盐岩中均发育有节理,但各自节理的方向不同:泥盆系有40°~50°和280°~300°两组,石碳系有320°、10°和东西向三组,但发育较差;下二叠统330°~340°和40°~60°两组,节理密度在110~180条/km2,石林喀斯特排列方向是北西和北东,小断裂也主要是北西和北北东两组,把岩层切成不规则块体,石林岩丘基座保留了这种方向性.1·1 路南喀斯特类型和石林特征路南地区,喀斯特类型复杂多样,计有溶蚀夷平面、溶丘洼地、石林原野、石芽原野、峰丛洼地、峰林洼地、溶洞及洞穴沉积、暗河伏流、落水洞和漏斗、钙华盆地和钙华坝、天生桥、喀斯特瀑布等,彼此有规律组合和分布.石林作为一定高度的石柱与溶沟、溶槽、土上溶痕、土下溶痕的组合,可表现为剑状石林、塔状石林、蕈状石林、枯柱林.剑状石林的石柱顶部呈尖锐或刃脊状、石柱密集分布,石柱高度在10多米到30多米;塔状石林以其塔形石柱,石柱顶部呈浑圆或台柱状,石柱中等密集和稀疏分布,高度在几米和至10多米为特点;蕈状石林以其蘑菇状石柱,石柱稀疏零星分布,高度在几米至10多米为特点;枯柱林以其蚀余状石柱稀疏、零星分布、高度在几米至10多米为特点.石柱表面有多种溶蚀现象:平面溶窝、平面溶沟、溶槽、溶鱼而(鱼而状结构之蚀余态)、圆柱形溶槽、水平边槽、尖棱或浑圆形溶痕等.1·2 石林喀斯特的地形组合各种形态之石林产在不同地形部位:剑状石林产在洼地和沟谷地;塔状石林产在岭脊或峰面;蕈状石林产在岭脊和斜坡;枯柱林产在斜坡地和溶丘(石丘).可分出石林洼地、石林谷地、石林岭脊、石林斜坡、石林溶丘、石林盆地等.2 石林喀斯特的形成条件2·1 地质条件2·1·1 地层路南石林地区的地层主要由元古界、下寒武统、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碳系、下二叠统梁山黑山—寺背后、北东向的小林口铺—天生关—大村、水塘铺—石林—白龙潭、普豆村—张家庄—董家庄—、南西向的茂舍祖—小村,北西向的尾博邑—黑龙潭,埋深在几米至50米不等.暗河流线上多有漏斗、落水洞与地表水相联系,以泉水形式出露,流量在3477·1 L/s至18·39 L/s变化,地下水的温度在16~19℃.表2是各地点水样的测试结果,各水样的溶度积计算结果和离子含量均表明石林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处于饱和状态.石林发育区地下水的补给源有雨水和地表湖泊.石林地区的地下水流动富集分别在栖霞组—茅口组和泥盆系—石碳系形成两个不同类型:石林原野管流型和石丘洼地隙流型;两者具有不同的水流状态和富水性,栖霞组和茅口组的径流模量是12~20 L/(s·km2);石碳系—泥盆系的径流模量为2·4~13 L/(s·km2).2·2·3 地表水系石林地区的主要河流是发育于乃古石林的巴江,巴江横惯栖霞组—茅口组地层分布区,沿巴江发育有二级阶地和多处裂点,天生桥裂点高程1 720 m,与源头的高程差约为120 m,巴江在大叠水处汇入南盘江,此处高程约1 620 m,大叠水裂点高程为石林地区的区域侵蚀基准面高程,下二叠统等地层中的岩溶水汇入巴江,河水pH值7·7,钙镁离子的含量为85mg/L,处于过饱和.巴江上游河段为宽谷,下游为峡谷.2·2·4 钙华样年代测定钙华普遍分布于石林喀斯特地区石柱、溶洞、暗河、湖盆、石丘等处,张寿越测定了天生桥、芝云洞的钙华样年代:175×103~34×103a,黄仁海测定了大叠水、天生桥、沙地的钙华样年代:170×103~3·55×103a.表3是作者研究的钙华样年代.乃古白云湖(云湖)北边高处的岩溶地形是栖霞组的石林坡地,云湖既为附近溶蚀基准面,也为西边乃古石林地下水的补给源,云湖的基底隔水岩层为倒石头组的砂岩、页岩,以此与东边地下水与地表水相分隔.国内其它若干著名石林特征:岩性、石林高度、形成时间、美学价值等中国其它著名石林地区岩性石林高度形成时间美学价值鳞隐石林福建永安市大湖乡由上石炭系船山组纯石灰岩层组成这些石柱高8~22米,胸径细者1·5米、粗的在5米上下石碳二叠时期开始形成中心处石柱大多亭亭玉立、峻峭挺拔,四周的一般较粗壮低矮。